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仙碱造模大鼠脾脾虚模型的研究

秋水仙碱造模大鼠脾脾虚模型的研究

一、秋水仙碱塑造大鼠脾气虚模型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孟静一[1](2021)在《基于苦寒泻下脾虚小鼠模型的党参多糖补脾作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文通过对脾虚动物模型进行摸索,建立脾虚动物模型,探讨脾虚动物生物学指标的变化。在建立模型基础上,研究党参多糖的补脾作用及其机制,为党参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以及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第一部分苦寒泻下脾虚小鼠模型的制备以番泻叶组灌胃0.4 g/d剂量的番泻叶,大黄组灌胃0.4 g/d剂量的大黄,造模5周,摸索苦寒药物的选择;以单因素造模灌胃0.4 g/d剂量的番泻叶,复合因素模型组灌胃0.4 g/d剂量的番泻叶加力竭游泳,造模5周,探索造模方法;以高、低番泻叶剂量(0.8 g/d、0.4 g/d)灌胃,探索成模的最佳剂量;灌胃0.4 g/d剂量的番泻叶复制脾虚动物模型,分别在灌胃的4、5、6周后进行取材,探索成模最佳的灌胃周期。观察小鼠皮毛、腹泻、活动和体重等宏观体征。测定小鼠血清D-木糖、胃泌素(Gastrin,GAS),共同评价动物模型。第二部分苦寒泻下脾虚模型小鼠生物学指标的变化ICR雄性小鼠20只,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模型组灌胃0.4 g/d剂量的番泻叶,空白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观察小鼠宏观体征。5周后,摘眼球取血并处死动物,取结肠置于4%多聚甲醛溶液中。测定血清中D-木糖、GAS、胃动素(Motilin,MTL)、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血清淀粉酶(Amylase,AMS)、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G,Ig G和Immunoglobulin M,Ig M)、白蛋白(Albumin,AL)、总蛋白(Total Protein,TP)、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的水平。HE染色观察结肠的病理学改变。第三部分党参多糖对苦寒泻下脾虚小鼠的补脾作用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党参多糖高、中、低剂量组,四君子汤对照组。除空白组外,其他组用番泻叶提取液构建脾虚小鼠模型,分组给药6周观察小鼠一般体征,检测红细胞数和血清中D-木糖、GAS、MTL、SS、VIP、AMS、Ig G、Ig M、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含量;q RT-PCR法测定结肠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occludin m RNA表达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claudin、occludi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第一部分苦寒泻下脾虚小鼠模型的探索及建立在苦寒药物的选择中,造模后,大黄组与番泻叶组均出现脾虚体征,血清D-木糖相比空白组均明显降低。番泻叶组体重显着低于空白组(P<0.05),大黄组体重与空白组无明显差异,番泻叶造模更符合脾虚临床症状。在造模方法选择上,单因素造模与复合因素造模均出现脾虚体征,造模5周,单因素造模组体重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复合因素造模组与空白无明显差异。复合因素造模组小鼠血清D-木糖与空白组无显着性差异,单因素造模组与空白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复合因素造模法相较于单因素造模,操作复杂且出现脾虚症状较慢,因此选择单因素造模法。经灌胃剂量的摸索,高、低剂量组均出现脾虚体征,高剂量组造模后期出现小鼠明显死亡,胃出血和肠道组织粘连现象。低剂量组更为安全、有效,因此选择低剂量作为造模剂量。灌胃周期的摸索中,比较番泻叶灌胃4周,5周和6周血清D-木糖含量,模型组小鼠血木糖含量随造模时间逐渐下降且第5、6周模型组小鼠血清D-木糖与空白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比较番泻叶灌胃4周,5周和6周血清胃泌素含量,第5周模型组小鼠血清胃泌素与空白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故复制脾虚模型灌胃周期确定为5周。综合以上结果,采用番泻叶(0.4 g/d)灌胃5周为制备苦寒泻下脾虚小鼠模型的方法。第二部分苦寒泻下脾虚模型小鼠生物学指标的变化造模后,模型组小鼠出现稀便、扎堆、弓背、懒动、肛污,背毛稀疏,无光泽等脾虚症状。相对于空白组,模型组小鼠体重降低,血清D-木糖、VIP、SS、AMS、Ig G、Ig M含量显着降低(P<0.05),GAS、MTL含量显着增高(P<0.05),结肠组织粘膜出现明显损伤。血清TP、AL和Hb浓度明显升高可能是番泻叶灌胃引起腹泻脱水导致的,与中医中的脾的功能无相关性,不认为是脾虚引起的机体变化。第三部分党参多糖对苦寒泻下脾虚小鼠的补脾作用相对于模型组,党参多糖高、中、低剂量组及四君子汤组小鼠体重升高,血清D-木糖、VIP、SS、AMS、Ig G、Ig M、红细胞数显着提高(P<0.05),GAS、MTL、LPS明显降低,结肠中claudin和occludin的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上调(P<0.05)。结论:1.采用番泻叶(0.4 g/d)灌胃5周是较为合适复制苦寒泻下脾虚小鼠模型的方法,症状评价、血清D-木糖及血清胃泌素是判断苦寒泻下脾虚小鼠模型制备成功的重要依据。2.苦寒泻下脾虚小鼠出现畏寒、扎堆、体重增长缓慢的宏观变化,机体发生胃肠功能紊乱、结肠粘膜损伤、免疫功能下降的客观指标变化,即可判定苦寒泻下脾虚动物模型造模成功。3.党参多糖对苦寒泻下脾虚证小鼠具有显着治疗作用,党参多糖是党参补脾作用的重要活性物质之一,其作用机制与调节胃肠激素分泌、增强免疫及保护肠粘膜屏障有关。

段伟萍[2](2021)在《蜜炙对甘草化学成分及其调节肠道菌群和免疫活性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医临床有“补脾宜炙用”之说,甘草作为代表,蜜炙后增强补脾益气功效确切。尽管对生、炙化学成分变化及免疫功效调节虽有一定的研究,但尚未深入。本论文旨在研究甘草蜜炙前后化学成分的增减变化,并以脾虚大鼠模型对比分析生、炙甘草对肠道菌及免疫活性的影响。(1)基于LC-Q-TOF/MS技术,对甘草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鉴别,共鉴定了生、炙甘草中56个化合物;采用多元统计分析OPLS-DA对生、炙甘草的差异性成分进行了辨识,筛选到生、炙甘草中16个差异性化合物,包括7个黄酮,9个皂苷类成分。采用HPLC-UV法对其中8个代表性差异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蜜炙后黄酮类成分芹糖异甘草苷和异甘草苷平均含量分别上升5.11%及25.94%,甘草苷和芹糖甘草苷含量分别下降21.77%和18.43%,而甘草酸等4个三萜皂苷成分平均含量均出现下降,幅度在10.07%~16.69%。基于黄酮成分结构转化规律,推测应为二氢黄酮成分芹糖甘草苷和甘草苷在炮制加热过程中B环开环转化为查尔酮类成分芹糖异甘草苷和异甘草苷所致。(2)以HPLC-ELSD法建立了生、炙甘草中单糖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并对6批甘草蜜炙前后的单糖成分及含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生甘草中果糖和葡萄糖未被检出(低于检测限),炙甘草中平均含量分别为89.07 mg/g和53.54 mg/g,进一步分析显示其主要是由辅料蜂蜜的加入所导致的;以HPLC-PMP柱前衍生化方法,建立了一种更为准确检测甘草总多糖含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甘草蜜炙前后总多糖含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甘草蜜炙后总多糖含量平均增加了 41.57%;以上结果表明甘草蜜炙后单糖及多糖含量均有明显提升,为进一步阐明甘草蜜炙增效的功效物质奠定了基础。(3)基于免疫因子和肠道菌群分析比较四种常用脾虚大鼠的建模方法,优选确定了以过度疲劳联合饮食失节方法造模脾虚大鼠;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生、炙甘草对脾虚大鼠模型免疫活性(免疫因子及肠道粘膜损伤)及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显示生、炙甘草组均可使脾虚大鼠体重得到恢复,脾虚的一般体征得到改善,肠道炎症明显好转;免疫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生、炙甘草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均可调节免疫因子的表达,其中IL-2、IL-4、IL-6、IgA和IgG含量上升,TNF-α含量降低,与同等剂量的生甘草组相比,炙甘草对IL-2、IL-4、IL-6免疫因子的调节作用更为显着(P<0.01);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对各组大鼠的肠道菌群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alpha多样性指数降低,生、炙甘草组(高剂量)与模型组相比较均可使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炙甘草高剂量组趋势更为明显,基于属水平分析有益菌Lactobacillus(乳杆菌属)、Lachnospiraceae(毛螺菌属)增加;有害菌Faecalibaculum(拟杆菌属)、Ruminococcaceae(瘤胃菌属)和Allobaculum(异杆菌属)显着减少。提示炙甘草发挥补脾益气的药效作用与其调节免疫因子的表达和改善肠道菌群环境密切相关。本论文通过对比分析甘草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及复制大鼠脾虚模型,进行了肠道菌群及免疫活性评价,推测了差异性化学成分通过增强对免疫因子的调节和改善肠道菌群的构成发挥补脾益气的功效,可为炙甘草饮片炮制及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惠华英[3](2020)在《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疗效的微生态学机理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建立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模型并运用葛根芩连汤进行治疗,研究肠道湿热证泄泻造模及葛根芩连汤干预对模型小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以期从微生态角度揭示肠道湿热证泄泻的发生机理,探明葛根芩连汤疗效与肠道微生态的相关性,为中医泄泻证型的诊治研究及方剂疗效机理的探析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高温高湿+白酒+冰水”法模拟肠道湿热证泄泻病因,建立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模型,并运用葛根芩连汤治疗。分别在造模及治疗成功后,采集眼球血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及P物质含量测定,摘取动物内脏称重;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小鼠肠道内容物中细菌、大肠杆菌、乳酸菌和双歧杆菌数;采集小鼠小肠内容物和黏膜,运用荧光素二乙酸法测定肠道内容物和黏膜中微生物活度,运用酶活分析技术测定肠道中所含乳糖酶、蔗糖酶、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无菌提取实验动物肠道内容物中细菌总DNA,进行16S r RNA基因序列扩增,基于Pac Bio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小鼠肠道细菌特征。结果:(Ⅰ)模型小鼠表现为懒动、体重增长缓慢、黄褐色稀便、肛门污秽、肛温升高等,血清中所含P物质浓度显着高于正常组(P=0.001);血生化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血清中甘油三脂(TG)含量显着降低(P=0.038),总胆固醇含量(TC)和血糖水平(GLU)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下降,但与正常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采用葛根芩连汤治疗后,模型小鼠一般状态恢复,血清P物质浓度回归接近于正常组,TG和GLU含量明显回归。(Ⅱ)血常规测定结果显示,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血中所含白细胞数(WBC)、中性粒细胞数(GRA)和嗜酸细胞数(EOS)增加,平均红细胞体积(MCV)降低。使用葛根芩连汤治疗后的小鼠血中WBC、EOS与自愈组相比降低,而GRA和MCV恢复至正常组水平(P>0.05),且治疗组胸腺指数增加。(Ⅲ)肠道湿热证泄泻造模引起小鼠肠道细菌和双歧杆菌数显着减少(P=0.000或P=0.049),微生物活度显着升高(P=0.000)。模型小鼠肠道内容物中乳糖酶、蔗糖酶和淀粉酶活性升高而蛋白酶活性降低,肠黏膜中乳糖酶、蔗糖酶和淀粉酶活性显着降低(P<0.01或P<0.05)而蛋白酶活性升高。葛根芩连汤治疗后的小鼠肠道乳酸菌数持续升高(P<0.01),微生物活度与自愈组相比显着降低(P=0.000)。治疗组肠道内容物中所含乳糖酶、蔗糖酶、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高于正常组而低于自愈组,肠黏膜中所含乳糖酶、蔗糖酶和淀粉酶活性高于正常组和自愈组。(Ⅳ)对细菌16S r RNA测序分析结果表明,造模引起小鼠肠道细菌Alpha多样性升高,但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样本层次聚类树和主坐标分析(PCo A)显示,模型组和正常组样本间有一定的距离,组间基本可以分开,说明组间存在微生物菌群结构上的差异性。在门水平上,模型组肠道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增加,而蓝藻菌门和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减少,且放线菌门含量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显着(P=0.0325)。在属水平上,模型组肠道所含梭菌属和乳杆菌属丰度降低,Muribaculum、链球菌属、Parasutterella、普雷沃氏菌属和Enterorhabdus含量明显升高。在种水平上,模型组格氏乳杆菌、肠乳杆菌、罗氏乳杆菌、阴道乳杆菌及Curvibacter lanceolatus丰度减少,而Muribaculum intestinale、卷曲乳杆菌、胃瘤乳杆菌、Staphylococcus epeidermidis、牙龈卟啉单胞菌、Parasutterella excrementihominis、Enterorhabdus muris、少酸链球菌和Enterorhabdus mucosicola的含量升高。Lefse分析结果表明,格氏乳杆菌是正常组与模型组间具有显着性差异的关键物种。(Ⅴ)采用葛根芩连汤干预后,治疗组Alpha多样性指数回归(P>0.05);PCo A显示正常组和治疗组样本间存在一定距离;在细菌门水平上,与正常组相比,治疗组小鼠肠道内容物所含拟杆菌门丰度升高,厚壁菌门丰度恢复,变形菌门和蓝藻菌门丰度下降;在属水平上,治疗组肠道乳杆菌属含量恢复至正常组水平而Muribaculum和梭菌属含量高于正常组,且链球菌属和奈瑟菌属含量接近自愈组水平;在细菌种水平上,治疗组肠道卷曲乳杆菌丰度恢复,罗氏杆菌丰度低于而Muribaculum intestinale高于正常组,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采用“高糖高脂+高温高湿+白酒+冰水”法成功建立了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模型,葛根芩连汤对模型小鼠疗效显着。(2)肠道湿热证泄泻造模引起小鼠血常规指标异常,葛根芩连汤可调节模型小鼠血液中WBC、GRA、EOS和MCV等指标回归,提高胸腺指数,调节机体免疫力。(3)肠道湿热证泄泻造模引起小鼠肠道内容物中微生物种类和数目发生异常变化,微生物活度增加,肠道消化酶活性改变,葛根芩连汤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种数、降低肠道微生物活度、调控肠道消化酶活性发挥疗效。(4)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肠道内容物菌群结构发生变化,造成菌群失调,格氏乳杆菌是模型组与正常组间存在显着差异的物种,其含量的改变可能与泄泻相关。(5)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肠道细菌物种多样性具有恢复作用,调节了细菌物种相对含量,其疗效的发挥可能与该方调控肠道微生态平衡相关。

张雅莉,吉燕华,姜璎娜,聂鹏,曾治君[4](2020)在《大小鼠脾虚及湿盛模型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综述了脾虚、湿盛模型的构建。其中,脾虚大小鼠模型构建方法主要包括耗气破气加饮食失节法、过劳加饮食失节法、秋水仙碱法、X射线照射法、利血平法、苦寒泻下法等,而湿盛大小鼠模型构建方法有肥甘厚腻饮食法、"饮食+环境+生物致病因子"法等。对于大小鼠脾虚模型的单方面构建相对成熟,相关文献也较多。但是脾虚湿盛大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还寥寥无几,有待研究。

王启航[5](2020)在《脾家损伤小鼠模型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脾胃学说一直是中医理论的研究热点,脾胃病又是当今时代的多发疾病,古今医家学者围绕中医脾胃学说开展了大量相关工作。张仲景首次提出了“脾家”概念,即以脾胃为核心的整个胃肠道。脾家病机多种多样,故笔者提出脾家损伤一说概括脾家病机。本论文即以脾胃学说为研究方向,从脾胃理论演变和脾家损伤动物模型评价两个角度展开探讨。本论文的第一部分,综述了脾家损伤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模型的评价标准,线粒体与中医脾关系的研究进展,线粒体自噬的研究进展。脾家损伤的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包括多因素与单因素造模法,单因素造模法中以苦寒泻下、饮食失节、劳倦过度、利血平法四种最为常用,各个模型间存在较大差异,但对模型间的对比研究不够充分。此外,模型评价指标丰富,从宏观指标到理化指标再到分子生物学指标,涵盖生物体免疫、代谢、遗传功能等各个方面,许多学者还认识到中医脾与线粒体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脾家损伤动物模型的线粒体存在结构和功能的异常。线粒体自噬是线粒体内的复杂生理过程,对于维持线粒体数目以及细胞稳态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经发现了一些线粒体自噬的通路,但是对于自噬过程的确切机制仍有待探讨。本论文的第二部分,以历史时代节点为线索,以对脾胃理论有突出贡献的着作或医家为基础,从宏观角度疏理了脾胃理论演化的历史进程,总结出理论演进的四个主要阶段。(1)秦汉时期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脾胃理论,注重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强调脾胃协同主管饮食物在人体的消化和吸收。同时也提及了脾胃与血液、肌肉的密切关系。(2)汉末至唐以张仲景学术体系为代表的理论,关注临床实践,脾胃理论从描述生理病理变化的模型变成了临床诊断治疗的思维过程。《伤寒论》以胃统肠,提出了胃家这一概念,又以脾统胃,并继承了《黄帝内经》脾主四肢的理论,最终形成了太阴脾家说。(3)宋金元时期的医家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发挥,形成了脾胃理论的各家学说,同时受宋明理学的影响,脾胃理论也出现了脱实向虚的演化趋势。(4)明清时期,西学东渐,中医理论开始哲学化、系统化,脾胃理论进一步脱实向虚。本论文的第三部分,通过实验研究对比常见的四种脾家损伤小鼠模型,评价模型优劣及适用性,研究导致脾家损伤的病因,并探讨脾家损伤的现代科学内涵。依据文献方法复制四种模型:苦寒泻下模型、饮食失节模型、劳倦过度模型、利血平模型。前三种模型为模拟脾家损伤的不同病因,利血平模型为模拟症状。通过宏观指标,血清-D木糖水平检测,四君子汤反证治疗三个角度,判定模型复制成功。对比四种模型的宏观指标:测量小鼠体重、进食量,依据相关文献设计宏观体征评分表,对体征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实验结果显示,利血平模型组症状最重,饮食不节组症状最轻;采用负重游泳法测定模型游泳至力竭时长,实验结果显示,利血平组小鼠的游泳时长显着延长,其余各模型组小鼠游泳至力竭的时长均缩短;造模结束后,自然恢复十天,再次测量体重、进食量与游泳时长,判断模型稳定性,结果显示苦寒泻下组稳定性最好。对比四种模型的理化指标:用胸腺、脾脏指数衡量模型的免疫功能,实验结果显示,利血平法和苦寒泻下法对小鼠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有显着影响,饮食失节法和劳倦过度法只对小鼠的部分免疫功能有显着影响;采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象检测,实验结果显示,利血平法和苦寒泻下法对小鼠的血液质量影响广泛,饮食失节法对小鼠血液质量无显着影响;采用比色法检测模型小鼠的血清淀粉活性,实验结果显示,利血平法饮食失节法、苦寒泻下法对复制的小鼠模型血清淀粉活性显着下降,劳倦过度法复制的小鼠模型血清淀粉活性无显着性变化。对比四种模型的线粒体功能:采用PCR方法,对mtDNA相对拷贝数和线粒体自噬相关基因Pink1、Parkin进行检测,实验结果显示,苦寒泻下组、饮食失节组、劳倦过度组小鼠的mtDNA相对拷贝数显着下降;苦寒泻下组、饮食失节组小鼠的Pink1 mRNA表达水平显着下降,利血平组Parkin mRNA表达水平显着上升。

梁雪丹[6](2019)在《脾气虚大鼠模型优化及基于唾液淀粉酶影响因素观察四君子汤作用》文中认为脾气虚动物模型的构建及优化是脾气虚证研究的重要内容,而模型的评价标准是脾气虚动物模型构建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目前对脾气虚动物模型的外观体征评价大多以定性描述为主,缺少准确、客观定量的判断标准,易致评价模型动物外观体征时出现偏差,因而需要构建符合科学研究要求的脾气虚动物模型评价方法。唾液淀粉酶(salivary alpha-amylase,sAA)酸负荷前后活性比值、尿D-木糖排泄率是被行业认可的脾虚证疗效评价客观参考指标。研究表明,sAA属于N-糖基化蛋白,其活性与N-糖基化修饰密切相关;糖基转移酶(GnT-Ⅰ和GnT-Ⅱ)和α-甘露糖苷酶Ⅱ(MG-Ⅱ)是N-糖基化修饰的关键酶,直接影响N-糖基化程度。尿D-木糖排泄率、sAA活性比值及其影响因素(如N-糖基化修饰)等指标可作为评价脾气虚大鼠模型的重要客观指标。“以方测证”是评价证候模型的常用方法,益气健脾代表方四君子汤常用于干预脾气虚模型,以此来评价脾气虚动物模型的可靠性。研究目的基于脾气虚证外观体征指标优化脾气虚大鼠模型评价标准;筛选利血平粉末致脾气虚大鼠的最佳剂量,建立优化后的脾气虚证动物模型;在此基础上,从脾气虚证客观诊断指标尿D-木糖排泄率、sAA活性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来评价利血平致脾气虚大鼠模型;观察四君子汤对利血平致脾气虚大鼠模型sAA活性及其影响机制的影响;为探讨“脾气虚证微观指标”及“脾主涎”的内涵提供参考。研究方法1、优化脾气虚大鼠外观体征评价标准:选取活动度、眼裂宽度、毛色、大便构成脾气虚大鼠外观体征评分R,作为外观体征半定量评价标准;大鼠颈部皮下注射利血平不同剂量(0.8、0.4、0.2mg·kg-1)造模,初步确立外观体征评价标准的可行性;以0.8mg kg-1利血平复制模型,并增加0.6 mg kg-1利血平剂量组造模实验,以此重复验证外观体征评价标准的客观性和可靠性,以建立利血平致大鼠脾气虚模型实验方案,并为后续选取利血平合适剂量用于脾气虚大鼠造模。2、对溴苯胺法测定尿D-木糖排泄率。3、Bemfeld法测定sAA活性。4、凝集素亲和沉淀法检测sAAN-糖链构成比。5、Western blot 法检测 sAA、GnT-Ⅰ、GnT-Ⅱ 和 MG-Ⅱ 蛋白表达。6、腮腺的病理组织学观察:HE染色光镜下观察腮腺组织形态改变;透射电镜下观察腮腺组织超微结构(细胞器改变及酸刺激前后酶原分泌颗粒变化等)。7、四君子汤水提物的提取和分析:称取四君子汤药材(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各等份),浸泡,水煎煮,浓缩冷冻干燥得四君子汤冻干粉,高效液相法检测四君子汤水提物图谱。8、四君子汤给药方法及观察:大鼠先随机分为正常对照动物和造模动物;造模动物以利血平0.6 mg·kg-1剂量颈部皮下注射造模11天,利血平注射结束后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四君子汤高、低剂量组(10g·kg-1、5g·kg-1),盐酸氟西汀(简称百优解,3.5 mg·kg-1)组,人参皂苷Rb1(40mg·kg-1)组,模型恢复组;四君子汤两组(10g·kg-1、5g·kg-1)、盐酸氟西汀(百优解)组大鼠灌胃给药,人参皂苷Rb1组大鼠腹腔注射给药,模型恢复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共(造模11d+给药22d)33天;实验结束后,收集大鼠唾液、尿液,选取大鼠腮腺组织用于后续实验。研究结果一、利血平致脾气虚大鼠模型的优化1、外观体征评分标准的优化:按大鼠外观体征评分标准,实验期间每天监测造模大鼠的大体状态变化过程,以体征评分R>8或R<1为标准,判断大鼠脾气虚模型复制成功或恢复至正常的节点;以外观体征评分结合体重、摄食量、饮水量、肛温和腮腺组织形态检查对模型进行评价并优化了模型评价标准;该结果以利血平0.8mg·kg-1造模9天中得到重复,也在利血平0.6 mg·kg-1造模11天中得到验证。2、脾气虚大鼠尿D-木糖排泄率:造模大鼠尿D-木糖排泄率较正常组大鼠下降(P<0.05),说明脾气虚大鼠小肠吸收功能下降。3、脾气虚大鼠sAA活性:造模后大鼠酸刺激前后sAA活性较正常组大鼠下降(P<0.01),表明脾气虚大鼠唾液分泌出现障碍。4、脾气虚大鼠sAA N-糖基化影响因素的观察(1)sAA与刀豆凝集素(ConA)和麦胚凝集素(WGA)结合率:造模大鼠与ConA结合率高于正常组大鼠(P<0.01);表明脾气虚大鼠sAA N-糖链结构发生改变。(2)脾气虚大鼠sAA N-糖基化蛋白、糖基转移酶(GnT-Ⅰ、GnT-Ⅱ)、α-甘露糖苷酶Ⅱ(MG-Ⅱ)表达:初步实验证明造模大鼠sAA N-糖基化蛋白表达缺失,GnT-Ⅰ、GnT-Ⅱ表达有下降趋势,MG-Ⅱ无明显变化;提示sAA N-糖基化表达缺失及糖链结构改变可能与GnT-Ⅰ、GnT-Ⅱ表达改变有关。5、脾气虚大鼠腮腺病理组织学观察:腮腺组织HE染色光镜下观察,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发现,造模大鼠较正常组大鼠均出现明显病理改变,酸刺激后酶原颗粒较正常对照组多,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脾气虚大鼠腮腺组织形态出现异常。二、四君子汤对脾气虚大鼠模型的干预作用1、四君子汤水提物的提取及检测:四君子汤水提物得率34.1%,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到该样品有人参皂苷Rc、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b2、人参皂苷Re、甘草酸、甘草苷、茯苓酸成分,并作为本研究的受试药。2、四君子汤对利血平致脾气虚大鼠外观体征评分的影响:四君子汤(10g·kg-1、5g kg-1)灌胃22天后,受试药组及模型恢复组外观体征评分均降低,四君子汤10g·kg-1组外观体征评分下降略快,但与模型恢复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四君子汤对脾气虚大鼠尿D-木糖排泄率的影响:四君子汤(10g ·kg-1、5g·kg-1)组、人参皂苷Rb1组与模型恢复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盐酸氟西汀(百优解)较模型恢复组尿D-木糖排泄率升高(P<0.01)。提示本实验中四君子汤及人参皂苷Rb1对脾气虚大鼠小肠吸收功能无明显影响,盐酸氟西汀(百优解)对脾气虚大鼠小肠吸收功能有改善作用。4、四君子汤对脾气虚大鼠sAA活性的影响:经给药干预后,四君子汤(10、5g·kg-1)组、盐酸氟西汀组、人参皂苷Rb1组脾气虚大鼠sAA活性有上升趋势,但与模型恢复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5、四君子汤对脾气虚大鼠sAA N-糖链的影响:给药干预后,四君子汤10 g·kg-1、5g·kg-1组,盐酸氟西汀组(百优解)、人参皂苷Rb1组大鼠sAA与ConA结合率低于模型恢复组(P<0.05);四君子汤5g·kg-1组大鼠sAA与WGA结合率高于模型恢复组(P<0.01)。提示四君子汤组sAAN-糖链中活性较高糖链的构成多于模型恢复组,提示四君子汤对脾气虚大鼠sAA N-糖链结构异常有改善作用。6、四君子汤对脾气虚大鼠腮腺病理组织学的影响:经给药干预后,经腮腺病理组织以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四君子汤(10g· kg-1、5g·kg-1)和盐酸氟西汀(百优解)与正常组大鼠腮腺组织比较在病理及超微结构上无明显差异;酸刺激后四君子汤5g·kg-1和盐酸氟西汀两组较模型恢复组酶原颗粒减少,提示给药组应激功能较好;表明四君子汤及盐酸氟西汀对脾气虚大鼠造成的腮腺病理组织改变有改善作用。研究结论基于外观体征评分指标优化了利血平致脾气虚大鼠模型,在该模型上可观察到大体指标、客观指标(尿D-木糖排泄率、唾液淀粉酶活性)、sAA相关指标(sAA活性、sAAN-糖基化蛋白表达、sAAN-糖链结构、糖基转移酶GnT-Ⅰ和GnT-Ⅱ、α-甘露糖苷酶MG-Ⅱ等的变化;四君子汤对脾气虚大鼠sAA活性及其影响因素的改变有一定干预作用。研究结果为利血平致脾气虚大鼠模型提供了优化后的评价方法,为探讨“脾主涎”分子机制提供了研究基础。

曾梅艳,陈雪莲,宋厚盼,陈小娟,陈新怡,赵沅,蔡雄,喻嵘,谢梦洲[7](2019)在《脾气虚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与模型评价的研究概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脾气虚证为临床常见的病证之一,证候动物模型是中医临床研究病因病机与疾病发展的基础,其中脾气虚证动物模型的建立对于脾胃病证的研究意义重大。在三十余年来的研究发展进程中,脾气虚证动物模型的构建经历了从单因素造模方法到复合因素造模方法的发展过程,研究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本文整理了脾气虚证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及模型评价方法,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脾胃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李亚欢,张冬梅,王淑艳,王飞,赵冉冉,陈健,陈萌[8](2019)在《脾虚证动物模型研制概况》文中指出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回顾、梳理脾虚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的发展概况,从造模思路、模型评价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讨论,以期为中医脾虚证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线索。

台雪姣,郭兴荣,阮绪芝[9](2017)在《脾虚功能失调动物模型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立足脾3大基本功能,并以脾脏功能受损为根本线索,对脾运化、肌肉、统血3大功能受损的实验动物模型进行整理,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帮助。

张广霞[10](2016)在《健脾—健脾渗湿—健脾升阳方与脾虚证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功效是中医对方药性能及效用认识的独特表述。作为中医补脾类方,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分别为健脾益气的代表方剂。三方因药味组成不同,在同有健脾功效的基础上分别有养胃和中、渗湿止泻、益气升阳之偏颇。此三方功效的内涵是什么?其功效在作用环节和作用强度上是否会存在异同?目前尚未见到有关此类方剂功效异同的比较研究。方因证而设,因证而效。研究方剂的功效应该考虑其作用对象的中医证候属性。本课题从“方证相关”立论,以补脾类方的功效同异为问题切入,利用饮食失节+过度疲劳法复制脾虚大鼠模型,在参考前期该证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脾脏功能和补脾三方主治病证的内涵,选择与脾化水谷、脾气实卫、脾运水湿、脾主肌肉等相关指标群,进一步观察该脾虚证候模型的病生理特点;并从“异方同模”角度,比较中医补脾三方对该模型的作用异同,探讨三方与该证的关联性及其关联的生物学内涵。该课题对于认识中医补脾类方(健脾-健脾渗湿-健脾升阳方)的效用异同,揭示“方证相关”的现代内涵及阐明中医辨证论治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10-220g,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和造模组(48只);造模组大鼠采用饮食失节+过度疲劳方法造模2W后,随机分为脾虚模型组、补中益气汤组、四君子汤组、参苓白术散组共4组,每组12只。于造模第15天,各中药组大鼠按4.05g/kg剂量(相当于原药材)分别给予口服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和参苓白术散,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等量蒸馏水,连续14天。实验期间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外观行为、体重、体温和抓握力的变化,每周2次;于实验第28天大鼠禁食16小时后灌服10%的D-木糖5m1/只;第29天各组大鼠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0.35ml/100g体重)麻醉,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和血浆;剪取后肢大腿肌肉、小段小肠、结肠,肾脏,脾脏等组织。各组织块与分离的血清及血浆分别于冻存管中,置-80℃冰箱保存。采用放射性免疫法和酶联免疫法测定相关指标。部分骨骼肌置于10%中性福尔马林中固定,做HE切片,行光镜下病理观察。所得数据均以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后,多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 Newman Keels Test检验。全部数据采用SPSS 20.0 for windows软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脾虚证模型大鼠外观表征和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实验期间各时间段正常组大鼠外观行为和体温未见明显变化,体重和抓握力逐渐增加。与正常组比较,造模2周后,脾虚模型组大鼠逐渐出现活动减少、扎堆甚至倦卧、大便稀溏、毛发枯乱、饮食减少,体重、体温和抓握力均见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4周的模型大鼠血中D-木糖、GAS、MTL、β-EP、Ach、T3、T4、IL-2、IL-6、cAMP、cAMP/cGMP比值均显着性降低(P<0.05或P<0.01),SS和cGMP显着性升高(P<0.01);血中Na、ADH、ALD、肾脏AQP-2含量均显着性升高,K、小肠段和降结肠段AQP-3含量均显着性降低显着性降低(P<0.01);骨骼肌琥珀酸脱氢酶(S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M)、肌肉素(Musclin)、乙酰胆碱受体(M-AChRM2)及Ca2+-ATPase均显着性降低,血胆碱酯酶(AchE)显着性升高(p<0.01或p<0.05);骨骼肌出现炎细胞浸润,肌纤维排列紊乱,粗细不匀,肌丝松散及肌纤维空泡样变。(2)健脾三方对脾虚证模型大鼠各组指标的影响:①与模型组比较,给药2周后,三方各组大鼠的外观行为均见不同程度的改善,各组大鼠的活动状态、皮肤毛发、饮食大便分值和症状总积分均见下降;体重、体温和抓握力均见不同程度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血中D-木糖、GAS、MTL、β-EP、Ach、T3、T4、IL-2、IL-6、cAMP、cAMP/cGMPc匕值均显着性升高(P<0.05或P<0.01),SS和cGMP显着性降低(P<0.01), Na、ADH、ALD和肾脏AQP-2含量均显着性降低(P<0.05或P<0.01);小肠段和降结肠段AQP-3含量及血K均显着性升高(P<0.05或P<0.01);抓握力和骨骼肌SDH、CK-MM、Musclin、Ca2+-ATPase活性均显着性升高(p<0.01或p<0.05),骨骼肌病理损伤减轻。(3)健脾三方的作用差异:①外观表征上:补中益气汤组大鼠症状总积分、活动状态和皮肤毛发变化分值降低明显,体温、抓握力较其它两方显着性升高(p<0.01或p<0.05);参苓白术散组的饮食大便变化分值较其它两方组显着性降低,症状总积分较四君子汤组显着性降低(P<0.05)。②植物性神经、胃肠调节及免疫指标方面:补中益气汤组大鼠血中cAMP、 cAMP/cGMP、IL-6和cGMP较其它两方组显着性升高和降低,GAS、β-EP和Ach、T3分别较参苓白术散显着性升高和降低(P<0.05);参苓白术散组大鼠血中Ach、T3和cAMP/cGMP较四君子汤组显着性降低和升高(P<0.05)。③水盐代谢方面:参苓白术散组大鼠血中Na、ADH、ALD和血K、小肠段和降结肠段AQP-3含量均较其它两方组显着性降低和升高;四君子汤组大鼠肾脏AQP-2含量较其它两方组显着性升高,血中ADH较补中益气汤组显着性降低(P<0.05或P<0.01)。④肌肉方面:补中益气汤组大鼠的骨骼肌SDH、CK-MM、M-AChRM2均较其它二方组显着性升高(p<0.01或p<0.05)。结论:由饮食失节+过度疲劳复合因素连续造模4周的脾虚证模型大鼠在表现出类似中医临床脾虚证的同时,还伴有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神经-内分泌、水盐代谢以及骨骼肌方面的异常变化。中医健脾三方对脾虚证的外观表现及涉及多系统的异常病生理变化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但作用各有侧重;较之于基础方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对体温恢复、植物性神经及骨骼肌功能障碍、参苓白术散对水液代谢异常的改善作用更为突出。

二、秋水仙碱塑造大鼠脾气虚模型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秋水仙碱塑造大鼠脾气虚模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苦寒泻下脾虚小鼠模型的党参多糖补脾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苦寒泻下脾虚小鼠模型的制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试验材料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试验仪器
        1.5 试验方法
    2 结果
        2.1 苦寒药物的选择
        2.2 造模方法的选择
        2.3 灌胃剂量的确定
        2.4 灌胃周期的确定
    3 讨论
        3.1 脾虚动物模型评价
        3.2 脾虚动物模型优化
    4 结论
第二部分 苦寒泻下脾虚模型小鼠生物学指标的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试验材料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试验仪器
        1.5 方法
    2 结果
        2.1 小鼠宏观表征
        2.2 脾虚小鼠生化指标的变化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部分 党参多糖对苦寒泻下脾虚小鼠的补脾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试验材料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试验仪器
        1.5 方法
    2 结果
        2.1 党参多糖对脾虚小鼠体重和行为的影响
        2.2 党参多糖对脾虚小鼠血清D-木糖的影响
        2.3 党参多糖对脾虚小鼠红细胞数的影响
        2.4 党参多糖对脾虚小鼠胃肠激素的影响
        2.5 党参多糖对脾虚小鼠血清AMS的影响
        2.6 党参多糖对脾虚小鼠Ig G、Ig M的影响
        2.7 党参多糖对脾虚小鼠肠道紧密连接蛋白m RNA表达量的影响
        2.8 党参多糖对脾虚小鼠肠道紧密连接claudin、occludin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2.9 党参多糖对脾虚小鼠血清LPS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脾虚证动物模型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2)蜜炙对甘草化学成分及其调节肠道菌群和免疫活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 炮制历史沿革
        1.1 炮制方法历史沿革
        1.2 现代炮制方法
        1.3 炮制工艺研究概况
    2 化学成分
        2.1 黄酮类化合物
        2.2 皂苷类化合物
        2.3 其他化合物
    3 免疫作用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生、炙甘草非糖类化学成分对比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实验方法
        2.1 炙甘草的制备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4 色谱条件
        2.5 质谱条件
        2.6 质谱定性分析
        2.7 生、炙甘草样品中差异性特征成分含量变化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生、炙甘草糖类化学成分对比研究
    1 生、炙甘草的单糖定性定量分析
        1.1 仪器与试药
        1.2 单糖的定性分析
        1.3 单糖的定量分析
    2 基于HPLC-PMP柱前衍生化的甘草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2.1 仪器与试药
        2.2 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考察
        2.3 方法学考察
        2.4 多糖含量测定
    3 讨论与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生、炙甘草对脾虚大鼠肠道菌群及免疫活性的影响
    1 脾虚模型大鼠的复制
        1.1 仪器和试药
        1.2 方法与内容
        1.3 实验结果
        1.4 讨论
    2 生炙甘草对脾虚大鼠肠道菌群及免疫活性的研究
        2.1 动物
        2.2 药物的制备
        2.3 实验方法
        2.4 观测指标及检测方法
        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2.6 实验结果
        2.7 生、炙甘草及辅料蜂蜜干预实验结果与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总结与展望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疗效的微生态学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Abbreviations)
细菌名词英--中对照
前言
第一章 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模型的建立及葛根芩连汤疗效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肠道湿热证泄泻模型的建立
        2.2 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的疗效
    3.讨论
第二章 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血常规和脏器指数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结果
        2.1 肠道湿热证泄泻造模对小鼠血常规的影响
        2.2 肠道湿热证泄泻造模对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2.3 葛根芩连汤治疗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血常规的影响
        2.4 葛根芩连汤治疗对肠道湿热证泄泻模型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3.讨论
第三章 葛根莲芩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肠道可培养微生物、微生物活度和酶活性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结果
        2.1 肠道湿热证泄泻造模对小鼠肠道可培养微生物的影响
        2.2 肠道湿热证泄泻造模对小鼠肠道微生物活度的影响
        2.3 肠道湿热证泄泻造模对小鼠肠道内容物酶活性的影响
        2.4 肠道湿热证泄泻造模对小鼠肠道黏膜酶活性的影响
        2.5 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可培养微生物的影响
        2.6 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肠道微生物活度的影响
        2.7 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肠道内容物酶活性影响
        2.8 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肠道黏膜酶活性的影响
    3.讨论
第四章 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肠道微生物特征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结果
        2.1 有效序列的分析评估
        2.2 肠道湿热证泄泻造模对小鼠肠道OTU 数目的影响
        2.3 肠道湿热证泄泻造模对小鼠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4 肠道湿热证泄泻造模对模型小鼠肠道内容物细菌在门水平上的影响
        2.5 肠道湿热证泄泻造模对模型小鼠肠道内容物细菌在属水平上的影响
        2.6 肠道湿热证泄泻造模对模型小鼠肠道内容物细菌种水平上影响
        2.7 物种Lefse 差异分析
    3.讨论
第五章 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肠道细菌特征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有效序列分析评估
        2.2 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肠道 OTU 数目的影响
        2.3 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肠道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2.4 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肠道细菌门水平上的影响
        2.5 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肠道细菌属水平上的影响
        2.6 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肠道细菌种水平上的影响
        2.7 物种显着性差异分析-Lefse分析
    3.讨论
结论
论文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作者简介
综述 泄泻中医证型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脾家损伤小鼠模型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脾家损伤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
        1 单因素模拟病因造模方法
        2 单因素模拟症状造模方法
        3 多因素造模方法
        4 其他造模方法
        5 小结
    综述二 脾家损伤模型的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1 宏观指标
        2 理化指标
        3 分子生物学指标
        4 小结
    综述三 线粒体与中医脾关系的研究进展
        1 线粒体的研究历程
        2 线粒体功能与中医脾的相关性
        3 线粒体疾病与脾家损伤的相关性
        4 线粒体与中医脾关系的研究展望
    综述四 线粒体自噬的研究进展
        1 线粒体自噬的定义
        2 线粒体自噬的过程
        3 线粒体自噬的意义
        4 小结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
    1 藏象理论的起源
    2 秦汉时代的脾藏象理论
        2.1 《黄帝内经》中的脾运化理论
        2.2 《黄帝内经》中的脾统血理论
        2.3 《黄帝内经》中的脾主升理论
        2.4 《黄帝内经》中的脾病机
        2.5 小结
    3 汉唐时代的脾胃理论
        3.1 经络脏腑说
        3.2 太阴脾家说
        3.3 脾主消磨说
        3.4 脾旺四季说
        3.5 《中藏经》的脾藏象学说
        3.6 小结
    4 宋金元时期的脾胃理论
        4.1 脾常不足说
        4.2 脾主运化说
        4.3 易水学派的脾胃学说
        4.4 小结
    5 明清时期的脾胃理论
        5.1 脾胃理论的继承
        5.2 脾胃理论哲学化
        5.3 温病学的脾胃分治说
        5.4 小结
    6 结语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章 脾家损伤小鼠模型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章 脾家损伤模型宏观指标对比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章 脾家损伤模型理化指标对比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四章 脾家损伤模型线粒体功能对比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脾气虚大鼠模型优化及基于唾液淀粉酶影响因素观察四君子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章 脾气虚证的研究进展
        第一节 “脾”的生理功能及病理改变
        第二节 脾气虚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一、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二、脾气虚证的实验研究
        第三节 “脾主涎”的理论内涵研究
    第二章 益气健脾代表方四君子汤的研究概况
        第一节 四君子汤源流及临床应用概述
        第二节 四君子汤的现代研究进展
        一、四君子汤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二、四君子汤药理作用研究
    第三章 唾液淀粉酶活性及调控因素的研究进展
        第一节 唾液淀粉酶检测的临床应用
        第二节 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的因素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章 基于外观体征指标优化利血平致脾气虚大鼠模型的研究
        第一节 脾气虚大鼠外观体征半定量评分标准探讨
        第二节 利血平致脾气虚大鼠的剂量筛选
        第三节 基于外观体征指标评价对利血平致脾气虚大鼠的验证研究
    第二章 利血平致脾气虚大鼠模型客观指标观察
        第一节 脾气虚大鼠尿D-木糖排泄率观察
        第二节 脾气虚大鼠唾液淀粉酶活性及其影响因素观察
        一、脾气虚大鼠唾液淀粉酶活性改变情况
        二、脾气虚大鼠腮腺病理组织学观察
        三、脾气虚大鼠腮腺sAAN-糖链类型观察
        四、脾气虚大鼠腮腺sAA的含量、糖基转移酶及糖苷酶表达观察
    第三章 四君子汤对利血平致脾气虚大鼠的影响
        第一节 四君子汤水提物的提取
        第二节 四君子汤对脾气虚大鼠外观体征的影响
        第三节 四君子汤对脾气虚大鼠尿D-木糖排泄率、sAA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7)脾气虚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与模型评价的研究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脾气虚证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
    1.1 单因素造模方法
        1.1.1 苦寒泻下法
        1.1.2 饮食不节法
        1.1.3 劳倦过度法
        1.1.4 偏食五味法
        1.1.5 耗气破气法
        1.1.6 秋水仙碱法
        1.1.7 X射线照射法
        1.1.8 利血平法
    1.2 复合因素造模法
        1.2.1 苦寒泻下结合劳倦过度法
        1.2.2 苦寒泻下结合饮食失节法
        1.2.3 劳倦过度结合饮食不节法
        1.2.4 耗气破气结合饮食不节法
        1.2.5 苦寒泻下、饥饱失常结合劳倦过度法
        1.2.6 耗气破气、劳倦过度结合饥饱失常法
        1.2.7 五味偏食、控制饮食结合劳倦过度法
        1.2.8 饮食失节、疲劳过度结合情志失调法
        1.2.9 苦寒泻下结合耗气破气法
    1.3 其他造模方法
        1.3.1 手术法
        1.3.2 转基因小鼠模型造模法
2 脾气虚证动物模型的评价指标
    2.1 宏观指标
    2.2 微观指标
3 讨论与展望

(8)脾虚证动物模型研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脾虚证”动物模型研制发展史
2 造模思路
3 模型评价
4 讨论

(9)脾虚功能失调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运化功能受损动物模型
    1.1 药物损伤造模法
    1.2 食物损伤造模法
    1.3 多因素联合损伤造模法
    1.4 手术损伤造模法
    1.5 理化、机械、环境因素损伤造模法
2 肌肉功能受损动物模型
3 统血功能受损动物模型
4结语与展望

(10)健脾—健脾渗湿—健脾升阳方与脾虚证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上篇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脾虚证模型的复制
        1 苦寒泻下法
        2 偏食法
        3 饮食失节
        4 复合方法
        5 西药或辐射损伤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脾虚现代内涵的研究
        1 脾虚与消化系统
        2 脾虚与神经-内分泌系统
        3 脾虚与免疫系统
        4 脾虚与血液及流变学
        5 脾虚与生殖系统
        6 脾虚与运动系统
        7 其它
        参考文献
下篇 实验研究
    前言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3.1 不同健脾方对脾虚证模型大鼠外观表征及神经功能态的作用比较
        3.2. 不同健脾方对脾虚证模型大鼠胃肠、甲状腺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3.3. 不同健脾方对脾虚模型大鼠水盐代谢及水转运的作用比较
        3.4. 不同健脾方对脾虚证大鼠骨骼肌变化及健脾三方的作用比较
    4 讨论
        4.1. 学术背景与研究思路
        4.2. 脾虚证大鼠模型的系统评价
        4.3. 健脾三方对脾虚证模型的作用及其异同
        4.4. 基于方证关系对健脾三方功效的认识
        4.5. 关于“方证异同”现象的认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四、秋水仙碱塑造大鼠脾气虚模型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苦寒泻下脾虚小鼠模型的党参多糖补脾作用研究[D]. 孟静一.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蜜炙对甘草化学成分及其调节肠道菌群和免疫活性的影响[D]. 段伟萍.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3]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疗效的微生态学机理研究[D]. 惠华英.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
  • [4]大小鼠脾虚及湿盛模型的研究[J]. 张雅莉,吉燕华,姜璎娜,聂鹏,曾治君. 江西中医药, 2020(05)
  • [5]脾家损伤小鼠模型对比研究[D]. 王启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脾气虚大鼠模型优化及基于唾液淀粉酶影响因素观察四君子汤作用[D]. 梁雪丹.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
  • [7]脾气虚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与模型评价的研究概述[J]. 曾梅艳,陈雪莲,宋厚盼,陈小娟,陈新怡,赵沅,蔡雄,喻嵘,谢梦洲.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2)
  • [8]脾虚证动物模型研制概况[J]. 李亚欢,张冬梅,王淑艳,王飞,赵冉冉,陈健,陈萌. 中医药导报, 2019(01)
  • [9]脾虚功能失调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 台雪姣,郭兴荣,阮绪芝. 中医药导报, 2017(21)
  • [10]健脾—健脾渗湿—健脾升阳方与脾虚证的相关性研究[D]. 张广霞.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标签:;  ;  ;  ;  ;  

秋水仙碱造模大鼠脾脾虚模型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