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理抒情”——论作家在文艺创作中的主观能动性

“借物理抒情”——论作家在文艺创作中的主观能动性

一、“借彼物理,抒我心胸”——谈文艺创作中作家的主观能动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包永新[1](1984)在《“借彼物理,抒我心胸”——谈文艺创作中作家的主观能动作用》文中提出文艺作品是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同时也是作家主观意志的表现,是这两者有机的辩证的统一。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这是精辟地点明了文艺刨作中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的。可是,过去在理解这一问题的时候,往往偏执一端,搞简单化、绝对化。在强调客观社会生活的重要性时,

包永新[2](1983)在《“借彼物理,抒我心胸”——谈文艺创作中作家的主观能动作用》文中提出文艺作品是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同时也是作家主观意志的表现,是这两者有机的辩证的统一。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这是精辟地点明了文艺刨作中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的。可是,过去在理解这一问题的时候,往往偏执一端,搞简单化、绝对化。在强调客观社会生活的重要性时,

胡晓[3](2019)在《“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浅议文学创作的三个阶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清代着名画家郑板桥曾经把他的画竹过程归纳为"眼中之竹"(生活体验)、"胸中之竹"(艺术构思)、"手中之竹"(艺术传达)三个阶段。一般而言,艺术作品的创作都遵循这样的规律,文学创作亦如此。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基础上,借用文字符号,逐渐把精神性的艺术构思"转化"为物态化产品。

李培裕[4](2017)在《诗情画意 ——论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与花鸟画意境的契合》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古典诗词和花鸟画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最伟大的传统艺术遗产之一。本论文通过对中国古典诗词和中国花鸟画的表现形式、思维方式与艺术特征,以及对诗词与绘画相互关系的探讨,研究具有源远流长历史与中国艺术特征的古典诗词与花鸟画艺术的意境表达方式,阐述中国花鸟画艺术和中国古典诗词艺术的渊源,以及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与花鸟画意境营造的契合关系。中国古典诗词和花鸟画是两种不同的传统艺术形式,有着不同的艺术语言。但是追溯其艺术的根源,这两大门类的中国传统艺术,有着相同的艺术根源——诗画同源。中国的花鸟画作为中国画的三大画科之一,经历了历史悠久的发展和变革。在中国传统美术发展的历史中,古典诗词就伴随着花鸟画一同向前发展。本文以中国传统诗词与花鸟画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中国诗画意境契合的角度出发来研究中国花鸟画与中国古典诗词融合的过程和形式。中国诗画相融合的关系,是中国传统的文化思维方式所决定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阐述了传统诗词与花鸟画意境的契合以及相关内容:第一部分是绪论,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主要论述了目前在该领域的研究概况和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以及创新点;第一章叙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意蕴;第二章阐述了中国花鸟画的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第三章叙述了中国古典诗词与花鸟画的融合关系,通过对具体诗词与花鸟画作品的分析,说明诗画融合的艺术特质。第四章阐述了中国古典诗词和花鸟画意境相契合的审美具体方式。中国花鸟画和中国古典诗词是最为优美而富有中国艺术精神的两种传统的艺术形式。中国文化根源就是老庄哲学,一种诗性文化,这种文化的特征之一就是比兴的思维方法。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与绘画作品中主客交融的艺术灵魂,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是构成意境的主要方式。人们可以在自然世界的美中自由展示主体心灵无限丰富的内容。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的陶冶中,文人墨客常常精于诗书乃至绘画。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法入手,通过研究花鸟画和中国古典诗词相契合的历程,去研究中国古典诗词和花鸟画的融合,能继承传统文化艺术的血脉,提供心灵栖息之地。探讨中国古典诗词与花鸟画意境的契合,增强传统诗词与花鸟画在现代社会的生命力,是本文阐述的主旨。

万雯雯[5](2018)在《中医与中国美学的生命精神》文中提出中国文化根源于对“生命”的关注与重视,其内部结构也依照“生命”思维方式构建,呈现出特有的生命气质,可以被看作一部宏大的生命学问。而中医与中国美学统一于中国文化“人活着”的生命学问。身心合一的完整的生命“人”是中医与中国美学的共同落脚点。只有在中国文化的生命大宇宙中,中医与中国美学的“色脉合参”才能还原出彼此的生命真象,彰显中国文化的生命精神。但长期以来,中国文化备受误读。中医与中国美学的发展囿于西方式学科划分,在西方思维和现代话语的解读下扭曲了生命本貌。因此,本文力图将对中医与中国美学的生命精神的比较与联结放置在中国生命文化大背景下,以中国文化生长的生命线索,串联起被西方式学科划分肢解破碎的生命肌体,在还原中医与中国美学生命原貌的同时,努力呈现中国文化合于生命节律的气质精神。而讨论中国文化的生命气质,不仅应从其形成的缘由、呈现的特点、价值意义来入手,更应该以其特有的生命思维方式来进行。所以本文尝试利用中国古代文论的“象喻”模式,取象中医“人身小宇宙”拟构中国美学的“文心小宇宙”,并尝试结合生命宇宙观的大背景,既可帮助理解中国美学的一些重要范畴,又有益于还原中国文化的生命气质。内容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展开:第一部分,通过还原中国文化的生命气质,联结中医与中国美学的生命关联,构建比较框架。第二部分,从“文心小宇宙”取象“人身小宇宙”的方式讨论中国古典艺术中呈现的生命之美,通过中医生命宇宙讨论中国美学以“人”为“生命的形式”评论艺术作品的重要问题,涉及中国美学重要范畴,如“形神”“风骨”“脉势”等。第三部分,从“人身小宇宙”与“天地大宇宙”的连通方式讨论“文心”的感动及平复,涉及美感与艺术创作动机问题。主要借助中医生命理论讨论中国美学中的“风”和“味”范畴;第四部分,从中医“色脉合参”的诊断方法比对中国美学以“神遇”“心听”式的审美方式,从“脉象”讨论中国美学的“境”,从“心”的修养的不同途径展示中国美学的生命境界。

二、“借彼物理,抒我心胸”——谈文艺创作中作家的主观能动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借彼物理,抒我心胸”——谈文艺创作中作家的主观能动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3)“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浅议文学创作的三个阶段(论文提纲范文)

一、“眼中之竹”——生活体验
二、“胸中之竹”——艺术构思
三、“手中之竹”——艺术传达

(4)诗情画意 ——论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与花鸟画意境的契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内容及范畴
        1.1.1 研究的缘起
        1.1.2 主要研究内容
        1.1.3 研究对象的界定及范畴
    1.2 本课题涉及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状现状
        1.2.1 国内关于诗词与绘画艺术理论及其主要观点
        1.2.2 国外关于诗词与绘画的关系研究
        1.2.3 中国古典诗词与绘画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和资料的研究方法
        1.3.2 归纳和演绎的研究方法
        1.3.3 分析艺术实践的研究方法
        1.3.4 图像学分析的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意义与创新点
        1.4.1 研究的意义
        1.4.2 研究的创新点
    1.5 未尽事宜
第二章 中国古典诗词审美意蕴阐述
    2.1 诗词情感的表现
        2.1.1 比类的表达方法
        2.1.2 感兴和移情的表达方法
    2.2 诗词中的语言表达
        2.2.1 崇尚自然艺术手法
        2.2.2 比喻和象征的手法
    2.3 诗词中的意象审美
        2.3.1 立象以尽意
        2.3.2 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2.4 诗词的意境审美
        2.4.1 诗词意境的概念
        2.4.2 诗词意境的类型
第三章 中国花鸟画的产生与发展
    3.1 唐之前的花鸟画概述
        3.1.1 原始时期花鸟画的起源
        3.1.2 春秋战国时期花鸟画的萌芽
        3.1.3 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花鸟画的产生
    3.2 唐、五代花鸟画的形成与发展
        3.2.1 唐朝时期花鸟画的形成
        3.2.2 五代时期花鸟画的发展
    3.3 宋代花鸟画的繁荣
        3.3.1 宋代花鸟画的概况
        3.3.2 宋代花鸟画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3.4 元代花鸟画的多元化发展
        3.4.1 元代花鸟画的概况
        3.4.2 元代花鸟画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3.5 明清花鸟画的纵深发展
        3.5.1 明清花鸟画的概况
        3.5.2 明清花鸟画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3.6 近现代的花鸟画的演进
        3.6.1 近现代花鸟画概述
        3.6.2 近现代花鸟画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第四章 中国古典诗词与花鸟画的融合关系
    4.1 中国古典诗词与花鸟画形式的融合
        4.1.1 诗意画
        4.1.2 题画诗
    4.2 中国古典诗词与花鸟画内容的融合
        4.2.1 中国古典诗词与花鸟画哲学思想的融合
        4.2.2 中国古典诗词与花鸟画比兴手法的融合
        4.2.3 中国古典诗词与花鸟画文人抒情手法的融合
第五章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蕴与花鸟画意境的契合
    5.1 意境构造的相融性
        5.1.1 古典诗词的意境构造
        5.1.2 花鸟画的意境构造
    5.2 意境审美的相融性
        5.2.1 雄浑
        5.2.2 典雅
        5.2.3 冲淡
        5.2.4 绮丽
        5.2.5 清奇
        5.2.6 悲慨
        5.2.7 自然
        5.2.8 含蓄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中医与中国美学的生命精神(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语
第一章 中医与中国美学的生命交融
    第一节 中国文化的生命气质
    第二节 作为“生命学问”的中医
    第三节 中医与中国美学的“身心合一
第二章 “文心小宇宙”与美的生命呈象
    第一节 “文心小宇宙”的生命拟象
    第二节 “形与神俱”的艺术理想
    第三节 生命的骨气
    第四节 经络:生命的周游
第三章 “风味中和”与美的生命感动
    第一节 中国美学的生命感动
    第二节 “风”的感兴与“文心”激荡
    第三节 “味”:“舌为心窍”的生命体味
第四章 “色脉相合”与美的生命境界
    第一节 “心心相应”与美的生命把握
    第二节 脉象与美的生命之“境”
    第三节 “心”的修养与生命的境界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四、“借彼物理,抒我心胸”——谈文艺创作中作家的主观能动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借彼物理,抒我心胸”——谈文艺创作中作家的主观能动作用[J]. 包永新. 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 1984(00)
  • [2]“借彼物理,抒我心胸”——谈文艺创作中作家的主观能动作用[A]. 包永新. 《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 1983
  • [3]“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浅议文学创作的三个阶段[J]. 胡晓. 作家天地, 2019(21)
  • [4]诗情画意 ——论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与花鸟画意境的契合[D]. 李培裕. 天津大学, 2017(12)
  • [5]中医与中国美学的生命精神[D]. 万雯雯. 南京师范大学, 2018(12)

标签:;  ;  ;  ;  ;  

“借物理抒情”——论作家在文艺创作中的主观能动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