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时火器伤20例治疗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白少华,朱小明,郭根心,马镇[1](2018)在《结肠损伤的经验和教训》文中指出目的对结肠出现损伤的经验以及教训进行总结。方法采取回顾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2016年3月就诊的31例结肠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对患者出现的结肠损伤的经验以及教训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 31例患者多合并其他脏器损伤,31例患者均治愈,切口感染8例,22例随访36个月,无肠漏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结肠损伤的患者应按"个体化"的原则和"损伤控制手术"的原则选择具体的手术方式,大多数患者可行1期手术。
罗鹏,费舟[2](2016)在《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救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开放性颅脑损伤是常见的颅脑损伤类型,伤情复杂,救治难度大,残死率高,是严重危及人群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国内外对其救治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获得了许多具有临床价值的研究成果。本文从致伤机制、流行病学特征、诊断与治疗等方面,对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救治进行分析和总结,为降低残死率、改善伤员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杨武军[3](2015)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早期脑积水的临床治疗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早期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加颅骨修补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的疗效,并对其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恩施州民族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7月2013年10月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A组)予早期同期脑室-腹腔分流加颅骨修补术,15例(B组)予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2周后再行颅骨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结果 A组24例中术后有效22例,有效率91.6%,分流感染1例,感染率4.1%;B组15例术后有效12例,有效率80%,分流感染4例,感染率26%。两组共39例患者中均无分流过度、颅内出血、脑脊液漏、切口感染、修补材料外露、硬膜下积液或血肿等并发症;35例获随访6个月至2年,无分流管阻塞、滑脱、无死亡病例。结论早期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加颅骨修补术较分次手术的疗效显着,并可降低分流感染的发生率,是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有效的、经济实用的治疗手段。
唐震[4](2011)在《人上、下颌骨火器伤动态模拟及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的初步研究》文中提出颌面部位置暴露,战时防护薄弱,和平时也是暴力、自伤的重点部位,在全身火器伤的发生中,颌面部火器伤所占比例较大。因此,颌面部火器伤的救治是颌面部乃至全身创伤救治中的重点问题。目前用于创伤弹道学研究的颌面部传统火器伤模型仍然以动物模型为主,辅以尸体及人工材料模型。然而,由于可重复性差以及目前陪受关注的医学伦理方面的原因,动物及尸体模型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人工材料模型虽然具有与人体组织相近的生物力学性质。但其制作成本高,费时长。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模型已越来越显露出其局限性,因此,我们需要采用新的方法来建立更加理想的致伤模型。有限元法又称有限元分析法(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或有限元素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是在工程科学技术领域广泛应用的数理方法。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是把整个结构看作由有限个细小单元组合而成的实体,整体的力学特性是由每个个体单元的力学特征叠加整合后反映出来,最常用于解决复杂的工程学问题,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力学研究中。有限元法能够分析物体内及物体间的复杂力学过程,预测力学作用产生的效应(如模型的应力、应变、形状、温度等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电脑上直观显示或输出计算结果以供分析,具有可重复性好、节约实验成本、实验条件易控制等优点,可以弥补传统的火器伤模型在致伤过程研究中的不足。因此,有限元法的运用将有助于颌面部火器伤致伤机理的深入研究,并能为颌面部火器伤致伤部位伤情的快速判断、火器伤的迅速救治、战时的防护以及评估投射物致伤效应等等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本研究以前期建立的猪下颌骨火器伤有限元模型为基础,采用经动物实验验证的有限元模型内置参数,建立了可视化数字人上、下颌骨火器伤三维有限元模型,用有限元方法动态模拟不同投射条件下投射物侵彻人上、下颌骨的过程,并对人上、下颌骨火器伤的生物力学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方法和结果:1.将中国可视化数字人(Chinese Visible Human, CVH)头面部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中,经过三维图像获取、实体模型重建后得到人上、下颌骨面网格模型;将上、下颌骨面网格模型导入ANSA软件中,采用六面体单元与五面体及四面体单元结合的方式建立人上、下颌骨火器伤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的人上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单元数为372501,节点数为751410;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单元数为275216,节点数为1387101,所有单元均为实体单元。结果表明,该模型网格划分合理,单元质量好,与真实标本的几何外形相似程度高,细节损失小。2.在前期动物实验建模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材料模型、生物力学参数、边界条件及接触算法,对所建立的人下颌骨火器伤三维有限元模型加载不同的入射条件(两种投射物、两个投射部位、三个入射角度及三种入射初速度),在LS-DYNA软件中进行仿真计算,动态模拟人下颌骨火器伤的致伤过程、应力传导及分布的情况。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人下颌骨火器伤三维有限元模型几乎全采用六面体单元建模,满足了多个投射物多角度多部位打击下颌骨的研究需要,并提高了计算精度。不仅可以动态模拟不同入射条件下,下颌骨受打击的过程及损伤的严重程度,还可以观察投射物的运行轨迹及比较其投射效率;并且,通过对应力的计算,还可以动态模拟火器伤过程中应力在下颌骨中传导的方式及各部位应力随时间分布的情况。3.采用与下颌骨相同的材料模型、生物力学参数及接触算法,设定适合的边界条件,对所建立的人上颌骨火器伤三维有限元模型加载不同的入射条件(一个入射角度、两种投射物、两个投射部位及三种入射初速度),在LS-DYNA软件中进行仿真计算,动态模拟人上颌骨火器伤的致伤过程、应力传导及分布的情况。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人上颌骨火器伤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四面体单元、五面体单元与六面体单元结合的方式建立人上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兼顾了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的基础上,降低了建模成本及运算时间,可以动态模拟不同入射条件下上颌骨受打击的过程及损伤的严重程度,还可以动态模拟火器伤过程中应力在上颌骨及颅底中传导的方式及各部位应力分布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论:1.成功建立了人上、下颌骨火器伤三维有限元模型,该模型细节部分网格划分十分理想,细节损失小,几何相似程度高;各项网格单元质量检查结果均达到设定的检查标准,网格单元尺寸较均匀;装配后的上、下颌骨火器伤有限元模型符合动态模拟要求。2.在以下颌角及颏部正中为入射点,且入射角度限定在45°至90°之间时,下颌骨火器伤的致伤特点是:1)、入射角度越小,下颌骨受损伤的程度越重,投射物的致伤效率也越高;2)、入射初速度越大,下颌骨受损伤的程度越重,但投射物的致伤效率却越低;3)、钢珠的致伤效率远高于子弹,而子弹对下颌骨的损伤程度可能在大多数情况下均大于钢珠,但在入射角度接近于90°时,随着入射初速度的增加,钢珠对下颌骨的损伤程度可能大于子弹;4)、投射物在下颌角部位入射时对下颌骨造成的损伤程度及致伤效率均大于颏部正中入射;5)、在下颌骨的火器伤发生时,击入侧髁状突颈部发生骨折的可能性较大;6)、距离下颌骨伤道越近,应力在该部位分布越集中。3.在以上颌骨侧面的前点及后点入射,且入射角度与矢状面垂直时,上颌骨火器伤的致伤特点是:1)、在上颌骨前点入射时投射物对上颌骨造成的损伤及致伤效率略大于上颌骨后点入射;2)、入射初速度越大,上颌骨受损伤的程度越重,但投射物的致伤效率却越低;3)、子弹对上颌骨造成的损伤大于钢珠,但其致伤效率却小于钢珠;4)、投射物以相同的初始动能入射时,钢珠对上颌骨造成的损伤及致伤效率均大于子弹;5)、距离上颌骨伤道越近,该部位所受应力越强;6)、上颌骨火器伤时伴发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枪弹的入射部位及投射物的性质有关,与投射初速度的相关性小。4.我们建立的人上、下颌骨火器伤三维有限元模型可以进行颌面部火器伤生物力学研究。在研究颌面部火器伤生物力学机制方面,有限元方法可以弥补传统火器伤研究模型的不足。
杨淑娟[5](2011)在《针刀松解法对肩周炎模型兔胶原瘢痕形成相关物质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祖国医学把肩周炎称为“肩凝症”、“漏肩风”、“锁肩风”等,为中老年常发的慢性肩部疾患。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肌肉、韧带、肌腱、滑囊、关节囊等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尤以患臂外展、外旋、后伸时最为明显,日久可见肩部肌肉萎缩、粘连,属于中医“痹证”范畴。目的本研究以针刀为干预手段,通过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运用,即对肌腱胶原瘢痕形成相关物质的分析,揭示针刀松解法治疗肩周炎在胶原组织代谢方面的作用机理,为肩周炎的针刀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健康雄性新西兰家兔48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针刀组A(疼痛期干预)、针刀组B(僵硬期干预)、针刀组C(疼痛期及僵硬期共同干预)各8只。应用持续劳损加冰敷方法制备肩周炎家兔模型。正常组(空白组)、模型组,不干预,针刀各组行针刀治疗,电针组行电针治疗,各组在同等条件下饲养,共33天。分别取肱二头肌、冈上肌、冈下肌肌腱,测定羟脯氨酸及总蛋白质含量。数据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和检验。用样本碱水解法测定组织羟脯氨酸含量,紫外吸收法测定组织总蛋白质含量。结果1、局部病理组织观察显示:空白组的肌腱外膜由结缔组织包绕,最外层上皮细胞为排列整齐的1-2层立方细胞,腱纤维排列整齐;模型组的肌腱外膜上皮细胞可达4-5层,排列不整齐,上皮深层下行纤维增多,结构致密;电针组及针刀各治疗组病理变化基本相同,肌腱的外膜上皮细胞增生,但较模型组少,多为2-3层,上皮下结缔组织也较致密。2、羟脯氨酸在肱二头肌、冈上肌、冈下肌肌腱中的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造模成功后,模型组测得结果明显高于其他各组,与各组都有极显着差异(P<0.01)。而空白组、电针组及各针刀治疗组之间并无差异(P>0.05)。羟脯氨酸在不同肌腱中所测得含量总体趋势亦趋一致。3、肱二头肌、冈上肌、冈下肌肌腱中总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显示,空白组总蛋白质含量低于其他各组水平,空白组与针刀A、B组差异显着(P<0.05),针刀A、B组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1.局部的组织的HE染色结果显示,针刀治疗可以有效缩小病变区的胶原瘢痕组织形成。针刀治疗后,肌纤维排列整齐,说明针刀治疗不仅可以有效阻止病理性瘢痕的形成,而且可以恢复局部静态及动态平衡状态,使组织恢复后不影响肌肉功能活动。这与针刀直接对瘢痕等局部组织进行铲拨、切割有关。2.针刀松解法对肩周炎模型兔肌腱中的羟脯氨酸和蛋白质的含量有良性的调节作用。在组织修复早期和中期,通过针刀干预,可以促进胶原蛋白分泌,加快组织修复进程,在组织修复后期,针刀干预了病理性瘢痕的形成。3.本次实验设定了针刀和电针治疗的对比。从对胶原瘢痕形成影响方面看,电针组和针刀各治疗组作用相似,单从羟脯氨酸和蛋白质含量变化上无法判断这两种疗法的优劣。但是,针刀治疗次数少,并且可以防止修复过度而形成组织粘连挛缩,这在临床软组织损伤的治疗中还是有指导意义的。
曹旭华[6](2011)在《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颅脑损伤的发生率占全身创伤发生率第2位,具有发病率高、病情变化快、多需要进行急症手术、重型者治疗任务繁重等特点,并常合并有身体其它部位的复合伤存在,是救治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高压氧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较为年轻的临床分支学科,它是指在高压氧舱内,给予1个大气压以上的纯氧,通过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以携带更多的氧到大脑组织,增加血氧弥散和脑组织内的氧含量,迅速改善和纠正脑组织缺氧,减轻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并改善微循环,促进病灶部位脑组织的恢复,改善神经功能,减少后遗症,改善预后以及提高生活质量。分析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作用;探讨高压氧疗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疗效;明确高压氧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作用,以便更好的指导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后遗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通过收集病例,进行临床研究,分析高压氧疗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并通过文献检索,探讨高压氧疗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机制,阐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的注意事项。选自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08年—2010年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高压氧治疗的(20)例与行常规治疗的(20)例进行比较。常规组给予脱水降颅压、止血、促醒、抑酸、营养神经、扩血管等治疗;高压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疗。其中包括弥漫性轴索损伤(16)例,行高压氧疗的(10)例,行常规治疗的(6)例;脑挫伤(5)例,行高压氧疗(2)例,行常规治疗的(3)例;脑出血(7)例,行高压氧疗(2)例,行常规治疗的(5)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的(12)例,行高压氧疗(6)例,行常规治疗的(6)例。观察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种类、入院情况、高压氧疗前情况、出院情况等指标,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高压氧治疗组的效果明显比常规组效果好。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患者的疾病类型、年龄、性别对治疗的效果无影响。结论:颅脑损伤是常见的神经外科急症,以发病率高、病情重、进展快、致残率高为其临床特点,如何更好的改善其预后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高压氧治疗是颅脑损伤的重要辅助手段,同时也是颅脑损伤康复阶段不可缺少重要手段。其改善脑缺氧,减轻脑水肿,促进清醒,改善微循环,改善神经功能障碍,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症有重要作用。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如果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严重的基础疾病,应该尽快行高压氧疗,以减少患者后遗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以后的生活质量。
赵泉,龚昆梅,王昆华[7](2010)在《创伤性结肠损伤31例分析》文中提出结肠损伤是较常见的腹内脏器损伤之一,在腹部外伤中居第4位[1],多数为开放性穿透性损伤,战时以火器伤为主,平时常见为刺伤及医源性损伤。由于交通伤以及车辆撞击伤、摔伤、打
吴同亮[8](2010)在《颅脑火器伤临床救治研究(56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调查1966~2009年入院治疗的所有颅脑火器伤患者的一般情况、致伤原因、致伤因素、人员构成、致伤火器分类、损伤类型、程度以及是否手术、手术效果、主要临床表现及合并症、并发症,以及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2.总结治疗经验,探讨提高颅脑火器伤的疗效,降低重型、特重型颅脑火器伤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的诊疗策略。方法:1.资料来源通过对福州总院神经外科及空军医院神经外科1966-2009年颅脑创伤病案的排查,提取收集所有颅脑火器伤详细病历资料。2.调查指标制定资料整理表,对已搜集MCI病例资料进行系统整理:(1)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职业、籍贯、文化程度、致伤因素、诊疗经过、致伤原因及时间、颅脑损伤类型及严重程度、颅外合并伤及预后;(2)临床表现:意识状态、生命体征、肝肾功能、血糖等生理改变、并发症、治疗与结果。3.治疗方法:主要救治原则及手段、不同类型损伤的治疗手段比较、不同时期的主要救治手段的比较、密切观测与监护、生命支持、一般治疗、原发伤诊断与治疗、合并伤诊断与治疗、并发症及其治疗、营养支持、康复治疗。4.治疗结果:出院时状况、预后状况、死亡原因分析、随访。结果:1.颅脑火器伤的发病年龄多在11-40岁,尤其以21-30岁多发,对该年龄段的人群加强教育和监控对减少颅脑火器伤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发病年代以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为高发年代,其后随着国家经济的巨大发展及各项政策法规的完善,其发生率已经大大减少。2.颅脑火器伤的发病人群的文化程度以中、小学人群多发,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也具有重要意义。3.发病人群的职业类型以工农及军警多发,对该人群必须加强预防教育工作,提高该人群的自我防护意识。4.致伤原因以气枪、手雷及猎枪(土枪)致伤多见,应严格加强枪支管制等措施。5.颅脑火器伤均为开放性创伤,以盲管伤为主要类型,严重程度多为重型(GCS6-8分),致伤部位多见于额颞部,临床应加强对重型开放性颅脑火器伤的救治水平的提高。6.颅脑火器伤的原发伤、继发伤多见脑内血肿、硬膜外血肿及广泛脑挫裂伤,颅外合并伤以胸腹外伤、肺部感染及上消化道出血多见。加强对该类疾病的密切关注及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7.(1966-2009年)56例颅脑火器伤患者存活54例(96.4%),其中恢复良好36例(64.3%)、中残15例(26.8%)、重残1例(1.8%)、植物生存1例(1.8%),死亡2例(3.6%)。8.对颅脑火器伤伤员清创越早预后效果越好。一线救治应迅速对患者开展现场急救、正确地进行伤情评估、包扎止血、初步清创及积极的组织转运。二线救治要再次的进行伤情的评估,充分的进行术前准备,根据伤情、伤势、临床表现及金属异物的位置决定手术方式,对于金属异物的摘除一般采取直接开颅清创+金属异物取出术,对于位置深、病情复杂的可采取立体定向或导航技术。在基层医院的伤员应尽快转送至上级医院,最好可通过空运转送。结论:提高MCI治愈率,降低并发症、致残率及致死率的关键措施:1.要迅速对患者开展现场急救、正确地进行伤情评估和急诊手术处理。在基层医院的伤员应尽快转送至上级医院,最好可通过空运转送。2.早期意识的严密观察,积极生命营养支持,维持内环境稳定。3.尽早行严格的颅脑清创术,尽早清除颅内血肿和金属异物、去除骨折碎片及其它异物。4.积极防治并发症、颅外合并伤以及结合病情稳定后的积极的康复医学治疗。5.影响颅脑火器伤预后的因素很多,必须全面考虑、综合处理,才能提高疗效。
刘振华[9](2010)在《改良支具治疗胸腰椎屈曲压缩性骨折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改良支具治疗胸腰椎屈曲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部病例系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二科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211医院骨科的住院患者根据病例纳入标准和病例排除标准,选择46例48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患者23例25处骨折,给予改良支具治疗;对照组23例23处骨折,给与一般支具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受伤部位、病程、椎体压缩率、矢状位指数经统计学检验,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行牵引过伸按压法复位,之后给予相应支具外固定;均给予药物治疗,并进行功能锻炼:早期应用五点支撑、三点支撑及四点支撑过伸锻炼,后期用俯卧位飞燕点水法。所有病例于治疗前、手法复位后及支具治疗后2周、3个月、6个月查胸腰椎侧位X光片,观察伤椎的复位率、矢状位指数;3个月后行疼痛评价、综合疗效评价及并发症统计,完成对预定观察指标.资料的收集。通过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两种疗法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从而比较两种疗法的优缺点,最后作出分析和结论。结果:临床观察中两组患者全部得到随访。治疗组和对照组手法复位后椎体复位率、矢状位指数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应用改良支具治疗后椎体复位率、矢状位指数、疼痛评价、治疗显效率方面较一般支具治疗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改良支具设计合理,易于操作,在治疗胸腰椎屈曲压缩性骨折中,固定牢靠,疗效肯定。有以下几个优点:①改良支具治疗胸腰椎屈曲压缩性骨折相比改良前支具治疗能更好的恢复椎体高度。②改良支具治疗能更好的矫正后凸畸形。③改良支具治疗能更好的减轻腰背部后遗疼痛。④本方法操作简单,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王彦亮[10](2002)在《颌面部神经爆炸性创伤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武器的发展,战争中爆炸性武器的使用不断增多,爆炸伤也逐渐成为战伤中的主要类型。颌面部位置暴露,不易防护,因而颌面部战伤在历次战争中都有较高的发生率,对颌面部战伤的研究也一直是战创伤研究中的重点问题。面部神经分布密集,在颌面部爆炸伤中几乎不可避免受到累及。特别是面神经,位置表浅,受伤后易导致面瘫,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生活影响很大。而周围神经的火器性创伤由于神经损伤范围广、伤口污染严重,本身处理就比较困难,同时颌面部解剖结构复杂,腔窦多,所以对面部神经火器伤的处理比较困难。以往对颌面部神经火器伤的研究多集中在枪弹致伤方面,对颌面部神经爆炸伤的研究少,而爆炸作为一种剧烈的致伤因素,所引起的损伤有别于枪弹伤,因此对面部神经爆炸伤的过程尤其是面神经爆炸性损伤的特点值得研究。 国内外过去的神经爆炸伤研究多从临床经验出发,分析在某次战争或爆炸性事故中各种伤情的比例和致伤原因,缺乏前瞻性研究。因此,我们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严格控制致伤因素对颌面部特定部位进行致伤,观察该部位神经损伤特点并尝试相应救治方法。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面神经爆炸伤模型的建立 第回罩匡大学协士学位恰工 没计并建立了一种模拟面神经爆炸伤的动物模型。通过对比不同致 伤条件下动物的伤情,摸索出适合用于研究面神经创伤救治和预后的模 型。同时,对面神经的枪弹伤和爆炸伤的特点进行了比较。 2,颌面颈部神经爆炸伤后的病理变化 观察面神经爆炸伤后病理变化和恢复过程,并采用免疫组化等方法 对面神经的恢复过程与下颌神经和迷走神经进行比较,分析由神经自身 因素及周围解剖关系不同而引起的创伤过程的差异。 3,颈部迷走神经损伤程度对爆炸伤后急性创伤反应的影响 通过前瞻性随机化的动物实验分析了迷走神经损伤程度对爆炸伤后 的机体急性创伤反应,尤其是创伤性休克的影响,结果表明迷走神经在 爆炸伤后急性循环呼吸系统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4,面神经爆炸救治的研究 探讨在面神经爆炸伤后初期处理中可以采取的措施以利于面神经的 恢复,减少遗留面神经功能障碍。对面神经爆炸伤后采用皮瓣修复创面, 避免面神经长期暴露,可以促进面神经的恢复。通过面神经外膜切开减 轻神经干内部压力也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总之,本研究设计并建立了一种模拟面神经爆炸伤的动物模型,观察了 颌面颈部神经爆炸伤后的特点并进行对比,对面神经爆炸伤后的早期救治提 出新的思路。
二、平时火器伤20例治疗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平时火器伤20例治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结肠损伤的经验和教训(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术前诊断性检查方法 |
1.2.2 手术治疗方法及治疗结果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病史 |
3.2 诊断 |
3.3 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 |
(2)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救治(论文提纲范文)
1 开放性颅脑损伤的定义及致伤机制 |
2 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 |
3 开放性颅脑损伤的处置 |
3.1 急救处置 |
3.2 手术治疗 |
3.3 并发症的处置 |
3.3.1 抗感染治疗 |
3.3.2 抗癫痫治疗 |
3.3.3 处理脑脊液漏 |
3.3.4 血管相关并发症的处置 |
4 问题和展望 |
(3)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早期脑积水的临床治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临床资料 |
二、临床表现 |
三、术前准备 |
四、手术方法 |
五、观察指标 |
结果 |
讨论 |
一、发病原因或机制 |
二、对患者的影响 |
三、手术时机 |
四、术后并发症分析及其防治 |
(4)人上、下颌骨火器伤动态模拟及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可视化数字人颌面部骨组织三维重建及有限元模型建立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结论 |
讨论 |
小结 |
第二部分 可视化数字人下颌骨火器伤致伤过程有限元动态模拟及结果分析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结论 |
讨论 |
小结 |
第三部分 可视化数字人下颌骨火器伤致伤过程中各部位应力分布的有限元模拟及结果分析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结论 |
讨论 |
小结 |
第四部分 可视化数字人上颌骨火器伤致伤过程有限元动态模拟及结果分析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结论 |
讨论 |
小结 |
第五部分 可视化数字人上颌骨火器伤致伤过程中各部位应力分布的有限元模拟及结果分析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结论 |
讨论 |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学习期间课题相关论文发表情况 |
(5)针刀松解法对肩周炎模型兔胶原瘢痕形成相关物质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软组织损伤概述 |
1 软组织损伤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
2 软组织伤病的病因 |
3 软组织损伤分类 |
4 软组织伤病的病理学说 |
5 针刀医学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的认识 |
综述二 中西医对肩周炎病因病理的认识 |
1 肩关节局部解剖 |
2 肩周炎的病因 |
3 针刀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 |
综述三 针刀松解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
1 单纯针刀治疗 |
2 针刀综合疗法 |
综述四 针刀实验研究概述 |
1 小针刀疗法对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 |
2 小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
3 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实验研究 |
4 针刀治疗肩周炎实验研究及肩周炎模型探索实验研究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技术路线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图 |
(6)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高压氧疗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疗效及其相关作用机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颅脑火器伤临床救治研究(56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正文:颅脑火器伤临床救治研究(56例分析)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致谢 |
研究生介绍 |
(9)改良支具治疗胸腰椎屈曲压缩性骨折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临床研究 |
1.一般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随机分组方法及一般资料可比性分析 |
1.3 治疗前基线可比性分析 |
2.诊疗标准及病例选择标准 |
2.1 诊断标准 |
2.2 病例纳入标准 |
2.3 病例排除标准 |
2.4 剔除、脱落和中止试验的标准 |
3.所用材料及治疗方法 |
3.1 支具与改良支具的制作 |
3.2 治疗方法 |
3.3 药物治疗 |
4.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
4.1 伤椎的压缩率、复位率 |
4.2 伤椎的矢状位指数(SI) |
4.3 并发症发生情况 |
4.4 疼痛评价标准 |
4.5 综合疗效评定 |
5.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结果 |
1 两组复位率比较 |
2 两组矢状位指数比较 |
3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4 疼痛评定结果比较 |
5 综合疗效评定结果比较 |
讨论 |
1.胸腰部损伤特点及生物力学浅析 |
1.1 胸腰部的解剖及损伤特点 |
1.2 胸腰部生物力学浅析 |
2.胸腰椎屈曲压缩性骨折的损伤机制 |
2.1 轴向压缩外力损伤机制 |
2.2 屈曲外力损伤机制 |
3.胸腰椎屈曲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的理论依据 |
4.患椎的矢状位指数与Cobbs'角的选择 |
5.改良支具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
5.1 过伸复位的理论依据 |
5.2 改良支具的生物力学浅析 |
5.3 改良支具的治疗特点 |
5.4 改良支具的安全性分析 |
5.5 针对支具副作用的处理 |
6.功能锻炼的作用 |
7.改良支具的疗效分析 |
7.1 骨折复位及畸形矫正方面 |
7.2 腰背部遗留疼痛方面 |
7.3 治疗的综合疗效方面 |
8.存在不足及前景展望 |
8.1 存在问题 |
8.2 未来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10)颌面部神经爆炸性创伤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Ⅰ 英文缩略词表 |
Ⅱ 中文摘要 |
Ⅲ 英文摘要 |
Ⅳ 文献回顾 |
周围神经火器伤 |
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因素 |
Ⅴ 实验研究部分 |
第一部分: 颌面部神经爆炸伤模型的建立与研究 |
第二部分: 颌面部不同类型神经爆炸性损伤的特点 |
第三部分: 颌面部神经爆炸伤对全身和邻近器官的影响 |
第四部分: 面神经爆炸伤的救治 |
Ⅵ 全文总结 |
Ⅶ 作者简历 |
Ⅷ 致谢 |
Ⅸ 附图 |
四、平时火器伤20例治疗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结肠损伤的经验和教训[J]. 白少华,朱小明,郭根心,马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12)
- [2]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救治[J]. 罗鹏,费舟.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6(04)
- [3]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早期脑积水的临床治疗研究[J]. 杨武军.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15(06)
- [4]人上、下颌骨火器伤动态模拟及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的初步研究[D]. 唐震. 第三军医大学, 2011(12)
- [5]针刀松解法对肩周炎模型兔胶原瘢痕形成相关物质影响的研究[D]. 杨淑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9)
- [6]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D]. 曹旭华. 河北医科大学, 2011(10)
- [7]创伤性结肠损伤31例分析[J]. 赵泉,龚昆梅,王昆华. 云南医药, 2010(04)
- [8]颅脑火器伤临床救治研究(56例分析)[D]. 吴同亮.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0(04)
- [9]改良支具治疗胸腰椎屈曲压缩性骨折的临床观察[D]. 刘振华.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0(03)
- [10]颌面部神经爆炸性创伤的实验研究[D]. 王彦亮. 第四军医大学, 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