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墨镜布洛陀”的文化价值

壮族“墨镜布洛陀”的文化价值

一、壮族《麽经布洛陀》的文化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王京[1](2021)在《数据视域下的布洛陀学术研究趋势与知识图谱分析——以395篇中国知网论文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布洛陀神话是壮族地区广泛流传的文化祖先型神话。文章对1984—2020年间知网收录的395篇布洛陀期刊论文进行了基于作者、关键词和研究主题等维度的文献计量分析,并运用Cite SpaceⅤ软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从数据学角度对近40年布洛陀研究的历时特征、关注热点、研究趋势和阶段性特征进行了探索研究。

杨杰宏[2](2020)在《历时性视域下《布洛陀》研究之思考》文中指出学术界把《布洛陀》视为壮族传统社会的"百科全书",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其"活化石""原始宗教"特点,而忽略了它作为文化传统的历时性维度,以及作为延续至今的当下性特点。布洛陀经诗内容涵盖了壮族历史发展的文化信息,蕴涵了从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到祖先崇拜的发展过程,突出了其原生宗教特征。《布洛陀》研究中的诸多问题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看法,对这些不同看法持续不断地总结思考,它的学术生长点与生命力就能不断地得以持续发展。

蒙桂林[3](2020)在《壮族布洛陀神话儿童绘本的开发研究》文中提出布洛陀神话是中华民族神话宝库的组成部分,也是壮族民族文化的瑰宝。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布洛陀神话逐渐被人们淡忘,只有少部分的老人记得一二,这是令人惋惜的现实。说起神话,人们总能列举一二,但大都是以汉族神话为主。而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神话中,创作成为儿童绘本又比较常见的主要有“夸父逐日”“盘古开天地”“嫦娥奔月”“哪吒脑海”“愚公移山”等内容,只是相同的内容不同的创作者所呈现的风格不一样。重点是,在这些儿童绘本中只有少部分适合学前儿童阅读,更多的是适合有一定识字水平的小学生阅读。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对已有的绘本开发的相关研究的梳理,以及从优秀的儿童绘本中学习可取之处,开发创作出适合学前儿童阅读的壮族布洛陀神话儿童绘本。那么,本研究主要从壮族布洛陀神话儿童绘本的开发构想、壮族布洛陀神话儿童绘本的创作、壮族布洛陀神话儿童绘本的行动方案的确立、两次行动研究的实施与反思、以及对本研究的总结与思考五个方面探求了什么样的布洛陀神话绘本适合学前儿童阅读,通过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1.积极挖掘布洛陀神话绘本的开发价值,帮助儿童形成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初步认识;2.充分注重布洛陀神话绘本的内容与形式,引导儿童多方面的自主发展;3.有效结合园所本土资源,促进布洛陀神话绘本创作,丰富幼儿园课程活动形式。此外,笔者也反思了布洛陀神话儿童绘本在创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布洛陀神话儿童绘本的系列性开发进行了思考,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

郭星[4](2019)在《论姆六甲神话对壮族“花婆节”仪式的影响》文中指出姆六甲作为壮族的创世女神,创造了天地万物,又形成了和布洛陀神话形象并列的神话讲述,这是壮族神话的源头,姆六甲形象后来又逐渐演变为花婆形象,形成民间信仰的祭祀对象并形成“花婆节”。论文通过对姆六甲神话的分析,可以看出姆六甲到花婆形象演变所形成的神话母题链,这与壮族女神神话和现今女性文化的传承特点有关。壮族民间文化中保留了众多的女性生活民俗,其中保存着较多的自然宗教遗风,论文研究可以更好地探寻壮族神话及习俗文化的发展轨迹。论文采用神话学母题分析的方法,看到了姆六甲神话文本中存在着母题的叠压。“花婆节”在广西壮族生活中有丰富的表现。通过对南宁市蒲庙镇“花婆节”的田野调查,采用神话仪式的理论,看到了姆六甲神话原型到花婆形象的演变,表现在有关花婆的节日活动和祭祀中。蒲庙镇“花婆节”中有民间信仰的融合,习俗文化的粘连,对壮族日常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姆六甲神话在日常生活中展演的基础是“那文化”稻作生产的现实,姆六甲神话蕴含的意义是从大母神崇拜到民众对农耕丰产和生殖崇拜的信仰,再到对女神信仰的生命护佑需求,是壮族人民对幸福生活追求的结果,壮族神话在现实生活中还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王宪昭[5](2018)在《少数民族民间古籍手抄本发掘整理的文化价值——兼论《壮族麽经布洛陀遗本影印译注》》文中认为中国少数民族民间古籍手抄本非常丰富,是记载特定时期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成为目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资料学与数据库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些抄本的搜集整理具有多层次的文化价值,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探源与本土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源,在经典文献与口头传统的互动中也具有不可忽视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杨杰宏[6](2017)在《神灵、祭祀仪式与民间叙事传统——兼评《壮族麽经布洛陀遗本影印译注》的多元价值》文中研究说明布洛陀是壮族的"始祖神""创世神",对他的崇拜及其相关的祭祀仪式构成了布洛陀叙事的原动力。神话叙事、宗教叙事、民间叙事、仪式叙事是布洛陀叙事传统的主要特征。根据个强屯发现的布洛陀抄本整理出版的《壮族麽经布洛陀遗本影印译注》对于布洛陀的活形态传承、整体性研究均具有深远意义,从中也说明了民间经籍文本搜集、整理工作是一项可持续的学术任务,也是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

丁美华[7](2017)在《右江流域《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流传版本宗教词研究》文中认为《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地域性鲜明,因此着眼于特定地域《麽经》流传版本的宗教词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壮族民间宗教的特质,右江河谷流域《麽经》形式规整、内容丰富、版本数量可观,极具代表性,本文以右江流域《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流传版本为研究对象,借鉴吕大吉先生“宗教四要素”理论,对右江河谷流域《麽经》宗教词进行了分类整理,探讨了《麽经》宗教词中异形词的整理、多义词义项之间关系,并从文化上加以阐释,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绪论。较为全面的分析总结了研究的背景、现状、内容、方法和意义。第二章为宗教词的界定。本文借鉴吕大吉先生“宗教四要素”理论,结合汉语词和壮语词的定义,将宗教词定义为:“宗教词是宗教经典着作及宗教主体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用以表达宗教观念、宗教经验、宗教行为、宗教体制意义的最小的、能独立应用的语言单位。”得出了宗教词的特征及分类,并对《麽经》中宗教词的文字载体加以分析。第三章为《麽经》右江河谷流域流传版本宗教词统计与分析,主要介绍了右江流域《麽经》流传版本宗教词数据库的构建及宗教词的分类整理。第四章为右江《麽经》宗教词异形词及多义词整理研究。探讨了《麽经》宗教词中异形词的整理方法和多义词各义项之间关系。第五章为对《麽经》右江流域流传版本宗教词的文化阐释。从宗教词类型上对右江流域麽教文化加以阐释,认为麽教文化是包容开放,追求和谐安定,崇尚劳作、尊重创造,遵循性别和谐但主次分明的宗教文化。第六章为结语与展望。在对全文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加以总结的基础上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李凤玉[8](2016)在《壮族《麽经布洛陀》中和谐价值思想探析》文中研究指明《麽经布洛陀》是壮族麽教神职人员麽公做法事时喃诵的经文。其内容集中地表现了壮族的精神信仰、思想观念、感情体验、行为活动、生产方式、社会制度等的历史轨迹和丰富内容。其中以"柔""水""融合"为核心的尊"和"的人伦观念、尚"合"的自然观念、崇"柔"的治理方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高度的契合:善待万物体现了壮族先民关于人与自然之"和谐"思维方式;和睦尚德是壮族先民人与人之"和谐"行为模式,柔和有序是壮族先民人与社会之"和谐"价值追求。

卢贝贝[9](2016)在《壮族《麽经布洛陀》之叙事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壮族麽教经诗《麽经布洛陀》以叙事为主,记录壮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壮族历史文化的反映。本文在叙事学的观照下,探究对其程式和叙事特点。从文本的叙事语境到语音词汇特色,再到叙述时空以及叙述话语、叙述动作层层展开,探寻民族经诗的内部结构体系和叙事规律。以此更深入地了解民族经诗的实践美学范式价值,剖析壮族沉淀的民族文化特质,研究民间经诗叙事及其实践美学色彩。本篇论文由四个部分组成,论文的绪论部分介绍了笔者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并且概述《麽经布洛陀》、民间古歌经诗和诗歌叙事学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论文的第一章是《麽经布洛陀》的故事类型和情节构成:经诗的主要故事类型有人物成长型和困境事件型。故事中的细节化和戏剧性则构成了情节主要特征,这些特征达到娱神劝人、宣规明理的目的。论文的第二章探究《麽经布洛陀》所蕴含的现实性色彩的巫化叙述特征:从《麽经布洛陀》的语音词句、叙述时空、叙述话语和叙述动作四个层次来探究。经诗作为少数民族文化复合形态文本,其语音和词句形成的叙述性基调和模式是展开壮族巫化叙述性探究的基础;时空是叙事文本的基本形式,“讲”故事的时间和故事内容发展时间具有时间差,这是经诗处理叙事效果的表现手法,而故事当中的空间链则是人的存在与神力运作的场所,蕴含某种宗教叙事的永恒;叙述话语包括经诗外显和内隐的聚焦,以及两种故事类型的叙事语法,从话语层来把握经诗的讲述角度和结构;叙述动作涉及经诗文本叙述者的声音和受述者的“浸没”,以及实际演述的互动。论文的第三章是《麽经布洛陀》的圣与俗的美学色彩。神圣的宗教文本《麽经布洛陀》始终沿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经诗的发生缘起、创作的主体对象、故事情节结构、叙述方式、综合性的社会功能以及深层的情感构成与人文属性,直接促成了经诗在美学上的圣俗一体性色彩。

李远航[10](2015)在《《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部分抄本句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壮族麽经布洛陀》是壮族民间宗教—一“麽教”的经书典籍,为麽教神职人员“麽公”用方块壮字所记载。全面反映着壮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体现了壮族先民对自然、人类社会以及自身的认识,因而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以下简称《麽经》)是由整理者将多地区所搜集到的麽教经书进行精选汇集而成的麽经总集。本文以其作为基本语料,选取其中三个抄本为主要研究对象,用词组本位为理论支持来分析《麽经》的句法结构。全文由五章组成:第一章为绪论,较为全面地总结《麽经》的研究现状,以此引出选题缘由,并介绍抄本选择条件、论文分析方法以及本课题的意义所在。第二章对所选抄本里的每行经文进行穷尽式的词组划分,统计出各类型词组的分布,给出例句说明,并对特殊语法现象予以阐释。继而讨论各类词组在句子中的句法功能。第三章以第二章分析为基础,并结合古代汉语,探讨《麽经》和古代汉语在词组和句式上存在的相同点。第四章以《麽经》内所反映的实际情况,研究《麽经》时期壮语和现代壮语在历时上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麽经》内部的语法化现象痕迹。第五章为总结,对全文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二、壮族《麽经布洛陀》的文化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壮族《麽经布洛陀》的文化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数据视域下的布洛陀学术研究趋势与知识图谱分析——以395篇中国知网论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布洛陀”研究年度变化趋势及学术影响力分析
二、关于“布洛陀”研究力量的结构分析
    (一)发文时序表现出明显的段落性
    (二)学者普遍偏向相对独立的研究状态
    (三)小范围合作组团特征明显
三、关于“布洛陀”研究演进情况分析
    (一)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的主流研究阶段
    (二)20世纪末至2010年的深入研究阶段
    (三)2010年至今的全面繁荣阶段
四、“布洛陀”研究学术史呈现的几个特点
    (一)对于《布洛陀》经诗的研究热情贯穿整个学术史生命历程
        1.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多关注于经诗的价值研究
        2.20世纪90年代至2010年注重对经诗研究辐射边界的探索
        3.2010年至今聚焦于对《布洛陀》诗经的多维度再审视
    (二)重大出版物的问世推动《布洛陀》学术史的研究进程
    (三)多层次的布洛陀比较研究
        1. 布洛陀与姆六甲的比较研究
        2. 以人文始祖为牵引的民族间比较研究
        3. 以中-越文化信仰为主的跨境比较研究
    (四)布洛陀文化研究或将成为未来学界关注的焦点
        1. 以民族文化遗产开发为核心的产业化研究
        2. 民间信仰、家族秩序与当代文化建构
        3. 布洛陀史诗文化的多维度解读

(2)历时性视域下《布洛陀》研究之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布洛陀经诗中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信息
二、历时性维度下的布洛陀信仰性质再思考
三、与共时性相结合研究的历时性维度
四、历时性维度下布洛陀经诗中蕴含的学术生长点

(3)壮族布洛陀神话儿童绘本的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设计
一、壮族布洛陀神话儿童绘本开发的构想
    (一)文部分的设计构想
    (二)图部分的设计构想
    (三)制书部分的构想
二、壮族布洛陀神话儿童绘本的创作及行动方案的确立
    (一)壮族布洛陀神话儿童绘本的创作
    (二)壮族布洛陀神话儿童绘本开发的行动方案设计
三、第一次行动研究及反思
    (一)儿童自主阅读阶段的观察记录
    (二)教师指导阅读阶段的观察记录
    (三)教师访谈记录
    (四)第一次行动研究的反思与绘本修改
四、第二次行动研究及反思
    (一)儿童自主阅读阶段的观察记录
    (二)教师指导阅读阶段的观察记录
    (三)教师访谈记录
    (四)第二次行动研究的反思与绘本修改
五、壮族布洛陀神话儿童绘本开发研究的结论与思考
    (一)壮族布洛陀神话儿童绘本开发研究的结论
    (二)壮族布洛陀神话儿童绘本开发研究的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壮族布洛陀神话儿童绘本的开发研究观察记录表
    附录二 壮族布洛陀神话儿童绘本的开发研究访谈提纲
    附录三 本研究中创作的绘本
致谢

(4)论姆六甲神话对壮族“花婆节”仪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由及问题的提出
    (二) 壮族神话研究的相关综述
        1、有关姆六甲神话文本的搜集和整理
        2、有关壮族神话的基础研究
        3、有关姆六甲和布洛陀神话的研究
        4、有关壮族神话的田野考察
    (三) 研究方法及核心概念
        1、研究方法
        2、相关理论概念的界定
        3、田野调查点的简介
一、创世女神姆六甲的神话母题构成
    (一) 壮族神话的创世神灵及代际系统
    (二) 姆六甲神话及其母题链的形成
        1、姆六甲的诞生
        2、姆六甲创天地
        3、姆六甲造人
        4、姆六甲制定人间规则
二、姆六甲神话形象的演变
    (一) 姆六甲到花婆
    (二) 姆六甲(花婆)与布洛陀的关系
        1、姆六甲与布洛陀
        2、神话中的花婆形象及在民间信仰中的表现
三、“花婆节”在日常生活中的仪式表现及影响
    (一) 农耕稻作生产与丰产祭祀的出现
    (二) 花婆信仰在日常祭祀及节日习俗中的表现
        1、花婆与日常生育习俗
        2、广西各地的“花婆节”
        3、“蒲庙花婆节”的田野调查
四、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花婆节”调查提纲
    附录二: 2018年蒲庙花婆节暨蒲庙建圩287周年庆典活动安排
    附录三: 图片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5)少数民族民间古籍手抄本发掘整理的文化价值——兼论《壮族麽经布洛陀遗本影印译注》(论文提纲范文)

一、民间古籍手抄本发掘整理的民族文化资料学价值
    (一) 手抄本本身的文化价值
    (二) 抄本的稀缺性
    (三) 手抄本整理体例的规范性
二、手抄本的发掘整理有助于文化探源与本土文化研究
三、手抄本的发掘整理是连接经典文献与口头传统的重要桥梁

(6)神灵、祭祀仪式与民间叙事传统——兼评《壮族麽经布洛陀遗本影印译注》的多元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一、神灵与祭祀是民间叙事的原动力
二、《布洛陀》中的神灵、祭祀仪式与叙事传统
    (一) 无所不能的神灵——布洛陀
        1. 布洛陀的身份
        2. 布洛陀的神性及贡献
    (二) 祭祀仪式
    (三) 布洛陀叙事传统的主要特征
        (一) 宗教叙事
        (二) 民间叙事
        (三) 神话叙事
        (四) 仪式叙事
三、每一本麽经都是有生命的:布洛陀文本的搜集与刊布的意义
    (一) 《布洛陀》的搜集与刊布简况
    (二) 《壮族麽经布洛陀遗本影印译注》文本的多元价值
        1. 活形态文化的传承价值
        2. 布洛陀文化的整体性研究价值
        3. 对田野文献搜集工作的认识价值

(7)右江流域《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流传版本宗教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麽经》及其整理现状
        1.2.2 《麽经》语言文字研究
        1.2.3 壮族宗教及神话哲学理论
        1.2.4 《麽经》其他理论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麽教及右江河谷流域《麽经》流传版本简介
        1.3.2 本文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第二章 《麽经》宗教词的界定
    2.1 宗教词的界定
        2.1.1 宗教词的定义
        2.1.2 宗教词的特征
        2.1.3 宗教词的分类
    2.2 麽经宗教词的文字载体
第三章 《麽经》右江河谷流域版本宗教词统计与分析
    3.1 右江流域《麽经》流传版本宗教词数据库的构建
    3.2 《麽经》右江河谷流域版本宗教词概貌
        3.2.1《麽经》右江河谷流域版本宗教词数量统计
        3.2.2 《麽经》右江河谷流域版本宗教词词类统计
    3.3 右江流域《麽经》宗教词分类整理
        3.3.1 宗教观念词分类整理
        3.3.2 宗教经验词分类整理
        3.3.3 宗教行为词分类整理
        3.3.4 宗教体制词分类整理
    3.4 小结
第四章 右江《麽经》宗教词异形词及多义词整理研究
    4.1 《麽经》右江流域流传版本宗教词中异形词研究
        4.1.1 《麽经》右江流域流传版本宗教词异形词界定
        4.1.2《麽经》右江流域流传版本宗教词异形词处理原则
        4.1.3 《麽经》右江流域流传版本宗教词异形词整理实践
    4.2 《麽经》右江流域流传版本宗教词中多义词义项研究
        4.2.1 《麽经》右江流域流传版本宗教词中多义词概貌
        4.2.2 《麽经》右江流域流传版本宗教词中多义词义项间关系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对《麽经》右江流域流传版本宗教词的文化阐释
    5.1 基于宗教词类型的右江流域麽教文化分析
        5.1.1 信仰庞杂的宗教观念
        5.1.2 较为规范的宗教行为
        5.1.3 逐渐成形的宗教体制
        5.1.4 较少关注民众宗教经验
    5.2 右江流域麽教文化特征分析
        5.2.1 壮族右江麽教文化是开放包容的宗教文化
        5.2.2 壮族右江麽教文化是追求和谐安定的宗教文化
        5.2.3 壮族右江麽教文化是崇尚劳作、尊重创造的宗教文化
        5.2.4 壮族右江麽教文化是遵循性别和谐但主次分明的宗教文化
    5.3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麽教及右江流域麽经简介
    附录2《麽经》右江流域流传版本宗教词词表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壮族《麽经布洛陀》之叙事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由、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 相关研究现状
        一、《麽经布洛陀》的研究现状
        二、有关民间经诗、古歌的叙事研究现状
        三、诗歌叙事学研究现状
    三 壮族《麽经布洛陀》的发展沿革
        一、《麽经布洛陀》出版前的历史沿袭
        二、《麽经布洛陀》出版后的历史变迁
    四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一、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二、独创或新颖之处
第一章 《麽经布洛陀》的故事类型和情节构成
    第一节 《麽经布洛陀》的故事范式
        一、人物成长型故事及其成因
        二、困境事件型故事及其成因
    第二节 《麽经布洛陀》的情节构成
        一、情节构成的细节化
        二、情节构成的戏剧性
第二章 《麽经布洛陀》的叙述特征
    第一节 《麽经布洛陀》语音及词句构成
        一、二元相融的民族性语义场
        二、语音、语词的叙事基调
        三、程式化词、句式构成
    第二节 《麽经布洛陀》的叙述时空
        一、叙述时间
        二、叙述故事的空间
    第三节 《麽经布洛陀》的叙述话语
        一、外显和内隐的聚焦
        二、壮文化语法下的叙述语法
    第四节 《麽经布洛陀》的叙述动作
        一、叙述者声音的多重变化
        二、叙述者的召唤和受述者的浸没
第三章 《麽经布洛陀》叙事的实践美学色彩
    第一节 以生活为中心的经诗创生
        一、感于生活的创作动机
        二、以生活为主体的创作对象
        三、融于生活空间的展演场域
    第二节 以人本为基点的情感构成
        一、强烈的生命情感
        二、诗性的审美情结
        三、规约性的宗教情怀
    第三节 《麽经布洛陀》圣与俗的美学色彩
        一、文野相间的文本故事层
        二、巫化与现实性的文本话语层
        三、庄谐结合的超文本层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部分抄本句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现状
        1.2.1 从文化学的角度展开的研究
        1.2.2 从宗教学的角度展开的研究
        1.2.3 从旅游经济学的角度展开的研究
        1.2.4 从生态学的角度展开的研究
        1.2.5 从文学的角度展开的研究
        1.2.6 从语言学的角度展开的研究
    1.3 本文的文本选择以及研究方法
        1.3.1 文本选择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内容及目的、意义
        1.4.1 文章内容
        1.4.2 本文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句法结构
    2.1 主谓结构
        2.1.1 主谓结构的构成
        2.1.2 主谓结构的句法功能
    2.2 动宾结构
        2.2.1 动宾结构的构成
        2.2.2 动宾结构的句法功能
    2.3 并列结构
        2.3.1 并列结构构成
        2.3.2 并列结构的句法功能
    2.4 定中结构
        2.4.1 定中结构的构成
        2.4.2 定中结构的句法功能
    2.5 状中结构
        2.5.1 状中结构的构成
        2.5.2 状中结构的句法功能
    2.6 中补结构
        2.6.1 中补结构构成
        2.6.2 中补结构的句法功能
    2.7 连谓结构
        2.7.1 连谓结构的构成
        2.7.2 连谓结构的句法功能
    2.8 兼语结构
        2.8.1 兼语结构的构成
        2.8.2 兼语结构的句法功能
    2.9 同位结构
        2.9.1 同位结构的构成
        2.9.2 同位结构句法功能
    2.10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与古代汉语的比较
    3.1 词组方面
        3.1.1 名词用作状语
        3.1.2 动词用作状语
        3.1.3 名词用作动词
        3.1.4 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3.1.5 数量结构
    3.2 句式方面
        3.2.1 判断句——判断句无系词
        3.2.2 叙述句——不及物动词接宾语
        3.2.3 否定句——否定词的区别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与现代壮语的比较及语法化
    4.1 语序的变化
        4.1.1 体词性修饰词组语序变化
        4.1.2 谓词性词组语序的变化
    4.2 词义的变化
        4.2.1 词义的扩大
        4.2.2 词义的缩小
        4.2.3 词义的转移
    4.3 语法化的个案研究
        4.3.1 “许”hawj[ha(?)~3]的语法化
        4.3.2 “纫”yuh[ju~6]的语法化
        4.3.3 “卦”gvaq[kva~5]的语法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四、壮族《麽经布洛陀》的文化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数据视域下的布洛陀学术研究趋势与知识图谱分析——以395篇中国知网论文为例[J]. 王京. 百色学院学报, 2021(02)
  • [2]历时性视域下《布洛陀》研究之思考[J]. 杨杰宏. 百色学院学报, 2020(04)
  • [3]壮族布洛陀神话儿童绘本的开发研究[D]. 蒙桂林. 西南大学, 2020(01)
  • [4]论姆六甲神话对壮族“花婆节”仪式的影响[D]. 郭星. 云南大学, 2019(03)
  • [5]少数民族民间古籍手抄本发掘整理的文化价值——兼论《壮族麽经布洛陀遗本影印译注》[J]. 王宪昭.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8(03)
  • [6]神灵、祭祀仪式与民间叙事传统——兼评《壮族麽经布洛陀遗本影印译注》的多元价值[J]. 杨杰宏. 百色学院学报, 2017(06)
  • [7]右江流域《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流传版本宗教词研究[D]. 丁美华. 广西大学, 2017(01)
  • [8]壮族《麽经布洛陀》中和谐价值思想探析[J]. 李凤玉. 百色学院学报, 2016(04)
  • [9]壮族《麽经布洛陀》之叙事学研究[D]. 卢贝贝. 广西大学, 2016(02)
  • [10]《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部分抄本句法研究[D]. 李远航. 广西大学, 2015(03)

标签:;  ;  

壮族“墨镜布洛陀”的文化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