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记江苏泗洪首次发现森林古猿类化石(论文文献综述)
邹松梅,李爽,祖益康,时飞,孙磊,周卫东[1](2015)在《建立江苏泗洪双沟地质公园的可行性研究》文中认为在实地考察和系统收集以往研究成果资料的基础上,对泗洪双沟地区的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了研究,主要有地层层型剖面、古生物和水体景观3个大类。叙述了下草湾组层型剖面等剖面,对下草湾中新世脊椎动物群进行了归纳统计,计有脊椎动物化石5纲19目43科98种,其中的长臂猿类双沟醉猿、森林古猿类江淮宽齿猿是我国特有的。经对比分析,属于国家级地质遗迹有3类5处,省级地质遗迹有2类2处。论述这些地质遗迹的科学价值与科普价值,同时对审美学价值、旅游与社会经济价值、开发建设条件进行评价。泗洪双沟地区具备建设地质公园的条件。
顾玉珉,林一璞[2](1983)在《记江苏泗洪首次发现森林古猿类化石》文中研究指明本文记述了在江苏泗洪松林庄发现的一种古猿类化石,它以个体小、颊齿宽、有发达的齿带等特征有别于我国云南的腊玛古猿、西瓦古猿;它也有别于在同一地点、同一层位发现的双沟醉猿。其形态与非洲的Proconsul属接近,根据这些形态特点和它的地史分布,我们订立了一新属一新种:Platodontopithecus jianghuaiensis,地质时代为中新世。
潘悦容[3](1998)在《中国新第三纪中-小型猿类化石及其意义》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新第三纪中-小型猿类主要有早中新世江苏泗洪的双沟醉猿(Dionysopithecusshuan-gouensisLi,1978)和江淮宽齿猿(PlatodontopithecusjianghuaiensisGuandLin,1983);中中新世宁夏同心的占祥上猿,(PliopithecuszhanxiangiHarrison,DelsonandGuan,1991)和晚中新世云南禄丰的粗壮池猿(LaccopithecusrobustusWuandPan,1984)以及晚中新世甘肃武都的武都森林古猿(DryopithecuswuduensisXueandDelson,1988),分为5属5种,大致可归属于3个科:原康修尔猿科(Proconsulidae)、上猿科(Pliopithecidae)和猿科(Pongidae),这些种属可与非、欧洲同时期的种属相比较,而亚洲其他地区如巴基斯坦、泰国和印度中新世时期零星牙齿的发现,提供了狭鼻猴类向东亚迁移的例证并且与早—中中新世期间全球性海平面下降事件有关。中国小型猿类在中新世早期呈现出与东非原康修尔猿类的系统关系,到了中新世中期则呈现出与欧洲上猿类的系统关系并在晚中?
潘悦容[4](1996)在《云南元谋小河地区古猿地点的小型猿类化石》文中研究说明本文记述的在云南元谋小河地区古猿地点发现的一种小型猿类.它的牙齿形态比晚中新世的禄丰粗壮池猿(Laccopithecusrobustus)进步。而牙齿的某些形态介于粗壮池狼和现生长臂猿之间。它的发现为探讨现生长臂猿的起源与进化提供了新的化石依据.依哺乳动物群的初步研究,其时代稍晚于禄丰古猿地点的时代。鉴于它的形态特征和地史分布,作者将它订为一新属新种:进步滇猿Dianopithecusprogressusgen.etsp.nov.
蒋仁,曾剑威,刘凯,李长波,周效华,赵玲,于俊杰,彭博,劳金秀[5](2020)在《郯庐断裂带泗洪段晚中生代以来地层特征及其沉积-构造响应——以SHJ02钻孔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江苏泗洪及周边地区晚中生代以来的沉积盆地演化及现今地形地貌的形成,主要受控于郯庐断裂带泗洪段多期构造活动。新近纪—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完整记录了新构造运动控制下的沉积基底起伏特征和沉积物堆积过程。文章以泗洪段SHJ02钻孔为例,在钻孔岩心特征分析及地层序列划分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区古地理环境及构造演化特征。SHJ02钻孔孔深246.00 m,自上而下揭示的地层包括:第四系(埋深0~47.43 m)、新近系(埋深47.43~239.52 m)、晚白垩世红层(埋深239.52~242.70 m)及早白垩世火山岩(埋深>242.70 m)。该区晚中生代—新生代地层序列和沉积格架特征,揭示了郯庐断裂带泗洪段晚白垩世断陷沉积、古近纪隆升剥蚀、新近纪伸展环境下河-湖相沉积,以及第四纪晚期挤压背景下快速隆升的构造演化过程。新近纪—第四纪河道演化变迁、河-湖相频繁交替等沉积体系的快速转换是对郯庐断裂带泗洪段新构造运动的响应。
李传夔[6](1978)在《江苏泗洪中新世长臂猿类化石》文中提出本文记述了在苏北中新世下草湾组上部发现的三颗长臂猿类臼齿化石。这是该类动物在亚洲新第三纪的第一个记载。鉴于它在地理、地史分布上及形态上的特点,作者暂把它视为一新属、新种:Dionysopithecus shuangouensis Li,gen·et sp·nov·文中对现生长臂猿的起源、中新世时亚洲——非洲间的动物交流和下草湾组的时代等问题做了初步的探讨。
邱占祥,关键[7](1986)在《宁夏同心发现的一颗上猿牙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记述了采自宁夏同心地区中中新世(相当于通古尔早期)地层中一颗上猿的左下第二臼齿。它的齿冠形态和Hurzeler(1954)以Goriach地点为基础所总结出的上猿下臼齿的“模式”形态基本一致,而和其它几个在形态上比较接近的属,如湖猿、树猿、宽齿猿和池猿等有较明显的区别。这是我国第一颗比较可靠的上猿牙齿化石。
雷次玉[8](1985)在《对我国中中新世新发现的几种古猿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983年在江苏泗洪县天岗湖乡松林庄中中新统含古猿类化石的地点下草湾组中,笔者发掘出臼齿化石4枚(其中一枚臼齿尚待研究),其中三枚臼齿化石分别属于古猿类之三个属的三个新种。它们是王氏上新猿(新种)Pliopithecus wangi sp.nov.,天岗湖长臂猿(新种)Hylobates tianganhuensis sp.nov.,泗洪森林猿(新种)Dryopithecus sihongensis sp.nov.。
李传夔,林一璞,顾玉珉,侯连海,吴文裕,邱铸鼎[9](1983)在《江苏泗洪下草湾中中新世脊椎动物群——1.化石地点暨近年发现的新材料简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在江苏泗洪下草湾动物群的四个化石地点的多次试掘和筛洗,使该脊椎动物群的种类从已描述的6种增加到65种(鱼类6种,两栖类1种,爬行类6种,鸟类5种,哺乳类47种),成为我国迄今所知中新世种类最多的一个脊椎动物群。哺乳动物中至少1属为我国首次发现,有7个科在我国中中新世也是第一次被记录。动物群中很大部分是与欧洲有亲缘关系的属,也有与北美、南亚和非洲有密切关系的类型。其地质时代为中中新世早期,相当于欧洲陆相哺乳动物分期的Aragonian早期。
马世来[10](1997)在《试论长臂猿的中国起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中国长臂猿的地理地史分布,尤其是亚洲新第三纪(NeogenePeriod)中新世(Miocene)的上猿(Pliopithecus)、醉猿(Dionysopithecusshuangouensis)、池猿(Laccopithecusrobustus)、滇猿(Dianopithecusprogresus)及第四纪(QuaternaryPeriod)更新世(PleistoceneEpoch)丰富的黑长臂猿(Hylobatesconcolor)等化石的发现,结合现生类群的分布和黑长臂猿的行为生态研究结果等有关资料综合论述了现生长臂猿的亚洲中国起源;黑长臂猿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物种
二、记江苏泗洪首次发现森林古猿类化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记江苏泗洪首次发现森林古猿类化石(论文提纲范文)
(1)建立江苏泗洪双沟地质公园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地质背景 |
2地质遗迹资源特征 |
2. 1地层 |
2. 2古生物 |
2. 3水体景观 |
3人文景观与其他景观资源 |
3. 1人文景观 |
3. 2鸟类景观 |
3. 3植物景观 |
3. 4气象景观 |
4价值评价 |
4. 1地质遗迹的等级评定 |
4. 2科学价值与科普价值 |
4. 3审美学价值 |
4. 4旅游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 |
5开发建设条件评价 |
6结论 |
(5)郯庐断裂带泗洪段晚中生代以来地层特征及其沉积-构造响应——以SHJ02钻孔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概况 |
2 钻孔岩心特征 |
3 地层时代及划分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地层时代 |
3.3 地层划分 |
(1)白垩系。 |
(2)新近系。 |
(3)第四系。 |
4 晚中生代以来古地理环境及新构造特征 |
4.1 古地理环境演化 |
4.2 新构造特征 |
5 结论 |
(8)对我国中中新世新发现的几种古猿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化石描述 |
四、记江苏泗洪首次发现森林古猿类化石(论文参考文献)
- [1]建立江苏泗洪双沟地质公园的可行性研究[J]. 邹松梅,李爽,祖益康,时飞,孙磊,周卫东. 地质学刊, 2015(01)
- [2]记江苏泗洪首次发现森林古猿类化石[J]. 顾玉珉,林一璞. 人类学学报, 1983(04)
- [3]中国新第三纪中-小型猿类化石及其意义[J]. 潘悦容. 人类学学报, 1998(04)
- [4]云南元谋小河地区古猿地点的小型猿类化石[J]. 潘悦容. 人类学学报, 1996(02)
- [5]郯庐断裂带泗洪段晚中生代以来地层特征及其沉积-构造响应——以SHJ02钻孔为例[J]. 蒋仁,曾剑威,刘凯,李长波,周效华,赵玲,于俊杰,彭博,劳金秀. 华东地质, 2020(02)
- [6]江苏泗洪中新世长臂猿类化石[J]. 李传夔.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78(03)
- [7]宁夏同心发现的一颗上猿牙齿[J]. 邱占祥,关键. 人类学学报, 1986(03)
- [8]对我国中中新世新发现的几种古猿的研究[J]. 雷次玉. 地质学报, 1985(01)
- [9]江苏泗洪下草湾中中新世脊椎动物群——1.化石地点暨近年发现的新材料简介[J]. 李传夔,林一璞,顾玉珉,侯连海,吴文裕,邱铸鼎.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83(04)
- [10]试论长臂猿的中国起源[J]. 马世来. 兽类学报, 19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