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紧急床边心脏起搏在复苏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陈蒙华[1](2006)在《小动物心脏骤停模型研制及影响复苏疗效相关因素的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和目的: 由于临床研究受多种因素干扰,深入研究心脏骤停(Caridac arrest,CA)和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的病理生理机制受到一定限制。动物实验的优势之一是能够严格控制各种混杂因素,使实验结果具有重复性,为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验证各种治疗药物或治疗手段创造了条件。由于小动物(如家兔、大鼠和小鼠等)的许多生理特性与大动物、甚至人类非常相似,采用小动物进行CPR的实验研究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 建立CA动物模型是进行CPR研究的前提条件。用交流电经右心室心内膜电击诱导大鼠和小鼠发生室颤是目前建立CA动物模型的主要方法。由于操作复杂,其应用受到限制。本研究的目的之一是寻找较为简便的、复制小动物室颤模型的方法。 心脏起搏在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具有肯定的疗效,但在CPR中是否有效仍有争议。本研究的目的之二是观察经食道心脏起搏在窒息性CA大鼠CPR中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 药物在CPR中起重要作用。由于纳络酮和加压素在CPR中的疗效仍有争议,不同剂量的肾上腺素在大鼠CPR中的疗效如何尚未见有文献报导。本研究的目的之三是观察纳络酮和加压素在窒息性CA动物模型中的疗效,以及不同剂量加压素与肾上腺素对复苏疗效的影响,并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变化与CPR疗效的关系进行探讨。
唐安丽,马虹,董吁钢,王业松,廖新学[2](2003)在《气囊漂浮电极床旁紧急心脏临时起搏的临床应用——附136例报告》文中提出目的:总结经左、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用气囊漂浮电极床旁紧急心脏临时起搏抢救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因不同病因所致严重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并进行紧急心脏临时起搏治疗的1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深静脉穿刺置管法(Seldiger法)行深静脉穿刺,并按漂浮导管置入法(Swan-Ganz导管操作方法)推送气囊电极导管,在床旁无X线透视条件下,根据心腔内心电图、室性期前收缩出现或体表起搏心电图判断电极是否进入右心室,行右心室心内膜临时起搏。结果:130例(96%)起搏成功,开始穿刺至起搏成功时间为3~30分钟,起搏效果肯定,起搏时间1~31日。3例电极无法到位转导管室X线透视下放置电极导管,3例电极到位后不能夺获右心室。电极脱位6例,经重新安置电极后恢复起搏。穿刺损伤胸淋巴管1例。结论:床旁气囊漂浮电极紧急心脏起搏创伤小、方便快速、安全有效,值得在急救中推广应用。
刘一李,陈权,乔雁翔,吴广球[3](2006)在《气管内紧急心脏起搏抢救心跳骤停的临床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紧急床边气管内心脏起搏在心肺复苏中的成功率。方法:对50例心跳骤停患者紧急行改良气管导管插管,插管成功后即行气管内心脏起搏。结果:50例中41例有起搏信号,起搏成功率为82%,28例临床有效,临床有效率为56%,其中21例复苏成功,复苏成功率为42%。结论:紧急床边气管内心脏起搏设备、操作简单,不影响胸外按压和进行其它急救措施,是抢救心跳骤停的一种有效措施。
朱纯石[4](1995)在《紧急床边心脏起搏在复苏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紧急床边心脏起搏在复苏中的应用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510120)朱纯石心脏骤停时,心电图表现主要为室颤(VF)、心室静止或心肌电-机械分离三种类型。后两者是紧急心脏起搏的适应症,而VF在电除颤或用药后转为后两者时,当然亦是紧急起搏的适应症。所...
蔡理[5](2014)在《临时起搏器电极移位的原因和护理干预措施》文中指出临时起搏器是采用电子技术,模拟心脏冲动发生和传导电生理功能,用低能量脉冲临时刺激心脏跳动[1],是一种临时的过渡性起搏方式。常用于严重的心律失常,如严重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Ⅱ度Ⅱ型以上房室传导阻滞伴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而急需心脏起搏者[2],还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急救以及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前、外科手术前心动过缓或阿托品试验阳性者的保护性应用等。当病情危重不宜搬动时,常在床边行紧急临时起搏电极植入术,一般非紧急情况
梁建朝,符春晖[6](2002)在《经皮穿刺钢丝带钩电极心肌心内膜起搏30例观察》文中认为目的 探讨心脏骤停患者经皮穿刺钢丝带钩电极心肌心内膜紧急床边起搏的研究。方法 对 30例不能搬动的心跳骤停患者行经皮穿刺钢丝带钩电级心肌心内膜紧急床边起搏。结果 一般能在 30s内起搏 ,起搏成功率 73 .3 % (2 2 /30 ) ,8例因心脏停搏太久而失效。结论 该方法简便 ,起效迅速 ,效果确切 ,稳定
宋国林,谭旭宏,吴琴琴[7](2014)在《老年患者床旁快速临时起搏器安置术路径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床旁快速临时起搏器安置术路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3年2月收治于本院ICU行床旁快速临时起搏器安置术的老年患者(≥70岁)128例,其中右颈内静脉组25例、左锁骨下静脉组37例、右锁骨下静脉组27例和股静脉组39例,比较各组间植入时间、起搏器电极脱落例数、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各组间穿刺失败和起搏器电极脱落例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左锁骨下静脉组成功植入时间明显短于其余3组,右颈内静脉组总并发症多于股静脉组。结论从穿刺的并发症方面、起搏失败和起搏器电极脱落来说更趋向于经股静脉植入起搏器,如果出现植入困难或失败后建议行左锁骨下静脉途径。
张海澄,李学斌,郭继鸿[8](2003)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术》文中研究指明
谷惠敏,顾明,于宗良,赵志强,冯振勤[9](2008)在《漂浮电极导管及胸外无创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漂浮电极导管及胸外无创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6例经床旁漂浮球囊电极导管及胸外无创紧急临时心脏起搏的患者,分析起搏效果及并发症。结果16例患者中,15例床旁临时起搏有效,成功率为93.7%,其中3例先行胸外无创起搏。并发症有胸外无创起搏胸痛1例,电极脱位2例。结论应用带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床旁紧急临时心脏起搏,具有迅速、安全、创伤小、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等优点。此法适用于各级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抢救危重患者。
周强,刘磊,曲敬来,徐锦雄,祝庆华,乔秋杰[10](2007)在《人工心脏临时起搏术联合参附注射液对家兔心搏骤停模型循环恢复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同时应用紧急人工心脏临时起搏术与参附注射液对家兔心搏骤停-CPR模型循环恢复的影响。方法:32只家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6只;夹闭主动脉与腔静脉复制心搏骤停-CPR模型;实验组在血液断流后4min开始应用紧急人工心脏临时起搏术与参附注射液进行CPR;对照组在血液断流后4min开始进行CPR;监测血液断流前后家兔的心电图、平均动脉压的变化,并记录开始CPR至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肾上腺素用量;自主循环维持4h,并计算4h存活率。结果:试验组在CPR成功率、4h存活率、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肾上腺素用量方面则两组结果相近。结论:同时应用紧急人工心脏临时起搏术与参附注射液可明显缩短家兔心搏骤停-CPR模型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对促进心搏骤停的自主循环恢复,提高CPR成功率具有积极意义。
二、紧急床边心脏起搏在复苏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紧急床边心脏起搏在复苏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小动物心脏骤停模型研制及影响复苏疗效相关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文摘要 |
二、英文摘要 |
三、英文缩略语 |
四、论文主体 |
前言 |
第一部分:小动物心脏骤停动物模型研制 |
实验1 经食道心脏起搏诱发大鼠心室颤动动物模型的研究 |
实验2 经食道心脏起搏诱发小鼠心脏骤停动物模型的研究 |
实验3 经食道交流电刺激诱发大鼠心室颤动动物模型的研究 |
实验4 经食道交流电刺激诱发小鼠心脏骤停动物模型的研究 |
第二部分:经食道心脏起搏在心肺复苏中的作用和意义 |
实验1 经食道心脏起搏对窒息性心脏骤停大鼠复苏成功率的影响 |
实验2 经食道心脏起搏和肾上腺素对窒息性心脏骤停大鼠复苏疗效的比较 |
实验3 联合应用心脏起搏和肾上腺素能否提高心肺复苏的疗效? |
实验4 胸外心脏按压与心脏起搏的同步性对心肺复苏疗效的影响 |
第三部分:药物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对心肺复苏疗效的影响 |
实验1 单纯使用纳络酮能否提高窒息性心脏骤停大鼠肺复苏的成功率? |
实验2 纳络酮和肾上腺素在窒息性心脏骤停大鼠心肺复苏中的疗效比较 |
实验3 不同剂量加压素和肾上腺素在窒息性心脏骤停大鼠心肺复苏中的疗效比较 |
实验4 窒息家兔心肺复苏疗效与血浆内皮素、β-内啡肽变化关系的实验研究 |
实验5 经食道心脏起搏对窒息性心脏骤停大鼠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
五、全文总结 |
六、综述 |
综述1 常用小动物心脏骤停动物模型的制作 |
综述2 心脏起搏应用于心肺复苏的研究概况 |
综述3 常用心肺复苏药物的疗效与争议 |
七、致谢 |
八、在学期间发表论文题目 |
(5)临时起搏器电极移位的原因和护理干预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临时起搏电极植入部位和常用静脉途径 |
1.1 股静脉途径 |
1.2 锁骨下静脉途径 |
1.3 颈内静脉途径 |
2 临时起搏电极脱位的原因 |
2.1 手术因素 |
2.2 非手术因素 |
2.2.1 与临时起搏电极和体外脉冲发生器固定不良有关 |
2.2.2 与患者病情和耐受程度有关 |
3 临时起搏器安装术的护理措施 |
3.1 术中护理 |
3.2 术后护理 |
3.2.1 妥善固定 |
3.2.2 活动指导 |
3.2.3 心电示波和起搏信号观察 |
3.2.4 临时起搏器和病情观察 |
3.2.5 加强基础护理和饮食护理 |
3.2.6 心理护理 |
(7)老年患者床旁快速临时起搏器安置术路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操作方法 |
1.2.1 RIJV组起搏器植入方法及起搏方式: |
1.2.2 LSV组和RSV组起搏器植入方法及起搏方式: |
1.2.3 FV组起搏器植入方法及起搏方式: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患者的一般情况 |
2.2 不同途径临时起搏器植入后的情况 |
3 讨论 |
(8)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术(论文提纲范文)
历史回顾 |
床旁球囊漂浮电极导管临时起搏系统的组成 |
漂浮电极导管床旁临时心脏起搏的适应证 |
植入方法 |
起搏与感知功能的判定 |
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
(9)漂浮电极导管及胸外无创床旁临时心脏起搏(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结果 |
2 讨论 |
(10)人工心脏临时起搏术联合参附注射液对家兔心搏骤停模型循环恢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诊断标准 |
1.4 观测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的比较 |
2.2 CPR成功率的比较 |
2.3 两组复苏成功家兔循环恢复时间、呼吸恢复时间、肾上腺素用量比较 |
3 讨论 |
四、紧急床边心脏起搏在复苏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动物心脏骤停模型研制及影响复苏疗效相关因素的研究[D]. 陈蒙华. 广西医科大学, 2006(02)
- [2]气囊漂浮电极床旁紧急心脏临时起搏的临床应用——附136例报告[J]. 唐安丽,马虹,董吁钢,王业松,廖新学. 新医学, 2003(01)
- [3]气管内紧急心脏起搏抢救心跳骤停的临床应用[J]. 刘一李,陈权,乔雁翔,吴广球.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6(02)
- [4]紧急床边心脏起搏在复苏中的应用[J]. 朱纯石. 新医学, 1995(01)
- [5]临时起搏器电极移位的原因和护理干预措施[J]. 蔡理. 中外医学研究, 2014(04)
- [6]经皮穿刺钢丝带钩电极心肌心内膜起搏30例观察[J]. 梁建朝,符春晖.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2(02)
- [7]老年患者床旁快速临时起搏器安置术路径的研究[J]. 宋国林,谭旭宏,吴琴琴. 实用老年医学, 2014(09)
- [8]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术[J]. 张海澄,李学斌,郭继鸿.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3(04)
- [9]漂浮电极导管及胸外无创床旁临时心脏起搏[J]. 谷惠敏,顾明,于宗良,赵志强,冯振勤.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06)
- [10]人工心脏临时起搏术联合参附注射液对家兔心搏骤停模型循环恢复的影响[J]. 周强,刘磊,曲敬来,徐锦雄,祝庆华,乔秋杰.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