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漏电保护器的安装场所(论文文献综述)
关志芳[1](2021)在《建筑电气施工中的漏电保护技术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经济社会的总体发展带来了各行各业的进步,尤其是建筑行业更是在当下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建筑电气工艺和技术的越发成熟,给建筑电气工程建设带来了更大的可能性。由于当下的各个建筑工程中,电气施工日渐复杂和专业,再加上电气设备本身的性质,使得在开展电气施工中,漏电保护十分重要,经由科学的漏电保护技术应用,可提升建筑电气可靠性。基于此,本文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建筑电气的漏电保护方面,对建筑电气安装施工有着一定的指导价值。
孟雪猛,袁瑞琴[2](2021)在《电气设备漏电保护方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气设备自始至终都是支撑各项产业建设的重要支柱,涉及到智能化、自动化、工业和农业等多个领域,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所起的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因此,本文将以电气设备的应用为切入点,从漏电问题入手,分析电气设备漏电的原因,阐述漏电保护的必要性,并介绍具体的漏电保护方法,希望能够给相关从业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孙祥[3](2021)在《建筑电气施工中的漏电保护技术探讨》文中认为漏电保护技术是漏电保护装置与电气工程相结合实施的保护技术。通过该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电气工程的使用效率以及安全防护水平,是当前建筑工程中十分重要的技术之一。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了漏电保护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并根据漏电保护技术的使用原理和实际案例,探讨了漏电保护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如何合理、科学地应用。
陈航宇[4](2021)在《不同接地型式的低压配网剩余电流保护适应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用电的需求不断增加。由此引发的用电安全风险也在不断增大,电气火灾和人身触电事故是主要的安全风险。目前,我国剩余电流保护在运行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总保安装及投运率均较低的瓶颈问题,在预防火灾和防人身触电方面效果不够理想。针对这个问题,本论文以0.4k V低压配电网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接地型式的剩余电流保护适应性展开分析研究。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首先,对福建地区低压配电网接地型式及部分配电台区剩余电流保护装置运行现状展开调研,了解现场低压接地型式。调研结果表明,TN-C、TN-C-S接地系统在福建部分地区低压配电网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在TN-C、TN-C-S接地系统中的配电变压器处均无法装设总保,对配电网的泄露电流以及人身触电无法起到保护作用,安全性差,存在安全隐患。目前在国内针对TN-C、TN-C-S接地系统总保无法投运问题,还没有人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其次,本论文对TN-C、TN-C-S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相线碰壳故障、断零故障时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计算。由于总保无法投运,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本论文重点针对两个接地系统中总保无法投运问题,分析总保发生误动作的原理,提出将所有PEN线重复接地分流的电流接至原先总保处所测电流处的方法来消除重复接地分流的影响,使得总保在理论上能够投入运行。利用配电物联网技术对多端数据进行合成,采用配电物联网领域所用到的低功耗广域网技术(LPWAN)以及安全保护技术设计了系统总体构架,通过物联网的三层体系结构的功能及相互联系,实现对6个电流矢量和相加,理论上消除了PEN线重复接地的影响,使得总保能够在TN-C、TN-C-S接地系统中正常投运,并建立剩余电流在线监测云平台对总保进行实时监控。最后,以TN-C接地系统为例,验证理论分析得出的结论和所提方案的可行性。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搭建TN-C接地系统配电网仿真模型,对总保正常运行存在三相负荷不平衡时发生误动作进行分析验证;接着对所提出的利用配电物联网技术实现总保投运的方法进行验证;在总保能够投运的基础上,本论文验证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总保能够检测出单相接地故障时的对地泄漏电流并成功实现跳闸,保障设备及人身安全。本论文研究了总保在TN-C、TN-C-S接地系统中投运的理论可行性,对提高低压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安全性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徐扬[5](2021)在《居民用电安全监测诊断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九十年代开始,电气火灾发生概率不断提高,据统计已占火灾总数量的30%以上,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安全用电变得越来越重要,安全用电被放在了重要的研究位置。如何在改善电气火灾防控效果的基础上,在该领域上实现明显的突破,需要切实加强源头治理、关注用电监控技术领域的突破。传统的用电安全监控系统存在着许多不足,市场对新型用电安全监控产品的需求显而易见。用电监控领域的技术突破对电气火灾的防控意义非凡,这将切实提升居民住宅的电气火灾防控水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电气火灾对我国居民生命安全的威胁。在此背景下,本文针对我国居民用电安全服务水平较低的现状,开展居民安全用电诊断技术的研究及装置研发,采用系统负荷辨识技术获取的用户细粒度用电数据,通过电路原理分析,建立线路阻抗计算模型,提出低压供电线路健康度诊断方法,对居民用电安全监测诊断技术展开深入研究,本文的研究工作如下:(1)研究低压供电线路在不同环境下的运行特点,建立了线路阻抗计算模型,主要包括回路阻抗的计算方法和户内阻抗的计算方法两类。其次,详细介绍了线路健康程度的检验方法,并综合以上技术方案建立了用于低压供电线路的健康度诊断模型建模。(2)建立漏电及短路事件时的等效电路模型,分析了不同环境下的漏电及短路事件机理,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故障监测的相关技术及故障定位方法,在等效电路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故障监测模型,建立了不同环境下的用户故障监测模型,研究在不同环境下对用户用电事件进行监测和故障定位的方法。算例分析表明,所建模型可有效监测到不同用户的异常用电情况,提升用电的安全性,并减少电能的浪费。(3)为进一步提升用户安全用电监测系统的安全性与实用性,本文通过研究不同电器危险运行的模式识别技术,对不同家用电器的负荷类型及可以提取的特征参数进行分析,建立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用户安全用电综合诊断模型。为了增强用户安全用电综合诊断模型的实用性,本文进行了便携式用户安全用电综合诊断装置的研发及应用测试。算例分析表明,装置可有效诊断用户用电情况并进行危险预警。
高超[6](2021)在《开发区110kV变电站工程的安全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国民用电需求的不断提高,我国电力建设项目的施工规模、种类、数量的都不断增加,电力行业的改革步伐也不断加快。变电站工程是电力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过程属于高风险、高强度作业,由于其施工种类多、过程复杂、难点多、工期要求高、施工人员构成复杂等特点,其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内容复杂、难度大,亟待解决和完善。本文从安全管理理论出发,以110kV变电站建设工程为研究对象,将安全审查和沟通工作深入到安全管理的每个环节,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安全管理风险管控研究。首先,对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及其方法和内容进行阐述,同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接着概述了输变电工程作业管理方面的概念及特征,并总结了其安全管理系统的执行规范和方法。其次,对案例110kV工程进行了介绍,并对工程管理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说明。采用故障树法分析110kV输变电工程的作业中主要事故的发生率和重要度,以变电站项目施工安全事故为顶事件构建多层故障树,分析各子事件及其最小割集,结合事故统计数据,分别对子事件的重要度进行计算排序,总结出排名前三的底事件,从而系统分析了项目危险点控制的主要事件。构建了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和隶属度原则的安全风险评价体系,并对案例工程的安全风险进行了评价。最后,针对故障树分析结果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了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本文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钱晓峰,王斌,冒国春[7](2021)在《高职学校安全用电管理的问题与思考》文中指出高职学校的电气系统分布于教学、办公、实习、实训、餐饮、宿舍及基础设施等不同区域,校园电气系统的日常使用与维护,需要从制度建设层面加强理论研究,需要从技术防控层面加强科学管理,需要从行为习惯层面加强正确引导,以期实现安全用电管理的创新与突破。加强学校安全用电管理工作,可以排查并控制一些不合理的用电环节,有助于提升校园节能管理的效益。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电气系统的支撑,大至国家的主干配电网络,小至每个家庭的配电设备,都是保障自身安全稳定运作的重要设施。高职学校兼具中等学校及高等学校的办学特点,安全用电管理工作的责任重大,需要结合学生特点和专业特点来开展研究,并着重加强实习实训和宿舍生活环节的安全用电管理,
何仁辉[8](2020)在《电气设备漏电保护方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气设备漏电故障可能对无防范意识人员产生触电危害,轻者灼伤人体接触位置,重者危及人员生命,甚至会产生漏电火花引起火灾,给企业带来不可估计的损失。文中浅谈电气设备漏电危害性及漏电保护方式,意指总结行业经验提出全新的解决思路。
满效强,夏家华,刘继凯,邢益江,吴土日[9](2020)在《高层建筑临时用电系统设计要点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层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系统设计中,通过合理划分供电区域、选择适当的临时用电系统类型、合理整定漏电保护器参数可以有效提高临时用电系统的可靠性及安全性。结合项目实例对高层建筑临时用电系统设计要点进行了简明论述。
陈瑶[10](2020)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配电箱的选择和使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工程项目生产建设诸阶段,因实际施工需要,往往会设置一些临电设施,此时为了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性,以及使用临电时的可靠性,需要安装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配电箱。文章以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配电箱的选择和使用作为题目,概述了选择配电箱的原则;分析了选择配电箱时的要点;并以此为基础,对临时用电配电箱的使用进行了具体探讨。
二、漏电保护器的安装场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漏电保护器的安装场所(论文提纲范文)
(1)建筑电气施工中的漏电保护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建筑行业电气施工期间对漏电保护技术加以运用的必要性 |
2 漏电保护技术内涵 |
3 建筑电气工程中漏电保护技术的应用原则 |
3.1 接地保护的基本原则 |
3.2 接零保护原则 |
4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的漏电保护技术的应用思路 |
4.1 漏电保护器的选择方法 |
4.2 规范安装漏电保护器 |
4.3 掌握安装保护器的场所 |
4.4 设计配置漏电保护器的方法 |
4.4.1 漏电保护器动作电流的选择 |
4.4.2 四极和二极漏电保护器的应用 |
4.4.3 等电位联结 |
4.5 漏电保护技术监督 |
4.6 接地保护技术要点 |
5 结语 |
(2)电气设备漏电保护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电气设备漏电的主要原因 |
2 安装漏电保护的必要性 |
3 电气设备漏电保护的方式和方法 |
3.1 保护接地与接零 |
3.2 漏电保护器的选择与应用 |
4 结语 |
(3)建筑电气施工中的漏电保护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电气工程漏电保护分析 |
2 建筑电气施工中的漏电保护技术应用原则 |
2.1 质量优先 |
2.2 安全至上 |
2.3 规范原则 |
3 建筑电气施工中的漏电保护技术 |
3.1 工程综述 |
3.2 合理选择防护装置 |
3.3 完成防护设备的安装操作 |
3.4 合理应用漏电保护器 |
3.5 对配置保护器进行优化与设计 |
3.6 增加施工区漏电保护技术的安全维护 |
3.7 加强施工技术的监管和推广 |
4 结语 |
(4)不同接地型式的低压配网剩余电流保护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低压接地型式应用情况 |
1.2.2 剩余电流保护技术研究现状 |
1.2.3 触电保护技术研究现状 |
1.2.4 配电物联网技术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与剩余电流保护 |
2.1 福建地区接地型式及台区RCD运行调研 |
2.1.1 福建地区接地型式情况 |
2.1.2 配电台区的现场调研 |
2.2 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 |
2.2.1 TT接地系统 |
2.2.2 TN接地系统 |
2.2.3 IT接地系统 |
2.2.4 各接地型式综合分析 |
2.3 剩余电流保护 |
2.3.1 剩余电流保护动作原理 |
2.3.2 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分类 |
2.3.3 剩余电流保护与人身触电保护的关系 |
2.3.4 分布式电源对剩余电流的影响 |
2.4 剩余电流保护的配置与整定 |
2.4.1 剩余电流保护的配置 |
2.4.2 剩余电流保护的整定 |
2.4.3 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安装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TN-C、TN-C-S系统安全性分析 |
3.1 单相接地故障 |
3.1.1 金属性接地分析 |
3.1.2 高阻性接地分析 |
3.2 相线碰壳故障 |
3.3 断零故障 |
3.4 总保无法投运原理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配电物联网技术的剩余电流保护 |
4.1 总保正常投运解决方法 |
4.2 物联网技术在TN-C、TN-C-S中应用的需求分析 |
4.2.1 配电物联网关键技术 |
4.2.2 系统总体构架 |
4.3 系统技术方案 |
4.3.1 智能终端设备分布 |
4.3.2 总保正常投运工作流程 |
4.3.3 剩余电流在线监测云平台工作流程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仿真分析 |
5.1 总保发生误动作原理验证 |
5.2 总保正常投运方法验证 |
5.3 模拟总保正常投运单相接地故障验证 |
5.3.1 金属性接地故障仿真分析验证 |
5.3.2 高阻性接地故障仿真分析验证 |
5.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居民用电安全监测诊断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低压供电线路健康度诊断技术研究现状 |
1.2.2 漏电及短路监测技术研究现状 |
1.2.3 安全用电综合诊断技术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二章 低压供电线路健康度诊断模型建立与应用 |
2.1 引言 |
2.2 线路阻抗计算模型 |
2.2.1 建模分析 |
2.2.2 回路阻抗求解方法 |
2.2.3 户内阻抗计算方法 |
2.2.4 线路健康程度检验 |
2.3 装置开发及应用 |
2.3.1 便携式阻抗分析仪 |
2.3.2 装置应用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不同环境下的用户故障事件监测模型 |
3.1 引言 |
3.2 漏电保护机理分析 |
3.2.1 短路性漏电 |
3.2.2 高阻性漏电 |
3.2.3 电容性漏电 |
3.3 漏电等效负载建模 |
3.3.1 线性负载等效电路模型 |
3.3.2 非线性负载等效电路模型 |
3.3.3 间歇性漏电故障模型 |
3.4 漏电监测技术 |
3.4.1 正弦剩余电流检测法 |
3.4.2 脉动直流剩余电流检测技术 |
3.4.3 差分漏电流测量方案 |
3.4.4 突变漏电流检测方案 |
3.5 漏电原因诊断及定位 |
3.5.1 漏电场景分析 |
3.5.2 漏电原因诊断 |
3.5.3 漏电原因定位 |
3.6 短路事件在线监测 |
3.6.1 短路特征捕获及原因诊断 |
3.6.2 过载故障研判识别 |
3.7 装置应用案例分析 |
3.7.1 用户漏电诊断应用 |
3.7.2 用户短路诊断应用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细粒度用能数据的用户安全用电综合诊断模型设计与应用 |
4.1 引言 |
4.2 家用电器的负荷类型 |
4.3 家用电器的特征参数 |
4.3.1 稳态特征参数 |
4.3.2 暂态特性参数 |
4.4 电器危险运行模式识别 |
4.4.1 专家系统 |
4.4.2 电器故障诊断解决思路 |
4.5 基于大数据算法的用户用电安全综合诊断模型 |
4.6 应用设计及装置研发 |
4.6.1 功能设计 |
4.6.2 流程设计 |
4.6.3 软件设计 |
4.6.4 硬件设计 |
4.7 装置应用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项目和科研成果) |
(6)开发区110kV变电站工程的安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概述 |
2.1 安全管理相关概念 |
2.1.1 安全管理的概念 |
2.1.2 安全风险及管理的定义 |
2.2 输变电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 |
2.2.1 输变电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特点 |
2.2.2 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内容 |
2.2.3 输变电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标准 |
2.3 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目标和内容 |
2.4 安全和风险管理相关技术与方法 |
2.4.1 安全管理的技术与方法 |
2.4.2 风险管理的方法 |
第三章 开发区110kV变电站工程施工概况及安全管理现状 |
3.1 开发区110kV变电站工程施工概况 |
3.1.1 建设规模 |
3.1.2 站址概况 |
3.1.3 工程环境条件 |
3.1.4 工程建设参建单位及其管理体系 |
3.2 开发区110kV变电站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现状 |
3.3 开发区110kV变电站项目在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开发区110kV变电站项目安全管理风险因素分析 |
4.1 基于故障树分析的施工安全风险分析 |
4.1.1 构建110kV变电站项目安全管理风险故障树 |
4.1.2 造成安全事件的因素权重分析 |
4.2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施工安全评价体系 |
4.2.1 风险专家评价 |
4.2.2 层次分析法构建风险因素 |
4.2.3 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价指标 |
4.2.4 根据权重值的分析结果 |
4.3 构建110kV变电站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综合评价模型 |
4.3.1 评价模型构建 |
4.3.2 评价计算 |
4.3.3 110kV变电站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综合评价 |
第五章 110kV变电站项目安全管理对策 |
5.1 基于故障树分析结果的安全管理对策 |
5.2 基于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安全管理措施 |
5.2.1 加强安全隐患及危险点源分析 |
5.2.2 完善安全规划 |
5.2.3 规范安全作业措施 |
5.2.4 保障全过程安全管理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高职学校安全用电管理的问题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校园安全用电存在的问题 |
1.1 宿舍生活环节的安全用电情况 |
1.2 实习实训环节的安全用电情况 |
1.3 维修保养环节的安全用电情况 |
2 校园安全用电的保障思路 |
2.1 提升电气保障设备的防护等级 |
2.2 提升电气系统设计的科学性 |
2.3 提升电气检修环节的应对能力 |
2.4 提升安全用电教育的有效性 |
(8)电气设备漏电保护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电气设备漏电保护方式探讨 |
1.1 有效的保护接地的方法 |
1.2 保护接零方法 |
1.3 剩余电流保护器 |
1.4 火灾电气监控系统 |
1.5 漏电保护插座 |
2 电气设备漏电保护的措施 |
3 结束语 |
(10)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配电箱的选择和使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配电箱的选择 |
1.1 选择原则 |
1.2 选择要点 |
1.2.1 箱体选择要点 |
1.2.2 配电箱电器元件选择要点 |
2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配电箱的使用 |
2.1 配电箱使用顺序说明 |
2.2 配电箱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
3 结语 |
四、漏电保护器的安装场所(论文参考文献)
- [1]建筑电气施工中的漏电保护技术探讨[J]. 关志芳. 居舍, 2021(32)
- [2]电气设备漏电保护方式研究[J]. 孟雪猛,袁瑞琴. 中国设备工程, 2021(17)
- [3]建筑电气施工中的漏电保护技术探讨[J]. 孙祥. 房地产世界, 2021(13)
- [4]不同接地型式的低压配网剩余电流保护适应性研究[D]. 陈航宇. 厦门理工学院, 2021(08)
- [5]居民用电安全监测诊断技术研究与应用[D]. 徐扬.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6]开发区110kV变电站工程的安全管理研究[D]. 高超. 天津工业大学, 2021(01)
- [7]高职学校安全用电管理的问题与思考[J]. 钱晓峰,王斌,冒国春. 电子世界, 2021(02)
- [8]电气设备漏电保护方式研究[J]. 何仁辉. 江西建材, 2020(12)
- [9]高层建筑临时用电系统设计要点分析[A]. 满效强,夏家华,刘继凯,邢益江,吴土日. 2020年全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下册), 2020
- [10]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配电箱的选择和使用[J]. 陈瑶. 产业科技创新, 20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