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谈“倒装语序”的复习(论文文献综述)
叶海悦[1](2020)在《新HSK四级“完成句子”教学策略和偏误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HSK考试是考查外国学生汉语水平的一种考试,本文通过了解泰国中学生学习HSK的具体情况,利用新HSK四级真题集,整理分析真题集中“完成句子”这部分的偏误,以泰国佛统府思维才中学的高中生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完成句子”这部分试题的偏误情况。本文研究的实用价值是通过分析真题,给学生相应的学习建议和应试建议。本文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是问卷测试法、偏误分析法,先收集HSK四级真题,在真题的基础上再进行分类、整理,将真题中出现的高频语法项目和偏误率高的语法项目重新组合成一份新的测试卷,对学生进行测试。本文尝试解决学生在“完成句子”方面所遇到的问题,对“完成句子”题型进行分析,目的在帮助学生们找到新的学习方法和应试技巧。文章分为以下五部分。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缘起和研究价值、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然后通过文献综述介绍新HSK的相关研究现状,从两个方面梳理前人关于新HSK的研究,是为了让读者了解一下关于新HSK的研究内容。第二章主要是介绍“完成句子”的题型特点分析,对考试重点和难点进行整理统计,指出本文的研究范围是以10套新HSK四级真题为基准,对HSK四级中“完成句子”这部分的知识点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将重点和难点语法项目制成测试卷,对学生们进行测试。第三章主要是针对上述测试卷的结果,对学生出现偏误较高的题目进行分析,偏误分析主要是从副词、固定搭配、特殊句式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分析偏误现象和偏误原因。第四章主要是针对上述出现的偏误现象,从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角度提出相关的建议,从这两方面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高考试成绩,帮助学生提高汉语水平,让他们更加会运用汉语。第五章结语是对全文进行的一个总结,指出全文的不足之处。本文旨在通过对新HSK四级中“完成句子”这部分的研究,帮助学生能够注重“完成句子”里面所出现的语法项目,让学生在考试中做到有的放矢。
颜慧[2](2019)在《高中文言文倒装句式研究 ——以人教版教材和近十年全国卷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文言文中一些句子存在特殊语序现象,比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存在这样语序变化现象的句子即为“倒装句”。倒装句的语序与一般句式不同,因而学生在学习古文时,遇到倒装句就会出现理解方面的困难。倒装句式一直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考试的重点,教师如何更有效地讲授倒装句是文言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一方面问题。本篇论文的写作建立在倒装句式系统语法知识的基础上,以提高倒装句式教学有效性为研究目的。本文立足于当前高中文言文倒装句式教学现状,结合教材与高考试卷,分析不同类型倒装句的出现频率、考查方式、题型分布等,借助数据表格,力求客观地分析、展示其中的规律,为一线语文教师的倒装句式教学提供参考。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首先针对词序、倒装句、句中倒装成分进行了概念阐释。再以教材、高考中的倒装句为例,对四类倒装句具体语法情况进行梳理。并从完善语法知识的重要条件、阅读文言文的基础、教纲与课标的要求三方面论述倒装句的教学价值。第二章是立足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重点分析了教材教学中的倒装句式。以社会环境中的语用问题、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三个角度为切入点,分析了当前倒装句式教学问题所在。并将教学和教材相联系,统计了教材中倒装句的频率数据和注释情况,客观总结其规律,以此分析课内文言文倒装句的教学重难点所在。第三章是以近十年全国卷中的文言文为例,分析高考测评中的倒装句式。一方面,统计全国卷中四种倒装句出现的频率,并将其和教材进行对比分析。另一方面,分析涉及到倒装句知识点在文言文各种题型中的分布情况,以此为依据剖析倒装句的考查点及考查方式,概括其中的特征。第四章是基于学习心理过程的文言文倒装句教学策略。针对文言文句式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在学习起始阶段、理解接受阶段、巩固阶段、运用阶段、复习阶段五个阶段,以相关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为支撑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于杰[3](2019)在《普通高中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文中认为“淡化语法”的语文教育理念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中国语文教育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理念的提出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教学环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改变,当前的高中语文语法教学已经由有针对性的“淡化语法”变为了刻意的“无视语法”,造成了高中语文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缺失,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文素养提升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本文立足于高中语文现代汉语语法教学,借助对高中师生的问卷调查和对高中生书面表达的语法失误分析,从教师和学生对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及教学的认知和了解,以及高中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具体情况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展开,对高中现代汉语语法教学进行了调查研究,梳理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在对河南省内三所高中的语文教学情况调查后,梳理了当前高中语文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现状。在教学准备阶段,梳理了高中教师和高中生对于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及其教学的认知与了解情况,包括高中教师对于“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了解与认知,高中教师现代汉语语法及教学知识的储备与来源和高中生对于“现代汉语语法学习”的了解和认识以及高中生的汉语语法知识的前期储备等四个方面。在对教学过程的调查中,包括教师对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备课情况、教学频率、教学内容和方法策略等四个方面。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效果部分,包括教师对学生语言实践的看法与评价、学生对自身语言实践的看法与评价和学生书面表达中的语法失误情况等三个方面。通过以上三个层次十一个方面的调查,对当前高中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在对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现状梳理之后,对当前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进行了总结和归纳。第一,当前高中语文教师对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相关知识理论认识不足,包括教师对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和语法教学理论与目标了解尚浅,不同教师群体对语法教学的认知与看法存在较大差异和一线教师的教学研究和学术研讨意识不强;第二,当前高中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具体开展存在问题,具体有现代汉语语法教学频率较低,内容零碎;现代汉语语法教学方法单一,过程枯燥以及不同地市的现代汉语语法教学情况差异较大等;第三,当前高中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实际效果不甚理想,其中包括学生语言实践能力有待提高和现代汉语语法教学收效甚微两个方面,既立足于学生的能力表现,又聚焦在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实际效果上。对现代汉语语法教学问题的原因聚焦在“顶层设计”“集体认知”和“行动实践”等三个层面,较为透彻、全面地分析了对现代汉语语法教学影响较大的因素。“顶层设计”层面主要围绕协同连贯的现代汉语语法教学体系尚未建立,对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目标体系、知识体系和评价体系进行了讨论;“集体认知”层面对高中教师和高中生的认知与态度对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影响进行了论述;“行动实践”层面则聚焦当前高中教学的现实情况,对教学时间安排、语法知识特点、教学评价和教学研讨等方面对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对研究发现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现代汉语语法教学改进建议。第一,要建立协同连贯的现代汉语语法教学体系;第二,要在高中课标和教材中明确相关内容与要求;第三,以深化培养方式推动教师观念转变和能力提升;第四,创新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策略和测评方式;第五,加强教学研讨的实效性推促语法教学的开展。总之,本研究立足于高中语文现代汉语语法教学这一切入点,通过对其教学现状、教学问题和教学建议的研究,以期对当前的语文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希望能对语文课程本质的追寻和高中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朴莲娜[4](2012)在《俄汉语序对比研究及教学策略》文中研究指明语序是语言的基本构造之一,它是一种重要的语法形式,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所以语序的研究是一个重要课题。俄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在各个方面自然都存在异同。俄语是屈折语,语言词形变化丰富,在很多情况下,通过词形的变化来表示很多的语法意义,因此俄语语序相对比较灵活、自由。不过“自由”也是相对的,俄语语序仍存在规律。汉语是孤立语,不存在词形变化,而语序和虚词是主要的语法表达手段,汉语语序相对比较规律。本文从句法角度对汉、俄语序进行对比分析,并就俄罗斯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造成的语序偏误进行研究,进而提出学习与教学的建议。
尚洲洋[5](2020)在《留学生古代汉语教材中语法教学重点研究 ——以留学生常见教材为例》文中提出语法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因此古汉语的语法教学对学生而言就更加重要,本文参考教材所出现的语法点讲解都比较系统、简单易懂,但是在语法教学过程中什么样的内容应该划为重点,什么样的内容只需要作为拓展部分,需要教师能准确地界定。以检索语法重点为出发点,将《古代汉语》(徐版)、《汉语纵横·古代汉语》和《今用古代汉语》中出现的语法项根据复现次数进行逐一地筛选,以此区分教学语法范畴和应用语法范畴。本篇论文从教材编排、重点词法和重点句法三个方面为依托展开研究,将教材语法依照复现情况项分为重点、次重点和非重点。按照语法点的重要程度提供合适的教学策略和灵活的教学方法,为开展留学生的语法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改变以往留学生古汉语教学过程中内容不确定、目的不明确的问题,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又能让学生提高对学习古汉语课程的信心。本文在第四章结合前两章筛选的语法教学重点,以教学重点为例论述应该如果高效的开展语法教学,并结合海外教学期间教授HSK5级和6级学生的经历,从海外现代汉语教学的反馈出发,并以教学重点为契机,解析古汉语语法和现代汉语语法之间的借鉴关系。建立在学以致用的原则上,从学生的真实水平出发,为教师提供改进建议并实现古汉语语法教学对学生汉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正向引导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书面语写作能力。笔者希望以教学重点为启发,为语法教学筛选语法重点的同时也为教师更好地开展语法教学提供借鉴。
胡润珠[6](1983)在《谈谈“倒装语序”的复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高中英语课本中倒装语序是一项重点,现在我想就怎样复习这个语法项目谈谈自己的看法. 英语的基本语序(natural word-order)是“主语+谓语”。陈述句通常是用基本语序。如:She has not made her study plan.In the old days many people died of hungeror cold.但有时为了强调或者为了语法结构的需要,将句中的谓语放在主语前面,这种语序就叫做倒装语序(inversion)。倒装语
胡润珠[7](1983)在《谈谈“倒装语序”的复习》文中研究表明 高中英语课本中倒装语序是一项重点,现在我想就怎样复习这个语法项目谈谈自己的看法。英语的基本语序(natural word-order)是“主语+谓语”。陈述句通常是用基本语序。如:She has not made her study plan. In the old days many people died of hunger or cold. 但有时为了强调或者为了语法结构的需要,将句中的谓语放在主语前面,这种语序就叫做倒装语序(inversion)。倒装语
陈永莉[8](2007)在《汉语动词与相关句法成分的语序研究》文中指出语序是汉语最重要的语法手段。对汉语语序的研究始于《马氏文通》。此后,人们一直关注语序的研究,语序研究被称为语法研究中“一体两翼”中的“一翼”。动词是句子的重心,它联结着主语、宾语及补语、状语,是语言学中的重要课题之一。但是,目前对汉语动词与相关句法成分语序的研究,多为汉语单一语言共时平面上的微观语言现象的研究。本文突破前人共时研究的不足,突破单一汉语研究的局限,从历时平面的定量统计来考察研究代词宾语位置的古今差异,以及状语、补语与动词语序的历时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之上,对这些历时演变进行解释,不仅从汉语内部的句法结构各因素相互制约的系统性方面寻找原因,还从汉语与外语及汉藏语系其他语言的比较中对这些演变现象进行类型学分析。另外,从宏观的高度总结出汉语动词与相关句法成分的语序组织原则及其制约性特征。最后对动词与相关句法成分的四种特殊语序现象进行了探讨。本文主要说明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对前置宾语进行定量考察并解释演变动因。通过对先秦时期两部重要的典籍《诗经》和《论语》代词宾语前置的定量研究,验证了先秦时期代词宾语基本前置;认为前置宾语后移的演变动因有三方面,分别是:代词的高“有定性”是其前置的原因,动宾语义关系的复杂化使语言的类推力产生作用,焦点标记的产生是前置宾语后置的语用动力。2、对部分状语、补语语序历时演变情况进行分析,认为补语的产生是状语语序演变的动力,并且从少数民族语的同类现象出发解释汉语状语位置改变的动因。从汉语结构的类型学变化、甲骨文动宾语序的类型学意义、汉语动宾语序的类型学特征三个方面对动词与相关句法成分语序演变进行类型学分析。3、总结了汉语动词与相关句法成分的语序有四个组织原则:语序对现实规律的临摹原则,时间补语与宾语的语序遵循“无生性宾语居后的原则”,状语、动词、补语的语序原则是“伴随状态+动词+结果成分”,对整个句子而言,是“预计度高的句法成分在前的原则”。4、探讨了汉语动词与相关句法成分语序的制约性特征,包括三种关系:语序与句法、语序与语义结构、语序与语用——语序与话题化;并且认为语序对有定/无定的表达、某些语法手段、双宾语的句法结构以及对句类的确定都具有制约性特征;语序与语义结构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它们相互制约;还探讨了语序对话题化的意义。5、通过藏语与上古汉语双宾语比较,说明它们具有许多相似特征,从汉藏语系其它语言的双宾语语序特征,可以看出汉语双宾语结构的类型学特征。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绪论”。陈述本论文的研究综述,目前研究的不足,选题价值,以及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理论与方法、创新之处、语料来源。第二章“动词与宾语语序的古今差异及其动因考察”。首先是动宾语序演变特征的描写。然后,对动宾语序演变伴随着的动宾语义关系的复杂,以及宾语位置演变的特征、后期宾语前置现象进行了探讨;最后,对前置宾语后移的演变动因进行了分析。第三章“动词与状语、补语语序的历时演变及其动因考察”。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一是部分状语语序的历时演变情况,研究了三种语序演变情况:部分介词短语由动词后移至动词前的历时演变;像义词由谓语动词之后演变为谓语动词之前的历时研究;部分副词语序的演变情况。二是部分状语语序历时演变的动因考察。三是补语位置演变的历时考察及其动因分析,分别是:表示动量的词由动词前移至动词后,补语的语序由距离动词较远演变为紧邻谓语动词,还包括与表达法和词义有关的语序问题。四是动词与相关句法成分语序演变的类型学分析。第四章“汉语动词与相关句法成分的语序组织原则及其制约性特征”。对汉语动词与相关句法成分语序的四个组织原则进行分析;并对汉语动词与相关句法成分语序的制约性特征进行了探讨。第五章“动词与相关句法成分的特殊语序现象研究”。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首先研究了“形容词+(一)点(儿)”和状态形容词的状补换位的类型、语义变化、句法功能及语用差异,并分析了可换位与不可换位的原因和机制;接着进行的是主宾可换位研究;然后对语用条件下的语序倒装进行了探讨,语序倒装的类型有谓语倒装、状语倒装、宾语倒装、补语倒装,语序倒装具有鲜明的语体特征——口语体;最后,从汉藏语系的角度分析了汉语双宾语语序的特征。第六章“结语”。总结全文。本文运用的研究理论是“句式语法”和“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是:比较法、类型学上的分析方法、系统法。
苏英[9](2019)在《初中、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现场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统计法、文本研读法、案例分析法,研究初中、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问题。首先,指出了目前初中、高中文言文教学在课程标准的设置上、教材的编排上、实际的教学实施上都存在着衔接不当的现象,并且剖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肯定了衔接教学的必要性。接着,从理论和实际两个维度以及语文学科特点,分析了初中、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的依据。最后,从文言词类、特殊句式、不同文体的角度,具体阐述了初中、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的有效措施。在衔接教学中,初中、高中语文教师要具有衔接教学的理念,充分发挥其教学的主导作用,基于学情,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用已知学习未知,增强学习的连续性,引导学生构建文言文的知识体系,切实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
杨绪丽[10](2019)在《基于全国高考试题分析的文言文翻译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文言文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文言文翻译则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文言文试题中所占比例最高,难度也最大。从近几年高考文言文的试题来看,翻译一直是考查的重点,分值基本为10分,占文言文试题的50%。在文言文教学中,文本翻译也成为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然而由于文言文行文简练,“文”“言”分离,生僻词数量多、用法灵活,在实际教学中,翻译教学的效果始终不太理想。关于文言文教学和高考文言文试题的研究很多,但是很少有研究者从文言文翻译的视角出发,到高考试题中去分析总结这一考点的考查特点。通过采用文献研究、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从考点的分类解析及考查特征等方面分析近五年全国高考文言文翻译试题,可以看出该题的考查具有一定的规律。同时依据高考考查的知识点,找出考点与文言文翻译教学的契合之处。此外对参与2014-2018年全国高考的部分考生展开问卷调查,并访谈部分一线高中语文教师,了解高中阶段文言文翻译教学的现状,依据当前存在的问题为文言文翻译教学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策略。以高考文言文翻译试题为切入点,可以出该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等知识点,这些考点与高中文言文翻译教学都有非常紧密的联系。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文言文翻译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忽略高考与教材内容的联系;二是缺乏对文言文翻译考点的认识;三是文言文语法知识薄弱等。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重视教材的指导作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更应该做到“文”“言”并重,不要忽略语言的整体性。这些教学策略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更具系统性、针对性,进而提高文言文翻译教学的效率。
二、谈谈“倒装语序”的复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谈“倒装语序”的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新HSK四级“完成句子”教学策略和偏误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和研究价值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新HSK四级“完成句子”题型分析 |
第一节 “完成句子”真题题型分析 |
第二节 “完成句子”真题考点分析 |
第三章 新HSK四级“完成句子”测试卷偏误分析 |
第一节 测试对象及测试卷设计 |
第二节 偏误分析 |
第四章 新HSK四级“完成句子”的教学建议 |
第一节 课堂教学建议 |
第二节 学生学习建议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2)高中文言文倒装句式研究 ——以人教版教材和近十年全国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缘起 |
二 研究意义 |
三 研究综述 |
四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一章 倒装句基本情况概述和教学价值定位 |
第一节 倒装句相关概念及分类 |
一 倒装句相关概念 |
二 四种倒装句语法情况梳理 |
第二节 倒装句式的教学价值 |
一 完善语法知识的重要条件 |
二 阅读文言文的必备基础 |
三 教学大纲和课标的明确要求 |
第二章 教材中的倒装句式统计及教学现状分析 |
第一节 倒装句在教材中的出现频率及注释情况 |
一 频率数据统计 |
二 注释情况分析 |
三 教学侧重点建议 |
第二节 倒装句式教学现状分析 |
一 社会环境中的语用问题 |
二 教师教学方面的问题 |
三 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 |
第三章 全国卷中的倒装句式统计与考查情况分析 |
第一节 倒装句在全国卷中的出现频率 |
一 频率数据统计 |
二 教材与全国卷倒装句频率情况比较分析 |
第二节 倒装句考查情况概述及分析 |
一 高考大纲的考查要求 |
二 考查题型统计 |
三 考查方式特征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学习心理过程的倒装句式教学策略 |
第一节 起始阶段:提高兴趣,激发动机 |
一 树立合理目标 |
二 及时评价反馈 |
第二节 理解阶段:新旧联系,比较质疑 |
一 新旧知识相联系 |
二 比较辨析 |
第三节 巩固阶段:归类整合,巩固记忆 |
一 系统地归类整合 |
二 形象地概括规律 |
第四节 运用阶段:古今互通,灵活迁移 |
一 利用现代汉语语法 |
二 利用成语 |
第五节 复习阶段:多样题型,举一反三 |
一 复习形式多样化 |
二 复习题型多样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倒装句统计表 |
附录B:2009—2018年全国卷文言文倒装句统计表 |
致谢 |
(3)普通高中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1.语言失范现象影响汉语规范发展 |
2.语法教学淡化疏离语文课程本质 |
3.基础语法缺失不利文言语法教学 |
(二)选题的意义 |
1.有助于推动语文课程回归本质 |
2.有助于推动教师教学趋于专业 |
3.有助于推动学生提升语言能力 |
(三)文献综述 |
1.关于语文语法教学的研究综述 |
2.关于中学语文语法教学的研究综述 |
3.语文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
(四)研究设计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语法教学概念与历史发展沿革 |
(一)语法教学相关概念 |
1.语法 |
2.语法教学与现代汉语语法教学 |
(二)汉语语法与语文教育的历史发展沿革 |
二、普通高中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现状分析 |
(一)教学准备:师生的了解认知与知识储备 |
1.高中教师对于“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了解认知 |
2.高中教师的现代汉语语法及教学知识储备与来源 |
3.高中生对于“现代汉语语法学习”的了解认知 |
4.高中生的汉语语法知识前期储备 |
(二)教学过程:教学的过程方法与实施情况 |
1.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备课情况 |
2.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进行频率 |
3.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主要内容 |
4.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策略 |
(三)教学效果:学生的语言实践与语法失误 |
1.教师对学生语言实践的看法与评价 |
2.学生对自身语言实践的看法与评价 |
3.学生书面表达中的语法失误情况 |
三、普通高中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问题与归因 |
(一)高中现代汉语语法教学问题总结 |
1.教师对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相关知识理论认识不足 |
2.高中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具体开展存在问题 |
3.高中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实际效果不甚理想 |
(二)高中现代汉语语法教学问题归因 |
1.顶层设计:协同连贯的现代汉语语法教学体系尚未建立 |
2.集体认知:师生对现代汉语语法教学认识不深态度消极 |
3.行动实践:高中教学现况不利于现代汉语语法教学开展 |
四、普通高中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改进建议 |
(一)建立协同连贯的现代汉语语法教学体系 |
(二)在高中课标和教材中明确相关内容与要求 |
(三)以深化培养方式推动教师观念转变和能力提升 |
(四)创新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策略和测评方式 |
(五)加强教学研讨的实效性推促语法教学开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高中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现状的调查(教师问卷) |
附录 B 高中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现状的调查(学生问卷) |
后记 |
(4)俄汉语序对比研究及教学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汉语语序与俄语语序概述 |
第一节 有关语序的概述 |
第二节 汉语语序概述 |
第三节 俄语语序概述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俄、汉语序对比 |
第一节 俄、汉“主谓宾”结构的语序异同 |
一、 俄、汉主语语序的异同 |
二、 俄、汉谓语语序的异同 |
三、 俄、汉宾语语序的异同 |
第二节 俄、汉状语语序的异同 |
一、 俄、汉处所状语语序的异同 |
二、 俄、汉时间状语语序的异同 |
三、 俄、汉方式状语语序的异同 |
四、 俄、汉原因状语与目的状语语序的异同 |
第三节 俄、汉定语语序的异同 |
一、 俄语中的一致定语和非一致定语以及用汉语的表达 |
二、 俄、汉多层定语语序的异同 |
第四节 汉语补语用俄语表达时的语序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俄罗斯学生汉语语序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
第一节 俄罗斯学生常出现的语序偏误调查 |
一、 研究范围 |
二、 调查的结果及分析 |
第二节 偏误案例分析 |
一、 俄、汉语主语语序偏误 |
二、 俄、汉语谓语语序偏误 |
三、 俄、汉宾语语序错误 |
四、 俄、汉状语语序偏误 |
五、 俄、汉语定语语序偏误 |
六、 俄、汉补语语序偏误 |
第三节 学习及教学建议 |
一、 俄罗斯学生汉语语序学习建议 |
二、 对俄、汉语语序教学建议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留学生古代汉语教材中语法教学重点研究 ——以留学生常见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发展趋势 |
五、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留学生古汉语教材概述 |
第一节 教材选文出处情况 |
一、先秦时期 |
二、汉—晋时期 |
三、唐—宋时期 |
四、明—清时期 |
第二节 教材内容设计情况 |
一、选文体裁 |
二、语法知识扩展 |
三、文化常识 |
四、练习设计 |
第二章 留学生古汉语词语教学重点 |
第一节 代词和助词 |
一、人称代词 |
二、指示代词 |
三、助词“之” |
第二节 介词和连词 |
一、介词“于” |
二、介词“以” |
三、介词“为”“与” |
四、连词“而” |
五、连词“则” |
第三节 副词 |
一、程度副词和范围副词 |
二、时间副词和情态副词 |
三、否定副词 |
第四节 古汉语词类活用现象 |
一、名词的词类活用 |
二、动词的词类活用 |
三、形容词的词类活用 |
四、指示代词“者”“所” |
第三章 留学生古汉语句法教学重点 |
第一节 判断句 |
一、“....者,....也” |
二、“....者,....” |
三、“....,....也” |
四、无标志判断句 |
第二节 被动句 |
一、“于”字句 |
二、“为”字句 |
三、“为.....所”句 |
四、“被”字句 |
第三节 疑问句 |
一、疑问代词 |
二、疑问副词 |
三、疑问语气词 |
第四节 双宾句 |
一、给予义 |
二、教示义 |
第五节 古汉语的倒装用法 |
一、主谓倒装 |
二、宾语前置 |
三、介宾倒装 |
第四章 以教学重点为延伸展望语法教学 |
第一节 留学生古汉语语法教学注意事项 |
一、区分国内外古汉语语法教学的差异 |
二、古汉语语法教学需要建立联系 |
三、古汉语语法教学能把握区别 |
四、古汉语语法教学设计应易懂且可拓展 |
第二节 留学生古汉语语法教学的教学影响 |
一、能训练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 |
二、培养学生兴趣和提高学习动机 |
三、帮助学生认识古今汉语语法的演变 |
四、提高学生现代汉语的理解能力 |
第三节 留学生古汉语语法教学的实施策略 |
一、原文讲解与体现交际价值相结合的策略 |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策略 |
三、古今汉语语法对比相结合的策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汉语动词与相关句法成分的语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综述 |
1.1.1 汉语动词与相关句法成分语序的本体研究 |
1.1.2 汉语动词与相关句法成分语序的类型学研究 |
1.2 目前研究的不足 |
1.3 选题价值 |
1.3.1 研究的紧迫性 |
1.3.2 理论价值 |
1.3.3 实践价值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5 本文的研究理论与方法 |
1.5.1 研究理论 |
1.5.2 研究方法 |
1.6 本文的创新之处 |
1.7 本文的语料来源 |
第二章 动词与宾语语序的古今差异及其动因考察 |
2.1 先秦时期代词宾语前置的定量研究 |
2.1.1 《诗经》中的动宾语序定量研究 |
2.1.2 《论语》中的动宾语序定量研究 |
2.2 汉代至南北朝之前的动宾语序特征 |
2.3 南北朝时期的动宾语序特征 |
2.4 动宾语序演变伴随着的动宾语义关系复杂化研究 |
2.4.1 各类型宾语的历时演变情况 |
2.4.2 各类宾语的产生年代特征 |
2.5 宾语位置演变的特征及后期宾语前置现象分析 |
2.5.1 宾语位置演变的特征 |
2.5.2 南北朝以后出现的宾语前置现象分析 |
2.5.3 成语中保留的宾语前置现象 |
2.6 宾语前置及其后移的原因分析 |
2.6.1 代词的高“有定性”是其前置的原因 |
2.6.2 动宾语义关系的复杂化使语言的类推力产生作用 |
2.6.3 焦点标记是前置宾语后移的语用动力 |
第三章 动词与状语、补语语序的历时演变及其动因考察 |
3.1 部分状语语序的历时演变情况 |
3.1.1 部分介词短语语序的历时演变情况 |
3.1.2 像义词句法位置演变的历时研究 |
3.1.3 部分副词语序的演变情况 |
3.2 部分状语语序历时演变的动因考察 |
3.2.1 补语的产生是状语语序演变的动力 |
3.2.2 从少数民族语看汉语状语位置改变的动因 |
3.3 补语位置演变的历时考察及其动因分析 |
3.3.1 表示动量的词的语序演变情况 |
3.3.2 补语语序的演变特征 |
3.3.3 与表达法和词义有关的语序问题 |
3.4 动词与相关句法成分语序演变的类型学分析 |
3.4.1 语序与汉语结构的类型学变化 |
3.4.2 甲骨文动宾语序的类型学意义 |
3.4.3 汉语动宾语序的类型学特征 |
第四章 汉语动词与相关句法成分的语序组织原则及其制约性特征 |
4.1 汉语动词与相关句法成分的语序组织原则 |
4.1.1 语序对现实规律的临摹原则 |
4.1.2 时间补语与宾语的语序——无生性宾语居后的原则 |
4.1.3 状语、动词、补语的语序原则——“伴随状态 + 动词 + 结果成分” |
4.1.4 预计度高的句法成分在前的原则 |
4.2 汉语动词与相关句法成分语序的制约性特征 |
4.2.1 语序与句法 |
4.2.2 语序与语义结构 |
4.2.3 语序与语用——语序与话题化 |
第五章 动词与相关句法成分的特殊语序现象研究 |
5.1 动词的状语、补语换位 |
5.1.1 “形容词 + (一)点(儿)”的状补换位 |
5.1.2 状语与状态补语的换位研究 |
5.2 主宾可换位研究 |
5.2.1 不添加其它词语的主宾位互换 |
5.2.2 添加其它词语的主宾位互换 |
5.3 语用条件下的语序倒装 |
5.3.1 语序倒装的类型 |
5.3.2 语序倒装的语体特征——口语体 |
5.4 从汉藏语系语言看汉语双宾语语序的特征 |
5.4.1 藏汉双宾语比较 |
5.4.2 汉藏语系其它语言的双宾语语序特征 |
5.4.3 汉语双宾语结构的类型学特征 |
第六章 结语 |
6.1 对全文思想的总结 |
6.2 今后的工作方向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后记 |
(9)初中、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概念阐述 |
三、研究方法 |
四、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初中、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现状分析 |
第一节 初中、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表述的异同 |
一、对古汉语教学的表述 |
二、对文学鉴赏的表述 |
三、对文化传承的表述 |
第二节 初中、高中文言文教材衔接现状 |
一、初中、高中文言文选文数量及难易程度的差异 |
二、初中、高中文言文选文在组元和编排上的差异 |
三、初中、高中文言文选文类型的差异 |
第三节 初中、高中文言文教学实施现状分析 |
一、教师对文言文的认知以及教学方法的差异 |
二、学生在文言文学习各维度的差异 |
三、初中、高中文言文考试的差异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初中、高中文言文教学必须衔接的依据 |
第一节 理论依据 |
一、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二节 现实依据 |
一、“断层”影响文言文本体价值的发挥 |
二、“断层”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三、“断层”影响教师的教学活动 |
第三节 其他依据 |
一、“17课标”核心素养的要求 |
二、学生语言习得的规律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初中、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的有效实施 |
第一节 实词、虚词的教学衔接 |
一、有序梳理,整理归纳 |
二、循序渐进,分级量化 |
三、理解意义,学用结合 |
第二节 文言句式的教学衔接 |
一、利用“标志”事半功倍 |
二、利用语法古今对比 |
三、上挂下联,促进迁移 |
第三节 不同文体的教学衔接 |
一、写人叙事类文本的教学衔接 |
二、写景状物类文本的教学衔接 |
三、论述类文本的教学衔接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科研情况统计 |
附录 |
后记 |
(10)基于全国高考试题分析的文言文翻译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意义与价值 |
1.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全国高考文言文翻译试题探析 |
2.1 全国高考文言文翻译考点解析 |
2.1.1 全国高考文言实词的考查 |
2.1.2 全国高考文言虚词的考查 |
2.1.3 全国高考特殊句式的考查 |
2.2 全国高考文言文翻译试题的考查特点 |
2.3 关于全国高考文言文翻译试题的思考 |
第3章 全国高考文言文翻译试题与教学的联系 |
3.1 全国高考考点与新课程改革的契合 |
3.2 全国高考考点与人教版教材的契合 |
3.2.1 全国高考考点和教材文本的契合 |
3.2.2 全国高考考点和教材习题的契合 |
3.3 全国高考考点与语文能力培养的契合 |
第4章 全国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策略研究 |
4.1 全国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情况调查 |
4.1.1 调查对象及内容 |
4.1.2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4.2 全国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存在问题 |
4.2.1 忽视教材内容的导向作用 |
4.2.2 缺乏文言文翻译知识点的认识 |
4.2.3 缺少文言文基础知识与学习兴趣 |
4.3 全国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策略 |
4.3.1 立足教材,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
4.3.2 掌握技巧和方法,提高文言文翻译准确率 |
4.3.3 “文”“言”并重,重视语言的整体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 B 2014-2018 年全国高考文言文翻译试题 |
附录 C 高考文言文翻译答题情况调查问卷及数据分析 |
附录 D 2014-2018 年全国高考文言文翻译试题多义词 |
附录 E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文言文的通假字 |
附录 F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文言文的古今异义词 |
附录 G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文言文的固定句式 |
致谢 |
四、谈谈“倒装语序”的复习(论文参考文献)
- [1]新HSK四级“完成句子”教学策略和偏误分析研究[D]. 叶海悦.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2]高中文言文倒装句式研究 ——以人教版教材和近十年全国卷为例[D]. 颜慧.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8)
- [3]普通高中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D]. 于杰. 河南大学, 2019(01)
- [4]俄汉语序对比研究及教学策略[D]. 朴莲娜. 黑龙江大学, 2012(10)
- [5]留学生古代汉语教材中语法教学重点研究 ——以留学生常见教材为例[D]. 尚洲洋. 黑龙江大学, 2020(05)
- [6]谈谈“倒装语序”的复习[J]. 胡润珠. 外语教学, 1983(04)
- [7]谈谈“倒装语序”的复习[J]. 胡润珠. 山东外语教学, 1983(04)
- [8]汉语动词与相关句法成分的语序研究[D]. 陈永莉. 中央民族大学, 2007(02)
- [9]初中、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研究[D]. 苏英. 苏州大学, 2019(04)
- [10]基于全国高考试题分析的文言文翻译教学策略研究[D]. 杨绪丽. 湖南科技大学,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