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盘磨机的性能结构及用途

双盘磨机的性能结构及用途

一、双盘磨机的性能结构及使用介绍(论文文献综述)

黄金阳[1](2018)在《废纸絮凝剂制备及其强化混凝沉淀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混凝法是自来水处理中最常用的方法,当前的常规混凝剂存在使用过程易残留、水质适应性较差和天然有机物去除能力弱等缺点,常常导致饮用水卫生安全问题。因此,研发一种制备工艺简单、混凝沉淀效果好和卫生安全性高的新型混凝剂或絮凝剂,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以废纸为原料制备两种废纸絮凝剂(Waste PaperFlocculant,WPF)并应用于对低浊水的处理,探讨其制备方法、使用条件和强化混凝沉淀作用及机理,以实现废纸的“变废为宝”和提供高效安全的净水药剂。首先,对废纸进行物理改性制备出废纸纤维絮凝剂(Waste Paper Fibre Flocculant,WPFF),与硫酸铝(Aluminum Sulfate,AS)联合使用处理低浊水,优化制备工艺和使用条件;并研究其强化混凝沉淀效果和机理,为提升WPFF与AS联合使用对低浊水的综合处理效果奠定基础;而后,又以废纸浆为原料制备废纸浆絮凝剂(Waste Paper Pulp Flocculant,WPPF),研究其分别与聚合氯化铝(Polyaluminium Chloride,PAC)和聚合氯化铝铁(Polymeric Aluminum Ferric Chloride,PAFC)的复配使用性能,以增加WPF的制备原料来源和拓展其使用方法;在明确两种WPF的使用效果基础上,评价其卫生安全性,结合造纸制浆工艺设计其规模化生产路线,并指出WPF的使用效益。研究内容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以废纸为原料物理改性制备WPFF的方法,并与常规混凝剂联合使用处理低浊水,优化制备工艺和混凝条件,提升对低浊水的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宜采用破碎、筛分、湿式搅拌和制液润胀的改性工艺制取WPFF。该过程中,以废瓦楞纸为原料最为适合,废纸的干式破碎时间宜选择240 s,利用筛分获得的长纤维制备WPFF絮凝性能更佳,而未筛分纤维制备WPFF的性价比更高,湿式搅拌配制浓度为1.00%的纤维悬浮液并润胀,有利于增大废纸纤维的比表面积和提升投加时的分散性能。在与常规混凝剂联合使用时,当原水浊度为15.5 NTU,AS投加量为20mg/L,WPFF的投加量 20 mg/L,静置沉 20 min后出水浊度为2.03 NTU,相比单独使用AS的出水浊度提高51.20%,处理效果优于WPFF与FC或PAC联合使用的情况。同时,WPFF与AS联合使用的最佳混凝操作条件为:WPFF在中速搅拌前投加,搅拌方式为200r/min搅拌1min,100 r/min搅拌5 min,50 r/min搅拌10min,沉淀时间为12 min。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各实验因素对混凝沉淀处理效果影响的主次顺序是:AS投加量>WPFF投加量>快速搅拌速度>WPFF投加时间点,说明混凝剂和絮凝剂对处理效果的影响更加显着。此外,较高的浊度和水温,以及近中性偏酸性的水质条件有利于提高联合使用的处理效果。(2)在分析强化混凝沉淀作用的相关理论基础上,通过实验研究WPFF和AS联合使用处理低浊水过程中的强化混凝沉淀功能,并探究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两者联合使用具有良好的强化混凝沉淀效果,WPFF投加量越大,出水浊度、CODMn、UV254和余铝等指标越低。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纤维的表面微观形态,说明WPFF能够吸附和网捕微小絮体。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絮体发现,WPFF能使生成的絮体更加粗大密实,在混凝沉淀实验中相同沉淀时间时的浊度处理效果显着优于单独使用AS的情况,并使达到沉淀出水浊度要求的所需时间缩短50.00%,且在沉淀初期可获得高达4.77 NTU/min的浊度去除速率。WPFF与AS联合使用的强化混凝沉淀作用机理主要包括:絮体的吸附和网捕作用,WPFF的强化凝聚、吸附、网捕和絮体结构改良作用,Al3+与NOM的络合反应和电中和作用,纤维素与Al3+的取代反应,上述络合反应和取代反应产物之间的聚合反应、以及AS与WPFF的协同增效作用等。此外,浊度去除率对NOM和Al3+的去除效果贡献最大,pH对强化混凝效果的影响较大,当pH为6时能促进络合反应、取代反应和絮体对NOM的吸附作用,从而获得良好的浊度、UV254和余铝去除效果。(3)为拓展WPF的原料来源和使用方法,将废纸浆用于制备WPPF,考察其与无机高分子混凝剂的复配使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以瓦楞纸废纸浆配制成WPPF,并分别与PAC和PAFC复配使用处理低浊水,其处理效果均优于混凝剂单独使用的情况,WPPF与PAC复配的最佳条件为:PAC投加量为10 mg/L,WPPF投加量为20 mg/L,两者在快速搅拌前投加,且中速搅拌速度为100 r/min,该条件下处理浊度为21.8 NTU的原水,处理后出水浊度为2.29 NTU,浊度去除率为89.50%。而WPPF与PAFC复配的最佳条件为:PAFC投加量为10 mg/L,WPPF投加量为20 mg/L,两者在快速搅拌前投加,中速搅拌速度为100 r/min,该条件下处理浊度为21.8NTU的原水,处理后出水浊度为1.53NTU,浊度去除率为92.98%。同时,较高浊度和弱碱性的水质有利于提高复配混凝剂对低浊水的处理效果。(4)为评价WPF的生产应用前景,首先研究了 WPF的使用安全性,基于废纸所含杂质的性质特点,通过论证排除杂质对水质的负面影响,并选择与所含杂质和安全性相关的水质指标,测定WPF使用后的出水水质,结果表明,各项水质指标均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说明使用WPF具有较好的卫生安全性;而后结合造纸制浆生产工艺,对WPF的原料选择和生产过程进行分析,提出了造纸制浆生产线制备WPF的工艺流程,为WPF借助造纸平台实现规模化生产的发展路线奠定基础;最后,从环保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方面介绍了生产WPF的诸多有益之处,说明WPF的制备和应用能够变废为宝、节能减排,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邹阳阳[2](2018)在《基于阶跃测试下的内模PID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现有的工业控制器中,PID控制器在工业过程控制实际应用中使用最为广泛,特别是本课题重点研究的温度控制。由于温度控制不可避免存在着大滞后现象,因此合理配置PID控制器参数,提高大滞后系统的控制精度尤为重要。而控制器参数配置与模型息息相关,准确建立工业过程模型是控制精准的基础。另外控制算法实验验证时,往往难于获得实际被控对象或者是研制地点远离生产现场,使得效率、安全性和准确性大大降低。本文将对基于阶跃辨识的内模PID(IMC-PID)控制算法和模拟工业对象系统进行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阶跃响应辨识、IMC-PID控制算法、模拟工控对象实验系统三方面。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针对工业上常见的一阶时滞对象、积分加一阶时滞对象、高阶时滞对象,研究了基于多次积分时域鲁棒性的辨识方法。基于这个思路,还研究了非零初始条件下的模型参数辨识。同时针对噪声很大的场合,提出了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多次积分辨识改进算法,优化了阶跃数据时间起始点和终点的选择,对辨识精度有了更大提高。仿真实验和实际系统数据建模均验证了该改进方法的有效性。(2)在对内模控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对比,将全极点法引入到内模PID控制器中的时滞项近似环节,并将内模控制思想和增量式不完全微分PID结合起来。通过麦克劳林展开公式推导出一阶和二阶时滞系统的内模PID控制器参数整定一般通式。仿真实验证明,该章提出的方法适用于大滞后系统,跟踪快,超调小,且适应模型失配,鲁棒性好。(3)设计了半实物复合被控对象仿真平台,通过设置时滞时间来模拟大滞后被控对象,对象模型采用改进多次积分法进行辨识。验证本文的IMC-PID和改进多次积分法建模在大滞后系统中的优越性。(4)文章基于OPC技术建立起集成了 MCGS和MATLAB的仿真实验平台。通过MATLAB对系统进行离散化建模;以工控设备软件MCGS作为控制器得到控制量输出,更贴近实际控制过程,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杨家万[3](2018)在《纸浆浮选及白水气浮技术改造在废纸制浆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造纸行业在国民经济和生产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50%以上利用了废纸纤维资源。废纸造纸是现代造纸工业发展的重要成果,能有效地节约资源、保护生态、降低能耗、减少污染,能产生巨大的环境和经济效益,是维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废纸造纸技术历经数十年发展,工艺技术已十分成熟,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一直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胶粘物问题一直困扰着现代废纸造纸企业;另一方面,随着公众美好生活需要,环保意识日益提高,对所生活和工作的周边环境提出更高要求的诉求,国家环保部门对各行业的清洁生产过程及环保要求也日趋严格,作为我国八大重点行业之一的造纸行业已持续受到国家环保部门的严格管控。随着一些新技术、新理念的不断出现,面对国家环保要求及市场竞争局面,对现代造纸企业来说,结合新技术、新理念、新设备对企业现有生产线存在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工艺优化和技术改造,以解决生产运行问题,实现提高效率、节能降耗等,是十分可行也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废纸中的油墨、胶粘物等杂质对造纸生产及产品质量均产生较大影响,废纸浆中的杂质去除以及废纸制浆白水的清洁利用,对废纸造纸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介绍了废纸造纸生产线实施的技术改造,包括增加浮选设备处理废瓦楞箱板纸(OCC)浆料,主要用于去除OCC浆料中胶粘物;以及增加大型浅层气浮设备处理纸机网下白水,以提高纸机白水清洁度,减少过多杂质在白水回用过程中的循环累积对生产系统的不利影响。通过对技术改造情况进行跟踪,结合实验数据及生产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客观评价了技术改造实施效果。结果表明,浮选设备对OCC长纤维浆料中胶粘物和灰分去除率分别达到34.49%和37.65%,对短纤维浆料中胶粘物和灰分去除率分别达到47.17%、30.82%,尾段精筛对长、短纤维浮渣中胶粘物去除率分别为77.47%、60.12%,生产涂布纸时断纸时间减少4.12h/月,时间效率由90.49%提高到91.93%,A级品率提高约0.31%,纸面胶粘物平均减少7.71个/m2,胶粘物客户投诉次数减少3.38次/月、投诉金额减少0.52万元/月,创造经济效益约为518.32万元/年,投资回报周期不到三年半,说明增加浮选设备对去除OCC浆料中胶粘物杂质有良好的效果。另外,纸机网下白水经大型浅层气浮处理后对去除纸机白水杂质效果明显,对白水中悬浮固体(SS)去除率达97.9%,化学需氧量(COD)平均降低48.6%,减少过多杂质在白水回用过程中的循环累积,减少回用白水中过多垃圾杂物对浆料清洁度的不利影响,利于白水回用。本次技术改造利于胶粘物等杂质的去除,改造后提高了纸机运行率、改善了成品纸质量,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说明OCC制浆过程采用浮选技术处理OCC浆料,用大型浅层气浮处理网下白水,是提高浆料清洁度、改善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

杨良娟[4](2016)在《箱板纸生产水系统的改造与优化》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资源与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已深入到各个行业的严峻课题,在当前日趋严厉的环保要求和企业自身经济发展的需求下,企业需要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断地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来优化生产流程,通过不断的工艺技术改造充分来发挥生产设备的高效性,在不断提高生产产量与产品质量的同时节约能源并降低成本。通过为期一年的工程实践的现场考察与数据分析得出,造纸企业在面对越来越严格的环保要求与激烈的行业竞争等多重压力下,山鹰纸业吉安集团有限公司也采取了很多相应的措施,先后对生产上的一些系统和设备进行了相应的优化与改造工作。本文主要以山鹰纸业吉安集团有限公司十一号纸机生产线(简称PM11纸机)为研究对象,着重对网部高压水和真空泵水环水这两个重要系统的改造与优化进行叙述。网部高压水系统的优化与改造主要采用中水代替清水,不仅减少清水使用量,而且有效利用了中水的温度提升清洗效率与效果。真空泵水环水系统的改造与优化主要对系统中的液体进行过滤净化,提高真空泵运行的高效性,同时减少该系统的排水量等优势。在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对比与分析出,本次系统改造与优化前后清水的月消耗量与吨纸消耗量、中水的月消耗量与吨纸消耗,月生产产量与月产品一级品率,生产的时间效率,真空泵工作液和冷却水温度差及真空泵的结垢程度等都形成了较鲜明对比,并对其进行分析与讨论。通过大量相关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网部高压水系统的改造与优化后较改造前清水平均使用量从6800 t/d降至5150 t/d,也就是说每天清水用量降低了25%左右,即平均每月可节约34万吨左右的清水,每年亦可节省约240万元人民币,同时降低了污水处理厂的负荷。通过真空泵水环水系统的改造与优化后较改造优化前其真空泵的结垢程度、工作液温度与冷却水的温度等异常现象得到了明显好转,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真空泵水环水系统的工作环境,使生产设备使用寿命与纸机运行稳定性得到了相应的增加与提高,保证了纸机更加正常与安全运行。由此可知,通过有效的工艺系统改造与优化来实现纸机的高效运行与节能环保,表明了不断地工艺系统改造与优化使纸机愈加经济环保、节能高效、系统运行稳定、操作管理方便的理念也越来越深入到企业中来。只有在减少能源消耗、提升与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提高生产设备的高效性等的前提下才能够使造纸企业更好地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适应国家环保要求以及实现全社会的共同目标“节能降耗、减排、增效。

赵梓丞[5](2015)在《基于改进支持向量回归的高浓磨浆系统游离度软测量建模方法》文中提出高浓磨浆作为化学机械制浆生产的关键工序,属于典型的高能耗、低效率过程,其生产运行状况直接决定整个生产流程的纸浆质量和生产能耗。为此,研究高浓磨浆生产过程的建模与控制对于制浆过程的质量控制和节能降耗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浓磨浆过程工艺机理复杂,具有多变量、强耦合、大时滞和非线性等特征,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游离度作为评价纸浆质量的关键工艺指标之一,与纸浆质量特性和整个生产过程的能耗密切相关。然而,高浓磨浆过程中游离度难以通过现有测量手段直接在线检测,目前只能采用人工离线化验方式,但周期较长,难以满足基于游离度的高浓磨机实时监测和实时控制的要求。因此,必须采用有效手段,根据可测的关键生产过程参数建立高浓磨浆系统游离度软测量模型,实现游离度的在线连续估计,为进一步改进高浓磨浆的工艺和设备、实现整个造纸过程的节能降耗提供技术支持。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向节能降耗和纤维形态分布的制浆过程运行优化控制”,采用数据驱动建模技术,研究基于改进支持向量回归的高浓磨浆系统游离度软测量建模方法。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基于改进ε-SVR的高浓磨浆系统游离度软测量建模方法。首先,使用数据压缩、离群点剔除、数据标准化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使用主元分析对数据进行特征提取,从而获得建模所需的样本集。利用局部性能优越的Gauss径向基核函数和全局性能优越的多项式核函数构建多核函数,提出MK-ε-SVR方法。其次,由于正规化参数与核参数的选择对于模型的学习能力和泛化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提出基于交叉验证选择MK-ε-SVR模型结构参数集的方法(CV-MK-ε-SVR),用于提高模型的学习和泛化能力。针对交叉验证寻优过程的计算耗时巨大,且参数精确度不高,如增加参数精度,寻优耗时将呈指数增加的问题,提出基于自适应变异粒子群算法选择MK-ε-SVR模型结构参数集的方法(AMPSO-MK-ε-SVR)。仿真验证时,首先使用葡萄牙波尔图大学人工智能与决策支持实验室关于美国华盛顿特区自行车租赁的UCI数据集对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AMPSO-MK-ε-SVR较CV-MK-ε-SVR在寻优效率和模型精度上有一定的提升。然后,将所提方法用于某化学机械制浆厂制浆生产高浓磨浆系统游离度软测量。结果表明AMPSO-MK-ε-SVR方法在寻优效率、模型精确程度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2)提出基于改进LS-SVR的高浓磨浆系统游离度软测量建模方法。针对ε-SVR的求解过程缓慢、回归精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使用LS-SVR来提高模型的求解效率和精度,从而提出LS-SVR-ARMA2K的建模方法。首先构建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以有效刻画研究对象的动态特征;其次,对LS-SVR进行多核改进,以有效提高模型的求解效率、精度和适用范围;然后,使用交叉验证对模型结构参数集进行选择,提出CV-LS-SVR-ARMA2K;最后,使用自适应粒子群算法对软测量模型结构参数集进行选择,提出AMPSO-LS-SVR-ARMA2K。仿真实验时,同样首先使用自行车租赁UCI数据集对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AMPSO-LS-SVR-ARMA2K在模型精度和求解效率方面均存在着较大优势。然后,将所提方法用于某化学机械制浆厂制浆生产高浓磨浆系统游离度软测量。结果表明:与MK-ε-SVR和BP神经网络对比,LS-SVR-ARMA2K在模型精度、求解速度上具有显着优势,且在小样本情况下LS-SVR-ARMA2K依旧具有较高的模型精度。

王佳辉[6](2015)在《基于计算机模拟的盘磨机磨片参数的优化设计研究》文中认为盘磨机作为广泛使用的磨浆打浆设备,虽然磨浆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但仍存在着磨浆能耗较大、磨片使用寿命较短等问题。磨片作为对浆料直接进行磨浆作用的工作部件,它的结构是否合理,对磨浆质量、磨浆效率、磨浆能耗都有较大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了研究磨片参数与磨浆能耗之间的关系,探索计算机模拟盘磨机磨浆过程求解磨浆能耗的可行性。论文首先对国内外与盘磨机相关的节能技术文献进行了综述,对影响盘磨机磨浆能耗的磨片参数及工艺参数做了分析和介绍。然后分析了国内外计算盘磨机磨浆能耗的理论计算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计算方案,与国内目前运用较多的摩擦力矩模型一起进行了实例计算并进行了对比。接着在对国内外盘磨机磨浆过程计算机模拟的文献资料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基于ANSYS软件CFX模块以2500-Ⅱ型小型高浓盘磨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盘磨机磨浆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假设磨浆浆料为牛顿流体,连续地、定量地进入磨区,粘度和密度采用试验测试的数据,采用k-ε湍流模型进行求解。计算机模拟给定了不同的主轴转速、磨盘间隙等多种模拟方案。最后以杨木片和棉杆为原料进行了改变磨浆间隙的磨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计算机模拟磨浆过程求解磨浆能耗与实验结果很接近且变化趋势较为一致,说明了计算机模拟方法的可行性。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对于磨片参数的优化设计、缩短磨片的研发周期具有重要的意义。

陈翠[7](2015)在《未来高效节能的机械制浆》文中研究说明能源消耗仍然是限制机械浆发展的主要原因。本文介绍了国际上已经在机械制浆过程中采用的降低能耗的技术,支持现在发展起来的在一段磨浆后设置级间筛选技术,之前既可以配备过氧化氢漂白,也可以不配备。级间筛选被认为最具节能潜质,预期投资回报时间短,吸引力大。

邵贤林[8](2014)在《盘磨机的磨盘间隙调整机构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盘磨机是目前广泛使用的磨浆和打浆设备。目前,我国大型、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盘磨机主要依赖进口。磨盘间隙调整机构是盘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磨盘间隙调整和磨浆过程中压力保持的作用。为了适应大型盘磨机的研究和设计,新型盘磨机间隙调整机构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首先介绍了盘磨机的发展状况、类型、结构及磨浆原理,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课题的研究任务和意义。然后介绍了盘磨间隙对磨浆或打浆质量、磨片寿命等的影响,介绍了常用的磨盘间隙的调节方式(包括机械和液压调节方式),磨盘间隙调整机构的布置,并对各种调节方式的特点和应用范围进行了分析。接着对机械调整机构进行结构的设计计算,确定齿数、传动比等参数,利用SolidWorks软件对蜗轮蜗杆机械调整机构进行了三维建模,然后采用ANSYS Workbench软件进行相关的分析以及对液压调整机构的主要部件(如液压缸,液压泵等)分别进行了分析及设计计算,确定了各个部件的主要参数。最后介绍了与盘磨机间隙调整机构有关的盘磨机主轴的密封装置,包括填料密封、机械密封以及组合密封三种典型的密封方式,并对各种密封方式在盘磨机中的应用范围进行了讨论和分析。本文对盘磨机磨盘间隙调整机构进行了深入研究,确定了大型盘磨机机械和液压调整机构的相关设计参数;本文的工作对于大型盘磨机的设计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磨盘间隙调整机构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黄伊婧,黄带涛[9](2013)在《应用高-低浓打浆技术实现产品由箱纸板向纸袋纸成功转型》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高浓打浆主体设备,论述了高浓盘磨打浆对#2纸机改造后纸袋纸质量提升的决定性作用。

邵贤林,王平[10](2013)在《盘磨机磨盘间隙的调整方式与分析》文中认为磨盘间隙调整机构是盘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工物料状态不同、磨浆要求不同时,磨盘间隙需要进行调整。初始调整好的磨盘间隙会随着磨片的磨损、动盘受力不均匀等因素的影响发生改变,为了保证磨浆质量,磨盘的间隙也需进行调整。本文介绍了盘磨间隙的概念以及盘磨间隙对磨浆或打浆质量、磨片寿命等的影响,以及常用的磨盘间隙的调节方式,并着重介绍了机械和液压调节方式以及磨盘间隙调整机构的位置,对各种调节方式的特点和应用范围进行了分析。

二、双盘磨机的性能结构及使用介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双盘磨机的性能结构及使用介绍(论文提纲范文)

(1)废纸絮凝剂制备及其强化混凝沉淀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1章 绪论
    1.1 混凝剂及其应用
        1.1.1 混凝的概念
        1.1.2 混凝剂及其应用
        1.1.3 混凝剂处理饮用水存在的安全问题
        1.1.4 新型混凝剂
    1.2 纤维素及其应用
        1.2.1 纤维素来源
        1.2.2 纤维素的性质
        1.2.3 纤维素改性制备水处理材料
    1.3 废纸及其资源化利用
        1.3.1 纸和废纸的特点
        1.3.2 废纸的回收利用现状
        1.3.3 废纸的资源化利用新途径
    1.4 废纸制备絮凝剂处理低浊水的可行性
    1.5 研究内容与意义
    第1章 参考文献
第2章 废纸纤维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对低浊水的处理
    2.1 实验
        2.1.1 废纸原料的选择
        2.1.2 实验水样的选择
        2.1.3 试剂与仪器
        2.1.4 WPFF的制备
        2.1.5 制备工艺条件对WPFF使用性能的影响
        2.1.6 WPFF的使用条件
        2.1.7 正交实验
        2.1.8 WPFF对水质的适应性
    2.2 结果分析与讨论
        2.2.1 制备工艺对WPFF使用性能的影响
        2.2.2 药剂的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2.2.3 混凝沉淀操作条件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2.2.4 正交实验
        2.2.5 原水水质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第2章 参考文献
第3章 WPFF与AS联合使用的强化混凝沉淀作用及机理
    3.1 强化混凝沉淀
        3.1.1 强化混凝沉淀的概念
        3.1.2 强化混凝沉淀的机理
        3.1.3 强化混凝沉淀的方法
    3.2 实验
        3.2.1 实验水样的选择
        3.2.2 试剂与仪器
        3.2.3 WPFF强化混凝沉淀作用效果的评价指标
        3.2.4 实验步骤
    3.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3.1 WPFF的强化混凝作用及机理
        3.3.2 WPFF的强化沉淀作用及机理
    3.4 WPFF与AS联合使用的强化混凝沉淀作用过程
    3.5 本章小结
    第3章 参考文献
第4章 废纸浆絮凝剂的复配使用效果
    4.1 实验
        4.1.1 WPPF的制备
        4.1.2 实验水样的选择
        4.1.3 试剂与仪器
        4.1.4 实验步骤
    4.2 结果分析与讨论
        4.2.1 PPF/PAC复配混凝剂
        4.2.2 WPPF/PAFC复配混凝剂
    4.3 本章小结
    第4章 参考文献
第5章 WPF的生产应用前景分析
    5.1 WPF的使用安全性
        5.1.1 废纸的杂质成分和性质
        5.1.2 WPF使用后的出水水质
    5.2 WPF的规模化生产
        5.2.1 WPFF的生产路线
        5.2.2 WPPF的生产路线
        5.2.3 WPF的生产线设计
    5.3 WPF的使用效益分析
        5.3.1 WPF的使用成本
        5.3.2 WPF的环保效益
        5.3.3 WPF的经济效益
        5.3.4 WPF的社会效益
    5.4 本章小结
    第5章 参考文献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2)基于阶跃测试下的内模PID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系统辨识概述
        1.2.2 阶跃测试辨识的发展
        1.2.3 内模控制的研究发展
        1.2.4 虚拟工业对象控制平台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基于改进积分法的系统时域辨识
    2.1 引言
    2.2 基于阶跃响应的传统辨识方法
        2.2.1 切线法
        2.2.2 两点法
        2.2.3 面积法
    2.3 阶时滞系统辨识
    2.4 高阶系统阶跃给定辨识
    2.5 积分加一阶时滞系统辨识
    2.6 非零初始条件下辨识
        2.6.1 初始条件y(0)的处理
    2.7 基于粒子群的多次积分辨识改进算法
        2.7.1 问题提出
        2.7.2 粒子群算法
    2.8 仿真和实际数据建模实例
        2.8.1 仿真实例
        2.8.2 实际系统数据验证
    2.9 本章小结
第3章 IMC-PID控制的基本原理
    3.1 引言
    3.2 内模控制的基本原理
        3.2.1 内模控制系统的主要性质
        3.2.2 内模PID控制器参数设计
        3.2.3 IMC控制器同PID控制器的对比分析
        3.2.4 不完全微分增量式PID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滞后系统的IMC-PID控制器研究
    4.1 引言
    4.2 纯滞后环节处理
    4.3 控制指标评价
    4.4 大滞后系统IMC-PID转换
    4.5 仿真验证
        4.5.1 Z-N经验公式法
        4.5.2 Cohen-Coon整定法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IMC-PID的半实物平台应用与虚拟仿真平台
    5.1 引言
    5.2 半实物仿真平台应用
        5.2.1 硬件平台的构成
        5.2.2 复合数学模型的建立
        5.2.3 MATLAB辨识整定
        5.2.4 设定值阶跃变化控制效果分析比较
    5.3 基于OPC的虚拟监控系统
        5.3.1 系统调试与验证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致谢

(3)纸浆浮选及白水气浮技术改造在废纸制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技术改造企业简介
        1.2.1 技术改造企业地理优势
        1.2.2 技术改造企业的发展与规模
        1.2.3 技术改造企业的规划与前景
    1.3 技术改造背景
    1.4 国内外技术应用现状
        1.4.1 浮选技术的应用
        1.4.2 浅层气浮的应用
    1.5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1.5.1 OCC浆线增加浮选设备技术改造
        1.5.2 增加大型浅层气浮设备技术改造
        1.5.3 研究创新点及意义
第二章 OCC浆料浮选技术改造
    2.1 改造前生产线工艺情况
        2.1.1 制浆生产线工艺情况介绍
        2.1.1.1 制浆OCC浆线生产工艺情况
        2.1.1.2 制浆两条脱墨线(DIP线和MOW线)生产工艺概况
        2.1.2 造纸生产线工艺概况
    2.2 浮选改造情况
    2.3 实验与分析
        2.3.1 实验仪器和方法
        2.3.1.1 主要仪器和设备
        2.3.1.2 胶粘物含量的测定方法
        2.3.1.3 灰分含量的测定方法
        2.3.2 浮选设备对OCC长纤维浆料中胶粘物的去除效果
        2.3.3 浮选设备对OCC短纤维浆料中胶粘物的去除效果
        2.3.4 浮选设备对OCC长、短纤维浆料中灰分的去除效果
        2.3.5 实验结果与分析
    2.4 技术改造效果与分析
        2.4.1 技术改造对纸机运行效率的影响
        2.4.2 技术改造对产品质量(A级品率)的影响
        2.4.3 技术改造对纸面胶粘物的影响
        2.4.4 技术改造对产品客诉情况的影响
        2.4.5 技术改造对产品结构优化的影响
        2.4.6 投资回报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型浅层气浮技术改造
    3.1 改造前企业生产线白水系统简介
        3.1.1 企业OCC浆线水系统
        3.1.2 造纸网部白水系统
    3.2 大型浅层气浮技术改造情况
        3.2.1 大型浅层气浮设备
        3.2.2 技术改造必要性与可行性
        3.2.3 技术改造及设备安装情况
    3.3 技术改造效果与分析
        3.3.1 白水中SS及COD含量检测仪器和方法
        3.3.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3.3.1.2 检测方法
        3.3.2 大型浅层气浮对白水SS的影响
        3.3.3 大型浅层气浮对白水COD的影响
        3.3.4 大型浅层气浮的其他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箱板纸生产水系统的改造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我国造纸行业在工业领域的影响
        1.2.1 造纸行业在国内地位与要求
        1.2.2 我国造纸行业废水排放标准
        1.2.3 我国造纸行业水资源利用情况
        1.2.4 我国造纸行业发展与展望
    1.3 山鹰纸业吉安集团有限公司的简介
        1.3.1 山鹰纸业吉安集团有限公司地理优势
        1.3.2 山鹰纸业吉安集团有限公司发展与规模
        1.3.3 山鹰纸业吉安集团有限公司的前景
    1.4 制浆造纸主要的废水来源
    1.5 国外造纸废水回用工艺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箱板纸生产系统的概述
    2.1 废纸造纸厂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2.1.1 废纸造纸厂解决问题常用方案
        2.1.2 废纸纸机易断纸点及其预防措施
    2.2 废纸造纸水污染情况
    2.3 PM11纸机的概况
        2.3.1 废纸制浆工艺流程重要设备及解析
        2.3.2 废纸造纸工艺流程重要设备及解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箱板纸生产循环用水系统的概况
    3.1 造纸废水的循环回用
        3.1.1 造纸循环回用的中水相关指标
    3.2 造纸废水的处理工艺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系统的改造与优化
    4.1 网部高压水系统
        4.1.1 网部高压水系统简介
        4.1.2 网部高压水系统的优化
    4.2 真空泵水环水系统
        4.2.1 真空泵水环水系统简介
        4.2.2 真空泵水环水设备
        4.2.3 真空泵水环水系统的优化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系统改造前后对生产的影响
    5.1 系统改造优化前后生产产量的对比分析
    5.2 系统改进前后产品质量的对比分析
    5.3 网部高压水系统改进清水使用量的对比分析
        5.3.1 网部高压水系统改造清水吨纸消耗的对比分析
    5.4 网部高压水系统造进中水使用量的对比分析
        5.4.1 网部高压水系统改造中水吨纸消耗的对比分析
    5.5 真空水环水系统优化前后冷却水与工作液温度的对比
    5.6 真空泵水环水系统优化结垢量的变化对比
    5.7 工艺优化前后纸机生产的时间效率的变化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5)基于改进支持向量回归的高浓磨浆系统游离度软测量建模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高浓磨浆过程研究现状
        1.2.1 化学机械制浆生产过程概述
        1.2.2 磨浆机理研究现状
        1.2.3 高浓磨浆系统概况
    1.3 高浓磨浆系统游离度软测量的必要性和现状
        1.3.1 高浓磨浆系统游离度检测的重要性和现状
        1.3.2 高浓磨浆系统游离度在线软测量研究的必要性
        1.3.3 软测量技术及其概况
    1.4 支持向量机发展与现状
    1.5 本文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第2章 化学机械制浆生产过程描述及高浓磨浆系统动态特征分析
    2.1 引言
    2.2 化学机械制浆生产过程介绍
        2.2.1 木片预处理
        2.2.2 高浓磨浆
        2.2.3 粗浆漂白与洗涤
        2.2.4 低浓磨浆
        2.2.5 渣浆磨浆
        2.2.6 纤维回收
        2.2.7 浆料浓缩脱水
    2.3 磨浆机理研究概述
        2.3.1 帚化理论
        2.3.2 比边缘负荷理论
        2.3.3 比表面负荷理论
        2.3.4 游离度静态模型
    2.4 高浓磨浆系统动态特征分析
        2.4.1 高浓磨浆系统主要过程参数及品质指标介绍
        2.4.2 高浓磨浆系统动态特细及复杂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改进ε-SVR的高浓磨浆系统游离度软测量建模
    3.1 引言
    3.2 支持向量机的基本原理
        3.2.1 理论背景
        3.2.2 支持向量机
    3.3 数据处理与主元分析特征提取
        3.3.1 数据处理
        3.3.2 主元分析特征提取
    3.4 参数优化
        3.4.1 交叉验证
        3.4.2 粒子群算法的理论和特点
    3.5 数据驱动软测量建模策略与模型评价标准
        3.5.1 数据驱动软测量建模策略
        3.5.2 软测量模型评价标准
    3.6 基于改进ε-SVR的软测量建模方法
        3.6.1 基于交叉验证优化MK-ε-SVR的建模方法
        3.6.2 基于自适应变异粒子群算法优化MK-ε-SVR的建模方法
        3.6.3 UCI测试数据验证实验
    3.7 工业试验研究
        3.7.1 基于CV-MK-ε-SVR的高浓磨浆系统游离度软测量建模
        3.7.2 基于AMPSO-MK-ε-SVR的高浓磨浆系统游离度软测量建模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改进LS-SVR的高浓磨浆系统游离度软测量建模
    4.1 引言
    4.2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4.2.1 LS-SVR基本原理
        4.2.2 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
        4.2.3 多核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R-ARMA2K)
    4.3 基于LS-SVR-ARMA2K的软测量建模方法
        4.3.1 基于交叉验证优化LS-SVR-ARMA2K的建模方法
        4.3.2 基于自适应变异粒子群算法优化LS-SVR-ARMA2K的建模方法
        4.3.3 UCI测试数据验证实验
    4.4 工业试验研究
        4.4.1 LS-SVR-ARMA_(2K)不同优化方法效果对比
        4.4.2 MK-ε-SVR、BP神经网络与LS-SVR-ARMA_(2K)建模及预测效果对比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工作及获奖情况

(6)基于计算机模拟的盘磨机磨片参数的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概述
    1.2 盘磨机及磨片介绍
        1.2.1 盘磨机及磨片的结构简介
        1.2.2 盘磨机及磨片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目标和论文的思路及技术路线
        1.3.1 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1.3.2 论文的主要思路
        1.3.3 技术路线
    1.4 存在的问题分析
    1.5 课题研究的意义
2 盘磨机磨浆打浆节能技术
    2.1 盘磨机功耗组成
    2.2 减少盘磨机能耗的方法与措施
        2.2.1 盘磨机输入输出的影响
        2.2.2 盘磨机操作参数对能耗的影响
        2.2.3 盘磨机结构参数对能耗的影响
        2.2.4 盘磨机主电机及控制方式对磨浆能耗的影响
        2.2.5 节能型盘磨机简介
        2.2.6 其他方面对盘磨机能耗的影响
    2.3 小结
3 盘磨机磨浆区磨浆能耗浅析
    3.1 盘磨机磨浆能耗计算方法
        3.1.1 实验法
        3.1.2 摩擦力矩法
        3.1.3 磨盘分区法
        3.1.4 根据无负载功率和总功率推导出磨浆功率
        3.1.5 ADAM磨浆能耗模型
        3.1.6 其他计算方法
    3.2 基于摩擦力矩理论求不同打浆浓度的磨浆功率
        3.2.1 低浓盘磨机
        3.2.2 中浓盘磨机
        3.2.3 高浓盘磨机
    3.3 新型磨浆能耗计算模型
        3.3.1 考虑磨盘间隙的借鉴算法(适用于高浓打浆)
        3.3.2 磨浆能耗的假定算法
        3.3.3 不同摩擦力矩模型求磨浆影响的运用
    3.4 不同磨浆功耗模型的特点及优势分析对比
    3.5 小结
4 计算机模拟盘磨机磨浆过程的研究与应用
    4.1 CFD及有关磨浆的理论基础
    4.2 计算流体动力学及其计算机模拟方法
    4.3 目前盘磨机磨浆过程的计算机模拟研究
        4.3.1 国外的盘磨机磨浆过程模拟研究
        4.3.2 国内的盘磨机磨浆过程模拟研究
    4.4 几种具体的模拟计算物理模型
    4.5 盘磨机磨浆实验方法
    4.6 盘磨机磨浆过程模拟存在的问题
    4.7 盘磨机计算机模拟的发展趋势
    4.8 小结
5 基于CFD的盘磨机磨浆过程的计算机模拟
    5.1 CFD理论及假设
    5.2 模拟步骤
    5.3 三维物理模型的建立
    5.4 计算网格模型的建立
    5.5 模型的选择和边界条件的设定
    5.6 盘磨机磨浆过程计算机模拟结果分析
    5.7 计算机模拟盘磨机磨浆功率分析
    5.8 小结
6 盘磨机磨浆实验与分析
    6.1 磨浆实验
        6.1.1 实验材料与方法
        6.1.1.1 实验原料及药品
        6.1.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6.1.1.3 制浆及实验流程
        6.1.1.4 实验方法及参数
        6.1.2 结果与讨论
        6.1.2.1 实验数据
        6.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6.2 浆料粘度实验
        6.2.1 实验仪器及设备
        6.2.2 粘度测定及实验流程
        6.2.3 结果与讨论
        6.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6.3 磨浆能耗的理论计算、模拟结果、实验验证分析
    6.4 小结
7 结论
8 展望
9 参考文献
10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11 致谢

(7)未来高效节能的机械制浆(论文提纲范文)

1机械制浆过程中降低能耗的方法
    1.1 热能回收
    1.2 生物降解木片
    1. 3电子束辐照处理木片
    1.4 对木片进行化学浸渍
    1. 5电力负荷形式
    1.6 磨浆设备的选择
    1.7 生产速率效应
    1. 8 磨片设计
    1.9 低浓磨浆
    1.10 纸浆质量监测与控制
    1.11 级间筛选
2机械浆的代表——TMP的发展方向

(8)盘磨机的磨盘间隙调整机构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前言
    1.1 概述
    1.2 盘磨机类型
        1.2.1 按主轴安装形式分类
        1.2.2 按磨盘的数量分类
    1.3 盘磨机的结构及磨浆原理
        1.3.1 盘磨机的结构
        1.3.2 盘磨机的磨浆原理
    1.4 盘磨机相关结构的分析介绍
    1.5 盘磨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1.6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6.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6.2 课题研究的意义
2 盘磨机磨盘间隙的调节方式与分析
    2.1 盘磨机磨盘间隙
        2.1.1 盘磨机磨盘间隙的概念
        2.1.2 盘磨机磨盘间隙对打浆的影响
    2.2 盘磨机磨盘间隙的调节方式
        2.2.1 盘磨机磨盘间隙的机械调整机构
        2.2.2 盘磨机磨盘间隙的液压调整机构
    2.3 盘磨机磨盘间隙调整机构的位置
    2.4 本章小结
3 盘磨机磨盘间隙的机械调整机构的研究与设计
    3.1 盘磨机主轴结构形式的确定
    3.2 盘磨机主轴结构设计及计算
    3.3 盘磨机主轴轴承组的设计
        3.3.1 盘磨机主轴轴承组的选择
    3.4 盘磨机机械调整机构的设计与计算
        3.4.1 盘磨机机械调整机构的方案设计
        3.4.2 盘磨机机械调整机构的特点及应用
        3.4.3 蜗杆传动的分类
        3.4.4 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和材料
        3.4.5 盘磨机机械调整机构的设计计算
        3.4.6 盘磨机机械调整机构的建模及运动仿真
        3.4.7 盘磨机机械调整机构的有限元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盘磨机磨盘间隙的液压调整机构的研究与设计
    4.1 盘磨机液压调整机构的组成
    4.2 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4.3 盘磨机液压调整机构的设计与计算
        4.3.1 确定盘磨机液压系统的工作要求
        4.3.2 盘磨机液压系统的调节步骤
        4.3.3 盘磨机液压调整机构的设计与分析
        4.3.4 电液伺服阀的理论分析与选择
        4.3.5 液压调整机构中液压缸的分析与设计
        4.3.6 液压调整机构中液压泵的分析与选用
        4.3.7 液压传动介质的介绍及其选用
    4.4 本章小结
5 盘磨机主轴密封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5.1 盘磨机主轴的填料密封
        5.1.1 盘磨机主轴的盘根密封
        5.1.2 盘磨机主轴的新型密封材料
    5.2 盘磨机主轴的机械密封
        5.2.1 盘磨机主轴机械密封的原理及应用
        5.2.2 盘磨机主轴机械密封材料的选择
    5.3 盘磨机主轴的组合密封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结论
    6.2 本文创新点
7 展望
8 参考文献
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10 致谢

(9)应用高-低浓打浆技术实现产品由箱纸板向纸袋纸成功转型(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浓盘磨机的结构性能及打浆工艺技术条件
    1.1 54/60-1C高浓盘磨结构、功能及工作原理
    1.2 打浆主要工艺技术条件
        1.2.1 高浓单盘磨
        1.2.2 双网挤浆机
2 高-低浓打浆的效益
    2.1 提高了纸袋纸产量, 降低生产成本
    2.2 提高了纸袋纸质量, 增强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
    2.3 减少了原浆残碱对纸机抄造的影响
    2.4 管理方便, 减低劳动强度
3 结果分析
4 影响纸袋纸质量进一步提高的原因
    4.1 颜色
    4.2 流浆箱
    4.3 系统清洁
    4.4 外观纸病
    4.5 复卷和外包装
5 结束语

四、双盘磨机的性能结构及使用介绍(论文参考文献)

  • [1]废纸絮凝剂制备及其强化混凝沉淀作用的研究[D]. 黄金阳. 厦门大学, 2018(12)
  • [2]基于阶跃测试下的内模PID控制研究[D]. 邹阳阳. 大连海事大学, 2018(06)
  • [3]纸浆浮选及白水气浮技术改造在废纸制浆中的应用[D]. 杨家万. 浙江理工大学, 2018(07)
  • [4]箱板纸生产水系统的改造与优化[D]. 杨良娟. 浙江理工大学, 2016(08)
  • [5]基于改进支持向量回归的高浓磨浆系统游离度软测量建模方法[D]. 赵梓丞. 东北大学, 2015(01)
  • [6]基于计算机模拟的盘磨机磨片参数的优化设计研究[D]. 王佳辉. 天津科技大学, 2015(02)
  • [7]未来高效节能的机械制浆[J]. 陈翠. 中华纸业, 2015(04)
  • [8]盘磨机的磨盘间隙调整机构的研究与应用[D]. 邵贤林. 天津科技大学, 2014(06)
  • [9]应用高-低浓打浆技术实现产品由箱纸板向纸袋纸成功转型[J]. 黄伊婧,黄带涛. 中华纸业, 2013(22)
  • [10]盘磨机磨盘间隙的调整方式与分析[J]. 邵贤林,王平. 纸和造纸, 2013(03)

标签:;  

双盘磨机的性能结构及用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