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装中小型制氧设备 提取双高纯度产品的情况操作(论文文献综述)
西安交通大学制冷教研室讲座编写组[1](1971)在《空分原理讲座 第一讲 空分流程原理》文中研究表明革命在发展,生产在飞跃。当前我国制氧行业形势一片大好。广大读者迫切要求了解制氧机的一些基础理论知识,以便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教导,我们决定开辟“空分原理讲座”,特约请西安交通大学制冷教研室组织编写,在他们的大力支持下,现已完稿,本刊从本期起络续刊登。讲座共分四讲:第一讲,空分流程原理;第二讲,空分设备和机器;第三讲,中小型空分装置的操作原理;第四讲,全低压型空分装置的操作原理,我们准备分三期刊完。毛主席教导我们:“看的人提出意见、写短文寄去,表示欢喜什么,不欢喜什么,这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使这个报纸办得好。”我们热诚地希望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并能及时地把意见告诉我们,以便今后修改,共同把讲座办好。
马大方[2](2011)在《安全可靠、节能减排个性化大型空分设备的研制》文中研究指明提出个性化空分设备的概念,从流程组织、运行安全、产品压力和节能等方面提出了实现空分设备个性化的技术要点和途径;由服务个性化引申出发展现代空分设备制造服务业的观点。
叶必楠[3](1967)在《改装中小型制氧设备 提取双高纯度产品的情况操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的工业和农业获得了大幅度的发展,这样,对制氧设备的需要量相应的就要增多,而对其产品——氧、氮的纯度要求也愈来愈高。我厂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对50米3/时制氧设备进行了改装,发展了一种新品种(即将23—300型空分塔变成KFS—300—2型)。通过改装后,使氧纯度在99.2%以上,氮纯度达到99.9%以上。据有关部门反映,现在有很多单位准备在中小型设备上改装能同时生产高纯度氧、氮,有的单位已改装好,并投入生产,也有的单位是我厂的KFS—300—2型设备。各单位在改装和操作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下面把我厂的改装过程及操作情况作一介绍,但很不成熟,仅供参考,并希同行提出指正。
杭州制氧机研究所[4](1973)在《国外大型制氧机概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各公司概况西德林德公司西德林德公司全称西德林德冷冻机械制造股份公司,1879年6月建立,初期不从事生产,仅设计和出售冷冻设备。1895年设立气体液化部,开始设计和制造气体液化和气体分离设备。1902年林德设计的第一台单级精馏的空分设备制成。自1903年进行第一次双级精馏塔试验,并制成第一台10米3/时制氧机,至今已有70年的历史,在深冷技术方面是比较成熟的,技术经济指标先进,而且有相当的运转经验,制造工业性设备很多,装置容量大小可按用户需要提供,在欧洲和世界市场上有相当大的竞争力。1969年曾制造40000标米3/时一套、30000标米3/时二套、6000标米3/时一套的西德麦塞尔公司现已倒闭,并给林德公司,被林德公司吃掉。
常丽君[5](2012)在《首秦制氧站设备故障排除及可靠性管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首秦制氧站设备为研究对象,对制氧站设备的现状,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制氧站生产过程中的故障实例,对制氧设备故障分析排除以及可靠性管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提高制氧设备可靠性措施。首先介绍了首秦制氧站的基本情况,以及制氧机的分类、性能指标、型号规定和国内外发展状况。以首秦制氧站为背景,阐述了制氧站主要设备的基本原理,重点对空分系统,液氮储存输送系统以及8000Nm3/h氮压机组典型故障的现象、处理过程进行了介绍,并对故障产生的原因以及处理措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氮压机组振动异常是制氧站常见的故障之一,振动量超过一定值会导致氮压机组联锁停车,给制氧站正常的生产带来巨大危害。采用故障树分析法对氮压机组进行可靠性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系统中的故障,找出关键因子,并把握好这些关键部件,然后通过控制这些关键部件的可靠度保证系统不会发生因振动异常导致的联锁停车。最后从提高制氧站设备可靠性的角度出发,对制氧站使用阶段的可靠性管理、备件库存的可靠性管理和人的可靠性管理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结合首秦ERP管理系统和生产实践,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意见。开展制氧站设备故障排除和可靠性管理研究对提高制氧设备的生产率、维护管理水平和应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孔华[6](2007)在《膜和分子筛联合制氧方法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现代航空飞行对后勤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航空用氧作为航空兵后勤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圆满完成飞行、作战、训练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鉴于使用氧气的高空特殊环境,为了防止氧气中的微量水分冻结机载储氧设备管路,航空用氧的纯度要求较高。现役航空用氧生产装备采用深冷法的基本原理,流程复杂、故障率高、可操作性差,很难适应航空兵部队的发展形势和精确化保障的需要。另外,在小型制氧装置中,深冷法的设备投资较大,导致氧气成本过高。为了解决航空用氧的保障难题,亟待研制流程简单、可操作性强的新型制氧装置。 20世纪90年代变压吸附分离空气制取富氧的工艺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其生产规模小至医用制氧机,大至工业用富氧生产的中等装置。膜法富氧技术与传统的深冷法和变压吸附法相比,在获得中等氧含量的空气方面,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投资少、费用低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膜法制取工业用富氧变得切实可行。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国内的富氧膜技术的推广极为缓慢,无论在富氧膜材料、产品性能、装置类型还是在富氧膜装置的工业应用方面都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 本文以膜分离和变压吸附为理论基础,选取了适合制氧的膜组件和分子筛,确定了空气经膜分离制得富氧,再进入分子筛纯化系统制得高纯氧的流程,研制了膜和分子筛联合制氧装置。通过对装置进行试验,分析了压力、温度、流量等因素对膜分离和变压吸附制得氧气纯度的影响,为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了依据。该装置的创新点是将膜和分子筛组合成制取高纯度氧气的系统,兼有膜分离和变压吸附的优点,具有启动时间短、可操作性强的特点,能达到制取高纯度氧气的目的,能够满足航空用氧的需要,具有较好的军事效益。
杭州制氧机研究所技术情报组[7](1978)在《国外大型制氧机的水平分析》文中指出一、概况1.发展概况:制氧机工业开创于1903年。随着生产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制氧机工业经历着各种变革和进展。近三十年来,氧的生产平均每年增长14%,氮的生产增长更快,从1960年起,每年增长20%[1]。
杭州制氧机研究所[8](1978)在《制氧工问答(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问:在空分塔内空气是怎样被分离为氧气和氮气的?答:压缩空气除去水份、二氧化碳后,经热交换系统和产冷系统进入下塔,一部分成为液体。由于氮的沸点(-195.8℃)低于氧的沸点(-182.98℃),利用氧、氮的沸点不同,在每一块塔板上液体与汽体接触,进行传热与传质过程时,蒸汽从液体中获得冷量,相应,液体必然从蒸汽中获得热量。蒸汽得到了冷量,蒸汽中的高沸点组份──氧组份,就被
田园[9](2011)在《KDON-29000/9000型空分装置项目选型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课题首先介绍了上海焦化有限公司原有的1-4#空分装置工艺流程,并对多年来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简要地分析、比较。结合上海焦化有限公司原有1-4#空分产能及醋酸配套CO联产甲醇工程(即1#工程)对空分产品的需求,确定配套空分装置的产品规格书。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空分技术,从多方面对一套6万Nm3/h空分和两套3万Nm3/h空分进行了比较,确定1#工程应配套采用两套3万Nm3/h空分,并将5、6#空分装置定型为KDON-29000/9000型。新筹建的5、6#空分装置是由杭氧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制造,它是采用工业汽轮机“一拖二”来驱动空压机和增压机的内压缩、膨胀空气进下塔、全精馏无氢制氩流程。从多方面分析了KDON-29000/9000型空分装置的技术性能、流程特点、配套机组及设备特点等。并通过几个关键过程的有效能分析,提出若干优化生产的方法。介绍了5、6#空分投产运行情况,并对比了1-4#空分与5、6#空分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根据5、6#空分装置选型过程的思考、比较和研究等,提出了空分装置选型的几点见解。5、6#空分设备自2006年6月6日开工建设,2008年4月2日5#空分生产出合格氧气、2008年5月28日6#空分生产出合格氧气,共历时722天。投产两年多来,每套空分装置实际氧气产量均能达到29500Nm3/h,氮气产量为9000Nm3/h,液氧、液氮和液氩三液产品产量、质量都达到了设计指标。与1-4#空分相比,产品纯度、氧提取率等重要经济技术指标都有所提高。
程杰平[10](2010)在《空分设备自动变负荷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目前国内外空分设备日益朝大型化、多样化发展,国外大型空分设备基本上都实现了自动变负荷,而国内空分设备变负荷仍以摸索经验为主,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持,大多以常规控制为主,实施变负荷时凭经验手动操作,一方面给操作人员增加了劳动强度,存在的误操作给生产带来了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由于变负荷时需要调节的参数比较多,手动操作很容易造成工况的波动,影响空分设备的稳定运行。针对目前国内钢铁企业氧气连续生产与用户用氧不均衡的状况,本文以首钢迁钢35000Nm3/h空分装置为原型,从工艺和设备特点出发,提出了自动变负荷系统的控制原理及策略,以多级精馏塔模型为基础,从物料平衡、能量平衡、相平衡出发,从而确定了实施自动变负荷控制过程中重要参数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模型,利用CENTUM CS3000集散控制系统提供的控制功能,通过软件组态设计了各个重要参数的控制回路及控制功能图,并设计了自动变负荷过程的监控和报警功能,从而实现了空分设备自动变负荷过程的平稳、安全、经济地运行。实践证明,通过本套设备的自动变负荷控制系统的实施,实现了空分设备75%-105%之间范围的变负荷能力,极大的降低了氧气的放散率,降低了产品成本,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空分设备的自动化水平。
二、改装中小型制氧设备 提取双高纯度产品的情况操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改装中小型制氧设备 提取双高纯度产品的情况操作(论文提纲范文)
(2)安全可靠、节能减排个性化大型空分设备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前 言 |
1 流程个性化 |
1.1 开发多样化空分流程满足用户个性化要求 |
1.2 选择最合适的空分流程 |
1.3 空分流程与用户工艺相结合 |
2 安全个性化 |
2.1 不同空分流程应对俺全个性化 |
2.2 不同单体设备本质化安全应对安全个性化 |
2.2.1 大型分子筛吸附器及高效分子筛吸附剂的研发与应用 |
2.2.2 立式、卧式双沸腾浸浴式主冷及多层浸浴式主冷的研发与应用 |
2.2.3 核心高压设备的研发与应用 |
2.2.4 冷箱的设计、制造 |
2.2.5 大型动设备本质化安全的提高 |
2.2.6 氧气管道及阀门安全的提高 |
3 产品纯度个性化 |
3.1 不同行业、不同用户对产品纯度的不同需求 |
3.2 变压吸附制氧设备大有可为 |
3.3 研发大型化低纯度深冷法空分设备 |
4 压力个性化 |
4.1 不同行业、不同用户对产品压力的不同需求 |
4.2 不同空分流程应对压力个性化 |
4.3 内压缩流程高压系列设备的研发与应用 |
5 节能个性化 |
5.1 氧气压力低于3 MPa应采用外压缩流程 |
5.2 降膜式主冷的开发与应用 |
5.3 利用液化天然气 (LNG) 冷能空分设备的研发与应用 |
5.4 其他节能方式的个性化 |
6 其他个性化措施 |
6.1 品种个性化 |
6.2 液化、汽化设备个性化 |
6.3 变压吸附制气设备个性化 |
6.4 驱动方式个性化 |
6.5 中、小型空分设备个性化 |
6.6 服务个性化, 发展现代空分设备制造服务业 |
7 结束语 |
(5)首秦制氧站设备故障排除及可靠性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制氧站简介 |
1.2 制氧机概述 |
1.2.1 制氧机分类 |
1.2.2 制氧机的性能指标及评价 |
1.2.3 国产制氧机的型号规定 |
1.3 制氧机国内外发展概况 |
1.3.1 制氧机国外发展概况 |
1.3.2 制氧机国内发展状况 |
1.4 制氧站可靠性研究 |
1.4.1 故障树分析法 |
1.4.2 可靠性管理 |
1.4.3 首秦 ERP 系统 |
1.5 课题的主要来源、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章 首秦制氧站设备工作原理 |
2.1 首秦制氧站的设备现状 |
2.2 首秦制氧站设备工作原理 |
2.2.1 空分设备工作原理 |
2.2.2 8000Nm~3/h 氮压机组工作原理 |
2.2.3 液氮储存输送系统工作原理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首秦制氧站设备故障分析与排除 |
3.1 空分系统故障处理 |
3.1.1 分子筛进水故障处理 |
3.1.2 空分塔内部管路故障处理 |
3.1.3 空分塔内变形管道故障处理 |
3.2 液氮储存输送系统的故障处理 |
3.2.1 氮气管道过冷淬裂故障处理 |
3.3 8000Nm~3/h 氮压机组的故障处理 |
3.3.1 油系统故障处理 |
3.3.2 氮压机组振动异常故障树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首秦制氧站可靠性管理 |
4.1 概述 |
4.2 使用阶段的可靠性管理 |
4.2.1 制氧站使用阶段故障分析 |
4.2.2 提高制氧站设备使用阶段可靠性的改进措施 |
4.3 备件库存的可靠性管理 |
4.3.1 制氧站备件需求预测 |
4.3.2 制氧站备件库存分类 |
4.3.3 ERP 实施给备件可靠性管理带来的影响 |
4.4 可靠性管理中的人员管理 |
4.4.1 制氧站中人的可靠性分析 |
4.4.2 制氧站人机界面的可靠性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膜和分子筛联合制氧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主要符号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发展与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变压吸附制氧技术 |
2.1 概述 |
2.1.1 吸附分离原理 |
2.1.2 吸附分离工艺 |
2.1.3 吸附剂 |
2.1.4 表示吸附平衡数据的方法 |
2.2 变压吸附的基本过程 |
2.3 变压吸附制氧工艺 |
2.4 变压吸附制氧的理论依据 |
2.4.1 物理模型 |
2.4.2 模型假设 |
2.4.3 数学模型 |
2.4.4 数值模拟结果 |
2.5 小结 |
第三章 膜分离制氧技术 |
3.1 概述 |
3.1.1 膜的特点 |
3.1.2 膜的分类 |
3.2 气体分离膜 |
3.2.1 气体分离膜的分类 |
3.2.3 气体膜分离机理 |
3.3 膜分离制氧的原理 |
3.4 影响膜分离制氧的因素 |
3.5 小结 |
第四章 膜和分子筛联合制氧装置的构建 |
4.1 概述 |
4.2 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
4.2.1 膜分离制取富氧装置 |
4.2.2 变压吸附纯化氧装置 |
4.3 系统各部件的设计和膜、分子筛的选取 |
4.3.1 系统各部件的设计 |
4.3.2 膜组件的选取 |
4.3.3 分子筛的选取 |
4.3.4 吸附筒的设计 |
4.4 小结 |
第五章 膜和分子筛联合制氧装置的试验研究 |
5.1 膜分离制氧试验 |
5.1.1 试验流程 |
5.1.2 试验结果 |
5.2 分子筛制氧试验 |
5.2.1 试验流程 |
5.2.2 试验结果 |
5.3 膜和分子筛联合制氧试验 |
5.3.1 试验流程 |
5.3.2 试验结果 |
5.4 试验结果分析 |
5.4.1 变压吸附制氧与数值模拟的误差分析 |
5.4.2 联合制氧与文献[14]联合工艺制氧的误差分析 |
5.5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附图 |
(9)KDON-29000/9000型空分装置项目选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
1.2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
2.2 气体分离的方法 |
2.3 低温空气分离技术的发展 |
2.4 大型空分设备技术现状 |
2.5 我国煤化工行业的现状与发展 |
2.6 煤化工型内压缩流程空分设备的发展现状 |
2.7 空气分离行业的国内外现状和突破口 |
第3章 理论基础分析 |
3.1 低温热力学基础 |
3.2 获得低温的方法 |
3.3 空气分离的基本原理 |
3.4 外压缩流程与内压缩流程空分设备简介 |
3.5 空分设备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
第4章 分析应用 |
4.1 1~3#空分装置的分析 |
4.2 4#空分装置的分析 |
4.3 空分装置产品规格的确定 |
4.4 6万Nm~3/h空分与3万Nm~3/h空分的比较 |
4.4.1 流程比较 |
4.4.2 设备比较 |
4.4.3 装置的适用性比较 |
4.4.4 国内已有装置的使用情况比较 |
4.4.5 相关装置物耗的比较 |
4.5 KDON-29000/9000型空分装置的分析 |
4.5.1 技术性能 |
4.5.2 流程概述 |
4.5.3 主要机泵的选型说明 |
4.5.4 流程特点 |
4.5.5 配套机组及设备特点 |
4.5.6 水、电、汽消耗一览表(以单套空分装置计) |
4.6 有效能分析 |
4.6.1 有效能的概念 |
4.6.2 几个过程的有效能分析 |
第5章 5、6#空分装置投产运行情况 |
5.1 筹建情况 |
5.2 运行情况 |
5.2.1 5、6#空分主要设计指标与运行指标比较 |
5.2.2 大型机组性能考核 |
5.2.3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
5.3 新旧装置性能参数比较 |
5.3.1 产品纯度对比 |
5.3.2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对比 |
第6章 结论 |
符号名称一览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卷内备考表 |
(10)空分设备自动变负荷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空分分离设备流程及控制系统的发展状况 |
1.3 空分自动变负荷控制系统设计要点 |
1.4 集散控制系统介绍 |
1.5 本文研究内容和结构 |
第2章 空气分离原理和35000Nm~3/h空分流程分析 |
2.1 空气分离方法分类及空气组成 |
2.2 空气分离的基本原理 |
2.3 35000Nm3/h空分流程分析 |
2.3.1 空分设备系统组织 |
2.3.2 35000m~3/h空分主要配备设备 |
2.3.3 35000Nm3/h空分流程描述 |
2.3.4 35000Nm3/h空分装置的生产能力 |
2.3.5 35000m3/h空分流程特点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空分设备自动变负荷控制策略 |
3.1 空分设备上典型的控制回路构成 |
3.2 PID控制 |
3.3 空分设备典型控制系统 |
3.4 空分自动变负荷控制系统设计 |
3.5 空分流程的计算 |
3.5.1 氧-氮-氩三元混合物系的物性计算 |
3.5.2 空分精馏计算 |
3.5.3 空分流程计算 |
3.6 自动变负荷控制各参数之间数学模型的建立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35000m~3/h空分装置自动变负荷控制功能的实现 |
4.1 CENTUM CS3000系统简介 |
4.2 控制系统的硬件实现 |
4.2.1 现场控制站FCS的配置 |
4.2.2 人机接口站HIS的配置 |
4.2.3 输入输出(I/O)模块的配置 |
4.2.4 网络与通讯配置 |
4.2.5 冗余与安全配置 |
4.3 控制系统的软件实现 |
4.4 35000m3/h空分装置自动变负荷控制功能的实现 |
4.4.1 自动变负荷中重要参数的控制实现 |
4.4.2 自动变负荷控制组态总图 |
4.4.3 变负荷暂停和继续功能控制的实现 |
4.4.4 监控与报警功能的实现 |
4.4.5 自动变负荷范围限制的实现 |
4.4.6 自动变负荷参数变化速率限制及变化幅度的实现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四、改装中小型制氧设备 提取双高纯度产品的情况操作(论文参考文献)
- [1]空分原理讲座 第一讲 空分流程原理[J]. 西安交通大学制冷教研室讲座编写组. 深冷简报, 1971(03)
- [2]安全可靠、节能减排个性化大型空分设备的研制[J]. 马大方. 深冷技术, 2011(07)
- [3]改装中小型制氧设备 提取双高纯度产品的情况操作[J]. 叶必楠. 深冷简报, 1967(01)
- [4]国外大型制氧机概况[J]. 杭州制氧机研究所. 深冷简报, 1973(S2)
- [5]首秦制氧站设备故障排除及可靠性管理[D]. 常丽君. 燕山大学, 2012(04)
- [6]膜和分子筛联合制氧方法研究[D]. 孔华. 西北工业大学, 2007(06)
- [7]国外大型制氧机的水平分析[J]. 杭州制氧机研究所技术情报组. 深冷技术, 1978(02)
- [8]制氧工问答(一)[J]. 杭州制氧机研究所. 深冷技术, 1978(S1)
- [9]KDON-29000/9000型空分装置项目选型的研究[D]. 田园. 华东理工大学, 2011(07)
- [10]空分设备自动变负荷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程杰平. 东北大学,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