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_(50)吊船维修中存在的惯性质量问题

C_(50)吊船维修中存在的惯性质量问题

一、C_(50)型敞车在检修中存在的惯性质量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王永乐[1](2021)在《钢铝结构铁路运粮漏斗车机械结构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铁路货车实现了第三次和第四次重大技术提升,走行技术、车体技术、制动技术、新材料及应用技术等各项技术取得了跨越式发展,铁路货车制造行业不断扩张、扩建,实现了产能提升。随着国内铁路货车技术的成熟发展与应用,铁路货车国际市场得到了进一步的开拓发展,为提高铁路货车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需要定制性开发新型特种用途的结构新颖、质量轻、自动化程度高货车。本文针对钢铝结构的铁路运粮漏斗车,展开产品设计研究。首先系统分析了研究钢铝结构铁路运粮漏斗车的研究技术路线和主要的研究目标,采用概念设计手段进行车辆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然后以用户要求、经济性为出发点,对如何科学、合理的选取技术参数进行说明,并按要求进行详细结构设计;对设计方案进行有限元仿真计算、疲劳计算,并对产品性能进行静强度试验验证,通过试验数据和计算数据对比进行分析车体整体应力水平;最后,简述该钢铝结构铁路运粮漏斗车所突破的关键技术和研究成果所具有的工程实际意义。论文研究成果满足了澳大利亚铁路车辆合同需求,实现了产品出口,应用于澳大利亚的铁路运输,适应1067mm轨距线路,主要用于在昆士兰州运输鹰嘴豆、小麦、高粱等散装粮食作物,两车为一组,分为主车和从车,整列编组共42辆。该研究实现了轻量化设计,对将来的相关产品具有一定的技术导向作用和实用参考价值。

刘洋[2](2019)在《C70E型通用敞车车体性能分析及优化》文中研究说明铁路敞车是铁路货物运输的主要车辆设备之一,以其通用性和适应性强的特点,在铁路运输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国通过发展敞车运输均获得了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我国铁路敞车的发展过程,是敞车设计和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运输能力日趋紧张,致使车辆的周转率不断提高,给车辆性能带来了严重的考验,通用C70E敞车侧开门在铁路运输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影响铁路运输秩序,给车辆运输安全带来隐患。因此,在研究该型号敞车车门结构型式、门缝问题产生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侧门设计方案,并对优化后的车体进行有限元分析。本文以优化后C70E敞车车体为研究对象,依据TB/T1335-1996《铁道车辆强度设计及试验鉴定规范》和AARM-1001-2007《货车设计制造规范》有关要求,对C70E敞车车体结构进行了静力学分析、模态分析、线性屈曲及疲劳评估,开展了车体静强度试验和模态试验。研究工作主要包括:1)分析C70E敞车侧门失效原因,通过更换车门板材材质,更改车门密封结构等车体优化方案,保证车门的性能,优化车体结构。应用美国Altai公司的HyperMesh软件建立车体钢结构有限元模型并确定计算工况,应用ANSYS公司的ANSYS软件对此模型进行静强度分析;2)为预测C70E敞车车体结构的自振频率和振型及结构稳定性,验证修改后的车体结构,研究优化后车体结构的动力学性能,利用软件对车体结构进行模态分析和线性屈曲分析;3)对C70E敞车车体结构的疲劳寿命进行评估,依据AAR M-1001-2007《货车设计制造规范》选用疲劳性能数据,利用ANSYS软件对车体结构进行疲劳工况下的有限元分析,计算车体关键焊接结构的疲劳损伤。4)介绍了车体静强度试验和模态试验的试验方法、试验过程以及试验结果,并与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从分析计算和试验两个方面保证了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表明优化改进后的敞车车体结构强度足够,稳定性良好,性能满足铁路运输要求,并解决了敞车车门缺陷的问题。

刘彦飞[3](2016)在《铁路货车新型空气制动系统改造技术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万吨重载货物列车的开行,货车的年运营量和运行里程也逐渐增加,且周转频次增高。因此,为了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保障车辆的正常使用及维护,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各项检修任务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途径。检修周期是影响车辆运输效率和运营成本的重要因素,而车辆制动系统故障率高、制动配件使用寿命短是影响检修周期的主要因素。因此,为大幅降低车辆制动系统故障,有效延长车辆的检修周期,拟以2006年开始运营的C70A型敞车为载体,结合最新的制动技术成果,对C70A型敞车的空气制动系统进行改造。改造后的制动系统最大限度提高车辆运用的综合经济效益。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制造工艺改进的150型制动阀替代现有的120型制动阀。其在保持120阀作用性能和接口尺寸的前提下,采用无滑阀结构,取消研磨;采用夹布橡胶膜板,寿命较120阀膜板提高3倍以上;采用铝合金铸造技术,防锈蚀能力强,重量减轻。150阀彻底消除了膜板失效、配合不良等故障,同时提高了紧急阀常用制动安定性,避免意外的紧急发生,可大幅提高检修周期至4年以上;(2)采用新型集尘器提高制动系统清洁度。本文选用新式GL型组合式集尘器,其采用了由铜基粉末冶金过滤材料烧结的滤尘杯,能大幅提高过滤精度,同时具有离心力除尘和重力除尘的双重效果,过滤效果比原集尘器提高30%;(3)采用主动润滑制动缸可以避免润滑不良。在主动润滑制动缸中,活塞可自动旋转,带动底部油脂向上运动,同时,活塞上加装导向环保证活塞与缸壁同心运动,消除活塞与制动缸体内壁金属表面摩擦;(4)对空重车阀进行改进,优化了橡胶件的使用寿命,加强了滤尘效果,提高了清洁度。通过分析可知,运用150制动阀可大幅提高阀体密封性及清洁度,延长制动阀检修周期;采用新型集尘器可以提高制动系统的清洁性;采用LBC-1型主动润滑制动缸可解决制动缸漏泄故障,延长制动缸使用寿命,减少制动缸故障。

田葆栓,魏鸿亮,刘凤伟[4](2013)在《我国铁路货车车体技术的回顾与展望》文中研究指明综述了我国铁路货车车体在整体结构、新材料及轻量化、结构仿真分析、标准及试验、制造工艺技术方面的发展,与国外货车相关内容进行了综合分析,并针对我国货车车体发展所关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李冬[5](2013)在《新型焦炭运输专用敞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幅员辽阔,铁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也是现代物流主要通道,按照“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铁路实施“客货并重”的发展方式。铁路货运将加快重载、快捷和专业化运输的多元化发展模式。近年来,70t级货车的大量运用,其货物列车商业运营速度达到了120km/h,80t级通用货车、100t级铁路专线专用货车的研制并将投入运用,实现了“提速重载并举、高效周转、安全可靠”的目标。目前,我国铁路运能仍然紧张,重载运输发展相对滞后,专业化的铁路货运装备的紧缺仍是目前困扰国民经济更快速发展的“瓶颈”。因此,研发在我国既有路网条件下的新型专用货运装备是实现我国铁路货运装备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以更好地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首先在分析研究国外专用货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探讨我国铁路货车装备专用化发展的迫切需求,通过调研我国焦炭行业生产和运输情况,以及我国60t级焦炭运输专用敞车运用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新型焦炭运输车的运用要求,研究提出了23t轴重焦炭运输专用敞车的总体技术方案,并对车体底架、侧墙和端墙的结构进行了设计。然后,采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对车体钢结构的静强度和疲劳强度进行了分析,验证了技术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可靠性;并对制造的样机进行了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了产品的实际性能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以及有限元计算结构的准确性。本文还针对焦炭敞车侧墙高而导致侧墙外胀量大的现象进行了分析计算,并提出了控制侧墙外胀的技术措施;文章的最后对新型焦炭运输敞车的技术经济性进行了分析。新型23t轴重焦炭运输专用敞车的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在大容积焦炭运输专用敞车专业化运输装备方面的空白,对于研究制定专用货车标准和运用技术规程及保养和修理方面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对于提升我国铁路货车装备的专业化水平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苟锐[6](2012)在《铁路通用敞车车门安全人机研究》文中指出长久以来,国内通用敞车的“粗、大、笨”被作为无需进行人机优化设计的理由,而实际上通用敞车却是一个存在大量人机关系的庞大的人机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涉及到不同的工作人员:调车员、装卸工、检修工、清洁工、管理员等等。正是由于车辆的“粗、大、笨”,容易引起各种安全事故,各种与工作人员直接发生关系的设施未作优化设计,未按照人的特性和要求来实施,所以大大小小的事故时有发生。其中,车门是一个问题较为突出的环节。近年来火车货车的载重量不断攀升,以敞车为例:从最早的三十吨级到现在的七八十吨级,变化可谓巨大,而车门的结构、操作方式等却改进不多,其中对安全人机的设计更少,从而埋下不少影响安全生产的不稳定要件。本文以通用敞车的安全人机研究为方向,以通用敞车车中门为主要研究内容,在对成都铁路局、兰州铁路局的多个车辆段进行实地调研,到眉山车辆厂与制作方进行讨论,同时收集和分析与铁路敞车车门安全相关的各种文献案例,深入分析敞车车门在实际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为通用敞车进一步改良提供可能的研究思路。

谷美娜[7](2012)在《80t级通用敞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十一五”发展期间,在铁道部建设和谐铁路战略方针指导下,经过创新与实践,我国铁路货车技术发展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实现了提速、重载两大跨越,铁路的运输能力及运输效率得到了显着提高。现有60多万辆货车已具备速度120km/h的运行条件;通用货车载重已实现由60t级向70t级全面升级换代;运煤专用敞车载重已达到80t;普通线路普遍开行5000t-6000t货物列车;大秦线全面开行了牵引总重达1万t、2万t的重载列车。铁路货车使用可靠性显着提升,故障率大幅降低,适应了中国铁路“客货共线、高效周转、安全第一”的要求,满足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但是我国铁路货运能力仍然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货车轴重偏低,通用货车载重由60t级提高70t级后,也没有完全发挥出既有通用线路的承载能力,因此发展重载运输是我国铁路货车发展的必选之路。敝车是我国铁路运输中的主型车辆,在我国目前的货车总数中,数量最多,约占60%。本文以80t级通用敝车为分析对象,参考国内、外通用敝车的发展状况和特点,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论述了发展80t级通用敞车需攻克的技术问题:首先系统分析了发展80t级通用敞车需要面临的种种制约因素,得出通过对部分既有线路改造的方式可以在我国发展80t级通用敞车的结论;然后以发展重载货车的经济性为出发点,对如何科学合理的选取技术参数进行了阐述;继而针对国内目前通用敞车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典型故障,对方案设计中的一些关键部件提出改进建议,达到提高性能效益,降低寿命周期成本的目标;其后结合我国的国情和路情,提出发展80t级通用敞车的总体思路及设计目标,从而提出80t级通用敞车的总体技术方案,同时采用可靠性设计的理念对整个设计方案进行了计算分析;文章的最后,为保证产品具有工程实际意义,对80t级通用敞车设计方案的技术可行性进行论证,从而完成了80t级通用敞车的整个研究过程。文章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发展80t级通用敞车提供了部分的理论依据,对提高我国铁路货车的整体技术水平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苑诚武[8](2012)在《精益生产在铁路货车检修中的应用》文中提出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来自市场、成本、管理等方方面面的风险纷至沓来,企业经营压力越来越大。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理念成为企业最迫切的需求,大量的管理理念、管理思想应运而生,其中精益生产方式无疑是其中一支奇葩。哈尔滨装备公司是以检修铁路货车为主业的传统的铁路工厂,计划经营管理模式根深蒂固,改革的动力与困难并存,一方面它与铁路货车制造为主业的工厂及其它大多数机械制造工厂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现场环境较差、员工素质偏低、管理方式粗放、工艺装备落后,属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实施管理创新是哈尔滨装备公司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必须解决的课题;另一方面检修货车生产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和不确定性,给管理带来相当大的难度。本文结合铁路货车检修生产实际,提出了精益生产在检修货车生产中应用的方案,针对铁路货车检修生产的特殊性,详细地分析了货车检修生产在推行精益生产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构建了铁路检修货车生产施行精益生产方式的管理体系,并在哈尔滨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哈尔滨装备公司)生产实践中加以应用。本文所提出的铁路货车检修的精益生产方式,在企业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对于其它铁路货车企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对全面推行生产方式也提出了改进建议。

张曙光[9](2008)在《载重75t矿料、钢材运输专用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论文首先指出,我国铁路经过多年的发展,铁路货运输能力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是仍不能满足日渐增长的货物运输需求,各大企业的自备专用车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随后综述了研制开发载重75t矿料、钢材运输专用车的必要性。论文阐述了我国铁路通用敞车从建国到本世纪初的发展概况,介绍了不同年代主型敞车的主要结构、参数及存在的问题。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发展及我国铁路货车用转向架、制动、钩缓等配套零部件技术的完善。论文改变了传统的比照设计模式,从主要参数和结构的选取入手,通过对用户的调研,针对用户的需求对车体结构进行了改进。论文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进行优化,确定了该车的设计方案,文中详细介绍了车体有限元静强度分析计算和车辆动力学性能分析计算情况。分析计算结果为结构的优化和设计方案的最终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论文详细介绍了车体静强度试验及车辆动力学试验的试验方法、试验过程及试验结果,并与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从计算和试验两个方面保证该车设计的科学性及合理性,提高了车辆性能和运用可靠性。

李立东[10](2008)在《铁路货车下交叉支撑转向架可靠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首先回顾了国外铁路货车交叉支撑转向架的发展历史,分析了我国铁路提速货车采用下交叉支撑转向架的研究成果和在安全可靠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研究交叉支撑转向架可靠性问题的思路、方法、主要内容与达到的目标。本论文利用可靠性基本理论,采取仿真计算分析与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产、学、研合作,对交叉杆组成、双作用弹性旁承和减振系统等影响车辆运行性能的关键部件、部位的安全可靠性进行了系统的结构分析、参数优化和试验研究。先后完成了中部无焊接改进结构交叉杆组成的设计、试制、验证工作;端部无磨耗结构、双作用弹性旁承和高分子复合材料组合式斜楔减振系统的优化设计、试制及试验验证等工作。大幅度地提高了交叉杆组成的疲劳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解决了原有弹性旁承端部磨耗严重的惯性质量问题;确保了减振系统性能参数的稳定和减振作用的充分发挥。这些成果,使交叉杆组成的使用寿命达到两个厂修期以上,在一个厂修期内免检修;使弹性旁承结构及性能参数匹配满足120km/h提速车辆稳定运行的性能要求,弹性旁承体疲劳寿命达6年以上;使转向架减振系统性能稳定,在一个厂修期内减振系统摩擦副磨耗不超限。通过装车运用,大大提高了新造和提速改造货车下交叉支撑转向架的安全可靠性,满足了我国铁路货车提速运用的要求。

二、C_(50)型敞车在检修中存在的惯性质量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_(50)型敞车在检修中存在的惯性质量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钢铝结构铁路运粮漏斗车机械结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粮食漏斗车的发展技术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意义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研究技术路线及安全可靠性概念设计
    2.1 引言
    2.2 研究技术路线
    2.3 安全可靠性概念设计
        2.3.1 铁路货车故障库的应用
        2.3.2 研发系统PDM智库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
    3.1 引言
    3.2 容积设计
    3.3 车辆长度
    3.4 车辆宽度及限界
        3.4.1 车辆静态限界
        3.4.2 车辆静态扫描限界
        3.4.3 车辆动态限界
    3.5 车辆高度
    3.6 漏斗倾角
    3.7 装货口尺寸
    3.8 卸料口尺寸
        3.8.1 卸货效率
        3.8.2 卸货地面设施
    3.9 主要材质选择
    3.10 本章小结
第4章 主要结构的选型分析设计
    4.1 引言
    4.2 车体结构的选型设计
        4.2.1 底架结构及漏斗的选型设计
        4.2.2 端墙结构的选型设计
        4.2.3 侧墙结构的选型设计
        4.2.4 车顶结构的选型设计
        4.2.5 撑杆结构的选型设计
    4.3 顶盖结构的选型设计
    4.4 底门结构的选型设计
    4.5 制动装置的选型设计
    4.6 气动管路装置的选型设计
    4.7 车钩缓冲装置的选型设计
    4.8 转向架设计的选型设计
    4.9 其他结构的选型设计
        4.9.1 二次防脱设计
        4.9.2 防滑设计
        4.9.3 铆钉拉断面处理
        4.9.4 底门间隙优化
        4.9.5 尼龙制动管及卡套接头技术应用
        4.9.6 电泳涂装技术应用
        4.9.7 禁用材料说明
    4.10 车辆设计总结
        4.10.1 车辆概述
        4.10.2 性能参数与基本尺寸
        4.10.3 主要结构
        4.10.4 试验情况
        4.10.5 技术特点
    4.11 本章小结
第5章 仿真分析及静强度试验情况
    5.1 引言
    5.2 车体强度仿真分析
        5.2.1 有限元模型
        5.2.2 结构评估标准
        5.2.3 载荷工况
        5.2.4 计算边界条件
        5.2.5 计算结果
        5.2.6 车体静强度计算结论
    5.3 车体疲劳分析
        5.3.1 车体结构疲劳载荷
        5.3.2 车体焊接结构疲劳性能
        5.3.3 车体疲劳分析方法
        5.3.4 有限元应力分析
        5.3.5 车体疲劳分析建议及应对措施
    5.4 车体静强度试验情况
        5.4.1 试验工况及方法
        5.4.2 试验整备情况
        5.4.3 试验结论
    5.5 有限元计算与静强度试验结果的符合性验证
        5.5.1 数据对比
        5.5.2 数据分析及结论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2)C70E型通用敞车车体性能分析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铁路敞车发展概况
        1.2.1 国内敞车发展概况
        1.2.2 国外敞车发展概况
    1.3 铁路敞车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内容
    本章小结
第二章 C70E敞车车体的静力学分析
    2.1 C70E敞车车体的结构特点
        2.1.1 主要性能参数
        2.1.2 车体主要结构及特点
    2.2 车体优化主要内容
        2.2.1 敞车车门问题分析
        2.2.2 敞车车体优化方案
    2.3 有限元法基本思想及分析软件介绍
        2.3.1 有限元法基本思想
        2.3.2 软件HyperMesh介绍
        2.3.3 软件ANSYS介绍
    2.4 有限元分析的依据和目的
    2.5 分析对象及有限元模型处理
    2.6 计算载荷
        2.6.1 车体钢结构设计载荷
        2.6.2 车体钢结构载荷组合
        2.6.3 翻车机工况
    2.7 评价标准
        2.7.1 车体钢结构刚度
        2.7.2 车体钢结构强度
    2.8 分析结果
        2.8.1 刚度计算结果
        2.8.2 强度计算结果
        2.8.3 结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C70E敞车车体的模态及稳定性分析
    3.1 车体的模态分析
        3.1.1 模态分析的基本理论
        3.1.2 模态计算原理及程序介绍
        3.1.3 车体模态有限元模型
        3.1.4 车体模态分析
        3.1.5 模态分析结果
    3.2 车体模态试验
        3.2.1 模态试验过程及测点位置
        3.2.2 空车状态试验结果
        3.2.3 重车状态试验结果
    3.3 模态分析及试验结果对比
        3.3.1 车体模态分析结果对比
        3.3.2 空车模态分析与试验结果对比
        3.3.3 重车模态分析与试验结果对比
        3.3.4 结论
    3.4 车体的稳定性分析
        3.4.1 屈曲分析的基本理论
        3.4.2 车体屈曲有限元模型
        3.4.3 车体载荷
        3.4.4 车体屈曲分析结果
        3.4.5 结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70E敞车车体的疲劳寿命评估
    4.1 疲劳的基本理论
        4.1.1 材料的疲劳
        4.1.2 S-N曲线
        4.1.3 名义应力法
    4.2 疲劳载荷与寿命估算方法
        4.2.1 主要材料性能参数
        4.2.2 疲劳载荷工况的选取
        4.2.3 载荷谱
        4.2.4 疲劳性能数据
        4.2.5 疲劳寿命估算方法
    4.3 有限元模型
    4.4 重点评估部位及疲劳分析
        4.4.1 取点原则
        4.4.2 重点评估部位应力寿命
    4.5 结论
    本章小结
第五章 C70E敞车车体静强度试验
    5.1 试验目的及依据
    5.2 试验应力测点布置
    5.3 试验检测仪器
    5.4 应力合成及测试应力计算
        5.4.1 应力合成
        5.4.2 测试应力计算
    5.5 评定标准
        5.5.1 强度评定标准
        5.5.2 垂向弯曲刚度评定标准
    5.6 试验工况
    5.7 结果及分析
    5.8 静强度对比结果
    5.9 试验数据与仿真结果误差分析
    5.10 结论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铁路货车新型空气制动系统改造技术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国外制动系统发展状况
        1.2.1 长大编组提高制动系统性能
        1.2.2 可靠性持续改进
    1.3 国内铁路货车制动系统发展状况
    1.4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5 本文所做的工作
第二章 制动系统改造范围的确定
    2.1 制动系统改造后的预期目标
    2.2 制动系统改造范围的确定
        2.2.1 既有C70A型敞车制动系统配置组成
        2.2.2 既有C70A型敞车制动系统检修要求
    2.3 影响制动系统检修周期因素分析
    2.4 改造对象的确定
        2.4.1 双室风缸
        2.4.2 制动管系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制动系统的改造方案及关键技术
    3.1 采用150型货车空气控制阀提高密封可靠性及清洁度
        3.1.1 影响120阀检修周期的主要问题
        3.1.2 150 型货车空气控制阀主要特点
        3.1.3 150 阀试验验证
        3.1.4 150 阀的换装方法及检修
    3.2 采用新型集尘器,提高制动系统清洁度
        3.2.1 现有集尘器的主要问题
        3.2.2 新型集尘器的主要特点
        3.2.3 试验验证
        3.2.4 新型集尘器的换装方法及检修
    3.3 采用LBC-1 型主动润滑制动缸解决漏泄问题
        3.3.1 现有制动缸的主要问题
        3.3.2 主动润滑缸主要特点
        3.3.3 试验验证
        3.3.4 改造方法
        3.3.5 检修
    3.4 提高空重车可靠性
        3.4.1 既有空重车存在的主要问题
        3.4.2 改进后的空重车主要特点
        3.4.3 空重车阀的改造方法及检修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制动系统改造实施方案
    4.1 改造范围及内容流程
    4.2 具体实施方案
        4.2.1 空气制动装置各零部件
        4.2.2 各部件组装
    4.3 整车试验和交验
        4.3.1 转向架落成后的单车和过球试验
        4.3.2 静态闸瓦压力试验
        4.3.3 试验和交验
    4.4 标记与油漆
        4.4.1 改造标记
        4.4.2 油漆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我国铁路货车车体技术的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主型货车车体结构
    1.1 车体关键部件
        1.1.1 中梁及牵引梁
        1.1.2 型钢和型材
        1.1.3 新型结构附属件
    1.2 车体整体结构
        1.2.1 敞车
        1.2.2 漏斗车
        1.2.3 棚车
        1.2.4 平车
        1.2.5 罐车
2 新材料及轻量化
    2.1 新材料
    2.2 轻量化
3 结构仿真分析技术
4 标准和试验技术
5 制造工艺技术
6 结论及建议

(5)新型焦炭运输专用敞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外专用货车现状及技术发展
        1.2.1 美国
        1.2.2 澳大利亚
        1.2.3 欧洲
        1.2.4 俄罗斯
    1.3 我国专用货车现状及技术发展
    1.4 各国焦炭运输专用货车现状
    1.5 焦炭运输需求分析
    1.6 研究制造新型焦炭运输专用敞车的意义
    1.7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车辆主要结构选型研究
    2.1 车体总体结构形式的确定
    2.2 底架结构形式的确定
        2.2.1 中梁结构型式的确定
        2.2.2 采用小横梁布置
        2.2.3 冲击座及其拉铆钉连接方式
        2.2.4 整体式上心盘
        2.2.5 下侧门搭扣
    2.3 侧墙结构形式的确定
        2.3.1 侧柱和横带的布置
        2.3.2 栓结座
    2.4 端墙结构形式的确定
    2.5 车门的确定
    2.6 制动系统
    2.7 车钩缓冲装置
    2.8 转向架
    2.9 本章小结
第3章 车辆主要技术参数的选取
    3.1 自重系数
    3.2 比容系数
    3.3 车辆长度
    3.4 车辆宽度
    3.5 车辆高度
    3.6 材料
        3.6.1 许用应力对比
        3.6.2 耐腐蚀性能对比
        3.6.3 采购成本对比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车辆技术方案研究
    4.1 总体思路及目标
        4.1.1 总体思路
        4.1.2 研制目标
    4.2 主要技术特点
    4.3 方案介绍
        4.3.1 性能参数与基本尺寸
        4.3.2 主要结构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车体结构强度研究
    5.1 有限元分析方法
    5.2 车体静强度与刚度分析
        5.2.1 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5.2.2 载荷工况的确定
        5.2.3 强度和刚度评定标准
        5.2.4 车体刚度与强度计算结果及评定
        5.2.5 结构静强度与刚度计算结论
    5.3 车体结构疲劳寿命分析
        5.3.1 疲劳载荷
        5.3.2 疲劳寿命估算方法
        5.3.3 有限元模型
        5.3.4 应力计算结果
        5.3.5 疲劳寿命评估结论
    5.4 静强度试验研究
        5.4.1 试验载荷工况
        5.4.2 试验评定标准
        5.4.3 试验数据整理
        5.4.4 试验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车体侧墙外胀分析
    6.1 侧墙外胀原因及评定标准
        6.1.1 外胀原因
        6.1.2 侧墙刚度评定标准
        6.1.3 车体侧墙刚度
    6.2 仿真分析验证
        6.2.1 作用在车体上的载荷
        6.2.2 计算结果及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经济性分析
    7.1 运输经济效益
    7.2 装载加固效益
    7.3 制造维修成本
    7.4 本章小结
结论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6)铁路通用敞车车门安全人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系统分析为主
        1.4.2 以实例分析为主轴
        1.4.3 文献分析为基础
        1.4.4 问卷调查等为手段
        1.4.5 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1.5 课题的创新性
第2章 国内铁路通用敞车车门安全生产情况调查
    2.1 铁路通用敞车的现状
        2.1.1 新型通用敞车C70的研制思路
        2.1.2 C70相对于以往的车型有很多的优点,其中主要特点如下
    2.2 现有问题
        2.2.1 通用敞车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事故
        2.2.2 车门锁闭不严
        2.2.3 车门在运行过程中脱落
    2.3 问题分析
        2.3.1 人的因素
        2.3.2 设计的因素
        2.3.3 装载货物的影响
        2.3.4 车门外胀的原因
        2.3.5 敞车下侧门吊环的问题
        2.3.6 通用敞车在停靠高站台进行装卸作业时有车门无法正常开启
        2.3.7 下侧门搭扣锁闭不严
    2.4 目前对现有问题的解决思路
        2.4.1 用捆扎的方法进行车门加固
        2.4.2 车门设计改良
        2.4.3 加强管理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通用敞车车中存在的安全人机隐患调查
    3.1 C70与C64车型的中门对比
        3.1.1 增加了对锁杆保护的外部锁盒
        3.1.2 改进了下门锁的结构
        3.1.3 C70在右侧门上加装了两个粗大的锁舌
        3.1.4 C70在中门下锁左侧增加了一个丁字挂钩
        3.1.5 C70的锁闭机构设计采用了连锁式的设计思路
    3.2 C70系列车型的改进忽略了人——机——环境因素
        3.2.1 C70中门的锁闭机构结构设计
        3.2.2 C70的上门锁开锁拉杆用力方向不佳
        3.2.3 C70车门无把手设计
        3.2.4 C70车门开启时有撞击工人的风险
        3.2.5 C70加锁盒对锁杆保护
        3.2.6 C70车中门无梯步设计
        3.2.7 C70车门锁闭机构实际应用中需要加固
        3.2.8 C70车门无加固绳索通道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铁路通用敞车应该要建立有效的符合人类功效的工作系统
    4.2 铁路通用敞车C70所主要存在的人机系统问题
        4.2.1 货物的装载加固问题
        4.2.2 调车作业的安全隐患问题
        4.2.3 车顶覆盖苫布作业
        4.2.4 装卸过程中涉及到与其他机械设备协调作业
        4.2.5 车体清扫过程中的作业
    4.3 通用敞车C70车中门的人机系统问题分析
        4.3.1 C70车中门人机问题的主要三类问题
        4.3.2 C70车门结构、功能与行为脱节
        4.3.3 车门结构与工人操作行为的脱节
        4.3.4 敞车车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脱节
    4.4 敞车车门功能与操作者行为的关系脱节
        4.4.1 车门离地距离过高
        4.4.2 车门开启对人保护不足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C70车型车中安全人机问题归纳
    5.1 危险性评价法MES(MEASUREMENT EXPOSURE SEQUENCE)对敞车车中门进行评测
        5.1.1 MES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的主要评测指标,极其意义
        5.1.2 通用敞车车中门的操作安全程度的计算
    5.2 C70系列敞车中门的系统的三大人机系统问题
        5.2.1 人与机的矛盾
        5.2.2 机——机的矛盾
        5.2.3 机——环境的关系
    5.3 本章小结
结论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1. 问卷设计
    2. 问卷统计结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成果

(7)80t级通用敞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外铁路重载铁路货运技术发展
        1.2.1 美国
        1.2.2 加拿大
        1.2.3 澳大利亚
        1.2.4 南非
    1.3 发展重载货车的意义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开行80t级货车的可行性
    2.1 基础设施
        2.1.1 线路、桥梁
        2.1.2 钢轨
        2.1.3 限界
        2.1.4 既有装卸货设施
    2.2 我国铁路货运重载技术概况
        2.2.1 整车技术
        2.2.2 关键技术
        2.2.3 出口重载货车技术积累
        2.2.4 标准体系
    2.3 市场需求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80t级通用敞车主要技术参数的选取
    3.1 比容
    3.2 自重
    3.3 车辆长度
    3.4 车辆宽度
    3.5 车辆高度
    3.6 材料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主要结构的选型及设计
    4.1 底架结构型式的确定
        4.1.1 采用纵向梁结构
        4.1.2 采用整体冲击座、整体上心盘结构
    4.2 侧墙结构
        4.2.1 采用板梁结构,外置侧柱及侧横带结构
        4.2.2 采用新型双曲面侧柱
        4.2.3 采用加宽、加高的组焊式侧柱内补强座
    4.3 端墙结构
    4.4 车门结构
        4.4.1 继承性
        4.4.2 门板材料选用T4003,提升车辆防腐性
        4.4.3 采用拉铆钉连接,提高车辆可靠性
        4.4.4 下侧门采用新型门板及折页结构,改善下侧门刚度及强度
        4.4.5 采用新型两级锁闭搭扣,实现两级锁闭
    4.5 制动装置
    4.6 转向架
    4.7 工业设计
        4.7.1 产品功能
        4.7.2 人机工程学
        4.7.3 外观及其标识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80t级通用敞车技术方案
    5.1 总体思路及目标
        5.1.1 总体思路
        5.1.2 研制目标
    5.2 主要技术特点
    5.3 方案介绍
        5.3.1 性能参数与基本尺寸
        5.3.2 主要结构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计算分析
    6.1 车体强度与刚度分析
        6.1.0 有限元分析模型
        6.1.1 载荷工况
        6.1.2 评定标准
        6.1.3 车体刚度与强度计算结果及评定
        6.1.4 结构静强度与刚度计算结论
    6.2 车体结构疲劳寿命分析
        6.2.1 车体结构疲劳载荷
        6.2.2 有限元模型及应力分析
        6.2.3 疲劳寿命估算结果
        6.2.4 结构疲劳强度计算结论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方案技术可行性分析
    7.1 工艺可行性分析
        7.1.1 创新研发组织模式,实施工艺设计协同研发
        7.1.2 传承既有产品的优良结构,推动工艺实践经验
        7.1.3 推进工艺分析理论化
        7.1.4 推行EN15085焊接标准,规范焊缝结构设计
    7.2 安全可靠性分析
        7.2.1 采用成熟定型产品,降低技术风险
        7.2.2 采用多项措施,保障产品性能
        7.2.3 通过理论分析提升产品性能
        7.2.4 引入RAMS设计理念,提升产品的可靠性
    7.3 经济合理性分析
        7.3.1 零件标准化、规范化
        7.3.2 经济利益最大化
        7.3.3 环保性
    7.4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8)精益生产在铁路货车检修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精益生产方式的概述
    1.2 精益生产方式的演变过程
    1.3 精益生产方式在中国的应用
    1.4 精益生产在铁路货车检修生产中应用的目的和意义
    1.5 论文的研究对象
    1.6 论文采用的方法及流程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精益生产的基本理念
    2.1 精益生产的定义
    2.2 精益生产的核心问题
    2.3 精益生产的基本特征
    2.4 精益生产的体系构成
    2.5 精益生产的基础——现场 5S 管理
    2.6 精益生产的基本方式—拉动式生产方式
    2.7 精益生产与大批生产方式的对比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货车检修生产中推进精益生产的总体方案
    3.1 铁路货车检修系统应用精益生产方式可行性分析
        3.1.1 铁路货车检修系统应用精益生产方式存在的问题
        3.1.2 铁路货车检修系统推行精益生产的有利因素
    3.2 货车检修工艺流程
    3.3 实行精益生产的推进方式
    3.4 实行精益生产的战略目标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精益生产的实施
    4.1 现场 5S 管理的推行
        4.1.1 实施现场 5S 管理的依据
        4.1.2 定义、活动目标与标准要求
        4.1.3 组织机构和职责
        4.1.4 推进步骤与时间进度
        4.1.5 几点要求
        4.1.6 现场 5S 管理阶段性小结
    4.2 实施完整拆车
        4.2.1 拆车现状
        4.2.2 完整拆车的定义
        4.2.3 拆车工艺流程
        4.2.4 铆拆工序流程优化
        4.2.5 完整拆车工作标准
        4.2.6 公司实行完整拆车职责分工
        4.2.7 完整拆车工作计划
        4.2.8 完整拆车信息传递及考核办法
        4.2.9 完整拆车效果小结
    4.3 检修车辆实施分跨等级修
        4.3.1 钢结构工序现状
        4.3.2 分跨等级修的定义
        4.3.3 分跨等级修的关键是生产的均衡性
        4.3.4 分跨等级修的目标
        4.3.5 检修车辆修程提前确认
        4.3.6 分跨等级修工艺布局
        4.3.7 大修程车辆作业内容
        4.3.8 分跨等级修实施进度
        4.3.9 分跨等级修生产组织方式及生产节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货车检修信息化分析与初步实施
    5.1 货车检修生产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5.2 路内工厂货车检修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5.3 哈尔滨装备公司实施货车检修信息化管理的基础
    5.4 实施货车检修信息化管理应坚持的原则
        5.4.1 效益原则
        5.4.2 实用原则
        5.4.3 系统性原则
        5.4.4 可扩展性原则
        5.4.5 员工培训应在前原则
    5.5 货车检修生产信息化管理具体方案
        5.5.1 成立专项工作组
        5.5.2 以人员培训为先导
        5.5.3 以车辆检修的车辆基础信息、分解细录为突破点
        5.5.4 各型车的检修动态采用电子化看板管理
        5.5.5 软件的自行开发
    5.6 部门分工
    5.7 资金投入
    5.8 项目实施须遵循的几点规律
        5.8.1 固定周期
        5.8.2 源数据为基石
        5.8.3 强调沟通的作用
        5.8.4 阶段性评审
        5.8.5 持之以恒的信心
        5.8.6 领导推进
    5.9 进度安排
    5.10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载重75t矿料、钢材运输专用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中国铁路货车发展历程简介
    1.2 铁路敞车及车辆主要部件发展历程回顾
    1.3 研制载重 75t 矿料、钢材运输专用车的可行性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载重 75t 矿料、钢材运输专用车设计方案
    2.1 载重 75t 矿料、钢材运输专用车研究目标
    2.2 主要参数及结构的选取说明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本理论
    3.1 有限元算法原理
    3.2 动力学性能计算的基本原理
        3.2.1 运行稳定性计算原理
        3.2.2 运行平稳性计算原理
        3.2.3 动态曲线通过计算原理
    3.3 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和试验鉴定规范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分析计算
    4.1 车体有限元静强度分析计算
    4.2 车辆动力学性能分析计算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试验研究
    5.1 车体静强度试验
    5.2 车辆动力学性能试验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铁路货车下交叉支撑转向架可靠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交叉支撑转向架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0.1.1 国外情况
        0.1.2 国内情况
    0.2 前人在本选题研究领域中的工作成果简述
    0.3 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及目标
        0.3.1 研究方法与思路
        0.3.2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0.3.3 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
        0.3.4 预期达到的研究目标
    本章小结
第一章 可靠性研究理论
    1.1 可靠性的定义
    1.2 可靠性特征量
    1.3 寿命预测方法
第二章 交叉杆组成可靠性研究
    2.1 交叉杆结构简述
    2.2 交叉杆结构改进简介
        2.2.1 改进结构与原结构的主要区别
        2.2.2 两种弹性垫及扣板试制
    2.3 改进结构交叉杆对车辆性能影响的分析
        2.3.1 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
        2.3.2 改进结构交叉杆受力分析及疲劳寿命评估
    2.4 改进结构交叉杆的试验验证情况
        2.4.1 改进结构交叉杆疲劳试验验证
        2.4.2 改进结构交叉杆的转向架参数测试验证
        2.4.3 改进结构交叉杆的转向架动力学性能试验
    2.5 改进结构交叉杆方案确定及实施
    2.6 改进结构交叉杆运用考验情况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弹性旁承可靠性研究
    3.1 弹性旁承结构改进及参数优化
    3.2 弹性旁承结构参数对车辆性能影响的分析
    3.3 弹性旁承改进结构试验验证情况
        3.3.1 旁承磨耗板摩擦系数测试情况
        3.3.2 弹性旁承体疲劳试验验证情况
        3.3.3 弹性旁承参数对车辆性能影响试验验证
    3.4 弹性旁承改进方案落实及实施
    3.5 改进结构弹性旁承运用考验情况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减振系统可靠性研究
    4.1 减振系统结构改进的原因简述
    4.2 减振系统摩擦特性对车辆性能的影响分析
        4.2.1 减振系统运用限度对车辆性能的影响
        4.2.2 相对摩擦系数过大的影响
    4.3 减振装置摩擦副匹配试验研究情况
        4.3.1 摩擦磨损性能试验研究情况
        4.3.2 组合式斜楔装车实测相对摩擦系数及动力学性能试验验证
    4.4 减振系统摩擦副方案确定及实施
    4.5 减振系统摩擦副运用考验情况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C_(50)型敞车在检修中存在的惯性质量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钢铝结构铁路运粮漏斗车机械结构设计研究[D]. 王永乐. 燕山大学, 2021(01)
  • [2]C70E型通用敞车车体性能分析及优化[D]. 刘洋. 大连交通大学, 2019(08)
  • [3]铁路货车新型空气制动系统改造技术方案研究[D]. 刘彦飞. 兰州交通大学, 2016(04)
  • [4]我国铁路货车车体技术的回顾与展望[J]. 田葆栓,魏鸿亮,刘凤伟. 铁道车辆, 2013(12)
  • [5]新型焦炭运输专用敞车研究[D]. 李冬. 西南交通大学, 2013(10)
  • [6]铁路通用敞车车门安全人机研究[D]. 苟锐. 西南交通大学, 2012(04)
  • [7]80t级通用敞车研究[D]. 谷美娜. 西南交通大学, 2012(04)
  • [8]精益生产在铁路货车检修中的应用[D]. 苑诚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2(02)
  • [9]载重75t矿料、钢材运输专用车研究[D]. 张曙光. 大连交通大学, 2008(05)
  • [10]铁路货车下交叉支撑转向架可靠性研究[D]. 李立东. 大连交通大学, 2008(05)

标签:;  ;  ;  ;  

C_(50)吊船维修中存在的惯性质量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