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丁基橡胶改性沥青耐低温防水卷材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龚志刚[1](2017)在《丁基橡胶改性沥青的性能研究及应用》文中提出采用预制母体法制备了丁基橡胶改性沥青,考察了丁基橡胶在基质沥青中的分散性,研究了丁基橡胶用量对沥青耐热性、耐低温性、接缝剥离性能及贮存稳定性的影响,同时考察了丁基橡胶在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中的应用。结果表明:3%添加量的丁基橡胶在基质沥青中具有较好的分散性;丁基橡胶的加入使得沥青的耐热性能提高,耐低温性能下降,且丁基橡胶掺量不超过5%时,改性沥青具有较好的剥离性能及贮存稳定性;丁基橡胶加入量不超过3%时,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具有较好的应用性能。
李云[2](2020)在《防水卷材用丁基压敏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提出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防水卷材用丁基压敏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以85份IIR、15份高分子量PIB I、90份低分子量PIB II、90份C5石油树脂、200份轻质碳酸钙为基本配方,选用偶联剂、再生丁基橡胶、EVA、ECO、AEM、液体丁腈橡胶以及液体聚硫橡胶为改性材料,分别在基本配方中引入少量上述改性材料,通过进行耐热性测试、初粘力测试、持粘性测试、剥离强度测试、剪切强度测试、动态力学性能测试、DSC测试、热失重分析等,研究不同改性材料对丁基压敏胶性能的影响,并最终确定出综合性能最佳的配方。研究表明:当IIR为85份,PIB I为15份,PIB II为90份,C5石油树脂为90份,轻质碳酸钙为200份,ECO为1份,防老剂4010NA为0.17份时,所得压敏胶综合性能最佳,粘合强度最高。其在80℃×2h的条件下无流淌、无龟裂、无变形现象,初粘测试结果为2.3d N·m,持粘时间为50min,防水卷材与防水卷材粘合的剪切强度的结果15.71N/mm,剥离强度的结果为4.1N/mm,彩钢板与防水卷材粘合的剪切强度的结果为7.74N/mm,剥离强度的结果为4N/mm,水泥板与防水卷材板粘合的剪切强度的结果为7.31N/mm,剥离强度4.23N/mm,测试结果均高于GB/T23260-2009。另外,RPA温度扫描结果表明其在35℃-90℃范围内表现出弹性流变行为,TGA研究结果表明其耐热温度可至345℃,大于345℃便开始出现明显的热分解现象。
肖力光,金玉杰,李宁[3](2003)在《我国建筑防水材料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文中研究表明论述了我国建筑防水材料的生产现状、种类 ,工程应用情况 ,产品和施工技术标准 ,产业政策 ,应用技术 ,以及建筑防水材料的发展趋势
雍奎刚,孙晓丹[4](2008)在《高分子防水卷材的应用及发展》文中认为概述了高分子防水卷材的特点,介绍了三元乙丙橡胶、聚氯乙烯、氯化聚乙烯、热塑性弹性体等防水卷材的应用及研究现状,指出了我国高分子防水卷材行业存在的问题,对高分子防水卷材行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罗天祥[5](2019)在《自修复防渗颗粒的制备、测试及其工程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自修复防渗颗粒的主要原材料为沙漠风积沙,占90%以上。它是一种大量利用固体废弃物(风积沙)的新型绿色环保型防水材料。自修复防渗颗粒以风积沙骨料颗粒作为载体,通过在载体外表面采用物理或化学改性方法包裹一层憎水层,使亲水性的风积沙颗粒表面获得憎水特性,由此为由多个自修复防渗颗粒组成的防水层带来了整体的憎水效果。本论文通过查阅文献分析国内外建筑防水材料的发展及研究现状、尤其是防渗颗粒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以快速判定方法为依据,以有机硅粉末、醛酮树脂、纯丙乳液、硅油乳液、聚乙烯蜡乳液、石蜡乳液、聚硅氧烷粉末、PE蜡、PVC粉、PP粉、氯化聚乙烯、LLDPE粉、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为改性剂,经过试验对比选择出能成功改性的防水改性剂分别为有机硅粉末、聚硅氧烷粉末、PE蜡。在对现有防水材料的防渗性能检测设备的研究分析基础上,确定了自修复防渗颗粒防渗性能测试设备的实验原理,进行了测试设备的结构设计、研究与制备,通过试验对比采用了气泵增压、多重凹型结构的密封容器等方案,最终制备出了能满足自修复防渗颗粒防渗性能测试需求的专用测试设备及测试方法。在选择出有机硅粉末、聚硅氧烷粉末、PE蜡三种防水改性剂的基础上,设计实验通过改变不同改性剂种类、改性剂掺量、反应温度、搅拌时间、骨料颗粒粒径大小、防渗颗粒装样厚度等影响因素,采用自制防渗性能测试设备对制备的自修复防渗颗粒的防渗性能进行测试及结果分析,从而确定出各影响因素的规律,优化制备出三种自修复防渗颗粒。制备出的有机硅粉末自修复防渗颗粒的防渗高度达到367mm、聚硅氧烷粉末自修复防渗颗粒的防渗高度达到633mm、PE蜡自修复防渗颗粒的防渗高度达到531mm。对制备出的三种自修复防渗颗粒分别进行耐热性、耐低温性、耐热老化性的试验研究及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聚硅氧烷粉末自修复防渗颗粒的耐热性最佳,105℃恒温7h防渗性保持率为100%;耐低温性最佳,-25℃恒温4h防渗性保持率为100%;耐热老化性最佳,80℃恒温12d防渗性保持率为100%。聚硅氧烷粉末自修复防渗颗粒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耐低温性和耐热老化性,可以应用到屋面防水工程中。通过对现有屋面防渗结构的分析,形成自修复防渗颗粒的屋面防渗结构:找平层、自修复防渗颗粒防水层、隔离层、保护层。以聚硅氧烷粉末自修复防渗颗粒作为防水层材料,通过实验室模拟研究,对防渗结构的防渗性能进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边界多重防渗的防水层构造方案的防渗效果良好,蓄水24h未出现渗漏。
薄强龙[6](2014)在《超支化聚合物在煤液化残渣复合防水材料中的应用与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内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对建筑防水材料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因其优异的性能成为公认的优质防水材料之一,但由于其成本过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推广应用。弹性体(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因具有良好的高温抗流淌、低温抗裂性能在屋面防水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SBS在防水卷材生产过程中必须通过胶体磨的研磨才能溶于沥青中,但这会严重影响生产效率。为了解决这一缺陷,本研究选用末端含有大量碳碳双键和少量羟基的超支化聚酰胺-酯作为改性沥青材料的改性物质。(1)超支化聚酰胺-酯的合成及结构表征以三羟甲基丙烷为核分子,N,N-二羟乙基-2-羧基苯甲酰胺酯为AB2单体,合成G2、G3、G4超支化聚酰胺-酯,并对其进行了IR、粘度、元素分析等手段表征了合成产物的结构及性质。结果表明合成的产物具有较窄的分子量分布和较高的支化度,分子末端具有数量众多的活性端羟基,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改性材料。(2)端羟基超支化聚酰胺-酯的改性采用丙烯酸甲酯与端羟基的超支化聚酰胺-酯反应,得到了末端含有大量碳碳双键和少量羟基的超支化聚酰胺-酯,并对其进行了羟值测定,剩余羟基数目估算等方法,证明了改性后的超支化聚酰胺-酯是一种末端含有大量双键和少量羟基的超支化聚合物。为提高超支化聚酰胺-酯改性沥青的耐热性和低温柔性,本文将超支化聚酰胺-酯与SBS复合用于沥青改性,研究了不同代数的超支化聚酰胺-酯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同时对超支化聚酰胺-酯/SBS复合改性沥青及涂盖料的物理性能进行了研究。本论文研究了超支化聚酰胺-酯对改性沥青针入度、软化点、弹性恢复率和低温柔性的影响。分别得到了G2、G3、G4的最佳掺量。随着我国煤制油工业的发展,我国煤液化残渣的产出量近几年急剧增长,煤液化残渣的有效经济利用己成为研究热点。将煤液化残渣制作改性沥青,既可回收利用煤液化残渣,又能有效地保护环境。但单一煤液化残渣改性沥青难以满足防水材料的性能要求,如能将煤液化残渣与SBS复合用于沥青改性,则可制备出满足性能要求的防水材料,这既可降低防水卷材的成本,又能保护环境,具有较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煤液化残渣改性沥青不仅提高沥青性能,还可废物再利用,深入开展煤液化残渣改性沥青的研究十分重要。煤液化残渣吸收基质沥青中的软组分发生溶胀,并与软组分形成界面层,界面层与胶质形成界面过渡层,胶质吸附胶团填充于煤液化残渣的网络结构当中,形成三维网络结构,同时网络节点使得改性沥青中的胶团自由移动受阻,从而使得沥青的性能得到改善。本文首先对煤直接液化残渣基本性质进行分析,然后探讨煤液化残渣加入量、10#和100#基质石油沥青的加入比例和填料的加入量等因素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得出改性沥青制备的最优工艺条件,并探讨出了煤液化残渣的最大掺量。通过将G4代超支化聚合物与四种煤液化残渣01、05、07、08复合使用改性沥青,测试其改性沥青半成品的各项物理性能,得到了四种符合国标要求的改性沥青配方,将四种改性沥青涂覆于聚酯胎基表面,制成防水卷材,并对防水卷材的各项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因此说明我们对煤液化残渣的改性是比较成功的。通过傅里叶红外谱图分析发现这四种煤液化残渣的谱图非常相似,说明这四种残渣所含物质差别不大,只是各物质所占的比例不同,而且煤液化残渣的软化点较低,加之低的灰含量,使得它与沥青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聚氨酯材料是一种新兴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可以应用在国民生活的各个领域,一直备受着企业和专家们的关注。以煤液化残渣粉为填料,聚氨酯为基料,研究了四种煤液化残渣粉含量对聚氨酯防水材料力学性能、断裂伸长率、拉伸强度和低温弯折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煤液化残渣替代聚氨酯防水涂料乙组分中无机组分可满足国家标准规定的防水材料要求,煤液化残渣粉粒径越小,材料力学性能越好,且具有良好的耐热特性及耐低温性能。
陶安华[7](1994)在《耐低温防水卷材粘结剂》文中认为由于北京奥克兰公司推出的防水卷材冷胶粘剂价格昂贵;天津油毡厂研制的冷马蹄脂粘结剂低温柔韧性只达-5℃;本课题研究低温性能好、粘结强度高、原材料丰富、价格适中的耐低温防水卷材粘结剂。内容包含:(1)主要原材料(沥青、改性聚合物、溶剂、助剂、填料),(2)配方(改性丁基橡胶配方及耐低温防水卷材配方),(3)制备工艺流程,(4)工艺参数(温度与搅拌时间)的确定,(5)性能及经济分析,(6)成本及销售价格,(7)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林翔[8](2017)在《DSTD系列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在工程中的应用》文中指出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建设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防水已经从传统的房屋建筑工程,慢慢过渡延伸到公路、铁路、桥梁、地下、水利及机场等各个工程领域,因而对防水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具有自愈合、防窜水、抗渗漏以及耐老化等综合性能,但该类材料具体性能与最优的工程应用实施方案尚需要进一步探索,本文依托香格里拉防水工程对DSTD(Dihydroxy Secoandrosta Tetraene Dione)系列非固化橡胶沥青基防水涂料的性能进行对深入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对DSTD系列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的配方配合比对防水涂料粘性、低温柔性和剪切与粘结强度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如下结论:(a)增粘剂含量对粘聚力有一定影响,调整增塑剂和增粘剂之间的比例,可使涂料的粘结性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b)当10号沥青掺量在10%以内时,低温柔性逐渐下降;当其掺量超过10%时性能下降比较剧烈,鉴于此,调整涂料性能时若需要掺10号沥青时,其掺量应控制在10%以内;(c)10号沥青的掺入对涂料粘结强度影响较为明显,从总体来看控制其掺量在10%内时,剪切粘接强度可达到2.9N/mm左右。(2)基于DSTD非固化橡胶沥青基防水涂料在香格里拉二期项目中的应用,本文在参考国内外相关防水设计规范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防水工程,首次系统设计了非固化橡胶材料的防水施工工艺和防水细节施工措施,并最终达到良好的防水效果。(3)提出了DSTD集成防水防护系统,该系统打破了常规的理念,完全颠覆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的概念,和基层完全满粘、内应力极强、具有蠕动性和跟随性、又不成膜的涂料,与防水卷材复合使用可以将该防水涂料与防水卷材的优势发挥到极致,真正达成“皮肤式”防水层,从下往上防水材料的刚度依次从柔性、半刚性到刚性,给予建筑更持久的防水保护,完全使渗漏问题从根本上得到标本兼治地解决。
邹本飞[9](2011)在《高铁专用宽幅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的性能及挤出成型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挤出成型法制备高铁专用宽幅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使其宽度在4m以上,性能指标优良。在实验过程中,本论文充分运用万能材料试验机、红外光谱分析仪、热失重分析仪、转矩流变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实验分析仪器,对氯化聚乙烯原料、无机填料、硫化剂、增塑剂和补强剂等对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的机械性能、加工性能和热老化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对原料和添加剂进行选择,确定了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的最优配方。随后用最佳配方的预混料作为加工原料,研究了高速混合机的应用与否、开炼机与加压密炼机和双螺杆开口混炼机的对比、双螺杆挤出机的造粒次数和加工温度等工艺参数对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的影响,选择了合适的生产设备和加工工艺,制得高强度的宽幅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研究结果如下:确定了拉伸强度大,弹性好的氯化聚乙烯原料;5000目重钙相比1250目的轻钙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有利于机械性能;高岭土需要改性,其添加有利于卷材的增强和外观的改善;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在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中有一定的交联作用,最佳用量为0.4份;轻质氧化镁对机械性能的提高有利,但对耐热老化性能的提高没有作用;增塑剂氯化石蜡的添加有最佳值,提高卷材的拉伸强度,但其迁移和损失是造成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热老化的主要因素,最佳用量为15份;相对于白炭黑,炭黑N330是更有效的补强剂,且有一定的耐热老化作用;高速混合机是必要的;开炼机比密炼机和双螺杆开口混炼机其中一种或组合的混炼效果好,有利于胶料中水气和易挥发小分子物质的排出;挤出造粒有利于挤出成型;温度影响加工黏度,最佳温度为180℃左右;热空气老化实验,估算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在40℃时,使用寿命在59年以上。
郑宁来[10](2000)在《21世纪我国高分子防水材料发展》文中研究表明
二、丁基橡胶改性沥青耐低温防水卷材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丁基橡胶改性沥青耐低温防水卷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丁基橡胶改性沥青的性能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原材料 |
1.2 制备方法[1-2] |
1.3 性能测试 |
1) 常规性能测试 |
2) 改性沥青相容性测试[3] |
2 结果与讨论 |
2.1 丁基橡胶在沥青中的分散性能 |
2.2 丁基橡胶改性沥青的基本性能 |
2.3 丁基橡胶改性沥青的贮存稳定性 |
2.4 丁基橡胶改性沥青的剥离强度 |
3 丁基橡胶在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中的应用 |
4 结论 |
(2)防水卷材用丁基压敏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压敏胶(PSA)简介 |
1.2 防水卷材用丁基PSA |
1.2.1 防水卷材 |
1.2.2 丁基PSA |
1.2.3 丁基橡胶(IIR) |
1.2.4 聚异丁烯(PIB) |
1.2.5 C_5石油树脂 |
1.2.6 轻质碳酸钙(CaCO_3) |
1.3 粘合作用理论简介 |
1.4 改性材料 |
1.5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二章 防水卷材用丁基压敏胶的制备 |
2.1 实验药品与设备 |
2.2 实验流程 |
2.3 测试与表征 |
2.3.1 初粘力测试 |
2.3.2 持粘性能测试 |
2.3.3 耐热性能测试 |
2.3.4 剪切强度测试 |
2.3.5 剥离强度测试 |
2.3.6 动态性能分析(RPA) |
2.3.7 热重分析(TGA) |
2.3.8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 |
第三章 偶联剂改性的丁基压敏胶的性能研究 |
3.1 偶联剂550用量对丁基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
3.1.1 实验配方 |
3.1.2 偶联剂550用量对体系耐热性的影响 |
3.1.3 偶联剂550用量对体系持粘、初粘力的影响 |
3.1.4 偶联剂550用量对体系粘合强度的影响 |
3.2 偶联剂151用量对丁基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
3.2.1 实验配方 |
3.2.2 偶联剂151用量对体系耐热性的影响 |
3.2.3 偶联剂151用量对体系持粘、初粘力的影响 |
3.2.4 偶联剂151用量对体系粘合强度的影响 |
3.3 硅酸盐水泥用量对丁基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
3.3.1 实验配方 |
3.3.2 水泥用量对体系耐热性的影响 |
3.3.3 水泥用量对体系持粘、初粘力的影响 |
3.3.4 水泥用量对体系粘合强度的影响 |
3.4 动态力学性能分析 |
3.5 TG测试结果分析 |
第四章 RIIR和矿物油改性的丁基压敏胶的性能研究 |
4.1 石蜡油用量对丁基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
4.1.1 实验配方 |
4.1.2 石蜡油用量对体系耐热性的影响 |
4.1.3 石蜡油用量对体系持粘、初粘力的影响 |
4.1.4 石蜡油用量对体系粘合强度的影响 |
4.2 IIR和 RIIR不同配比对含石蜡油的丁基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
4.2.1 实验配方 |
4.2.2 IIR和 RIIR不同配比对含石蜡油的丁基压敏胶耐热性能的影响 |
4.2.3 IIR 和 RIIR 不同配比对含石蜡油的丁基压敏胶持粘、初粘力的影响 |
4.2.4 IIR和 RIIR不同配比对含石蜡油的丁基压敏胶粘合强度的影响 |
4.3 环烷油用量对丁基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
4.3.1 实验配方 |
4.3.2 环烷油用量对体系耐热性的影响 |
4.3.3 环烷油用量对体系持粘、初粘力的影响 |
4.3.4 环烷油用量对体系粘合强度的影响 |
4.4 IIR和 RIIR不同配比对含环烷油的丁基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
4.4.1 实验配方 |
4.4.2 IIR和 RIIR不同配比对含环烷油的丁基压敏胶耐热性能的影响 |
4.4.3 IIR 和 RIIR 不同配比对含环烷油的丁基压敏胶持粘、初粘力的影响 |
4.4.4 IIR和 RIIR不同配比对含环烷油的丁基压敏胶粘合强度的影响 |
第五章 EVA、ECO或 AEM改性的丁基压敏胶的性能研究 |
5.1 EVA用量对丁基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
5.1.1 实验配方 |
5.1.2 EVA用量对体系耐热性的影响 |
5.1.3 EVA用量对体系持粘、初粘力的影响 |
5.1.4 EVA用量对体系粘合强度的影响 |
5.2 C_5石油树脂用量对含EVA的丁基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
5.2.1 实验配方 |
5.2.2 C_5石油树脂用量对含EVA的丁基压敏胶耐热性能的影响. |
5.2.3 C_5石油树脂用量对含EVA的丁基压敏胶持粘、初粘力能的影响 |
5.2.4 C_5石油树脂用量对含EVA的丁基压敏胶粘合强度的影响. |
5.3 ECO用量对丁基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
5.3.1 实验配方 |
5.3.2 ECO用量对体系耐热性的影响 |
5.3.3 ECO用量对体系持粘、初粘力的影响 |
5.3.4 ECO用量对体系粘合强度的影响 |
5.4 C_5石油树脂用量对含ECO的丁基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
5.4.1 实验配方 |
5.4.2 C_5石油树脂用量对含ECO的丁基压敏胶耐热性能的影响. |
5.4.3 C_5石油树脂用量对含ECO的丁基压敏胶持粘、初粘力能的影响 |
5.4.4 C_5石油树脂用量对含ECO的丁基压敏胶粘合强度的影响. |
5.5 AEM用量对丁基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
5.5.1 实验配方 |
5.5.2 AEM用量对体系耐热性的影响 |
5.5.3 AEM用量对体系持粘、初粘力的影响 |
5.5.4 AEM用量对体系粘合强度的影响 |
5.6 CaCO_3 用量对含AEM的丁基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
5.6.1 实验配方 |
5.6.2 CaCO_3 用量对含AEM的丁基压敏胶耐热性能的影响 |
5.6.3 CaCO_3 用量对含AEM的丁基压敏胶持粘、初粘力能的影响 |
5.6.4 CaCO_3 用量对含AEM的丁基压敏胶粘合强度的影响 |
5.7 与水泥砂浆板的粘合强度分析 |
5.8 动态力学性能分析 |
5.9 TG测试结果分析 |
第六章 液体橡胶改性的丁基压敏胶的性能研究 |
6.1 LNBR用量对丁基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
6.1.1 实验配方 |
6.1.2 LNBR用量对体系耐热性的影响 |
6.1.3 LNBR用量对体系持粘、初粘力的影响 |
6.1.4 LNBR用量对体系粘合强度的影响 |
6.2 CaCO_3 用量对含LNBR的丁基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
6.2.1 实验配方 |
6.2.2 CaCO_3 用量对含LNBR的丁基压敏胶耐热性能的影响 |
6.2.3 CaCO_3 用量对含LNBR的丁基压敏胶持粘、初粘力能的影响 |
6.2.4 CaCO_3 用量对含LNBR的丁基压敏胶粘合强度的影响 |
6.3 液体聚硫橡胶用量对丁基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
6.3.1 实验配方 |
6.3.2 液体聚硫橡胶用量对体系耐热性的影响 |
6.3.3 液体聚硫橡胶用量对体系持粘、初粘力的影响 |
6.3.4 液体聚硫橡胶用量对体系粘合强度的影响 |
6.4 与水泥砂浆板的粘合强度分析 |
6.5 动态力学性能分析 |
6.6 TG测试结果分析 |
第七章 其他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7.1 RPA测试结果 |
7.1.1 温度扫描 |
7.1.2 频率扫描 |
7.2 DSC测试结果 |
第八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专利情况 |
(3)我国建筑防水材料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建筑防水材料的生产现状 |
1.1 沥青防水卷材生产及应用 |
1.2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
1.3 高分子防水卷材 (片材) |
2 工程应用情况 |
3 应用技术 |
(1) 热塑性材料施工技术: |
(2) 三元乙丙橡胶卷材系统技术: |
(3) 粘结材料: |
4 建筑防水材料的发展趋势 |
5 结语 |
(4)高分子防水卷材的应用及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高分子防水卷材的特点 |
2 主要高分子防水卷材 |
2.1 PVC防水卷材 |
2.2 EPDM防水卷材 |
2.3 CPE防水卷材 |
2.4 CPE橡胶共混防水卷材 |
2.5 TPO防水卷材 |
3 其他高分子防水卷材 |
3.1 三元丁橡胶防水卷材 |
3.2 再生胶防水卷材 |
4 国内高分子防水卷材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
4.1 存在的问题 |
4.2 发展建议 |
5 结语 |
(5)自修复防渗颗粒的制备、测试及其工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现状 |
1.2.1 建筑防水材料在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2 建筑防水材料在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防渗颗粒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5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试验原材料选择及制备方法研究 |
2.1 主要试验仪器 |
2.2 骨料颗粒 |
2.3 防水改性剂及其选择 |
2.3.1 防水改性剂 |
2.3.2 防水改性剂的选择 |
2.4 制备方法研究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自修复防渗颗粒防渗性能测试设备的研究 |
3.1 方案比选 |
3.2 试验装置 |
3.3 密封装置 |
3.4 试验步骤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自修复防渗颗粒防渗性能的试验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
4.1 风积沙粒径对防渗性能的影响研究 |
4.1.1 风积沙粒径对防渗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 |
4.1.2 风积沙粒径的选择 |
4.2 不同装样厚度对防渗性能的影响研究 |
4.2.1 不同装样厚度对防渗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 |
4.2.2 装样厚度的选择 |
4.3 不同改性剂对防渗性能的影响研究 |
4.3.1 聚硅氧烷粉末作改性剂影响研究 |
4.3.2 有机硅粉末作改性剂影响研究 |
4.3.3 PE蜡作改性剂影响研究 |
4.3.4 不同改性剂的制备参数选择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温度对自修复防渗颗粒防渗性能的影响研究 |
5.1 耐热性研究 |
5.1.1 耐热性的试验方法 |
5.1.2 耐热性的试验结果分析 |
5.2 耐低温性研究 |
5.2.1 耐低温性的试验方法 |
5.2.2 耐低温性试验结果分析 |
5.3 耐热老化性研究 |
5.3.1 耐热老化性的试验方法 |
5.3.2 耐热老化性试验结果分析 |
5.4 小结 |
第六章 自修复防渗颗粒防水层的防水构造及施工方法 |
6.1 屋面防水综述 |
6.1.1 屋面分类 |
6.1.2 屋面防水等级 |
6.1.3 屋面防水构造 |
6.2 自修复防渗颗粒防水构造研究 |
6.2.1 防水构造设计 |
6.2.2 实验室模拟研究 |
6.3 自修复防渗颗粒施工方法 |
6.3.1 找平层施工 |
6.3.2 防水层施工 |
6.3.3 隔离层施工 |
6.3.4 保护层施工 |
6.3.5 施工要求 |
6.4 经济性分析 |
6.4.1 自修复防渗颗粒的价格分析 |
6.4.2 工程造价分析 |
6.5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7.1 主要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超支化聚合物在煤液化残渣复合防水材料中的应用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超支化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
1.1.1 超支化聚合物的特点 |
1.1.2 超支化聚合物的性能特点 |
1.1.3 超支化聚合物的制备 |
1.1.4 超支化聚合物可以应用的领域 |
1.2 煤液化残渣的研究进展 |
1.2.1 煤直接液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
1.2.2 煤液化残渣的来源及利用 |
1.3 沥青防水卷材的研究进展 |
1.3.1 沥青基防水卷材的发展状况 |
1.3.2 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研究进展 |
1.4 聚氨酯防水涂料 |
1.4.1 聚氨酯防水涂料的发展状况 |
1.4.2 我国聚氨酯防水涂料的现状 |
1.5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1.5.1 选题的目的 |
1.5.2 选题的意义 |
第二章 端羟基超支化聚酰胺-酯的制备及表征 |
2.1 超支化聚酰胺-酯的制备过程 |
2.2 实验药品及仪器 |
2.3 端羟基超支化聚酰胺-酯的制备 |
2.3.1 第二代端羟基超支化聚酰胺-酯的制备 G2 |
2.3.2 第三代端羟基超支化聚酰胺-酯的制备 G3 |
2.3.3 第四代端羟基超支化聚酰胺-酯的制备 G4 |
2.4 端羟基超支化聚酰胺-酯的表征方法 |
2.4.1 红外光谱分析法 |
2.4.2 分子量以及其分布的测定方法 |
2.4.3 羟值的测定 |
2.4.4 粘度的测定 |
2.4.5 元素分析法 |
2.5 小结 |
第三章 丙烯酸甲酯改性超支化聚酰胺-酯的合成及其表征 |
3.1 引言 |
3.2 超支化聚酰胺-酯的改性 |
3.2.1 实验药品 |
3.2.2 实验仪器 |
3.2.3 实验方法 |
3.3 改性后的超支化聚酰胺-酯的表征方法 |
3.3.1 红外光谱 |
3.3.2 羟值测定 |
3.3.3 热稳定性的测定 |
3.4 小结 |
第四章 超支化部分替代 SBS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性能研究 |
4.1 实验原料 |
4.2 主要测试仪器设备 |
4.3 制备工艺 |
4.4 性能测试 |
4.4.1 针入度 |
4.4.2 软化点 |
4.4.3 弹性恢复率 |
4.4.4 低温柔性 |
4.5 超支化聚合物与沥青的作用机理 |
4.6 结果与讨论 |
4.6.1 填料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 |
4.6.2 SBS 掺加量对改性沥青的影响 |
4.6.3 G2/SBS 改性沥青 |
4.6.4 G3/SBS 改性沥青 |
4.6.5 G4/SBS 改性沥青 |
4.6.6 几种改性沥青的 SEM 分析 |
4.6.7 改性沥青相容性及储存稳定性 |
4.7 SBS/超支化聚酰胺-酯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
4.7.1 防水卷材制备工艺 |
4.7.2 G2 代超支化聚酰胺-酯/SBS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
4.7.3 G3-超支化聚酰胺-酯/SBS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
4.7.4 G4-超支化聚酰胺-酯/SBS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煤液化残渣的结构与性能测试 |
5.1 引言 |
5.2 实验仪器及药品 |
5.3 煤液化残渣组分分析 |
5.4 煤液化残渣组分四组分分析 |
5.5 煤液化残渣元素分析 |
5.6 SEM 分析 |
5.7 煤液化残渣红外光谱分析 |
5.8 结论 |
第六章 煤液化残渣改性沥青制备建筑防水卷材性能研究 |
6.1 引言 |
6.2 实验原料 |
6.3 煤液化残渣 01 改性沥青性能的研究 |
6.3.1 不加软化助剂改性煤液化残渣 01 |
6.3.2 加入软化助剂煤液化残渣 01 改性沥青性能 |
6.3.3 煤液化残渣 01 改性沥青的物料配比及性能 |
6.3.4 煤液化残渣 01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性能 |
6.4 煤液化残渣 05 调配防水卷材沥青的研究 |
6.4.1 煤液化残渣 05 改性沥青研究 |
6.4.2 煤液化残渣 05 改性沥青物料配比及性能 |
6.4.3 煤液化残渣 05 改性沥青物料防水卷材性能 |
6.5 煤液化残渣 07 进行沥青的改性 |
6.5.1 煤液化残渣 07 改性沥青研究 |
6.5.2 煤液化残渣 07 改性沥青物料防水卷材性能 |
6.6 煤液化残渣 08 进行沥青的改性 |
6.6.1 煤液化残渣 08 改性沥青研究 |
6.6.2 煤液化残渣 08 改性沥青物料防水卷材性能 |
6.7 总结 |
第七章 超支化聚合物在煤液化残渣复合防水卷材中的研究 |
7.1 引言 |
7.2 超支化聚合物/煤液化残渣改性沥青的研究 |
7.2.1 G4/煤液化残渣 01 改性沥青 |
7.2.2 G4/煤液化残渣 05 改性沥青 |
7.2.3 G4/煤液化残渣 07 改性沥青 |
7.2.4 G4/煤液化残渣 08 改性沥青 |
7.3 G4/煤液化残渣复合防水卷材中的应用研究 |
7.3.1 G4/煤液化残渣 01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
7.3.2 G4/煤液化残渣 05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
7.3.3 G4/煤液化残渣 07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
7.3.4 G4/煤液化残渣 08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
7.4 总结 |
第八章 煤液化残渣填充聚氨酯防水涂料乙组分性能研究 |
8.1 引言 |
8.2 仪器与药品 |
8.3 乙组分制备方法 |
8.4 防水涂料乙组分经典配方 |
8.5 替代乙组分无机填料制备防水涂料试验方法 |
8.6 性能研究方法 |
8.6.1 表干时间的测定 |
8.6.2 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 |
8.6.3 耐低温性能的测定 |
8.7 结果与讨论 |
8.7.1 煤液化残渣 01 的掺量对防水涂料的影响 |
8.7.2 煤液化残渣 05 的掺量对防水涂料的影响 |
8.7.3 煤液化残渣 07 的掺量对防水涂料的影响 |
8.7.4 煤液化残渣 08 的掺量对防水涂料的影响 |
8.8 结论 |
第九章 结论及研究展望 |
9.1 总结 |
9.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8)DSTD系列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在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的种类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DSTD防水涂料材料特性研究 |
2.1 产品特点及适用范围 |
2.2 配合比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试验研究 |
2.2.1 粘性 |
2.2.2 低温柔性 |
2.2.3 剪切粘结强度 |
2.3 性能指标 |
2.4 施工工艺 |
2.4.1 施工流程 |
2.4.2 喷涂要求 |
2.4.3 铺贴卷材 |
2.5 注意事项 |
2.5.1 基层要求 |
2.5.2 喷涂准备 |
2.6 贮存运输 |
2.6.1 参考用量 |
2.6.2 贮存要求 |
第3章 DSTD防水涂料在工程中的应用 |
3.1 防水方案编制依据 |
3.2 工程概况 |
3.2.1 建筑概况 |
3.2.2 防水方案 |
3.3 施工准备 |
3.3.1 材料准备 |
3.3.2 人员准备 |
3.3.3 技术准备 |
3.3.4 现场准备 |
3.4 防水施工方案 |
3.4.1 抗浮锚杆桩头防水施工 |
3.4.2 地下室底板防水施工 |
3.4.3 地下室外墙防水施工 |
3.4.4 地下室顶板防水施工 |
3.5 地下室电梯井、集水井、柱墩基础防水施工 |
3.6 特殊部位的防水处理 |
3.6.1 地下室外墙穿墙螺栓杆的防水做法 |
3.6.2 穿墙套管处卷材防水层做法 |
3.6.3 导墙接茬处防水处理 |
3.6.4 防水有损检验的修补 |
3.7 技术质量要求及注意事项 |
3.7.1 技术要求 |
3.7.2 注意事项 |
3.7.3 验收标准 |
3.7.4 成品保护 |
3.8 职业安全健康及环境保护措施 |
3.8.1 职业安全健康 |
3.8.2 环境保护措施 |
第4章 DSTD集成防水防护系统 |
4.1 DSTD集成防水防护系统构成和防水机理 |
4.1.1 DSTD集成防水防护系统的构成 |
4.1.2 DSTD集成防水防护系统的防水机理 |
4.2 DSTD集成防水防护系统的施工工法和工艺 |
4.2.1 集成防水防护系统的施工工法 |
4.2.2 DSTD集成防水防护系统的施工工艺 |
4.2.3 DSTD集成防水防护系统在屋面堵漏的应用 |
4.3 DSTD集成防水防护系统的优点 |
4.4 DSTD集成防水防护系统与传统防水方法对比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高铁专用宽幅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的性能及挤出成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防水材料的概述 |
1.1.1 沥青基防水卷材 |
1.1.1.1 沥青防水卷材 |
1.1.1.2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
1.1.2 高聚物防水卷材 |
1.1.3 高分子防水涂料 |
1.2 建筑防水材料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
1.2.1 国内建筑防水材料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
1.2.2 国外建筑防水材料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
1.3 高铁桥梁防水材料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
1.3.1 国内高铁桥梁防水材料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
1.3.2 国外高铁桥梁防水材料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
1.4 氯化聚乙烯(CPE)的介绍 |
1.4.1 氯化聚乙烯的基本结构和性能 |
1.4.2 氯化聚乙烯的生产方法 |
1.4.3 氯化聚乙烯的主要产品牌号 |
1.5 氯化聚乙烯的用途 |
1.5.1 氯化聚乙烯在塑料领域的应用 |
1.5.2 氯化聚乙烯在橡胶领域的应用 |
1.6 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的传统生产工艺 |
1.6.1 压延法 |
1.6.2 挤出成型法 |
1.7 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的最新国家技术标准 |
1.8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2章 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的配方及性能的研究 |
2.1 前言 |
2.2 实验设备 |
2.3 实验原料 |
2.4 加工工艺 |
2.4.1 混料 |
2.4.2 开炼机压片 |
2.4.3 工艺流程图 |
2.5 测试仪器 |
2.6 测试方法 |
2.7 结果与讨论 |
2.7.1 氯化聚乙烯原料的选择 |
2.7.1.1 不同牌号的氯化聚乙烯原料的力学性能的比较 |
2.7.1.2 不同牌号的氯化聚乙烯原料的流变特性和加工性能 |
2.7.2 碳酸钙对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性能的影响 |
2.7.2.1 碳酸钙对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机械性能的影响 |
2.7.2.2 碳酸钙对氯化聚乙烯混炼胶加工性能的影响 |
2.7.3 高岭土对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性能的影响 |
2.7.3.1 普通高岭土和活性高岭土的对比 |
2.7.3.2 活性高岭土对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加工性能的影响 |
2.7.4 硫化剂DCP对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性能的影响 |
2.7.4.1 硫化剂DCP对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力学性能的影响 |
2.7.4.2 硫化剂DCP对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交联度的影响 |
2.7.5 轻质氧化镁对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性能的影响 |
2.7.5.1 轻质氧化镁的含量对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机械性能的影响 |
2.7.5.2 轻质氧化镁的含量对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的流变特性的影响 |
2.7.5.3 轻质氧化镁的含量对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的耐老化性能的影响 |
2.7.6 增塑剂氯化石蜡对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性能的影响 |
2.7.6.1 增塑剂氯化石蜡的含量对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机械性能的影响 |
2.7.6.2 增塑剂氯化石蜡的含量对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加工性能的影响 |
2.7.6.3 增塑剂氯化石蜡的含量对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耐老化性能的影响 |
2.7.7 补强剂对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性能的影响 |
2.7.7.1 炭黑与白炭黑对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机械性能的影响和比较 |
2.7.7.2 炭黑含量对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耐老化性能的影响 |
2.7.7.3 炭黑含量对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的流变特性的影响 |
2.8 本章小结 |
第3章 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加工工艺的研究和使用寿命的推算 |
3.1 前言 |
3.2 实验设备 |
3.3 实验原料 |
3.4 工艺方案 |
3.5 测试仪器 |
3.6 测试条件 |
3.7 结果与讨论 |
3.7.1 工艺对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的性能影响 |
3.7.2 双螺杆混炼时间对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机械性能的影响 |
3.7.3 温度对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的流变特性的影响 |
3.7.4 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使用寿命的推算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四、丁基橡胶改性沥青耐低温防水卷材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丁基橡胶改性沥青的性能研究及应用[J]. 龚志刚. 中国建筑防水, 2017(21)
- [2]防水卷材用丁基压敏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李云. 沈阳化工大学, 2020(02)
- [3]我国建筑防水材料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 肖力光,金玉杰,李宁.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3(02)
- [4]高分子防水卷材的应用及发展[J]. 雍奎刚,孙晓丹. 塑料科技, 2008(12)
- [5]自修复防渗颗粒的制备、测试及其工程应用[D]. 罗天祥. 兰州大学, 2019(09)
- [6]超支化聚合物在煤液化残渣复合防水材料中的应用与研究[D]. 薄强龙. 济南大学, 2014(01)
- [7]耐低温防水卷材粘结剂[J]. 陶安华. 天津建设科技, 1994(03)
- [8]DSTD系列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在工程中的应用[D]. 林翔. 湖北工业大学, 2017(01)
- [9]高铁专用宽幅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的性能及挤出成型的研究[D]. 邹本飞. 北京化工大学, 2011(05)
- [10]21世纪我国高分子防水材料发展[J]. 郑宁来. 江苏化工, 2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