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痛患者的自我按摩法(论文文献综述)
倪策[1](2021)在《宋人“治未病”理念述论》文中研究说明疾病与防治在人类生活中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关于疾病的简单记录,汉至隋唐时期关于疾病的记载越来越多,人们掌握的应对方法也在增多,懂得利用药物和一些外部手段医治病患,帮助他们减轻痛苦。同时,一些医学家和文人士大夫逐渐发现,与其在生病后实施救治,不如在生病前就开始预防,可以有效的防治疾病、阻止疾病的蔓延,“治未病”的理念由此诞生。进入宋代,由于气候的变化、战争的频繁、人口的增加,使得瘟疫爆发的次数有所增加,如何有效的对抗疾病成了宋人需要经常面对的问题。本文试图从“治未病”理念入手,探究宋人面对疾病时的态度和预防措施,以期弥补相关研究的缺环。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治未病”理念的发源和在宋代的兴起。日常的身体保养和疾病预防,是传统中医中预防思想的重要内容,其中的“治未病”理念是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的具有显着效果的中医预防理论。通过梳理宋代之前和宋代关于预防医学思想的内容,发现宋代“治未病”理论己经渐趋成熟。第二章以伤寒病为例,论述宋代瘟疫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从宋代瘟疫爆发的特点和原因入手,指出瘟疫流行给社会带来的挑战,促使宋人对待疾病的态度和方法发生改变,以期能够应对不断出现的疾病的侵扰。继而以伤寒病为例,探究宋人对瘟疫的理解,包括概念的演化及医治方法、预防瘟疫的主要措施。第三、四、五章以文人士大夫为主体,具体考察“治未病”理念的实施情况。首先从“民以食为天”入手,介绍了宋人的饮食原则和食物种类,以及如何通过汲取食物中的营养来增强体魄;继而以“动则百病消”中的八段锦、射箭和蹴鞠为例,描绘了宋人在日常体育锻炼的景象;最后结合理学“向死而生”的理念,指出宋人开始注意自我身心的修炼,出现了从身体锻炼到身心修炼的升华。
王金磊[2](2017)在《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中医康复疗法的文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以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为研究对象,通过中医文献的梳理,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传统康复疗法及传统康复思想进行文献挖掘与探讨,为进一步研究中风后痉挛性偏瘫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诊治和科研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本课题采取溯源法、证实法相结合的文献研究方法,在查阅古今中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记载各代医家对于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认识和治疗经验的着作、期刊、医案等为主要文献依据,对文献信息进行搜集、筛选、整理、分析归纳,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以外治方法为主的传统康复疗法进行探讨。结果: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外治传统康复疗法丰富多样,有针刺、艾灸、推拿、传统运动以及熏蒸、熨敷、浸渍、汤泉浴、热砂疗法等。治疗原则方面应坚持形神共养,注重恢复阴阳平衡,遵从整体康复与辨证康复相结合。具体实施过程中,传统运动疗法与被动康复治疗(针灸、推拿、熏蒸等)相结合,意在使形神结合,达到治标治本的目的。不同的传统康复疗法既可以单独运用,又提倡将多种传统康复疗法进行有机结合,杂合而治,综合调理,从而可以促进机体全面、整体的康复。结论: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属于"筋痹"、"拘挛"、"痉证"、"经筋病"等范畴,以肢体偏瘫,筋脉拘挛,活动不利为主要症状。医籍文献中记载的传统康复疗法对于中风后痉挛性偏瘫者的康复具有一定的优势,针刺、艾灸和推拿疗法可以有效地通调经络、协调脏腑功能;自然康复疗法和中药外治康复疗法通过物理刺激和药效作用可以充分发挥活血化瘀、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等治疗作用,可以有效缓解偏瘫肢体的痉挛,利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另外,传统运动疗法具有动静适宜、形神共调的特点,既可以疏通经络促进机体精气流通又可以养气葆精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还可以通过协调脏腑经络阴阳平衡、形神共养对中风后偏瘫痉挛者的机体进行综合调理,促进机体的全面康复、整体康复。
刘岱[3](2017)在《耳鸣患者十二原穴的压痛反应及其与证型特点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1.研究目的:通过观察耳鸣组及非耳鸣对照组十二经原穴的压痛反应及压痛阈,探讨耳鸣时原穴的反应规律,总结与耳鸣相关的敏感原穴。同时通过对耳鸣组进行中医辨证,探究耳鸣时十二原穴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耳鸣的经络脏腑辨证提供客观依据,从而指导临床实践。2.研究方法:根据耳鸣组的症状进行辨证分型,记录耳鸣组出现的证型;运用穴位按压法,对90例耳鸣组及30例非耳鸣对照组的十二原穴进行按压,记录出现压痛反应的十二原穴及其频次;并运用压痛测试仪测定十二原穴的压痛阈;采用SPSS 20.0和SAS 9.3对证型出现的频次及十二原穴出现的频次和压痛阈进行统计。3.研究结果:3.1基本情况:3.1.1性别:耳鸣组中男30例(33.33%),女60例(66.67%);非耳鸣对照组中男16例(53.33%),女14例(46.67%)。其中耳鸣组中女性多于男性,有显着性差异(P<0.05);非耳鸣对照组中男、女比较及耳鸣组与非耳鸣对照组中男、女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3.1.2年龄:耳鸣组中人数最多的年龄是51~60岁(33.33%),其次为41~50岁(21.11%);非耳鸣对照组人数最多的年龄是51~60岁(43.33%),其次为18~30岁(23.33%),耳鸣组与非耳鸣对照组在各年龄段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3.1.3病程:≤3个月(急性耳鸣),29例(32.22%);3个月~12个月(亚急性耳鸣),16例(17.78%);≥12个月(慢性耳鸣),45例(50.00%)。以≥12个月的慢性耳鸣最为多见,且较急性耳鸣与亚急性性耳鸣人数多,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3.1.4耳鸣侧别:双耳鸣39例(43.33%),左耳鸣30例(33.33%),右耳鸣19例(21.11%),脑鸣2例(2.22%)。双耳鸣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左耳鸣和右耳鸣,脑鸣发病率较低。其中双耳鸣人数较右耳鸣人数多,有显着性差异(P<0.05),无论是双耳鸣、左耳鸣还是右耳鸣均较脑鸣人数多,有极显着差异(P<0.01)。其余侧别之间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3.1.5耳鸣严重程度分级:Ⅰ级41例(45.56%),Ⅱ级35例(38.89%),Ⅲ级9例(10.00%),Ⅳ级5例(5.56%)。Ⅰ级病例数最多,其次是Ⅱ级,且Ⅰ级与Ⅱ级人数明显较Ⅲ级与Ⅳ级人数多,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3.1.6耳鸣组的中医证型:在90例耳鸣组中,共出现29种证型,单一证型12种,复合证型17种。出现患者人数最多的证型前五位依次是肝阳上亢17例(18.89%);肝火上扰15例(16.67%);肝气郁结7例(7.78%);肾精亏虚6例(6.67%)和脾胃虚弱5例(5.56%)。其余证型的患者均在5例以下。同时在90例耳鸣组中,均出现五脏相关证型,其中肝相关证型最多,共55例(61.11%);其次是脾相关证型19例(21.11%),肾相关证型12例(13.33%);其余两脏相关证型均在10例以下。3.1.7伴随基础疾病:耳鸣组伴颈椎病47例(52.22%),非耳鸣对照组伴颈椎病11例(36.67%);耳鸣组伴高血脂24例(26.67%),非耳鸣对照组伴高血脂4例(13.33%);耳鸣组伴高血压22例(24.44%),非耳鸣对照组伴高血压4例(13.33%)。在三种伴随疾病中,无论是耳鸣组还是非耳鸣对照组中,伴随颈椎病的人数均较伴随高血脂和高血压的人数多,且有显着性差异(P<0.05),但耳鸣组与非耳鸣对照组之间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3.2十二原穴压痛频次情况:3.2.1耳鸣组十二原穴压痛频次:90例耳鸣组的十二原穴均出现压痛反应,出现压痛反应的穴位频次按照由多到少排序并聚类后,聚成五类。第一类:太冲、合谷、丘墟;第二类:太白;第三类:太渊、阳池、太溪;第四类:神门、京骨、冲阳、腕骨;第五类:大陵。穴位之间频次比较结果为:(1)太冲、合谷频次均多于太白、太渊、阳池、太溪、神门、京骨、冲阳、腕骨、大陵,有显着性差异(P<0.05);(2)丘墟频次均多于太渊、阳池、太溪、神门、京骨、冲阳、腕骨、大陵,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3)太白频次均多于太溪、神门、京骨、冲阳、腕骨、大陵,有显着性差异(P<0.05);(4)太渊频次均多于神门、京骨、冲阳、腕骨、大陵,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5)阳池频次均多于神门、京骨、冲阳、腕骨、大陵,有显着性差异(P<0.05);(6)太溪频次均多于冲阳、腕骨、大陵,有显着性差异(P<0.05);(7)神门、京骨频次均多于大陵,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余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3.2.2非耳鸣对照组十二原穴压痛频次:30例非耳鸣对照组的十二原穴也均出现压痛反应,出现压痛反应的穴位频次按照由多到少排序并聚类后,聚成四类,第一类:太冲、合谷;第二类:丘墟、太白、太溪;第三类:太渊、阳池、冲阳;第四类:神门、腕骨、大陵、京骨。穴位之间频次比较结果为:(1)太冲、合谷频次均多于太白、太溪、太渊、阳池、冲阳、神门、腕骨、大陵、京骨,有显着性差异(P<0.05);(2)丘墟频次均多于阳池、冲阳、神门、腕骨、大陵、京骨,有显着性差异(P<0.05);(3)太白、太溪频次均多于神门、腕骨、大陵、京骨,有显着性差异(P<0.05);(4)太渊频次多于京骨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余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3.2.3耳鸣组和非耳鸣对照组十二原穴压痛频次比较:耳鸣组的京骨穴压痛频次多于非耳鸣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其余原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3.3十二原穴压痛阈情况:3.3.1耳鸣组十二原穴压痛阈:90例耳鸣组的十二原穴的压痛阈从低到高排序依次是:冲阳、合谷、太冲、腕骨、阳池、太渊、太白、丘墟、神门、京骨、大陵、太溪。穴位之间比较结果为:(1)冲阳、合谷较太冲、腕骨、阳池、太渊、太白、丘墟、神门、京骨、大陵、太溪阈值低,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2)太冲较太白、丘墟、神门、京骨、大陵、太溪阈值低,有显着性差异(P<0.05);(3)腕骨较丘墟、神门、京骨、大陵、太溪阈值低,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4)阳池、太渊、太白、丘墟较神门、京骨、大陵、太溪阈值低,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5)神门较太溪阈值低,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其余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3.3.2非耳鸣对照组十二原穴压痛阈:30例非耳鸣对照组的十二原穴压痛阈从低到高排序依次是:腕骨、冲阳、太冲、丘墟、合谷、太白、太渊、阳池、京骨、神门、太溪、大陵。穴位之间比较结果:(1)腕骨、冲阳较太白、太渊、阳池、京骨、神门、太溪、大陵阈值低,有显着性差异(P<0.05);(2)太冲较太渊、阳池、京骨、神门、太溪、大陵阈值低,有显着性差异(P<0.05);(3)丘墟、合谷、太白、太渊、阳池较京骨、神门、太溪、大陵阈值低,有显着性差异(P<0.05);(4)京骨、神门较大陵阈值低,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余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3.3.3耳鸣组和非耳鸣对照组十二原穴压痛阈比较:耳鸣组的冲阳、合谷、太冲、阳池、太渊、太白、神门、京骨、大陵和太溪的压痛阈均低于非耳鸣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腕骨、丘墟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3.4中医证型与原穴之间的关系:耳鸣组的五脏相关证型主要为肝相关证型,其次为脾相关证型;同时肝经、脾经及胃经原穴的压痛也相对敏感。4.研究结论:4.1耳鸣组中女性多于男性;年龄上以51~60岁为多;病程上以慢性耳鸣居多;耳鸣侧别上双耳鸣相对较多,脑鸣少见;耳鸣的严重程度以Ⅰ级和Ⅱ级居多;伴随的基础疾病中,以颈椎病对耳鸣的影响较大。4.2耳鸣组的十二经原穴均有压痛反应,其中冲阳、合谷、太冲、阳池、太渊、太白、神门、京骨、大陵和太溪10穴的压痛较敏感。4.3耳鸣组的五脏相关证型主要为肝相关证型,其次为脾相关证型;同时肝经、脾经及胃经原穴的压痛也相对敏感,说明原穴与相关脏腑的证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李成君,郝连玉,高思山[4](2014)在《颈夹脊走罐疗法配合头痛宁胶囊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颈夹脊走罐疗法配合头痛宁胶囊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紧张性头痛患者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成颈夹脊走罐疗法配合头痛宁胶囊治疗组和头痛宁胶囊治疗对照组,治疗2周对头痛患者治疗前后头痛持续时间及强度、频率这些指标进行临床评价,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强度、频率、时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强度、频率、时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结果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前后强度、频率、时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结果优于治疗前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强度、频率、时间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结果明显优于治疗前结果。结论颈夹脊走罐疗法配合头痛宁胶囊对治疗紧张性头痛有较好疗效。
苏壶陵,史翠芳[5](2013)在《睡眠障碍62例的干预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生活方式也发生明显变化,许多人生活中均有工作或生活压力,导致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早在2003年中国睡眠研究会的统计资料即显示,我国各类睡眠问题的患病比例已高达38.2%。2006年对全国六个城市的调查显示,过去1年间都市人的睡眠问题已达60%,因此从社会学或自然科学角度分别探讨如何解决睡眠问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笔者2008年6月-2012年6月对我院内科、中医科及我院下设的4个社区服务站就诊的睡眠障碍患者62例进行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廉恩勇[6](2013)在《神经衰弱的防与治》文中提出刘明是我省建筑设计院的技术骨干。近半年来,他经常失眠、梦多易醒、头昏脑涨、情绪不稳、食欲不佳,精力和体力大不如前。怀疑自己得了什么重病,到医院做了多项检查,基本无异常。医生询问了他的工作、生活情况后,非常肯定地告诉他,他没有什么严重的疾病,而是患了很常见的神经衰弱。
李小会[7](2012)在《如何预防神经衰弱》文中指出神经衰弱是一种最常见的病,给人们的精神健康造成较大打击。那么,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好方法能预防神经衰弱呢1.自我按摩法防治神经衰弱头痛:可通过搓颜面,按摩太阳穴等按摩手法缓解。头晕:可在头痛按摩手法上加用"鸣
张小庭[8](2012)在《怎样喝酒不伤身》文中认为喝酒难以避免,适量喝酒,有益于健康,酗酒则会伤身。1.饮酒后切不要洗澡人饮酒后体内贮存的葡萄糖在洗澡时会被体力活动消耗掉,引起血糖含量减少,体温急剧下降,而酒精抑制了肝脏正常的活动,阻碍体内葡萄糖贮存的恢复,以致危及生命,引起死亡。
季玉梅[9](2011)在《神经衰弱你如何抵挡》文中研究说明张工程师是某设计院的技术骨干。这天,他到医院找心理咨询门诊大夫,诉说近半年来他经常失眠、梦多易醒、头昏脑涨、情绪不稳定、食欲不佳,精力体力都不如以前,怀疑是否得了什么重病。大夫给他做了仔细的检查并询问了他的工作、生活情况后,告诉他,他并不是有何严重疾病,而是患了神经衰弱。
宋艳敏[10](2011)在《姜树民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经验集萃》文中研究表明功能性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疾病,目前发病机理尚不明确,西医多采用对症治疗,但治疗效果不理想,不良反应较多且容易产生依赖性,并导致肠道神经末梢的损害而加重便秘症状,效果欠佳。中医药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恩师姜树民教授师承国医大师李玉奇及国家名老中医周学文教授,专攻中医消化病症及急症二十余载,精研经典,博采众长,溯本求源,对功能性便秘总结了一套独特的中医治疗方案,笔者通过侍诊导师并总结其辨证论治功能性便秘的经验。姜老师认为肠胃受损,复加情志失和,而致气机不畅,升降失调为本病发病关键所在.导师将功能性便秘分为胃肠湿热、中气虚弱、脾肾阳虚、阴血亏虚四个基本证型,临床疗效颇为显着。恩师在功能性疾病的治疗中对情志致病尤为重视。在诊治疾病过程中,始终以人为本,时时注意病人的心理因素。这种心理治疗源于《内经》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告之以其败”即指出疾病和危害,引起病人对疾病的重视。第二是“语之以其善”,即指出只要与医务人员合作,及时治疗,措施得当是可以恢复健康的,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第三“导之以其所便”,即告诉病人如何调养,指出治疗的具体措施,以便使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如:进行适宜的运动或者活动,以增强体质,使胃健脾旺,清升浊降。第四“开之以其所苦”,即解除患者的消极的心理状态,排解烦忧,调畅气机,加快疾病的康复。以自拟升清化浊方为基础方随证加减治疗本病,并于临床灵活运用辩证思维,疗效卓着。
二、头痛患者的自我按摩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头痛患者的自我按摩法(论文提纲范文)
(1)宋人“治未病”理念述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意义 |
二、研究对象释义 |
(一) “治未病” |
(二) 疾病 |
(三) 养生 |
三、学术史回顾 |
(一) 中医的“治未病”理念 |
(二) 宋人的养生理论与实践 |
(三) 宋代的疾病与防治 |
第一章 我国古人的“治未病”理念 |
一、“治未病”理念的含义 |
二、“治未病”理念的发源 |
(一) 萌芽时期 |
(二) 正式出现 |
(三) 发展完善 |
三、宋金元时期“治未病”理念的发展 |
第二章 “治未病”理念与宋人对瘟疫(伤寒)的防治 |
一、宋代瘟疫概况 |
(一) 宋代瘟疫爆发特点 |
(二) 宋代瘟疫高发原因 |
二、宋人对伤寒病的认识与防治 |
(一) 伤寒病在古代的肆虐 |
(二) 宋人对伤寒病的新解读 |
(三) 宋代社会各阶层与瘟疫(伤寒)之互动 |
第三章 “治未病”理念的实践之一:民以食为天 |
一、饮食原则 |
二、饮食养生 |
(一) 粥类 |
(二) 汤类 |
(三) 肉类 |
(四) 蔬菜 |
第四章 “治未病”理念的实践之二:动则百病消 |
一、八段锦:以内功为主的运动方式 |
二、体育:以外功为主的运动方式 |
(一) 射箭 |
(二) 蹴鞠 |
第五章 “治未病”理念的实践之三:向死而生 |
一、无形状态的精神养生 |
(一) 养心 |
(二) 情绪 |
二、有形状态的精神养生 |
(一) 精、气、神 |
(二) 内丹的修炼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2)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中医康复疗法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资料、工具与方法 |
1 主要研究方法 |
2 文献检索范围 |
3 文献检索工具 |
4 文献纳入标准 |
5 文献排除标准 |
6 数据规范化整理 |
7 研究流程路线 |
二、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认识 |
1 痉挛性偏瘫运动功能障碍的认识 |
2 痉挛性偏瘫病因病机的认识 |
三、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传统康复疗法 |
1 针灸康复疗法 |
1.1 痉挛性偏瘫的针刺取穴 |
1.2 痉挛性偏瘫的针法 |
1.3 痉挛性偏瘫的灸法 |
2 推拿康复疗法 |
2.1 痉挛性偏瘫的推拿疗法 |
2.2 痉挛性偏瘫的推拿手法 |
3 自然康复疗法 |
3.1 温泉水疗法 |
3.2 热砂疗法 |
4 中药外治康复疗法 |
4.1 熏蒸法 |
4.2 熨敷法 |
4.3 浸渍法 |
5 传统运动疗法 |
5.1 痉挛性偏瘫的传统运动疗法 |
5.2 痉挛性偏瘫传统运动疗法的特点 |
6 其他传统康复疗法 |
四、讨论 |
1 痉挛性偏瘫的传统康复疗法的认识 |
2 痉挛性偏瘫的传统康复疗法的核心原则 |
3 痉挛性偏瘫的传统康复疗法丰富多样 |
4 痉挛性偏瘫传统康复疗法的应用前景 |
5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耳鸣患者十二原穴的压痛反应及其与证型特点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综述一 耳鸣的中西医研究 |
1. 中医对耳鸣的古今文献研究 |
1.1 耳鸣的病因病机 |
1.2 耳鸣的辨证分型 |
1.3 耳鸣的中医治疗 |
2. 西医对耳鸣的研究现状 |
2.1 耳鸣的病因 |
2.2 耳鸣的发生机制 |
2.2 耳鸣的治疗 |
综述二 原穴治疗耳鸣的研究 |
1. 五脏与耳的联系 |
1.1 耳病与心 |
1.2 耳病与肺 |
1.3 耳病与脾 |
1.4 耳病与肝 |
1.5 耳病与肾 |
2. 十二经络与耳的联系 |
2.1 经脉与耳 |
2.2 经筋与耳 |
2.3 经别与耳 |
2.4 络脉与耳 |
3. 原穴治疗耳鸣的古今文献记载 |
3.1 原穴治疗耳鸣的古代文献记载 |
3.2 原穴治疗耳鸣的现代研究 |
3.3 原穴影响听觉中枢的现代研究 |
综述三 经络诊察概况 |
1. 《内经》对经络诊察的研究 |
1.1 诊察方法 |
1.2 病理改变 |
2. 现代对经络诊察的研究 |
2.1 王居易经络诊察法 |
2.2 黄鼎坚经络诊察法 |
2.3 刘正华经络穴位诊察法 |
2.4 盖国才穴位诊断法 |
3. 压痛点产生的机制研究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方案 |
1.1 临床资料来源 |
1.2 耳鸣的诊断标准及辨证分型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
1.6 研究方法 |
1.7 统计学处理 |
1.8 技术路线图 |
2. 结果 |
2.1 基本情况 |
2.2 耳鸣组与非耳鸣对照组十二原穴压痛频次及其聚类分析 |
2.3 耳鸣组与非耳鸣对照组十二原穴的压痛阈 |
3. 讨论 |
3.1 耳鸣组基本情况分析 |
3.2 压痛、压痛阈选择依据 |
3.3 十二原穴的压痛规律及与脏腑证型的相关性 |
4. 结论 |
第三部分 结语 |
1. 论文总结 |
2. 先进性与创新性 |
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表1 |
附表2 |
附表3 |
附表4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睡眠障碍62例的干预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建立“睡眠仪式”: |
1.2.2 自我按摩法: |
1.2.3 运动及体能锻炼: |
1.2.4 音乐治疗: |
1.2.5 刺激限制治疗: |
1.2.6 睡眠限制治疗: |
1.2.7 矛盾意向法: |
1.2.8 基础治疗: |
1.3 结果 |
2 讨 论 |
(7)如何预防神经衰弱(论文提纲范文)
1. 自我按摩法防治神经衰弱 |
2. 散步和旅行预防神经衰弱 |
3. 冷水浴防治神经衰弱 |
4. 其他运动防治神经衰弱 |
(8)怎样喝酒不伤身(论文提纲范文)
1. 饮酒后切不要洗澡 |
2. 空腹时不要饮酒 |
3. 不要大口猛喝 |
4. 喝酒时多吃绿叶蔬菜和豆制品 |
5. 最好的醒酒物不是茶水 |
6. 不要多种酒混合饮 |
7. 不要用药酒作宴会用酒 |
8. 白酒、啤酒应注意 |
9. 尽可能饮热酒 |
(10)姜树民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经验集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古文献论述 |
2 病因病机 |
3 中医药治疗 |
4 中西医结合治疗 |
5 中医综合治疗 |
6 饮食调摄 |
7 问题与展望 |
1 古籍溯源 |
2 详辨病机 |
3 循证立治 |
4 身心合治 |
5 验案举隅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头痛患者的自我按摩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宋人“治未病”理念述论[D]. 倪策.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2]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中医康复疗法的文献研究[D]. 王金磊.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7(01)
- [3]耳鸣患者十二原穴的压痛反应及其与证型特点的相关性研究[D]. 刘岱.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4]颈夹脊走罐疗法配合头痛宁胶囊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临床观察[J]. 李成君,郝连玉,高思山.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02)
- [5]睡眠障碍62例的干预与分析[J]. 苏壶陵,史翠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04)
- [6]神经衰弱的防与治[J]. 廉恩勇. 家庭医学, 2013(01)
- [7]如何预防神经衰弱[J]. 李小会. 人人健康, 2012(01)
- [8]怎样喝酒不伤身[J]. 张小庭. 人人健康, 2012(01)
- [9]神经衰弱你如何抵挡[J]. 季玉梅. 现代养生, 2011(07)
- [10]姜树民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经验集萃[D]. 宋艳敏.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