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银亚洲整体收购华比富通银行(论文文献综述)
冯靖越[1](2018)在《中国金融机构海外并购的分析》文中认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掀起了一波新的银行业并购浪潮。其中一个显着的特点是大型银行间跨境并购的显着增加。在逐步市场化的过程中,中国金融业也开启了迈出国门的战略,寻找可以收购且有利润空间的的海外公司,将中国金融业的脚步带到全世界。相对于国际上先进的金融业收购,中国金融业的海外并购之路还在萌芽阶段。不仅数量上兼并和收购经验少,而且规模也很小。在并购过程中,他们在获得了宝贵的成功经验的同时,也暴露了很多不成熟的部分。我国金融业海外并购不仅有其自身的特点,更有自己的特殊性,所以说中国金融业的海外并购具有很强的研究意义。并购的普遍规律适用于金融机构的合并和收购。现代经济理论中的各种并购理论为银行的跨国并购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跨国并购,金融机构能够取得规模经济效应,使运营成本最小化,提高在行业内的综合竞争实力,降低各种系统性和非系统性风险,最终实现利润最大化,这是金融业海外并购的终极目标。最重要的外部原因是当代全球经济的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和金融监管的放松,同时,全球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大规模的跨国并购得以实现。在这样的全球经济大背景下,我们在并购的过程中也暴露了很多问题:在跨国并购方面,中国的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导致在合并后,没办法进行有效的管理,缺少起连接作用的成熟的中介服务机构,导致要付出高昂的额外费用。中国银行业需要长期健康发展。这些都是迫切需要研究和改进的领域。在我国金融机构不断失败和前进的过程中,也涌现了一些成功并且有很高借鉴价值的案例。本文挑选了两个案例,中国工商银行亚洲并购博比富通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收购南非标准银行,为未来其他金融机构想要进行海外并购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面。
工银亚洲[2](2017)在《廿载耕耘 与香港同行共成长 联接两地 与时代俱进谱新章》文中研究表明回归祖国20年来,香港积极发挥"一国"和"两制"的独特双重优势,不断深化与内地的经济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展望未来,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中国联接全球的"超级联系人",香港将随着与国家战略和经济的进一步深度融合,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20年来,工银亚洲与香港特区同呼吸、共进步,收获了喜人的跨越式发展成果。未来,在新的战略起点上,工银亚洲将坚持"立足香港、联通内地、辐射亚太",深入贯彻集团国际化4.0"提质增效、深
杨林,王碧珺[3](2013)在《全球市场上的中资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的经验》文中研究表明作为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同时也是世界上市值最大的银行,世纪之交的中国工商银行感到自己国际化发展的不足。2000年以来,工行从中国香港等亚洲地区开始,利用全球资本市场,以兼并收购和设立分支机构并重的方式,摸着石头过河,循序渐进地在各大洲实现了战略布局。
周恩静[4](2012)在《中外银行并购比较研究》文中提出2008年以来这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让全球银行业在经受严峻考验的同时受到不少诟病。华尔街的蜕变,不仅暴露了银行业的脆弱性,也引发了有关未来银行经营模式与转型方向的思考。尽管当前欧债危机仍在发酵,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仍在持续,全球经济的复苏和金融市场的持续向好仍然缺乏强有力支撑,但总的看,危机发生后,那些经营范围狭窄、资产规模偏小的银行,抗风险能力和逆周期经营能力也相对较弱,而长期以来坚持走综合化、国际化经营道路的大银行,虽然在危机中也遭受了一定损失,但生存发展能力普遍较强。可见,与小银行相比,大银行往往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而要成为一家大银行,既可以通过内源积累的方式逐步成长,也可以通过并购等途径快速做强。根据汇丰、花旗等国际先进银行的经验,但凡能最终成为大银行的,既要重视内源积累,也应不失时机地通过并购跨越赶超。为此我们认为,在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虽然类似“银行并购到底创造多少价值”的讨论不会完全停止,但银行并购显然仍是一个极具理论探讨和实践意义的重要课题。所以,本文的出发点就是以提升中国银行竞争力为目标,以深化金融改革为主线,以银行并购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经济学相关理论,剖析银行并购这一经济现象的内在本质,对银行并购的动因、绩效及绩效的动因模式等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国内外特别是国际上对银行并购的研究已经取得大量成果,特别是针对银行并购的动因,概括提炼了包括提高经营效率、降低交易费用、降低风险动因、获得协同效应等在内的一系列观点;同时对并购绩效的研究,既有理论探讨,也有实证分析,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较高起点和诸多有利条件。为此,本文的研究主要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通过精心选取“中外比较研究”这一新的视角,即通过比较中外银行业并购在动因、绩效及绩效的动因模式等方面的差异,更进一步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内在原因,力图为中国银行业实施并购活动提供一些参考借鉴。概括起来,本文提出了这样几个初步结论:一是强调国际金融危机没有改变国际银行业发展的基本模式,并购仍是中国银行业做大做强、追赶先进的重要途径,应当继续鼓励、大胆实践;二是强调银行并购必须坚持开放姿态和全球视野,不局限于国内,不排斥外部力量,在平等互惠的前提下与境外战略投资者加强全方位合作,在引资的基础上做好引智、引制等工作,用他山之石攻克己玉,提升发展能力;三是强调政府部门应积极作为,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和监管规则,为我国银行业并购创造良好环境,提供政策支持;特别是,要在坚持效率、安全、适度规模等前提下,尝试推动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并购、金融机构与部分工商企业之间的渗透,努力在中国金融中心城市打造若干个真正具有综合竞争实力的“金融旗舰”,支撑中国银行业在日趋激烈的全球角逐中扩大话语权,赢得新优势。全文共分为六章,具体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从本文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出发,对并购的相关概念做了界定,对国内外有关并购的研究成果做了综述,对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以及全文的结构安排做了介绍。第二章为中外银行并购比较的理论分析框架。提出了构成全文分析框架的三大视角:动因视角、绩效视角以及绩效的动因模式视角;总结了宏微观两大类动因,提出了财务及生产率(规模、技术)两大绩效评价指标,并分析了并购绩效的动因模式类型,就并购绩效的动因模式初步提出了两个假说,为后面章节的比较分析奠定了理论分析框架。第三章为中外银行并购的动因比较。通过对近百年来并购历程的回顾,着重分析了国内外银行业在不同阶段实施并购的主要动因及其变化;概括了不同并购动因的基本特点,为今后国内银行的并购行为提供理论借鉴。第四章为中外典型银行并购的绩效比较。介绍了国内外银行并购的典型案例,并对典型案例进行了比较分析;主要对花旗银行与工商银行、汇丰银行与浦发银行曾经实施的并购行为进行绩效分析与比较,分别采用财务指标因素分解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ate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进行分析,得出绩效比较的综合结论。第五章为银行并购绩效之动因模式的中外比较。通过选取若干变量,基于DEA测度值,并就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进行计量回归分析,在数理统计意义上揭示中外银行业并购绩效动因模式的不同特征,从而为下一步推动我国银行业并购良性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同时,通过计量分析,在经验上部分验证了本文第二章提出的两个理论假说。第六章为推动我国银行业并购活动健康开展的政策建议。分析了国际银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我国银行业并购的障碍与困难;结合前面章节的研究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银行业实施并购的政策建议。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锐意创新:一是着重对银行并购进行全面的“中外比较”,并从并购动因、并购绩效、并购绩效的动因模式“三位一体”的视角,构建了并购比较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应该说,单一对动因或绩效进行分析比较的研究并不鲜见,但将动因和绩效结合起来,对“绩效的动因模式”进行论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某种程度上揭示了国内银行业并购绩效与国外存在差距的体制性原因。二是搜集、整理、汇总国内外典型银行的大量年报,用“中外比较”的方式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做了案例分析。本文重点收集了自2000年以来工行、中行、建行等三大国有银行,招商、浦发、兴业等三家股份制银行,以及摩根大通、花旗、美银、汇丰、渣打、日本三菱东京FJT等六家国外银行的年报数据作为分析样本,进行DEA(数据包络)分析与回归分析,得出了上述银行并购的绩效比对结论。本文在第五章引入参数分析方法,基于Ricardo Correa(2008)的回归模型,将“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两大指标设为DEA分析的测度值,分析了宏观动因与微观动因对并购绩效的不同影响,提出并验证了本文第二章提出的两个“理论假说”。(假说一:在宏观动因模式下,宏观动因对银行并购绩效的规模效率必然在统计上显着,而对其纯技术效率不一定在统计上显着;当且仅当宏观动因属于内涵式跨国并购时,其对并购的纯技术效率在统计上也为显着。假说二:出于微观动因的银行并购,其内涵式增长动因对纯技术效率在统计上显着,其外延式增长动因对规模效率在统计上显着。详见第二章。)应该说,一直以来,有关银行并购绩效的研究绝大多数使用DEA测度方法与财务指标因素分析法,较少使用参数方法进行计量回归,而本文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创新。三是用比较充分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综合经验判断与数据支撑,提出了中国银行业实施并购战略的政策建议与具体策略。本文在第六章提出了六种并购模式,并建议金融监管部门应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支持国内有条件的银行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不失时机实施并购,用微观动因(市场机制)主导下的并购行为,同时满足政府鼓励并购的宏观动因(稳定中国金融体系、提高对外竞争力)与银行实施并购的最终目标(提高“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两大指标),做到政府与银行双赢。本文的研究局限在于,一是因为国内银行并购仍然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特别是未发生过类似花旗银行并购旅行者公司这样的“强强并购”,力量悬殊的“强弱并购”不足以说明并购方通过并购带来的业绩影响,所以对并购绩效的分析能说明问题,但缺乏精确度(当然,2010年8月中国平安以其持有的平安银行90.75%的股份以及部分现金认购深发展52%的股权,交易金额达到291亿元,并于2012年1月份宣布即将把深发展A(SZ000001)正式更名为“平安银行”,可以作为今后研究国内“强强并购”的典型案例)。二是本文说理较为充分,能够揭示一些趋势和规律,但搜集的统计样本和数据仍然偏少,难以对并购绩效进行充分深入的定量分析,降低了本文分析过程与所得结论的严密性。这两方面将是本课题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本刊编辑部[5](2012)在《扬帆出海抒壮志 破浪前行系豪情——中国工商银行国际化发展20年回眸与展望》文中研究表明2012年,工商银行迎来了跨国经营20周年。20年光阴荏苒,20年奋力开拓。从1992年设立第一家境外机构新加坡代表处起步,工商银行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国际化发展道路。截至2011年底,工商银行已建成覆盖33个国家和地区、由239家境外机构组成的牌照完备、运营高效、服务优良的全球网络。在策划工商银行国际化发展20周年专题之时,我们欣然回眸,那探索路上或深或浅的足迹,那开疆拓土的风风雨雨,那时光见证的砥砺和成长,那岁月镌刻的光荣与梦想,让我们叹服,更使我们为之激励和感动;我们骄傲展望,工商银行今后的国际化发展将从新的起点出发,发展的视野更加开阔,拓展的斗志更加昂扬。在20周年之际,让我们珍藏"扬帆出海"的华彩篇章,开启"破浪前行"的新的征程。
桂咏评[6](2011)在《中国银行业海外并购视野的资本重组及其业务整合》文中研究说明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银行海外并购历程,着眼于国际市场布局与拓展、业务整合、资本重组,经历了业务整合的协同效应阶段、战略协同效应阶段。选择工商银行并购香港友联银行典型案例进行财务分析,证明目标企业在中长期跨国并购运作以后,产生较大的协同效应。选择9家中资银行的跨国并购事件进行事件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内跨国并购事件将显着影响银行的股价,存在协同效应的财务效应。
边楠[7](2010)在《战略并购对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文中指出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的背景之下,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迫使其不仅要关注当前的生存,更要重视未来的发展。如何在残酷的竞争之下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对任何企业来说,已经拥有的成熟核心竞争力不可能永远领先,现今社会由于技术、产品和管理的日新月异,企业原有的核心竞争力也会逐渐丧失其竞争优势,因此必须不断地对其加以丰富和提升。结合国际大型银行的成长模式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所处的经济金融环境,本文提出应选择战略并购作为其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选题目的和意义、论文框架和研究方法,并对本文涉及的核心竞争力理论和并购理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接着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现状并从监管环境、行业竞争及客户环境变化方面指出目前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紧迫性。在此基础上从战略并购的优势分析、国际大银行的成长模式以及当前所处环境出发,论证了我国商业银行应采取战略并购手段提升核心竞争力,完成本文的规范分析。然后对目前存在的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借鉴CAMELS评级系统建立了本文的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评估方法则选取了对客观指标分析具有绝对优势的熵权法,从而完成模型的构建。在此基础上,以中国工商银行(亚洲)并购华比富通银行、中国银行并购新加坡飞机租赁公司两个案例作分析,模型验证通过实施战略并购使其核心竞争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因此选择战略并购来提升商业银行提升核心竞争力是可行的,最终完成本文的实证分析部分。最后,结合前文案例分析结果,本文对商业银行如何通过战略并购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陶能虹,张振[8](2010)在《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的实践与思考》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金融市场的日趋开放,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已成为部分领先中资银行的自然选择。从全球大型银行的发展历史来看,跨国并购是商业银行迅速提升国际化和综合化经营水平的重要途径。在此背景下,客观认识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的发展现状,总结其中的成功经验和失利教训,有助于为中资银行顺利实施海外并购提供借鉴。
姜桂芬[9](2010)在《中资银行海外并购财务效率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商业银行经营状况影响着一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影响着一国经济的发展。很多发达国家的大银行都是通过海外并购不断发展壮大,走向国际的。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以及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银行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与此同时,我国银行股份制改革效果日益显着,稳定的国内经济环境也使得中资银行自身实力不断增强,海外并购的条件日趋成熟。为应对国内银行、国外银行竞争压力,使中资银行走向国际,提高自身经营水平,近年来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的步伐加快。为了研究中资银行海外并购是否提高了中资银行的财务效率,本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工商银行与中国银行海外并购的两个案例进行分析。首先对并购相关理论包括动因理论和效率理论以及研究并购财务效率的方法进行了阐述,为下文打下基础。其次,从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的动因、历程两方面介绍了中资银行并购的状况。再次,运用两种方法对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的两个案例实证分析,分析并购行为是否使得中资银行财务效率得到改善。最后前面几部分的基础上,对如何提高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的财务效率给出了几点建议,以期达到推进中资银行将来的海外并购进程,实现全面提高中资银行竞争力的目标。
辛显镇[10](2009)在《我国商业银行境外并购策略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着工业化集中而出现的金融资本集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必然会呈现出跨越国界的趋势,而并购为银行业在全球范围内的集中提供了有效途径。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商业银行的境外并购逐渐成为实现国际化经营的主要方式之一。作为金融服务型企业,银行跨国并购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境外并购,商业银行不但在全球范围内构筑起经营网络,能够参与全球范围的竞争,而且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和协同经营,分散经营风险。当前,全球范围的银行并购浪潮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中国的商业银行也在积极谋求境外并购,抢占国际金融市场,迄今已有建行、工行、中行等大型商业银行通过参股、控股等方式并购了境外银行。随着银行业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发展方式逐渐由申设境外机构为主,转向申设和并购并举。从宏观层次上看,我国经济连续实现强劲增长,银行业改革不断深入,人民币升值加快,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依然存在,再加上次贷危机使许多境外银行陷入经营困境,这都为我国商业银行进行境外扩张提供了很好的时机。中国的商业银行如何把握这种发展机遇并迎接国际化竞争的挑战,是一个充满重大现实意义的理论和实践命题。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认真细致的研究,对我国商业银行境外并购这一课题进行详细的梳理和总结,弥补目前的研究在某些方面的不足,提出个人的创新点,希望能够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并对银行境外并购的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基于上述目的,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如下: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有关银行并购的理论综述和论文使用的理论工具及研究方法。商业银行的境外并购活动涉及经济金融的多个方面,是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国际化经营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第二部分首先介绍银行并购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指出了本文所研究的银行并购,是中国大陆境内的商业银行对境外的其他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或工商企业实施的并购行为,它既包括对境外提供同类金融产品的机构进行扩大规模减少成本式的横向并购,同时也包括对境外提供不同金融产品的机构所进行全能服务式的混合并购。然后,从四个方面分析了银行境外并购的作用,银行的境外并购是商业银行实行全球化经营策略,拓展业务领域,扩大市场份额,壮大规模,增强银行竞争力的有效的发展战略。第三部分论述了国外银行业并购的实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国外银行业并购的特点。美国是当今世界头号经济、金融强国,美国的银行业并购起源最早、发展最迅猛、影响也最广泛,因此,对美国银行业并购的分析必不可少。最近几年,欧洲和新兴市场国家(地区)的银行并购活动发展迅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地区),与中国银行业现状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对其研究有积极借鉴作用。国际银行业并购风起云涌,虽各不相同,但也有共性,文章总结了这些共同的特点或者趋势,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并购活动有积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接下来的第四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部分将研究视角从国外转向国内,重点探讨我国商业银行境外并购活动的现状,总结了最近发生的一系列国内并购案例的特点,或者说是存在的问题。当然,这部分开头还有一个小引子,比较了银行国际化经营的两种方式——新设投资与境外并购——的利弊,文章借助Cobb-Douglas生产函数,从利润最大化角度对这两种模式进行比较,并提出,现实中银行的国际化经营究竟采取那种方式需要从多方面考虑。本部分还包含关于银行境外并购绩效的一个实证分析,即借助“股权收益率”模型对工银亚洲并购华比富通银行的绩效做了简单分析,虽然仅仅从财务的角度分析银行并购的绩效,可能说服力不够强,但是,这至少是研究该问题的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在研究中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本部分的最后,则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境外并购的意义。第五部分是论文的重点内容,也是研究的根本目的之所在,即在所有前述内容的基础上,立足现实,放眼长远,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境外并购的策略选择。我国商业银行并购国外银行是时代的选择,是大势所趋,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从中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出发,量力而行。总体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参加跨国并购仍面临许多问题,例如:缺乏全球布局的宏观规划,网点地理分布不合理,层次较低;新技术的开发滞后,金融创新能力弱;人才匮乏,适合跨国银行经营管理的人才短缺等。文章认为,这些问题应该从六个方面着手解决,包括:制定清晰合理的境外并购发展战略;培养和引进国际高端人才,成立专业高效的银行并购团队;选择适当的并购时机,加强并购后的整合;充分发挥投资银行在跨国并购中的作用;完善银行的境外并购内部风险控制机制;以及其他方面注意的问题。本文核心观点是,我国银行通过实施境外并购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既面临一些有利因素,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我国商业银行应大胆的借鉴和学习国际银行业并购的经验,并根据我国国情,以稳定健康发展为目标,制定合理的境外并购战略,以建立有效的规范与可行的制度为基础,不失时机的推进境外并购的实践,努力培育和完善并购市场,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银行境外并购之路。围绕这一核心观点,文章的基本观点包括:(1)银行的境外并购是商业银行实行全球化经营策略,拓展业务领域,扩大市场份额,壮大规模,增强银行竞争力的有效的发展战略。国际银行业并购的实践证明,并购是商业银行做大做强的战略选择,是商业银行实现快速成长的必由之路。花期银行、汇丰银行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2)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际银行并购活动呈现出一些共同特点,这为中国商业银行境外并购活动的展开提供了积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研究国际银行业并购的成败经验具有重要意义。(3)随着银行业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发展方式逐渐由申设境外机构为主,转向申设和并购并举。境外并购必将成为商业银行开展国际化经营的重要途径。(4)我国商业银行并购国外银行是时代的选择,是大势所趋,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从中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出发,量力而行。有条件的商业银行要把握机遇、克服困难,积极开展并购活动。不具备条件的商业银行,暂时应该以练好内功、推进自身改革为主,但可以着手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本文创新点包括:(1)利用“股权收益率”模型分析了工银亚洲并购华比富通银行的绩效。这部分数据的取得来源于工银亚洲2001-2007年公布的年报。这一实证分析从财务的角度证明了境外并购能够带来银行绩效的提高。(2)紧密结合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和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现状,较为全面的总结了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境外并购活动面临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目前国内已发表的有关银行并购的文献资料,还没有系统对这一问题的总结和研究。本文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向主要有:(1)对境外并购活动的细节把握还不够深入、具体。譬如并购方式的选择、并购中的尽职调查等论述不够具体。并购后的整合对并购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但整合涉及到财务、文化、管理及组织体系等很多方面,文中只涉及了其中的部分,对财务的整合没有涉及。这主要是本人的理论水平有限、加之没有实践经验所致。(2)对我国商业银行境外并购的特点,分析的还不够透彻,具体的例证较少。可考虑在每一个特点的论述中,加入实际的例子分析,这样会更有说服力。
二、工银亚洲整体收购华比富通银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工银亚洲整体收购华比富通银行(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金融机构海外并购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0.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0.2.1 国外研究综述 |
0.2.2 国内研究综述 |
0.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
0.4 本文创新之处与不足 |
1 中国金融机构海外并购的起步、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
1.1 中国金融机构海外并购概述 |
1.2 中国金融机构海外并购的特点 |
1.2.1 初期并购的数量和规模都比较小 |
1.2.2 在地理层面上主要集中在亚洲 |
1.2.3 海外并购以横向并购为主,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不多 |
1.2.4 政府对中国银行业海外并购影响作用明显 |
1.3 中国金融机构海外并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1.3.1 很多海外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 |
1.3.2 银行跨国并购法律不健全 |
1.3.3 缺乏经验,管理问题突出 |
2 中国金融机构海外并购的效应分析 |
2.1 中国金融机构海外并购的财务效应分析 |
2.1.1 杜邦分析法思路综述 |
2.1.2 关于工银亚洲并购华比富通银行的分析 |
2.1.3 杜邦分析法的局限性 |
2.2 工银银行并购南非标准银行的效应分析 |
2.2.1 中非合作的战略意义 |
2.2.2 业务及地区性合作带来协同效应 |
2.2.3 在非商业银行领域的延伸合作 |
3 中国金融机构海外并购风险及管理 |
3.1 中国金融机构海外并购风险 |
3.1.1 并购前风险 |
3.1.2 并购中风险 |
3.1.3 并购后风险 |
4 中国金融机构海外并购的对策及建议 |
4.1 中国金融机构海外并购风险的防范措施 |
4.1.1 并购前对风险的控制 |
4.1.2 并购中风险的控制 |
4.1.3 并购后风险的控制 |
4.2 中国金融机构海外并购的防范措施 |
4.2.1 建立融资风险预警和监控系统 |
4.2.2 了解相关政府政策,确保并购是合法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3)全球市场上的中资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的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背景:中国银行业和金融体制改革 |
做好准备:工行开始全球思维 |
海外发展战略设计 |
工行全球战略性布局 |
(一)试水香港:打造工行香港旗舰——工银亚洲 |
1. 收购香港友联银行,成立工银亚洲 |
2. 收购华比富通银行,工银亚洲扩张 |
3. 收购华商银行,增强工银亚洲 |
4. 整合信用卡业务 |
(二)进军亚洲其他地区 |
(三)走进非洲 |
(四)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进入北美 |
全球化格局现状 |
成为真正的跨国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
(一)金融商业风险和挑战 |
(二)国际政治和金融监管环境的风险和挑战 |
(三)管理风险 |
(四)多元文化的风险 |
(五)人才挑战 |
(4)中外银行并购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2.1 企业并购 |
1.2.2 银行并购 |
1.3 国内外对银行并购的研究情况 |
1.3.1 国外对银行并购的研究 |
1.3.2 国内对银行并购的研究情况 |
1.4 研究思路、方法和内容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内容 |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
2. 中外银行并购比较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 |
2.1 银行并购动因视角 |
2.1.1 银行并购的微观、宏观动因比较 |
2.1.2 银行并购宏微观动因的内在联系 |
2.2 银行并购绩效视角 |
2.2.1 银行绩效概念的界定 |
2.2.2 银行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综述 |
2.2.3 银行并购绩效评估的模型选择 |
2.3 并购动因影响并购绩效的视角 |
2.3.1 并购动因作用于绩效的方式 |
2.3.2 并购绩效的动因模式比较 |
3. 中外银行业并购的动因比较 |
3.1 国际银行业并购的主要动因及其变迁 |
3.1.1 国际银行业并购历程 |
3.1.2 早期国际银行业的并购动因 |
3.1.3 近期国际银行业的并购动因 |
3.2 中国银行业并购的历程及主要动因 |
3.2.1 中国银行业并购历程 |
3.2.2 政府主导时期中国银行业并购的动因 |
3.2.3 市场主导时期中国银行业并购的动因 |
3,3 中外银行业并购动因比较 |
3.3.1 从外部环境来看并购动因 |
3.3.2 从主导力量来看并购动因 |
3.3.3 从发生区域来看并购动因 |
3.3.4 从组合方式来看并购动因 |
3.3.5 从社会效益来看并购动因 |
4. 中外典型银行并购的绩效比较 |
4.1 中外银行业并购的典型案例比较 |
4.1.1 国际银行业并购的典型案例 |
4.1.2 中国银行业并购的典型案例 |
4.1.3 中外典型银行并购异同比较 |
4.2 中外典型银行并购的绩效比较分析 |
4.2.1 花旗银行VS工银亚洲:基于财务数据的比较 |
4.2.2 汇丰银行VS浦发银行:基于DEA分析的比较 |
4.2.3 综合结论 |
5. 银行并购绩效之动因模式的中外比较 |
5.1 国际银行业并购绩效之动因模式 |
5.1.1 并购绩效的动因模式的假说 |
5.1.2 变量选择的理论依据 |
5.1.3 数据来源、变量处理与描述 |
5.1.4 经验估计的计量模型设计 |
5.2 经验数据回归结果分析 |
5.2.1 中国银行业并购绩效的动因模式分析 |
5.2.2 外国银行业并购绩效的动因模式分析 |
5.3 银行并购绩效之动因模式的中外比较 |
6. 推动我国银行业并购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
6.1 国际银行业发展趋势 |
6.2 我国银行业并购的障碍分析 |
6.3 中国银行业并购对策研究 |
6.3.1 我国银行并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6.3.2 中国银行业未来并购的路径设想 |
6.3.3 中国银行业未来并购的策略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 中国六大行并购的DEA绩效测度,测算软件:DEAP 2.1 |
2. 外国六大行并购的DEA绩效测度 |
3. 关于并购绩效动因模式的回归结果,计量分析软件STATA10.0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5)扬帆出海抒壮志 破浪前行系豪情——中国工商银行国际化发展20年回眸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访谈篇 |
厚积薄发 和谐共赢 |
“生逢其时、厚积薄发” |
“把握大局、积极审慎、和谐共赢” |
“这是最坏的年代, 也是最好的年代” |
“全球性银行建设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
综述篇 |
时光雕刻的荣耀之路 |
全球布局: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
境外产品线: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
跨境人民币: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 |
联动思维:众人同心 其利断金 |
全球一体化平台:同一个工行 同一个梦想 |
寄语20年 |
(7)战略并购对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可能创新之处 |
第二章 银行并购理论与核心竞争力理论概述 |
2.1 核心竞争力概论 |
2.2 并购理论概述 |
2.2.1 并购与核心竞争力 |
2.2.2 战略并购涵义与特征 |
2.3 银行并购理论 |
2.3.1 银行并购的主要类型 |
2.3.2 基于微观层面的银行并购理论 |
2.3.3 基于宏观层面的银行并购理论 |
第三章 通过战略并购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性分析 |
3.1 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
3.2 我国商业银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紧迫性 |
3.2.1 银行监管环境变化 |
3.2.2 银行竞争环境激烈 |
3.2.3 客户环境变化 |
3.3 利用战略并购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 |
3.3.1 并购的优势及劣势分析 |
3.3.2 战略并购是我国商业银行所处环境的现实选择 |
3.3.3 国际大型银行成长模式及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战略并购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实证分析 |
4.1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 |
4.1.1 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
4.1.2 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
4.1.3 评估方法 |
4.2 战略并购对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案例实证分析 |
4.2.1 案例一:中国工商银行(亚洲)并购华比富通银行 |
4.2.2 案例二:中国银行收购新加坡飞机租赁公司 |
4.2.3 结论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通过战略并购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
5.1 具备明确的战略目标 |
5.2 围绕战略需求慎选并购对象 |
5.2.1 并购对象的精准估值 |
5.2.2 并购对象区域性选择 |
5.2.3 业务发展需要 |
5.3 准确把握并购时机 |
5.4 注重并购后的整合 |
5.4.1 注重战略整合 |
5.4.2 注重业务整合 |
5.4.3 注重文化整合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中资银行海外并购财务效率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并购的相关理论 |
第一节 并购动因理论 |
第二节 并购效率理论 |
第三节 并购财务效率的实证分析方法 |
第三章 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状况 |
第一节 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的动因 |
第二节 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的历程 |
第四章 中资银行海外并购财务效率的实证分析 |
第一节 实证分析的相关说明 |
第二节 工商银行并购华比富通案例分析 |
第三节 中国银行并购新加坡飞机租赁公司案例分析 |
第五章 提高中资银行海外并购财务效率的政策建议 |
第一节 中资银行海外并购财务效率低下的原因 |
第二节 提升中资银行海外并购财务效率的政策建议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致谢 |
(10)我国商业银行境外并购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银行并购的理论综述 |
1.2.1 有关银行并购动机的理论 |
1.2.2 有关银行并购绩效的理论 |
1.3 本文使用的理论工具及研究方法 |
2. 银行并购的概念界定与作用 |
2.1 银行并购的概念及分类 |
2.2 银行境外并购的作用 |
2.2.1 境外并购是商业银行开展跨国业务,扩大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 |
2.2.2 并购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与协同作用,从而提升银行的竞争力 |
2.2.3 银行境外并购有助于提高资本充足率,分散风险 |
2.2.4 通过境外并购能更好的为本国跨国公司服务,促进银企境外合作 |
3. 国外银行业并购的实践及特点 |
3.1 美国银行业并购分析 |
3.2 欧洲银行业并购 |
3.3 新兴市场国家(地区)的银行并购 |
3.4 国际银行业并购的特点 |
3.4.1 银行业并购规模巨大,境外并购日趋频繁 |
3.4.2 并购形式由过去比较单一的横向并购转向混合并购 |
3.4.3 并购地区由美国扩展到世界范围,新兴市场国家银行并购发展迅速 |
3.4.4 银行并购的支付方式日趋多样化 |
3.4.5 各国政府对银行并购发挥了积极甚至主导作用 |
4. 我国商业银行境外并购研究 |
4.1 国际化经营的两种模式:新设投资与境外并购 |
4.2 我国商业银行境外并购的现状及特点 |
4.2.1 我国商业银行境外并购的现状 |
4.2.2 我国商业银行境外并购的特点 |
4.3 银行境外并购绩效的一个实证分析 |
4.3.1 “股权收益率”模型介绍 |
4.3.2 工银亚洲并购华比富通银行的绩效分析 |
4.4 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境外并购的意义 |
4.4.1 境外并购是我国商业银行实现国际化经营的重要方式 |
4.4.2 境外并购可以实现银行业多元化经营,提高市场占有率和获利能力 |
4.4.3 境外并购有利于我国银行业为跨国公司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 |
4.4.4 境外并购有助于商业银行收入与风险的更好平衡 |
4.4.5 境外并购能够产生经营协同效应和管理协同效应,提高银行竞争力 |
5. 我国商业银行境外并购的策略选择 |
5.1 我国银行境外并购的有利因素 |
5.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银行业改革成效显着 |
5.1.2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 |
5.1.3 次贷危机使许多外资银行陷入经营困境,市值大幅下降 |
5.1.4 政府及银行监管机构的大力支持 |
5.2 我国银行境外并购的不利因素 |
5.2.1 定价和议价能力弱 |
5.2.2 银行业并购的法律法规欠缺,相关的政策措施不配套 |
5.2.3 缺乏与先进国际同业相抗衡的领先技术和国际化人才 |
5.2.4 并购中的风险 |
5.3 我国商业银行境外并购的策略 |
5.3.1 制定清晰合理的境外并购发展战略 |
5.3.2 培养和引进国际高端人才,成立专业高效的银行并购团队 |
5.3.3 选择适当的并购时机,加强并购后的整合 |
5.3.4 充分发挥投资银行在跨国并购中的作用 |
5.3.5 完善银行的境外并购内部风险控制机制 |
5.3.6 其他方面注意的问题 |
6.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四、工银亚洲整体收购华比富通银行(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金融机构海外并购的分析[D]. 冯靖越. 辽宁大学, 2018(01)
- [2]廿载耕耘 与香港同行共成长 联接两地 与时代俱进谱新章[J]. 工银亚洲. 中国城市金融, 2017(07)
- [3]全球市场上的中资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的经验[J]. 杨林,王碧珺. 国际经济评论, 2013(01)
- [4]中外银行并购比较研究[D]. 周恩静. 西南财经大学, 2012(04)
- [5]扬帆出海抒壮志 破浪前行系豪情——中国工商银行国际化发展20年回眸与展望[J]. 本刊编辑部. 中国城市金融, 2012(04)
- [6]中国银行业海外并购视野的资本重组及其业务整合[J]. 桂咏评. 改革, 2011(03)
- [7]战略并购对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D]. 边楠. 北京工商大学, 2010(02)
- [8]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的实践与思考[J]. 陶能虹,张振. 中国城市金融, 2010(04)
- [9]中资银行海外并购财务效率的实证分析[D]. 姜桂芬. 苏州大学, 2010(01)
- [10]我国商业银行境外并购策略研究[D]. 辛显镇. 西南财经大学, 2009(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