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劣产品贻害无穷(论文文献综述)
江甜[1](2020)在《民初山东省陆军研究(1912-1916)》文中研究指明袁世凯命令山东北军退驻莱州,改悬挂五色旗,标志着北洋军阀势力掌控山东。民国初年山东政局动荡不安,内忧外患纷至沓来,相较于其他各省来说,军事斗争较为频繁。这一时期山东省陆军处于纷争的核心地位,故而,有关陆军的建设成效就成了关键之所在。在沿袭晚清山东省新政时期遗留下的旧制度、旧机构同时,民初山东陆军又朝着军事制度、后勤建设、士兵招募以及军校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新政时期山东巡抚采取改造旧军、编练和扩充新军、加强军事教育和军工建设等措施,推动山东陆军现代化发展。新军在辛亥革命前后牵制时局,成为视察舆情、打压革命风潮的推力。民国以前山东省陆军在兵制、驻防、装备和训练等方面发生显着变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陆军已经开始呈现出现代化,但并未彻底实现陆军现代化转型。为此,民初主政山东的两位长官积极付诸实践。周自齐裁汰反清民军,整编原清政府在山东的驻军,成立华兴军硝公司,北洋军势力入驻烟台一带,政权逐渐统一。靳云鹏主政时期外患内讧杂糅并至,险象迭生,其大肆扩编陆军,指挥陆军在日德战役期间实施积极战略防御、护国战争期间与民军作战。军政长官的个人决策、政治意愿左右山东时局。虽然两位军政长官积极推动山东陆军现代化发展,然而建设思想的不足、山东陆军编制混乱、士兵素质良莠不齐、陆军教育未见起色、征兵制未得到有效施行、粮饷短缺等问题尤为突出。此外,军工建设虽然相较晚清时期产量增多,但普遍存在管理不善问题。这致使民国初年山东省陆军不仅未能实现现代化,反而加剧了社会矛盾,使得人民苦不堪言。民初山东省陆军建设是在全国整顿陆军、穷兵黩武的大背景下展开,因而带有广泛性。其区域性和独特性在于,北洋政府统治初期,山东始终处于袁世凯信任的军事长官统治之下,军事斗争较为频繁。因此以民国初年山东省陆军为载体讨论全国陆军建设的成效及问题,有利于反思民国时期陆军建设受限的深层原因。
雍奇川[2](2020)在《《用心设计:基于用户的产品设计》(第一章)翻译报告》文中认为本文为一篇翻译实践报告。翻译原文选自2019年由Apress出版的设计类理论书籍《用心设计:基于用户的产品设计》,由界面设计师斯考特·雷利撰写。该着作从脑科学和心理学角度出发,探讨界面设计知识,并给出了实质性的建议。本翻译报告的翻译原文为该着作的第一章:注意与分心。该章聚焦于人类的注意力系统,探讨了几种注意与分心的模式、分心的精力消耗、注意力经济学、分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出基于用户的设计决定等知识。人类能排除周围环境里微弱杂音和气味的干扰而专注于某事,但某些感官刺激物比如一声巨响却也能打断人的注意力,这一现象表明了注意与分心之间的联系。译者以汉斯·维米尔提出的目的论为指导,并结合常用的翻译方法,完成了原文的翻译。译者的翻译目的是使译文中的汉语表达平实简洁,同时确保译文忠实于原文。本翻译报告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翻译项目的背景、意义和翻译报告的结构。第二章主要为原文介绍、文本和语言特征分析。第三章主要介绍目的论以及其对本翻译项目的指导过程。第四章基于从译文中选取的案例,分析了译者如何通过翻译方法实现其翻译目的。在最后一章中,译者总结了整个翻译项目的经验教训和收获。
晓枪老王[3](2020)在《世界名枪印象(3) 从M16步枪谈枪械命运》文中指出无论设计师愿不愿意,自诞生以来,枪械就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政治色彩。对于这个时代而言,技术早已经逐渐停滞,政治越来越决定着枪械的未来。通过剖析M16的"黑历史",了解政治干预技术的毒害,我们可避免重蹈M16发展中的悲剧和覆辙。"来路不正"的M16在今天,包括M4、AR15在内的整个M16枪械家族早已经成为美国的国家代表之一。然
陈文通[4](2019)在《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重要论述》文中提出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我们党面临一系列重大考验的情况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要加强理论修养,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前提,是必须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什么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如何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由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和"一个科学结论"构成的科学体系。经过长时间正反两方面的实践检验证明,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最先进最科学的理论体系,是一切共产党人的行动指南,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命之本,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源和根基,是中国发展和改革的基本理论指导。我们党在不同时期所犯的一切错误,都同违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有重大关系。为了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必须纠正和克服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种种误解,必须从源头上搞清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必须抓住那些揭示客观规律和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重点,必须原原本本、反反复复地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
郭秋菊[5](2019)在《微信订阅号高阅读量文本的传播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微信订阅号作为当前新兴的信息媒介,正在不断地影响我们获取、传播、交流信息的方式,对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生态产生重要影响。截止2017年9月,微信开放平台中微信公众号的月活跃账号为350万个,月活跃粉丝为7.97亿人,微信订阅号推文量不胜枚举。对受众来说,微信订阅号的出现俨然又开拓出一片全民参与的社会公共领域,几乎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进入和退出,在这里既可以就决策问题收集或提供信息、发表意见和建议,也会出现情绪化言论和诽谤之辞泛滥成灾的场面,各个意见领袖可以找到更多的与他们相似的群体建构部落化的网民。对于生产者来说,由于文本的高阅读量直接与利益挂钩,逐渐演化成高阅读量运营者竞相角逐的商业平台,因而为博人眼球打造爆文,无暇顾及事件真相肆意煽动受众情绪的后真相现象屡见不鲜。随着微信订阅号高阅读量文本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对微信订阅号高阅读量文本进行深入研究日益重要。本文将通过样本采集与典型案例分析的方式对微信订阅号高阅读量文本进行探究。所谓的“高阅读量”是指由于文章下方的阅读量最高只能显示10万,超过10万的部分读者不能看到,所以10万+成了阅读量展示的界标,也逐渐成为行业对推文传播效果的评估标准。本文试图以“10万+”为分界点,将10万+的微信推文定义为“高阅读量文本”。在样本采集方面:本文把微信订阅号高阅读量文本按照账号的功能性质划分为媒体类、企业类、个人类,分别从中抽取人民网、澎湃新闻、视觉志、十点读书、咪蒙等典型的微信订阅号,并根据每个订阅号三个月的推文情况,抽取出100篇10万+样本进行考察。首先,高阅读量文本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运营者精心策划选题,巧妙运用生产技巧编辑文章内容,精准把握用户信息需求,不断摸索,不断创新才能生产出优质内容达到高阅读量。其次,高阅读量文本也催生诸多传播问题,比如制造信息茧房,引发群体极端行为,衍生后真相现象等等。最后,微信订阅号高阅读量文本的传播优势也正受到新兴事物的挑战,10万+不再是生产者追求的最高目标,抖音短视频动辄上百万的点赞量、转发量对微信推文产生了严峻挑战,如何摆脱自身发展困境,迎接新形态的冲击,是微信订阅号高阅读量文本亟需解决的现实难题。本文将结合采集到的100篇10万+文本进行研究,剖析高阅读量文本的生产特征,探索高阅读量文本的传播规律,评估高阅读量文本产生的传播效果,审视微信订阅号高阅读量文本的发展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微信订阅号的运营与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孔冰欣[6](2018)在《女神也失足——票房背后水太深》文中提出"电影本该是‘女神’,可现在,门槛太低了。"低劣的内容、不过脑的营销、刷流量的水军,各式各样的造假,无限透支着"女神"的灵与肉。2018年的影院国庆档,依旧一番混战。新片多达十多部。其中,《无双》、《影》、《李茶的姑妈》、《胖子行动队》、《营救汪星人》率先上映;《古剑奇谭之流月昭明》、《阿凡提之奇缘历险》接力;10月5日起,《找到你》开始"找你"。截至10月8日,《无双》票房过7亿,《影》逼近5亿。而从豆瓣评分来看,港产《无双》拿到最高,8.1分;老谋子的《影》表现亦可,
伍雨欣[7](2018)在《电子商务伦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等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作为新生的商业模式,其应用几乎已遍布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传统的商务模式因此发生了颠覆式的深刻变革,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特别是消费方式也随之发生巨变,这为经济社会开创了全新的发展空间。一般而言,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是指应用信息技术、互联网和物联网等高新技术手段来开展经济贸易活动的新型商务模式。电子商务伦理(Ethic of Electronic Commerce)是指人们在运用信息技术、互联网和物联网等高新技术手段进行经济贸易活动的过程中应该遵守的伦理规范和道德准则。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在变革传统商业模式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新的伦理挑战。从行业整体的发展态势来看,其道德氛围固然趋向良好,但现状依然值得担忧:如电子商务交易活动行为主体的伦理关系错乱,行业内部的规则意识薄弱,交易活动的道德规范失序以及行为结果的评价机制紊乱。这些现象俨然已经成为困扰行业发展的一大瓶颈,突破伦理困境、形成良性发展已迫在眉睫。从当前电子商务发展的伦理现状来看,其存在的伦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行为主体的隐私保护措施欠缺,大数据技术发展催生的网络安全难题突出,交易活动的秩序监管乏力以及网络虚拟平台的社会评价错位等等。造成这些伦理困境的原因亦是多方面的,主要集中在道德履责意识还没能形成有效的行业共识,道德监督对行业内不良商业行为的制约比较乏力,道德实践在行业内尚未形成系统化的伦理规范等三个方面。若要获得良性的长足发展,电子商务企业必须以求真务实的实际行动来突破当前所处的伦理困境,解决电子商务伦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在于,第一,政府层面应当优化相关制度的顶层设计,可以采取加强商业伦理的宣传教育、实时健全行业立法执法以及优化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等措施;第二,社会层面应当推崇良好的商业风尚,如抵制并曝光道德的不良行为,珍视商业口碑和企业信誉以及推崇并宣扬良好的道德风尚等;第三,作为企业和个人应当主动践行商业道德规范,通过强化企业的道德规范学习、提升行业的道德认知水平与履责意识以及树立优良的职业道德等方法来促进电子商务的良性发展。总之,惟有通过社会整体的齐心协力、多管齐下,才能使电子商务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继而使其为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任世芳[8](2018)在《西方修辞学复兴视阈下的韦恩·布斯修辞理论研究》文中提出纵观西方修辞思想史,修辞学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古典时期、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和二十世纪修辞学复兴时期,总体上呈现为螺旋式上升的趋势。这段曲折而悠长的修辞学发展史,激发着后人产生新的智性感悟。当代美国人文学者韦恩·布斯是二十世纪修辞学复兴时期的优秀代表人物之一,他致力于将修辞发展成一门能够指导一切交流活动的基础学科,在文学批评和修辞学领域都产生了里程碑式的影响。国内关于布斯修辞理论的研究多集中在其成名之作《小说修辞学》中的几个概念上,尚无相对系统的相关研究着述。因此,本文将聚焦于布斯的修辞和伦理批评理论,以其核心着作《小说修辞学》、《反讽修辞学》、《现代教条与同意修辞》、《批判性理解:多元批评的力量和局限》和《修辞的修辞:寻求有效交流》为个案研究样本,兼顾其它论着、论辩论文和相关的小品文,从布斯“一切叙事皆修辞”的修辞视角出发,将其着作置于西方修辞理论史和修辞复兴视域中,不断进行纵向和横向对比分析,抽丝剥茧地对布斯原典进行相对全面系统的探究,以期发现蕴含在其中的理论体系,为国内文学批评及修辞学发展开拓新视野。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布斯修辞理论的核心为“同意修辞”、“信任/倾听修辞”、“双向理解”,这对反驳修辞复兴时期的现代教条、构建“良愿修辞”理论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布斯的“隐含作者/读者”和“可靠/不可靠叙述者”等概念则为理解阅读过程、阅读策略和修辞本质提供了新视角;其独创术语“共导”则为文学批评开辟了崭新的修辞伦理批评语境。同时,本文还通过探讨布斯的修辞伦理批评观及其哲学思想的多元基源,进一步发现,从《小说修辞学》的“内在批评”到《小说伦理学》的“外在批评”,布斯对于修辞的关注是一以贯之。其理论在继承亚里士多德、新亚里士多德学派及伯克理论的基础上,又有所超越,使其理论表征出由内而外的发展轨迹。从学术史上看,布斯小说修辞理论对小说修辞和文学批评理论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二十世纪修辞复兴的大环境下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本论文分为绪论、主体和结语三个部分。其中,绪论部分主要概述本论文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论文研究方法和创新点。重点梳理并评述了学术界影响较大的布斯理论研究成果(着述),深入探究其中的不足之处,强调了本论文较之既有成果的最显着不同之处,即从西方修辞学视角入手,将布斯“一切叙事皆修辞”的理论置于西方修辞复兴大语境,重点研究了布斯修辞理论的多元哲学基源及其与布斯修辞理论的关联,从而勾勒出布斯对传统和现当代修辞理论流派的继承与发展,以及他所构建的修辞批评理论体系的特色。第一章到第六章是本论文的主体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简要概述布斯的主要生活和学术经历,力图透过这些经历,如家庭背景、老师的影响、宗教和社会环境等,发现其成为一名英语教师和修辞学家的思想基础和影响因素。在探讨布斯的学术追求和学术身份的同时,发现了布斯对修辞学从忽视到痴迷的心路历程,但无论忽视还是痴迷,布斯始终如一地在实践修辞思想,而且,他毕生都致力于以良愿修辞改变世界的信念和理想。第二章主要梳理了影响布斯多元修辞思想形成的主要理论渊源。西方修辞思想的根基是柏拉图的《对话录》和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前者对布斯的对话式、道德教诲修辞实践影响很大,而后者将修辞定义为“或然性本质的道德而又实用的艺术”则影响了整个西方修辞思想的发展,自然也影响了布斯修辞理论的形成及其伦理批评修辞实践。此外,布斯的教育哲学思想又深受伊索克拉底、西塞罗、昆提利安和布莱尔等修辞教育哲学思想流派的影响。总体看来,布斯的修辞理论上承亚里士多德“劝说”修辞观,下接伯克“认同/同意”修辞观,可见对布斯影响最大的古今修辞思想家是亚里士多德和肯尼斯·伯克,第三章主要讨论了布斯的修辞理论和伦理批评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本章从《小说修辞学》“一切叙事皆修辞”的修辞视角入手,以“隐含作者”、“可靠与不可靠叙述”为依据,阐述了该书的核心观点:作者即修辞者。作者通过其作品与读者互动,以达到改变读者态度并诱发其采取行动的目的,从而达到作者的修辞意图。本章还进一步阐析了布斯修辞理论的核心“同意修辞”及其理论依据,如“自我乃自我集之场”;分析并概括了布斯的“倾听/信任修辞”、“双向理解”的理论内涵,阐析了二十世纪修辞复兴时期布斯的“同意修辞”、“倾听修辞”为基础的“良愿修辞”理论构建的必要性和适切性;并简要阐述了布斯独创的修辞术语“共导”在其伦理批评观中的关键地位。第四章系统梳理了布斯的修辞批评理论体系及其发展历程。本章着重阐析了《小说修辞学》和《我们所交的朋友:小说伦理学》这两部代表性理论着作,对于《小说修辞学》,笔者主要探讨其思想来源为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诗学》中提出的“模仿与净化”观,以及贺拉斯《诗艺》中的“审美、实用”并重观;对《小说伦理学》的解读,则突出表现了布斯伦理批评对柏拉图、西塞罗的伦理修辞思想和伯克修辞思想的传承。修辞和伦理批评相互交织密不可分,布斯原创术语“互导”使其伦理修辞批评理论居于“内在”和“外在”批评之间,强调叙述者的内在力量与读者之间的体验及价值判断的“互导性”。因此,无论内在还是外在批评,都不能有所偏废,而应在两者中寻求平衡点。第五章主要探讨布斯修辞伦理批评观的相关论争及应用。首先,本章概述了伦理批评的古典传统基源和布斯伦理批评产生的理论语境。其中,二十世纪美国的美学与伦理批评之争,为布斯修辞批评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哲学依据和理论基础。本文依托二十世纪美国文学批评中伦理与审美学派间的不断论争、调和、借鉴和发展,围绕“小说诗学与修辞之争,伦理批评与现实之用”等话题,指出了《小说伦理学》的伦理修辞批评理论的适时性,特别是在美国伦理、政治批评转向时期的现实意义。第六章主要讨论布斯修辞批评与伦理修辞批评理论的贡献、学术影响和当代启示。首先,布斯修辞理论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文学教学、文学批评和叙事理论三方面:《小说修辞学》确立了布斯在二十世纪西方小说理论界的地位,以修辞的钥匙去解读一切叙事作品,这就超越了亚里士多德“劝说”的局限,对西方文学批评和叙事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其次,布斯将修辞理论与文学批评实践完美结合,其《修辞的修辞:寻求有效交流》被誉为“二十世纪美国修辞宣言”,这是布斯对西方修辞学研究和修辞教育实践的特别贡献。最后,布斯伦理批评理论指出了文本无法逃避的道德维度及文本与读者的社会关系类似朋友关系,在回应现代思潮以来的“去作者化”和“去伦理化”倾向同时,也打开了小说创作和文学批评的新空间。结语部分再次概述了布斯作为修辞学家与文学批评家在修辞批评与文学批评理论方面所做出的独特贡献及其修辞理论的学术价值。希望本文能突破国内对布斯学术身份及其理论体系的定见,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布斯理论爱好者致力于布斯修辞批评理论的研究,并将布斯的伦理批评理论和修辞教育实践推广到更广泛的研究和实践领域。
曾建辉[9](2018)在《民国出版评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出版评论是出版业的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部分,是随着近现代新式出版技术的进步和出版业态的产生而出现的。民国是出版评论的发展繁荣期。西方科技的引进,以机械化、电气化为主要特征的先进的工艺技术代替了传统的印刷术,具有速度快、版料省、数量多、成本低、质量高等明显优势。官书局、教会书馆、民办印刷所等传播机构并起,特别是民营印刷企业的崛起与兴盛,互相之间为争夺市场和利润展开激烈的竞争,使出版业具有了浓重的产业化色彩。大中小书局、书馆、书店林立,各自有其读者对象,各自有目标和信念,各有其出版方针和出版方向,展开激烈的市场竞争,征逐奔竞,复杂而紊乱。整个出版业呈高速发展态势,出版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在不断扩大。同时,政局不稳,军阀割据,出版法规朝令夕改,漏洞百出,令出版从业者无所适从;出版行业市场化、商业化不断加深,盗版、翻印、淫书泛滥等出版乱象甚嚣尘上。这种繁芜的出版现实不但为出版评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且构建起了新兴知识分子发表独立言论,探讨出版话题的公共平台。他们纷纷从社会学、政治学、伦理学、文艺学、经济学、教育学等角度,针对出版业出现的现象、问题、优点、缺陷、发展趋势等进行评判和议论。这些围绕出版活动展开的评论,具有问题意识,关注出版现实,视野开阔,基于出版又不止于出版,大大扩充了传统以出版物评论为主的出版评论的包容量、拓展了出版评论的覆盖面,推动着出版评论走向独立、自觉、理性和成熟。民国时期的出版评论实践,不仅是呈现了二十世纪前半期出版评论的历史发展演变,而且不同主体出版评论活动的具体运作展示了民国出版业的鲜活面貌和主要特征,组成了现代出版文化的一幅精彩画卷。本论文力图以文本资料为基础,以传播学相关理论构建框架,全面客观地对民国时期出版评论进行考察和分析。论文由六部分组成。绪论中阐述了民国出版评论研究的缘由和意义,梳理和检视了民国出版评论研究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一些不足,界定和厘清了论文所涉及的主要概念,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内容结构安排。第一章从纵向的维度考察了民国出版评论的历史演变,将民国时期的出版评论分为形成期(1912-1918)、发展期(1919-1937)、转折期(1938-1945)、异化期(1946-1949)四个阶段,对民国出版评论的发展变化做一个宏观的历时性的呈现;第二章是民国出版评论的主体、载体和文体。这是传播过程中的主体和渠道因素,也是出版评论的外在形式要素。具体分析民国出版评论的不同职业或文化身份的作者群体及其特征,对出版评论载体和作为一种特殊载体形式的文体也进行了论述,反映出出版评论作为一种评论文体呈现出的多元丰富性;第三章、第四章分别从出版外生态、出版内生态视角对民国出版评论的主题和内容进行分析和论述。主要包括对出版自由的讨论、对出版业发展的监督或建议、对出版失范现象的批评、对出版物的评论和对出版业务工作的评论等;第五章分析民国出版评论的效果和影响。这是传播过程中的效果层面,论述出版评论对出版机构的内容生产创新、出版外部管理制度的调整、出版文化观的形塑等方面短期或长期的冲击及影响。结语用嵌入理论统筹贯穿整个民国出版评论的研究,关注民国时期出版评论作为出版业的一种脱嵌力量与政治、经济、文化、读者之间的复杂关联,以及重塑评论的标准与批评规范对出版评论发展的重要意义。
胡科翔[10](2018)在《生态旅游资源法律规制研究》文中提出我国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时间虽然相对较短,但得益于国家层面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顶层推进,其发展速度已经大大超过预期,但作为一项新兴事物,生态旅游的发展缺少法律规制的紧贴跟进和密切配合,以致各种问题不断暴露丛生,违法现象更是层出不穷,特别是在对生态旅游资源的肆意滥用与过度开发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损害污染方面,可谓是殊为突显。跟传统产业相比较,作为被长期誉为“朝阳产业”和“绿色环保产业”的旅游业,按理说应属于环境保护责任负担较轻的产业之一,作为其升级发展的孕育产物,生态旅游的破茧而出更是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发展己任,从而实现旅游效益与环境保护事业的协调双赢。不过由于生态旅游的真正内涵与理念模式与我国目前法律规制的现实状况还存在诸多不协调同步的地方,因此其很多时候只是被当做一种口号式的宣传而被广为知晓,所以在对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运营的实际工作中,依然导致了各种损害环境资源的现象频发。要想从根源上解决生态旅游资源的损害问题,紧紧抓住法律规制这一“牛鼻子”才是关键所在,同时也是从特定行业领域和专门实践范畴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要领之一。本文着眼于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中所暴露出的各种乱象,引申并总结出当前面临的生态旅游资源规制难点,然后将全文划分为六个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围绕生态旅游资源法律规制的概念体系和逻辑内涵阐述了基于法理学、经济学和伦理学的理论架构;第二部分从生态旅游资源适用于法律规制的特征、法律关系主体的识别以及生态旅游资源法律规制中的静态与动态属性分析等三个层面出发探讨了生态旅游资源法律规制的研究内容体系;第三部分介绍了我国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其法制化框架,然后结合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典型案例,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剖析了生态旅游资源法律规制的难点所在;第四部分从生态环境损害预防的角度出发,在深入分析旅游规划的法治本质原貌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通过确立和加强旅游规划环境处置职能、确认和厘定旅游规划环境责任、设计和完善旅游规划公众参与制度来达成生态旅游资源法律规制中的环境问题防治机制建构;第五部分从生态旅游发展中的资源管理角度出发,设想了利用旅游环境税和国家公园分别作为管治工具与管治平台,并在充分考虑生态旅游资源利益相关者的正当权利基础上,为生态旅游资源法律规制中环境公共治理的路径达成铺平了道路;第六部分从生态旅游资源法律规制中环境损害产生以后的法律救济角度出发,基于对旅游环境权的甄别和梳理,探讨了旅游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可行性设想,并讨论了怎样利用司法救济渠道来助推旅游生态补偿机制的重塑。本文的立论基础先是从理论上扎实阐明何谓生态旅游资源法律规制的概念体系和特征表现,然后借助法理学、经济学、伦理学的相关理论支撑为本文架构起有理有据、条理得当的论据要素,同时通过分析围绕生态旅游资源使用问题而生成的各种利益关系以及识别出它们背后的利益主体来为后续研究定下依据基调,紧接着就是立足于问题导向性的研究方式从各种典型案例中找到生态旅游资源法律规制需要破解的诸多难点,最后围绕这条规制难点的逻辑主线在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公共治理和损害救济等三大程序环节中,提出解决措施和改进方案。
二、低劣产品贻害无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低劣产品贻害无穷(论文提纲范文)
(1)民初山东省陆军研究(1912-1916)(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关于北洋军阀统治初期陆军史的研究概况 |
(二) 关于周自齐、靳云鹏的相关研究 |
三、概念界定 |
四、研究价值、研究重难点及研究方法 |
(一) 研究价值 |
(二) 研究重难点 |
(三)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清末山东省陆军的现代化建设 |
一、清末新政时期陆军的建设及其问题 |
(一) 编练和扩充新军 |
(二) 创办军事学堂 |
(三) 发展军工建设 |
(四) 改造旧军 |
(五) 清末新政时期陆军建设成效及其问题 |
二、山东省陆军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 |
第二章 民初山东陆军的建设及其政治争斗 |
一、周自齐主政时期山东陆军的建设与发展 |
(一) 裁编反清民军 |
(二) 整编原清政府在山东的驻军 |
(三) 成立华兴军硝公司 |
二、靳云鹏主政时期山东陆军的扩编与争斗 |
第三章 民初山东陆军的军事制度与后勤建设 |
一、民初山东陆军的军事制度 |
(一) 陆军组织与机构 |
(二) 陆军编制 |
(三) 陆军军衔制度 |
二、民初山东陆军的军事后勤建设 |
(一) 军费、军饷 |
(二) 军粮 |
(三) 军工建设 |
第四章 民初山东陆军士兵的招募与教育 |
一、民初山东士兵的征募情况 |
(一) 征募制度及机构 |
(二) 山东的具体征募情况 |
二、民初山东陆军的军事教育 |
(一) 民初军校教育制度及机构 |
(二) 山东的军校教育 |
第五章 民初山东省陆军的建设成效及其问题 |
一、民初山东陆军现代化的建设成效 |
二、民初山东陆军建设存在的问题 |
(一) 军政长官建设思想的不足 |
(二) 陆军建设的不足之处 |
(三) 陆军建设产生的社会矛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用心设计:基于用户的产品设计》(第一章)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1.1 Background of the Project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Project |
1.3 Structure of the Report |
Chapter 2 Source Text Analysis |
2.1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 Text |
2.2 Text Type and Linguistic Features of the Source Text |
Chapter 3 Skopos Theory and Its Guidance in the Translation |
3.1 Skopso Theory |
3.2 Guidance of Skopos Theory in the Translation |
3.2.1 Setting the Skopos |
3.2.2 Accomplishing the Skopos |
Chapter 4 Case Analysis |
4.1 Analysis at the Lexical Level |
4.1.1 Diction |
4.1.2 Addition |
4.1.3 Conversion |
4.1.4 Semantic Translation |
4.2 Analysis at the Syntactic Level |
4.2.1 Splitting |
4.2.2 Inversion |
4.3 Summary |
Chapter 5 Conclusion |
References |
Appendix Source Text and Target Text |
Acknowledgements |
(3)世界名枪印象(3) 从M16步枪谈枪械命运(论文提纲范文)
“来路不正”的M16 |
准备不足的M16 |
直到M16A1为止 |
从M16到M4 |
M16的3发点射 |
“扯弹”的枪弹 |
M16背后的反思 |
(4)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重要论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
(一)马克思主义是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 |
1.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本源和根基 |
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或一般原理属于马克思 |
3.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客观反映现实和揭示内在规律的科学 |
4.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是共产主义 |
(二)“两个伟大发现”和“一个科学结论”构成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
1. 学习马克思主义应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
2. 要深刻认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 |
3. 要准确把握《资本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 |
4. 要正确理解共产主义或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 |
5.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的辩证方法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式 |
(三)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代表作集中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
1. 阐明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的纲领性文件 |
2. 集中阐述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经典着作 |
3. 集中阐述共产主义或科学社会主义的经典着作 |
4. 着重批判以德国古典哲学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论着 |
5. 关于后发展国家社会主义道路和总结无产阶级革命历史经验的论着 |
二、为什么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
(一)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思想理论体系 |
1. 马克思主义在我们所处的时代仍然是科学真理 |
2. 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 |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集中体现 |
1.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经典着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源头 |
2. 只有学好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才能真正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命之本 |
1.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根本 |
2.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
3. 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和看家本领 |
(四)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革命、发展和改革的理论指导 |
1. 中国共产党始终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 |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胜利 |
3. 中国走上新型社会主义道路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结果 |
4. 中国走上科学发展之路同样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 |
(五)面对新的考验和风险必须强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 |
1. 如何认识和应对新的考验和风险有待于理论上的科学说明 |
2. 必须从理论上搞清楚我国现阶段的历史定位和市场经济的实质 |
3. 从中国现阶段经济关系的特殊性出发说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考验 |
4. 面对新的考验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指导下进行伟大革命斗争 |
三、如何学懂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
(一)必须纠正和克服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种种误解 |
1.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产生误解的源头在理论界 |
2. 传统社会主义时代的错误和曲折绝不能归咎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
3. 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作为规律性的认识是普遍适用的 |
4.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既是革命的理论也是建设的理论 |
5. 绝不能把传统社会主义的偏差和错误归咎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
(二)必须从基础和源头上搞清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中国的具体化 |
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源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
3. 理论创新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这个源头 |
(三)必须原原本本反反复复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着 |
1. 只有原原本本读原着才能全面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
2. 只有原原本本读原着才能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上鉴别真伪 |
3. 只有反反复复研读经典着作才能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
4. 只有扩大研读原着的面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
(四)当前领导干部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重点 |
(5)微信订阅号高阅读量文本的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3.1 微信公众号 |
1.3.2 微信订阅号 |
1.3.3 高阅读量文本 |
1.4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1.4.1 关于微信公众号 |
1.4.2 关于传播效果分析 |
1.4.3 关于微信订阅号高阅读量文本 |
2 微信订阅号高阅读量文本的形成原因 |
2.1 选题设置卖点 |
2.1.1 娱乐性 |
2.1.2 情绪化 |
2.1.3 冲突性 |
2.1.4 重要性 |
2.1.5 实用性 |
2.2 生产讲究技巧 |
2.2.1 标题:博眼球 |
2.2.2 内容:优质化 |
2.2.3 语言:亲民化 |
2.2.4 形式:多媒体化 |
2.3 推送追求精准 |
2.3.1 生产者:议程设置 |
2.3.2 技术:算法推荐 |
2.3.3 平衡点:技术+人力 |
3 微信订阅号高阅读量文本的传播效果 |
3.1 用户认知效果 |
3.1.1 获得新知 |
3.1.2 心绪转换 |
3.2 用户情感态度效果 |
3.2.1 强化联系引发共鸣 |
3.2.2 热衷新鲜刺激信息 |
3.3 用户行为效果 |
3.3.1 认同效果 |
3.3.2 互动效果 |
3.3.3 分发效果 |
3.4 社会效果 |
3.4.1 舆论影响:赢得高话语权 |
3.4.2 思想文化:后真相化时代 |
3.4.3 空间效应:建构信息茧房 |
3.5 微信平台效果 |
3.5.1 经济利益:争“名”逐“利” |
3.5.2 社会效益:“位”高“权”重 |
4 微信订阅号高阅读量文本的发展困境与改进策略 |
4.1 自身发展困境 |
4.1.1 “标题党”缺乏把关 |
4.1.2 生产内容趋于同质 |
4.1.3 偏见共同体的加剧 |
4.1.4 粉丝增长逐渐放缓 |
4.2 外部新形态威胁 |
4.2.1 新形态的兴起 |
4.2.2 传播优势的丧失 |
4.3 管理制度的缺失 |
4.3.1 宣扬扭曲价值观 |
4.3.2 植入广告泛滥 |
4.3.3 侵权现象严重 |
4.4 相关改进策略 |
4.4.1 改进分发机制 |
4.4.2 提升内容质量 |
4.4.3 增强粉丝互动 |
4.4.4 健全管理制度 |
5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7)电子商务伦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选题目的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及创新处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电子商务伦理概述 |
2.1 电子商务的概述 |
2.1.1 电子商务的概念 |
2.1.2 电子商务的基本特征 |
2.1.3 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
2.2 电子商务伦理涵义 |
2.2.1 电子商务伦理界定 |
2.2.2 电子商务伦理的主要特征 |
2.3 电子商务伦理内涵 |
2.3.1 道德主体及其伦理关系 |
2.3.2 道德实践及其伦理范畴 |
2.3.3 目标及效果评价 |
第三章 电子商务的伦理考量 |
3.1 电子商务的伦理现状 |
3.1.1 行为主体的伦理关系错乱 |
3.1.2 行业内部的规则意识薄弱 |
3.1.3 交易活动的道德规范失序 |
3.1.4 行为结果的评价机制紊乱 |
3.2 电子商务的伦理问题 |
3.2.1 主体隐私的保护措施欠缺 |
3.2.2 大数据催生网络安全难题 |
3.2.3 交易活动的秩序监管乏力 |
3.2.4 网络平台的社会评价错位 |
3.3 电子商务伦理问题的成因 |
3.3.1 道德履责缺乏行业共识 |
3.3.2 道德监督制约不良行为乏力 |
3.3.3 道德实践尚未形成伦理规范 |
第四章 电子商务的伦理治理 |
4.1 优化顶层设计 |
4.1.1 加强商业伦理宣传教育 |
4.1.2 实时健全行业立法执法 |
4.1.3 优化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 |
4.2 推崇良好风尚 |
4.2.1 抵制并曝光道德不良行为 |
4.2.2 珍视商业口碑和企业信誉 |
4.2.3 推崇并宣扬良好道德风尚 |
4.3 践行道德规范 |
4.3.1 强化企业道德规范学习 |
4.3.2 提升行业道德认知水平与履责意识 |
4.3.3 树立优良的职业道德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8)西方修辞学复兴视阈下的韦恩·布斯修辞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布斯修辞理论的研究价值 |
第二节 国内外对布斯修辞理论研究的现状 |
一、国外相关研究 |
二、国内相关研究 |
第三节 本文探讨的问题及研究方法 |
第四节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一、主要研究内容 |
二、主要创新点 |
第一章 布斯的修辞人生与学术追求 |
第一节 布斯的修辞人生 |
一、布斯生平 |
二、多面布斯:追求多重自我间的和谐 |
三、布斯的学术简历 |
第二节 布斯的学术追求与学术身份 |
一、布斯的学术追求 |
二、布斯的学术身份 |
第三节 布斯毕生的文学修辞追求 |
第二章 布斯修辞理论的多元思想基源及修辞复兴 |
第一节 布斯修辞理论的古典思想与文化沃土 |
一、古希腊、罗马文化 |
二、布斯修辞理论的古典修辞思想基础 |
第二节 西方修辞思想矮化及新修辞的诞生 |
一、中世纪时期修辞的矮化 |
二、文艺复兴时期修辞的“复活” |
三、新修辞的诞生 |
四、布莱尔与修辞复兴 |
五、认识论学派对修辞繁荣的贡献 |
第三节 二十世纪修辞学复兴 |
一、走向“语义中心”修辞理论 |
二、伦理修辞视域中的价值修辞理论 |
三、美国语篇理论新趋势 |
四、美国修辞学复兴 |
第四节 影响布斯的主要修辞思想家 |
一、亚里士多德对布斯的影响 |
二、肯尼斯·伯克对布斯的影响 |
第三章 布斯的修辞批评理论 |
第一节 布斯的文学修辞理论 |
一、隐含作者与不可靠叙述 |
二、布斯的倾听修辞学 |
三、布斯之双向探究与信任倾听 |
第二节 布斯修辞思想的核心—同意修辞 |
一、同意修辞理论 |
二、同意修辞之理据 |
第三节 布斯的小说伦理批评理论 |
一、布斯的伦理批评观 |
二、布斯伦理批评之关键词“共导” |
第四章 布斯修辞伦理批评理论的发展—从《小说修辞学》到《小说伦理学》 |
第一节 布斯伦理批评的修辞视角 |
一、《小说伦理学》之叙事修辞 |
二、《小说伦理学》之伦理修辞视角 |
第二节 布斯的修辞理论方法 |
一、内在与外在批评 |
二、阅读伦理 |
第三节 布斯修辞伦理批评理论的发展 |
一、《小说伦理学》与《小说修辞学》的道德维度 |
二、从《小说修辞学》到《小说伦理学》的理论延展 |
第五章 布斯修辞伦理批评理论的实用价值 |
第一节 二十世纪美国伦理与审美批评之争 |
一、文学批评的修辞伦理转向 |
二、《镜与灯》美学与伦理批评观 |
第二节 布斯伦理批评理论的实用价值 |
一、理查德·珀斯纳悖论 |
二、伦理和美学定义之争 |
三、美学与伦理判断不可分离 |
第三节 伦理批评:二十世纪修辞学复兴大语境下批评家之职 |
一、批评家不是摆设,而是探求真美的社会良心 |
二、批评家不是辩论家,而是高雅的“写作者” |
三、批评不是随波逐流,批评家要有担当 |
四、批评家心中自有一个美的标准 |
第六章 布斯的影响及其当代启示 |
第一节 布斯理论的学术价值 |
一、布斯的学术贡献 |
二、布斯的学术影响 |
第二节 布斯理论的当代启示 |
结语 |
附录Ⅰ 韦恩·布斯主要着述年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9)民国出版评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
第二节 民国出版评论研究现状 |
第三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与甄别 |
一、概念界定: 出版评论及其特征 |
二、概念甄别: 出版评论与出版理论、图书评论及其他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及内容结构安排 |
一、论文的研究方法 |
二、论文的创新之处 |
三、论文的内容结构安排 |
第一章 民国出版评论的历史演变 |
第一节 近代新式出版业的发展和出版评论的孕育 |
一、近代新式出版事业的崭新格局 |
二、出版评论的孕育与初步实践 |
第二节 民国出版评论的形成期(1912-1918) |
一、五四运动前民国出版业的发展变革 |
二、出版评论的文体自觉与定型 |
第三节 民国出版评论的发展期(1919-1936) |
一、民国出版业步入黄金时代 |
二、发展期民国出版评论的表征 |
第四节 民国出版评论的转折期(1937-1945) |
一、抗战时期出版业的艰难前行 |
二、抗战时期出版评论的“非常态”发展 |
第五节 民国出版评论的异化期(1946-1949) |
一、出版业的复苏、磨难与孳新 |
二、走向异化的出版评论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民国出版评论的主体、载体和文体 |
第一节 民国出版评论的主体 |
一、普通读者评论主体 |
二、出版从业者评论主体 |
三、文人学者评论主体 |
四、官方背景管理者的评论主体 |
第二节 民国出版评论的载体 |
一、多元与集中: 民国出版评论载体的类型特征 |
二、规制与催化: 载体对出版评论的影响分析 |
第三节 民国出版评论的文体 |
一、新闻体 |
二、论文体 |
三、杂感体 |
四、文艺体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民国出版评论的主题与内容:基于出版外生态的视角 |
第一节 关于出版自由的学理讨论 |
第二节 对出版业的认知、监督和建议 |
一、对出版业认知的逐步深入 |
二、对书价问题的高度关注 |
三、对纸荒困境的专业探讨 |
四、对读书会现象的深入评议 |
第三节 对出版失范现象的批评 |
一、出版投机化的问题 |
二、盗版翻印的问题 |
三、淫书出版的问题 |
四、出版愆期的问题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民国出版评论的主题与内容:基于出版内生态的视角 |
第一节 对民国时期出版物的评论 |
一、关于教科书出版 |
二、关于大众通俗出版物出版 |
三、关于童书出版 |
第二节 对出版工作业务的评论 |
一、反映出版工作的甘苦 |
二、呈现出版商与着作者的纠葛 |
三、审视书业广告的运筹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民国出版评论的效果及影响 |
第一节 出版评论引发出版机构内容生产的革新 |
第二节 出版评论推动外部管理制度的变化 |
一、出版评论与出版法制化 |
二、出版评论与出版物检查法令 |
第三节 出版评论促进出版文化观的形塑 |
一、建立正确的出版物价值取向 |
二、树立高尚的出版职业道德观 |
三、确立出版评论的批评规范 |
本章小结 |
结语: 脱嵌·协商·重塑 |
参考文献 |
附录: 民国年度出版评论目录 |
攻读博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生态旅游资源法律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国外研究现状 |
1.1.2 国内研究现状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
2 生态旅游资源法律规制的基础理论阐述 |
2.1 生态旅游资源法律规制的概念体系 |
2.1.1 生态旅游的概念与特征 |
2.1.2 生态旅游资源的概念与特征 |
2.1.3 生态旅游资源法律规制的概念与特征 |
2.2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之间的逻辑关系 |
2.2.1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思考 |
2.2.2 生态旅游驱动并引发环境问题的辨析 |
2.3 生态旅游资源法律规制的理论架构 |
2.3.1 生态旅游资源法律规制的法理学理论分析 |
2.3.2 生态旅游资源法律规制的经济学理论分析 |
2.3.3 生态旅游资源法律规制的伦理学理论分析 |
3 生态旅游资源法律规制的内容体系分析 |
3.1 生态旅游资源适于法律规制的特征分析 |
3.1.1 生态旅游资源法律规制的必要性浅析 |
3.1.2 自然环境资源保护的法律属性再检视 |
3.2 生态旅游资源的法律关系主体分析 |
3.2.1 生态旅游资源的利益关系主体识别 |
3.2.2 生态旅游资源利益主体的冲突起源 |
3.3 生态旅游资源法律规制的静态分析 |
3.3.1 生态旅游资源法律规制的微观分析 |
3.3.2 生态旅游资源法律规制的宏观分析 |
3.4 生态旅游资源法律规制的动态分析 |
3.4.1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相关法律问题分析 |
3.4.2 生态旅游资源管理运营中的相关法律问题分析 |
4 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法律规制难点剖析 |
4.1 我国旅游业发展及其法制建设现状概述 |
4.1.1 我国旅游业发展总体态势 |
4.1.2 我国旅游业法制建设总体状况 |
4.2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及其法制化进程总揽 |
4.2.1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总述 |
4.2.2 我国生态旅游的法制体系框架 |
4.3 我国生态旅游资源法律规制的难点剖析 |
4.3.1 我国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案例总结分析 |
4.3.2 我国生态旅游资源法律规制的难点透析 |
5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制度的健全 |
5.1 从法治视角溯源探究旅游规划实质 |
5.1.1 旅游规划的缘起与本质 |
5.1.2 旅游规划法治体系的诉求与甄别 |
5.1.3 旅游规划立法的导向性演进历程 |
5.2 境外旅游规划立法概况与经验借鉴 |
5.2.1 美国的旅游规划立法 |
5.2.2 日本的旅游规划立法 |
5.2.3 亚太地区其他国家(地区)的旅游规划立法 |
5.2.4 国际组织有关旅游规划的公约协定 |
5.2.5 域外旅游规划立法给予我国的启示 |
5.3 我国旅游规划环境处置机制的实现 |
5.3.1 我国旅游规划法制建设与发展背景概况 |
5.3.2 我国旅游规划法制建设的现实问题剖析 |
5.3.3 我国旅游规划环境处置机制的防控因应 |
6 生态旅游资源公共治理的法律建构 |
6.1 生态旅游环境管治工具——旅游环境税的建构设想 |
6.1.1 旅游环境税建构的原则与目的 |
6.1.2 旅游环境税构建的域外经验与借鉴 |
6.1.3 旅游环境税建构的理论与现实分析 |
6.1.4 建构旅游环境税制度的具体设想建议 |
6.2 生态旅游环境管治平台——国家公园体系的建构设想 |
6.2.1 当前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的结构性矛盾 |
6.2.2 国外国家公园法律法规体系对我国的启迪 |
6.2.3 基于制度可持续性视角的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立法建议 |
6.3 生态旅游环境管治对象——旅游环境利益相关者和谐发展设想 |
6.3.1 旅游环境利益相关者角色分析 |
6.3.2 利益相关者关系对旅游环境的影响 |
6.3.3 旅游环境利益相关者博弈行为研究 |
6.3.4 旅游环境利益相关者和谐发展的保障措施 |
7 生态旅游资源损害救济制度的完善 |
7.1 以保障视角创新旅游环境权益法律制度的理念转变 |
7.1.1 旅游环境权概念立意 |
7.1.2 旅游环境损害的侵权行为法律关系分析 |
7.1.3 旅游环境损害的侵权行为识别和认定 |
7.1.4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环境侵权的责任承担 |
7.2 从法律适应性角度看旅游公益诉讼制度设计可行性 |
7.2.1 创建我国旅游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
7.2.2 创建我国旅游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理论化探讨 |
7.3 基于司法救济渠道重构的旅游生态补偿机制再审视 |
7.3.1 旅游生态补偿的驱动机理 |
7.3.2 旅游生态补偿的基本要素 |
7.3.3 旅游生态补偿的内容实质 |
7.3.4 旅游生态补偿的实现路径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四、低劣产品贻害无穷(论文参考文献)
- [1]民初山东省陆军研究(1912-1916)[D]. 江甜.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2]《用心设计:基于用户的产品设计》(第一章)翻译报告[D]. 雍奇川. 西南大学, 2020(01)
- [3]世界名枪印象(3) 从M16步枪谈枪械命运[J]. 晓枪老王. 兵器知识, 2020(01)
- [4]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重要论述[J]. 陈文通.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9(04)
- [5]微信订阅号高阅读量文本的传播研究[D]. 郭秋菊.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6)
- [6]女神也失足——票房背后水太深[J]. 孔冰欣. 新民周刊, 2018(39)
- [7]电子商务伦理问题研究[D]. 伍雨欣. 长沙理工大学, 2018(06)
- [8]西方修辞学复兴视阈下的韦恩·布斯修辞理论研究[D]. 任世芳. 山东大学, 2018(12)
- [9]民国出版评论研究[D]. 曾建辉. 华中师范大学, 2018
- [10]生态旅游资源法律规制研究[D]. 胡科翔. 重庆大学, 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