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检测和调节仪表的选型(论文文献综述)
吴勇[1](2021)在《智能仪表在水厂中的应用与管理维护》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介绍了自动化在线仪表在自来水厂中的应用,并结合实际提出需注意的地方。
周文杰[2](2021)在《基于互联网光伏充电桩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当前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各个国家和地区试图从汽车行业入手,实现燃油车向电动汽车的转型,减轻国家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和缓解环境污染问题。本文将采用光伏发电与市电供应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光伏交流充电桩的设计。当前充电桩等充电服务设施相对于电动汽车发展相对滞后,针对电动汽车交流充电中的充电控制和谐波抑制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具有谐波治理功能的光伏交流充电桩。本文结合电动汽车发展现状与充电桩的建设现状,对充电桩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国内的充电桩需求有较大的市场空间。本文将太阳能发电与充电桩相结合以求达到更好的节能环保效果。文中构建了充电桩的总体模型及各功能模块设计,其中包括微控制器(MCU)、充电电压和电流采样电路、控制导引电路、开关控制电路、人机交互、电能计量、光伏发电模块、云通信等模块的软硬件设计。针对充电桩充电时对电网的污染问题,文中分析了有源滤波系统对充电过程中产生的谐波与无功功率原因并进行处理。有源滤波系统采用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ip-iq检测算法,具有准确度高、实时性好。设计了双闭环有源滤波控制系统,内环采用滞环控制调节电流,实现对谐波与无功电流的跟踪控制;外环则采用PI控制,用于稳定直流侧电容电压值。借助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了有源滤波系统的仿真模型,对谐波和无功电流的补偿效果进行了仿真验证。针对光伏发电模块,并采用MPPT控制策略中的电导增量法,对光伏电池进行控制,通过仿真验证了该策略的可行性;进行了Boost-PFC控制电路的设计并通过仿真;根据需求及当地的地理位置,完成太阳辐射仿真分析及光伏板安装方式的选择。对充电桩控制系统的软件部分进行了设计,其中包括人机交互的实现、云通讯以及后台管理的实现,达到充电桩使用AT指令与阿里云平台进行通信、建立连接,以及发布和订阅数据的目标。
谢飞[3](2021)在《现场气体流量标准装置的研制》文中指出
黎晨[4](2021)在《基于声发射信号的管道泄漏检测及定位方法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管道运输行业的蓬勃发展,管道老化、管道泄漏等问题也日益凸显。管道泄漏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针对管道进行泄漏检测和泄漏点定位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管道泄漏和定位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设计了一套基于STM32的管道泄漏声发射信号检测和定位系统。本文的主要做了如下的工作:(1)通过对现有管道泄漏检测方法的分析,并基于管道泄漏声发射信号的产生原理及其传播特性,提出通过对管道泄漏声发射信号的检测完成对管道泄漏的定位。(2)通过对现有信号去噪方法的分析,设计了一种改进的小波阈值函数,并采用该改进的小波阈值函数对含噪信号进行了去噪,结果表明改进的小波阈值函数其去噪效果优于其它阈值函数。基于上述分析,通过对变分模态分解VMD算法在信号处理中所显示出的优点,提出了一种变分模态分解VMD和改进的小波阈值的联合去噪算法。通过对已知信噪比的不同含噪信号的去噪处理,验证了所提出的联合去噪算法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信号的信噪比。(3)完成了基于STM32的管道泄漏检测和定位系统的设计。硬件方面主要包括单片机和传感器的选型以及信号调理模块的设计;软件方面主要包括下位机和上位机的设计,下位机主要完成对采集到的传感器信号的软件去噪处理,同时判定管道是否泄漏,并估计泄漏点位置,之后将得到的管道泄漏信息传送给上位机进行显示。(4)搭建了管道泄漏检测与定位系统,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时,使用三种不同加权函数加权的广义互相关算法对两传感器的信号进行了时延估计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最终选用SCOT函数加权的广义互相关算法实现了对管道泄漏声发射信号传播速度的计算,同时完成了管道泄漏位置的估计。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管道泄漏检测与定位系统可以有效地检测出管道是否发生泄漏,并能准确估计出泄漏点的位置。同时,实验结果证明,本文所设计的联合去噪算法能有效抑制噪声对定位精度的影响。
马丽娜[5](2021)在《基于机器视觉的磁体器件表面缺陷识别方法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磁体器件产量的激增,传统的人工检测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求。机器视觉的出现,解放了人们的双手,它具有高精确度、可靠性强、高安全性和非接触检测等优点。目前国内的机器视觉磁体缺陷检测技术一直在发展,可是在工业领域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尤其在复杂的工厂环境下,比如待测工件背景较暗,工件与环境背景的对比度比较低等,本文算法也可以实现检测功能。本文设计了一套磁体缺陷检测系统,配合合理的光源模块和处理算法,能在黑暗环境中检测出划痕、掉角、凹坑和锈斑四种缺陷类别,实现了缺陷的分类识别和精准定位,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为了提高工件与背景的对比度,将不同的光照强度图像进行融合,可以提取到更多的缺陷细节,也有效降低了缺陷检测中的遗漏概率。本文采用的环形光源低角度照射还可以避免工件轮廓边缘的伪影和黑影,更好地识别工件轮廓。对磁体器件表面缺陷进行了算法的处理研究。采用了双边滤波去噪算法,它具有保边去噪的优点;采用了图像融合算法,可以增强图像的对比度,凸显缺陷细节;伽马校正可调整低灰度图像的细节信息;通过调整ACE算法阈值,使图像细节增强;Canny边缘检测和形态学闭运算使得缺陷轮廓能很好地闭合。设计了轮廓提取算法,包括寻找轮廓算法和绘制轮廓算法,后续还对轮廓进行了轮廓筛选,去除了多层轮廓问题和一些微小的环境干扰。通过计算各类特征参数,根据不同的长宽比、填充度和灰度均值区分出来了不同的缺陷种类。最终设计了缺陷定位算法,能实现缺陷的精准定位,缺陷类别也在图像缺陷附近标出。可以直观地看出缺陷的位置和类别信息。最终,搭建了实验平台对本文算法进行了验证,还设计了基于LabVIEW的上位机软件实现了人机交互,能使缺陷的分类信息和特征参数显示在界面上。通过实验验证,本系统能实现的精度可达0.1mm。
宗浩[6](2021)在《高精度阵列式电子皮带秤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
赵保权[7](2021)在《蓄热式台车热处理炉燃烧系统控制策略研究》文中指出
李有创[8](2021)在《多通道开度阀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康俊鹏[9](2021)在《雷达老练台高压电源设计》文中研究表明电真空管是舰载雷达、机载雷达、车载雷达中广泛使用的大功率微波器件。由于电真空管在长时间存放的情况下,会出现漏气或阴极钝化所致的真空度下降等问题,若直接装机使用很容易出现高压打火现象,从而对电真空管及其高压控制电路造成损坏。雷达老练台成为电真空管日常老练维护的必要设备,而雷达老练台高压电源作为雷达老练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直接影响着雷达老练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由于雷达真空管型号多、管子参数分布广、管子特性差异大,老练台高压电源需要具备抗打火、电压调节范围广、参数变化灵活及便捷的人机交互等特点。基于此,本文设计了一款模块化程控大功率的雷达老练台高压电源。论文首先在归纳常用电真空管参数基础上,提出了高压电源的关键技术指标,并制订了详细的系统方案。在系统方案基础上,对系统硬件电路进行了详细的设计,主要包括:中压模块电路、高压模块电路、驱动控制模块电路以及辅助电源电路;其中中压模块,研究了基于半桥串联谐振的逆变拓扑,详细分析了串联谐振主回路关键参数的设计,关键器件的选型,并基于UC3867控制芯片进行了系统PFM的控制回路参数设计;针对高压模块,研究了基于反激拓扑的高压逆变电路设计;驱动控制电路研究了基于变压器的隔离驱动电路设计和多路交错并联驱动控制电路设计;辅助电源,采用PI的TOP258芯片,并基于PI软件进行了参数优化,实现了多路隔离辅助电源设计。软件方面主要包括:上位机监控系统和单片机控制系统;其中上位机监控系统基于Lab VIEW平台,采用状态机编程实现了监控系统软件,通过串口通信实现数据传输和指令发送;单片机控制系统采用STC8A8K单片机为高压模块电路提供驱动脉冲信号,并实现了系统电压、电流、温度的采集及系统的控制保护功能。经过PCB制板,系统焊接调试,软件编程,完成了系统硬件平台搭建。并在此平台上进行了实验测试,实验表明,该系统实现了高压0~28k V,电流0~500m A连续可调,最高输出功率可达3KW,上位机软件很好的实现了系统的监控管理,可实现系统的在线模块切换。
陈伟[10](2021)在《多路实时视频处理系统设计》文中指出视频图像的实时性特点使其在银行系统、商业推广、远程会议、教学、医学图像分析、工业、监控、军事以及管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大力研究视频图像处理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超高清视频的普及,人们对硬件性能和实时视频处理技术的需求也逐步提高。本文首先分析了FPGA加速,在图像处理方向上应用的重大意义,并针对当前视频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实际应用场景需求,设计了一款多路视频实时处理系统。采用具有高速并行处理能力的FPGA作为核心处理器,完成了从前端4路HDMI接口的3840x2160@30Hz视频流接收,到后端4K显示器上的任意比例缩放、旋转、透明度调节以及多路视频任意位置漫游、叠加与融合。同时,本次设计在FPGA硬件平台上进行了整体设计方案的逻辑设计,在线仿真和整体验证,在此基础上,分别对视频发送卡和输出控制卡的逻辑资源消耗以及片上功耗进行分析。本文首先对多路实时视频处理系统硬件进行设计,主要基于4层电路板设计了视频采集卡,包括HDMI解码、FPGA配置、光口输出等模块。其次基于FPGA平台,采用双线性插值缩放算法,实现了对最高分辨率为3840x2160视频任意比例的缩放;采用Alpha叠加融合算法,实现对多路视频任意位置的漫游叠加,以及任意通道视频透明度的调节。再次用户可以通过串口发送角度参数,在保证较低损耗的情况下,实现图像0~360°旋转。最后对多路实时视频处理系统进行调试与分析,分析了系统整合的重难点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展示了多路实时视频处理系统的显示效果,并对FPGA资源消耗以及系统功耗做了相关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次设计的多路实时视频处理系统,在系统性能、灵活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也符合市场需求。
二、(一)检测和调节仪表的选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检测和调节仪表的选型(论文提纲范文)
(1)智能仪表在水厂中的应用与管理维护(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计量仪表在使用出现的故障分析 |
2.1 液位计 |
2.2 流量计 |
2.3 压力变送器 |
2.4 p H仪 |
2.5 电磁流量计 |
2.6 超声波液位计 |
3. 水质仪表方面的管理与维护 |
3.1 仪表的日常维护 |
3.2 仪表维护中遇到的问题 |
4. 总结建议 |
(2)基于互联网光伏充电桩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电动汽车的发展以及现状 |
1.2.1 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 |
1.2.2 电动汽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1.3 国内外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1.3.1 国外发展现状 |
1.3.2 国内发展现状 |
1.3.3 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发展趋势 |
1.4 光伏充电桩的必要性分析 |
1.5 本文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光伏充电桩的方案设计与分析 |
2.1 光伏充电桩总体方案设计 |
2.2 光伏充电桩功能设计与描述 |
2.3 光伏充电桩场地选择与建造 |
2.4 光伏充电桩与传统充电桩的设计方案比较 |
2.4.1 光伏电源与电网同时供电的充电桩特点 |
2.4.2 传统电网供电的充电桩特点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光伏充电桩有源滤波系统设计与仿真 |
3.1 滤波方式的选择 |
3.2 有源滤波系统工作原理 |
3.3 有源滤波系统设计 |
3.3.1 谐波与无功电流检测算法 |
3.3.2 直流侧电容稳压及电流跟踪控制 |
3.4 有源滤波系统仿真与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光伏充电桩控制系统设计 |
4.1 控制系统组成简介 |
4.1.1 主控制器的选择 |
4.1.2 STM32F103 的硬件结构 |
4.1.3 STM32F103 的资源分配 |
4.2 控制导引电路 |
4.2.1 控制导引电路定义 |
4.2.2 控制导引电路工作原理 |
4.2.3 控制导引状态检测电路设计与仿真验证 |
4.3 工作电源模块 |
4.4 人机交互模块 |
4.4.1 RFID模块 |
4.4.2 触摸显示屏 |
4.4.3 状态指示灯模块 |
4.5 充电电压、电流采样电路 |
4.6 充电枪接口温度检测电路 |
4.7 开关控制模块 |
4.8 电能计量与通讯模块 |
4.9 电气防护模块及可能出现的故障 |
4.10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光伏模块及其工作原理 |
5.1 光伏发电模块 |
5.1.1 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
5.1.2 光伏电池MPPT控制策略 |
5.2 光伏板的最佳安装 |
5.2.1 最佳倾角的确定 |
5.2.2 铺设式光伏光热屋顶 |
5.2.3 太阳运动轨迹及所处位置 |
5.2.4 太阳辐射仿真分析 |
5.3 蓄电池储能模块 |
5.3.1 储能模块的功能 |
5.3.2 蓄电池的选择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充电桩充电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6.1 软件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方案 |
6.1.1 软件需求分析 |
6.1.2 软件总体设计方案 |
6.2 主程序设计 |
6.3 人机交互软件设计 |
6.3.1 触摸屏人机操作界面程序设计 |
6.3.2 RFID模块程序设计 |
6.4 电能计量模块程序设计 |
6.5 云通信程序设计 |
6.6 充电接口控制状态检测程序设计 |
6.7 充电电压、电流检测程序设计 |
6.8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本文总结 |
7.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4)基于声发射信号的管道泄漏检测及定位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管道泄漏的主要检测方法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运输管道泄漏检测研究现状 |
1.3.2 泄漏声发射信号检测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工作内容 |
2 管道泄漏声发射信号特性与泄漏检测 |
2.1 引言 |
2.2 管道泄漏声发射信息的产生机制 |
2.3 管道泄漏声发射信号的特征分析 |
2.3.1 管道泄漏声发射信号的特点 |
2.3.2 声波在管道中的传播特性 |
2.3.3 管道泄漏声发射信号的数学模型 |
2.4 管道泄漏声发射信号的处理 |
2.4.1 管道泄漏声发射信号去噪 |
2.4.2 管道泄漏检测和定位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3 管道泄漏声发射信号的去噪算法研究 |
3.1 引言 |
3.2 小波变换及小波阈值去噪算法 |
3.2.1 连续型小波变换 |
3.2.2 离散型小波变换 |
3.2.3 小波变换去噪 |
3.2.4 小波阈值去噪算法 |
3.2.5 其他阈值函数 |
3.3 改进的阈值函数 |
3.3.1 改进的阈值函数 |
3.3.2 基于改进的阈值函数的去噪仿真实验 |
3.4 变分模态分解VMD的原理 |
3.4.1 瞬时频率的定义 |
3.4.2 本征模态分量IMF的定义 |
3.4.3 变分模态分解VMD的基本原理 |
3.5 变分模态分解VMD和改进的小波阈值算法联合去噪仿真 |
3.5.1 变分模态分解和改进的小波阈值算法联合去噪流程 |
3.5.2 联合去噪算法仿真 |
3.6 本章小结 |
4 管道泄漏声发射信号检测系统设计 |
4.1 引言 |
4.2 硬件部分设计 |
4.2.1 硬件系统的总体方案 |
4.2.2 核心单片机模块的选择 |
4.2.3 传感器的选型 |
4.2.4 信号调理模块设计 |
4.3 核心单片机模块软件设计 |
4.3.1 ADC+DMA采样模块设置 |
4.3.2 通讯模块设置 |
4.3.3 定时器模块设置 |
4.3.4 信号处理软件设计 |
4.4 上位机软件设计 |
4.4.1 Qt及 Qt Creator基础知识介绍 |
4.4.2 系统软件方案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5 管道泄漏检测与定位系统实验与分析 |
5.1 引言 |
5.2 实验平台的搭建 |
5.3 基于时延估计的管道泄漏检测与定位模型 |
5.4 管道泄漏声发射信号沿管壁传播速度估计 |
5.4.1 广义互相关算法 |
5.4.2 仿真实验 |
5.5 实验验证及误差分析 |
5.5.1 实验验证 |
5.5.2 误差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基于机器视觉的磁体器件表面缺陷识别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常用的磁体器件检测方法 |
1.2.2 磁体缺陷检测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机器视觉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基于机器视觉的磁体表面缺陷识别系统设计 |
2.1 磁体器件表面缺陷检测原理 |
2.2 磁体器件缺陷检测系统总体方案 |
2.3 系统硬件设计 |
2.3.1 工业相机选型 |
2.3.2 图像采集卡选型 |
2.4 照明方式设计 |
2.5 系统软件设计方案 |
2.5.1 系统软件平台 |
2.5.2 图像处理算法流程 |
2.6 本章小结 |
3 磁体缺陷图像预处理算法研究 |
3.1 预处理算法流程 |
3.2 滤波降噪算法 |
3.2.1 中值滤波 |
3.2.2 均值滤波 |
3.2.3 高斯滤波 |
3.2.4 双边滤波 |
3.2.5 滤波去噪算法对比 |
3.3 图像增强算法 |
3.4 伽马校正 |
3.5 ACE算法 |
3.6 图像边缘检测算法 |
3.7 图像形态学处理 |
3.7.1 腐蚀 |
3.7.2 膨胀 |
3.7.3 开运算 |
3.7.4 闭运算 |
3.7.5 形态学梯度 |
3.7.6 顶帽运算 |
3.7.7 黑帽运算 |
3.8 本章小结 |
4 磁体器件缺陷特征提取和分类 |
4.1 特征提取 |
4.1.1 图像查找轮廓与筛选轮廓算法 |
4.1.2 特征选择 |
4.2 分类识别 |
4.3 缺陷定位和标记 |
4.4 本章小结 |
5 磁体器件表面缺陷检测系统实验 |
5.1 实验平台搭建 |
5.2 系统标定 |
5.3 系统验证 |
5.4 磁体器件缺陷检测实验 |
5.5 上位机界面设计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雷达老练台高压电源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雷达老练台技术研究现状 |
1.3 高压电源技术现状 |
1.3.1 高压电源升压技术现状 |
1.3.2 高压电源并联技术现状 |
1.4 研究内容以及工作安排 |
1.4.1 研究内容 |
1.4.2 论文工作安排 |
第二章 系统方案设计 |
2.1 指标设计 |
2.2 整体方案设计 |
2.3 典型功能模块方案设计 |
2.3.1 中压模块方案设计 |
2.3.2 高压模块方案设计 |
2.3.3 驱动控制模块方案设计 |
2.3.4 辅助电源方案设计 |
2.4 上位机监控方案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硬件电路设计 |
3.1 中压模块电路设计 |
3.1.1 工频整流电路设计 |
3.1.2 串联谐振电路设计 |
3.1.3 中压控制回路设计 |
3.2 高压模块电路设计 |
3.3 驱动控制模块电路设计 |
3.3.1 中压模块驱动控制电路设计 |
3.3.2 高压模块驱动控制电路设计 |
3.4 辅助电源电路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 |
4.1 上位机程序设计 |
4.1.1 上位机平台 |
4.1.2 上位机界面设计 |
4.1.3 基于事件结构的状态机设计 |
4.1.4 串口通信模块和队列结构 |
4.2 单片机程序设计 |
4.2.1 基于定时器的任务管理流程 |
4.2.2 通信协议和串口程序设计 |
4.2.3 电压电流采样 |
4.2.4 温度采样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验调试 |
5.1 高压电源电路调试 |
5.1.1 辅助电源电路调试 |
5.1.2 中压模块电路调试 |
5.1.3 高压模块电路调试 |
5.1.4 系统电路调试 |
5.2 系统软件调试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多路实时视频处理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系统设计需求分析 |
2.1 系统指标 |
2.2 系统总体方案 |
2.3 器件选型 |
2.3.1 核心芯片选型 |
2.3.2 存储模块的选型 |
2.3.3 视频输入输出接口的选型 |
2.3.4 传输模块选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多路实时视频处理系统硬件设计 |
3.1 系统硬件框图 |
3.2 视频发送卡电路设计 |
3.2.1 视频接口 |
3.2.2 外部存模块 |
3.2.3 光纤接口 |
3.2.4 外围电路 |
3.3 阻抗匹配 |
3.4 硬件设计结果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FPGA的图像处理实现 |
4.1 图像预处理 |
4.1.1 图像时序介绍 |
4.1.2 图像色彩空间转换 |
4.1.3 高斯滤波算法实现 |
4.2 双线性插值缩放算法实现 |
4.2.1 双线性插值缩放算法逻辑设计 |
4.2.2 图像截取补全算法 |
4.3 实时图像缓存技术的实现 |
4.3.1 控制器带宽分析 |
4.3.2 控制器接口设计 |
4.3.3 图像缓存控制逻辑设计 |
4.4 高速视频传输的实现 |
4.5 旋转算法的实现 |
4.6 Alpha叠加融合算法的实现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调试与分析 |
5.1 输入输出模块逻辑验证与分析 |
5.2 DDR3 读写缓存验证与分析 |
5.3 双线性插值缩放算法模块验证与分析 |
5.4 旋转算法模块验证与分析 |
5.5 Alpha叠加融合算法模块验证与分析 |
5.6 系统整体调试与分析 |
5.6.1 联合调试与分析 |
5.6.2 系统设计难点与解决方案 |
5.6.3 逻辑资源与功耗分析 |
5.6.4 设计指标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四、(一)检测和调节仪表的选型(论文参考文献)
- [1]智能仪表在水厂中的应用与管理维护[J]. 吴勇. 城镇供水, 2021(05)
- [2]基于互联网光伏充电桩研究与设计[D]. 周文杰. 广西大学, 2021
- [3]现场气体流量标准装置的研制[D]. 谢飞. 河北大学, 2021
- [4]基于声发射信号的管道泄漏检测及定位方法研究[D]. 黎晨.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5]基于机器视觉的磁体器件表面缺陷识别方法研究[D]. 马丽娜.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6]高精度阵列式电子皮带秤关键技术研究[D]. 宗浩.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7]蓄热式台车热处理炉燃烧系统控制策略研究[D]. 赵保权. 河北科技大学, 2021
- [8]多通道开度阀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 李有创. 江苏科技大学, 2021
- [9]雷达老练台高压电源设计[D]. 康俊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1(01)
- [10]多路实时视频处理系统设计[D]. 陈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