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议中层领导干部的素养(论文文献综述)
杨峰[1](2021)在《高职院校中层正职与副职领导的权力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职院校中层执行机构中的正职与副职领导关系,直接影响到整个中层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和谐而稳定的正职与副职领导关系有助于带领团队同心同德,实现学校领导制定的战略目标;否则,必将产生权力边界模糊,个人利益矛盾突出,多重冲突交织,改革发展效力弱化等问题。基于高职院校发展现代化背景,着重探讨高职院校中层正职与副职领导的权力关系,分析在具体管理工作中正职与副职领导权力的冲突表现、危害及其根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客观、有效的合理化建议。
程瑶[2](2020)在《JW电力公司中层管理者绩效考核体系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层管理者作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企业战略的策划者和执行者,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电力企业需要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其中关键的内容在于对人力资源的管理,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模块之一,通过科学的考核管理方法能够增强中层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本研究以JW电力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层管理者开展绩效考核体系优化研究。本文优先对我国以及西方国家对于绩效管理以及电力公司绩效管理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简介,阐述了相关概念和理论,并将JW电力企业作为实例分析对象,对其中层管理的绩效管理情况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访谈法了解到在绩效管理过程中,该企业面临着以下问题:认知水平及满意度不高、部分指标设置不合理、考评监控环节缺失、考评流程不规范以及考评反馈不到位等。随后通过分析问题的成因,对JW电力公司制定企业战略目标,工作态度与能力、工作业绩与成效提出考核指标,制定办公室主任以及部门级绩效考核体系。最终提出实施绩效管理流程并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包括强化组织保障、提升人力资源保障、健全绩效管理制度保障以及完善沟通及反馈机制。在新的绩效考核运行之下,JW电力公司必然能够大大的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准。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行业内其他电力企业中层管理者绩效管理提供一定参考。
陈丹莉[3](2020)在《规范管理背景下警务辅助人员激励研究 ——以惠州市大亚湾区公安机关为例》文中提出2014年12月,中共中央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上首次提出要全面深化公安改革。随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印发实施。此次改革的总体目标是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和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改革涵盖了包括“规范警务辅助人员管理”等七个方面的内容。2016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对警务辅助人员管理体制、岗位职责、管理制度等提出了明确要求。警务辅助人员是公安机关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力量,如何对该群体实施有效激励,使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与公安民警共同形成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强大合力,是当前亟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基层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的激励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访谈法,通过对惠州市大亚湾区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激励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其对警务辅助人员激励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激励认识不到位;二是激励机制不健全;三是激励成效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警辅群体定位存在偏差、激励政策前期调研不够充分、激励实施缺乏有效监督。最后,论文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完善建议:一是提高激励建设认识;二是完善福利待遇体系;三是优化绩效考核制度;四是建立健全培训体系;五是提高社会保障力度;六是增强职业自我认同。
李雪[4](2020)在《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以宣化科技职业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职教育日新月异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与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新时代怎样结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需求和产业升级要求,建设具有时代特色的、充满活力的、可以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的高职校园文化,成为了目前高职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共分四个部分,分别从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相关理论、现状问题具体调查分析、对策提出与措施实施、典型案例成果等方面进行阐释研究。目的在于对国内外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对中国校园文化实践现状进行较为深入的考察,对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内涵、方式、功能、对策等进行探讨研究,以期对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实施有所裨益。第一部分论述了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并对国内外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相关成果进行综述。西方高校校园文化研究与国内相比,以人才未来职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更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更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更强调人文和科学教育的有机融合。其校园文化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专业改革、学科建设与教材改革为基础,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国内高职校园文化研究起步较晚,目前,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出现了校企合作、创业创新等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新趋向。第二部分阐释了我国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主要特征与主要功能。强调在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适应新要求,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方面入手,根据其特征要求,发挥其导向、辐射、凝聚等重要功能。特别要紧紧围绕新时代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要求,结合高职院校自我定位,与促进就业需求、适应产业发展相适应,从校园文化建设的不同层面入手,注重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实现,进行校企合作共建、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养、打造特色品牌校园文化等内涵建设。第三部分结合对宣化科技职业院校师生领导进行的调查问卷与访谈结果,探讨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对其形成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归纳,并提出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高职院校对校园文化建设普遍较为重视,但认识不够明确;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较为丰富,精神文化相对欠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个性逐渐凸显,但辨识度尚需提升;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制度建设日趋完善,行为文化有待提升。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诸多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校园文化建设“职业性”定位不够清晰,建设思路不够全面开阔,时代感不强,办学理念落后等。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把握高职发展方向,建设特色校园文化;二是树立“大学精神”,建设高职校园文化;三是引入企业文化,完善高职校园文化;四是借鉴国外办学经验,提高校园文化质量。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具体措施是:加强机制建设,巩固制度和组织机构之根基;强化物质文化建设,保障硬件设施到位;以师生行为规范为抓手,加强行为文化建设;以校园精神为引领,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味,创校园文化特色品牌。第四部分,通过对宣化科技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具体措施实施及取得的部分成果分析,论证本文提出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对策的可行性。宣化科技职业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措施包括:明确“文化育人,文化强校”文化建设方向,强化文化建设导向功能;结合专业与地域优势,发展创新创业特色校园文化;加强校企合作,提高企业文化融入力度。其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成果有:“一系一品,一人一艺”文化育人工程,实现艺术审美教育与专业文化品牌建设双提升;在传承中创新发展,创新创业项目工程引领校园文化特色发展;校企合作共建,校园文化建设职业性日渐凸显等三个方面。
王海婷[5](2019)在《山东恒泰工程公司中层管理者领导力评价与提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于一个组织而言,可将其长远发展的标志概括为领导力。伴随领导力的强化,能够对组织发展产生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当今国际竞争市场的实际情况,可以发现国际竞争市场发展的势头十分高涨,并且市场竞争压力也在逐步增强,这使得各个组织要想实现长久发展,便需提升对领导力特别是中层管理者领导力的重视度。本文把山东恒泰工程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该公司现有的中层管理者领导力状况进行深入研究,以了解中层管理者领导力的具体情况、探寻对其所能设计的提升策略为目的,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关于中层管理者领导力的优化方案,有利于提高公司中层领导的管理水平,增加公司效益。文章首先对领导力的相关理论知识和企业的有关情况进行介绍。然后利用德尔菲法获取了该公司有针对性的领导力影响评价因素,通过构建模型,运用调查问卷法和模糊层次分析法对该公司中层管理者领导力的情况进行了评价。通过模型评价,发现该企业内部中层管理人员在管理、素质等方面需要提升。从三个层面设计提出了提升对策。半年以后的测评表明,七个主要因素所对应的得分均出现了相应增加,特别是体现在文化管理、关注下属发展这两个层面。通过对山东恒泰工程公司中层管理者领导力的研究表明,本文建立的评价体系,能够发现中层管理者的领导力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对类似企业有应用价值。
沈奕圻[6](2019)在《中学校长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提升途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学教育的领航人——中学校长,在新时期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里,学校管理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只有当二者相互协调,共同促进,才能够达到最大的发展效能。如何把握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关系?如何在借助权力性影响力效应的同时,依托非权力性影响力充分发挥学校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有效提升非权力性影响力?这些都是学校管理者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上海市杨浦区内学校数量较多,基本能够代表上海市中学的整体现状,本研究通过典型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杨浦区部分中学校长为研究对象。正式调查研究前,进行文献检索、查阅,制定相关的研究方法。调查问卷设计从非权力性影响力影响因素出发,了解构成中学校长非权力性影响力使用现状;访谈对象涉及多层面学校成员,用以了解不同风格校长的领导方式,收集校长学校管理的案例。同时将现场观察和作品分析作为研究的辅助手段,收集走访学校相关文本材料,参与学校重大活动、会议等,以增加研究内容的深入性、全面性和多样性。研究发现中学校长非权力性影响力的运用出现三个值得关注的发展问题:对于领导角色的理解局限于对刚性管理实效的关注;在关注管理实效时满足于运用已有的专业素养;在学校管理中过于依赖对权力性影响力的运用。这些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校长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发挥;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通过管理实践创新来探索如何解决问题、改进实践。据此展开的进一步研究表明:校长自身的专业研修是一项有效提升非权力性影响力的途径。校长通过专业研修,用先进的专业标准更新对校长领导角色的理解;通过主动学习提高掌握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专业素养;能够在推进学校发展的实际进程中综合运用两类影响力。从而有效改善校长的领导行为,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李晓娴[7](2019)在《S大学“双肩挑”干部激励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校“双肩挑”干部模式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任职现象,具体来说,就是高校管理干部既负责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另外也会负责一部分教学科研方面的工作。综合来看,这种任职模式是非常高效的,能将不同的职能集于一人,精简干部队伍,还能做好职能的互通,一定程度上能助力国内高校将管理以及教学科研两项工作进行完美的协调。近些年来,随着高校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管理与教学科研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和科研工作日益繁重,使得高校“双肩挑”干部的工作压力日渐加大,工作积极性呈下降趋势,但与之相应的激励机制没有被足够重视,还是有一些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存在,这对整个高校管理工作的整体效能和长远发展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多投入一些精力来关注高校“双肩挑”任职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探讨和剖析与之相对应的激励机制,以有效地推动高校快速发展,对于各高校办学水平的综合提升也有积极的作用。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是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综合性大学——S大学,采用了多种经典方法,比如文献法、比较法以及调查法等等,较为全面地探究S大学在“双肩挑”干部激励机制方面的现状,分析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对策。在文章开篇,先对国内外关于激励理论以及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为后面的实证分析以及激励机制框架的构建搭建理论平台;其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对S大学“双肩挑”干部队伍情况和现行激励机制进行调查研究,然后归纳目前所采用的激励机制中有哪些不足和缺陷,另外分析其出现的根源;最后,把综合激励理论作为理论前提,探索S大学“双肩挑”干部激励机制的构建原则和框架,并有针对性地给出如何改进“双肩挑”干部激励机制各种不足的意见对策。下面分列出本文各个章节的概述:第一章:绪论。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概述,然后进行较为详细的文献综述,将论文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将他们在“双肩挑”干部激励这个领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叙述。第二章:论文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主要是对本论文研究主题中所涉及的相关重要概念进行阐述和解释,包括对高校“双肩挑“干部的定义,激励以及激励机制等领域的理论。第三章:S大学“双肩挑“干部激励机制现状分析。这一章节主要对S大学“双肩挑”干部的激励机制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在调查和访谈过程中,对S大学目前机制中的不足和缺陷进行总结:需求差异分析缺乏、薪酬分配不够合理、绩效考核体系不够科学、进修培训机制不健全、精神层面激励不到位等方面,并对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剖析。第四章:完善S大学“双肩挑”干部激励机制的对策分析归纳。总结归纳了构建“双肩挑”干部激励机制的主要原则,针对性地给出改进当下激励机制的具体对策,包括优化干部管理机制,建立干部培养、晋升、轮岗交流体系,完善绩效考核及薪酬奖励制度,加强精神激励,配套相应保障措施等。第五章:结论。该部分将整篇文章中的主要观点以及研究情况进行概述和总结,以及论述高校干部队伍激励机制的研究对高校发展的意义所在。
吴映强,李本乾[8](2018)在《高校中层领导干部新媒体素养与工作绩效的实证研究——以上海高校为例》文中指出以上海部分高校中层领导干部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法,检验新媒体素养、工作效能感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新媒体素养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中,工作效能感具有正向中介作用。在对上述实证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中层领导干部新媒体素养的对策和建议。
张春健[9](2016)在《农村中学中层领导执行力的实证研究 ——以哈尔滨市为例》文中提出农村的教育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时刻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其管理体制不全、师资力量薄弱及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普及农村教育过程中的重要难题。同时,学校管理问题也成为阻碍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又一瓶颈,伴随着这种现象,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研究目标转向农村教育的管理体制方面。而中层领导作为学校管理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的整个管理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校战略决策的重要参与者与执行者。这就意味着,为了提高学校管理的科学性与务实性,其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提升学校中层领导的执行力。因此,本文主要目的在于,以农村教育为研究背景,通过研究中层领导执行力的构成因素,提升其执行力的效果,来促进其作为学校工作重要执行者的行动效能。通过对以往学术界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分析,本文检验了在农村中学中层领导中,其执行力的构成要素,从而提出农村中学中层领导执行力提升的路径。通过收集来自于239名农村中学中层领导的数据证明农村中学中层领导执行力是由领悟能力、决策能力、操控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与创新能力构成的。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学习能力、决策能力、操控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与创新能力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这说明我们可以通过锻炼学习能力、决策能力、操控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与创新能力促进农村中学中层领导的执行力。从全篇内容来看,本研究首先提出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并对与本研究内容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其次,对农村中学中层领导执行力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分析了我国农村中学中层领导执行力的构成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关系。再次,根据以上对其构成要素的研究构建测量模型,并根据测量模型进行问卷设计、发放与回收工作。然后,是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数据总结,对研究假设进行分析、验证与讨论。最后,通过以上的检验结果与分析,提出农村中学中层领导执行力提升的途径以及对本文研究局限及未来展望的讨论。
白璟[10](2013)在《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胜任特征模型研究》文中认为高等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主力军,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等院校在积极发展教育事业的同时,还要不断推进高校的科研创新,将科研成果产业化,提高我国在全球化市场当中的竞争力。当前,我国高校面临着改革、发展、稳定、创新等多方面的压力与挑战,如何在稳定中求发展,在改革中求创新,关键在于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能否很好地发挥桥梁和管理作用。运用科学的方法、采用合理的标准和程序,建立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的胜任特征模型,对中层领导干部是否胜任岗位工作、是否尽职尽责、是否发挥了最大的效用等方面进行客观、准确地评价,有利于提高中层领导干部队伍素质建设,促进选人用人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为高校建立生机勃勃的中层领导干部团队;有利于激励中层领导干部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本研究从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胜任力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高校中层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胜任特征等方面出发,以河北省的十所高校为例,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行为事件访谈法、专家评分法等方法,自底向上地构建了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胜任特征模型,主要研究步骤为:首先制定绩效标准、确立效标样本(被试106位),然后对被试进行了关键行为事件访谈(BEI),辅之以开放式问卷调查,并对获取的访谈和调查数据(106份,共计5万字)进行了编码、提取高校中层干部胜任特征75项,将这75项分为十个主题,然后采用德尔菲专家预测方法(三轮),对这十项胜任特征进行了类属分析,得出高校中层领导干部六维度模型结构,其具体维度分别是:学习创新能力、学术素质、组织协调沟通能力、思想道德素质,团队合作精神、责任心与服务意识;并对所构建的胜任模型进行了效度检验,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在模型建立后,分析其在高校中层领导干部选拔和绩效考核中的可应用性,为我国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培养、科学评价等方面提供依据和测量工具,使我国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的选拔、评价从传统的注重学历、职称、经历的模式转向依靠综合胜任特征模型的新模式,创新我国高校中层管理干部的选拔、评价观念。
二、浅议中层领导干部的素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议中层领导干部的素养(论文提纲范文)
(1)高职院校中层正职与副职领导的权力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院校中层正职与副职和谐关系的分析 |
(一)中层领导概念解读 |
(二)正职与副职领导权力定位分析 |
(三)中层领导和谐发展的意义 |
二、高职院校中层正职与副职权力关系失衡的分析 |
(一)中层正职与副职冲突的表现 |
1. 正职领导独断专行或放任自流。 |
2. 副职领导唯命是从或任意妄为。 |
3. 正职与副职领导争功诿过造成团队内耗严重。 |
(二)中层正职与副职领导冲突的负面影响 |
1. 直接影响领导团队的集体合力和工作效能。 |
2. 严重影响高职院校中层领导素质。 |
(三)影响中层正职与副职和谐关系的因素分析 |
1. 权力定位不明确导致责权冲突。 |
2. 互相掣肘造成角色权威性冲突。 |
3. 争名夺利产生利益冲突。 |
4. 沟通交流不畅导致权力冲突。 |
5. 个性差异导致管理方式冲突。 |
6. 素养不高缺乏团队意识产生冲突。 |
三、高职院校中层正职与副职关系和谐发展的对策 |
(一)完善中层管理的岗位分工制度 |
(二)发挥正职的统领和指导培养作用 |
(三)发挥副职的参谋与补台作用 |
(四)加强评估与权责追究机制建设的力度 |
(五)提高中层领导的政治素养和人格魅力 |
(2)JW电力公司中层管理者绩效考核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 |
1.5 论文思路及结构框架 |
2 理论综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中层管理者 |
2.1.2 绩效考核 |
2.1.3 考核体系 |
2.2 绩效考核的相关理论 |
2.2.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2.2.2 目标管理理论 |
2.3 绩效管理流程 |
2.4 绩效考核方法 |
2.4.1 关键绩效指标法 |
2.4.2 目标管理法 |
2.4.3 平衡计分卡 |
2.4.4 360度考评法 |
2.5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5.1 国外研究现状 |
2.5.2 国内研究现状 |
3 JW电力公司中层管理者绩效管理的现状分析 |
3.1 JW电力公司简介 |
3.1.1 JW电力公司基本情况 |
3.1.2 JW电力公司经营现状 |
3.2 JW电力公司中层管理者绩效管理现状 |
3.2.1 中层管理者现行绩效考核 |
3.2.2 中层管理者绩效考核现状 |
3.2.3 调查情况分析 |
3.3 JW公司中层管理者绩效考评体系存在的问题 |
3.3.1 对考评的认知水平及满意度较低 |
3.3.2 部分考评指标设置不合理 |
3.3.3 考评监控环节缺失,考评结果差别不大 |
3.3.4 考评主体单一、目的不明确 |
3.3.5 绩效沟通与反馈没有落到实处 |
3.4 JW电力公司中层管理者绩效考评体系存在的问题成因分析 |
3.4.1 缺少绩效考核相关的培训 |
3.4.2 指标体系建立不科学 |
3.4.3 考评监督机制不完善 |
3.4.4 考核方法选取不科学 |
3.4.5 没有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 |
4 JW电力公司中层管理者绩效考评体系优化设计 |
4.1 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原则 |
4.2 整体战略目标分解 |
4.2.1 总体战略 |
4.2.2 JW电力公司的总体战略目标 |
4.3 部门任务分解 |
4.4 JW电力公司中层管理者绩效考核体系构建 |
4.4.1 部门级绩效考核体系 |
4.4.2 中层管理者绩效考核体系 |
4.5 JW电力公司中层管理者绩效考核指标权重确定 |
4.6 JW电力公司中层管理者绩效管理的流程 |
4.6.1 绩效考核计划 |
4.6.2 绩效考核周期 |
4.6.3 绩效考核标准 |
4.6.4 考核方案的实施 |
4.6.5 绩效考核结果的具体应用 |
4.6.6 绩效考核结果反馈 |
5 JW电力公司中层管理者绩效管理实施保障 |
5.1 建立领导小组,强化组织保障 |
5.2 强化监督机制、创造公平氛围 |
5.3 提升人力资源保障,规范考评流程 |
5.4 健全绩效管理制度保障 |
5.5 完善绩效评价与反馈机制 |
6 结论 |
6.1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取得成果 |
6.2 论文的创新之处 |
6.3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3)规范管理背景下警务辅助人员激励研究 ——以惠州市大亚湾区公安机关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文献评述 |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
1.4.3 研究思路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警务辅助人员 |
2.1.2 激励 |
2.2 警务辅助人员激励的理论依据 |
2.2.1 需要层次理论 |
2.2.2 双因素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警务辅助人员激励现状分析 |
3.1 警务辅助人员概况 |
3.1.1 国内警务辅助人员整体情况 |
3.1.2 惠州市大亚湾区警务辅助人员组建情况 |
3.1.3 惠州市大亚湾区警务辅助人员面临的社会要求 |
3.2 惠州市大亚湾区警务辅助人员激励现状 |
3.2.1 惠州市大亚湾区警务辅助人员激励政策概况 |
3.2.2 惠州市大亚湾区警务辅助人员激励内容概况 |
3.2.3 惠州市大亚湾区警务辅助人员激励手段概况 |
3.3 规范管理背景下强化激励必要性分析 |
3.3.1 规范管理是当前时期的现实要求 |
3.3.2 强化激励是规范管理的有效途径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惠州市大亚湾区警务辅助人员激励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惠州市大亚湾区警务辅助人员激励现状调查 |
4.1.1 问卷调查设计 |
4.1.2 信度检测 |
4.1.3 问卷情况 |
4.2 当前警务辅助人员激励存在的问题 |
4.2.1 激励认识不到位 |
4.2.2 激励机制不健全 |
4.2.3 激励效果不明显 |
4.3 原因分析 |
4.3.1 警辅群体定位存在偏差 |
4.3.2 激励前期调研不够充分 |
4.3.3 激励实施缺乏有效监督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完善惠州市大亚湾区警务辅助人员激励的对策 |
5.1 提高激励建设认识 |
5.2 完善福利待遇体系 |
5.2.1 推行差异化薪酬制度 |
5.2.2 开展规范化奖励工作 |
5.3 优化绩效考核制度 |
5.4 建立健全培训体系 |
5.4.1 完善培训内容 |
5.4.2 规范培训管理 |
5.5 提高社会保障力度 |
5.5.1 加强社会舆论引导 |
5.5.2 扩宽职业发展空间 |
5.6 增强职业自我认同 |
5.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4)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以宣化科技职业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概念界定 |
(一)新时代 |
(二)高等职业院校 |
(三)校园文化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分析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五、本文研究方法及内容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视角和思路 |
第一章 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特征与功能 |
一、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
(一)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 |
(二)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
二、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的主要特征 |
(一)职业性 |
(二)先导性 |
(三)创新性 |
三、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的功能 |
(一)导向功能 |
(二)凝聚功能 |
(三)辐射功能 |
(四)激发功能 |
第二章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与成因分析 |
一、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一)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较为重视,但认识不够明确 |
(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物质文化较为丰富,精神文化相对欠缺 |
(三)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个性逐渐凸显,但辨识度尚需提升 |
(四)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制度文化日趋完善,行为文化建设有待提升 |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归因 |
(一)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职业性”定位不够清晰 |
(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思路不够全面开阔 |
(三)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时代感不强,办学理念滞后 |
第三章 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
一、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
(一)把握高职教育发展方向,建设特色校园文化 |
(二)树立“大学精神”,建设高职校园文化 |
(三)引入企业文化,完善高职校园文化 |
(四)借鉴国外办学经验,提高校园文化质量 |
二、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
(一)加强高职校园文化机制建设,巩固制度建设和组织机构之根基 |
(二)强化物质文化建设,以硬件做保障 |
(三)加强行为文化建设,以师生行为规范为抓手 |
(四)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发挥校园精神引领作用 |
(五)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创校园文化特色品牌 |
第四章 宣化科技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案例分析 |
一、宣化科技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 |
(一)明确建设方向,强化导向功能 |
(二)结合专业与地域文化优势,发展创新创业特色校园文化 |
(三)加强校企合作,提高企业文化融入力度 |
二、宣化科技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成果 |
(一)“一系一品,一人一艺”文化育人工程,实现艺术审美教育和专业建设双提升 |
(二)在传承中创新,创新创业项目建设引领校园文化特色发展 |
(三)校企合作共建,凸显了校园文化职业性特征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5)山东恒泰工程公司中层管理者领导力评价与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及研究路线 |
2 中层管理者领导力的研究理论 |
2.1 领导力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
2.2 领导力相关理论 |
2.3 中层管理者相关理论 |
3 恒泰工程公司中层管理者领导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1 恒泰工程公司概况 |
3.2 评价指标的选取 |
3.3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4 调查步骤及实施过程 |
3.5 SPSS分析及指标体系构建 |
4 恒泰工程公司中层管理者领导力调查结果分析 |
4.1 模糊层次分析(FAHP)模型构建 |
4.2 综合评价结论 |
5 恒泰工程公司中层管理者领导力提升对策 |
5.1 恒泰公司中层管理者领导力提升对策的整体思路 |
5.2 恒泰公司中层管理者领导力提升的具体做法 |
5.3 恒泰公司中层管理者领导力提升方案效果评估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中学校长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提升途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的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一)校长影响力 |
(二)校长的权力性影响力 |
(三)校长的非权力性影响力 |
(四)校长的专业研修 |
(五)校长的领导力提升 |
四、研究设计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的问题与假设 |
(三)研究方法 |
(四)目标与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综述 |
(一)关于权力性影响力与非权力性影响力的相关概念研究 |
(二)关于权力性影响力与非权力性影响力不同点的研究 |
(三)关于非权力性影响力在其他领域的研究 |
(四)关于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
(五)关于非权力性影响力功能的研究 |
(六)关于权力性影响力与非权力性影响力关系的研究 |
(七)关于提升非权力性影响力提升途径的研究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一)关于领导影响力的研究 |
(二)非权力性影响力与权力性影响力研究 |
三、理论基础 |
(一)领导本质理论 |
(二)柔性领导理论 |
(三)利克特的领导系统理论(四种管理方式) |
四、研究述评 |
第三章 中学校长非权力性影响力的调查研究结果分析 |
一、调查研究的设计 |
(一)调研内容的设计 |
(二)调研对象的选取 |
二、调查研究的实施 |
(一)正式调研的前期准备 |
(二)正式开展调查研究 |
(三)调查研究后的数据资料整理 |
三、调查研究结果 |
(一)问卷基本情况分析 |
(二)校长非权力性影响力现状 |
(三)典型案例及分析 |
四、调查研究结论:非权力性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
(一)专业自觉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
(二)专业素养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 |
(三)灵活运用两类影响力的专业智慧有待进一步提升 |
第四章 中学校长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一、对于校长领导角色的理解局限于对刚性管理实效的关注 |
(一)有效的沟通有助于正确的角色定位 |
(二)多重角色定位需要全面的综合能力 |
二、在关注管理实效时满足于运用已有的专业素养 |
(一)专业素养的广度 |
(二)专业素养的深度 |
(三)专业素养的迁移度 |
三、在学校管理中过于依赖对权力性影响力的运用 |
(一)非权力性影响力发挥需要共同情景的融入 |
(二)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发挥需要榜样示范力量 |
第五章 通过专业研修提升中学校长非权力性影响力 |
一、用先进的专业标准更新对校长领导角色的理解 |
二、通过主动学习提高掌握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专业素养 |
三、在推进学校发展的实际进程中综合运用两类影响力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一:《校长非权力性影响力研究》调查问卷 |
附件二:中学校长非权力性影响力的访谈提纲(中学校长) |
附件三:中学校长非权力性影响力的访谈提纲(中学教师) |
附件四:典型案例发展阶段表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7)S大学“双肩挑”干部激励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的研究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高校“双肩挑”干部 |
2.1.2 激励与激励机制 |
2.2 波特—劳勒综合激励理论 |
第三章 S大学“双肩挑”干部激励现状及存在问题 |
3.1 S大学“双肩挑”干部现行激励机制 |
3.1.1 S大学概况及“双肩挑”干部队伍基本情况 |
3.1.2 现行的激励机制 |
3.2 S大学“双肩挑”干部激励状况调查 |
3.2.1 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
3.2.2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
3.3 S大学“双肩挑”干部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
3.3.1 需求差异分析缺乏 |
3.3.2 薪酬分配不够合理 |
3.3.3 绩效考核体系不够科学 |
3.3.4 进修培训机制不健全 |
3.3.5 精神层面激励不到位 |
3.4 S大学“双肩挑”干部激励问题成因分析 |
3.4.1 内外部环境制约激励机制的运行效果 |
3.4.2 干部队伍建设的认识与实践存在脱节 |
3.4.3 日益增长的需求与现行激励机制存在矛盾 |
第四章 完善S大学“双肩挑”干部激励机制的对策研究 |
4.1 构建“双肩挑”干部激励机制应遵循的原则 |
4.1.1 以人为本原则 |
4.1.2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原则 |
4.1.3 公平公正原则 |
4.1.4 时效性原则 |
4.1.5 正负激励并用原则 |
4.2 S大学“双肩挑”干部激励机制优化设计 |
4.3 完善S大学“双肩挑”干部激励机制的具体对策 |
4.3.1 优化“双肩挑”干部配置,建立客观、有效的管理机制 |
4.3.2 重视“双肩挑”干部发展,建立干部培养、晋升、轮岗交流机制 |
4.3.3 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及薪酬奖励机制 |
4.3.4 加强人文关怀,完善精神激励机制 |
4.3.5 配套保障措施,支持干部后续发展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S大学“双肩挑”干部激励状况调查问卷 |
致谢 |
(8)高校中层领导干部新媒体素养与工作绩效的实证研究——以上海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媒体素养研究的进展 |
二、研究模型及假设 |
三、数据分析及模型检验 |
1. 数据收集 |
2. 变量测量 |
3. 验证性因子分析 |
4. 研究结果 |
四、对策建议 |
(9)农村中学中层领导执行力的实证研究 ——以哈尔滨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农村中学中层领导执行力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
一、农村中学中层领导执行力的概念界定 |
(一)中学中层领导的概念界定 |
(二)执行力的概念界定 |
二、农村中学中层领导执行力的构成要素分析 |
(一)农村中学中层领导执行力的构成要素 |
(二)农村中学中层领导执行力构成要素分析 |
(三)农村中学中层领导执行力构成要素关系分析 |
三、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农村中学中层领导执行力测量模型与研究设计 |
一、农村中学中层领导执行力测量模型 |
二、农村中学中层领导执行力测量工具 |
(一)农村中学中层领导执行力测量量表 |
(二)实证研究调查问卷设计 |
三、问卷预调查与结果 |
四、实证研究正式调研过程 |
五、实证研究的数据分析方法 |
六、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实证研究的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
一、样本的基本特征 |
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三、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
(一)农村中学中层领导执行力测量量表的信度分析 |
(二)农村中学中层领导执行力测量量表的效度分析 |
四、模型分析 |
(一)因子分析 |
(二)模型适配度分析 |
(三)相关分析 |
(四)研究结果与存在问题 |
五、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农村中学中层领导执行力提升的途径 |
一、农村中学中层领导执行力提升的途径 |
(一)不断学习,提高领悟能力 |
(二)开放思维,提升决策能力 |
(三)结合实际,提高组织协调能力 |
(四)强化自身,增强操控能力 |
(五)把握未来,培养创新能力 |
二、研究局限与展望 |
(一)研究局限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胜任特征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总体设计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胜任特征的概念与内涵 |
2.2 国内外胜任特征研究综述 |
2.2.1 国外胜任特征研究状况 |
2.2.2 国内胜任特征研究状况 |
2.3 高校中层领导干部在高校的地位与作用 |
2.4 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胜任特征研究现状 |
第3章 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胜任特征的探索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内容 |
3.3 研究方法和过程 |
3.3.1 行为事件访谈 |
3.3.2 问卷调查 |
3.4 访谈数据分析 |
3.5 问卷数据分析 |
3.5.1 开放式问卷数据分析 |
3.5.2 封闭式问卷数据分析 |
第4章 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胜任特征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
4.1 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胜任特征因素归纳 |
4.2 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胜任特征模型建立 |
4.3 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胜任特征模型应用 |
4.3.1 胜任特征模型在高校中层领导干部选拔中的应用 |
4.3.2 胜任特征模型在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中的应用 |
第5章 结论 |
5.1 研究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管理启示 |
5.4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浅议中层领导干部的素养(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职院校中层正职与副职领导的权力关系研究[J]. 杨峰. 职教通讯, 2021(01)
- [2]JW电力公司中层管理者绩效考核体系优化研究[D]. 程瑶.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3]规范管理背景下警务辅助人员激励研究 ——以惠州市大亚湾区公安机关为例[D]. 陈丹莉.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4]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以宣化科技职业学院为例[D]. 李雪.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5]山东恒泰工程公司中层管理者领导力评价与提升研究[D]. 王海婷.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6)
- [6]中学校长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提升途径研究[D]. 沈奕圻.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2)
- [7]S大学“双肩挑”干部激励问题研究[D]. 李晓娴.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8]高校中层领导干部新媒体素养与工作绩效的实证研究——以上海高校为例[J]. 吴映强,李本乾.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8(08)
- [9]农村中学中层领导执行力的实证研究 ——以哈尔滨市为例[D]. 张春健.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6(05)
- [10]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胜任特征模型研究[D]. 白璟. 河北大学, 2013(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