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应该认真对待

生物课应该认真对待

一、生物课应当受重视(论文文献综述)

路旭林[1](2019)在《河南省郑州市初中生物学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文中认为初中生物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注重的是对学生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生物课程标准》将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作为最终目标,明确了初中生物学对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性。本研究所调查的地区聚集了相对较好教育资源,但是目前,关于该地区初中生物学教学现状的研究资料较少,本文希望通过提取该地区城乡6所初中学校,进行生物学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从中基本了解该地区初中生物学教学现状,目的是发现该地区初中生物学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初中生物学教学受重视程度以及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等现象展开研究,并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帮助改善该地区城乡初中生物学教学现状,同时为该地区城乡生物学教学提供参考数据。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研究法、数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比较研究法,选取了该地区市区和乡镇各3所中学为研究学校,对这些学校的21名生物教师和360名学生及6名学校行政人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校基本情况、教师基本情况、教学方法、教师能力、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实验课开设情况等方面。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该地区初中生物学教学设施、方法和水平有所提高,社会整体对初中生物学观念有所改变,但是也发现一些问题:第一,“中考”制度严重阻碍了初中生物学的发展,直接影响了学校、教师及学生对生物学的态度;第二,学校教育资源存在不均衡现象,城乡教育资源存在差异,如生物实验室的建立、教学设备及教师学历的差异等;第三,乡镇教师教学方式相对落后,城乡教师专业能力存在差异;第四,学生学习目的存在偏差;第五,学生学习动机不足,学习主动性不强;第六,学生学习习惯较差。根据调查结果,参照相关理论,从不同方面提出建议:第一,教育管理部门:改变观念,重视初中生物学;注重城乡教育资源投入均衡化,重视教育公平性。第二,学校方面:合理安排生物课程,提升生物学习质量;优化生物教师的配置,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第三,教师方面:更新观念,提高生物学教学积极性;加强专业素质培训,提高职业素养;注重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第四,学生方面:培养学习动机,重视生物学习;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发挥主观能动性。

余霞[2](2020)在《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高中生物第二课堂的设计与实践》文中提出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新课程改革,教育部提出要“统筹各学科,开展跨学科教学;统筹学校、家庭、社会等各阵地,科学设计课内外活动,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充分创设条件。源于美国的STEAM教育理念提倡打破学科界限,将学科素养综合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这种理念正契合了我国当下的教育需求。所以,教师应该转变观念,丰富策略,在教育教学中适当运用STEAM教育理念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从做中学,从课内外活动中学,在活动过程中将各学科知识联系起来,并学会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本文立足于高中生物教学的要求与现状,对基于STEAM教育理念开展第二课堂的可行性和实施策略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详细地阐述。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结合自己的思考,界定了STEAM教育以及第二课堂的概念、特点等,并从理论上探讨了基于STEAM教育理念开展第二课堂的可行性和实效性。随后,通过教材分析法筛选出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适合以STEAM教育理念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接着,通过问卷调查法对W中学的学生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参与调查的高一、高二学生中有63.86%的学生不了解第二课堂,但81.68%的学生对其很感兴趣。众多活动类型中,学生希望参加野外考察、种植、养殖、模型制作、调查、课题探究、表演等可实践且体验性强的活动,在活动中拓展生物知识面、提升实践技能、增加社会生活经验等。然后,根据调查及分析结果,结合学校的学习环境,参考STEAM教育中最常用的PBL教学模式以及第二课堂的开展原则,建构出“确定项目、前期准备、制定计划、实施项目、交流评价、反思总结”的六环节活动模式。最后,以该模式设计了“自制教具大赛”、“生物小剧场”、“走进传统发酵工程”、“清溪河水质净化”四个活动案例,并在四川省内江市W中学进行了部分活动实践,在实践中对活动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根据实践研究发现:基于STEAM教育理念开展高中生物第二课堂在教学方面、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以及学生综合培养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但要在普通城镇高中开展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的问题有:(1)城镇教师对STEAM教育理念的理解不深入;(2)学生跨学科融合知识的能力不足;(3)第二课堂类活动不受重视;(4)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条件欠缺;(5)活动评价体系不完善。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推进STEAM教育理念下的第二课堂活动顺利实施,本研究从学校和教师层面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学校方面要加大相关校本课程的研发,促进“学校-家庭-社会教学共同体”的形成,对教师进行STEAM教育的专业、系统地培训,鼓励教师将STEAM理念运用到教学中去;教师方面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转变传统教学方式,积极设计并开展相关第二课堂活动,在活动实践中加强总结反思等。

周丽威[3](2020)在《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 ——基于有机哲学价值论的审思》文中认为教科书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小课本大启蒙已经成为教科书研究领域的共识。教科书不仅是知识载体,更是价值载体。习近平关于“教科书是国家事权”的重要论断为我国教科书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新时代教科书建设面临大众化、全球化等诸多困境,教科书建设必须积极回应时代挑战,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实基础。因此,如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地融入教科书建设,如何保持我国教科书建设方向的正确性等重要问题亟须各学科加强教科书价值取向方面的研究。目前,语文、政治等科目的中小学教科书的价值溯源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嬗变研究尚处于缺位状态。习近平主席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上强调广泛借鉴国内外优秀文化成果。近年来,怀特海有机哲学日益受到学界关注。“怀特海全集翻译与研究”成为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选题之一,世界着名的生态经济学家、美国国家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小约翰·柯布认为有机哲学是解决哲学乃至社会科学问题的突破口。再者,我国着名学者王南湜提到“将怀特海与马克思有机结合”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鉴于怀特海有机哲学价值理论深刻的洞见性,其对教科书理论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对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的选择、确定和改进具有理论指导作用。本研究主要以文献法、内容分析法、历史比较法为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法,对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进行梳理,提炼不同时期教科书出版总体特征。通过内容分析法,依据构建的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分析框架,从教科书内容、教科书呈现方式、课程标准、教科书编写主体四个维度,探寻不同时期教科书的价值取向。运用历史比较法,对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的发展历程做纵向梳理和横向比较,概括其嬗变特点和存在问题,并进一步指出有机哲学视阈下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的编写旨趣。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经历了偏重结构主义取向的教科书、侧重实用主义取向的教科书和走向多元取向的教科书三个阶段。我国现代意义上的中学生物教科书,始于清朝末年,是西学东渐的产物。在急于求成的应用心理下,教科书被赋予了“救世”的价值。这一时期国人主要将西方教科书的结构“舶来”,呈现出“依葫芦画瓢”的结构主义取向;之后,生物学经历了短暂的学科大发展,特别是实用主义在我国大行其道的时期,生物教科书的体验性、实用性理念被提出;自新中国成立到新课改前夕,生物教科书发展历经波折,从仿苏的一元取向到兼收并蓄各方文化,生物教科书也进行了一纲多本式的形态学和知识论的改变。纵观我国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变迁历程,呈现出典型的从本质到多元的发展特点:在课程目标取向上,从知识取向到素养取向;在生物教科书内容取向上,从博物到生物学;在生物教科书编写主体取向上,专业性、学术性日益凸显;在教科书呈现方式取向上,由教材取向转向学材取向;在坚持的宏观理念上,政治取向贯穿始终。从目标、内容、编写者取向、呈现方式以及理念上均体现出了本质到多元的路向。通过文本分析,发现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主要有以下问题:本质主义视阈下对结构的过度强调;反本质层面过于强调科学的浪漫精神;在二者融合的视角下看,本质和反本质的均质化造成取向的平均主义。最后,本研究从有机哲学视阈对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进行前瞻,提出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多种可能路径:在目标建构上,生物教科书要凸显生物圈命运共同体;在编写思维上,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要注重关系性思维;在课程理解上,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要融合逻辑理解和审美理解;在课程愿景上,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要回归五彩缤纷的生活。在此基础上,指出生物教科书的编写需要注重整体性维度、生态性维度、生活性维度和教育性维度。厘清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嬗变的历程、特征及问题,不仅需要一种历史学视角的经验总结,更需要一种本体意义上的透视,从价值取向的视角进行一种有机哲学式的审思既能助益我国教科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能为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理论的完善注入新的活力。

谭密红[4](2008)在《重庆市黔江地区中学生物学教学现状调查研究》文中提出黔江少数民族地区指原黔江地区,包括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区、石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是重庆市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地区,同时也是重庆市经济、文化、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由于种种原因,中学生物学科教学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发展之路。黔江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物教学发展情况随之也变得更加模糊不清,这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生物教学进一步发展相关政策的制定带来了一定困难。2005年至2006年,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和文献调查法对黔江少数民族地区生物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黔江地区生物教学条件比较落后,高中阶段配备完善多媒体教室的中学比例仅仅只能达到65.00%(主城区中学教室几乎都配备多媒体),农村中学几乎没有处于使用中的完善的多媒体教室,而多媒体的使用更令人担忧,生物教学中经常使用到多媒体教学的教师只占到6.45%,从未使用过多媒体进行生物教学高达64.52%;生物实验条件差,生物实验课开设不理想,实验课基本开齐的只占到被调查总数的32.26%,未开设生物实验课的农村中学比例高达18.75%,文科班几乎都不开设实验课;生物教师中非本专业毕业的比例高达35.48%;生物教师教学方法落后,一成不变的使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的教师占到38.71%,给新教学方法推广及教育改革带来了影响;生物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形式单一,接受新知识培训的教师比例低;学生对生物课喜欢程度比较高,但是难转化为学习动力;优秀学生流失严重,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初中会考前100名流失率高达68.00%;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对生物学科不重视,甚至于某教委没有专职生物教研员,继续教育中几乎没有设置生物专业,一些学校存在随意减少初中和高中文科的生物课时。黔江少数民族地区四县一区生物教学发展也不平衡,表现为黔江区最好,石柱县次之,随后是酉阳县,彭水县,秀山县最差,同经济发展程度呈正相关。针对黔江少数民族地区生物教学发展现状:首先,应改变教学观念,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年级分管领导、生物教师和学生都要重视生物学科教学;其次,应加大对生物学科教学的投入,用于改善教学条件;其三,生物教师应增强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主动适应当前生物学科教学改革;第四,教育主管部门应制定相应的适合本地区生物教学发展的政策,促进本地区生物教学及教育的全面发展。

臧家梅[5](2009)在《新课改下中学生物学教学场域中的师生冲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程给师生关系带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的师生关系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因此构建民主、和谐、互信、互助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很有必要。然而,从大量的教育事实来看,教师和学生在教育上的互动关系既有和谐、一致的一面,也存在分歧、对抗、冲突的一面。笔者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结合访谈及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目前山东省范围内中学生物学教学场域中师生冲突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结合生物学新课程对师生关系的具体要求,找出生物学教学场域中发生师生冲突的原因,从而提出一些有效的解决策略及建议。使生物学教师在教学中尽量避免其不利的影响,最大限度发挥其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并推动生物学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在结构上共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简要介绍了本文选题背景、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及方法。第二部分概述。对冲突、师生冲突、场域、生物学教学场域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并阐述了新课改下师生冲突的影响因素、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必要性。第三部分新课改下生物学教学场域中师生冲突的现状调查分析。从生物学教学场域中师生冲突的发生频率、形式、事件、处理方式等方面对师生冲突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又从学校、生物学教师、学生及家庭等引发师生冲突的因素方面进行了具体情况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七点值得思考的问题:新课改下生物学教学场域中师生冲突的现状有喜有忧;师生对新课改下生物学教学场域中师生冲突的认识错位;学校和教育系统的办学理念与评价体制与素质教育相差甚远;生物学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不足是引发师生冲突最根本的内因;新课改下部分生物学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育实践脱节;生物学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的发展与新课改不同步;学生对主体性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理解不到位等。第四部分新课改下生物学教学场域中师生冲突的解决策略。根据对新课改下中学生物学教学场域中师生冲突的调查分析,分别从教育系统、学校、生物学教师、学生以及家庭等方面提出了如下解决策略:加快素质教育的步伐——解决师生冲突,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石;建设学校良好氛围——解决师生冲突,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保障;提升教师素养——解决师生冲突,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根本;唤醒学生正确的主体意识——解决师生冲突,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营造家庭良好氛围——解决师生冲突,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有力支撑。第五部分结论。在此部分中,对本文的研究结论做了一个总结。第六部分讨论及建议。对新课改下中学生物学教学场域中的师生冲突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张丽[6](2008)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学生参与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已有研究表明,在教育实践中最直接和持续的问题之一是学生非投入现象,这一现象随着普及教育的实现而尤为明显。而由学生的非投入引起的成绩低下和“高分低能”现象给教师和家长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加大学生从行为、认知、情感三方面对教学活动的投入,使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不仅对提高课堂效率,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因此展开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及理论价值。本论文的研究针对高中生这一群体,应用实证研究法来了解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这一主体的参与情况,学生参与对学习结果的影响,以及多个变量对学生参与的影响。在本研究中,将生物考试成绩和生物科学素养测试得分作为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本研究选择上海市的重点高中格致中学的高二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观察、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先后两年针对格致中学两届使用不同版本生物教材的全体高二学生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学生参与和学习结果具有相关性。(1)生物考试中多数题型的得分均同时与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表现相关。(2)生物科学素养中精神、态度、伦理和情感部分的得分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相关,技能与方法部分素养的养成与行为参与和情感参与相关,而基础知识部分素养的养成与三方面的参与都相关。积极的情感参与对三方面素养的形成都是必不可少的。2.影响学生参与的因素。(1)女生在行为参与方面明显多于男生,并且在学习中更多地依赖教师;在情感参与部分,女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占主导,而男生则以消极的情感体验占主导。(2)普通班的学生比理科班的学生表现得更加专心,并且有更多的乐趣体验。(3)使用老教材的学生在行为参与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上都明显优于使用新教材的学生(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但使用老教材的学生在学习中更多地依赖教师。(4)母亲的学历对学生在生物学教学中各项参与的影响不明显,而父亲的学历对学生的行为参与以及深层次认知策略的使用都有显着影响。(5)不同教学风格的三位教师的学生在行为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三方面都存在显着差异。(6)参加生物双语课、生物竞赛和课外生物实验对学生的行为参与和积极的情感参与都有较显着的促进作用,并且参加生物竞赛的学生在生物学的学习上对老师的依赖明显减少,表现得更加独立。3.造成生物学习结果不平衡的原因。(1)学校工作安排上的倾向;(2)学生家庭中的影响;(3)学生功利性的学习态度;(4)教师的观念和教学策略的影响。4.提高学生参与、改进上海地区生命科学教学现状的几点对策。(1)树立现代化的教育理念;(2)倡导探究性的教学方式;(3)体现主体性的学生地位;(4)开展多样化的学生活动;(5)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6)完善合理化的课程设置。

何宇家[7](2011)在《阳山县农村中学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分析研究》文中指出现阶段我国农村人口数量仍占相当大的比例,未来我国总体人口素质的提高仍然与农村孩子受教育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农村教育状况一直以来备受社会各界热心团体与人士的关注。国家也陆续颁布并实施了改善农村教育状况的相关政策。这些积极的方面,值得肯定与改善。本文是对广东省粤北山区阳山县农村中学的生物教学现状进行实证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农村学校的生物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与研究,1)为国家教育部门以及相关人士提供一些新课改在农村中学实施的效果信息反馈;2)为生物教师和社会各界的教育者提供参考信息和建议;3)为今后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和思考建议。本研究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调查。首先,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此得出学生生物学习的情况并得出农村教师的教学现状;其次,通过对部分教师进行访谈调查,从而进一步确定农村生物教学的现状。分析讨论后,得出如下结论:1、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都比较明确。但不足的方面表现在:学习信心不足,兴趣易受负面因素影响而波动;目标迷茫;学习养成习惯与毅力方面受督导的力度不足;留守学生受监管程度不够,男生惰性明显。2、教师的教学经验丰富,但课堂教学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具体表现为:生物学概念教学的成效不高;实验教学环节未能切实执行;科学知识综合运用与拓展方面的教学效果较差;学生自主学习效能不高;生物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授课能力不一3、教师队伍专业水平发展步伐缓慢;初中教师科学知识综合能力的发展未受重视;教师职业成就感不强。4、教学资源陈旧、缺乏。具体表现为实验器材和教学用具陈旧、经费不到位;多媒体课室配备不足;课外阅读资料陈旧不足。据此,提出的相关建议是:1、加强农村初中生物教学常规活动的严格执行与监督力度。确保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加强生物教师的集体备课效度,重视教学设计。2、提高课堂学效能。首先要提高生物学概念教学的成效;精讲多练,重视学生学习效能的训练。3、多元化教学活动,重视知识的迁移与运用。合理渗透STS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人生价值观;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加强学生科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继续探索因地制宜开发本土课程资源的道路。4、关心学生心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因材施教,抓住农村学生数量减少的趋势,探索个性化教育道路,尽量发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方法与毅力。5、加强农村初中生物教师的职业能力发展。促进生物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授课能力的交流学习;构建并落实中学科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机制;关注并改善农村教师的职业成就感。6、完善农村中学的生物教学设备与资源。

唐元嫚[8](2020)在《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初探》文中提出《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学生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更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期望全体学生都能充分发展,提升生物科学素养。而现有的四川省中考制度背景下,各地市州生物学分值在中考中所占比重普遍偏低,受到一定的轻视,这就要求教师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兼顾考试成绩与综合素质,达成教学目标。笔者通过文献研究发现,思维导图可以利用图形、线条、颜色、关键词等要素将抽象的思维过程具体化,直观的展现出来,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学科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笔者首先通过访谈、问卷的形式调查了南充市顺庆区的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设计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的操作方法。从开学第一节生物课就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并将思维导图教学法贯穿于教师备课和反思、学生新课预习、课堂小结、课后复习和习题练习等环节。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综合学生的上课发言、思维导图作品、考试成绩变化和访谈结果等分析,发现思维导图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学习效果和口头表达能力,也能提高教师的备课和教学反思的效率,增进师生互动。由于时间仓促,本论文对思维导图法进行教学实践的样本量偏小,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期望在以后研究中增加教学实践的样本量,提高思维导图法教学实践效果,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实践参考。

赵淑玲[9](2006)在《信息技术在陇南农村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会信息化带来教育信息化,由教育信息化引发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方法、以及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上的不均衡直接影响到基础教育的投入、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育结果的公平性等等,导致城乡教育水平差距越来越大。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对学生个体而言,教育水平已经成为社会分层的重要依据,与一个人的就业、收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是决定的因素;对社会而言,农村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进程,农村学生的文化水平关系到全民的素质水平,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和社会的发展。没有农村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在社会资源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教育机会的均衡是唯一的希望所在。信息技术在农村学校的合理应用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一个重要途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和计算机教学应用阶段。根据陇南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本文侧重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调查研究。本文从实际出发,围绕“信息技术在陇南农村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这一主题,采用查阅资料,问卷、访谈等多种方法,从陇南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基本设施的配置情况、生物教师的基本状况、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状况、教师的信息素养、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条件、教师对待信息技术培训、需求等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涉及21所学校(城区及私立中学不在调查范围之内)的40名生物教师。回收教师问卷36份,学生问卷152份,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调查中发现,信息技术在陇南农村中学生物教学应用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教学设施不足;2.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有待提高;3.生物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受重视程度偏低;4.生物专职教师匮乏;5.管理者的支持力度不够。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段秋雪[10](2020)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发展以及我国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生态文明教育的地位逐渐凸显。通过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生态文明教育,使学生掌握生态文明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生态文明意识,造就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形成社会责任,提高核心素养。本文以教育学和构建主义理论为基础,结合哲学、生态学等相关理论知识,研究如何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生态文明教育,根据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的分析,阐述了生物学教学中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可行性。对哈尔滨及周边地区的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到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的现状,发现所存在的问题,第一,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浅薄,生态文明理念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二,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载体单一化,有待进一步丰富。第三,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范畴狭窄。第四,学校在生态文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完善。第五,生态文明教育的考核内容还有所欠缺。本论文提出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五个建议,一、充分挖掘生物教材,培养学生生态文明理念,教师应当在每节课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深层次的挖掘教材中哪部分内容可以培养高中生的生态文明理念。二、丰富教育教学载体,强化学生生态文明知识,生物教师结合课堂环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生态文明知识。三、注重生物实验环节,拓宽生态文明教育范畴,实验是生物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因此本论文认为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更好的实施生态文明教育,实验教学是一个有力的切入点,从而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树立强有力的责任感。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生态文明教育实施,生物学教学不是简单的灌输知识,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探索,造就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提高核心素养。五、丰富生物考核内容,优化教学评价机制,试卷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程度的工具,在学生心中可以说是重中之重,可以更好地督促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本论文依据这五个建议以《稳态与环境》模块为例,进行教学设计以供参考,希望能够为广大生物学科的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工作提供帮助。

二、生物课应当受重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物课应当受重视(论文提纲范文)

(1)河南省郑州市初中生物学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初中生物学教学研究现状
        1.2.1 国外初中生物学教学研究现状
        1.2.2 国内初中生物学教学研究现状
        1.2.3 郑州市初中生物学教学研究现状
2 研究理论依据
    2.1 学习理论基础
        2.1.1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启示
        2.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启示
        2.1.3 探究式教学的启示
        2.1.4 “5-E”教学模式的启示
    2.2 概念界定
        2.2.1 核心概念界定:均衡教育与城乡教育一体化
        2.2.2 新课标对初中生物的要求
        2.2.3 素质教育的要求
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研究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访谈法
        3.2.4 数据分析法
        3.2.5 比较研究法
    3.3 研究对象
4 调查结果与分析
    4.1 学校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4.1.1 学校生物教师数量调查结果与分析
        4.1.2 生物学课时调查结果与分析
        4.1.3 “中考”生物分数和所占比例调查结果与分析
        4.1.4 学校实验室建设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4.1.5 学校对实验课程开展情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4.2 教师调查问卷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4.2.1 教师基本情况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4.2.2 教师专业知识素养情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4.2.3 教师对初中生物学教学调查结果与分析
        4.2.4 教师对初中生物实验课的态度与分析
    4.3 学生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4.3.1 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4.3.2 学生对生物教师态度调查结果与分析
        4.3.3 学生对生物学科态度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4.4 比较研究
        4.4.1 郑州市内的学校的比较分析
        4.4.2 郑州市乡镇中学的比较分析
        4.4.3 郑州市内学校与乡镇中学的比较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初中生物学科受重视度有待提高
        5.1.2 教育资源不均衡
        5.1.3 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5.1.4 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
    5.2 建议
        5.2.1 对相关管理部门的建议
        5.2.2 对学校的建议
        5.2.3 对教师的建议
        5.2.4 对学生的建议
6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学校调查问卷
附录B 学校访谈提纲
附录C 教师调查问卷表
附录D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E 学生问卷调查表
附录F 学生访谈提纲
致谢

(2)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高中生物第二课堂的设计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综述
        1.2.1 STEAM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1.2.2 第二课堂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意义
        1.3.1 提高教师对STEAM教育理念以及第二课堂的认识
        1.3.2 丰富STEAM教学案例和第二课堂活动案例
        1.3.3 提供城镇高中生物教学新途径
        1.3.4 拓展STEAM教育的研究路径
        1.3.5 促进“家庭-社会-学校教学共同体”形成
第2章 研究思路与方法
    2.1 研究思路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研究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调研访谈法
        2.2.4 行动研究法
第3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3.1 STEAM教育
        3.1.1 STEAM教育的概念
        3.1.2 STEAM教育的内涵
        3.1.3 STEAM教育的教学模式
        3.1.4 STEAM教育的特征
    3.2 第二课堂
        3.2.1 第二课堂的概念
        3.2.2 第二课堂的类型
        3.2.3 第二课堂的特征
    3.3 理论基础
        3.3.1 从做中学理论
        3.3.2 合作学习理论
        3.3.3 人本主义理论
第4章 基于STEAM教育理念开展高中生物第二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4.1 高中生物教材分析
        4.1.1 必修一教材分析
        4.1.2 必修二教材分析
        4.1.3 必修三教材分析
        4.1.4 选修一教材分析
    4.2 学校学习环境分析
        4.2.1 学校外部条件
        4.2.2 学校内部环境
        4.2.3 生物课程课时安排
        4.2.4 学生每日作息时间安排
    4.3 学生需求分析
        4.3.1 问卷的设计
        4.3.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4.3.3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4.3.4 问卷的结果分析
第5章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高中生物第二课堂的设计与实践
    5.1 活动模式构建
        5.1.1 活动环节
        5.1.2 活动原则
        5.1.3 活动评价
        5.1.4 师生角色
    5.2 活动案例设计
        5.2.1 案例一:自制教具大赛
        5.2.2 案例二:生物小剧场
        5.2.3 案例三:走进传统发酵工程
        5.2.4 案例四:清溪河水质净化
    5.3 活动案例实践
        5.3.1 案例一:自制教具大赛
        5.3.2 案例二:生物小剧场
        5.3.3 案例三:走进传统发酵工程
第6章 意义、存在问题及策略
    6.1 开展意义
        6.1.1 对生物教学具有积极意义
        6.1.2 对教师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6.1.3 对高中生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6.2 存在问题
        6.2.1 教师对STEAM教育理念的理解不深入
        6.2.2 学生对跨学科知识的融合能力不足
        6.2.3 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不受重视
        6.2.4 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条件欠缺
        6.2.5 活动评价体系不完善
    6.3 开展策略
        6.3.1 学校层面
        6.3.2 教师层面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高中生物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B 访谈调查
    附录C 活动记录表
    附录D 第二课堂活动照片
致谢

(3)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 ——基于有机哲学价值论的审思(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事关国家事权的教科书建设需要加强价值取向方面的研究
        (二)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有助于某些社会及教育问题的解决
        (三)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嬗变的研究缺位
        (四)有机哲学价值论能为生物教科书价值审视提供一种新视阈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概念界定
        (一)教科书与生物教科书
        (二)价值取向
        (三)中学
    四、研究设计
        (一)时间范围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四)分析框架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教科书研究文献综述
        (一)教科书研究综述
        (二)生物教科书研究综述
    二、有机哲学价值论研究综述
        (一)文献检索概览
        (二)有机哲学价值理论研究综述
    三、研究现状反思
        (一)生物教科书研究的理论基础还有待挖掘
        (二)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迫在眉睫
        (三)对生物教科书的事实之思掩盖了价值之辨
        (四)有机哲学对于生物教科书研究有着强烈的可借鉴性
第二章 有机哲学价值理论
    一、价值理论生发背景及核心概念说明
        (一)价值理论生发的背景
        (二)核心概念说明
    二、价值的内涵
        (一)价值的本质:事件的内在实在性
        (二)价值的拓展:自然机体也具有自身的价值
    三、有机哲学价值论的核心范畴及构成
        (一)基本原理
        (二)事实与价值
        (三)模式理论
        (四)情感理论
        (五)有机哲学的价值构成或命题
    四、有机哲学知识价值论
        (一)知识的整体性
        (二)“认识”包含三个因素:主体、资料和主体形式
        (三)三种知觉方式:因果效验、直接表象、符号指称
        (四)科学与美不可分离
        (五)注重智慧生成
第三章 偏重结构主义取向的生物教科书(1902-1911)
    一、结构主义及结构主义取向的内涵
        (一)结构主义
        (二)结构主义取向的内涵
    二、结构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的表征
        (一)结构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特点分析
        (二)结构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的价值表征
    三、本时期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及总体特征
        (一)本时期生物学课程设置概况
        (二)本时期生物教科书出版总体特征
    四、对结构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的总结
第四章 侧重实用主义取向的生物教科书(1912-1948)
    一、实用主义及实用主义取向的内涵
        (一)实用主义
        (二)实用主义取向的内涵
    二、实用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的表征
        (一)实用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特点分析
        (二)实用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的价值表征
    三、本时期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及总体特征
        (一)本时期生物学课程设置概况
        (二)生物教科书的出版概况及总体特征
    四、对实用主义取向生物教科书的总结
第五章 走向多元取向的生物教科书(1949-2003)
    一、多元取向的总体特征
        (一)多元取向的内涵
        (二)多元取向的特征
    二、多元取向生物教科书的表征
        (一)多元取向生物教科书特点分析
        (二)多元取向生物教科书的价值表征
    三、本时期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及总体特征
        (一)本时期生物学课程设置概况及特点
        (二)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及总体特征
    四、对多元取向生物教科书的总结
第六章 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的有机哲学审视
    一、价值取向嬗变的特点:从本质到多元
        (一)课程目标:从知识取向到素养取向
        (二)生物教科书内容:从博物到生物学
        (三)生物教科书编写主体:专业性、学术性日益凸显
        (四)教科书呈现方式:由教材取向转向学材取向
        (五)政治取向贯穿始终
    二、价值取向的问题:基于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一种考察
        (一)偏重结构主义取向的生物教科书易于形成“呆滞的知识”
        (二)侧重实用主义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过于强调科学的浪漫精神
        (三)多元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过于均质化,忽略对比的和谐
第七章 有机哲学视阈下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的编写旨趣
    一、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应凸显命运共同体
        (一)整体宇宙观视阈下的生物圈命运共同体
        (二)生物教科书编写的整体性维度
    二、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要重视关系性力量
        (一)生态观上的担当:关系力量思维下的共享生态观
        (二)生物教科书编写的生态性维度
    三、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需融合逻辑理解和审美理解
        (一)有机哲学与生物学在生活观上的创新
        (二)生物教科书编写的生活性维度
    四、有机哲学价值取向的生物教科书要回归五彩缤纷的生活
        (一)有机思维下的智慧生成
        (二)教科书编写的教育性维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清末中学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
    附录2 民国时期生物教科书编着者的学科背景
    附录3 民国时期中学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
    附录4 民国时期教科书作者及其出版教科书的统计
    附录5 1949 年以来人教版生物教科书知识内容框架梳理
    附录6 1949 年以来人教版生物教科书梳理表
    附录7 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科书出版概况
    附录8 教科书文本汇总表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成果
致谢

(4)重庆市黔江地区中学生物学教学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生物学科教育发展概况
    1.1 分科教学阶段
    1.2 近代生物学课程阶段
    1.3 现代生物学课程阶段
    1.4 我国恢复生物高考以来中学生物发展现状
第2章 引言
    2.1 重庆市少数民族地区概况
    2.2 本课题研究进展
    2.3 本调查研究的必要性
    2.4 本调查研究的目的
    2.5 本调查研究的意义
第3章 调查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3.1 调查研究的内容
    3.2 调查研究的方法
第4章 调查结果与分析
    4.1 黔江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物教学条件
    4.2 黔江少数民族地区生物教学课堂现状
    4.3 黔江少数民族地区生物教师基本情况
    4.4 黔江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情况
    4.5 黔江少数民族地区教育部门对生物学科的重视程度
第5章 黔江少数民族地区生物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5.1 黔江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物教学不受重视
    5.2 黔江少数民族地区生物教学条件不足
    5.3 黔江少数民族地区生物教师专业知识及教学理念陈旧
    5.4 黔江少数民族地区优秀生源流失严重
第6章 黔江少数民族地区生物教学对策思考
    6.1 改变教育观念,重视生物学科教学
    6.2 增加教育投入,改善中学生物教学条件和稳定生物教师队伍
    6.3 加强生物学科教师队伍建设,打造适合本地教学的优秀教师团队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5)新课改下中学生物学教学场域中的师生冲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的提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方法
2 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师生冲突
        2.1.2 场域及生物学教学场域
    2.2 师生冲突的影响因素
        2.2.1 教师
        2.2.2 学生
        2.2.3 学校
        2.2.4 家庭和社会
    2.3 师生冲突研究的理论基础
        2.3.1 教育社会学基础
        2.3.2 教育哲学基础
        2.3.3 教育心理学基础
        2.3.4 教育学基础
        2.3.5 现代管理学基础
    2.4 新课改下生物学教学场域中师生冲突研究的必要性
        2.4.1 生物学学科特点和地位
        2.4.2 生物学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2.4.3 生物学新课程对师生关系的要求
3 新课改下生物学教学场域中师生冲突的现状调查分析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对象
    3.3 调查方法
    3.4 调查内容
    3.5 调查结果及分析
        3.5.1 基本情况调查结果及分析
        3.5.2 具体情况调查结果及分析
    3.6 对新课改下生物学教学场域中师生冲突现状调查的思考
        3.6.1 思考一:新课改下生物学教学场域中师生冲突的现状有喜有忧
        3.6.2 思考二:师生对新课改下生物学教学场域中师生冲突的认识错位
        3.6.3 思考三:学校和教育系统的办学理念和评价体制与素质教育相差甚远
        3.6.4 思考四:生物学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不足是引发师生冲突最根本的内因
        3.6.5 思考五:新课改下部分生物学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育实践脱节
        3.6.6 思考六:生物学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能否跟上新课改的步伐
        3.6.7 思考七:学生对主体性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理解不到位
4 新课改下生物学教学场域中师生冲突的解决策略
    4.1 加快素质教育的步伐——解决师生冲突,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石
        4.1.1 全面转向素质教育,改善教育环境,转变办学理念
        4.1.2 进一步推进和完善生物新课程改革
        4.1.3 加强生物学教师培训
    4.2 建设学校良好氛围——解决师生冲突,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保障
        4.2.1 加强学校教育管理,重视学校学德建设
        4.2.2 创设一个民主宽松、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
        4.2.3 要满足师生合理需求,激发师生工作和学习的动力
        4.2.4 要改变对生物学科的认识,充分重视生物学科的教学
        4.2.5 形成冲突平衡机制
    4.3 提升教师素养——解决师生冲突,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根本
        4.3.1 加强师德素养建设,从人格上征服学生
        4.3.2 提高专业素养水平,从教学艺术上吸引学生
    4.4 唤醒学生正确的主体意识——解决师生冲突,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
        4.4.1 加强学生自我管理
        4.4.2 引导学生认清自我角色
        4.4.3 教会学生自我控制不良情绪
    4.5 营造家庭良好氛围——解决师生冲突,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有力支撑
        4.5.1 促进家庭教育方式规范化
        4.5.2 推动家庭文化氛围和谐化
        4.5.3 改变家长传统的成才观,重视学生生物学科的学习
5 结论
6 讨论及建议
    6.1 讨论
    6.2 建议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致谢

(6)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学生参与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
    第三节 研究问题的确定
第一章 相关理论回顾
    第一节 教学过程理论的有关论述
        一、教学过程及其组成要素
        二、传统教学过程与现代教学过程的比较
    第二节 关于学生参与的理论研究
        一、学生参与的主要内容
        二、学生参与的理论基础
        三、现阶段我国关于学生参与研究的进展
    第三节 科学素养与生物科学素养的概念界定
        一、科学素养的概念分析
        二、生物科学素养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教师教学风格的相关理论
        一、“风格”的概念界定
        二、“教学风格”的概念界定
        三、教学风格的分类
第二章 研究的实施
    第一节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的基本框架与步骤
        二、被试的选择
    第二节 学生参与问卷的建立和施测
        一、实地课堂考察
        二、问卷的初步建立
        三、问卷的试测及修改
    第三节 学习结果的检测
        一、生物测验卷的设计及施测
        二、生物科学素养测试题的设计及施测
    第四节 教师教学风格的质性研究
        一、共识
        二、特色
第三章 研究的结果
    第一节 学生参与和学习结果的相关性
        一、学生参与和考试成绩的相关性
        二、学生参与和生物科学素养得分的相关性
    第二节 学生参与的影响因素
        一、学生性别对学生参与的影响
        二、班级类型对学生参与的影响
        三、教材版本对学生参与的影响
        四、父母学历对学生参与的影响
        五、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参与的影响
        六、相关课程或活动对学生参与的影响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学生参与对学习结果的影响
        一、学生参与对生物考试成绩的影响
        二、学生参与对生物科学素养的影响
        三、理论意义
    第二节 学生参与的影响因素
        一、学生性别
        二、班级类型
        三、教材版本
        四、父母学历
        五、教师教学风格
        六、相关课程或活动
    第三节 对生物学学习结果的探讨
    第四节 研究结果对生物学教学的启示
        一、树立现代化的教育理念
        二、倡导探究性的教学方式
        三、体现主体性的学生地位
        四、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
        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六、完善合理化的课程设置
附录一: 问卷设计
附录二: 试测问卷
附录三: 正式问卷(一)
附录四: 正式问卷(二)
附录五: 问卷(二)的标准答案及分值安排
附录六: 教师教学风格访谈提纲
附录七: 高二期终考试卷
参考文献
致谢

(7)阳山县农村中学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
        1.1.1 学生主体性学习效能的要求
        1.1.2 突破农村生物课教学现状困境的要求
        1.1.3 教育教学改革现状与教育公平发展的需要
        1.1.4 STS教育理念的要求
    1.2 研究问题的界定
    1.3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1.3.1 教学对象主体性的教学理念
        1.3.2 影响学生生物学习效能的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
        1.3.3 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映教学现状
        1.3.4 生物学概念教学的理论基础
        1.3.5 STS教育理念
    1.4 研究的内容与目的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的意义
2 调查的基本情况
    2.1 调查时间与对象
    2.2 调查方法与工具
3 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3.1 学生兴趣方面
        3.1.1 学生兴趣均值
        3.1.2 学生喜欢生物课的原因
        3.1.3 学生不喜欢生物课的原因
    3.2 学生学习动机方面
    3.3 学生对生物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
    3.4 学生学习方法与习惯方面
        3.4.1 男女学生学习方法与习惯的比较
        3.4.2 不同年级学生学习方法与习惯的比较
    3.5 学生学习毅力品质方面
        3.5.1 不同类型学生学习毅力品质的比较
        3.5.2 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学习毅力品质的比较
    3.6 学生对生物教师的评价
    3.7 学生对学校教学设备的评价
    3.8 对生物教师访谈结果的分析
        3.8.1 教师对生物学概念教学的评价
        3.8.2 备课与教学设计方面
        3.8.3 教师教学经验的评价
        3.8.4 职业交流与能力提升方面
        3.8.5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
        3.8.6 教师职业成就感方面
4 讨论与结论
    4.1 学生学习信心不足、目标迷茫、养成教育督导不力
        4.1.1 学习兴趣不稳定、易受影响
        4.1.2 学习动机明确,但距离感强烈、自信心不足
        4.1.3 学习养成习惯和毅力的受鼓舞督导力度不够
        4.1.4 留守学生受监管程度不够、女生学习心理较有优势
    4.2 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课堂教学仍存问题
        4.2.1 教师教学经验丰富
        4.2.2 概念教学成效不高
        4.2.3 实验教学环节未能切实执行
        4.2.4 科学知识综合运用与拓展方面的教学效果较差
        4.2.5 学生自主学习效能不高
        4.2.6 生物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授课能力不一
    4.3 教学活动单一,综合实践活动课虚设
    4.4 教师队伍专业水平发展滞后
        4.4.1 教师专业水平发展步伐缓慢
        4.4.2 初中教师科学知识综合能力的发展未受重视
        4.4.3 教师职业成就感不强
    4.5 教学资源匮乏
5. 建议
    5.1 严格确保生物教学常规的效度
        5.1.1 确保实验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
        5.1.2 加强集体备课效度,重视教学设计
    5.2 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5.2.1 提高概念教学的成效
        5.2.2 精讲多练,重视学生学习效能的训练
    5.3 多元化教学活动,重视知识的迁移与运用
        5.3.1 合理渗透STS教育理念
        5.3.2 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
        5.3.3 继续探索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调动师生积极性
    5.4 关心学生心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5.4.1 关注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5.4.2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正确学习动机
        5.4.3 因材施教,抓住小班制趋势契机探索个性化教育
        5.4.4 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方法和毅力
    5.5 加强生物教师的职业能力发展
        5.5.1 促进生物教师专业知识与授课经验的交流学习
        5.5.2 构建并落实中学科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机制
        5.5.3 关注并改善农村教师的职业成就感
    5.6 继续完善教学设备与资源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Ⅰ
附录Ⅱ
附录Ⅲ

(8)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初中学生发展的需求
        1.1.2 初中生物教师的困惑
        1.1.3 应用思维导图教学的优势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思维导图的概念
    2.2 思维导图的理论依据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有意义学习理论
        2.2.3 可视化理论
        2.2.4 发散思维理论
        2.2.5 联想记忆理论
        2.2.6 脑科学理论
    2.3 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2.4 思维导图的绘制
        2.4.1 绘制方法
        2.4.2 绘制原则
第三章 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调查
    3.1 调查方案的设计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1.3 调查方法
    3.2 调查结果与分析
        3.2.1 教师调查结果与分析
        3.2.2 学生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四章 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
    4.1 实践程序
        4.1.1 开学第一课
        4.1.2 新课
        4.1.3 复习课
    4.2 案例展示
        4.2.1 思维导图在开学第一课的实践
        4.2.2 思维导图在新课中的实践
        4.2.3 思维导图在复习课中的实践
    4.3 实践成效
        4.3.1 学生课堂状态的转变
        4.3.2 教学班前、后测考试成绩比较
        4.3.3 学生访谈结果与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现状调查教师访谈
    附录B 现状调查学生问卷
    附录C 前测试卷
    附录D 后测试卷
致谢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9)信息技术在陇南农村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独创性说明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二) 研究信息技术在农村中学教学中应用的目的和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国外发展现状
    (二) 国内发展及现状
    (三) 相关概念及研究
三、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一) 研究方法
    (二) 调查对象及样本的选择
    (三) 调查的主要内容
四、陇南农村中学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问题
    (一) 应用现状
        1、陇南信息技术(电化)教育设施整体配备情况
        2、生物教师的基本情况
        3、生物教师计算机应用水平情况
        4、教师在生物课堂使用教学媒体的情况
        5、生物教师对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态度
        6、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掌握途径及需求状况
        7、生物教师对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条件认识
        8、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普及率状况
    (二) 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教学设施缺乏
        2、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素养有待提高
        3、生物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受重视程度不够
        4、生物专职教师匮乏
        5、管理者的支持力度不够
五、对策及建议
    (一) 加大投资,改善农村中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
    (二) 切实加强生物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素养的提高
    (三) 提高生物课程及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重要性的认识
    (四) 加强生物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
    (五) 建立科学有效提高教师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积极性的机制
六、结语
注释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1 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2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3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4 学生访谈提纲
致谢

(10)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生态文明教育相关概念界定
        (一)生态
        (二)生态文明
        (三)生态文明教育
        (四)中学生生态文明教育
    二、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怀特海式有机哲学生态理论
        (二)建构主义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
    三、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可行性
第三章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现状及分析
    一、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与调查对象
        (二)调查问卷编制与实施
    二、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一)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二)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学生的生态文明理念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生态文明教育载体不够丰富
        (三)生态文明教育实施范畴狭窄
        (四)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有待加强
        (五)生态文明教育考核内容有待完善
第四章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对策
    一、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生态文明教育内容
    二、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建议
        (一)充分挖掘生物教材,培养学生生态文明理念
        (二)丰富教育教学载体,强化学生生态文明知识
        (三)注重生物实验环节,拓宽生态文明教育范畴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生态文明教育实施
        (五)丰富生物考核内容,优化教学评价机制
第五章 生物学教学中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研究——以《稳态与环境》模块为例
    一、《稳态与环境》模块中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分析
    二、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原则
        (一)综合性原则
        (二)层次性原则
        (三)实践性原则
        (四)学生主体原则
    三、《稳态与环境》模块中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学设计
        (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三)小结
结论与反思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生物课应当受重视(论文参考文献)

  • [1]河南省郑州市初中生物学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 路旭林. 河南大学, 2019(01)
  • [2]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高中生物第二课堂的设计与实践[D]. 余霞. 西华师范大学, 2020(01)
  • [3]百年中学生物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 ——基于有机哲学价值论的审思[D]. 周丽威.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3)
  • [4]重庆市黔江地区中学生物学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 谭密红. 西南大学, 2008(10)
  • [5]新课改下中学生物学教学场域中的师生冲突研究[D]. 臧家梅. 曲阜师范大学, 2009(10)
  • [6]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学生参与的实证研究[D]. 张丽. 华东师范大学, 2008(11)
  • [7]阳山县农村中学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分析研究[D]. 何宇家. 广州大学, 2011(06)
  • [8]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初探[D]. 唐元嫚. 西华师范大学, 2020(01)
  • [9]信息技术在陇南农村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D]. 赵淑玲. 西北师范大学, 2006(04)
  • [10]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 段秋雪.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标签:;  ;  ;  

生物课应该认真对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