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班布特罗片及口服液的临床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盐酸班布特罗片及口服液的临床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一、盐酸班布特罗片剂和口服液临床及药代动力学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贾晓妮[1](2021)在《罗汉果中两种G蛋白偶联受体靶向活性成分色谱筛选及评价》文中研究表明中药作为我国医药卫生领域长期临床实践的产物,具有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和成本较低的优势,已成为创新药物研发的重要源泉。然而中药及其复方成分复杂,组方配伍灵活多变,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多成分协同起效的特点,使得中药新药创制面临巨大挑战。破解上述挑战的核心是如何从复杂的中药中筛选靶向活性成分,以探索中药的功效物质基础,进而阐明其作用机制并揭示其科学内涵。本论文在前期随意固定化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drenergic receptor,β2-AR)色谱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建立β2-AR和M3-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3-muscar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M3R)高活性定向固定化方法,开展罗汉果平喘活性成分筛选及评价研究,以期为受体色谱法在中药靶向活性成分筛选方面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依据,对中药功效物质基础研究和新药创制具有一定的意义。全文共分5章,作者的主要贡献如下:1、建立了β2-AR及M3R定向固定化方法。在前期随意固定化方法的基础上,以提高固定化受体活性和稳定性为目标,基于卤代烷烃脱卤素酶与其底物卤代烷之间的特异性脱卤素反应,将Halo标签融合β2-AR和M3R通过一步反应分别定向固定至氨基微球表面制备两种受体色谱固定相。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受体色谱固定相形貌,能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表征其元素组成;特布他林、甲氧那明和班布特罗三种配体色谱保留行为表征固定化β2-AR的配体识别活性和稳定性;阿托品、达非那新和毛果芸香碱三种配体色谱保留行为表征固定化M3R的配体识别活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与随意固定化方法相比,所建立的一步固定化方法能显着提高受体的配体识别活性和稳定性,具有特异性更高的优点,固定化受体能依据配体的保留行为差异识别其特异性配体,为高活性中药成分筛选提供了方法。2、明确定向固定化β2-AR及M3R可用于评价配体与受体的相互作用。采用直接进样法、非线性色谱法研究配体与固定化β2-AR和M3R的相互作用,评价配体与受体相互作用强度;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直接进样法测得特布他林、甲氧那明和班布特罗与β2-AR结合常数分别为1.51×104、1.23×104和1.93×104 L/mol,非线性色谱法测得三种配体与受体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08?104、0.34?104和7.85?104 L/mol;两种方法测得阿托品、达非那新、毛果芸香碱与M3R的结合常数分别为0.28×105、1.92×105、1.19×105 L/mol,3.49?104、28.70?104、5.24?104 L/mol,上述结合常数的大小顺序与文献药物受体亲和力大小顺序一致:班布特罗>特布他林>甲氧那明;三种配体与β2-AR相互作用的主要氨基酸残基分别为Asn 312,Ser 203,Phe 193、Asn 312等;阿托品、达非那新、毛果芸香碱与M3R相互作用的主要氨基酸残基分别为Asn 152,Trp 192,Ala 235、Asn 507等,氢键和疏水作用为配体与β2-AR和M3R相互作用的主要推动力。上述研究为采用受体色谱法评价药物与β2-AR和M3R相互作用强度及机制提供了方法,有望为其它药物-受体相互作用快速评价提供借鉴。3、建立了罗汉果β2-AR及M3R靶向平喘活性成分筛选及快速评价方法。采用固定化β2-AR和M3R色谱对罗汉果提取液进行分析,收集保留成分,液相色谱多级质谱法鉴定其结构;直接进样法和非线性色谱法研究保留成分与β2-AR和M3R色谱的相互作用,评价其与β2-AR和M3R的相互作用活性;分子对接技术、离体气管实验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11-O-罗汉果苷V为M3R靶向成分,罗汉果苷V为同时作用于β2-AR和M3R的活性成分;直接进样法、非线性色谱法测得罗汉果苷V与β2-AR的结合常数分别为8.21×104和1.60×104 L/mol,与M3R的结合常数分别为2.10×104和2.00×104 L/mol,罗汉果苷V与β2-AR及M3R发生相互作用的主要氨基酸残基分别为Thr 110、Thr 195和Ala 237、Leu 198等,为中药β2-AR和M3R靶向成分筛选提供了依据,能为中药其它受体靶向活性成分的筛选和快速活性评价提供方法学参考。4、明确罗汉果苷Ⅴ具有显着的平喘作用。制备哮喘小鼠模型,通过测定炎症细胞因子含量及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评价罗汉果苷Ⅴ的平喘作用;选择离子对质谱法研究罗汉果苷Ⅴ药代动力学行为,评价罗汉果苷Ⅴ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结果显示,罗汉果提取液、罗汉果苷Ⅴ、11-O-罗汉果苷Ⅴ、复合中剂量及高剂量均可降低哮喘小鼠IL-4、IL-5、IL-13、IL-17、Ig E、OVA-Ig E、Ig G1水平,上调IFN-γ水平,纠正Th1和Th2的平衡,缓解哮喘模型小鼠气道炎症,减轻哮喘小鼠肺部炎性浸润情况,改善哮喘小鼠的肺组织形态,其中复合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明显,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与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肺组织形态与正常组相似;大鼠体内,罗汉果苷V在大鼠体内45 min达峰,吸收快、消除慢,表明罗汉果苷Ⅴ成药性良好。上述结果为明确罗汉果平喘功效物质提供了依据,对基于罗汉果苷V的中药创新药物研发具有积极意义。

张睿,周浩銮,张雪娟,胡军华,王冠林,陈茜,谭文[2](2020)在《左旋班布特罗吸入水雾剂的制备及处方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制备左旋班布特罗(R-Bambuterol,R-BMB)吸入水雾剂,并对处方进行优化。方法以甘油和丙二醇为辅料,配比得到9个处方。测定9个处方的理化性质,包括pH值、渗透压、表面张力,并通过碰撞器法和激光衍射法测试其粒径、空气动力学中值粒径(mass median aerodynamic diameter,MMAD)、d0.5、细微粒子百分数及跨度参数。运用正交实验方差分析法探索甘油和丙二醇对左旋班布特罗吸入水雾剂粒径大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随着甘油和丙二醇增加,左旋班布特罗吸入水雾剂的d0.5与MMAD均出现下降趋势。粒径测试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含有1%甘油和15%丙二醇的处方具有最低的粒径(2.510μm)、较小的MMAD(4.577μm)及较高的肺部药物递送效率(54.314%)。结论由1%甘油和15%丙二醇及0.25%R-BMB构成的R-BMB吸入水雾剂具有较好的雾化粒径大小及肺部药物递送效率,有望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吕丽丽[3](2017)在《双丙酮-D-甘露糖醇-硼酸络合酸在NACE手性药物分离与检测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β-激动剂(β-agonists)类手性药物的两个对映异构体在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及毒理学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建立其手性分离与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是手性药物分离与检测常用的一种方法。非水毛细管电泳(Nonaqueous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NACE)是CE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手性药物分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在含有三乙胺的甲醇溶液中原位合成了双丙酮-D-甘露糖醇–硼酸络合酸手性选择剂,并将其应用于NACE中,成功实现了7种β-激动剂类手性药物的分离。紫外吸收光谱(Ultraviolet spectrometry,UV)和11B-核磁共振波谱(11B-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1B-NMR)实验证明了双丙酮-D-甘露糖醇–硼酸络合酸的生成。本文还将建立的NACE手性分离方法应用于口服液中克仑特罗对映体的含量测定和饮用水及猪肝样品中克仑特罗对映体的残留量分析。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综述了β-激动剂类手性药物分离与检测的意义及β-激动剂类手性药物常用的分离与检测方法,并对NACE在手性药物分离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第二章:在非水溶液中制备了双丙酮-D-甘露糖醇–硼酸络合酸,并以其为手性选择剂,在NACE中对7种β-激动剂进行了分离。为了获得良好的手性分离效果,实验分别考察了双丙酮-D-甘露糖醇、硼酸和三乙胺浓度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在优化的NACE手性分离条件下,所有7种药物均可获得基线分离,其中6种分离时间在12分钟之内。第三章:分别采用UV和11B-NMR方法考察了双丙酮-D-甘露糖醇–硼酸络合酸在NACE缓冲溶液中的生成情况。第四章:根据人用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z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Regis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ICH)指导原则对所建立的NACE手性分离方法进行了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5种测试药物的两个对映体在1.25100.00μg 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2;检测限(Limit of determination,LOD)和定量限(Limit of quantification,LOQ)分别小于1.25μg mL-1和5.00μg mL-1,加标回收率为98.2101.9%,精密度RSD小于0.9%(n=9)。将建立的NACE法成功应用于氨溴特罗口服液中克仑特罗对映体的含量测定。第五章:结合选择性阳离子电动进样和扫集技术,建立NACE手性富集分离方法用于饮用水及猪肝样品中克仑特罗对映体的残留量分析。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克仑特罗的两个对映体在0.2512.50 ng mL-1浓度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0.9984,检测限(LOD)和定量限(LOQ)分别为0.05 ng mL-1和0.25 ng mL-1。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吴宇[4](2016)在《药物性肝损伤体外筛选模型和何首乌致肝损伤的初步研究》文中提出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常常是药物研发失败、上市后被撤市或限制使用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无论是上市前还是上市后,对有肝损伤风险的药物,建立有效、灵敏、特异的体外DILI筛选模型显得尤为重要。何首乌作为传统补益类中药的一种,使用十分广泛。药物不良反应数据显示,它具有明显的肝损伤风险。虽然国内外近年来进行了一些基础性研究,但毒性成分目前仍不清楚。因此,需要对何首乌致肝损伤毒性成分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首先,开展五种肝细胞体外模型的比较研究。选择对乙酰氨基酚、卡马西平、双氯芬酸钠、异烟肼、丙戊酸钠、盐酸胺碘酮、盐酸四环素、利福平、依托泊苷、盐酸拉贝洛尔、达那唑、雷公藤甲素、野百合碱和黄独素B共14个药物为DILI阳性对照,盐酸班布特罗、盐酸丁螺环酮和丁溴酸东莨菪碱共3个药物为DILI阴性对照,采用CCK-8细胞毒性筛选、高内涵筛选和肝相关生化指标筛选等方法,对L-02、 HepG2、 HepaRG和hiHeps等四种人源肝细胞系和一种原代大鼠肝细胞(Primary rat liver cells, PRLs)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HepaRG肝细胞系鉴别DIIL药物的能力最高,并依鉴别DILI药物的能力将其排序为HepaRG> L-02> HepG2= hiHeps> PRLs. HepaRG肝细胞在检测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以及内质网应激等方面灵敏性较高,呈剂量依赖性,优于其他四种肝细胞。在相关性分析和显着性检验中,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 MDH)可同时反映双氯芬酸钠、盐酸丁螺环酮和达那唑对HepaRG肝细胞的影响,提示可以作为探索DILI药物的肝损伤相关生物标志物。其次,对何首乌致肝损伤成分进行研究。一方面,我们对何首乌药材进行提取和分离,得到何首乌70%总醇提物和8个提取组分;另一方面,选择易于获得的何首乌所含的16个单体成分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CK-8细胞毒性筛选、UPLC-PAD含量测定以及肝相关生化指标测定等方法,对何首乌70%总醇提物、8个提取组分和16个单体成分进行毒性组分和毒性成分的研究。结果表明,第四组分(Fraction 4, Fr.4)可能为何首乌致肝损伤的毒性组分,没食子酸、白藜芦醇、大黄素、大黄酸为何首乌中具有明显细胞毒性的单体成分。结合L-02肝细胞损伤特征分析和含量分析,推测没食子酸可能是何首乌致肝损伤的主要成分之一。此外,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 dehydrogenase, GLDH)和γ-谷氨酰转肽酶(y-Glutamyl transferase, y-GT)都反映何首乌70%总醇提物和没食子酸对肝细胞的损伤作用。最后,对没食子酸致肝细胞损伤的初步机理进行研究。分别从细胞周期、细胞凋亡、高内涵筛选(活性氧、线粒体膜电位、内质网应激、中性脂代谢和钙离子稳态)、二维凝胶电泳技术结合分子生物学验证,探索没食子酸在不同剂量和不同时间下对HepaRG肝细胞损伤的机理。结果表明,没食子酸对HepaRG肝细胞的细胞周期没有显着影响;没食子酸呈剂量依赖性的诱导HepaRG肝细胞凋亡;没食子酸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的诱导HepaRG肝细胞内质网应激、降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和钙离子浓度,对线粒体膜电位和中性脂代谢没有显着影响;没食子酸(0.5mM)在不同时间(24h和48h)处理HepaRG肝细胞,共筛选出11个差异蛋白,其中24h组有6个差异蛋白,48h组有5个差异蛋白。结合GO和Pathway分析,发现24h处理组主要集中在内质网中功能蛋白的折叠和加工方面,48 h处理组主要集中在功能蛋白折叠加工、功能蛋白前体RNA核糖核酸的调控、炎症过程、宿主防御等方面;分子生物学验证结果表明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eptidyl-prolyl cis-trans isomerase A, PPIA)的蛋白表达一致性和基因水平表达的一致性,推测PPIA可能是没食子酸潜在的调控靶点。结论:HepaRG在鉴别DILI药物方面优于其他四种肝细胞(L-02、 HepG2、 hiHeps和PRLs肝细胞);AST、LDH和MDH可以作为在体外反映DILI药物肝损伤作用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没食子酸可能为何首乌致肝损伤的主要成分之一,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PIA的转录和翻译,引起功能蛋白的错误折叠和加工,造成内质网应激,进而导致肝细胞凋亡。

宋薇,杨静,周伦,冯智军,杨林,鹿成韬,宋颖,文爱东[5](2012)在《国产与进口班布特罗片的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国产班布特罗口腔崩解片在人体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并与进口片比较,评价两者生物等效性。方法:20例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国产盐酸班布特罗口腔崩解片(受试制剂)或进口盐酸班布特罗片(参比制剂)20 mg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中班布特罗及其代谢产物特布他林的血药浓度,用DAS 2.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评价其生物等效性。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药代动力学参数为:Cmax(6.22±1.51)和(5.96±1.39)ng.mL-1;Tmax(2.52±0.72)和(2.70±0.86)h;t1/2(11.06±3.60)和(10.64±2.24)h;AUC0~72 h(56.69±16.82)和(52.86±14.57)ng.h.mL-1。特布他林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10.04±2.92)和(9.38±2.87)ng.mL-1;Tmax(4.35±1.04)和(4.60±1.14)h;t1/2(19.60±4.26)和(18.27±4.22)h;AUC0~72 h(199.60±68.89)和(179.55±50.18)ng.h.mL-1。国产盐酸班布特罗口腔崩解片单次给药后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7.4±16.9)%(班布特罗),(110.9±18.6)%(特布他林)。结论:国产班布特罗口腔崩解片与进口班布特罗片在人体内生物等效。

柴逸峰,朱臻宇,陈啸飞[6](2010)在《药物分析(Ⅱ)》文中指出对国内(不含港、澳、台地区)药物分析在2008至2009年的主要进展进行综述。内容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薄层色谱法、分光光度法和其它分析方法等。另外,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的不同联用技术进行分别评述。共引用文献3392篇。

关皓月[7](2008)在《盐酸奈福泮口腔崩解片的研制》文中指出目的:研制口服速释镇痛药物---盐酸奈福泮口腔崩解片,以满足术后疼痛、外伤痛、神经肌肉痛等疼痛病人的需要。方法:本课题采用直接压片工艺,通过正交设计试验筛选盐酸奈福泮口腔崩解片的处方与制备工艺;采用环糊精包合技术和添加矫味剂来改善盐酸奈福泮本身的苦麻不良口感;按中国药典的要求起草盐酸奈福泮口腔崩解片的质量标准;采用加速试验考察制剂的稳定性;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血浆中的盐酸奈福泮;采用自身交叉对照的方法,对Beagle犬口服盐酸奈福泮口腔崩解片和市售的盐酸奈福泮普通片的药代动力学、生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参数进行比较。结果:口腔崩解片的优化处方为:盐酸奈福泮(主药,20%)、微晶纤维素(联合崩解剂,40%)、低取代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联合崩解剂,5%)、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联合崩解剂,8%)、乳糖(填充剂,10%)、甘露醇(填充剂,13.5%)、阿斯巴甜(矫味剂,2%)、桔子香精(矫味剂,1%)、硬脂酸镁(润滑剂0.5%)。片重为0.1g,含主药20 mg;优化的制备工艺为:按处方量称取盐酸奈福泮与甘露醇、乳糖、崩解剂、桔子香精、阿斯巴甜、硬脂酸镁,采用等量递加法充分混合,过60目筛,混合均匀后,选用7mm冲模,直接压片,硬度控制在3N左右,制得的片剂采用塑料瓶加铝箔密封包装。用研磨法制备盐酸奈福泮-β-环糊精包合物的效果优于超声法和饱和水溶液法,其收得率和包封率分别达88.32%和71.31%。制剂质量标准采用改良后的崩解仪测定盐酸奈福泮口腔崩解片的崩解时间,暂定本品的平均崩解时间应为20-40秒钟,最大崩解时间应在1分钟内。制得的片剂有良好的稳定性,在40℃±2℃条件下3个月时的性状、崩解时间和含量无明显变化。建立的HPLC测定血浆中盐酸奈福泮的方法,在5.0~500n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Beagle犬口服盐酸奈福泮口腔崩解片的Cmax为69.5212±12.556 ng/mL,Tmax为2.5683±0.1879 h,T1/2为3.2634±0.9229 h,与盐酸奈福泮普通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2.7±22.5%。结论:采用环糊精包合技术能掩盖主药麻苦味,但由于包合物的体积较大,流塑性较差,不适合直接压片工艺制备口腔崩解片。本法制得的盐酸奈福泮口腔崩解片与盐酸奈福泮普通片具有生物等效性。总之,本课题研制的盐酸奈福泮口腔崩解片,处方合理、口感良好、崩解快速、制备工艺简便、质量可控,为该品的新药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张琰图[8](2007)在《高效液相色谱在线电生试剂化学发光检测技术的研究》文中提出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简称HPLC)是一种具有高效、快速及应用广泛的现代分离技术。检测器作为HPLC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当着“眼睛”的角色。近年来,在众多的HPLC检测器当中,化学发光检测器(CLD)由于其具有灵敏度高,线形范围宽及仪器设备简单等优点,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种复杂样品中pg或fg级含量化合物的检测,成为一种理想的分离分析方法,也是当今分析科学领域内研究非常活跃的热点之一。电生试剂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 with electrogenerated reagents)法是利用电化学手段,使不稳定氧化剂在电极上在线产生后与被测物质或发光试剂反应产生化学发光,基于直接氧化还原反应、增敏反应或能量转移过程而建立起的一种新型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已用于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但如何提高该法的选择性,使其在实际应用中真正得到更好和更广泛的应用,仍然是存在的一个问题。围绕这一问题,本研究通过在线电生反应生成BrO-,[Cu(HIO6)2]5-,B(OH)3·OOH-,Mn(Ⅲ),Co(Ⅲ)和Ag(Ⅱ)等具有高反应活性的初生态氧化剂,研究了他们的初生态氧化活性;在完成电解池设计、柱后接口、优化色谱分离和化学发光检测器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HPLC-CL检测新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增添了一种新的具有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并将这一新的电生试剂化学发光检测器应用于实际样品如食品中违禁添加剂(苏丹红)、药物残留(糖皮质激素、β2激动剂)及人体血液和尿液某些药物浓度的检测中。现就HPLC-CL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第1章)和具体研究工作(第2-5章)简述如下:第1章主要就HPLC-CL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系统构建、典型化学发光反应体系(包括鲁米诺及其衍生物、过氧化草酸酯、三(2,2’-联吡啶)钌(Ⅱ)、高锰酸钾、铁氰化钾、四价铈化学发光体系等)及近10年来在生命科学、药学、临床医学、环境及食品等领域的应用和进展情况进行了评述。对这一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第2章就在线电生BrO--luminol化学发光检测器与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的结合及其应用进行了研究,包括:(1)高效液相色谱在线电生BrO--luminol化学发光法检测辣椒中的苏丹红研究发现,苏丹红(Ⅰ-Ⅳ)能够强烈增敏通过恒电流电解方法在线电生BrO-和luminol之间产生的化学发光,提出了一种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柱后同时检测4种苏丹红(Ⅰ-Ⅳ)的新方法。色谱分离以Nucleosil RP-C18(250mm×4.6mmi.d.,5μm,pore size,100(?))为色谱柱,甲醇-0.2%甲酸水溶液(90:10,v/v)为流动相,柱温35℃.,流速1.0 mL min-1,同时分离检测四种苏丹红的总时间为25min。系统研究并优化了流动相、电生试剂化学发光检测的有关条件。该法检测四种苏丹红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10-3~2.0,8×10-3~2.0,5×10(-3)~2.0,8×10-3~4.0μg mL-1;检出限(LOD)(3s)介于4~8μg kg-1,定量限(LOQ)(10s)为13~27μg kg-1。苏丹红在实际样品中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4%~105%(添加水平为1.0,1.5mg/kg)。对含4种苏丹红浓度分别为0.01μg mL-1、0.8μg mL-1的样品溶液连续11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都小于3.0%,其日间精密度R.S.D.都小于4.4%。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辣椒或辣椒酱制品中苏丹红含量的分析。(2)高效液相色谱在线电生BrO--luminol化学发光法检测牛奶中残留四环素类化合物的研究基于四环素类抗生素药物中的四环素(TC)、土霉素(OTC)、金霉素(CTC)和多西环素(DC)能够强烈增敏通过恒电流电解方法在线电生BrO-和鲁米诺产生化学发光,提出了一种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柱后同时检测4种四环素类抗生素药物的新方法。以Nucleosil RP-C18(250mm×4.6mm,i.d.,5μm,pore size,100 (?))为色谱柱,0.05 mol L-1磷酸二氢钾(pH 2.5)—乙腈(30:70,v/v)为流动相,流速1.2 mL min-1,柱温25℃,同时分离检测四种抗生素的总时间为11min。研究并优化了流动相、电生试剂化学发光检测的条件。四种抗生素的检出限为0.002~0.008μg mL-1(3s),对0.01μg mL-1的四种抗生素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0%~3.6%(n=11)。该检测器已成功应用于牛奶中残留四环素类抗生素含量的分析。第3章就在线电生[Cu(HIO6)2]5-化学发光检测技术与高效液相色谱结合在兽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以下2个研究工作:(3)高效液相色谱在线电生[Cu(HIO6)2]5--luminol化学发光法检测猪肝组织中残留糖皮质激素类化合物的研究本文基于曲安西龙(TR)、泼尼松龙(PR)、氢化可的松(HC)、可的松(CO)、甲基强的松龙(MP)、地塞米松(DE)和曲安奈德(TA)等糖皮质激素能够增敏电生的三价铜配合物[Cu(HIO6)2]5-和luminol之间产生的化学发光,提出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柱后化学发光同时检测这些药物的新方法。HPLC分离是以40%的乙腈和60%的醋酸胺水溶液(1mmol L-1,pH 6.8)作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沈脱,在流速为0.8 mL min-1,柱温20℃下,7中糖皮质激素在12min内能够很好的分离。猪肝样品中残留糖皮质激素的提取是采用酶法水解并经固相萃取完成的。在优化分离条件和电生试剂化学发光检测条件的基础上,7种糖皮质激素的检出限(LOD)(3s)介于0.08~1.0ng g-1,定量限(LOQ)(10s)为0.27~3.33 ng g-1。日内、日间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都低于6.8%糖皮质激素在实际样品中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8%~106%。该法已成功应用于动物组织猪肝中残留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分析。(4)高效液相色谱在线电生[Cu(HIO6)2]5--luminol化学发光法检测β2-激动剂的研究研究发现,β2-激动剂类药物特布他林(terbutaline,TB)、沙丁胺醇(salbutamol,SB)和克仑特罗(clenbuterol,CB)等能够增敏电生的三价铜配合物[Cu(HIO6)2]5-和luminol之间产生的化学发光,基于此,提出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化学发光同时检测这些药物的新方法。HPLC分离是以90%的乙腈和10%的醋酸胺水溶液(20 mmol L-1,pH 4.0)作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在流速为1.0 mL min-1,柱温25℃下,TB、SB和CB在15min内能够很好的分离。猪肝样品中残留β2-激动剂的提取是采用酶法水解并经固相萃取完成的。在优化分离条件和电生试剂化学发光检测条件的基础上,TB、SB和CB的检出限(LOD)(3s)介于0.007~0.01 ng g-1,定量限(LOQ)(10s)为0.023~0.033 ng g-1。日内、日间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都低于4.5%。β2-激动剂在实际样品中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4%~110%。第4章就在线电生初生态过硼酸盐、化学发光活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将这一化学发光检测技术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建立了左旋多巴(LDP)和盐酸苄丝肼、盐酸甲氧氯普胺等物质的HPLC-CL检测新方法。具体内容包括:(5)高效液相色谱电致初生态B(OH)3·OOH--luminol化学发光法同时检测左旋多巴和盐酸苄丝肼在流通体系中,采用恒电流电解硼砂、纯碱和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在Pt电极上在线产生具有初生态特性的B(OH)3·OOH-。基于左旋多巴(LDP)和盐酸苄丝肼(BSH)能抑制B(OH)3·OOH--luminol这一化学发光新体系,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提出了一种同时测定LDP和BSH的化学发光检测新方法,并将其成功应用于复方片剂多巴丝肼及尿样中LDP和BSH的测定。系统研究了在线电生B(OH)3·OOH-的条件及该电生试剂的化学发光反应活性。该法测定LDP和BSH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50μg mL-1和0.05~20μg mL-1。检出限(3s)分别为0.04μg mL-1和0.01μg mL-1。(6)高效液相色谱电致初生态B(OH)3·OOH--luminol化学发光法检测人血清中的盐酸甲氧氯普胺基于盐酸甲氧氯普胺(MCP)能抑制初生态B(OH)3·OOH--luminol这一化学发光新体系,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提出了一种测定盐酸甲氧氯普胺的高效液相色谱化学发光检测新方法,并将其成功应用于人血清中MCP的测定。优化了色谱分离及化学发光检测条件。该法测定MCP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500ng mL-1,检出限(3s)为0.6 ng mL-1。在一天内通过分别连续11次平行测定浓度为50ng mL-1 MCP标准溶液,R.S.D.为3.4%。日间精密度是通过测定含MCP浓度都为50 ng mL-1的2个相同溶液进行的,每天进样6次,连续5天,并计算得日间R.S.D为4.2%。在实际样品中的回收率在94-103%之间。第5章就在线电生Mn(Ⅲ)、Ag(Ⅱ)及Co(Ⅲ)化学发光检测器与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的接口,电解池设计及其应用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以下5项工作:(7)高效液相色谱电生Mn(Ⅲ)化学发光法检测吲哚美辛的研究基于非甾体抗炎药物吲哚美辛(Indomethacin,INM)可以被电生的Mn(Ⅲ)直接氧化产生化学发光的原理,设计了一个HPLC在线电生Mn(Ⅲ)化学发光检测器,并将其应用于药物制剂和一些生物样品中INM的检测。色谱分离是以Nucleosil RP-C18(250mm×4.6mm i.d.,5μm,pore size,100 (?))为色谱柱,甲醇-水-冰醋酸(67:33:0.1,v/v/v)为流动相,柱温20℃.,流速1.0 mL min-1,分离检测INM的总时间为10min。系统研究并优化了流动相、电生试剂化学发光检测的有关条件。该法测定INM的线性范围为0.01~10μg mL-1(R2=0.9991),检出限(3s)为8ng mL-1。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2%(C=0.1μg mL-1,n=11),日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0%(C=0.1μg mL-1,n=6,5d)。INM在人尿样中的回收率大于92%。(8)高效液相色谱电生Mn(Ⅲ)化学发光法检测保健食品中的葛根素基于发现电生Mn(Ⅲ)可以直接氧化葛根素(Puerarin,PU)产生强的化学发光,提出了一种测定PU的高效液相色谱化学发光(HPLC-CL)检测新方法,并将该法成功应用于口服液、保健茶、胶囊及片剂等以葛根为原料的保健食品葛根素含量的分析。该法测定PU的线性范围为2×10-3~1.0μg mL-1(R2=0.9991),检出限(3s)为7×10-4μg mL-1。对0.01μg mL-1的PU连续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2.3%。PU在一些实际样品中的回收率介于93~108%之间。(9)高效液相色谱电生Mn(Ⅲ)化学发光法检测人体血清和尿样中的卡托普利设计了一个HPLC在线电生Mn(Ⅲ)化学发光检测器,即采用在线电化学反应产生氧化剂Mn(Ⅲ),通过改变电解电流实现在线控制其浓度和反应活性,来满足色谱柱后化学发光检测的最佳环境和反应条件。在研究和优化流动相及化学发光检测条件的基础上,将该检测器应用于人血清和尿液中卡托普利含量的分析。色谱分离是以Nucleosil RP-C18(250mm×4.6mm i.d.,5μm,pore size,100 (?))为色谱柱,乙腈-1%醋酸水溶液(60:40,v/v)为流动相,柱温25℃.,流速1.2 mL min-1。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卡托普利浓度在5~800 ng mL-1内与化学发光强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对10.0ng/mL的卡托普利平行测定11次,其标准偏差为2.2%,根据IUPAC规定,计算方法的检出限为0.9 ng mL-1。卡托普利在实际样品中的加标回收率为94.8%~103.2%。(10)高效液相色谱在线电生Ag(Ⅱ)化学发光法检测塞来昔布的研究基于Ag(Ⅱ)能够直接氧化塞来昔布(CEL)产生强烈的化学发光,首次提出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HPLC)在线电生Ag(Ⅱ)化学发光检测CEL的新方法。在流动体系中,采用恒电流电解技术氧化稳定的Ag(Ⅰ),在线产生不稳定的Ag(Ⅱ),并将其立即与经HPLC分离后的CEL混合,通过改变电解电流来调节Ag(Ⅱ)的浓度来满足色谱柱后化学发光反应的需求。系统研究和优化了在线电生Ag(Ⅱ)的条件、Ag(Ⅱ)的化学发光特性以及HPLC流动相与该发光体系匹配情况等。在此基础上,将该法应用于药物制剂和人体血清中CEL的测定,结果满意。(11)高效液相色谱在线电生Co(Ⅲ)化学发光法检测盐酸萘甲唑林基于拟肾上腺素药物盐酸萘甲唑林(Naphazoline Hydrochloride,NH)可以被电生的Co(Ⅲ)直接氧化产生化学发光的原理,设计了一个HPLC在线电生Co(Ⅲ)化学发光检测器,并将其应用于药物制剂中NH的检测。系统研究了在线电生Co(Ⅱ)的条件、Co(Ⅱ)的化学发光特性以及HPLC流动相对这一发光体系的影响等因素。该法测定NH的线性范围为0.1~80.0μg mL-1(R2=0.9992),检出限(3s)为0.05μg mL-1,对1.0μg mL-1的NH连续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8%。

苗文娟[9](2007)在《毛细管电泳法用于益母草注射液指纹图谱的建立和大鼠尿样代谢组学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摘要一益母草注射液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CEFP)研究益母草注射液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中提取的有效成分,经特定工艺制成的灭菌水溶液,具有活血、调经的作用。中药指纹图谱因其具有整体性和模糊性的特点,能够全面地反映中药及其制剂的整体质量。本文对运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建立益母草注射液指纹图谱进行了研究,以期更科学地对其质量进行控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考察供试液制备方法;(2)对毛细管规格,检测波长,背景电解质种类、浓度、pH值,进样量,毛细管柱温等电泳条件进行优化;(3)方法学考察;(4)测定12批益母草注射液,通过中药色谱的指纹图谱评价系统软件合成标准指纹图谱,标示出18个共有峰;(5)考察了益母草注射液,中间体和药材的相关性。所建立方法简便,消耗少,无污染,具有良好的精密度与分离度,可为益母草注射液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摘要二毛细管电泳法对炎症模型大鼠尿样的代谢组学初步研究代谢组学作为一种系统方法,能在鉴别和确证药理和疾病模型上发挥作用。本文选用Wistar大鼠造炎症模型,收集各鼠尿液(造模前日间、夜间,造模后不同时间段的尿液),采用毛细管电泳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研究,比较造模前后指纹图谱的区别同时观察昼夜、性别等生理因素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模型的确立;(2)电泳条件的优化,以生成较为清晰的指纹图谱为目的:(4)以中南大学的指纹图谱软件为基础,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数据处理,以比较造模前后指纹图谱的区别同时观察昼夜、性别等因素对指纹图谱的影响。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模式(CZE)进行分离,在20min内分离获得约50个电泳峰,数据处理后结果显示不同个体、性别、昼夜、造模后0~36h时间段内无显着性差异,造模前后有显着性差异。本课题为大鼠炎症状态代谢组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陈强,刘建梅,朱绿绮,余定英[10](2004)在《盐酸班布特罗口服液治疗哮喘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盐酸班布特罗口服液治疗哮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哮喘患儿150例作为口服盐酸班布特罗口服液治疗组,50例使用爱纳灵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均有较好的疗效,治疗后第1周,治疗组在喘息、肺部哮鸣音改善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咳嗽及夜间睡眠改善情况在治疗后第1、2周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均少 结论盐酸班布特罗是安全、方便、有效的长效支气管扩张剂。

二、盐酸班布特罗片剂和口服液临床及药代动力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盐酸班布特罗片剂和口服液临床及药代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罗汉果中两种G蛋白偶联受体靶向活性成分色谱筛选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药物活性成分筛选方法
        1.2.1 以药理作用为导向的活性成分筛选方法
        1.2.2 基于血清药物化学的活性成分筛选方法
        1.2.3 基于计算机辅助虚拟技术的活性成分筛选方法
        1.2.4 基于亲和毛细管电泳的活性成分筛选方法
        1.2.5 基于生物色谱的活性成分筛选方法
    1.3 药物与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1.3.1 光谱法
        1.3.2 毛细管电泳技术
        1.3.3 分子对接技术
        1.3.4 亲和色谱法
        1.3.5 受体色谱法
    1.4 哮喘的研究现状
        1.4.1 哮喘的发病机制
        1.4.2 哮喘的诱因
        1.4.3 哮喘的治疗
    1.5 罗汉果简介
        1.5.1 化学成分研究
        1.5.2 药理作用
        1.5.3 毒理作用
        1.5.4 罗汉果平喘成分筛选方法
    1.6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定向固定化β_2-AR和 M_3R色谱方法的建立
    2.1 引言
    2.2 仪器及试剂
        2.2.1 仪器
        2.2.2 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Halo标签融合β_2-AR、M_3R的诱导表达
        2.3.2 固定化β_2-AR和 M_3R色谱固定相的制备
        2.3.3 固定化β_2-AR和 M_3R色谱柱的制备
        2.3.4 固定化β_2-AR和 M_3R色谱固定相的形态学表征
        2.3.5 固定化β_2-AR和 M_3R色谱柱的特异性表征
    2.4 结果与讨论
        2.4.1 Halo标签融合β_2-AR、M_3R的表达量及纯度
        2.4.2 固定化β_2-AR和 M_3R色谱固定相的形态学表征
        2.4.3 三种配体β_2-AR色谱保留行为
        2.4.4 三种配体M_3R色谱保留行为
    2.5 小结
第三章 固定化β_2-AR和 M_3R在配体-受体相互作用评价中的应用
    3.1 引言
    3.2 仪器与试剂
        3.2.1 仪器
        3.2.2 试剂
    3.3 理论
        3.3.1 直接进样法
        3.3.2 非线性色谱法
    3.4 实验方法
        3.4.1 三种配体与β_2-AR的相互作用研究
        3.4.2 三种配体与M_3R的相互作用研究
    3.5 结果与讨论
        3.5.1 三种配体与β_2-AR相互作用的研究
        3.5.2 三种配体与M_3R相互作用的研究
    3.6 小结
第四章 固定化β_2-AR和 M_3R在罗汉果受体靶向活性成分筛选中的应用
    4.1 引言
    4.2 仪器与试剂
        4.2.1 仪器
        4.2.2 试剂
    4.3 实验动物
    4.4 实验方法
        4.4.1 HPLC-MS/MS分析罗汉果化学成分
        4.4.2 罗汉果活性成分β_2-AR、M_3R色谱筛选与鉴定
        4.4.3 罗汉果β_2-AR靶向活性成分与β_2-AR相互作用研究
        4.4.4 罗汉果M_3R靶向活性成分与M_3R相互作用研究
        4.4.5 离体气管法研究罗汉果活性成分的舒张作用
    4.5 结果与讨论
        4.5.1 罗汉果化学成分
        4.5.2 罗汉果活性成分β_2-AR、M_3R色谱筛选与鉴定
        4.5.3 罗汉果靶向β_2-AR活性成分与β_2-AR相互作用研究
        4.5.4 罗汉果靶向M_3R活性成分与M_3R相互作用研究
        4.5.5 离体气管法研究罗汉果活性成分的舒张作用
    4.6 小结
第五章 罗汉果靶向活性成分的药效学评价
    5.1 引言
    5.2 仪器与试剂
        5.2.1 仪器
        5.2.2 试剂
    5.3 实验动物
    5.4 实验方法
        5.4.1 罗汉果活性成分对OVA诱导的哮喘小鼠模型的影响
        5.4.2 罗汉果苷Ⅴ药代动力学研究
    5.5 结果与讨论
        5.5.1 哮喘小鼠给药剂量的确定
        5.5.2 罗汉果活性成分对OVA诱导的哮喘小鼠模型外观及行为学影响
        5.5.3 罗汉果活性成分对OVA诱导的哮喘小鼠模型的气道炎症的影响
        5.5.4 罗汉果活性成分对OVA诱导的哮喘小鼠模型肺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5.5.5 罗汉果苷Ⅴ药代动力学研究
    5.6 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2)左旋班布特罗吸入水雾剂的制备及处方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试剂与仪器
2 方法
    2.1 处方设计及制备方法
    2.2 HPLC法测定R-BMB的质量分数[16]
        2.2.1 R-BMB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2.2 色谱条件
    2.3 理化性质测试
    2.4 粒径测试
        2.4.1 激光衍射法测定粒径
        2.4.2 碰撞法测定粒径
    2.5 正交试验结果评价方法
3 结果
    3.1 理化性质测定结果
    3.2 粒径测试
        3.2.1 激光衍射法测试粒径结果
        3.2.2 碰撞法测定粒径结果
    3.3 正交试验分析结果
    3.4 验证试验
4 讨论

(3)双丙酮-D-甘露糖醇-硼酸络合酸在NACE手性药物分离与检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β-激动剂类手性药物分离与检测的意义
    1.2 β-激动剂类手性药物分离与检测的方法
        1.2.1 高效液相色谱法
        1.2.2 毛细管电泳法
        1.2.3 薄层色谱法
        1.2.4 气相色谱法
    1.3 非水毛细管电泳在手性药物分离与检测中的应用
        1.3.1 NACE中常用的手性选择剂
        1.3.2 手性多羟基化合物–硼酸络合酸在NACE中的应用
    1.4 本论文选题思路
第2章 双丙酮-D-甘露糖醇–硼酸络合酸手性选择剂在NACE中手性分离7种β-激动剂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仪器与试药
        2.2.2 电泳条件
        2.2.3 缓冲和样品溶液配制
        2.2.4 参数计算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双丙酮-D-甘露糖醇浓度对手性分离的影响
        2.3.2 硼酸浓度对手性分离的影响
        2.3.3 三乙胺浓度对手性分离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双丙酮-D-甘露糖醇–硼酸络合酸的UV与~(11)B-NMR表征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与试药
        3.2.2 实验条件
        3.2.3 样品溶液配制
    3.3 结果与讨论
        3.3.1 UV考察双丙酮-D-甘露糖醇?硼酸络合酸生成情况
        3.3.2 ~(11)B-NMR考察双丙酮-D-甘露糖醇?硼酸络合酸生成情况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双丙酮-D-甘露糖醇–硼酸络合酸NACE法测定氨溴特罗口服液中克仑特罗对映体的含量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仪器与试药
        4.2.2 电泳条件
        4.2.3 溶液配制
        4.2.4 参数计算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系统适用性试验
        4.3.2 方法学验证
        4.3.3 氨溴特罗口服液中克仑特罗对映体含量的测定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双丙酮-D-甘露糖醇–硼酸络合酸NACE法测定饮用水及猪肝中克仑特罗对映体的残留量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仪器与试药
        5.2.2 电泳条件
        5.2.3 溶液配制
        5.2.4 参数计算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样品溶液中乙酸含量对电动进样效果的影响
        5.3.2 电动进样时间对富集效果的影响
        5.3.3 方法学验证
        5.3.4 实际样品检测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4)药物性肝损伤体外筛选模型和何首乌致肝损伤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Abbreviations
前言
第一章 药物性肝损伤体外模型的筛选
    第一节 肝细胞的制备和培养
    第二节 CCK-8细胞毒性筛选
    第三节 高内涵筛选
    第四节 肝相关生化指标筛选
    讨论
    结论
第二章 何首乌致肝损伤毒性成分的筛选
    第一节 何首乌70%总醇提物和8个组分的制备以及16个单体成分的购置
    第二节 CCK-8细胞毒性筛选
    第三节 大黄素、大黄酸、白藜芦醇和没食子酸的含量测定
    第四节 肝相关生化指标筛选
    讨论
    结论
第三章 何首乌致肝损伤成分的作用机制研究
    第一节 细胞周期检测
    第二节 细胞凋亡检测
    第三节 高内涵筛选
    第四节 二维凝胶电泳分析
    第五节 Western blot验证
    第六节 q-RT-PCR验证
    讨论
    结论
第四章 研究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博士在读期间所获成果
致谢
附录

(5)国产与进口班布特罗片的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材 料
    1 药品与试剂
    2 仪器
方法与结果
    1 试验方案
    2 血浆样品的处理
    3 色谱条件
    4 质谱条件
    5 标准曲线的制备
    6 专属性
    7 精密度和准确度
    9 提取回收率试验
    10 样品稳定性考察
    11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12 药代动力学参数及生物利用度
    13 安全性评价
讨 论

(7)盐酸奈福泮口腔崩解片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盐酸奈福泮口腔崩解片的制备工艺研究
    第一节 盐酸奈福泮口腔崩解片处方筛选及制备工艺
        一、仪器与材料
        二、方法与结果
        三、讨论与小结
    第二节 正交设计优化盐酸奈福泮-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
        一、仪器与材料
        二、方法与结果
        三、讨论与小结
    第三节 盐酸奈福泮-β-环糊精包合物的理化性质研究
        一、仪器与材料
        二、方法与结果
        三、讨论与小结
第二章 盐酸奈福泮口腔崩解片的质量标准研究及稳定性试验
    第一节 盐酸奈福泮口腔崩解片质量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
        一、盐酸奈福泮口腔崩解片质量标准(草案)
        二、起草说明
    第二节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奈福泮-β-环糊精包合物的含量
        一、仪器与材料
        二、方法与结果
        三、讨论与小结
    第三节 盐酸奈福泮口腔崩解片的稳定性试验
        一、仪器与材料
        二、方法与结果
        三、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盐酸奈福泮口腔崩解片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第一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盐酸奈福泮的含量
        一、仪器与材料
        二、方法与结果
        三、讨论与小结
    第二节 盐酸奈福泮口腔崩解片Beagle犬体内药代动力学、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
        一、仪器与材料
        二、方法与结果
        三、讨论与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撰写论文目录
致谢

(8)高效液相色谱在线电生试剂化学发光检测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高效液相色谱化学发光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1.1 引言
    1.2 HPLC-CL检测器的基本原理及检测系统的构建
    1.3 HPLC-CL检测器的典型化学发光反应体系及其应用
    1.4 HPLC-CL检测器的发展趋势及其存在的问题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
第2章 高效液相色谱在线电生BrO~--luminol化学发光检测技术的研究
    2.1 高效液相色谱在线电生BrO~--luminol化学发光法检测辣椒中的苏丹红
    2.2 高效液相色谱在线电生BrO~--luminol化学发光法检测牛奶中残留四环素类化合物
第3章 高效液相色谱在线电生[Cu(HIO_6)_2]~(5-)-luminol化学发光法检测技术在兽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3.1 高效液相色谱在线电生[Cu(HIO_6)_2]~(5-)-luminol化学发光法检测猪肝组织中残留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研究
    3.2 高效液相色谱在线电生[Cu(HIO_6)_2]~(5-)-luminol化学发光法检测β_2-受体激动剂的研究
第4章 高效液相色谱电致初生态B(OH)_3·OOH~-化学发光检测技术的研究
    4.1 高效液相色谱电致初生态B(OH)_3·OOH~--luminol化学发光法检测左旋多巴和盐酸苄丝肼
    4.2 高效液相色谱电致初生态B(OH)_3·OOH~--luminol化学发光法检测人血清中的盐酸甲氧氯普胺
第5章 高效液相色谱在线电生Mn(Ⅲ)、Ag(Ⅱ)及Co(Ⅲ)化学发光检测技术的研究
    5.1 高效液相色谱在线电生Mn(Ⅲ)化学发光法检测吲哚美辛的研究
    5.2 高效液相色谱在线电生Mn(Ⅲ)化学发光法检测保健食品中的葛根素
    5.3 高效液相色谱在线电生Mn(Ⅲ)化学发光法检测人体血清和尿样中的卡托普利
    5.4 高效液相色谱在线电生Ag(Ⅱ)化学发光法检测塞来昔布的研究
    5.5 高效液相色谱在线电生Co(Ⅲ)化学发光法检测盐酸萘甲唑林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9)毛细管电泳法用于益母草注射液指纹图谱的建立和大鼠尿样代谢组学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益母草注射液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CEFP)研究
    前言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剂
        1.3 药品
    2 实验方法确立
        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1.1 益母草注射液供试液的制备
        2.1.2 益母草药材供试液的制备
        2.1.3 益母草中间体供试液的制备
        2.1.4 盐酸水苏碱对照品溶液制备
        2.2 数据处理
        2.3 电泳条件的优化
        2.3.1 检测波长的选择
        2.3.2 毛细管规格的选择
        2.3.3 背景电解质种类的选择
        2.3.4 背景电解质pH的考察
        2.3.5 背景电解质浓度的考察
        2.3.6 分离电压的考察
        2.3.7 毛细管柱温的考察
        2.3.8 进样量的考察
        2.4 水苏碱峰的定性
        2.5 优化的指纹图谱方法
        2.6 方法学考察
        2.6.1 精密度试验
        2.6.2 稳定性试验
    3 指纹图谱的建模方法与模板
        3.1 合成标准指纹图谱
        3.2 药材,中间体,注射液指纹图谱的相关性研究
    4 小结
    5 讨论
第二部分 毛细管电泳法对炎症模型大鼠尿样的代谢组学初步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实验与结果
        2.1 模型的确立
        2.2 样品制备
        2.3 数据处理
        2.4 电泳方法的确立
        2.4.1 检测波长的确立
        2.4.2 背景电解质种类的选择
        2.4.3 背景电解质浓度的考察
        2.4.4 背景电解质pH值的考察
        2.4.5 分离电压的考察
        2.4.6 毛细管柱温的选择
        2.5 优化的指纹图谱方法
        2.6 方法学考察
        2.6.1 精密度的考察
        2.6.2 稳定性考察
        2.7 结果
    3 小结
    4 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10)盐酸班布特罗口服液治疗哮喘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二、方法
    三、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一、观察病例情况
    二、总体疗效
    三、喘息发作程度的改善
    四、夜间睡眠改善情况
    五、咳嗽情况改善
    六、哮鸣音改善
    七、FEV1改善
    八、对心率的影响
    九、心电图改变
    十、不良反应
讨论

四、盐酸班布特罗片剂和口服液临床及药代动力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罗汉果中两种G蛋白偶联受体靶向活性成分色谱筛选及评价[D]. 贾晓妮. 西北大学, 2021(12)
  • [2]左旋班布特罗吸入水雾剂的制备及处方优化[J]. 张睿,周浩銮,张雪娟,胡军华,王冠林,陈茜,谭文.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2020(03)
  • [3]双丙酮-D-甘露糖醇-硼酸络合酸在NACE手性药物分离与检测中的应用[D]. 吕丽丽. 河北大学, 2017(01)
  • [4]药物性肝损伤体外筛选模型和何首乌致肝损伤的初步研究[D]. 吴宇.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6(01)
  • [5]国产与进口班布特罗片的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J]. 宋薇,杨静,周伦,冯智军,杨林,鹿成韬,宋颖,文爱东. 中国新药杂志, 2012(23)
  • [6]药物分析(Ⅱ)[J]. 柴逸峰,朱臻宇,陈啸飞. 分析试验室, 2010(10)
  • [7]盐酸奈福泮口腔崩解片的研制[D]. 关皓月. 第二军医大学, 2008(02)
  • [8]高效液相色谱在线电生试剂化学发光检测技术的研究[D]. 张琰图. 陕西师范大学, 2007(01)
  • [9]毛细管电泳法用于益母草注射液指纹图谱的建立和大鼠尿样代谢组学初步研究[D]. 苗文娟. 四川大学, 2007(04)
  • [10]盐酸班布特罗口服液治疗哮喘疗效观察[J]. 陈强,刘建梅,朱绿绮,余定英.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4(12)

标签:;  ;  ;  ;  ;  

盐酸班布特罗片及口服液的临床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