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29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29例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发作29例(论文文献综述)

何鑫,张婷[1](2021)在《真武汤在肺心病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近年来真武汤在肺心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概述和总结。方法:在中国知网数据库、重庆维普期刊数据库检索近年来关于真武汤治疗肺心病的临床对照试验文献和有确切疗效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并加以评述。结果:查取筛选文献31篇,各医家从不同辨证论治角度对肺心病进行治疗,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真武汤在肺心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效果显着,各医家用药思路多样,各文献病例样本充足但尚需分析部分病例治疗失败的原因。

周杨琳,唐志宇,曹文富[2](2021)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防治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指因肺组织、肺血管、胸廓等结构和(或)其功能异常,迁延日久,引发右心功能损伤的疾病[1]。其主要机制为肺血管阻力增大,肺动脉压增高,引发右心扩大、肥厚等[2]。COPD是导致该病的重要原因,而我国有近1亿人患有COPD[3]。祖国医学对该病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但多认为其应归类为"喘病""水肿""水饮"等[4]。其病机为虚实兼夹[5]。

《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标准化项目组[3](2021)在《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文中指出1背景、目的及意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痉挛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指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病死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推算共计2.9亿心血管病患者,其中冠心病患者1 100万。心血管病死亡率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居于首位。

郭娟,王化猛[4](2020)在《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证治研究新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分析用中医药的方法研究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包括治疗、护理、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研究,中医药显示出西医不可替代的优势。方法:研究近40年来学者对肺心病的中医药研究,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和辨证医护对肺心病患者的影响这几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肺心病的病因病机非常复杂,学者众说纷纭,临床辨证分型多达数十种类型,繁杂不简。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于2014年制定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诊疗指南(2014版)》,对其进行了明确和统一,有利于临床运用的进一步研究。结论:中医药治疗的介入,使肺心病住院病死率明显下降,疗效、生活质量显着提高,前景广阔但需进一步进行量化的微观研究。还发现临床病例选择多数是中西药并用,今后当重视中医药对慢性肺心病患者的早期治疗、基础研究。说明肺心病的中医证治,有待临床进行高标准的研究和开发。

王菲,韩天雄,王磊[5](2020)在《益气温阳活血方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益气温阳活血方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7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诊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6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的益气温阳活血方治疗,连续用药1个月,比较观察治疗后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B型脑利钠肽(BNP)、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等重要心肺指标的疗效指标及在肝肾功能等方面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后LVEF比对照组升高[(58.83 ± 3.16)%比(52.80 ± 4.23)%],BNP比对照组降低[(205.60 ± 29.51)ng/L比(218.50 ± 25.64)ng/L],FEV1/FVC比对照组升高[(89.13 ± 3.44)%比(76.90 ± 3.79)%],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分较对照组升高[(79.27 ± 5.71)分比(70.30 ± 5.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电图等观察组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变化,安全性较高。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温阳活血方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益气活血为治疗原则,从"心肺同治"角度,能安全有效地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减轻其心脏负担,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为肺源性心脏病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法及策略。

加倩[6](2020)在《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基于北京市全部急诊医保病例统计资料,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特点、疾病特点与前一年六之气(大雪、冬至、小寒)及后一年初之气(立春、雨水、惊蛰)的相似性,及大寒是否新出现与后一年运气相应的疾病,从而验证运气交接节气为大寒或立春。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为禀赋特点分析与疾病特点分析两个角度。禀赋特点分析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患者禀赋构成比较,以北京市2014-2018年的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的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计算各时间段内全部患者禀各岁运各客气的急诊人次及占比,代表该时间段的10岁运禀赋构成及12客气禀赋构成,通过曼哈顿距离(差的绝对值之和)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构成与其前3节气及后3节气急诊患者的相似性大小,若大寒与其前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小于大寒与其后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说明大寒患者的禀赋特点与其前3节气更接近,即于大寒时运气并未转换交接,则立春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反之则大寒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另一部分为高发与低发禀赋变化的比较,即将各节气内10岁运及12客气各禀赋的急诊人次按从高到低排序,通过各节气急诊人次较高与较低的禀赋发生变化的节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疾病特点分析以北京市2015年1月20日-2020年1月19日5年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根据当年的总医保人数,计算各疾病在各节气的发病率,与各疾病120个节气的平均发病率相比较得到高发疾病;进而将5年同节气重复出现的高发疾病视为该节气的反复高发疾病;在各年各节气高发疾病中去除该节气于5年中的反复高发疾病,即去除节气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以表示该节气客运客气影响下的高发疾病,结合临床经验及中医典籍,分析比较2016-2019年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高发疾病相似性,及大寒的高发疾病特点是否更符合下一年的运气特点,进而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结果:禀赋特点分析结果显示2014-2018年大寒不论男性女性患者均与其后一年初之气的曼哈顿距离更小,即大寒与后一年初之气各禀赋构成的相似性更高;同时各节点不论男性与女性患者均于大寒开始出现与后一年初之气相同/相近的高发及低发禀赋的变化,且符合在某岁运、客气当令时,该岁运、客气禀赋为低发禀赋,而太少相反的岁运、司天在泉相反或阴阳五行属性相反的客气则为高发禀赋这一大体规律。疾病特点分析的结果亦显示各个大寒的疾病特点更符合后一年初之气的运气相应疾病特点,出现典型的与后一年初之气运气相应的疾病群。故本研究结果支持大寒为运气交接节气。结论:本研究利用目前较为丰富的医疗大数据及规范统计学分析方法验证五运六气的交接节气,为运气交接时刻的争议提供临床数据支持,开拓五运六气周期的验证性研究,为运气起始时刻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尚可为疾病与五运六气理论的印证提供临床依据,深化五运六气理论的内涵,并为疾病预测、治未病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姜岑[7](2020)在《基于核转录因子LXR研究木防己汤干预肺动脉高压右心衰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文中提出目的:基于核转录因子LXR多靶点调控特点,从改善心功能及调节水液代谢等角度,探索经典方剂木防己汤治疗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的作用及机制,为该方治疗右心衰提供科学依据,丰富支饮的现代科学内涵。方法:采用SD大鼠颈背部野百合碱注射建立肺动脉高压右心衰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木防己汤低剂量组、木防己汤高剂量组、西药呋塞米对照组,分别实施相应干预。(1)观察记录大鼠一般情况;(2)超声心动图检测肺动脉压力相关指标:肺动脉压力(P)、肺动脉压力与速度比值(P/V)、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PA-AT)和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与射血时间比值(PA-AT/ET);(3)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基本指标:心率(HR)、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右心室内径(RV)、右心房内径(RA)、舒张期左心室内径(LVIDd)、收缩期左心室内径(LVIDs)、舒张末期容积(EDV)和左室短轴缩短率(FS);(4)ELISA检测血清神经内分泌因子BNP、Ang II、Ren水平;(5)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肾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Masson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纤维化改变;(6)免疫组化法测肾集合管AQP2表达;(7)TUNEL染色法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8)q RT-PCR、Western blot检测心脏组织LXRα、NF-κB、TNF-α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9)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精神差、反应迟钝、毛色晦暗、呼吸急促、进食较少、大小便少、胸腹部有积水等;经各组药物干预后,大鼠在精神状态、食量摄入、皮毛色泽度、呼吸状态、胸腹部积水、排便次数与性状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其中木防己汤高剂量组改善更为显着。(2)肺动脉压力: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动脉压力(P)、肺动脉压力与速度比值(P/V)、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PA-AT)和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与射血时间比值(PA-AT/ET)改变明显(P<0.05),提示肺动脉高压右心衰模型建立成功;与模型组比较,木防己汤高剂量组、呋塞米组肺动脉压力(P)显着降低(P<0.01);木防己汤高剂量组肺动脉压力与速度比值(P/V)、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PA-AT)和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与射血时间比值(PA-AT/ET)显着升高(P<0.05),作用优于呋塞米组。(3)心脏超声: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右心房内径(RA)和右心室内径(RV)显着增大(P<0.001),舒张期左室内径(LVIDd)增大(P<0.05),收缩期左室内径(LVIDs)、舒张末期容积(EDV)增大(P<0.01);与模型组比较,木防己汤高剂量组和呋塞米组SV明显增大(P<0.01),木防己汤低、高剂量组以及呋塞米组RV、RA均明显减小(P<0.001);木防己汤低剂量组和呋塞米组EDV减小(P<0.05)。(4)血清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ELISA检测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BNP增高,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增高(P<0.05),肾素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木防己汤低剂量组和呋塞米组BNP、Ang II、肾素水平降低(P<0.05)。(5)心肌组织病理学结果:HE染色结果提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纤维出现自溶,肌纤维断裂、卷曲、排列紊乱、心肌细胞核固缩,有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肌纤维排列较整齐,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减少,心肌细胞核固缩、破裂减少,其中木防己汤高剂量组改善更为显着。Masson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细胞间纤维组织明显增生,胶原沉积;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心肌间纤维胶原沉积均不同程度减少。(6)肾脏组织病理学结果:HE染色结果提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肾脏组织肾小球损伤,体积减少,肾小管部分上皮肿胀、坏死、脱落,肾小管内出现管型等;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组肾小球和肾小管结构不同程度改善,肾小管上皮肿胀、坏死等明显减少。(7)免疫组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脏组织AQP2阳性集合管数目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木防己汤高剂量组肾脏组织AQP2阳性集合管数目升高(P<0.01)。(8)心肌细胞TUNEL染色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01);与模型组比较,木防己汤高剂量组心肌细胞凋亡数明显减少(P<0.001)。(9)心肌组织LXRα,NF-κB和TNF-α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q RT-PCR检测结果提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LXRαm RNA表达降低、NF-κB m RNA和TNF-αm RNA较对照组表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木防己汤高剂量、低剂量组模型大鼠LXRαm RNA的表达不同程度升高,而NF-κB m RNA和TNF-αm RNA表达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B检测显示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LXRα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01),NF-κB和TNF-α蛋白水平显着升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木防己汤高(P<0.01)、低剂量组(P<0.05)LXRα蛋白表达升高,NF-κB和TNF-α蛋白水平在木防己汤低剂组(P<0.05)木防己汤高剂量(P<0.001)显着降低。结论:1.本研究选用野百合碱成功复制大鼠肺动脉高压右心衰模型,符合慢性右心衰急性加重心血管循环病理生理特征。2.木防己汤可改善肺动脉高压右心衰大鼠心功能、降低肺动脉高压,改善心脏组织损伤和纤维化,以及肾脏病理组织损伤,同时还可调节BNP、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水平的效应,整体作用优于呋塞米干预。3.木防己汤在蛋白水平上调心肌组织LXRα表达,进而抑制了NF-κB以及下游TNF-α表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心肌纤维化和心室肌重塑等,是木防己汤改善心衰作用效果的机制之一。

张明珠,郭存存,杨静[8](2020)在《丹红注射液与香丹注射液的对比性综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与香丹注射液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综合比较各自优势。方法以"丹红注射液"、"香丹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等数据库,提取丹红与香丹的循证证据和资料,进行描述性评价和分析。结果丹红较香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脑梗死等方面效果更好,香丹治疗过敏性紫癜、出血性卒中急性期等证据更充足。丹红与香丹的不良反应类型相似,均主要发生在用药30 min内。香丹的经济成本更低,香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经济学优于丹红。结论丹红与香丹在有效性方面各有优势,丹红的适应症更多。两者安全性上无明显差异,临床应注意对用药初期和特殊人群的监护,香丹的经济性更优。

陈春晖[9](2020)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医证型及证素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文献研究及回顾性病例研究的方法,总结归纳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常见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证素特点,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研究及治疗,提供文献、方法及数据支持,为其辨证规范化、客观化提供参考。方法:1.慢性肺心病的古籍研究:研究与慢性肺心病相关的古籍,从“肺胀”、“喘证”、“支饮”、“水肿”等四个类型来分析古籍对慢性肺心病症状、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记载,并进行总结。2.文献研究:从知网、维普、万方等文献数据库筛选收集近20年来有关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辨证相关的文献材料,从文献中筛选出的证型条目及证型病例数进行归纳,收录符合分类标准的证型,再建立Excel数据库,进行证素分解及规范,将数据导入SPSS 23.0软件中处理,采用现代统计学方法分析其证型、证素的分布及组合规律。3.临床病例研究:收集2012-2019.5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研究院,西医诊断为慢性肺心病的住院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西医诊断、中医辨证、四诊信息。使用Excel建立慢性肺心病中医证素分布数据库。再根据证素组合证候规律,进行证型组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慢性肺心病的古籍研究:(1)病名研究:古籍无“肺心病”病名记载,现代医家根据本病的发病特点,将慢性肺心病归属于中医“肺胀”、“喘证”等范畴。(2)病因病机研究:肺虚受邪、气壅于肺,痰浊与瘀血互结,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三焦气化不利是其主要病因病机。(3)证型研究:常见虚证类(肺肾气虚等)、实证类有(痰热壅肺等)、兼证类(血瘀证等),虽然有虚实之别,常相兼为病。痰浊、瘀血、水饮即是慢性肺心病的致病因素,也是其病理产物,在临床上常兼于其他证候中出现。2.文献数据分析:(1)从文献中得到病例数合计7264例,收入了按不同标准分型的证型共59个。证素提取后,病位证素9个,合计出现8700次,病性证素14个,合计出现12824次。(2)慢性肺心病常见的中医证型:痰热壅肺、痰浊阻肺、肺肾气阴两虚、阳虚水泛、肺肾气虚、气阴两虚、痰瘀阻肺。(3)病位证素:肺、肾、脾、心、心神、表、肝、大肠、经络。(4)病性证素:痰、气虚、热、阴虚、阳虚、血瘀、水停、闭、水饮、寒、湿、亡阳、外风、动风。3.临床数据分析:(1)年龄、性别:研究资料显示总计病例数165例,男性125例,女性40例,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60-89岁,男性发病率明显大于女性。(2)发病节气:本研究发现慢性肺心病发病节气大多集中在清明、谷雨、冬至、小寒、大雪,则冬、春季发病人数最多,其次为秋季,夏季最少。(3)慢性肺心病的病位证素:肺、肾、脾、心、心神、表、经络,病位证素主要集中在肺、肾、脾、心等。(4)病性证素:痰、气虚、热、阴虚、血瘀、阳虚、水饮、水停、湿、外风、寒、闭,病位证素主要集中在痰、气虚、热等;(5)辨出相关证素18个,病位证素7个,病性证素11个,证素组合形式,以两证素和三证素组合为多。(5)聚类分析:聚成四大类,共聚成证型8个,分别是风热袭肺、肺阴虚、痰瘀阻肺、水饮凌心、痰湿困脾、痰热壅肺、痰浊阻肺、肺肾气虚。结论:1.关于慢性肺心病的古籍论述,主要归属于“肺胀”、“喘证”、“支饮”、“水肿”,在症状、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都有关联。2.慢性肺心病常见实证类证型有:痰热壅肺、痰浊阻肺;虚证类为:肺肾气阴两虚、肺肾气虚;虚实夹杂类主要为:阳虚水泛、肺肾气虚痰瘀阻肺。3.慢性肺心病的病位证素主要集中在:肺、肾、脾、心等;病性证素主要在:痰、气虚、热等。总的病性特点是:虚实夹杂,急性期以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

刘攀[10](2020)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临床表征及其与理化指标关联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分析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的主要临床表征,探讨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与理化指标的关联性,研究规范化、统一化、可量化、客观化的辨证标准,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辨证诊断提供客观依据和参考。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并整理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四川省中医院呼吸科住院,并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历资料。将收集的病例根据分组标准,分为两组,试验组为痰热壅肺证组,对照组为非痰热壅肺证组。使用卡方检验、二元多因素Logisti回归的方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基本信息、中医四诊信息,探究痰热壅肺证的临床表征。使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二元多因素Logisti回归的方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试验室检验结果等指标,探讨痰热壅肺证与客观理化指标的关联性。研究结果1.一般资料分析本研究共收集符合纳入要求的病例240例,其中,男性154例(64.17%),女性86例(35.83%),整体男性多于女性,男性与女性比为1.79:1,两组间性别构成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病因构成上以支气管-肺疾病为主(100%),其中单纯慢阻肺204例(85%)、哮喘11例(4.58%)、间质性肺病10例(4.17%)、尘肺4例(1.67%)、肺毁损1例(0.41%),混合型肺病10例(4.17%),慢阻肺为肺心病的主要病因,占比85%。证型分布情况,痰热壅肺证组患者共123例(51.25%)、痰湿阻肺证患者共61例(25.42%),阳虚水泛证患者共35例(14.58%),肺肾气虚证患者共15例(6.25%),痰蒙神窍证患者共6例(2.50%)。痰热壅肺证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主要临床证型,占比51.25%。痰热壅肺证组患者123例(51.25%),非痰热壅肺证组患者117例(48.75%)。痰热壅肺证组与非痰热壅肺证组患者年龄、病程进行比较,痰热壅肺证组患者年龄更小、病程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BMI、有无吸烟史、吸烟时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痰热壅肺证的临床表征(1)症状体征:发热、口干、痰黄、苔黄多见于痰热壅肺证(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共筛选3个指标,痰黄(OR=3.424,P<0.05)、口干(OR=2.490,P<0.05)、发热(OR=2.023,P<0.05)。3.痰热壅肺证与理化指标的关联性(1)痰热壅肺证组患者WBC、NEU、NEU%、PLT、CRP、PCT、Pa O2高于非痰热壅肺证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热壅肺证组患者LYM%低于非痰热壅肺证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共筛选出5个指标,OR值小于1的为LYM%(OR=0.815,P<0.05),OR值大于1的为WBC(OR=2.338,P<0.001),NEU(OR=1.767,P<0.05),PCT(OR=1.450,P<0.001),CRP(OR=1.073,P<0.05)。研究结论(1)慢阻肺是慢性肺心病的主要病因;痰热壅肺证是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主要证候。(2)发热、口干、痰黄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主要临床表征。(3)WBC、NEU、LYM%、CRP、PCT是与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存在关联的理化指标,可以作为判定痰热壅肺证证候成立客观依据。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发作29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发作29例(论文提纲范文)

(1)真武汤在肺心病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关于肺心病的认识
2 关于真武汤的认识
3 真武汤在肺心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3.1 表寒里饮
    3.2 心阳虚衰
    3.3 脾肾阳虚
    3.4 气虚水泛
    3.5 阳虚血瘀
    3.6 阳虚水泛
4 讨论
5 展望

(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防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2 辨证论治
3 小结

(3)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目的及意义
2 指南制定方法
    2.1 临床问题构建
    2.2 中成药遴选
    2.3 检索策略
    2.4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和资料提取
        2.4.1 纳入标准
        2.4.2 排除标准
        2.4.3 资料提取
    2.5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2.6 证据综合分析
    2.7 证据质量评价与推荐标准(表1~3)
    2.8 推荐意见形成
3 推荐意见及证据描述
    3.1 稳定性心绞痛
        3.1.1 临床问题
        3.1.2 推荐意见
        3.1.3 证据描述
        3.1.3. 1 通心络胶囊(1C)
        3.1.3. 2 脑心通胶囊(1C)
        3.1.3. 3 丹蒌片(2B)
        3.1.3. 4 麝香保心丸(1B)
        3.1.3. 5 复方丹参滴丸(1B)
        3.1.3. 6 丹红注射液(2D)
        3.1.3. 7 红花注射液(2C)
        3.1.3. 8 芪参益气滴丸(1C)
    3.2 不稳定性心绞痛
        3.2.1 临床问题
        3.2.2 推荐意见
        3.2.3 证据描述
        3.2.3. 1 通心络胶囊(1C)
        3.2.3. 2 脑心通胶囊(2D)
        3.2.3. 3 丹蒌片(2C)
        3.2.3. 4 麝香保心丸(1B)
        3.2.3. 5 复方丹参滴丸(1C)
        3.2.3. 6 血府逐瘀胶囊(2D)
        3.2.3. 7 丹红注射液(1C)
        3.2.3. 8 红花注射液(2D)
        3.2.3. 9 参麦注射液(2C)
    3.3 急性心肌梗死
        3.3.1 临床问题
        3.3.2 推荐意见
        3.3.3 证据描述
        3.3.3. 1 麝香保心丸(1B)
        3.3.3. 2 参麦注射液(2C)
    3.4 围介入手术期
        3.4.1 临床问题
        3.4.2 推荐意见
        3.4.3 证据描述
        3.4.3. 1 通心络胶囊(1C)
        3.4.3. 2 脑心通胶囊(2D)
        3.4.3. 3 丹蒌片(2B)
        3.4.3. 4 麝香保心丸(1C)
        3.4.3. 5 复方丹参滴丸(1C)
        3.4.3. 6 丹红注射液(2C)
        3.4.3. 7 参麦注射液(2C)
    3.5 冠心病心律失常
        3.5.1 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
        3.5.1. 1 临床问题
        3.5.1. 2 推荐意见
        3.5.1. 3 证据描述
        3.5.1. 3. 1 稳心颗粒(1B)
        3.5.1. 3. 2 参松养心胶囊(1C)
        3.5.2 冠心病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
        3.5.2. 1 临床问题
        3.5.2. 2 推荐意见
        3.5.2. 3 证据描述
        3.5.3 冠心病合并阵发房颤
        3.5.3. 1 临床问题
        3.5.3. 2 推荐意见
        3.5.3. 3 证据描述
        3.5.3. 3. 1 参松养心胶囊(1C)
        3.5.3. 3. 2 稳心颗粒(1C)
    3.6 冠心病心力衰竭
        3.6.1 临床问题
        3.6.2 推荐意见
        3.6.3 证据描述
    3.7 心绞痛急性发作
        3.7.1 临床问题
        3.7.2 推荐意见
        3.7.3 证据描述
        3.7.3. 1 速效救心丸(1C)
        3.7.3. 2 复方丹参滴丸(1C)
        3.7.3. 3 麝香保心丸(1C)
        3.7.3. 4 宽胸气雾剂(1C)
4
5 本指南的局限性及不足之处
    5.1 药物的遴选
    5.2 干预措施
    5.3 结局指标
    5.4 证据的筛选
    5.5 诊断标准
    5.6 辨证分型
    5.7 共识结果
6 更新计划
    6.1 更新时间
    6.2 更新方法

(4)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证治研究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肺心病病因病机的研究
2 肺心病中医辨证分型
3 辨证论治、辨证施护对肺心病患者的影响
    3.1 医师的辨证论治
    3.2 护师的辨证施护
4 问题与述评

(6)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 二十四节气起源
        2.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五运六气交接时刻的研究方法探讨
        1. 经文解读
        2. 天文历法溯源
        3. 气象数据分析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
    前言
    (一) 以急诊患者禀赋特点分析运气交接节气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二) 以急诊患者疾病特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讨论
        1 关于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可信度分析
        2 与同类研究比较
        3 研究意义
        4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以立春为运气起始节气的禀赋特点比较
附录2 2016-2018年大寒前后3节气的高发疾病
简历

(7)基于核转录因子LXR研究木防己汤干预肺动脉高压右心衰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思路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心衰的认识
        1.1 右心衰发病机制认识
        1.2 右心衰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1.3 右心衰临床检测指标
    2 祖国医学对心衰的认识
        2.1 心衰常见的病因病机
        2.1.1 外感内伤导致心衰
        2.1.2 阳虚是心衰的基本病理
        2.1.3 “虚”“瘀”“水”是心衰的病理特点
        2.2 心衰常见的治法
        2.2.1 益气温阳
        2.2.2 消饮利水
        2.2.3 化瘀通络
    3 痰饮病与右心衰
        3.1 痰饮理论概述
        3.2 “支饮”与右心衰
        3.2.1 “膈间支饮”与右心衰
        3.2.1.1 心肺脾是膈间支饮的主要病位
        3.2.1.2 阳虚饮停夹热是膈间支饮的病变之一
        3.2.1.2.1 阳虚饮停是膈间支饮的病机常态
        3.2.1.2.2 夹热是膈间支饮的病机变态
    4 木防己汤与右心衰
    5 中西医治疗心衰的关联认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木防己汤干预肺动脉高压右心衰模型大鼠作用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及试剂
        1.2.1 实验药物
        1.2.2 实验试剂
        1.2.3 主要溶液配制
        1.3 主要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药物制备
        2.2 肺动脉高压右心衰大鼠模型建立
        2.3 分组方法与给药方法
        2.3.1 实验分组
        2.3.2 给药方法
        2.3.3 标本采集
        2.4 观察指标与方法
        2.4.1 大鼠一般情况观察
        2.4.1.1 大鼠死亡情况
        2.4.1.2 大鼠心脏指数
        2.4.2 超声心动图检查
        2.4.3 血清BNP、AngⅡ、肾素含量测定
        2.4.4 组织形态学检测
        3 统计方法
        4 结果
        4.1 各组大鼠一般情况观察
        4.1.1 大鼠死亡情况
        4.1.2 大鼠心脏指数变化
        4.2 各组大鼠肺动脉压力观察
        4.3 各组大鼠心脏彩超观察
        4.4 各组大鼠血清BNP、ANGⅡ、肾素含量的影响
        4.5 各组大鼠心脏组织损伤观察
        4.6 各组大鼠肾脏组织观察
        5 小结
    实验二 木防己汤干预肺动脉高压右心衰模型大鼠的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品及主要试剂
        1.3 主要实验仪器
        1.4 主要试剂配制方法
        2 实验方法
        2.1 造模方法
        2.2 分组方法与给药方法
        2.2.1 分组方法
        2.2.2 给药方法
        2.2.3 标本采集
        2.3 观察指标与方法
        2.3.1 心肌组织细胞凋亡测定
        2.3.2 大鼠肾脏AQP2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检测
        2.3.3 大鼠心脏组织LXRα、NF-κB、TNF-α蛋白表达水平检测
        2.3.4 大鼠心脏组织LXRα、NF-κB、TNF-αm RNA表达水平检测
        3 统计方法
        4 结果
        4.1 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
        4.2 各组大鼠肾脏组织AQP2的表达情况
        4.3 各组大鼠心肌组织LXRα、NF-κB、TNF-αm RNA表达情况
        4.4 各组大鼠心肌组织LXRα、NF-κB、TNF-α蛋白表达情况
        5 小结
讨论
    1 实验方案确立依据
        1.1 动物模型建立及评价
        1.2 阳性对照药物选择依据
        1.3 实验各部分设计关联
    2 木防己汤组方用药阐析
        2.1 木防己汤配伍原理
        2.2 木防己的临床运用探讨
        2.3 石膏的作用解析
    3 木防己汤对肺动脉高压右心衰模型大鼠药效作用探讨
        3.1 木防己汤对右心衰模型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3.2 木防己汤对右心衰模型大鼠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影响
        3.3 木防己汤对右心衰模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心肌组织纤维化的影响
        3.4 木防己汤对右心衰模型大鼠肾脏组织的影响
    4 木防己汤对肺动脉高压右心衰模型大鼠作用机制探讨
        4.1 NF-κB与心衰
        4.2 LXR与心衰
        4.3 木防己汤对LXR介导的NF-κB-TNF-α信号通路的影响
        4.4 木防己汤对AQP2的影响
    5 木防己汤改善肺动脉高压右心衰动物模型上述指标相关性分析
结论
特色与创新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肝脏X受体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

(8)丹红注射液与香丹注射液的对比性综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基本评价原则的制定
    1.3 药物有效性评价
    1.4 药物安全性评价
    1.5 药物经济性评价
2 结果
    2.1 药物有效性评价
    2.2 药物安全性评价
    2.3 药物经济性评价
3 讨论
4 结论

(9)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医证型及证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文献简述
    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1 病因病机
        1.2 证型证素研究进展
        1.3 慢性肺心病的发病机制
第二部分 慢性肺心病中医文献数据统计分析
    1 研究目标及内容
        1.1 研究目标
        1.2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案
        2.1 文献检索
    3 资料与方法
        3.1 文献检索
        3.2 收录文献的基本信息(见附录1)
        3.3 文献筛选
        3.4 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证型及证素提取
        4.2 证型分布特征
        4.3 证素特点
第三部分 慢性肺心病中医临床数据统计分析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研究方法
        1.6 数据管理
        1.7 统计数据分析
        1.8 证名的规范
        1.9 证素的提取及证型的组合
    2 研究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证素分布情况
    3 聚类分析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一般情况
        1.1 性别
        1.2 年龄
        1.3 发病季节
        1.4 临床表现
    2 证型、证素分布
        2.1 证型分布规律
        2.2 肺心病证素分布规律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病机制的中西医概述
    参考文献

(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临床表征及其与理化指标关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1.引言
2.资料与方法
    2.1 病例来源
    2.2 病例选择相关标准
    2.3 临床资料采集
    2.4 研究方法
    2.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
    3.1 AECPHD患者一般资料
    3.2 AECPHD患者的临床表征
    3.3 AECPHD与理化指标的关联性分析
4.讨论
    4.1 AECPHD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4.1.1 病因分布
        4.1.2 证型分布
        4.1.3 性别
        4.1.4 年龄
        4.1.5 病程
        4.1.6 吸烟情况
        4.1.7 BMI
    4.2 AECPHD的中医认识
    4.3 AECPHD痰热壅肺证的临床表征
        4.3.1 AECPHD的常见症候
        4.3.2 AECOHD 痰热壅肺证的症候
        4.3.3 临床表征的多因素分析
    4.4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与理化指标的关联分析
        4.4.1 AECPHD痰热壅肺证与血常规的关联分析
        4.4.2 AECPHD痰热壅肺证与CRP的关联分析
        4.4.3 AECPHD痰热壅肺证与PCT的关联分析
        4.4.4 AECPHD痰热壅肺证与血气分析的关联分析
        4.4.5 AECPHD痰热壅肺证与BNP的关联分析
        4.4.6 AECPHD与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关联分析
        4.4.7 理化指标的多因素分析
    4.5 小结
结论
问题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AECPHD的中医研究概况
    AECPHD的西医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发作29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真武汤在肺心病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J]. 何鑫,张婷. 内蒙古中医药, 2021(05)
  • [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防治研究进展[J]. 周杨琳,唐志宇,曹文富.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05)
  • [3]中成药治疗冠心病临床应用指南(2020年)[J]. 《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标准化项目组.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04)
  • [4]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证治研究新进展[J]. 郭娟,王化猛. 中医临床研究, 2020(31)
  • [5]益气温阳活血方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J]. 王菲,韩天雄,王磊.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0(08)
  • [6]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D]. 加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基于核转录因子LXR研究木防己汤干预肺动脉高压右心衰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D]. 姜岑.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
  • [8]丹红注射液与香丹注射液的对比性综合评价研究[J]. 张明珠,郭存存,杨静.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20(03)
  • [9]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医证型及证素研究[D]. 陈春晖.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临床表征及其与理化指标关联分析[D]. 刘攀.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29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