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激光频域技术测量卟啉化合物激发态的弛豫过程

利用激光频域技术测量卟啉化合物激发态的弛豫过程

一、用激光频域技术测量卟啉化合物激发态的弛豫过程(论文文献综述)

敖广红[1](2015)在《Ⅱ-Ⅵ族无机半导体与卟啉材料的超快光学非线性研究》文中指出半导体材料,包括有机和无机半导体是目前备受关注的非线性光学材料,它们具有大的光学非线性和快的响应时间,在光限幅、光开关、红外探测、光存储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本文以II-VI族无机化合物体半导体和有机半导体四苯基卟啉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利用Z-scan、时间分辨PO泵浦探测和时间分辨瞬态吸收光谱等实验手段,结合含色散脉冲传播方程、能级模型和热致非线性理论,对两种半导体材料的非线性光学性质及相应的超快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该研究丰富半导体材料非线性光学研究内容和理论内涵,对半导体材料在非线性光学领域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将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主要针对超短脉冲在II-VI族半导体中传播时的明显展宽现象进行研究。利用PO泵浦探测实验证明800 nm,200 fs激光脉冲在3 mm厚Zn S体半导体传播中存在明显的脉冲宽度展宽现象,这种展宽现象主要来源于超短脉冲在Zn S传播过程中产生的群速色散效应(Group Velocity Dispersion GVD)。Z-scan技术进一步证明GVD对Zn S体半导体的非线性吸收和折射特性都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并最终影响其光学非线性参数的正确提取。因此本章从理论上构建了考虑GVD影响的超短脉冲光强和相位传播方程,基于该方程的数值拟合与实验结果实现了很好的符合,并准确地提取了Zn S体半导体的非线性参数。另外该方程也很好地解释飞秒脉冲在Zn Se、Zn Te和Cd S半导体中传输因GVD而引起的展宽现象,充分证明了该传播方程的正确性和普适意义。该研究对于超短脉冲与体半导体以及其他固体材料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研究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将Z-scan,皮秒泵浦探测及飞秒瞬态吸收光谱技术有机结合,研究了以四苯基卟啉TPP为母体的一系列卟啉化合物的非线性吸收特性,重点分析了氮反转,外围给/受体取代和中心金属离子取代三种分子结构改变方式对卟啉非线性吸收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氮反转破坏了TPP母体分子结构对称性,形成的氮反转卟啉(NCTPP)的线性吸收谱与TPP相比发生了明显红移,且单重态第一激发态的寿命(S1t)也明显缩短。给电子基团(Methoxy OMe)取代基卟啉TPP(OMe)4的非线性吸收在ps时域发生了饱和吸收(SA)到反饱和吸收(RSA)的转换,TPP(OMe)4的泵浦探测和飞秒瞬态吸收光谱实验都证明其与TPP相比具有非常快的内转换速率。Z-scan,皮秒泵浦探测及飞秒瞬态吸收光谱结果都表明吸电子基团(Cyan CN)取代基卟啉TPP(CN)4的非线性吸收和激发态动力学过程与母体TPP类似,这主要与CN中较为稳定的碳氮三键有关系。另外飞秒瞬态吸收光谱还表明在NCTPP大环中心引入二价过渡族金属离子Ag2+、Zn2+、Ni2+、Cd2+和Mn2+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加速激发态内转换速率,这种加速作用与各个过渡金属原子d层电子组态有密切的关系,d电子组态中电子数目越少,就越有利于激发状态下电子从卟啉转移到金属原子的d电子组态中,加快内部转换速率。该研究对新型卟啉半导体材料的开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研究TPP及其衍生物非线性吸收性质的基础上,用Z-scan技术研究了一系列TPP及其衍生物在皮秒和纳秒时域的光学非线性折射特性,重点分析了氮反转、给/受体外围取代、中心金属离子取代对相应卟啉材料非线性折射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给/受体取代基卟啉TPP(CN)4和TPP(OMe)4的有效非线性折射系数n2eff和二阶超极化率γ在皮秒和纳秒时域相对于母体TPP都有显着增强。NCTPP的两种中心金属(Zn2+和Cu2+)配合物及给/受体取代基衍生物NCTPP(CN)4和NCTPP(OMe)4的纳秒时域Z-scan实验结果表明金属离子(Zn2+和Cu2+)和给/受体取代基(OMe和CN)的引入对NCTPP的非线性折射没有明显的调制作用。另外研究表明卟啉材料在钠秒时域的非线性折射来源于电子云畸变产生的非线性折射和热效应引起的热致非线性折射的共同作用,通过理论分析定量地确定了两种折射机制对卟啉材料非线性折射的贡献。

岳杨[2](2013)在《硝基甲烷和硝基苯预解离过程的瞬态光栅光谱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含能材料在军事航天工业中作为燃料和爆炸物都有重要应用,科研人员对于含能材料不同条件下分解路径的研究从未停止过。含能材料的分解是超快的化学过程,反应时间在皮秒量级,这使得含能材料分解过程由其实是对其化学放映初期的研究比较困难。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超短脉冲激光的出现,随之产生的超快四波混频光谱技术为人们研究超快物理化学过程提供了有力的研究方法。本文利用瞬态光栅光谱技术对两种典型的含能材料——硝基甲烷和硝基苯的预解离过程进行了研究。首先,在分析了瞬态光栅技术的理论、简介了预解离过程的基础之上,分析了利用瞬态光栅技术实现预解离过程探测的可行性。其次,利用飞秒时间分辨瞬态光栅系统对硝基甲烷和硝基苯进行了实验,得到了硝基甲烷和硝基苯的时间分辨瞬态光栅光谱。最后,通过Raman光谱与瞬态光栅光谱的比对对瞬态光栅光谱中的振动模式进行了指认,并根据各振动模式的动力学信息得到了它们预解离过程。在硝基甲烷预解离过程中存在不同振动能态之间的能量转移:能量由CH3键伸缩振动模式转移到CH3键弯曲振动模式,随后向C—N键对称伸缩振动模式转移。最终能量在C—N键对称伸缩振动模式积累,并最终导致C—N键的断裂,是一种“阶梯”模式的解离过程。而266nm激发的硝基苯在NO2对称伸缩振动、CCC三角弯曲振动、苯环的伸缩振动和CCC面内弯曲振动等多种振动模式处发生解离,其中NO2对称伸缩振动和CCC三角弯曲振动可能是硝基苯光解离的主要路径。本论文验证了瞬态光栅技术在研究预解离过程中的可行性,为硝基甲烷和硝基苯以及含能材料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李常伟[3](2010)在《硒化锌及芴类衍生物的双光子光学非线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双光子光学非线性是非线性光子学中的重要内容,由于双光子光学非线性独特的作用机理,使其在光学测量,光限幅,三维光学信息存储,三维光学微加工,双光子荧光成像,双光子荧光上转换,以及光动力学医疗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双光子光学非线性的研究,可以加深和拓展对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认识,同时,也可以为双光子非线性光学材料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在本文中,主要围绕不同非线性介质中的双光子相互作用,展开理论和实验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采用双4f相干成像技术,表征了半导体材料硒化锌在近红外波段的双光子光学非线性。双4f相干成像技术的采用,完成了激光光斑分布在非理想情况下的光学非线性研究,打破了激光器输出不稳定对光学非线性研究的局限性,有利于实现宽频带光学非线性研究。根据半导体材料中普遍存在的光学非线性作用机制,采用双光子吸收诱导自由载流子折射理论,解释了在800nm波段,ps时域下,半导体材料硒化锌非线性折射率发生符号改变的实验现象。利用时间分辨泵浦探测技术,研究了DMF和DMSO两种克尔液体中的双光子吸收和简并双光束耦合两种双光子光学非线性机制。采用简并双光束耦合理论解释了克尔液体中的能量转移现象,通过在双光束耦合理论中引入双光子吸收机制,对泵浦探测实验曲线中的峰谷不对称性做出了合理的解释,通过比较由理论拟合双光束耦合现象获得的非线性光学参数,确定了两种克尔液体分子驰豫时间的比值。运用多种实验手段,研究了两种新型芴类衍生物的双光子光学非线性。利用时间分辨泵浦探测技术确定了两种芴类衍生物的双光子光学非线性机制为双光子吸收诱导激发态吸收。采用传统的Z-scan技术获得了与三能级模型相关的非线性光学参数,利用这些非线性光学参数,结合简并双光束耦合和双光子吸收诱导激发态吸收,很好地解释了简并双光束耦合和双光子吸收这两种光学非线性机制在时间分辨泵浦探测实验中的竞争关系。通过光限幅实验,研究了双光子吸收较强的一种芴类衍生物的光限幅特性,表明双光子吸收诱导激发态吸收这种存在多种限幅机制的材料具有较好的限幅效果。通过对比两种芴类衍生物的分子结构特征和双光子吸收截面的大小,定性获得了分子结构与材料的双光子吸收截面之间的关系,对研究材料的结构-性能关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通过比较和分析两种反射式光学非线性测量技术的优势与不足,针对这两种技术存在的局限性,发展了基于相位物体的反射式光学非线性测量技术——反射式相位物体Z-scan技术,提出了更为高效的反射式测量技术——基于相位物体的反射式单点测量技术。利用基于相位物体的反射式单点测量技术,表征了非透明酞菁铜薄膜的光学非线性。

李波[4](2006)在《双光子有机功能材料的非线性光学性质及超快动力学研究》文中认为在光科学和光电子技术得到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具有优异非线性光学性质的材料是一类令人注目和有重要应用潜力的新材料。其中,具有双光子吸收特性的材料在荧光显微成像、频率上转换激光器、光限幅和三维光存储等领域的巨大应用前景使其备受关注。而飞秒激光器的广泛使用和飞秒光谱学的日臻完善使人们对新型材料中的超快动力学过程的探测成为可能。由于这些快过程中包含着分子结构以及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丰富而重要的信息,对它们的深入研究就能为合成和优化新型材料,探索新颖器件和应用提供坚实和可靠的基础。因而,对具有双光子吸收能力材料的非线性光学和超快光动力学研究也就成为近年来光科学领域的前沿课题之一。本论文通过吸收光谱,荧光光谱,z扫描,飞秒泵浦-探测和时间分辨荧光等技术对一系列具有双光子吸收特性的有机化合物的非线性光学性质和超快光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对不同化合物的实验测量结果的比较,分析了分子结构对材料的非线性光学性质以及光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包括:1.首次实现了通过光克尔门技术对时间分辨荧光和其各向异性的测量。结果发现,具有三枝结构的分子与单枝结构的相比其各向异性的弛豫要快,并且剩余值要小。研究结果表明:在三枝结构分子中有着更强的分子内相互作用,这也就使得这种结构的分子表现出更优越的双光子吸收特性。通过z扫描实验对样品进行了非线性光学性质的测量,结果发现三枝结构化合物的双光子吸收截面是单枝结构的五倍之多。2.通过克尔门技术对样品的瞬态荧光进行了测量,并且研究了它们的溶剂效应。极性强的溶剂将会加速分子激发的弛豫过程。采用飞秒泵浦-探测技术对激发态弛豫过程进行研究,我们同样也观测到了该现象。3.研究和比较了分别由D-π-A和D-π-D特性的单枝组成的三枝结构的新材料的双光子吸收特性,结果发现通过D-π-D的单枝组成的三枝结构其双光子吸收能力更为优异。测量了卟啉衍生物的双光子吸收特性,发现在卟啉外围接入具有给电子和受电子能力的取代基能够有效的提高材料的双光子吸收截面。

费浩生,陈肖慧,韩力,赵家龙[5](1991)在《用激光频域技术测量卟啉化合物激发态的弛豫过程》文中提出用激光频域技术,测量了氯仿溶液中FeTTP激发态的弛豫时间,讨论了实验曲线的数值拟合,得到第一激发态的弛豫时间为0.82ps。

二、用激光频域技术测量卟啉化合物激发态的弛豫过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激光频域技术测量卟啉化合物激发态的弛豫过程(论文提纲范文)

(1)Ⅱ-Ⅵ族无机半导体与卟啉材料的超快光学非线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非线性光学现象
    1.3 无机半导体的光学非线性
        1.3.1 无机体半导体的能带理论及光学非线性特点
        1.3.2 Ⅱ-Ⅵ族无机体半导体的光学非线性
    1.4 有机半导体卟啉的光学非线性
        1.4.1 卟啉分子结构及光学非线性特点
        1.4.2 卟啉的非线性吸收特性和能级模型
    1.5 几种光学非线性探测技术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7 论文各章内容安排
第2章 飞秒脉冲群速度色散对Ⅱ-Ⅵ族半导体非线性效应的影响
    2.1 引言
    2.2 超短脉冲在Zn S中传播的展宽效应
        2.2.1 时间分辨PO泵浦探测技术
        2.2.2 超短脉冲在Zn S中传播的展宽效应
        2.2.3 超短脉冲GVD对Zn S Z-scan实验结果影响及分析
    2.3 超短脉冲的传输理论
        2.3.1 一般形式的超短脉冲传输方程
        2.3.2 超短脉冲在非线性色散介质中的传输方程
        2.3.3 Zn S中超短脉冲展宽的理论分析
        2.3.4 Zn S的高阶非线性折射动力学
    2.4 超短脉冲在Zn Se、Zn Te和Cd S中的展宽效应及理论分析
    2.5 导致超短脉冲展宽的若干因素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分子结构改变对有机半导体四苯基卟啉激发态吸收的影响
    3.1 引言
    3.2 四苯基卟啉材料的合成方法
    3.3 氮反转卟啉NCTPP的光学特性及相关机理分析
        3.3.1 NCTPP的线性吸收谱
        3.3.2 NCTPP的激发态吸收动力学研究
        3.3.3 NCTPP激发态吸收动力学物理模型及机理分析
        3.3.4 NCTPP与TPP的分子轨道及HOMO-LUMO能级计算
    3.4 给 /受体基团对卟啉激发态吸收动力学影响与机理分析
        3.4.1 给 /受体对卟啉分子结构与线性吸收性质的影响
        3.4.2 给 /受体基团对卟啉激发态吸收动力学的影响
        3.4.3 具有给 /受体基团卟啉的激发态吸收动力学机理分析
        3.4.4 具有给 /受体基团卟啉的分子轨道与HOMO-LUMO能级计算
    3.5 TPP及其衍生物的飞秒瞬态吸收光谱研究
        3.5.1 时间分辨瞬态吸收光谱技术
        3.5.2 具有给 /受体基团卟啉的瞬态吸收动力学
        3.5.3 NCTPP及其金属衍生物的瞬态吸收性质
        3.5.4 氰基对NCTPP金属衍生物瞬态吸收性质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四苯基卟啉及其衍生物非线性折射性质研究
    4.1 引言
    4.2 四苯基卟啉及其衍生物的ps非线性折射特性
        4.2.1 具有给 /受体基团卟啉的ps非线性折射特性
        4.2.2 氮反转卟啉NCTPP和Cu NCTPP的非线性折射特性
    4.3 TPP及其衍生物的ns非线性折射特性
        4.3.1 TPP, TPP(CN)4和TPP(OMe)4的ns非线性折射
        4.3.2 卟啉的热致非线性折射理论分析
        4.3.3 影响热致非线性折射的若干因素分析
    4.4 NCTPP及其衍生物的ns非线性折射特性
        4.4.1 NCTPP的ns非线性折射特性
        4.4.2 NCTPP金属中心取代物的ns非线性折射性质
        4.4.3 NCTPP 外围给/受体取代物的 ns 非线性折射特性
        4.4.4 同时具有取代基与金属离子NCTPP的ns非线性折射性质
    4.5 TPP及其衍生物的二阶超极化率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2)硝基甲烷和硝基苯预解离过程的瞬态光栅光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瞬态光栅技术的应用
    1.3 硝基甲烷的光解离过程的研究进展
        1.3.1 气态硝基甲烷的光解离过程的研究进展
        1.3.2 凝聚态硝基甲烷的紫外光解离
    1.4 硝基苯光解离过程的研究进展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瞬态光栅理论研究
    2.1 瞬态光栅的基本原理
        2.1.1 瞬态光栅的产生
        2.1.2 共振激发
        2.1.3 非共振激发
    2.2 预解离过程的瞬态光栅探测
        2.2.1 预解离过程
        2.2.2 利用瞬态光栅对预解离过程的探测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硝基甲烷和硝基苯的瞬态光栅实验
    3.1 瞬态光栅实验系统
        3.1.1 飞秒激光光源
        3.1.2 瞬态光栅实验系统
        3.1.3 探测系统
    3.2 硝基甲烷瞬态光栅实验
        3.2.1 硝基甲烷实验结果
        3.2.2 硝基甲烷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
    3.3 硝基苯瞬态光栅实验
        3.3.1 硝基苯的实验结果
        3.3.2 硝基苯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
    3.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硒化锌及芴类衍生物的双光子光学非线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非线性光学效应
    1.2 双光子光学非线性的特点和应用
        1.2.1 双光子光学非线性的特点
        1.2.2 双光子吸收的应用
    1.3 双光子光学非线性的研究现状
        1.3.1 无机双光子非线性光学材料的研究现状
        1.3.2 有机双光子非线性光学材料的研究现状
        1.3.3 有机-无机复合型双光子非线性光学材料的研究现状
    1.4 双光子光学非线性测量技术
    1.5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硒化锌的双光子光学非线性研究
    2.1 引言
    2.2 双4f相干成像技术原理
        2.2.1 相衬原理
        2.2.2 双4f相干成像技术理论
        2.2.3 实验步骤与过程
    2.3 双光子吸收诱导非线性折射率符号改变
        2.3.1 实验结果
        2.3.2 理论分析
    2.4 光子能量对半导体材料双光子光学非线性的影响
        2.4.1 光子能量对双光子吸收系数的影响
        2.4.2 光子能量对非线性折射率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DMF和DMSO两种克尔液体中的双光子光学非线性动力学
    3.1 引言
    3.2 简并双光束时间分辨泵浦探测理论
        3.2.1 简并双光束时间分辨泵浦探测技术
        3.2.2 简并双光束耦合理论
    3.3 Z-scan技术测量原理
    3.4 克尔液体DMF和DMSO中的双光子光学非线性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型芴类衍生物的双光子光学非线性研究
    4.1 引言
    4.2 样品的制备和表征
        4.2.1 样品的制备
        4.2.2 分子结构和线性光谱特性
    4.3 F系列衍生物的双光子光学非线性
        4.3.1 F系列衍生物的光学非线性机制分析
        4.3.2 双光子吸收诱导激发态吸收
        4.3.3 双光子吸收诱导激发态吸收和双光束耦合的竞争
    4.4 样品F2 的光限幅性能研究
        4.4.1 光限幅实验原理
        4.4.2 样品F2 的光限幅测量结果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反射式双光子光学非线性测量技术
    5.1 引言
    5.2 表面的定义和基本特性
        5.2.1 表面的定义
        5.2.2 表面的基本特性
    5.3 反射式双光子光学非线性的测量原理及技术
        5.3.1 反射式双光子光学非线性的测量原理
        5.3.2 反射Z-scan技术
        5.3.3 反射单脉冲扫描技术
    5.4 反射式相位物体Z-scan技术
        5.4.1 反射式相位物体 Z-scan 实验原理
        5.4.2 理论分析
    5.5 基于相位物体的反射式单点测量技术
        5.5.1 实验过程与步骤
        5.5.2 非透明酞菁铜薄膜光学非线性的测量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双光子有机功能材料的非线性光学性质及超快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引言
    2.双光子吸收特性
    3.双光子吸收的应用
        3.1 光限幅
        3.2 频率上转换激光
        3.3 双光子荧光显微镜和成像
        3.4 三维光存储
    4.具有双光子吸收特性的多枝结构有机分子
    5.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实验方法
    1.简介
    2.非线性光学性质的测量
        2.1 双光子荧光
        2.2 非线性吸收
        2.3 z扫描技术
        2.4 其他
    3.超快动力学性质研究
        3.1 瞬态吸收(泵浦-探测)
        3.2 瞬态荧光
        3.2.1 频率上转换技术
        3.2.2 光学克尔门技术
    4.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具有多枝结构有机化合物
    1.简介
    2.有机分子T01,T02,T03系列
        2.1 样品制备
        2.2 实验结果
        2.2.1 稳态吸收谱和荧光光谱
        2.2.2 非线性光学性质
        2.2.3 超快动力学
        2.2.3.1 泵浦-探测实验结果
        2.2.3.2 瞬态荧光实验结果
        2.2.3.3 时间分辨的荧光各向异性
        2.2.3.4 实验结果讨论及分析
        2.3 小结
    3.聚合物Hj1-1,Hj1-2系列
        3.1 样品制备
        3.2 实验结果
        3.2.1 稳态吸收谱和荧光光谱
        3.2.2 非线性光学性质
        3.2.3 超快动力学
        3.2.3.1 双色泵浦-探测实验
        3.2.3.2 瞬态荧光实验
        3.2.3.3 超快动力学结果分析与讨论
        3.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具有给体受体的有机化合物
    1.简介
    2.ST-Gn系列
        2.1 样品制备
        2.2 实验结果
        2.2.1 稳态吸收谱和荧光光谱
        2.2.2 非线性光学性质
        2.2.3 超快动力学
    3.Gn基团与不同化学取代基系列
        3.1 样品制备
        3.2 实验结果
        3.2.1 稳态吸收谱和荧光光谱
        3.2.2 非线性光学性质
        3.2.3 超快动力学
    4.硫芴咔唑和氮芴三苯胺系列
        4.1 样品制备
        4.2 实验结果
        4.2.1 稳态吸收谱和荧光光谱
        4.2.2 非线性光学性质
        4.2.3 超快动力学
    5.卟啉衍生物系列
        5.1 样品制备
        5.2 实验结果
        5.2.1 稳态吸收谱和荧光光谱
        5.2.2 非线性光学性质
    6.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四、用激光频域技术测量卟啉化合物激发态的弛豫过程(论文参考文献)

  • [1]Ⅱ-Ⅵ族无机半导体与卟啉材料的超快光学非线性研究[D]. 敖广红.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02)
  • [2]硝基甲烷和硝基苯预解离过程的瞬态光栅光谱研究[D]. 岳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03)
  • [3]硒化锌及芴类衍生物的双光子光学非线性研究[D]. 李常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03)
  • [4]双光子有机功能材料的非线性光学性质及超快动力学研究[D]. 李波. 复旦大学, 2006(02)
  • [5]用激光频域技术测量卟啉化合物激发态的弛豫过程[J]. 费浩生,陈肖慧,韩力,赵家龙. 物理学报, 1991(01)

标签:;  ;  ;  ;  ;  

利用激光频域技术测量卟啉化合物激发态的弛豫过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