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陕西蓝田县出土(害夫)叔鼎(论文文献综述)
韩晓磊[1](2021)在《西周晚期有铭青铜鼎断代意见整理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历史上的西周时期处於青铜器发展的鼎盛阶段,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常有长篇铭文,这些长篇铭文记录了西周时期的政治、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的真实状态,是研究西周时期历史的第一手可靠材料。而青铜器本身及其铭文内容反映出的历史资料若要科学地用於古代历史研究,第一步就要判定其年代。青铜器分期断代工作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断代结果往往具有较大的分歧。本文拟对西周晚期青铜鼎的断代意见予以梳理和总结,试图充分挖掘西周晚期青铜鼎的年代学内涵。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包括选题意义、国内外青铜器断代的研究现状及相关问题说明;第二部分为论文主体部分,以《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及其续编中标注为西周晚期的青铜鼎为基础材料,搜集近代以来不同学者的断代意见,形成以具体器物为主体的年代意见汇集;第三部分为西周晚期青铜鼎的形制纹饰特点分析及演变趋势的研究。首先将所选取的青铜鼎按照器型纹饰进行分类,描述西周晚期常见青铜鼎的样式特点。其次,选择西周晚期诸王世的标准器以及争议较小的青铜鼎,分析西周晚期内部青铜鼎的演变趋势;第四部分为附表,将所选取青铜鼎汇集成表,标注《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和《殷周金文集成》的编号、年代意见及作者。需要说明的是,每一门学科都是处於不断的发展进步之中的,任何结论都是有时效性的。通过全面的整理当下的断代成果,经过细致梳理与分类,以期得出相对接近真理的结论,对於西周史料的补充以及西周年代学的深入研究无疑是有意义的。
李义海[2](2018)在《就姑舅的社会角色谈《孔雀东南飞》焦母恋子情结》文中研究说明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的焦母有着"恋子情结"这一观点,论据不足,且焦父已死这一持论者坚信的铁案,也没有必然的证据。根据古代礼俗,依据散伯车父铭文等文献资料,母妣在子男娶妻一事中的决定性的作用与地位。因此,乐府诗《孔雀东南飞》的"焦母遣妇"与"焦父缺位",都是履行其角色义务,前者施行威权,后者出于回避。
张海[3](2008)在《怀姓九宗研究》文中认为西周初年,为巩固新生的周王朝,控制广大的新征服地区,周人从成王时期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分封。其对象是姬姓贵族子弟、异姓功臣和古圣王的后代。周王分封诸侯的时候,要对被封者“授民”、“授疆土”,而有关其分封的性质和所授民的身份地位问题,在学术界有着长期的争论,历来说法不一。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古史分期和社会发展史的历程,还关系到我国国家起源与形成所走的路径的问题,具有很重要的理论价值。本文主要以周初晋国所受封的“怀姓九宗”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和古文字资料,将商代的鬼方以及周代的媿姓族人、怀姓九宗的前后事迹作一番简括。在弄清楚怀姓九宗等媿姓族人在周代国家中所处的社会地位的同时,也认清了周代封建所授民的身份和地位,进而得出了一些关于西周封建的认识。除在绪言部分对选题意义和有关怀姓九宗的研究情况以及本文要旨做扼要交待外,本文将主要分四大部分对怀姓九宗展开讨论:第一部分,鬼族在传说中的五帝时代以及夏、商王朝时期的事迹,即怀姓九宗的起源问题。鬼族的族源和地望也为人们争论,我们依据考古及文献资料,认为此族不是由西方迁来,它也是在中国大地上土生土长的族群。虽然我们还一时搞不清鬼族源于何种考古文化,但能确切知道他们从很早以前就一直居住在今山西南部。而且鬼族在传说时代就已经和中原各族发生联系。在文献中,我们发现鬼族奉黄河之神河伯(亦称河宗)冯夷为始祖,也就是说鬼族可能崇拜河神。第二部分,有关媿姓倗氏的一些基本情况。倗氏的资料较为丰富,2004年底在山西绦县又发现了倗氏的族墓地,出土了一些很有价值的信息。倗氏作为怀姓九宗的一宗,应当是具有其代表性的。倗氏能和姬姓毕氏这样高等的贵族通婚,其本身的地位也较高,而且,倗氏族墓地的发现,证明了他们在被封给晋国后并没有将原来的氏族组织打破。第三部分,其它见于青铜器铭文的媿姓氏族。我们依据古文献和周代的青铜器铭文,还可以发现复氏、(害夫)氏和宝氏等三个媿姓氏族。这三个氏族,也都能与姬姓高级贵族以及其它姓族出身较好的贵族通婚,可见他们本身亦是较高贵的族属,以至于他们的贵族受到了周人的重视,而且一些中小贵族以能与之联姻为荣。第四部分,“曲沃并晋”时的怀姓九宗及春秋时期的赤狄事迹。在晋国国内处于曲沃和翼火并的时候,怀姓的贵族嘉父采取了支持旧公室即翼侯的态度,客观上起到了维护宗法制度的作用,但并没有成功。赤狄在春秋早期是中原各诸侯国的最大祸患,可谓为害一时。在晋国“启土政策”下,赤狄逐个被其征服。
金信周[4](2006)在《两周颂扬铭文及其文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汉语言文字学和文化学相结合的角度,讨论了两周时期的颂扬铭文,着重研究颂扬词句的意义,并作了文化方面的专题研究。本文共分七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回顾了相关颂扬铭文研究的现状,说明了本文选定的语料和研究方法。第二章阐明了颂扬铭文的广义和本文所探讨的颂扬铭文的范围,并将颂扬铭文的呈现方式分为用简单词句的颂扬铭文,单独为颂扬而铸造的颂扬铭文、其他格式铭文中的颂扬内容,考察了各种呈现方式中的主要用语、篇式、内容。第三章以铭文内容为准,对颂扬词句进行分类,选取了政绩类、谋犹类、威武类、恭敬谨慎类、明心类的主要颂扬词句,通过相关文例的全盘分析和归纳,挖掘了新的颂扬词句,探讨了一些衆说纷纭的颂扬词句的意义。并揭示各颂扬词句的用法、句式以及流行时代。第四章梳理了常用颂扬辞汇“德”、“光”、“休”、“不显”以及其相关颂扬辞汇,讨论了其意义、用法、修饰形态等。并将主要颂扬动词“对扬”的句式分析为“对”字单用、“扬”字单用,“对扬”连用、“对~扬”、“扬~对”分用,分析了各种句式的结构以及流行时代。第五章探析了颂扬铭文所反映的各阶层之间的颂扬情况。按照颂扬者与被颂扬者的上下关系,将各种颂扬的情况先分成下级对上级的颂扬、上级对下级的表扬、自颂的三种形式,然後再把每种形式进行细分。首先,下级对上级的颂扬情况有後孙对祖先的颂扬、臣下对君主的颂扬、属下对上司的颂扬、贵族对周先王的颂扬、子女对母亲的颂扬。其次,上级对下级的表扬情况有王对臣下的表扬、王对贵族祖先的表扬、父亲对儿子的表扬。最後,探讨了对东周时期常见的自颂内容。这一章阐释了相关铭文的内容,揭示了其所反映的文化含意,并观察颂扬对象随着时代的变化是否有变化。第六章以颂扬铭文内容为材料,试探周人的思想。从内容丰富多彩的颂扬铭文来观察古人的价值观和思维,如威仪、勤勉、圣哲等伦理观念。第七章结论,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论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并指出了本文研究中尚存在的不足和今後值得更深入研究的问题。与以往的铜器铭文研究,本文希望在以下方面体现创新点:第一,对颂扬铭文的概念提出了新的解释,探索了颂扬铭文的各种格式。第二,通过对颂扬铭文进行大规模的分析和归纳,考释颂扬词句的意义,增补颂扬辞汇的词义、用例的阙如,尽量精确地掌握句式的规律。并探讨颂扬词句的流行时代,从此做出来的研究成果亦可做为铜器断代的参考根据。第三,从汉语言文字学和文化学相结合的角度,在前面得出的研究基础上,拟探索其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如:颂扬铭文所涉的人物关系、周人的思想观念等。通过这些研究,可以窥视古人的颂扬文化以及周人的价值观等。
陈曦[5](2006)在《西周有铭铜器断代专题整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郭沫若先生首次对西周有铭铜器进行系统的断代研究,开创了标准器断代法以来,西周铜器断代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经过半个多世纪学者们的努力,西周有铭铜器的断代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一系列的专着和专论问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西周有铭铜器断代专题整合研究》通过回顾西周铜器断代研究的历史,在前辈学者研究基础上,以研究铭文内容为主,如人名、战争、纪时词语等,以器形、纹饰、墓葬、窖藏为参考依据,并运用文字学、考古类型学、年代学等多学科整合研究的方法,集中各家之说,分专题讨论西周有铭铜器断代研究现存的一些两难问题和西周分期中遇到的关键问题,如,周王生称和死称、周王后妃王姜属何王、窃曲纹年代、纪时词语初吉是否是月相等等,并做出合理解释。文中广征文献,对西周战争分王世进行全面梳理,详作论证,澄清西周铜器断代的一些大事。文中吸收最新铭文考释成果,最新出土文献,引进不同的研究结论进行分析、比勘、认证,将所有与分期、断代有关因素、成果集中起来,加以联系,进行整合研究,得出有益于断代的科学论断。其创新之处在于,通过专题整合考察,对西周有铭铜器断代中分歧、存疑问题的解决有了明确的论证,推进了西周有铭铜器断代的研究。其价值在于,丰富了汉语史的研究;丰富了先秦史的研究;促进了国学研究的发展。 通过对西周有铭铜器断代研究的考察,我们认为有铭铜器的断代,需要各方面的因素和显示的现象都要与相关有铭铜器符合,否则就会产生疑难问题或两难现象,所以,李学勤曾指出:“西周青铜器的分期,特别要判别王世,是一个异常复杂的课题。”一些学者也特别撰文,并指出“铜器断代是最关键的一步”,甚至看成是“世界难题”。的确如此,西周有铭铜器断代研究到今天,问题越来越凸现,同时也越来越集中。本论文正因为此对相关的疑难问题或两难现象,进行专题整合研究,力求能逐一做出合理解释,以期为推动这个“世界难题”的解决尽一份力量。
梁星彭[6](2002)在《歧周、丰镐周文化遗迹、墓葬分期研究》文中提出 史籍记载,古公亶父迁岐,文王都丰,武王都镐。岐周、丰镐两个地区分别是周族政权灭商以前和灭商以后的都城所在。综合研究这两个地区的周文化遗迹、墓葬分期,对认识周文化发展过程具有典型意义。
何浩[7](1989)在《“胡为夔出”说辨证——兼论芈夔立国及归胡地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归姓胡国史中,有不少值得辨析的问题。《史记·楚世家》载:“(楚昭王)二十年,楚灭顿,灭胡。”《史记》正义引《括地志》说:“故胡城在豫州郾城县界。”《史记》集解引杜预曰:“汝阴县西北有胡城。”两说迥异。近来,考古学界又提出新的看法,多谓今陕西境内有胡国。而且,对于楚灭之胡的姓氏,也是各说不一,《姓觿》“胡”下引《郡国志》说:“胡国姬姓,灭于楚。”
卢连成,罗英杰[8](1981)在《陕西武功县出土楚(白厶殳)诸器》文中研究指明 漆水与渭水交汇在今武功县杨陵公社一带,这里就是古史传说中的合地。西汉时属右扶风帘县。这一带曾出土过有"邰""邰亭"字样的汉代文物。至今当地仍流传有许多有关姜嫄、后稷植耕于邰地的传说。漆水是一条很古老的河流,《诗·緜篇》曾提及到它。今天,溯漆水河北上,途经杨陵公社、武功公社、游凤公社、苏坊公社,在漆水河两岸的河谷台地上密布着许许多多的原始社会和西周居址。仅据解放以后不完全的统计,这一带先后曾出土过十几批西周青铜器。着名的宣王十八年驹父盨盖就出在苏坊公社回龙
尚志儒,樊维岳,吴梓林[9](1976)在《陕西蓝田县出土(害夫)叔鼎》文中研究说明 一九七三年十二月,蓝田县草坪公社草坪大队社员在山坡上平整土地时,发现了一个西周铜鼎。省博物馆与县文化馆派人前往现场进行了了解,此鼎出自农耕土下坚硬的岩石层,未有任何其它发现。现将此鼎情况介绍如下:
二、陕西蓝田县出土(害夫)叔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陕西蓝田县出土(害夫)叔鼎(论文提纲范文)
(1)西周晚期有铭青铜鼎断代意见整理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第一章 绪论 |
1. 选题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西周青铜器断代研究综述 |
2.2 西周晚期青铜器断代意见整合研究综述 |
3. 相关问题的说明 |
3.1 西周晚期的界定 |
3.2 厉宣铜器的分界 |
第二章 西周晚期有铭青铜鼎断代意见汇集 |
第三章 西周晚期青铜鼎的器型特点及演变 |
1. 整体风格特点 |
2. 西周晚期青铜鼎内部差异 |
参考文献 |
附表 |
(2)就姑舅的社会角色谈《孔雀东南飞》焦母恋子情结(论文提纲范文)
一、母妣的社会角色 |
二、翁妇的回避传统 |
(3)怀姓九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 怀姓九宗的前身——鬼族(鬼方) |
(一) 传说时代之鬼族及其族得名的推测 |
(二) 夏商时的鬼方事迹及鬼方的分布地域 |
二 倗氏和倗氏墓地所反映的问题 |
(一) 从铭文和文献看倗氏的基本情况 |
(二) 倗氏墓地所能提示的问题 |
三 金文所示其他媿姓氏族的情况 |
(一) 复氏 |
(二) (害夫)氏 |
(三) 宝氏 |
(四) 其它与媿姓族人有关的族氏 |
(五) 本部分小结 |
四 春秋时期的九宗及隗姓赤狄事迹 |
(一) 曲沃并晋时期的怀姓九宗贵族的态度 |
(二) 春秋时期的隗姓赤狄事迹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两周颂扬铭文及其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凡例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研究的意义 |
一、选题缘起 |
二、颂扬铭文的重要价值 |
三、填补颂扬铭文研究空白 |
四、了解两周文化的有效途径 |
五、与传世文献资料的互补作用 |
第二节 颂扬铭文研究的现状 |
一、对於颂扬铭文的认识 |
二、对於颂扬铭文的字词的阐释 |
三、对於颂扬铭文篇式的研究 |
四、颂扬铭文与其相关文化研究 |
第三节 语料的选定与研究的方法 |
一、语料的选定 |
(一) 《殷周金文集成》 |
(二) 《近出殷周金文集录》 |
(三) 《集成》、《近出》以外的金文材料 |
二、研究的方法 |
(一) 共时比较与历时比较 |
1.颂扬铭文的文例比较 |
2.颂扬铭文与传世文献的比较 |
(二) 定量分析方法与穷尽研究 |
第二章 颂扬铭文概说 |
第一节 颂扬铭文的价值和意义 |
第二节 颂扬铭文的发展变化 |
一、内容简略的颂扬铭文 |
二、内容比较丰富的颂扬铭文 |
(一) 开头部分 |
1."作器者曰" |
2.交代铸作的时间 |
3.直接以颂扬内容开头 |
4.以作器铭款开头 |
5.交代受荫庇的理由 |
(二) 正文 |
1.颂扬辞 |
2.後孙的效法遵行 |
3.册命与赏赐 |
4.(?)(拜)(旨页)(稽)首、对扬 |
5.作器铭款、祝嘏辞 |
(三) 结尾 |
三、带有颂扬内容的册命赏赐、征代纪功、训诰等铭文 |
(一) 册命、赏赐铭文中的颂扬内容 |
(二) 征伐纪功铭文中的颂扬内容 |
(三) 训诰铭文中的颂扬内容 |
(四) 祝嘏性质的颂扬内容 |
(五) 媵器铭文中的颂扬内容 |
第三章 颂扬铭文词句探析(上) |
第一节 颂功类 |
一、又(?)于周邦、又(?)于我家、有(?)于天、又(廿巾)于大命、(?)堇大令 |
二、盭(龠禾)于政、盭(龠禾)胤士、(龠禾)訇于政 |
(一) 盭(龠禾)于政、盭(龠禾)胤士 |
(二) (龠禾)訇于政 |
第二节 谋犹类 |
一、宇诲、宇慕、大慕、(亘辶)慕 |
二、远猷、朕猷又成亡竞、又成于猷 |
三、(宇皿)静于猷 |
四、广巠其猷 |
五、宣(必卩)我猷 |
六、诲猷不(食人) |
第三节 威武类 |
一、(走亘)(走亘) |
二、敏于戎工、肇诲于戎工、武于戎功、(?)于戎工、(?)戕于戎攻(功)隳(且)武、克戕多攻、(?)(吾戈) |
第四节 恭敬类 |
一、穆穆 |
二、翼翼 |
三、畏忌 |
四、肃悊 |
五、不朁 |
第五节 明哲类 |
一、盟氒心、明氒心、明又心 |
二、幽明氒心 |
三、粦明氒心 |
四、啓氒明心 |
五、既悤于心 |
第四章 颂扬铭文词句探析(下) |
第一节 德类 |
一、德 |
二、元德 |
三、懿德 |
四、正德、政德 |
五、(束屯)(?)、屯(?) |
六、(害夫)德 |
七、介德 |
八、若德 |
第二节 光类 |
一、光 |
二、永光 |
三、总光、祗光 |
四、耿光、龙光、辟光 |
第三节 不显、不(不不)、(曰尹见) |
一、不显 |
二、不(不不) |
三、(日尹见) |
第四节 休类 |
一、休、(?) |
二、不显休、鲁休、不显鲁休、不(不不)休、不(不不)鲁休、皇休、不显皇休 |
(一) 不显休、不(不不)休 |
(二) 鲁休、不显鲁休、不(不不)鲁休 |
(三) 皇休、不显皇休 |
第五节 对扬类 |
一、对、扬、对扬、对~扬、扬~对 |
(一) "对"字独用 |
(二) "扬"字独用 |
(三) "对扬"连用 |
(四) "对~扬"、"扬~对" |
二、每扬、妦扬、封扬、(圭丮)扬、疐扬、邵(?)、合扬 |
(一) 每扬 |
(二) 妦扬、封扬、(圭丮)扬 |
(三) 疐扬 |
(四) 邵(?) |
(五) 合扬 |
第五章 颂扬铭文所涉对象探析 |
第一节 下级对上级的颂扬 |
一、後孙对祖先的颂扬 |
(一) 贵族後孙对祖先的颂扬 |
(二) 时王对先王的颂扬 |
(三) 东周时侯诸侯对祖先的颂扬 |
二、臣下对君主的颂扬 |
三、属下对上司的颂扬 |
四、贵族对周先王的颂扬 |
五、对贵族女性的颂扬 |
六、子女对母亲的颂扬 |
第二节 上级对下级的表扬 |
一、王对臣下的表扬 |
二、王对贵族祖先的表扬 |
三、父亲对儿子的表扬 |
第三节 自颂 |
第六章 从颂扬铭文看伦理观念 |
第一节 勤勉 |
第二节 威仪 |
第三节 圣哲 |
第七章 结论 |
一、两周颂扬铭文词句的时代演变 |
二、两周颂扬铭文所反映的中国古代文化 |
三、颂扬铭文研究的展望 |
参考书目 |
附录一 《金文嘏辞考释四则》 |
附录二 《铜器祝嘏铭文中的祈求对象及其发展特点》 |
致谢 |
(5)西周有铭铜器断代专题整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凡例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西周有铭铜器断代研究现状及问题 |
第一节 西周有铭铜器断代研究综述 |
第二节 西周有铭铜器断代中的两难问题 |
第三节 西周铜器断代专题与整合研究 |
第二章 西周铭文内容研究与西周铜器断代 |
第一节 周王生称及死称 |
第二节 西周各王后妃 |
第三节 人名 |
第四节 族系及其他 |
第五节 战争 |
第三章 西周铭文纪时词语研究与西周铜器断代 |
第一节 武王克商之年 |
第二节 西周各王在位年数和西周积年 |
第三节 纪时词语用义 |
第四章 西周铜器器形、纹饰、窖藏、墓葬与西周铜器断代 |
第一节 器形 |
第二节 纹饰 |
第三节 窖藏 |
第四节 墓葬 |
主要参考文献 |
主要期刊 |
图录 |
后记 |
(6)歧周、丰镐周文化遗迹、墓葬分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次 |
一、丰镐地区周文化遗迹、墓葬的分期 |
(一)层位依据和年代分析 |
1.马王村H10打破H11[10] |
2.85张家坡H2打破H3[13] |
3.白家庄H2打破F1[14] |
4.89新旺村T1、T2⑤叠压H2、H3[18] |
5.上泉北村东T1③—⑥叠压H6、Y1、Y2[19] |
(二)各期相应的典型单位 |
二、岐周地区周文化遗迹、墓葬的分期 |
(一)层位依据和年代分析 |
(二)各期相应的典型单位 |
三、岐周、丰镐两地区周文化遗迹、墓葬的综合分期 |
四、陕西蓝田县出土(害夫)叔鼎(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周晚期有铭青铜鼎断代意见整理及研究[D]. 韩晓磊.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10)
- [2]就姑舅的社会角色谈《孔雀东南飞》焦母恋子情结[J]. 李义海. 龙岩学院学报, 2018(04)
- [3]怀姓九宗研究[D]. 张海. 河北师范大学, 2008(01)
- [4]两周颂扬铭文及其文化研究[D]. 金信周. 复旦大学, 2006(02)
- [5]西周有铭铜器断代专题整合研究[D]. 陈曦. 北京语言大学, 2006(11)
- [6]歧周、丰镐周文化遗迹、墓葬分期研究[J]. 梁星彭. 考古学报, 2002(04)
- [7]“胡为夔出”说辨证——兼论芈夔立国及归胡地望[J]. 何浩. 中原文物, 1989(02)
- [8]陕西武功县出土楚(白厶殳)诸器[J]. 卢连成,罗英杰. 考古, 1981(02)
- [9]陕西蓝田县出土(害夫)叔鼎[J]. 尚志儒,樊维岳,吴梓林. 文物, 197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