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轮自动平衡装置的力学原理简介

砂轮自动平衡装置的力学原理简介

一、砂轮自动平衡装置力学原理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张博[1](2021)在《高速电主轴模态动平衡调控方法及质量补偿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孙震[2](2021)在《波轮洗衣机主动平衡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波轮洗衣机常采用被动平衡技术进行振动的抑制,但其在临界转速附近及以下区域无作用甚至会增大系统的振动。人们生活水平与质量的提高,对于洗衣机振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规被动平衡技术难以满足。随着主动平衡技术的发展,洗衣机主动平衡技术已成为目前最新的发展趋势。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波轮洗衣机新型主动平衡结构,对其振动抑制机理进行了深入探索,加工制作了新型物理样机结构,并对其振动抑制效果进行了实验验证。具体包括:首先,对洗衣机主要结构进行了分类,推导了不同结构类型刚体的动能表达形式,分析了系统的总势能与广义悬挂力模型,并应用Lagrange方程建立了波轮洗衣机振动模型。为确定动力学模型中关键参数数值,对实际物理样机进行了实验,测得其稳态振幅,并通过与模型仿真结果对比,确定了合理的模型参数。其次,为检测主动平衡所需的偏心相位与振幅信息,分析了相位零点与位移检测的相关传感器方案,选择了霍尔开关与霍尔位移传感器分别检测零点与振动位移;通过COMSOL建立的磁场仿真模型,分析了磁铁宽度与传感器高度变化对霍尔位移传感器输出信号幅值的影响;最后,分析了峰值法、FFT、互相关法等相位与振幅检测方法,通过实验对比,确定互相关法作为最终的相位与振幅检测方法。进而,设计一种新型波轮洗衣机主动平衡结构,将普通用水作为平衡质量进行主动振动抑制,设计了其进水结构、储水结构与排水结构等,并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利用Simulink建立的其主动平衡仿真模型,分析了吊杆轴向阻尼系数、吊杆球铰阻尼系数、吊杆弹簧刚度、偏心高度、偏心质量等关键参数对洗衣机主动平衡结构动态性能的影响。再以不同转速下洗衣机主动平衡仿真分析为基础,确定了主动平衡控制算法,其采用多转速点平衡的策略,结合振动位移与相位进行喷水量的分解,确定了不同转速点下喷水修正角度及停止条件等,并在不同工况条件下对主动平衡过程进行了仿真验证。最后,制作了波轮洗衣机主动平衡物理样机,开发了主动平衡微机控制系统,编制了主动平衡微机算法,包括偏心量的检测与主动平衡控制等部分;针对固定偏心块与湿衣物两种情况进行了主动平衡实验。

彭锐[3](2020)在《自平衡式办公桌地脚设计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桌子是一种能够满足人们使用要求的常见家具,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桌子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日常生活中,当桌面置于不平整的地面时会发生摇晃;在对齐多张桌面时其连接处会出现因高度差异而造成的缝隙。因此,本文设计了一种能够自动平衡水平高度的主要用于办公桌等桌子的地脚装置,并设计了一台测试系统用于测试该装置的实际性能。地脚装置包括一个连接机构及多个支撑单元,支撑单元采用活塞缸的形式,通过活塞在缸内的伸缩实现高度调节。地脚使用摩擦制动,通过弹性材料受压膨胀后挤压活塞壁并使其形变,导致活塞与缸体间接触产生摩擦,以此来保持当前高度。本文使用Solidworks进行三维建模,并对地脚装置内部受力状况进行分析,总结了其实现高度调节的条件,并使用ANSYS对装置关键部位进行静力学分析,验证设计的合理性。为优化地脚装置内部弹性元件的参数,本文设计了测试系统便于通过实验测试不同参数下地脚的综合性能。测试系统以CP1H型PLC为核心,通过压力加载装置对桌面固定一点施加载荷,然后由传感器将当前压力值与桌面高度发送至控制器。通过传感器读取的数据可以建立桌面高度随承载量的变化曲线。根据该曲线可判断当前装置的自锁性、稳定性等性能。测试实验包括胶条性能以及地脚装置的自锁性、调节范围、长时间下的稳定性测试,并与现有调节机构进行了性能对比实验。通过实验确定了胶条的材料以及支撑单元内部弹性元件的具体参数,证明了本文设计的自平衡地脚装置能够实现一定范围内桌面高度的调节,并在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的高度,满足预期要求,也为今后的优化工作提供了方向。

高成[4](2020)在《基于硬脆材料端面轴向进给的磨削力建模与实验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硬脆材料的磨削力预测对制造企业产品的质量要求有着重要影响。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各种具有优良属性的硬脆材料被频繁的使用到工业生产过程中,稳定的磨削加工系统将直接影响到硬脆材料的加工精度。而磨削力作为一个衡量磨削过程的重要指标,对其研究至关重要。本文在回顾和总结以往硬脆材料磨削力建模的相关成果后发现,针对硬脆材料(Si3N4陶瓷和硬质合金)刀具的磨削力建模问题,多采用传统的端面磨削和仿真的方法,鲜有文献考虑到具体实际工况对磨削力的影响。然而,实际加工过程中,硬脆材料刀具的磨削加工实际是属于轴向进给的端面磨削,区别于传统的端面磨削。因此,本文围绕此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硬脆材料端面轴向进给的磨削力数学模型,并通过Si3 N4陶瓷和硬质合金的磨削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进而分析不同工艺参数变化对磨削力的影响和对已加工工件表面质量的影响。首先研究了硬脆材料的脆塑转变机理。本文通过分析单颗磨粒切削硬脆材料的过程,将硬脆材料的脆塑转变分为塑性变形去除、脆塑混合去除和脆性断裂去除三个阶段,并根据单颗磨粒未变形切屑厚度的几何模型推导出临界未变形切屑厚度的解析表达式。然后建立了一种基于硬脆材料端面轴向进给的磨削力模型,并确定了其稳定边界。硬脆材料的磨削过程大致可以分为滑擦、耕犁和切削变形三个阶段,建立在此基础上,本文将硬脆材料端面轴向进给磨削所产生的磨削力分为轴向切屑变形力、切向切屑变形力和切向滑擦力三个空间分量,并结合比切屑能和材料本构求出这三个磨削力分量,完成磨削力的数学建模。为了进一步完善所建立的磨削力模型,本文对影响磨削力的工艺参数进行了限制,求得了使磨削工艺系统稳定工作的边界条件。最后对已建立的磨削力模型进行实验分析。通过实验的方式验证了本文所建立磨削力模型的有效性,并进一步分析了工艺参数的变化对磨削力和已加工工件表面质量的影响,得到了磨削力与砂轮的旋转速度成反比,与砂轮的轴向进给速度成正比的结论,以及基于已加工工件表面质量磨削Si3N4陶瓷的最优工艺参数的选取。

郭文军[5](2020)在《双盘球式自动平衡装置动态特性研究》文中提出高速旋转机械中不平衡的存在,产生强迫振动,有害振动对加工设备精度和使用寿命产生巨大影响。转轴转动时不平衡力大小随机变化,旋转机械也只能在运行时,才能取得平衡。采用高精度的动平衡与静平衡,存在很大局限性。回转机械中转子质量随时发生变化,严重影响转轴运行轨迹。如何抑制振动、保证旋转机械运行安全可靠,对于工业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多年来转子系统研究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球式自动平衡装置,由一系列自由运动的滚球与Jeffcott转子组成,圆盘中滚球绕距轴固定距离的轨迹运行。装置在运转过程中,不平衡力的大小、方位发生变化。滚球倾向于停留到偏心质量对侧位置,使惯性主轴重新定位在旋转轴上。球式自动平衡装置可以事先知道不平衡,就能达到平衡效果,该装置始终能够达到平衡转子、控制强迫振动的目的。因此,本文在球式自动平衡装置的基础上,利用双盘球式自动平衡装置控制刚性转子的动不平衡,并通过近似理论计算与数值仿真研究双盘球式自动平衡装置控制转子系统动不平衡响应的机理。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安装单盘球式自动平衡装置的Jeffcott转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利用谐波平衡法求解周期响应,根据劳斯-赫尔维茨稳定性判定法判定定常周期解的稳定性,求得转子系统幅频特性曲线,并利用数值模拟仿真求解转子系统的运动方程式,据此研究了转子系统的振动响应特性和平衡机理。(2)建立了安装双盘球式自动平衡装置转子系统的数学模型,对数学模型进行了无量纲化,利用平均法进行解析求解,得到了转子系统振动稳定与不稳定时,滚球平衡制振的特性、规律和机理。(3)利用MATLAB对安装双盘球式自动平衡装置的转子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进行数值仿真,分析了不同转速和不同滚球数目对转子系统振动的影响和滚球的运动规律。(4)研究表明,单盘球式自动平衡装置能控制转子系统的静不平衡,双盘球式自动平衡装置能控制转子系统的动不平衡。

丛仲谋[6](2020)在《温度场影响下的高速主轴动平衡调整系统的仿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主轴系统在工作过程中的高精度主要受主轴振幅和热特性的影响。考虑机床主轴系统在工作过程中的温升导致的热变形对主轴动平衡的影响是影响高速主轴加工精度的关键所在,能有效提高高速产品的性能。本文以解决高速旋转的主轴由于热特性的原因,导致已平衡后的主轴发生的不平衡问题作为研究内容,改善主轴由于热特性的影响导致的不平衡振动,提高主轴的加工性能为目的,做以下研究:(1)对主轴的热传递方式做了详细的介绍,分析了主轴的热源,在此基础上通过有限元软件分析了热对主轴的影响,得到主轴的热变形云图,以及X、Y、Z轴的变形量。并讨论了环境温度对主轴热变形的影响。由于变形量的存在,使主轴的不平衡质量的位置发生变化,进而导致主轴的振动量改变,因此必须考虑热对主轴动平衡系统的影响,同时为研究主轴热特性对动平衡调整的影响做前期指导。(2)提出了一种考虑主轴热特性动平衡调整算法整体思路,基于此对高速主轴动平衡系统进行了动力学建模并进行了仿真分析,使用LABVIEW语言编写了“机械主轴动力学系统建模及其仿真”的仿真程序。对不同转速下的同一不平衡质量在是否考虑主轴热特性后进行影响系数计算,得到转速和主轴热特性均对影响系数有影响的结论。(3)对CJ190Z4机械主轴进行了不同转速下主轴稳态动不平衡响应的测量和调整试验。验证了转速和主轴热特性对影响系数均有影响,同时为本文的讨论的问题正确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据。(4)在已知主轴热特性会改变影响系数的前提下,使用传统影响系数进行动平衡调节并得到的补偿量的大小和位置已不够准确,基于此本文提出考虑主轴热特性的在线动平衡算法。对影响系数进行了实时计算,给出了质量块的调整位置,在虚拟试验台环境下,以应用一种主轴内置机械式动平衡装置调整主轴动平衡的工况为例,进行了实例计算。通过整个调整过程可知,本方法规避了主轴的热特性和转速对影响系数的影响,得到较为准确的补偿量。

张力斌[7](2020)在《摆线齿轮磨削系统结构优化设计与性能分析》文中提出随着“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政策的相继推出与实施,制造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任务。其中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是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部件是减速器,而减速器的核心零件是其第二级传动中的摆线齿轮。尤其是摆线齿轮加工方面一直以来技术受限,因此针对目前国内摆线齿轮存在加工精度普遍不高、效率低等问题,论文提出基于连续展成法加工摆线齿轮的磨削系统结构,即采用蜗杆砂轮磨削原理实现摆线齿轮持续分度进而连续展成加工的方法。设计出双工位对称式布置的回转工作台,且夹具一次可装夹两片用于同一个机器人减速器的摆线齿轮,实现磨削加工同时对位工位工件可自由装夹与拆卸,缩短工时,以提高磨削加工效率;同时重复定位精度得以提高,加工精度得以保证。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和虚拟样机技术开展摆线轮磨削系统的结构优化、动静态特性分析。借助于商用专业软件平台,开发摆线齿轮的虚拟磨削技术,经仿真试加工,验证所设计结构的合理性。具体所做的工作为首先对比分析目前国内外加工摆线齿轮普遍使用的展成法与成形法优缺点,提出在保证加工精度的前提下提高加工效率,因此最终采用蜗杆砂轮技术实现摆线齿轮连续展成磨削精加工的方法;其次在初步完成摆线齿轮磨削系统结构的设计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对其性能影响较大的设计类零件。对这些零件进行具体分析,完成优化工作。经过对磨削系统的优化,砂轮法兰盘前端零件的质量减少5.7%,最大应变量减少12.5%,固有频率提高15.6%;再者借助有限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以及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Adams对整个结构进行静动态特性分析,确保其整个静动态特性满足使用要求;最后利用磨削仿真分析软件Deform-3D,采用Johnson-Cook模型,即刚体-塑性体计算算法,对磨削三要素采用组合实验法进行试磨实验,分析出机器人用RV-20E减速器所使用型号摆线齿轮的磨削三参数值与磨削力值间的关系。通过以上所做的研究工作,为摆线齿轮的磨削加工提供了技术参考。

蒋思希[8](2020)在《超大金刚石锯片基体静平衡控制方法及装置的研究》文中提出石材工业和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作为切割工具的金刚石锯片有着广阔的前景。因为硬度不均匀、齿分度不均匀和平面度误差等原因,锯片会产生质量不平衡等问题。不平衡质量不仅会使锯片在高速切割中产生振动和噪声,降低工件切割质量和整体稳定性,还会影响到操作工人的人身安全。本文主要针对锯片基体的不平衡量的控制及修磨装置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为了方便计算锯片基体不平衡量,首先将其简化为一般刚性圆盘转子模型。对转子不平衡量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并对转子不平衡的表达方法、转子的平衡理论进行了详细论述,由此确定锯片基体不平衡量的测量方法。通过锯片基体不平衡量产生的离心惯性力与振动振幅、相位的关系,确定了金刚石锯片基体的不平衡量的测量系统。建立金刚石锯片的切削模型,计算锯切过程中同时参与切削的齿数以及切削齿受到的横向锯切力和径向锯切力;根据不平衡量的半径和相位确定不平衡量的去重位置,并由此确定不平衡量的多点去重修磨策略;分析基体修磨策略中单个齿槽修磨深度和修磨个数的关系,并使用ANSYS有限元分析对锯片进行强度和动态分析,得到单个齿槽修磨深度和修磨个数的最优参数;最后对角度、半径、质量等误差进行分析,选择相关的修正方法对修磨策略进行修正。分析对比市面上不同的平衡校正设备的优缺点,根据金刚石锯片自身的结构特点,设计满足一定直径范围的超大金刚石锯片基体不平衡质量的修磨装置。根据修磨装置的总体布局和修磨流程,对修磨装置的定位夹紧、磨削去重和修磨进给等核心部分进行结构分析和优化,使修磨装置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并能够保证修磨精度。本文的研究表明金刚石锯片基体选择合理的修磨策略,单个水槽修磨深度和齿槽修磨个数是修磨策略成功的重要参数,其结论对修磨装置的设计有指导意义,并对超大金刚石锯片企业生产具有实际的工程意义。

张宇[9](2020)在《基于硬件相关的多通道动平衡测试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旋转机械应用中,由于水平和铅直方向的支承刚度不同,在旋转过程中水平方向和铅直方向上产生的振动量也是不同的,所以需要选择不同方向的振动量。本课题在信号同频相关算法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新型多通道动平衡测试仪器,该测试仪器具有多通道振动信号采集功能,可同时检测转子在水平和铅直方向上的不平衡量。课题的主要设计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根据测试对象和设计要求,首先确定测试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选取压电式传感器拾取转子在不同方向上的振动信号,激光传感器检测转子的转速信号。硬件电路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振动信号进行预处理,使之得到具有一定强度且与转速同频的振动信号,包括光电整形电路、可控放大电路、锁相倍频电路、跟踪滤波电路等;第二部分是根据信号相关原理设计的同频相关电路,此电路承担了大部分的不平衡量计算过程,使测试速度更快、更准确,包括电平转换电路、低通滤波电路、同频相关电路等。选用武汉亚为公司设计生产的24位数据采集卡采集振动数据并上传至计算机。测试软件也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应用Visual Basic6.0语言根据数字通信协议编写控制A/D数据采集卡的程序,这是软件部分的核心之处;第二部分是对振动数据进行处理,实现扫频分析功能,并建立存储振动数据的数据库,根据扫频分析的结果选择解算点,以此计算出被测转子的不平衡量大小和位置并显示在相应的人机交互界面上。测试系统的界面主要包括系统启动界面、主测试界面、扫频分析界面、数据库界面和退出提示界面。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整台测试系统的测试精度与稳定性均符合标准要求,能够准确的测量出此类转子的不平衡量。

路凯华[10](2019)在《基于整体式挤压油膜阻尼器的转子及齿轮系统振动控制研究》文中认为航空发动机、压缩机、汽轮发电机组等旋转机械是我国国防力量和工业生产的关键设备,这些大型装备普遍存在由于不平衡质量导致的过临界振动较大问题,使设备无法正常开车运行。此外,齿轮传动系统作为机械装备中应用最广泛的动力传输装置之一,在内部和外部激励作用下产生的振动问题是影响其运行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这些设备的振动问题已严重制约我军装备战斗力的提升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研究新型的、易于工程应用的转子及齿轮系统振动控制方法迫在眉睫。本文围绕旋转机械由于不平衡质量导致的过临界振动较大和齿轮传动系统普遍存在的振动问题,研究基于整体式挤压油膜阻尼器(ISFD)的振动控制新技术和新方法,结合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对ISFD在转子及齿轮系统中的减振特性进行了研究。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在不考虑油膜刚度影响的情况下,研究了 ISFD不同结构参数对其径向刚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ISFD的径向刚度随其轴向长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大,随油膜间隙的增大而近似线性减小,随S形弹簧分布角度、径向厚度和径向位置的增大呈不规则变化现象。理论计算和实验测量了ISFD的径向静刚度,表明ISFD在较宽的载荷范围内具有优良的线性刚度特性。实验研究了 ISFD-单盘Jeffcott转子在不同不平衡量下的振动响应,结果表明ISFD在较大的不平衡量范围内可以提供线性特性的阻尼力,且油膜刚度不变,并根据模态分析方法计算了 ISFD的阻尼系数。2、提出了基于ISFD的转子系统振动主动控制方法,通过对ISFD的供油进行主动控制,实现对转子过临界振动的针对性抑制。开发了基于ISFD的振动主动控制系统,设计了基于转速的开关控制策略,实验研究了基于转速的ISFD开关控制方法对单跨、单跨悬臂转子过临界振动的抑制效果。通过开关控制实验,单跨转子水平方向的最大振动降幅为39%,竖直方向的最大振动降幅为42%;单跨悬臂转子水平方向的最大振动降幅为34%,竖直方向的最大振动降幅为38%。相比传统的ISFD被动控制方法,基于转速的ISFD开关控制方法可以对转子的过临界振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3、提出了基于ISFD的齿轮系统振动控制方法,从齿轮系统振动传递的路径入手,将ISFD用于减小和隔离齿轮系统的啮合激励,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了 ISFD用于齿轮轴系减振的可行性。研究了 ISFD安装位置、阻尼液黏度对齿轮轴系减振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ISFD支承可以降低不同转速下齿轮轴系的啮合冲击振动,且具有较宽的减振频带;单轴安装ISFD时,为取得较好的减振效果,应优先考虑将ISFD安装于振动较大的轴系;以二甲基硅油作阻尼液的ISFD可以使齿轮轴系振动降幅达到50%以上,且降幅随阻尼液黏度的增加而增大。针对工程中常见的多平行齿轮轴系整机振动和齿轮轴系不对中故障振动,实验研究了 ISFD对其复杂振动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ISFD可以有效改善多平行齿轮轴系的冲击振动,轴承座振动加速度峰值降幅约30%;ISFD可以有效降低齿轮轴系不对中故障产生的振动,对故障特征频率成分和共振调制频率成分振动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在此基础上,开发设计了一种应用ISFD技术的渐开线一级直齿齿轮箱,研究了不同负载、不同转速下ISFD的减振性能,结果表明,ISFD对齿轮箱在不同负载、不同转速下表现出了较好的减振性能,可以有效抑制齿轮箱的高频振动成分,显示出ISFD在齿轮箱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4、开发了整体式弹性环挤压油膜阻尼器(IERSFD)结构,它将传统的弹性环式挤压油膜阻尼器进行一体式加工,结构新颖、紧凑,同时具备弹性支承低刚度和挤压油膜阻尼器减振的性能。将二甲基硅油作为IERSFD的阻尼液,搭建实验台研究了 IERSFD在不同转速和阻尼液黏度下对齿轮轴系的减振特性。研究结果表明,IERSFD弹性阻尼支承可以有效改善齿轮啮合的冲击性振动,且对齿轮传动中大部分频率成分的振动有较好的减振效果,减振频带宽;在一定黏度范围内,随着IERSFD阻尼液黏度的增加,齿轮轴系的振动降幅增大。总之,本文的研究成果拓宽了 ISFD的应用领域,为转子及齿轮系统的振动控制提供了全新的方法。ISFD减振性能良好,易于工程推广使用。研究内容有助于旋转机械低振动、高稳定性和长寿命设计,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二、砂轮自动平衡装置力学原理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砂轮自动平衡装置力学原理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2)波轮洗衣机主动平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课题研究现状
        1.2.1 洗衣机减振抑振方法研究现状
        1.2.2 振动幅值与相位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1.2.3 主动平衡技术研究现状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波轮洗衣机振动模型的建立
    2.1 波轮洗衣机振动模型的建立
        2.1.1 等效刚体1 的动能描述
        2.1.2 等效刚体2 的动能描述
        2.1.3 变质量体的动能描述
        2.1.4 系统重力势能与悬挂系统广义力描述
        2.1.5 系统整体振动模型的描述
    2.2 波轮洗衣机关键模型参数的确定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波轮洗衣机偏心量检测方法研究
    3.1 波轮洗衣机零位信号的检测
    3.2 波轮洗衣机位移信号的检测
    3.3 霍尔位移传感方案的仿真研究
        3.3.1 磁铁自身磁场仿真模型的建立
        3.3.2 磁铁高度对霍尔位移传感器信号的影响
        3.3.3 磁铁宽度对霍尔位移传感器信号的影响
    3.4 位移信号幅值与相位的检测方法
        3.4.1 峰值检测法
        3.4.2 FFT方法
        3.4.3 互相关法
        3.4.4 不同检测方法的实验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主动平衡方案设计及动态性能仿真研究
    4.1 波轮洗衣机主动平衡结构设计
        4.1.1 主动平衡进水结构
        4.1.2 主动平衡储水结构
        4.1.3 主动平衡排水结构
        4.1.4 主动平衡结构工作原理
    4.2 系统关键参数对稳态振幅和相位的影响
        4.2.1 波轮洗衣机主动平衡仿真模型
        4.2.2 吊杆轴向阻尼对稳态振幅和相位角的影响
        4.2.3 吊杆球铰阻尼对稳态振幅和相位角的影响
        4.2.4 吊杆弹簧刚度对稳态振幅和相位角的影响
        4.2.5 偏心高度对稳态振幅和相位角的影响
        4.2.6 偏心质量对稳态振幅和相位角的影响
    4.3 不同转速下主动平衡过程仿真分析
        4.3.1 低速状态下主动平衡过程仿真分析
        4.3.2 高速状态下主动平衡过程仿真分析
    4.4 波轮洗衣机主动平衡控制算法的确定
        4.4.1 平衡腔喷水量的分解方法
        4.4.2 主动平衡控制算法喷水修正角度的确定
        4.4.3 主动平衡控制算法停止条件的确定
        4.4.4 定质量偏心主动平衡仿真分析
        4.4.5 变质量偏心主动平衡仿真分析
        4.4.6 突变偏心主动平衡仿真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波轮洗衣机主动平衡实验研究
    5.1 波轮洗衣机主动平衡实验装置
        5.1.1 波轮洗衣机主动平衡物理样机及动平衡
        5.1.2 波轮洗衣机主动平衡控制器
    5.2 波轮洗衣机主动平衡微机控制算法
        5.2.1 波轮洗衣机偏心量检测算法
        5.2.2 波轮洗衣机主动平衡控制算法
    5.3 波轮洗衣机主动平衡实验
        5.3.1 实验环境的搭建
        5.3.2 定质量偏心主动平衡实验
        5.3.3 动态偏心主动平衡实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学术成果

(3)自平衡式办公桌地脚设计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调平装置研究
        1.2.2 制动方式的研究
    1.3 课题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总体方案设计
    2.1 地脚装置及测试系统总体设计目标
        2.1.1 预期要求
        2.1.2 性能指标
    2.2 总体方案
        2.2.1 桌面高度调节方案设计
        2.2.2 支撑单元方案设计
        2.2.3 自锁方案设计
        2.2.4 测试方案设计
        2.2.5 压力加载方案设计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脚装置结构设计
    3.1 地脚装置安装
    3.2 连接机构设计
        3.2.1 连接方案设计
        3.2.2 连接线的选择
        3.2.3 定滑轮的选择
    3.3 支撑单元设计
        3.3.1 支撑单元内部设计
        3.3.2 缸体的设计
        3.3.3 活塞的设计
    3.4 制动元件设计
        3.4.1 圆环的设计
        3.4.2 制动胶条的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脚力学建模及关键部件分析
    4.1 单个支撑单元受力分析
    4.2 制动胶条的受力分析
        4.2.1 胶条阶段一分析
        4.2.2 胶条阶段二分析
    4.3 多单元联动分析
    4.4 活塞壁的静力学分析
        4.4.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4.2 计算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测试系统的设计
    5.1 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5.2 测试系统硬件设计
        5.2.1 控制系统设计
        5.2.2 测试系统框架搭建
        5.2.3 压力加载装置设计
        5.2.4 传感器选取
    5.3 测试系统软件设计
        5.3.1 编程软件的选择
        5.3.2 程序设计
        5.3.3 人机界面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样品加工与实验研究
    6.1 样品加工
        6.1.1 加工方式选择
        6.1.2 加工材料选择
        6.1.3 样品组装
    6.2 测试系统搭建
        6.2.1 机械结构组装
        6.2.2 控制系统调试
        6.2.3 测试系统整体调试
    6.3 实验与研究分析
        6.3.1 胶条性能测试
        6.3.2 自锁能力测试
        6.3.3 调节范围测试
        6.3.4 稳定性测试
        6.3.5 与液压地脚对比实验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基于硬脆材料端面轴向进给的磨削力建模与实验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硬脆材料磨削加工研究现状
        1.2.2 磨削力建模现状
        1.2.3 磨削稳定性机理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和主要研究内容
        1.3.1 课题来源
        1.3.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硬脆材料端面轴向进给磨削机理研究
    2.1 端面轴向进给磨削理论研究
    2.2 端面轴向进给磨削硬脆材料去除方式
        2.2.1 硬脆材料的脆塑转变机理
        2.2.2 端面轴向进给磨削硬脆材料去除方式
    2.3 不同磨削阶段临界未变形切削厚度
        2.3.1 临界压痕厚度h_t
        2.3.2 临界未变形切削厚度h_k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硬脆材料端面轴向进给磨削力模型
    3.1 磨削力理论公式
    3.2 端面轴向进给磨削工艺系统受力分析
    3.3 磨削力模型建立
        3.3.1 比切屑能模型
        3.3.2 磨削力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硬脆材料端面轴向进给磨削力模型稳定边界
    4.1 磨削颤振分析
    4.2 端面轴向进给磨削稳定性机理
    4.3 实例分析
        4.3.1 磨削力系数测定
        4.3.2 工艺系统特征参数识别
        4.3.3 极限磨削深度求解
        4.3.4 稳定性判别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硬脆材料端面磨削力实验研究
    5.1 实验设置
        5.1.1 实验装置的选择
        5.1.2 砂轮和工件的选择
        5.1.3 工艺参数的设置
    5.2 磨削力模型验证
        5.2.1 求解磨削力模型中的未知参数
        5.2.3 对比实验验证
    5.3 工艺参数对磨削力的影响研究
    5.4 基于已加工工件表面质量的磨削参数选取
        5.4.1 不同材料(ν_s= 600r/min); ν_f= 4.5mn/min
        5.4.2 不同砂轮旋转速度
        5.4.3 不同砂轮轴向进给速度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在读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5)双盘球式自动平衡装置动态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和研究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背景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现状
    1.4 研究内容
2 转子系统的动力学理论
    2.1 引言
    2.2 理论基础
        2.2.1 转子分类
        2.2.2 刚性转子的平衡原理
        2.2.3 Jeffcott转子的动力学模型
        2.2.4 转子涡动微分方程
    2.3 坐标变换
        2.3.1 坐标转换矩阵
        2.3.2 欧拉角及欧拉运动学方程
    2.4 本章小结
3 单盘球式自动平衡装置动态特性分析
    3.1 单盘球式自动平衡装置动力学模型及理论分析
        3.1.1 双平衡滚珠转子系统模型
        3.1.2 系统动力学方程的推导
        3.1.3 系统动力学方程无量纲化
    3.2 周期响应及分析
        3.2.1 周期响应的求解
        3.2.2 振幅A*非零时周期响应
        3.2.3 振幅A*为零时周期响应
    3.3 周期响应稳定性分析
        3.3.1 求解振幅A*非零时特征方程式
        3.3.2 求解振幅A*为零时特征方程式
        3.3.3 周期响应的稳定性判定
        3.3.4 周期响应的幅频特性曲线及其稳定性
    3.4 本章小结
4 双盘球式自动平衡装置机构与数学模型
    4.1 非线性振动的近似解析方法
        4.1.1 谐波平衡法
        4.1.2 摄动法
        4.1.3 平均法
    4.2 双盘球式自动平衡装置
        4.2.1 刚性转子系统结构简图与物理模型
        4.2.2 数学模型的建立
    4.3 系统的稳态响应分析
        4.3.1 系统数学模型转换
        4.3.2 系统的近似求解
    4.4 本章小结
5 双盘球式自动平衡装置数值仿真研究
    5.1 仿真方法与计算流程
        5.1.1 Runge-Kutta法求解非线性微分方程原理
        5.1.2 系统数学模型的降阶和计算流程
    5.2 仿真参数
    5.3 仿真结果
        5.3.1 不同转速下内装滚球对转子系统稳态振幅的影响
        5.3.2 超过一阶临界转速内装滚球数目对转子系统稳态振幅的影响
        5.3.3 不同初始条件对转子系统振幅的影响
    5.4 单盘与双盘球式自动平衡装置仿真对比
    5.5 影响因素分析
        5.5.1 关于滚动摩擦系数C_0
        5.5.2 关于粘性摩擦系数C_1
    5.6 本章小结
6 成果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温度场影响下的高速主轴动平衡调整系统的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工作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1.2.1 机械主轴热态特性研究现状
        1.2.2 动平衡调节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主轴热特性对主轴动平衡系统影响分析
    2.1 主轴热场分析
        2.1.1 主轴的热传递方式
        2.1.2 机械主轴的热源分析
        2.1.3 主轴平衡温度计算
    2.2 热对主轴的影响
        2.2.1 主轴与外界的对流换热
        2.2.2 主轴热变形有限元仿真
    2.3 环境温度对主轴热变形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速机械主轴动平衡影响系数影响因素分析
    3.1 动平衡理论基础
        3.1.1 不平衡量的定义
        3.1.2 动平衡方法
    3.2 动平衡调整整体思路
        3.2.1 机械式动平衡头结构
        3.2.2 动平衡调整整体思路
        3.2.3 热变形形成不平衡量变化
    3.3 高速主轴动平衡系统动力学建模
        3.3.1 高速主轴动平衡系统动力学建模
        3.3.2 机械主轴动平衡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设计
    3.4 转速对影响系数的影响分析
        3.4.1 试验分析转速对影响系数的影响[70]
        3.4.2 仿真分析转速对影响系数的影响
    3.5 主轴热特性对影响系数影响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速机械主轴动平衡影响系数影响因素试验分析
    4.1 机械主轴动平衡调整试验原理
    4.2 主轴动平衡测试试验装置
    4.3 分析动平衡影响系数影响因素的试验步骤
    4.4 动平衡影响系数影响因素试验数据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在线动平衡调整算法
    5.1 总体思路
    5.2 影响系数及调整位置计算
        5.2.1 影响系数计算
        5.2.2 质量块调整位置计算
    5.3 调整案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摆线齿轮磨削系统结构优化设计与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摆线齿轮磨削技术研究现状
        1.2.1 国外摆线齿轮磨削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1.2.2 国内摆线齿轮磨削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1.3 磨削理论研究现状
        1.3.1 国外磨削理论研究进展
        1.3.2 国内磨削理论研究进展
    1.4 课题来源
    1.5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摆线齿轮磨削系统设计
    2.1 磨削加工方案的制定与机器人用减速器传动原理
        2.1.1 展成法与成形法
        2.1.2 机器人用减速器传动原理
    2.2 磨削系统整体方案
        2.2.1 整体构建
        2.2.2 磨削力计算
        2.2.3 磨削砂轮主轴设计与选型
        2.2.4 磨削工作台设计
        2.2.5 磨削系统装配设计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摆线齿轮磨削系统的优化设计
    3.1 磨削系统结构参数影响因素分析
    3.2 磨削系统结构优化设计
        3.2.1 磨削系统结构参数数学模型的建立
        3.2.2 磨削系统结构优化问题的求解
    3.3 磨削系统结构优化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摆线齿轮磨削系统特性分析
    4.1 砂轮主轴的特性分析
        4.1.1 砂轮主轴的有限元分析
        4.1.2 砂轮主轴的模态分析
    4.2 回转工作台的静态特性分析
        4.2.1 回转工作台的有限元分析
        4.2.2 回转工作台的模态分析
    4.3 磨削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
    4.4 虚拟样机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磨削参数对摆线齿轮磨削力影响的虚拟试验研究
    5.1 虚拟磨削平台建立
    5.2 磨削因素组合实验分析
    5.3 Deform-3D仿真试验及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超大金刚石锯片基体静平衡控制方法及装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
1 绪论
    1.1 概述
    1.2 论文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结构
2 锯片基体不平衡量的测量
    2.1 不平衡的处理方法
    2.2 不平衡量的表达方法
    2.3 转子的平衡理论
    2.4 不平衡量的测量
    2.5 本章小结
3 基体不平衡质量的修磨策略
    3.1 金刚石锯片的切削模型
    3.2 不平衡质量去重位置选择
    3.3 不平衡量的多点去重策略
    3.4 不平衡质量修磨方法的选择
    3.5 选择结果的有限元分析
    3.6 修磨误差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不平衡量的修磨装置
    4.1 修磨方案简述
    4.2 修磨方案总体设计
    4.3 修磨装置各模块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学术论着
致谢

(9)基于硬件相关的多通道动平衡测试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
    1.2 国内外技术发展及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多通道动平衡测试仪的总体方案设计
    2.1 转子的分类
    2.2 动平衡原理
        2.2.1 刚性转子平衡原理
        2.2.2 柔性转子平衡原理
    2.3 动平衡的测试方法
        2.3.1 影响系数法原理
        2.3.2 振型分离平衡法
    2.4 多通道动平衡测试仪的总体方案
        2.4.1 设计要求
        2.4.2 总体方案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
    3.1 传感器的原理及其选型
        3.1.1 压电式传感器
        3.1.2 压电式传感器选型及其Q-U转换电路
        3.1.3 转速测试传感器
    3.2 滤波器电路的设计
        3.2.1 振动信号干扰的来源
        3.2.2 自动跟踪滤波电路的设计
    3.3 可控放大电路设计
    3.4 光电整形电路的设计
    3.5 锁相倍频电路的设计
    3.6 电平转换电路的设计
    3.7 整周期控制电路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同频相关电路的设计
    4.1 同频相关电路的理论依据
    4.2 同频相关电路设计
        4.2.1 正、余弦信号发生器的理论基础
        4.2.2 正、余弦信号发生器电路设计
        4.2.3 信号相关处理器的设计
    4.3 同频相关电路的理论误差分析
    4.4 低通滤波电路的设计
    4.5 电压补偿电路的设计
    4.6 数据采集电路的设计
        4.6.1 A/D转换概述
        4.6.2 数据采集卡的选用
        4.6.3 A/D转换的误差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测试系统的软件设计
    5.1 数据采集的实现
        5.1.1 数字通信基本知识
        5.1.2 MODBUS通信协议
        5.1.3 A/D采集卡的控制
    5.2 测试系统启动界面的设计
    5.3 扫频分析界面的设计
    5.4 数据库技术
        5.4.1 数据库应用简介
        5.4.2 数据库的设置
        5.4.3 数据库界面的设计
    5.5 主测试界面的设计
    5.6 退出提示界面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测试系统的相关实验
    6.1 压电式传感器线性度测试实验
    6.2 采集卡采集精度测试实验
    6.3 同频相关电路精度测试实验
    6.4 系统综合性能测试实验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基于整体式挤压油膜阻尼器的转子及齿轮系统振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转子系统振动控制研究进展
        1.3.1 转子振动被动控制技术
        1.3.2 转子振动主动控制技术
    1.4 齿轮传动系统振动控制研究进展
        1.4.1 齿轮传动系统振动原因
        1.4.2 齿轮系统减振方法研究进展
        1.4.3 齿轮轴系不对中振动研究进展
    1.5 整体式挤压油膜阻尼器研究进展
        1.5.1 传统挤压油膜阻尼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5.2 整体式挤压油膜阻尼器出现背景
        1.5.3 整体式挤压油膜阻尼器结构特点及减振增稳机理
        1.5.4 整体式挤压油膜阻尼器结构演变
        1.5.5 整体式挤压油膜阻尼器动力特性研究
        1.5.6 整体式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工程应用现状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整体式挤压油膜阻尼器结构设计及性能分析
    2.1 引言
    2.2 整体式挤压油膜阻尼器结构设计
        2.2.1 网格相关分析
        2.2.2 轴向长度对ISFD径向刚度的影响
        2.2.3 油膜间隙对ISFD径向刚度的影响
        2.2.4 S形弹簧分布角度对ISFD径向刚度的影响
        2.2.5 S形弹簧径向厚度对ISFD径向刚度的影响
        2.2.6 S形弹簧径向位置对ISFD径向刚度的影响
    2.3 整体式挤压油膜阻尼器径向刚度的实验测量
        2.3.1 ISFD静载荷位移曲线计算
        2.3.2 ISFD径向刚度的测量
    2.4 整体式挤压油膜阻尼器-单盘转子系统的不平衡响应
        2.4.1 ISFD-单盘转子系统的不平衡响应实验
        2.4.2 ISFD阻尼系数计算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整体式挤压油膜阻尼器的转子系统振动主动控制研究
    3.1 引言
    3.2 ISFD力学模型及减振原理
    3.3 振动主动控制系统设计
        3.3.1 振动主动控制系统组成部分及功能
        3.3.2 控制系统软硬件
        3.3.3 控制策略设计
    3.4 单跨转子振动控制实验
        3.4.1 单跨转子结构设计及模态分析
        3.4.2 基于转速的开关控制实验
    3.5 单跨悬臂转子振动控制实验
        3.5.1 单跨悬臂转子结构设计及模态分析
        3.5.2 基于转速的开关控制实验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整体式挤压油膜阻尼器-齿轮系统动力学分析
    4.1 引言
    4.2 齿轮系统简化振动模型及其分析
    4.3 齿轮系统动力学建模
    4.4 动力学方程的求解
        4.4.1 Runge-Kutta方法简介
        4.4.2 齿轮系统动力学参数计算
        4.4.3 基于Matlab的动力学计算
    4.5 实验验证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整体式挤压油膜阻尼器的齿轮轴系减振特性研究
    5.1 引言
    5.2 ISFD安装位置对齿轮轴系减振特性的影响研究
        5.2.1 实验装置介绍
        5.2.2 结果与讨论
    5.3 ISFD阻尼液黏度对齿轮轴系减振特性的影响研究
        5.3.1 实验装置介绍
        5.3.2 结果与讨论
    5.4 基于ISFD的多平行齿轮轴系减振研究
        5.4.1 实验装置介绍
        5.4.2 结果与讨论
    5.5 ISFD抑制齿轮轴系不对中振动研究
        5.5.1 平行不对中齿轮轴系动力学模型
        5.5.2 实验装置介绍
        5.5.3 结果与讨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整体式挤压油膜阻尼器在齿轮箱中的应用研究
    6.1 引言
    6.2 齿轮箱及整体式挤压油膜阻尼器简介
    6.3 实验装置介绍
        6.3.1 两种轴承支承形式
        6.3.2 齿轮箱实验台
    6.4 实验结果分析
        6.4.1 不同转速工况下减振实验
        6.4.2 不同负载工况下减振实验
        6.4.3 振动时域及频域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整体式弹性环挤压油膜阻尼器的齿轮轴系减振实验研究
    7.1 引言
    7.2 整体式弹性环挤压油膜阻尼器简介
        7.2.1 IERSFD结构特点
        7.2.2 IERSFD力学模型
    7.3 实验装置介绍
        7.3.1 两种支承结构
        7.3.2 实验台参数
    7.4 结果与讨论
        7.4.1 IERSFD抑制齿轮轴系振动分析
        7.4.2 阻尼液黏度对齿轮轴系减振特性的影响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论文的主要结论
    8.2 本文的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四、砂轮自动平衡装置力学原理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高速电主轴模态动平衡调控方法及质量补偿优化研究[D]. 张博. 沈阳建筑大学, 2021
  • [2]波轮洗衣机主动平衡方法研究[D]. 孙震. 江南大学, 2021(01)
  • [3]自平衡式办公桌地脚设计与实验研究[D]. 彭锐. 东南大学, 2020(01)
  • [4]基于硬脆材料端面轴向进给的磨削力建模与实验分析研究[D]. 高成. 温州大学, 2020(04)
  • [5]双盘球式自动平衡装置动态特性研究[D]. 郭文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6]温度场影响下的高速主轴动平衡调整系统的仿真研究[D]. 丛仲谋.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7]摆线齿轮磨削系统结构优化设计与性能分析[D]. 张力斌. 中原工学院, 2020(01)
  • [8]超大金刚石锯片基体静平衡控制方法及装置的研究[D]. 蒋思希. 三峡大学, 2020(06)
  • [9]基于硬件相关的多通道动平衡测试系统研究[D]. 张宇. 沈阳理工大学, 2020(08)
  • [10]基于整体式挤压油膜阻尼器的转子及齿轮系统振动控制研究[D]. 路凯华.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砂轮自动平衡装置的力学原理简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