一、对教育产权社会化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史正富,刘昶[1](2012)在《从产权社会化看国企改革战略》文中研究表明根据现代企业产权社会化和所有者替身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国有企业进一步改革的方向应该是产权社会化,改革的战略目标应该是:建立一个多元化社会化的国家产权资本体系,提升大型国企的经济竞争力,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通过这样的改革,建设一个社会化的、全民共享的现代国家财富管理体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稳固和持久永续的经济基础。
杨东,刘川,陈光前,苏文钰,陈思廉,刘裕权[2](2004)在《专论:学校经营》文中提出经营的判析和对教育的一般性的科学评价不是两条线,它们应该是同一的,你的学校的教育获取了比较高的评价,说明你的教育就是经营得成功的。而且,没有必要再费思量,去搞出一套所谓的教育经营评价指标或体系。这种无用的学术还是少来点好。因此,思想方法上我们还需要更系统、开放和辩证,在论争心态上还需要更平静、包容和坦然。在讨论中,成都高新区实验小学校长陈光前认为,学校经营的内容主要应该包括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机制、教师的发展、社会资源、资产和校长的自我经营等。刘裕权认为,在学校经营中,要找准经营的谋略和战略;盘活存量资本,搞活增量资本,激活无形资产;学会运用和创造宽松的环境;重视对家长队伍的经营;树立精品意识,培育名优教师,创建特色学校,实施品牌战略。要从常规管理中解放出来,用文化经营学校,抓好教育质量、教育科研的经营。结合学校的经营实践,泸州市梓桐路小学校长刘川认为,经营远不止是物质这个层面,学校经营的范围是立体、多元的;经营中要注意开放与封闭、计划与市场的问题。观念转变也需要载体,新环境才能建立新规则。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校长对教育主流价值的看法,还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于陈旧的观念,没有充分意识到现代手法在教育经营中的重要性。应该说,适应新的形势、能?
王悦[3](2015)在《马克思关于“资本的历史使命”思想研究》文中认为关于资本的相关研究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核心部分,当代对于资本的讨论一直是热点话题,近年来更是也不断出现在普通大众的视域之中。资本在不同的社会生产关系中产生的作用人们对其评价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在社会主义生产条件下资本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文明进程。重新对资本的相关思想进行全面的解读,系统阐释马克思对于资本历史使命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理论内涵,并将结合中国国情对资本历史使命作出深入探讨。通过全面的视角解析马克思对资本的相关思想,将着重从四个方面探讨马克思关于资本的相关思想。首先,在绪论部分将介绍资本相关思想的由来,以及马克思对于资本的主要观点,并对国内外有关论述资本观点进行梳理和介绍。其次,重点针对马克思的着作对资本的进行解读,站在马克思的立场上分析看待资本。再次,通过对马克思着作的深入解读,从不同层面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对于资本的相关思想。最后,将资本的发展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结合,现代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离不开资本,资本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并且为资本自身的变革创造了条件,进而为推动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运用马克思辩证的观点去解析资本,部分学者对于资本持否定的观点,认为资本是万恶的源泉,是剥削的手段及目的,而文章将从不同的社会生产关系中去解读资本的相关思想,正是由于资本的发展促进了现代文明的发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资本正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推动历史的发展。
黄育云[4](1994)在《教育与经济良性运行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育与经济良性运行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黄育云作为整个社会体制基础的经济体制,从计划到市场的根本性变革,必然带来整个社会体制的变革。教育作为一种产业,是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一部分,是社会生产的重要环节,也不可避免地要实现计划体制到市场体制的转变,即不仅要引...
徐警武[5](2013)在《论我国公立高校产权的行政化及其“去行政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公立高校产权的"去行政化"和创新,应依据其特有的教育组织属性,着力理顺政府、公立高校、校长(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产权关系,促进我国公立高校产权的社会化、法人化、多样化,探索股份制改造等。
张万朋[6](2004)在《高等教育投融资中的产权、规制及技术经济问题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高等教育产业的大发展和高等学校规模的迅速扩张,在国家财政力所不及的情况下,高等教育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矛盾愈加突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产业能否得到平稳、健康、快速的发展,主要取决于能否获得稳定的、充足的资金来源,融资就成为高等教育应该考虑的头等大事。根据现代产业投融资理论,对于高等教育产业融资问题的研究,可以有两种思路:一种是把高等教育融资问题放到高等教育体制变迁中去研究,着重于融资主体的制度规定性和融资环境的分析:一种是在既定的体制下进行研究,着重于融资的技术性分析。在博士学位论文的写作中,我已遵循着第二种思路,从政府财政、政策性金融、资本市场以及其他可供借鉴的渠道等多方面对教育产业的融资渠道、融资方法和融资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然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高等教育产业发展资金不足决不仅仅是简单的资金问题,也不仅是融资技术和方法的问题,从深层次看它是个高等教育制度问题。笔者以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高等教育融资机制的重塑:一是融资主体的重塑,二是融资环境的重塑,第三才是融资技术和方法的提高。因此,本报告将在博士论文研究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高等教育体制,特别是高等教育产权体制的变迁和改革、市场机制的引入对高等教育融资活动的影响上,而不只是对具体的融资技术和方法的探讨。全文分上、中、下三篇,共12章。 第一章:导言。本章旨在阐明全文的写作宗旨、选题由来、研究对象、研究价值及研究方法:对高等教育产业投融资研究的现状及其理论演变过程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并指出目前在本课题研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相关问题;坦陈了在本文的研究中将会遇到的主要障碍和难点以及在克服这些障碍过程中可能取得的理论进展或创新之处;最后,对本文的研究内容、结构安排及主要观点作了简要的介绍。 上篇:高等教育产权问题研究。包括第2、3、4、5章。本篇从高等教育产权制度的变迁和改革入手,通过对构建现代高等教育产权制度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产权清晰问题、产权流动问题、产权结构多元化问题以及委托代理问题的深入分析和讨论,以期为确立面向市场经济的真正的高等教育产业融资主体和建立规范的融资环境奠定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制度基础。 中篇:高等教育经济规制问题研究。包括第6、7、8、9章。高等教育产业属于比较典型的经济规制部门,研究高等教育产业的经济规制问题对于指导和规范我国高等教育产业的融资环境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只有在规制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明确高等教育产业在融资时是应该面向政府?还是应该面向市场?抑或是在政府的扶植、帮助下借助于市场手段融资?本篇运用经济规制理论对高等教育产业的经济规制性、高等教育产业的市场进入(退出)规制以及高等教育产业的价格规制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剖析。 下篇:高等教育投融资的技术经济问题分析。包括第10、11、12章。为了保障高等教育产业的健康发展,在决定某项高教投融资活动以前,必须对该投融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这样,高等教育投融资方案就有了科学基础,使投融资方案确实落实并体现经济效益,真正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本篇从三个方面对高教投融资技术经济分析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首先从静态的角度对高教投融资进行了技术分析,包括高教投融资额的估算、高教投融资回收率与高教投融资回收期、两种投融资方案的比较以及多个投融资方案的比较等;进而在高教投融资中引入了时间因素,充分考虑了在高教投融资过程中时间因素的含义并介绍了各种利息的计算方法:最后从动态的角度对高教投融资进行了分析,包括净现值分析法、内部收益率分析法、现值指数分析法、等年值分析法以及盈亏点分析法等。
李世奇[7](2016)在《民办高校经费筹措风险规避策略研究——一种政策工具选择分析范式》文中研究说明规避经费筹措风险是建立民办高校办学风险防控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民办高校经费筹措与两个因素紧密相关:一是民办高校自身对社会的影响力,二是民办高校经费筹措的复杂程度。通过预设这两个维度变量,可以建构出民办高校办学经费筹措的工具综合模型。现实中民办高校的经费筹措往往是多种经费筹措工具的复杂组合,运用交叉影响分析可见四种经费筹措渠道间的相互影响及其对民办高校经费筹措的影响。为规避经费筹措风险,民办高校需要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运用切实可行的干预策略,不断调适规避经费筹措风险的应对策略,最终建立经费筹措风险应对机制。
陈佑清[8](2000)在《全方位探讨教育与经济之间关系的力作——读范先佐教授新着《教育经济学》》文中指出
张万朋,薛天祥[9](2003)在《高等学校产权改革的再定位——产权结构多元化》文中认为产权清晰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高校产权改革中的一些问题,但是由于高校产权清晰的初始条件尚不存在,在一元化产权结构安排下,仅将高校产权改革定位于管理层面上的产权清晰难有大的作为。因此。有必要重新选择高校产权改革的方向和突破口,即将高校产权改革的突破口定位于产权结构的多元化。
王诺斯[10](2017)在《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持续壮大,在中国高等教育界已然是主要的生力军。但是相对于民办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国家在制度和政策方面的规制和管理相对薄弱,远远滞后于民办高等教育的实践。特别是在民办高校的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界定方面,长期不清晰、不明确,导致民办高等教育扶持政策和其它一系列相关制度规范的基本依据不足,导致民办高校的办学实际与制度要求发生严重错位甚至对立,成为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障碍。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类管理的制度创新是破解这一瓶颈问题的有益尝试,对于改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环境,推进民办高等教育深水区改革具有重大意义。从研究的属性来看,本文是预测性研究,是在历史、现实以及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借助于制度理论、博弈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等相关理论,对未来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实施当中的难点问题预估,并提出破解的原则、思路和可行路径。特别对民办高校控制权与分类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对其成因进行了研究,指出由社会资本控制链和产权控制链合力而成非营利民办高校控制权的转变,是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制度成功的关键,即非营利民办高校的控制权要由资本控制转变为社会控制,才能够抑制非营利外衣下营利性事实的发生。本文对社会资本控制链下的控制权问题进行了创先性研究,并提出未来民办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重点应从产权框架向控制权框架转变。文章首先回顾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梳理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从改革开放以来的相关制度政策,从制度主义角度揭示民办高等教育非营利性制度的确立原因,以及营利性事实产生的内在逻辑,运用新制度主义理论,对这种制度和行动之间的背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解释,揭示了中国民办高校营利性与非营利性交织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发展轨迹。同时,对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前身——合理回报制度的提出与实施进行了论述,指出分类管理提出的必然性。遵循历史脉络,为下一步分类管理的制定和实施指明方向。然后,对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划分,通过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的方法,甄别出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为政府和民办高校举办者,并且对其利益诉求进行分析,找出其主要利益诉求的分歧点。从"利益博弈"视角审视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构建博弈框架,研究了核心利益相关者博弈进行的制度逻辑,分析了博弈的基本特征、构建出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博弈模型。指出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存在部分冲突,举办者会有采取游说活动的动机。当举办者的偏好与政府不一致时,举办者存在欺骗政府的策略动机,这取决于政府的监管程度。如果政府愿意增加制度供给、降低监管成本,坚持自身的完全利益诉求的实现,做出错误判断而欺骗的举办者将可会受到惩罚,在严格的监管中失去生存空间,而其他举办者则会体现出完整的服从性。再次,概括了作为世界上私立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的美国,在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私立大学上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其特征;对美国其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类私立大学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美国私立高等教育分类管理领域的成功经验,以及对于我国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可借鉴意义和启示。最后,分析总结出了民办高校分类管理中的难点问题,包括观念的更新、营利性的选择、产权的理顺和控制权的实质改变四个方面,特别指出控制权的实质改变是分类管理改革中的关键因素。随之,提出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促进性与规范性相结合的原则、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系统性与连续性相结合的原则以及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并在利益相关者分析基础上,借鉴分类管理成熟度较高的美国经验,提出了难题破解的总体思路,从关键、先导、保障、建构以及拓展几个方面,对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现实可行的实施路径进行了探索。
二、对教育产权社会化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教育产权社会化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从产权社会化看国企改革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有改革思路的问题 |
(一)民营化与现代企业产权的社会化趋势相悖 |
(二)国资委作为国企产权经营者是无法承担的使命 |
二、关键在于替身所有者 |
三、基于产权社会化的国企改革战略 |
(一)国企产权转变为社会化资本的三种形态 |
(二)国企产权社会化改革的两种类型 |
(三)国企产权社会化改革的三个起点 |
四、国企产权社会化改革效果的总体匡算 |
五、从国企产权改革到构建国家理财体系 |
(3)马克思关于“资本的历史使命”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为什么要提出资本历史使命问题 |
0.2 资本的历史起源与马克思对资本的基本预判 |
0.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0.3.1 国内研究现状 |
0.3.2 国外研究现状 |
0.4 马克思关于资本历史使命的主要观点 |
1 资本历史使命的由来与理解 |
1.1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于资本历史使命理解 |
1.2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于资本历史使命理解 |
1.3 马克思对于资本历史使命的简要概括 |
2 马克思关于资本以及相关思想的理解 |
2.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启示:异化与消除异化走的是同一条道路 |
2.1.1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背景及理论来源 |
2.1.2 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劳动理论的研究 |
2.2 资本推动社会变革的作用 |
2.2.1 资本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条件 |
2.2.2 资本推动社会从“人的依赖”向“物的依赖”转化 |
2.2.3 资本为向未来社会的飞跃奠定基础 |
3 资本的现代演化与社会资本的产生 |
3.1 我国资本的演化与发展 |
3.2 从劳动社会化到产权社会化——社会资本的产生 |
3.2.1 劳动社会化的发展进程 |
3.2.2 产权社会化的发展 |
3.2.3 社会资本的产生 |
4 资本的作用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 |
4.1 人力资本与资本的作用 |
4.1.1 人力资本 |
4.1.2 资本的作用 |
4.2 资本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论我国公立高校产权的行政化及其“去行政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立高校产权的委托与代理 |
二、政府的“两权合一”与公立高校产权的行政化 |
1.公立高校产权主体行政化。 |
2.公立高校产权行为行政化。 |
3.公立高校资产运营方式的行政化。 |
4.公立高校产权组织结构的行政化。 |
5.公立高校产权客体的行政化。 |
三、公立高校产权的行政化与学校机构的法人产权 |
1.剩余控制权配置的不完全。 |
2.学校产权的“政府内部人控制”。 |
第一, 政府直接授予内部人的学校代理权。 |
第二, 高校产权代理人与政府官僚的“寻租合谋”。 |
四、公立高校产权的“去行政化” |
1.规制政府产权, 促进公立高校产权的社会化。 |
2.明晰学校机构产权, 促进公立高校产权的法人化。 |
3.拓展个体产权, 促进公立高校产权的多样化。 |
第一, 承认和尊重教师的人力资本产权主体地位。 |
第二, 试行公立高校的股份合作制改造, 完善公立高校的内部治理。 |
五、基于产权效率的公立高校股份制治理机制设计 |
第一, 治理结构设计。 |
第二, 治理机制设计。 |
(6)高等教育投融资中的产权、规制及技术经济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导言 |
1·1 选题的由来 |
1·2 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3 拟采用的方法论和具体的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难点及创新之处 |
1·5 研究的框架及结构 |
上篇:高等教育产权问题分析 |
2 现代高等教育产权问题的核心内容——产权清晰 |
2·1 何谓高等教育产权清晰 |
2·1·1 产权与高等教育产权 |
2·1·2 高等教育产业中的产权清晰问题 |
2·2 高等教育产权清晰的意义 |
2·2·1 我国高等教育传统产权制度的基本特征 |
2·2·2 传统体制下高等教育产权关系不清的根源分析 |
2·3 高等教育产权清晰的路径探讨 |
2·3·1 改变国家所有权,在某些与市场结合紧密且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公立高等学校中实现彻底的政资分开和政校分开 |
2·3·2 改革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并对公立高校进行股份制改造,以确立出资者产权与学校法人产权的边界 |
2·3·3 在公立高校内部建立科学的治理结构,通过法律规定或交易合理划分高校内部各个机构之间的权责 |
3 现代高等教育产权问题的内在要求——产权顺畅流动 |
3·1 高等教育产权流动的基本路径——高等学校购并 |
3·1·1 购并的概念 |
3·1·2 我国高等学校购并的典型特征 |
3·1·3 我国高等教育产权流动与高等学校购并的深层矛盾 |
3·1·4 中国高等学校购并发展的政策建议 |
3·2 高等教育产权流动的基本路径二——高等学校资本经营 |
3·2·1 资本经营和高等学校资本经营 |
3·2·2 高等学校资本经营的作用及解决的问题 |
4 现代高等教育产权问题的组织架构——产权结构多元化 |
4·1 建立现代高校产权制度是高等学校产权改革的方向 |
4·1·1 高等学校的产权改革是绕不过去的高校现代化门槛 |
4·1·2 一元化投资主体下的高校产权改革及其局限性 |
4·2 产权结构多元化:高等学校产权改革再定位 |
4·2·1 产权结构多元化为实现政校分离开辟了道路 |
4·2·2 产权结构多元化为高校管理者提供了良好的经营环境 |
5 研究公立高等学校产权问题的另一视角——委托—代理理论 |
5·1 委托—代理问题概述 |
5·1·1 委托—代理问题的由来及类型 |
5·1·2 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大致思路 |
5·2 委托—代理问题的具体表现及研究意义 |
5·2·1 委托—代理问题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表现 |
5·2·2 委托—代理问题在公立高等学校中的表现及对我们的启示 |
中篇:高等教育经济规制问题分析 |
6 高等教育产业是比较典型的经济规制部门 |
6·1 经济规制及其导源 |
6·1·1 规制、公共规制与经济规制 |
6·1·2 经济规制的导源——市场失效及其表现 |
6·2 市场提供高教产品的障碍 |
6·2·1 障碍一——效率损失 |
6·2·2 障碍二——资源配置困难 |
6·2·3 障碍三——成本收益分析的复杂性 |
6·3 政府对高教产业进行经济规制的动因 |
6·3·1 市场欠缺因素 |
6·3·2 调整产业结构,扶植重点产业发展 |
7 高教产业的市场进入(退出)规制 |
7·1 市场进入规制的涵义 |
7·2 进行高等教育市场进入规制的动因 |
7·2·1 进行高等教育市场进入规制的动因一——规模经济 |
7·2·2 进行高等教育市场进入规制的动因二——范围经济 |
7·2·3 进行高等教育市场进入规制的动因三——成本劣加性 |
7·3 高等教育市场进入规制改革 |
7·3·1 现行规制中存在的问题 |
7·3·2 激励规制和放松规制 |
7·3·3 对高教产业经济规制改革的理论思考 |
8 高等教育产业收费水准的决定 |
8·1 确定高等教育产业收费水准的目标 |
8·2 高等教育产业收费水准的决定方式 |
8·2·1 价格为零的特种定价方式 |
8·2·2 自由定价方式 |
8·2·3 边际成本定价方式 |
8·2·4 平均成本定价方式 |
8·2·5 公正报酬率定价方式(总括成本定价方式) |
8·2·6 混合型定价方式 |
8·3 影响高等教育产业收费水准决定的两大因素 |
8·3·1 阿巴契和约翰逊模型 |
8·3·2 信息不对称 |
9 高等教育产业收费体系的设计 |
9·1 收费体系概略 |
9·1·1 收费体系的两种基本类型 |
9·1·2 设计收费体系的基本原则 |
9·1·3 设计收费体系时所依据的两个基本模型 |
9·2 高教产业收费体系的设计 |
9·2·1 二部收费 |
9·2·2 复合二部收费 |
9·2·3 三部收费 |
9·2·4 高需求专业的收费 |
9·2·5 按时间和距离的收费 |
下篇:高等教育投融资中的技术经济问题分析 |
10 高教投融资技术经济分析的静态分析法 |
10·1 高等教育投融资经济效果的评价原则 |
10·2 高等教育项目投融资额的估算 |
10·3 高等教育项目的投融资回收率与投融资回收期 |
10·4 不同投融资方案的比较 |
10·4·1 两方案的比较 |
10·4·2 多方案的比较 |
10·4·3 比较方案的可比性 |
11 利息的计算和时间因素 |
11·1 利息的计算方法 |
11·1·1 单利的计算 |
11·1·2 复利的计算 |
11·2 利息计算与时间因素 |
12 高等教育投融资技术经济分析的动态分析法 |
12·1 净现值法 |
12·2 内部收益率法 |
12·3 内部收益率与净现值的关系 |
12·4 现值指数法 |
12·5 投资回收期法 |
12·6 等年值法(年平均成本比较法) |
12·7 盈亏点分析法 |
主要参考文献 |
(7)民办高校经费筹措风险规避策略研究——一种政策工具选择分析范式(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于公共政策工具综合模型建构的理论基础 |
二、民办高校经费筹措运行风险环境分析 |
三、我国民办高校经费筹措工具综合模型的建构 |
(一)民办高校经费筹措工具综合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 |
(二)民办高校经费筹措综合模型的理论建构 |
(三)民办高校经费筹措综合模型的各工具模式的风险分析 |
四、基于经费筹措工具综合模型的风险规避策略分析 |
(一)民办高校经费筹措风险预警信号的辨识 |
(二)风险干预策略的确定 |
(三)规避策略的实施 |
(四)规避策略的监控调适 |
(9)高等学校产权改革的再定位——产权结构多元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产权清晰:合理性与欠缺性的再思考 |
二、产权结构多元化:高等学校产权改革的再定位 |
(10)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问题的提出 |
1.1.3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和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几组基本概念辨析 |
2.1.2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内涵 |
2.2 基本理论 |
2.2.1 新制度主义理论 |
2.2.2 博弈论 |
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3. 民办高等教育营利性与非营利性问题的产生与管理变迁 |
3.1 民办高等教育管理的起点:非营利性的制度确立 |
3.1.1 民办高等教育兴起的历史原因 |
3.1.2 制度同形下的民办高等教育非营利性定位 |
3.2 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营利性事实的出现 |
3.2.1 民办高校营利的内在逻辑 |
3.2.2 营利性行为的自主化确立 |
3.3 民办高等教育管理的制度创新尝试:合理回报制度 |
3.3.1 民办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导致合法性危机出现 |
3.3.2 《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关于合理回报制度的提出 |
3.3.3 合理回报制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 |
4.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现实建构 |
4.1 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利益相关者构成 |
4.1.1 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利益相关者界定 |
4.1.2 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利益相关者的划分研究 |
4.1.3 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利益相关者的划分模型 |
4.2 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分析 |
4.2.1 政府的利益诉求分析 |
4.2.2 民办高校举办者的利益诉求分析 |
4.2.3 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歧分析 |
4.3 核心利益相关者间的博弈框架 |
4.3.1 博弈形成的制度逻辑 |
4.3.2 博弈的基本特征分析 |
4.3.3 分类管理制度确立的博弈模型构建 |
5. 美国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私立大学发展及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
5.1 美国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概况 |
5.1.1 美国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变迁 |
5.1.2 分类视角下美国私立高等教育的特征分析 |
5.2 美国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私立大学共同发展的社会环境分析 |
5.2.1 捐赠文化环境引致非营利私立大学繁荣发展 |
5.2.2 高度发达的新经济环境催生营利性私立大学 |
5.2.3 鼓励创新的文化环境实现营利与非营利共同发展 |
5.3 美国的非营利性与营利性私立高等教育分类管理经验 |
5.3.1 美国私立高等教育设立与退出的分类管理 |
5.3.2 美国私立高等教育的产权分类管理 |
5.3.3 美国私立高等教育的税收分类管理 |
5.3.4 美国私立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分类管理 |
5.3.5 美国私立高等教育的行政分类管理 |
5.4 对于我国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启示 |
6. 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难点问题分析及路径设计 |
6.1 制度创新视域下分类管理的现实困境 |
6.1.1 社会观念的滞后性阻力 |
6.1.2 无人选择营利性的尴尬 |
6.1.3 存量产权难以理顺 |
6.1.4 控制权如何发生实质转变 |
6.2 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基本原则 |
6.2.1 促进性与规范性相结合的原则 |
6.2.2 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 |
6.2.3 系统性与连续性相结合的原则 |
6.2.4 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 |
6.3 分类管理的难点破解思路 |
6.3.1 制度移植背景下的本土化创新 |
6.3.2 鼓励民办高校举办者分类选择 |
6.3.3 存量产权的合理理顺 |
6.3.4 控制权实质转变的实现 |
6.4 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实施路径 |
6.4.1 关键:实现分类管理外部约束下的内部治理转化 |
6.4.2 先导:继续推进试点工作,开展渐进式改革 |
6.4.3 保障:建立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 |
6.4.4 建构:实现中央和地方两级协同管理 |
6.4.5 拓展:国际化合作办学促进分类管理深化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和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7.3.1 研究不足 |
7.3.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相关政策与法规 |
附录B 政府相关管理人员访谈提纲 |
附录C 民办高校举办者访谈提纲 |
附录D 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利益相关者划分调查问卷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对教育产权社会化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从产权社会化看国企改革战略[J]. 史正富,刘昶. 开放时代, 2012(09)
- [2]专论:学校经营[J]. 杨东,刘川,陈光前,苏文钰,陈思廉,刘裕权. 四川教育, 2004(Z1)
- [3]马克思关于“资本的历史使命”思想研究[D]. 王悦. 辽宁大学, 2015(06)
- [4]教育与经济良性运行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J]. 黄育云.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6)
- [5]论我国公立高校产权的行政化及其“去行政化”[J]. 徐警武. 江苏高教, 2013(03)
- [6]高等教育投融资中的产权、规制及技术经济问题分析[D]. 张万朋. 华东师范大学, 2004(11)
- [7]民办高校经费筹措风险规避策略研究——一种政策工具选择分析范式[J]. 李世奇.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6(04)
- [8]全方位探讨教育与经济之间关系的力作——读范先佐教授新着《教育经济学》[J]. 陈佑清. 教育与经济, 2000(02)
- [9]高等学校产权改革的再定位——产权结构多元化[J]. 张万朋,薛天祥. 辽宁教育研究, 2003(09)
- [10]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D]. 王诺斯. 大连理工大学,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