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宁夏及邻近地区猪细小病毒病的血清学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王东,谢琴,何存利,陈祝三,余桂芳[1](1995)在《宁夏及邻近地区猪细小病毒病的血清学调查》文中研究说明应用HI试验,检测宁夏、西安、兰州、西宁和呼和浩特等14个猪场的607份血样.猪场阳性率100%;猪群阳性率82.21%。1.7~4岁种公猪和3~16服繁殖母猪的阳性率为100%;母猪的阳性率(80.65%)比公猪的(54.55%)高;阳住猪HI抗体效价主要分布在1:640~1:5120以上,占阳性率的57.11%。用血纸代替血清做检测,二者符合率为94.6%.
张成莲,李知新,周海宁,杨佳冰,艾文,赵燕,田进梅,张和平[2](2015)在《宁夏四种猪病血清学调查》文中研究指明为调查宁夏部分地区猪伪狂犬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圆环病毒病和猪细小病毒病四种疫病的发病情况,采用ELISA方法对40个中小规模化养猪场的1 200份猪血清进行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检测宁夏部分地区猪场猪伪狂犬病毒病g B免疫抗体阳性率为46.67%62.78%,猪伪狂犬病毒病野毒抗体阳性率银川地区为23.61%,石嘴山、固原地区部分有感染,吴忠、中卫地区为0。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非免疫抗体阳性率为7.78%24.44%;猪圆环病毒病免疫抗体阳性率均超过了90%;除中卫地区猪细小病毒病免疫抗体阳性率为50%外,其余4个地区免疫抗体阳性率为70%以上。说明宁夏部分地区猪群中存在猪伪狂犬病毒、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感染,且成地方流行性态势,部分猪场重视猪圆环病毒病和猪细小病毒病免疫,但忽视了猪伪狂犬病毒病免疫。建议中小规模养殖猪场结合自身实际,加强饲养管理和消毒工作,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阳性场户要制定合理的净化方案,建立健康稳定的免疫畜禽群。
周洁[3](2009)在《猪细小病毒结构蛋白VP2和非结构蛋白NS1主要抗原区的原核表达以及间接VP2-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文中研究指明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 PPV)引起的以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不孕、流产,产出死胎、畸胎、木乃伊胎以及弱仔为特征的繁殖障碍性疾病。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给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加强对该病的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有必要研究开发出一种特异性强和敏感性高的血清学检测试剂。PPV的结构蛋白VP2(Structural Protein 2)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理想的血清学检测用抗原[1]。另外,PPV持续感染的猪体内会产生抗非结构蛋白NS1 (Nonstructural Protein 1)的抗体,据此,NS1可作为诊断用抗原来区别灭活苗免疫和自然感染。本研究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了PPV VP2和NS1蛋白的主要抗原表位区,获得了纯化的重组蛋白,用纯化的VP2重组蛋白初步建立了间接VP2-ELISA,并对NS1重组蛋白的适用性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一、猪细小病毒结构蛋白VP2和非结构蛋白NS1主要抗原区的原核表达参照GenBank发表的PPV中国株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出针对VP2和NS1的引物,通过PCR方法扩增出包含VP2和NS1主要抗原表位区509bp和698bp的基因片断,克隆到pGEM-T-Vector上,再分别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的T7启动子下游,建立pET-VP2和pET-NS1两个重组表达载体,将载体分别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表达产物分子量大小分别为39.1KDa和45KDa。经BandScan软件分析,表达量分别占菌体蛋白的65.2%和53.1%。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表达的重组蛋白均能与PP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表达产物经His·Bind亲和层析法纯化后,获得的重组蛋白VP2和NS1的浓度达到1.53mg/ml和0.35mg/ml。二、猪细小病毒血清抗体间接VP2-ELISA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将纯化后的重组蛋白VP2作为抗原包被聚乙烯微量反应板,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兔抗猪IgG为二抗,初步建立了针对VP2抗体的间接VP2-ELISA。对ELISA各种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最适工作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重组抗原最适包被浓度为306ng/孔,4℃包被过夜,待检血清最适稀释度为1:50。待检血清和酶标二抗的反应时间分别为37℃,30min和37℃,15min;底物37℃显色10min,读OD450值。血清样品OD450≥0.2×ODP+0.8×ODN判为阳性。用建立的间接VP2-ELISA分别检测猪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猪瘟、猪日本脑炎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阳性血清,结果均为阴性,说明该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批间、批内重复性试验结果变异系数均小于10%。与Ceditest? PPV ELISA试剂盒相比,间接VP2-ELISA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8%(61/65)和81.1%(30/37),符合率为89.2%(91/102)。说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PPV血清抗体的检测。
彭泽琴,张小苗,阿瑶[4](2016)在《临沧部分地区猪细小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调查》文中指出为了解临沧地区猪细小病毒(PPV)的感染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临沧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和散养户饲养猪的190份血清样品进行了猪细小病毒抗体检测。结果表明,临沧地区规模化猪场和散养户的猪细小病毒抗体总阳性率为66.32%,其中规模化猪场为71.52%,散养户猪群为32.00%,不同年龄段的种公猪、种母猪、育肥猪、仔猪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0.00%、82.52%、43.59%、50.00%。从检测结果说明临沧地区存在猪细小病毒的感染。
范京惠[5](2005)在《重组猪瘟病毒T细胞表位的猪细小病毒样颗粒亚单位疫苗研究》文中指出猪细小病毒(Procine parvovirus,PPV),属于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细小病毒属的成员,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reproductive failure)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各种不同类型的猪均可感染,引起母猪发生流产、胚胎死亡、胎儿畸形、胎儿木乃伊化及不孕等。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 或Hog Cholera,HC)则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热性传染病,是危害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猪瘟除了可以引起败血症之外,还可引起一系列其它临床表现,如妊娠母猪流产、胎儿畸形、淋巴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免疫系统受损、继发或并发细菌或其他病毒感染等。而且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研制和开发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的预防性和治疗性疫苗来接种健康猪群和感染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CSFV 的优势T 细胞表位E290(含CSFV 特异的辅助性和细胞毒性T 细胞表位)为基础,以PPV 的核衣壳蛋白VP2 基因为支架载体分子,来研制预防猪瘟和猪细小病毒病的病毒样颗粒疫苗的新思路,在国内外尚未见有类似报道。首先,对分离的PPV 毒株LJL12,在PK15 细胞上进行增殖,根据Genbank 报告的参考毒株VP2 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利用Oligo 和Primer5.0 等软件,设计合成一对引物,以LJL12 的DNA 为模板,应用PCR 扩增出长约1.7Kb 的VP2 基因片段,将该基因片段克隆到pMD–18T 载体,并进行了酶切、PCR 鉴定和序列测定,并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 报告的其他毒株VP2 基因进行序列比较,发现与其他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均在99%以上,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均在98%以上,说明LJL12 株VP2 基因的保守性很高。将从pMD-18T-VP2 中酶切纯化后的VP2 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Mel BacA 的XhoⅠ和KpnⅠ之间的多克隆位点上,命名为PM-VP2。酶切和PCR 鉴定结果表明,获得了PPV VP2 基因与pMel BacA 质粒的阳性重组子。根据Brown 等报道的CSFV T 细胞表位E290 的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使上下游引物之间重叠18 个碱基,并对酶促合成方式进行改良,采用普通的Taq 酶,扩增获得了大小约为60bp 多肽基因片段E290。将用酶促合成方法获得的E290 的基因,克隆至重组质粒PM-VP2 的VP2 基因5’端上游,并命名为PM-VP2-E290。对重组子PM-VP2-E290 进行酶切和序列测定,测定结果表明,扩增产物的序列与原设计的序列的同源性为100%。纯化重组子PM-VP2-E290 阳性质粒,并与Bac-N-Blue DNA 共转染昆虫细胞sf9,96h后收获重组病毒。重组杆状病毒DNA 分子的PCR 鉴定表明,获得了杆状病毒DNA 与E290-VP2 基因的重组子,命名为P-1 代病毒。将经过三次噬斑筛选纯化后的P-1 病毒接种于sf9 细胞上进行增殖,PCR 鉴定后完全纯化的病毒,命名为P-2 代病毒。并按同样方法制备高效价的P-3 代病毒,以备用于表达。将高效价的P-3代重组杆状病毒接种于形成50%单层的sf9细胞,4天后收获病变细胞,应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免疫印迹(Western-blot)和免疫酶斑点技
郭龙飞[6](2014)在《猪2型圆环病毒病—猪细小病毒病—猪乙型脑炎三联灭活疫苗的研制及对猪的免疫效力试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猪圆环病毒2型(PCV2)主要引起猪多系统功能衰竭性疾病(PMWS),猪感染该病毒后产生免疫抑制,增加了对多种病原体的易感性。猪细小病毒(PPV)和猪流行性乙型脑炎脑病毒(JEV)均可以引发母猪的繁殖障碍及公猪的种用性能下降等疾病。PCV2与PPV、JEV,给养猪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种猪均需要免疫接种这三种疫苗。但是目前国内外市场上还没有上述疾病的三联疫苗,给猪病免疫接种带来极大不便。为了有效地防控这三种疾病,简化免疫程序、减少免疫应激、达到一针预防多病的目的,本研究利用实验室自行分离鉴定的XXX株PCV2、XXX株PPV和XXX株JEV,研制出猪2型圆环病毒病-猪细小病毒病-猪乙型脑炎三联灭活疫苗。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三联灭活疫苗的制备通过在PK-15细胞和BHK-21细胞分别上传代增殖,获得荧光定量拷贝数为XXX的PCV2病毒液,HA毒价为XXX的PPV病毒液和TCID50为XXX的JEV病毒液。对病毒液XXX倍透析浓缩、纯化,等体积混合制备疫苗的水相,加入XXX倍体积油相进行乳化,制备了PCV2-PPV-JEV三联灭活疫苗;对浓缩的上述三种病毒液XXX倍稀释,两两等体积混合,使用同样方法分别制备3种二联灭活疫苗;对浓缩的病毒液XXX倍稀释,制备3种灭活单苗。上述三种病毒在等体积的各种灭活疫苗中同种抗原的含量相同,为单苗、二联和三联灭活疫苗的不同免疫剂量和免疫效果比较奠定基础。2、灭活疫苗的检验按照国家兽药典对灭活疫苗做物理性状及无菌检验结果均符合要求。将灭活疫苗分别对KM小鼠、豚鼠、仔猪、后备母猪和妊娠母猪做了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受试动物精神、食欲正常,注射部位没有局部不良反应,妊娠母猪分娩率为100%,平均产仔11.4头,新生仔猪中弱仔比例为1.2%,无死胎、木乃伊胎。灭活疫苗对实验动物和本动物安全性良好,对妊娠母猪的繁殖性能和新生仔猪健康状况均无影响,表明本研究灭活疫苗安全可靠。3、灭活疫苗对35日龄仔猪的免疫效力检验本研究中二联、三联灭活疫苗与的相应自制灭活单苗及对照商品单苗的免疫效力比较显示,多联灭活疫苗的不同剂量组免疫效果均高于商品灭活/弱毒疫苗及生理盐水对照组,且在低剂量(1mL/头)免疫时即可产生较高水平的抗体,同等免疫剂量时,的二联和三联灭活疫苗诱导的抗体水平高于各的灭活疫苗,甚至个别联苗的低剂量免疫组产生的抗体水平也稍高于的灭活疫苗。7种灭活疫苗诱导产生的抗体均能维持10周以上。本研究为猪圆环病毒病、猪细小病毒病和猪乙型脑炎病的联合免疫提供了可能。而且本研究证实了的三联灭活疫苗使用较低剂量(1mL/头)免疫猪后即可诱导产生相当于或高于商品疫苗的抗体水平。
邱莹[7](2010)在《猪细小病毒的分离鉴定及NS1基因、VP2基因的克隆测序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猪细小病毒(Porcince parvovirus,PPV)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感染妊娠前期的母猪后主要引起母猪流产、胚胎死亡、胎儿畸形、木乃伊化、弱胎及不孕等危害,给养猪业造成了重大损失。本研究对泰安地区的散养猪场随机进行血清学调查,调查PPV的感染和流行情况;对采集的临床猪病料进行分离鉴定,以确定发病原因,了解PPV的病原学特征;对分离得到的PPV进行克隆测序分析,分析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为我国PPV的研究积累宝贵的资料。本研究对泰安地区的散养猪场进行血清学调查,通过乳胶凝集试验,发现在该地区的猪场中,100份血清样品有34份是阳性,PPV的血清阳性率达34%,而经产母猪和后备母猪的血清学阳性的样品分别有18份和9份,阳性率分别是36%和30%,种公猪血清学阳性样品有7份,阳性率为35%,结果表明该地区猪场PPV感染率较高。对从临床流产胎儿病例中采取的20份病料(心、肝、肾、肺、脑)利用PK-15细胞对PPV进行分离鉴定,在PK-15细胞上产生病变的病料有4份,将这4份病料进行包括理化性质鉴定、红细胞血凝谱实验和特异性试验在内的常规病毒学鉴定和PCR鉴定。分离出的病毒耐脂溶剂,耐酸,耐热,对胰酶不敏感;能很好的凝集豚鼠、猫、大鼠、小鼠和鸡的红细胞,不能凝集牛和猪的红细胞,8单位的抗PPV抗体可以使待检病毒的HA效价降低8倍以上,说明对所分离的病毒HA有特异性的抑制作用。PCR扩增出1740bp的目的片段,以上结果都表明分离出的病毒是PPV,PCR扩增更是证明分离出的病毒是同一株。把从病料中分离出来的PPV命名为PPV泰安株(PPV-TA),根据GeneBank上已公布的PPV序列分别设计合成了PPV的NS1基因和VP2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PPV-TA进行PCR扩增,得到2个PCR产物,分别将这两个PCR产物连接pMD18-T载体,进行克隆测序分析。通过分析得知PPV-TA NS1基因长1989bp,编码662个氨基酸,与参考PPV NS1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在98.3%~99.9%之间。糖基化位点是356NLS、446NFS、513NLT,磷酸化位点是Thr435和Ser473,与参考毒株相同。PPV-TA VP2基因长1740bp,编码579个氨基酸,与PPV参考毒株VP2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在98.3%~99.8%之间,决定PPV的组织嗜性的位点位于378、383、436位,与PPV NADL-2株和PPV china株相同。VP2蛋白有9个线性抗原为点,分别是21-GNESGGGGGGGGG-33,168-DLTASLMVALDTNNT-182,239-HSDIMFYTIENAVPIHLLRTGD-260,310-ANTRKGYHQTINNSYT-325,326-EATAIRPAQVGYNTPYM-342,367-DEPNGAIRFTMDYQHGH-383,376-TMDYQHGHLTTSS-388,385-TTSSQELERYTFNPQ-399,437-NMHFMNTLNTYGPLTAL-453,与PPV NADL-2株和PPV china株完全相同。PPV-TA株的NS1基因和VP2基因均相对保守,但也产生了一些新变化,说明不同毒株的生物学特性还是有差异的,丰富了我国PPV的分子流行病学和病原学材料。
何玉[8](2015)在《猪细小病毒2型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结构蛋白免疫原性分析和抗体检测ELISA方法的建立》文中研究说明猪细小病毒(PPV)是细小病毒科中以猪为宿主的一类能导致猪群流产、腹泻以及呼吸道等症状的病毒的统称。近年来国内外陆续报道出PPV2等多种新型的猪细小病毒,且以PPV2为代表的新型猪细小病毒在猪群中的阳性率居高不下,给世界养猪业带来重大的威胁。本研究利用PCR方法调查了 PPV2等新型细小病毒在我国不同地区的流行情况,并对PPV2 ORF2基因进行了测序分析;利用原核的大肠杆菌经典表达系统和真核的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同时表达了 PPV2VP蛋白主要抗原表位区,并对其免疫原性进行了研究;同时还利用原核表达的PPV2VPb蛋白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为PPV2的血清学检测提供了支持。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新型猪细小病毒的检测及猪细小病毒2型ORF2基因的序列分析本研究对2013-2014年本实验室采集保存的253份组织样品进行了 PCR检测;并对PPV2进行ORF2基因的扩增与测序。结果显示PPV2、PPV3、PPV4和PBoV 的检出率分别为 54.5%、11.1%、8.7%和 9.9%,且 PPV2、PPV3、PPV4 存在着一定的季节性流行;对PPV2基因测序显示,不同地区来源的PPV2 ORF2基因之间的同源性为92.6%-100%,对其进行进化分析,结果显示,PPV2和PPV3以及人细小病毒4、5型一同归入PARV4-like virus。本研究为进一步调查新型猪细小病毒流行病学以及PPV2的遗传进化分析奠定了基础。2.猪细小病毒2型(PPV2)VP蛋白主要抗原表位区的原核表达及其免疫特性研究本实验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分别表达了 PPV2 ORF2 VP蛋白的第172-412(VPa基因514-1236)位和第713-924(VPb基因,2137-2772)位氨基酸的两段截短蛋白;纯化的蛋白制备成亚单位疫苗免疫小鼠,通过测定抗体效价判定两组蛋白的免疫原性。结果显示,两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均成功获得表达;小鼠免疫实验表明,两组蛋白均能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但VPb蛋白免疫小鼠产生的抗体效价明显高于VPa,表明VPb蛋白的免疫原性优于VPa蛋白。本实验初步探讨了两种蛋白的免疫原性,为建立PPV2血清学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3.猪细小病毒2型(PPV2)VP蛋白主要抗原表位区的真核表达及其免疫特性研究本实验将 PPV2 ORF2 的 VPa 基因(514-1236)和 VPb 基因(2137-2772)克隆入转移载体pFastBacTMDual,转化DH10Bac后进行重组,形成重组Bacmid,提取重组Bacmid转染Sf9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经Western-blot方法鉴定重组蛋白VPa和VPb在Sf9中的表达。表达的蛋白制备成亚单位疫苗免疫小鼠,通过测定抗体效价判定两组蛋白的免疫原性。结果显示,两组蛋白均成功获得表达;小鼠免疫实验表明,经三次免疫后VPb蛋白免疫小鼠产生了较高的抗体效价,而VPa蛋白免疫小鼠产生的抗体效价很低,表明VPb蛋白的免疫原性优于VPa蛋白。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VPa蛋白和VPb蛋白的免疫特性以及PPV2VP亚单位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4.猪细小病毒2型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本研究选择了原核表达的VPb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PPV2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优化后反应条件为:抗原包被浓度为0.8μg/mL,血清的最佳稀释度为1:100,酶标二抗的工作浓度为1:20 000,检测的临界值为0.4005(OD≥ 0.4005判定为阳性)。特异性试验证明,与猪细小病毒1型(PPV1)、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毒(PR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口蹄疫病毒(FMDV)血清抗体无交叉反应,批内、批间重复性实验变异系数均小于10%。应用此方法对江苏地区的480份临床血清样本进行了检测,PPV2抗体阳性率为31%。该结果表明,以此pET-32a-VPb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以用于临床血清PPV2抗体的检测。本研究为临床新型细小病毒的流行病学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为PPV2的遗传进化分析提供了支持。建立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为PPV2血清学检测方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何家惠,侯继波,王继春,张敬友,徐筠遐,刘冬霞,诸长贵,王伟峰,刘跃兴,杨瑛[9](2000)在《江苏省4种引致猪繁殖障碍的病毒病流行病学调查》文中提出采集江苏省苏南、苏北、苏中 3个不同地区未经猪细小病毒、伪狂犬病毒、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及猪乙型脑炎 4种病毒疫苗免疫的后备母猪、有流产史的经产母猪及种公猪血清样品 10 0 0份 ,应用血清学方法检测样品的上述 4种病毒抗体。结果表明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阳性率 0 83 % ,而猪细小病毒、猪乙型脑炎病毒、伪狂犬病病毒感染率达 30 %~ 80 %。在经产母猪群中有 85 8%发生不同程度混合感染 ,主要是以猪细小病毒与猪乙型脑炎病毒混合感染为主。疫苗免疫试验验证了血清学调查结果。种公猪群猪伪狂犬病病毒的阳性率较高
王洪光[10](2015)在《猪呼吸道病毒性疫病多重PCR方法的建立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猪呼吸道疾病是影响养猪业发展的主要疾病之一,是目前我国规模化猪场的常发病、多发病,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和损失。猪伪狂犬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猪细小病毒和猪流感病毒是最为多见的猪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病原,且在临床上常呈混合或继发感染。猪群中,多病原混合感染已是疾病发生的普遍特点,两种或以上病原体共同感染导致猪群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使得疾病诊断和防治难度加大。为实现临床多病原混合感染的快速确诊,本研究建立了针对上述6种病毒的多重PCR鉴别诊断方法,为相关疫病的快速诊断和防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PRV、PCV2、PRRSV、CSFV、PPV、SIV的单项PCR/RT-PCR方法的建立参照NCBI中PRV g B(AF257079)、PCV2 ORF2(NC005148)、PRRSV ORF6(NC001961)、CSFV C(AY805221)、PPV NS1(NC001718)、SIV M(GU086140)等基因序列,应用相关软件各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分别用于扩增PRV g B基因、PCV2 ORF2基因、PRRSV ORF6基因、CSFV C基因、PPV NS1基因和SIV M基因的部分序列,扩增的目的片段大小分别为192bp、255bp、364 bp、530 bp、759 bp和981bp,通过对目的基因的测序鉴定以及反应的条件优化,建立了PRV、PCV2、PRRSV、CSFV、PPV、SIV的单项PCR/RT-PCR方法,为摸索建立多重PCR方法的条件打下基础。2、三重PCR及三重RT-PCR鉴别诊断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在建立的PRV、PCV2、PRRSV、CSFV、PPV和SIV的单项PCR/RT-PCR方法的基础上,以阳性病毒核酸为模板进行多重PCR扩增及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优化,分别得到与设计相符合的3条特异性条带,建立了能同时检测PRV、PCV2和PPV三种DNA病毒的三重PCR方法和能同时检测PRRSV、CSFV和SIV三种RNA病毒的三重RT-PCR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均在56℃时检测效果最好。该方法对临床病料的检测结果与单项PCR结果一致。3、猪呼吸道病毒性疫病多重PCR鉴别诊断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在建立的三重PCR方法及三重RT-PCR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多重PCR反应条件的优化,以及临床应用检测,成功建立了能同时检测PRV、PCV2、CSFV和SIV四种病毒的多重PCR方法,能同时检测PRV、PCV2、PRRSV、CSFV和SIV五种病毒的多重PCR方法,以及同时检测PRV、PCV2、PRRSV、CSFV、PPV和SIV六种病毒的多重PCR方法,敏感性试验表明,建立的多重PCR最低检测限均达到pg级水平,特异性结果表明均只能检测出目的条带,对其他病毒扩增结果呈阴性。该方法对48份临床病料的检测结果表明其能快速、准确地对病料进行检测。
二、宁夏及邻近地区猪细小病毒病的血清学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宁夏及邻近地区猪细小病毒病的血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2)宁夏四种猪病血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样品采集 |
1.2 检测用试剂 |
1.3 检测方法 |
1.3.1 血清的制备 |
1.3.2 ELISA检测 |
2 结果 |
2.1 个体阳性率 |
2.2 群体阳性率 |
3 讨论与结论 |
(3)猪细小病毒结构蛋白VP2和非结构蛋白NS1主要抗原区的原核表达以及间接VP2-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综述 猪细小病毒研究进展 |
1 PPV 病原学特性 |
2 PPV 感染的流行病学 |
3 PPV 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4 猪细小病毒病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
5 PPV 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
6 PPV 的疫苗研究 |
第一部分 猪细小病毒结构蛋白 VP2 和非结构蛋白N51 主要抗原区基因的原核表达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猪细小病毒抗体间接VP2-ELISA 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临沧部分地区猪细小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2 主要试剂。猪细小病毒抗体检测ELISA试剂盒, 购自武汉科前动物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
1.2 方法 |
1.2.3 统计学分析。应用GraphPad Prism 5统计学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 |
2 结果 |
2.1 各猪场猪群的猪细小病毒抗体检测结果 |
2.2 不同年龄段猪的猪细小病毒抗体检测结果 |
2.3 规模化猪场与散养户猪群的猪细小病毒抗体检测结果 |
3 讨论 |
(5)重组猪瘟病毒T细胞表位的猪细小病毒样颗粒亚单位疫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CONTENTS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猪细小病毒病流行及免疫预防研究进展 |
1.1.1 PPV 的发生历史及在我国的流行情况 |
1.1.2 PPV 的病原学特征 |
1.1.3 PPV 的流行病学 |
1.1.4 PPV 的疫苗研究进展 |
1.2 猪瘟的流行及免疫防治研究进展 |
1.2.1 CSFV 的病原学分类及生物学特征 |
1.2.2 猪瘟疫苗研究进展 |
1.2.3 猪瘟病毒抗原表位研究进展 |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质粒与菌株 |
2.1.2 病毒与细胞 |
2.1.3 实验动物 |
2.1.4 抗体及疫苗制剂 |
2.1.5 试剂 |
2.1.6 培养液及培养基 |
2.1.7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猪细小病毒的分离及初步鉴定 |
2.2.2 VP2 基因的克隆与序列测定 |
2.2.3 猪瘟抗原表位E290 基因的扩增 |
2.2.4 重组载体的构建(即pM-VP2) |
2.2.5 重组转座载体PM-VP2-E290 的构建 |
2.2.6 重组转座载体PM-VP2-E290 转染昆虫细胞 |
2.2.7 重组杆状病毒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表达产物的检测 |
2.2.8 表达产物的小鼠实验免疫研究 |
3 结果 |
3.1 分离病毒的血清学检测结果 |
3.2 VP2 基因的克隆与序列测定 |
3.2.1 PPV VP2 基因的PCR 扩增结果 |
3.2.2 重组质粒pMD–18T –VP2 的酶切鉴定 |
3.2.3 重组质粒pMD–18T–VP2 的PCR 鉴定 |
3.2.4 PPV VP2 基因的序列测定结果及序列分析 |
3.3 猪瘟抗原表位E290 基因的扩增 |
3.4 重组载体pM-VP2 的构建 |
3.5 重组转座载体PM-VP2-E290 的构建 |
3.5.1 重组质粒PM-VP2-E290 的酶切鉴定 |
3.5.2 重组质粒PM-VP2-E290 的序列测定 |
3.6 重组转座载体PM-VP2-E290 转染昆虫细胞 |
3.6.1 PM-VP2-E290 纯化质粒纯度和含量的测定 |
3.6.2 PM-VP2-E290 纯化质粒与杆状病毒共转染昆虫细胞 |
3.6.3 重组杆状病毒的噬斑纯化与鉴定 |
3.6.4 重组杆状病毒滴度的测定 |
3.7 重组杆状病毒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表达产物的检测 |
3.7.1 SDS-PAGE 检测表达产物 |
3.7.2 免疫印迹(Western-blot)分析 |
3.7.3 表达产物的Dot-ELISA 检测 |
3.7.4 表达产物的免疫电镜观察 |
3.8 表达产物的小鼠实验免疫研究 |
3.8.1 免疫小鼠血清中PPV 特异性抗体的动态变化 |
3.8.2 特异性CTL 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 |
4 讨论 |
4.1 安全性病毒样颗粒亚单位疫苗的设计 |
4.2 关于病毒样颗粒对小鼠免疫效力的研究 |
4.2.1 体液免疫方面 |
4.2.2 细胞免疫方面 |
4.3 PPV VP2 基因的序列分析 |
4.4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及免疫原性测定 |
4.5 有关实验方法的讨论 |
4.5.1 CSFV E290 多肽基因的扩增 |
4.5.2 小片段核酸的回收与鉴定 |
4.5.3 转染过程 |
4.5.4 不同条件对表达产量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 |
致谢 |
(6)猪2型圆环病毒病—猪细小病毒病—猪乙型脑炎三联灭活疫苗的研制及对猪的免疫效力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1 文献综述 |
1.1 猪圆环病毒病及其疫苗研究进展 |
1.1.1 猪圆环病毒病概述 |
1.1.2 猪圆环病毒病在我国的流行现状 |
1.1.3 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控措施 |
1.1.4 猪圆环病毒病疫苗研究进展 |
1.2 猪细小病毒病及其疫苗研究进展 |
1.2.1 猪细小病毒病概述 |
1.2.2 猪细小病毒病在我国的流行现状 |
1.2.3 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控措施 |
1.2.4 猪细小病毒病疫苗研究进展 |
1.3 猪乙型脑炎及其疫苗研究进展 |
1.3.1 猪乙型脑炎概述 |
1.3.2 猪乙型脑炎在我国的流行现状 |
1.3.3 猪乙型脑炎的防控措施 |
1.3.4 猪乙型脑炎疫苗研究进展 |
1.4 猪圆环病毒 2 型、猪细小病毒病、猪乙型脑炎多联疫苗的研究进展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引言 |
3 材料与方法 |
3.1 细胞系、毒株 |
3.2 主要试剂及配制 |
3.3 主要仪器 |
3.4 试验动物、疫苗 |
3.5 病毒液的制备 |
3.5.1 猪圆环病毒 2 型病毒液的制备 |
3.5.2 猪细小病毒液的制备 |
3.5.3 猪乙型脑炎病毒液的制备 |
3.6 病毒含量测定 |
3.6.1 猪圆环病毒 2 型病毒滴度测定 |
3.6.2 猪细小病毒滴度测定 |
3.6.3 猪乙型脑炎病毒滴度测定 |
3.7 疫苗的制备 |
3.7.1 病毒液的浓缩 |
3.7.2 病毒液的灭活及灭活效果检验 |
3.7.3 疫苗水相的制备 |
3.7.4 疫苗的乳化 |
3.8 疫苗的检验 |
3.8.1 物理性状检验 |
3.8.2 无菌检验 |
3.8.3 安全性检验 |
3.9 单苗、二联、三联灭活疫苗对猪的免疫试验分组 |
3.10 免疫动物血清抗体检测 |
3.10.1 猪圆环病毒 2 型 ELISA 抗体检测 |
3.10.2 猪细小病毒 HI 抗体检测 |
3.10.3 猪乙型脑炎病毒 LAT 抗体检测 |
3.11 数据分析 |
4 结果与分析 |
4.1 病增值病毒液的病毒含量测定 |
4.2 病毒液灭活效果检验 |
4.3 疫苗的检验 |
4.3.1 疫苗的物理性状检验 |
4.3.2 疫苗的无菌检验 |
4.3.3 疫苗的安全性检验 |
4.4 单苗、二联、三联灭活疫苗对猪的免疫试验 |
4.4.1 单苗、二联、三联灭活疫苗免疫猪后 PCV2 ELISA 抗体水平 |
4.4.2 单苗、二联、三联灭活疫苗对猪免疫后 PPV HI 抗体水平 |
4.4.3 单苗、二联、三联灭活疫苗免疫猪后 JEV LAT 抗体水平 |
5 结论与讨论 |
5.1 灭活疫苗病毒液的制备 |
5.2 灭活疫苗佐剂的选择 |
5.3 灭活疫苗的安全性 |
5.4 灭活疫苗的免疫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附表 作者读研期间发表文章 |
(7)猪细小病毒的分离鉴定及NS1基因、VP2基因的克隆测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PPV 病原特性 |
1.1.1 病毒的理化特点 |
1.1.2 PPV 病毒基因组及其转录特点 |
1.1.2.1 PPV 基因组 |
1.1.2.2 PPV 基因组的转录 |
1.1.2.3 PPV 转录的调控 |
1.1.3 PPV 基因组编码的蛋白 |
1.1.3.1 结构蛋白 |
1.1.3.2 非结构蛋白 |
1.1.3.3 PPV 的培养 |
1.1.3.4 PPV 的血凝性 |
1.1.3.5 PPV 的组织嗜性与致病性 |
1.2 发病机理 |
1.3 流行病学 |
1.4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
1.4.1 临床症状 |
1.4.2 病理变化 |
1.5 诊断与防制 |
1.5.1 诊断 |
1.5.1.1 病毒的分离培养 |
1.5.1.2 血清学方法 |
1.5.1.3 分子生物学方法 |
1.5.2 防制 |
1.5.2.1 弱毒疫苗 |
1.5.2.2 灭活疫苗 |
1.5.2.3 新型疫苗 |
1.5.2.4 PPV 疫苗的免疫程序 |
2 材料和方法 |
2.1 猪细小病毒的血清学调查材料和方法 |
2.1.1 材料 |
2.1.2 方法 |
2.2 猪细小病毒的分离鉴定材料和方法 |
2.2.1 材料 |
2.2.1.1 仪器 |
2.2.1.2 参考毒株 |
2.2.1.3 病料 |
2.2.1.4 主要试剂 |
2.2.2 方法 |
2.2.2.1 病料的处理 |
2.2.2.2 病毒的分离培养 |
2.2.2.3 常规病毒学鉴定 |
2.2.2.4 PPV 的PCR 检测 |
2.3 猪细小病毒NS1 基因和VP2 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材料和方法 |
2.3.1 材料 |
2.3.1.1 病毒 |
2.3.1.2 试剂 |
2.3.2 试验方法 |
2.3.2.1 PPV-TA NS1 基因和VP2 基因的PCR 扩增 |
2.3.2.2 PPVNS1 基因与VP2 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猪细小病毒的血清学调查结果 |
3.2 猪细小病毒的分离鉴定结果 |
3.2.1 病毒分离 |
3.2.2 常规病毒学鉴定结果 |
3.2.2.1 理化学鉴定结果 |
3.2.2.2 红细胞凝集谱实验 |
3.2.2.3 特异性试验 |
3.2.3 PCR 检测结果 |
3.3 猪细小病毒的NS1 基因、VP2 基因的克隆测序分析结果与分析 |
3.3.1 PPV-TA NS1 基因PCR 扩增与序列分析 |
3.3.1.1 PPV-TA NS1 基因PCR 扩增与克隆 |
3.3.1.2 PPV-TA NS1 序列分析 |
3.3.2 PPV-TA VP2 基因PCR 扩增与序列分析 |
3.3.2.1 PPV-TA VP2 基因PCR 扩增和克隆 |
3.3.2.2 PPV-TA VP2 序列分析 |
4 讨论 |
4.1 猪细小病毒血清学调查分析讨论 |
4.2 猪细小病毒的分离鉴定讨论 |
4.2.1 病毒增值规律 |
4.2.2 常规病毒学鉴定 |
4.2.3 PCR 检测 |
4.3 猪细小病毒的 NS1 基因、VP2 基因的克隆测序分析讨论 |
4.3.1 PPV-TA NS1 基因克隆测序分析 |
4.3.2 PPV-TA VP2 基因克隆测序分析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表情况 |
(8)猪细小病毒2型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结构蛋白免疫原性分析和抗体检测ELISA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猪细小病毒研究进展 |
1 猪细小病毒1型研究进展 |
1.1 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1.2 流行病学研究 |
1.3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
1.4 诊断方法研究 |
1.5 疫苗研究 |
2 猪细小病毒2型研究进展 |
3 其他细小病毒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新型猪细小病毒的检测及猪细小病毒2型ORF2基因的序列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新型细小PCR检测结果 |
2.2 PPV2 ORF2 A、B片段PCR扩增结果 |
2.3 PPV2 ORF2 A、B片段重组质粒的PCR鉴定 |
2.4 序列测定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猪细小病毒2型(PPV2) VP蛋白主要抗原表位区的原核表达及其免疫特性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目的基因的扩增 |
2.2 重组质粒的鉴定 |
2.3 重组蛋白在BL21中的表达 |
2.4 重组蛋白的纯化 |
2.5 抗体效价测定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猪细小病毒2型(PPV2) VP蛋白主要抗原表位区的真核表达及其免疫特性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真核表达目的基因的扩增 |
2.2 重组质粒的鉴定 |
2.3 重组Bacmid的PCR鉴定 |
2.4 重组蛋白的表达与鉴定 |
2.5 重组蛋白的纯化 |
2.6 抗体效价测定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猪细小病毒2型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阳性血清的鉴定 |
2.2 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条件的优化 |
2.3 临界值的确定 |
2.4 特异性试验 |
2.5 重复性试验 |
2.6 临床血清样本的检测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致谢 |
(10)猪呼吸道病毒性疫病多重PCR方法的建立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六种猪呼吸道病毒性疫病概述 |
1.1 猪伪狂犬病 |
1.2 猪圆环病毒病 |
1.3 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 |
1.4 猪瘟 |
1.5 猪细小病毒病 |
1.6 猪流感 |
2 病毒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
2.1 病毒分离 |
2.2 血清中和试验 |
2.3 荧光抗体染色法 |
2.4 ELISA检测 |
2.5 聚合酶链式反应 |
2.6 核酸探针杂交试验 |
3 PCR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
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PRV、PCV2、PRRSV、CSFV、PPV、SIV的PCR/RT-PCR方法的建立 |
1 材料 |
1.1 病毒 |
1.2 主要试剂 |
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
1.4 主要实验仪器 |
2 方法 |
2.1 引物设计与合成 |
2.2 病料核酸的提取 |
2.3 病毒核酸的PCR/RT-PCR扩增 |
2.4 PRV、PCV2、PRRSV、CSFV、PPV、SIV目的基因的鉴定 |
2.5 单项PCR/RT-PCR诊断方法的建立 |
3 结果 |
3.1 单项PCR/RT-PCR诊断方法的建立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三章 PRV、PCV2、PPV三重PCR及PRRSV、CSFV、SIV三重RT-PCR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
1 材料 |
1.1 病毒 |
1.2 临床病料 |
1.3 主要试剂 |
1.4 主要实验仪器 |
2 方法 |
2.1 引物设计与合成 |
2.2 病料核酸的提取 |
2.3 PRV、PCV2、PPV 三重 PCR 方法的建立 |
2.4 PRV、PCV2、PPV三重PCR方法的建立 |
3 结果 |
3.1 三重PCR诊断方法的建立 |
3.2 三重RT-PCR诊断方法的建立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四章 六种猪呼吸道病毒多重PCR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研究 |
1 材料 |
1.1 病毒 |
1.2 临床病料 |
1.3 主要试剂 |
1.4 主要实验仪器 |
2 方法 |
2.1 引物设计与合成 |
2.2 病料核酸的提取 |
2.3 猪呼吸道病毒病四重 PCR 诊断方法的建立 |
2.4 猪呼吸道病毒病五重 PCR 诊断方法的建立 |
2.5 猪呼吸道病毒病六重 PCR 诊断方法的建立 |
3 结果 |
3.1 猪呼吸道病毒病四重 PCR 诊断方法的建立 |
3.2 猪呼吸道病毒病五重 PCR 诊断方法的建立 |
3.3 猪呼吸道病毒病六重 PCR 诊断方法的建立 |
3.4 多重 PCR 试剂盒的组装 |
4 讨论 |
5 结论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发表的论文 |
附录二 本文用到的部分英文缩写及含义说明 |
致谢 |
四、宁夏及邻近地区猪细小病毒病的血清学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宁夏及邻近地区猪细小病毒病的血清学调查[J]. 王东,谢琴,何存利,陈祝三,余桂芳. 中国畜禽传染病, 1995(01)
- [2]宁夏四种猪病血清学调查[J]. 张成莲,李知新,周海宁,杨佳冰,艾文,赵燕,田进梅,张和平. 甘肃畜牧兽医, 2015(11)
- [3]猪细小病毒结构蛋白VP2和非结构蛋白NS1主要抗原区的原核表达以及间接VP2-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D]. 周洁. 扬州大学, 2009(12)
- [4]临沧部分地区猪细小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调查[J]. 彭泽琴,张小苗,阿瑶.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6(02)
- [5]重组猪瘟病毒T细胞表位的猪细小病毒样颗粒亚单位疫苗研究[D]. 范京惠. 东北农业大学, 2005(08)
- [6]猪2型圆环病毒病—猪细小病毒病—猪乙型脑炎三联灭活疫苗的研制及对猪的免疫效力试验[D]. 郭龙飞. 河南农业大学, 2014(03)
- [7]猪细小病毒的分离鉴定及NS1基因、VP2基因的克隆测序分析[D]. 邱莹. 山东农业大学, 2010(06)
- [8]猪细小病毒2型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结构蛋白免疫原性分析和抗体检测ELISA方法的建立[D]. 何玉.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6)
- [9]江苏省4种引致猪繁殖障碍的病毒病流行病学调查[J]. 何家惠,侯继波,王继春,张敬友,徐筠遐,刘冬霞,诸长贵,王伟峰,刘跃兴,杨瑛. 畜牧与兽医, 2000(04)
- [10]猪呼吸道病毒性疫病多重PCR方法的建立与应用研究[D]. 王洪光. 贵州大学,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