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哈特口服液防治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抗凝血作用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黄雨佳,佟海英,黄先菊,陈路遥[1](2021)在《蒙药广枣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理活性研究进展及分子对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广枣为蒙医习用药材,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其化学成分以黄酮类、有机酸类为主。根据已发表文献挖掘广枣的主要药理活性及化学成分,应用AutoDock Vina软件将广枣活性化学成分与IL-6、AC、Thrombin进行对接,结果显示广枣的有效活性成分与上述三种蛋白均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基于蒙医学角度及现代医学角度,综述广枣对于心血管疾病有关的药理研究,为深入探索广枣抗心血管疾病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理论依据与新思路。
万芯桐[2](2021)在《养心通络颗粒治疗气虚血瘀型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运用养心通络颗粒对冠脉搭桥术后患者进行干预治疗,评价疗效,同时观察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纳入患者57例,其中对照组(27例)采用搭桥术后西医基础治疗,试验组(30例)是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养心通络颗粒,3月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量化评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及SF-36生活量表积分、NYHA心功能分级、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经治疗,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66%,对照组为81.48%,说明试验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显示,两组治疗前后在“躯体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知程度”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组间比较,两组“治疗满意程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生活量表评分,试验组在“生理职能”、“社会功能”2个维度中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一般健康状况”、“精力”、“情感职能”、“健康变化”7个维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对左室射血分数(EF)有显着差异(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对左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舒末前后径(LVEDD)的改变均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养心通络颗粒联合西医基础治疗对冠脉搭桥术后患者有很好的疗效,能改善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丁永胜[3](2020)在《基于活血谱效相关的三七质量评价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因其有着活血止血双向作用的特性,在医疗保健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中药质量评价方法是控制中药质量、保障药物疗效的有效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三七质量评价研究越来越深入,解决了三七质量控制中的大部分问题,但仍存在一些难题尚未解决,如:因三七有效成分群尚未完全明确,现建立的以化学成分含量为依据的质量评价方法无法完全反映三七真实药效;以传统性状特征为依据的三七商品规格等级划分方法缺乏系统的现代化学及药理学数据支撑。通过前期研究及文献查阅了解到三七活血有效成分主要为三七总皂苷,而三七总皂苷具体组成尚未完全阐释清楚,三七总皂苷含量与三七性状特征之间的关系也无统一定论,因此,仅以几个三七皂苷单体含量为评价指标的质量控制方法存在一定不足,以三七性状特征划分三七商品规格等级缺乏科学依据。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拟收集50批次不同产地、不同商品规格的三七,以活血功效为切入点,利用谱-效相关法深入研究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组成,以三七有效成分群含量为依据,结合三七谱-效关系,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能够反映三七真实药效的质量评价方法,建立以活血药效为依据的三七商品规格等级划分新方法。方法1三七资源调查及实验样品制备通过文献检索确定三七资源调查及实验样品收集范围,采取文献调查、实地调查及走访调查的方式了解三七种植资源分布和市场销售的情况并收集产地信息明确的三七样品,以70%乙醇为溶剂采用加热回流法提取所收集到的三七样品,为后续研究做准备。2三七药物谱研究取有代表性的14批次三七药材,有目的地制备谱图差异明显的14批次三七样品,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通过优化色谱条件,提升仪器分析检测化学成分的能力,建立三七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共有峰进行定量/半定量分析,得到三七的药物谱。3三七活血药效谱研究采用体外毛细管凝血实验,观察具代表性的14批次三七对大鼠毛细管凝血时间的影响,初步评价14批次三七活血作用强弱。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观测具有代表性的14批次三七药材对模型大鼠脑梗死面积百分比、脑失水率、脑体指数的影响,进一步评价三七活血作用强弱。最终得到三七抗毛细管凝血时间药效谱和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药效谱。4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的筛选采用熵值法分别计算大鼠MCAO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的综合药效指标、三七活血作用综合药效指标。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将药物谱分别与单一药效指标和综合药效指标进行关联分析,筛选得到三七的抗毛细管凝血有效成分群、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有效成分群和三七活血作用的有效成分群。5基于活血功效的三七质量评价方法的建立采用HPLC法检测50批次不同产地、不同商品规格的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含量,通过灰色关联法结合活血有效成分群各指标药效系数,构建三七质量评价模型,综合评价三七质量,并依据相对加权关联度大小,设置商品规格等级阈值,划分三七商品规格等级,建立三七质量评价及商品规格等级划分方法。结果1三七资源调查及实验样品制备三七种植地主要分布于云南文山州、红河州和玉溪地区,广西仅德保、坡洪等地有少量种植。市场销售三七主产于云南,集散于文山。本研究共收集到50批不同产地、不同商品规格的三七样品,对所收集到的样品采用加热回流提取法制备三七70%乙醇提取物干膏,发现所收集到的50批次三七样品出膏率范围为24.41%~50.31%,说明各批次三七化学成分含量或种类存在一定差异,可作为后续实验研究材料。2三七药物谱研究通过对14批次三七进行HPLC分析,建立了三七的HPLC指纹图谱,共确定了 23个共有成分,指认了其中 12 个成分(N-R1、G-Rg1、G-Re、20(R)N-R2、G-Rg2、G-Rh1、G-Rb1、G-Rc、G-Rb2、G-Rd、N-Ft1、20(R)G-Rh2),均为皂苷类化合物。对已指认的 12个共有成分和11个未指认成分分别进行定量及半定量分析,获取了三七的药物谱。14批次三七12个共有皂苷类成分含量分别在0.61%~1.29%、3.90~5.90%、0.42%~1.23%、0.06%~0.11%、0.21%~0.61%、0.14%~0.27%、1.82%~3.70%、0.03%~0.07%、0.08%~0.21%、0.75%~1.30%、0.03%~0.15%、0.04%~0.15%范围内。以上结果说明14批次三七化学成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可继续进行后续实验研究。3三七活血药效谱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4批次三七的活血效果确实存在显着性差异。体外毛细管凝血实验显示,14批次三七凝血时间范围为59.17~97.08 s,与空白组比较均可显着延长大鼠毛细管凝血时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实验结果显示,14批次三七脑梗死面积百分比、脑失水率及脑体指数范围分别为5.87%~32.08%、79.76%~81.45%、0.59%~0.66%,14批次三七给药组各药效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以上结果为谱-效相关法研究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提供了丰富的药效学信息。4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的筛选采用熵值法,建立了三七的抗MCAO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综合药效谱和活血作用综合药效谱。药物谱-抗毛细管凝血药效指标相关结果表明:23个共有化合物中,20个化合物对延长毛细管凝血时间起正向作用。已指认的化合物中,G-Rb1、G-Rb2和G-Re对延长毛细管凝血时间贡献度最高,(R)N-R2、G-Rh1对该指标有明显的负向作用。药物谱-抗MCAO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药效指标相关结果表明:23个共有化合物中17个成分对降低大鼠脑梗死面积起正向作用;15个成分对降低大鼠脑失水率起正向作用;9个成分对降低大鼠脑体指数起正向作用。药物谱-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综合药效谱相关结果表明,23个共有成分中18个成分对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正向作用,已指认的化合物中,G-Rb2、G-Rc、G-Rd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贡献度最大,(R)N-R2、G-Rh1、N-Ft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负向作用。药物谱-活血作用综合药效指标相关结果表明:23个共有成分中17个化合物对活血综合药效指标起正向作用。已指认的化学成分中,G-Rb2、G-Rc、G-Rd、N-R1、G-Rb1五种成分对三七活血作用所作贡献较大,G-Rh1、(R)N-R2、N-Ft1对三七活血作用有明显的负向影响。无论体外、体内实验G-Rh1、(R)N-R2均对三七活血指标表现出明显的负向影响,N-Ft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综合药效也表现出明显的负向影响,说明G-Rh1、(R)N-R2、N-Ft1可能存在潜在的促凝作用。5基于活血功效的三七质量评价方法的构建利用HPLC法对50批次三七进行了活血有效成分的定量/半定量分析,采用灰色关联法成功构建三七质量评价模型,建立了三七商品规格等级划分新方法。50批次三七相对加权关联度大小范围为0.4170~0.5210,相对加权关联度越大,三七质量越优。人为设置三七商品等级相对加权关联度阈值,初步将50批次三七划分为4个等级(Ⅰ级:相对加权关联度≥ 0.5000;Ⅱ级:0.5000>相对加权关联度≥ 0.4600;Ⅲ级:0.4600>相对加权关联度≥0.4200;Ⅳ级:0.4200>相对加权关联度),检测的50批三七中Ⅰ级8批次,Ⅱ级14批次,Ⅲ级26批次,Ⅳ级2批次。结论1.本研究建立了基于谱-效相关的三七活血作用有效成分群的快速筛选方法,为全面揭示三七有效成分群奠定了基础,也为其他中药材有效成分群的辨识提供了借鉴。2.首次采用熵值法综合体外、体内活血药效指标,利用谱-效相关法明确了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组成,为三七质量评价研究、临床合理使用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3.以有效成分的药效系数为权重、含量为依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了能够反映三七药效的质量评价方法和三七商品规格等级划分新方法,为三七及其他多指标成分中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研究提供了参考。
王晓[4](2020)在《黄连总生物碱与三七总皂苷组合物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药效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明确黄连总生物碱与三七总皂苷组合应用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配伍比例及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效果,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以黄连总生物碱、三七总皂苷为研究对象,根据均匀设计方案选用U6(62)表分组设计,以小鼠血糖、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e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为筛选指标,回归分析获得最佳剂量配比。(2)利用高糖高脂饲料结合链脲佐菌素注射建立糖尿病心肌损伤小鼠模型,以针对糖尿病心肌损伤的预防与治疗两种给药方案进行研究。将预防给药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血塞通组与HS组合物组(黄连总生物碱与三七总皂苷组合物)。观察小鼠血糖、糖耐量、血脂、CK、IL-6、TNF-α水平;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HE染色观察胰腺与心肌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心肌组织NF-κB、Bax、Bcl-2与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将治疗给药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血塞通组与HS组合物组。观察小鼠血糖、糖耐量、血脂、IL-6、TNF-α水平;HE染色观察胰腺与心肌组织病理变化;(3)选用Wistar大鼠,以链脲佐菌素注射结合冠脉结扎制备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HS组合物组,检测大鼠血清胰岛素、血糖、糖耐量、SOD、MDA水平;HE染色观察大鼠胰腺与心肌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肌组织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HS组合物的最佳配伍比例为黄连总生物碱625mg·kg-1+三七总皂苷60mg·kg-1,该配伍比例下的HS组合物降糖作用与抗凝血作用达到最佳;(2)HS组合物组预防给药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给药后小鼠血脂、CK、IL-6及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心肌组织中NF-κB、Bax与Caspase-3表达降低(P<0.01,P<0.05,P<0.05),Bcl-2表达升高(P<0.05)。HS组合物组小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降低(P<0.05),胰腺与心肌组织损伤均轻于模型组;HS组合物治疗给药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给药后小鼠血脂、IL-6及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小鼠胰腺与心肌组织损伤均轻于模型组;(3)HS组合物能降低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糖,提高胰岛素水平(P<0.001),改善大鼠口服糖耐量与氧化应激,降低大鼠心肌NOX2、NOX4、NLRP3、Bax与Caspase-3蛋白的表达,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减轻大鼠胰腺组织与心肌组织损伤。结论:黄连总生物碱与三七总皂苷组合物能通过降低血糖、提高胰岛素水平,下调NOX2、NOX4以及NLRP3蛋白的表达,抑制心肌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从而改善心肌细胞凋亡,减轻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引起的心肌损伤。
高健[5](2020)在《麝香保心丸治疗气滞血瘀型不能进行血运重建冠心病的随机对照双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冠心病是全世界上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然而由于冠状动脉的病变十分严重、复杂或存在手术治疗的禁忌证,以致于有5%10%的冠心病患者不能实施血运重建的治疗,临床治疗中通常把这类患者称为不能进行血运重建的冠心病患者.目前治疗冠心病在临床中单纯运用西药治疗的效果尚可.而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冠心病同样也疗效明确,因此对不能进行血运重建的严重冠心病患者如能运用中医中药联合西医西药的治疗方案,可能取得良好疗效.本课题研究运用麝香保心丸中成药联合西医西药治疗气滞血瘀型不能进行血运重建的冠心病,评价对心功能、抗炎、改善症状、改善证候积分以及预后等方面作用,评估麝香保心丸联合西药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至2019年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门诊及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80例.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试验研究方法将满足本研究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为麝香保心丸+西药基础治疗方案组,对照组为安慰剂+西药基础治疗方案组.疗程6个月,同时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复合终点指标(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替代终点指标、中医证候、安全性指标(生命体征、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相关内容的变化.结果:1.对心电图各导联ST段下降值总和、左心室射血分数、NT-proBNP的影响:治疗后治疗组心电图各导联ST段下降值总和为0.09±0.14mv,低于对照组0.42±0.15mv,两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后治疗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为59.59±8.70%,高于对照组53.42±6.34%,两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后治疗组NT-proBNP为105.82±95.06低于对照组185.01±125.60,两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研究表明,在改善心功能方面,麝香保心丸联合西药常规治疗组明显优于安慰剂联合西药常规治疗组.2.对C-反应蛋白的影响:治疗组治疗后CRP为4.18±3.26mg/L低于治疗前6.83±5.37mg/L,治疗前后有显着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后CRP为4.66±2.57mg/L低于治疗前5.79±3.57mg/L,治疗前后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495>0.05).研究表明,麝香保心丸联合西药常规治疗组与安慰剂联合西药常规治疗组均具有抗炎作用,且效果相当。3.改善胸闷胸痛、乏力气短等临床症状情况:治疗后对两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各项目评分进行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在减轻临床症状方面,麝香保心、丸联合西药常规治疗组明显优于安慰剂联合西药常规治疗组。4.中医证候的有效率:治疗组对改善中医证候的总有效率为86.49%,对照组为27.78%,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研究表明,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麝香保心丸联合西药常规治疗组明显优于安慰剂联合西药常规治疗组.5.对冠状动脉病变积分的疗效:治疗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治疗组为23.27±7.95,对照组为25.85 ±11.24,两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264>0.05).研究表明,麝香保心丸联合西药常规治疗组与安慰剂联合西药常规治疗组对减轻冠脉病变均无明显效果。6.对复合终点指标(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全因死亡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的疗效:治疗组复合终点指标发生率为24.32%,对照组发生率为47.22%,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在复合终点指标评价中,麝香保心丸联合西药常规治疗组明显优于安慰剂联合西药常规治疗组。7.临床安全性评价:在治疗及随访期间,治疗组各项安全性指标无明显异常,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本课题研究安全性较高,无不良反应。结论: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气滞血瘀证型不能进行血运重建的冠心病患者联合使用麝香保心丸可以有效提高心脏功能、抗炎、减轻临床症状、显着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并且在临床治疗中长期服用是安全可靠的。
吴信华[6](2020)在《潜阳育阴颗粒高血压肾保护的功效物质基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系统分析潜阳育阴颗粒中的化学成分,研究潜阳育阴颗粒防治高血压肾损害的功效物质及作用机制。方法:运用LC/Q-TOF-MS技术结合Peakview数据处理平台建立潜阳育阴复方水提液中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方法,构建潜阳育阴复方水提液质谱数据库,并对该复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类和归属,以此为基础指认潜阳育阴颗粒中的化学成分;采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筛选潜阳育阴颗粒的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挖掘高血压肾损害的相关靶点,根据网络拓扑分析和Metascape分析潜阳育阴颗粒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并对核心成分及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1.运用LC/Q-TOF-MS联用技术对潜阳育阴复方水提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构建了潜阳育阴复方水提液质谱数据库。共鉴定了 133个化合物,包括18个黄酮类化合物、21个环烯醚萜类化合物、19个酚酸类化合物、32个三萜类化合物、11个苯丙素类化合物、5个蒽醌类化合物、5个二苯乙烯类化合物、4个甾酮类化合物和18个其他类化合物,并总结不同结构类型化合物的裂解规律;对其进行单味药来源归属,41个化合物来源于鬼针草,30个化合物来源于制首乌,44个化合物来源于酒萸肉,39个化合物来源于玄参,30个化合物来源于川牛膝,43个化合物来源于泽泻。在此基础上指认出潜阳育阴颗粒中的99个化学成分,结构类型与水提液中的化合物相似。2.应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从潜阳育阴颗粒中筛选出没食子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肉桂酸、咖啡酸甲酯、木樨草素、阿魏酸、槲皮素、山奈酚等44个活性成分,以及VEGFA、AKT1、JUN、GNB1、TP53、APP、MAPK1等48个核心靶点,主要涉及血管生成、缺氧反应、一氧化氮的生物合成、炎症调节等252个显着相关生物过程,预测出MAPK、PI3K-Akt、TGF-β、Wnt、Jak-STAT等141条显着相关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网络药理学预测靶点的可靠性。结论:该研究初步阐明了潜阳育阴颗粒的潜在功效物质基础,揭示了临床上潜阳育阴颗粒防治高血压肾损害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机制,为潜阳育阴颗粒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董海丽[7](2020)在《银杏叶注射液原料药中黄酮苷类化学成分的研究》文中提出背景银杏(Ginkgo biloba L.)是银杏科(Ginkgoaceae)银杏属(Ginkgo)中唯一幸存的物种,原产于中国,现已被列为濒危物种。银杏叶注射液原料药即注射用银杏叶提取物(extract of Ginkgo biloba.),按《中国药典》中银杏叶提取物标准方法进行质量控制。其化学成分种类繁多,组成复杂。特别是黄酮苷类成分,结构相近,极性差异较小,很难获得成分明确的此类化合物。同时,质量控制也因较难获得纯度足够的原型黄酮苷对照品而变得十分困难。因此,为了得到纯度足够的黄酮苷类化合物,进一步明确提取物及注射液的物质基础,本论文选用银杏叶注射液原料药为研究对象,重点进行黄酮类成分的分离纯化。方法通过多种分离纯化手段(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反相中压柱色谱、半制备HPLC和制备LC等)对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运用多种色谱鉴定技术(包括一维、二维核磁谱、低分辩、高分辨质谱、X-Ray单晶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圆二色谱等)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通过酶标仪法测定抗血小板聚集率,对新化合物进行初步的活性筛选。结果从中共分离鉴定52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3个,包括2个黄酮二糖苷和1个银杏倍半萜内酯。已知化合物49个,包括8个黄酮单糖苷、13个黄酮二糖苷、6个黄酮三糖苷、8个环丁烷黄酮二聚体、2个黄酮苷元、4个银杏萜内酯和8个木脂素类。两个新的香豆酰基黄酮二糖苷,均由黄酮苷元连接葡萄糖、鼠李糖和顺式香豆酰基片段组成。一个结构新颖的倍半萜内酯,由2,2-二甲基丙酮片段、环戊烷和内酯环组成。对所分离得到新化合物进行抗血小板聚集的生物活性研究,结果发现均没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结论本论文对银杏叶注射液原料药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及活性研究,不仅完善了银杏叶注射液原料药的化学成分,也提高了银杏叶提取物及制剂的利用效率。为进一步开展银杏叶制剂的研究奠定一定基础,也为银杏叶注射液物质基础的进一步明确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张淼[8](2018)在《血脉宁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及对MI/RI大鼠IL-23/IL-17轴调控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通过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验证血脉宁对痰瘀互结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通过检验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IL-23、IL-17A),探讨血脉宁治疗痰瘀互结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作用机制。2.通过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血清心肌损伤标记物(cTn-T、CK-MB、LDH)、心脏组织HE染色、血清IL-23/IL-17轴及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IL-23、IL-17A)、心肌组织中IL-23/IL-17轴及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IL-23、IL-23R、IL-17A)的变化,阐述血脉宁通过调控IL-23/IL-17轴的活化、抑制TNF-α、IL-1β、IL-6等炎性因子的表达发挥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材料与方法:临床部分:在辽宁省中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纳入老年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计100例,按照就诊顺序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西药的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的西药的基础治疗方案,同时给予血脉宁(水煎剂)口服,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观察临床症状、硝酸甘油用量、血脂、心绞痛疗效的总有效率、硝酸甘油的总停减率、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心电图的有效率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等指标。基础部分:SPF级雄性SD大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10只);造模组(50只)。然后采用冠脉结扎法对造模组50只大鼠进行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复制,术后次日测定假手术组及造模组大鼠血清LDH、CK-MB、CTnT,行心脏HE染色。评价模型成功后,再将成功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3组:模型对照组;中药组;西药对照组。最终实验分为四组,即: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中药组;西药对照组。假手术组不作处理;模型对照组经口灌服生理盐水;中药组经口灌服血脉宁(水煎剂);西药对照组经口灌服硝酸甘油片悬液,每日一次,连续1周。实验结束时进行各组大鼠心脏组织HE染色、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cTn-T、CK-MB、LDH、TNF-α、IL-1β、IL-6、IL-23、IL-17A含量,WB及IHC法检测心肌组织中TNF-α、IL-1β、IL-6、IL-23、IL-23R、IL-17A的表达。结果:1.治疗后较治疗前心绞痛每周发作次数、每周硝酸甘油用量、每次心绞痛持续时间均有所减少(P<0.01);治疗组心绞痛每周发作次数、每周硝酸甘油用量、每次心绞痛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组心绞痛疗效、硝酸甘油停减率、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西雅图量表积分、心电图疗效均显着优于对照组;2.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CHOL、TG、LDL含量显着降低,HDL显着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比较,治疗组血清中CHOL、TG、LDL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治疗组HDL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3.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23、IL-17A、IL-1β、IL-6、TNF-α含量显着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比较,治疗组血清中IL-23、IL-17A、IL-1β、IL-6、TNF-α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4.假手术组大鼠未见异常改变。模型对照大鼠在结扎点附近,出现大面积坏死灶。坏死区域周围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坏死心肌细胞核固缩,胞浆减少或消失,胞膜皱缩。中药组和西药对照组大鼠心肌病理改变明显较模型对照组减轻,坏死灶较局限,坏死灶边缘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5.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三组大鼠血清中cTn-T、LDH含量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组和西药对照组大鼠血清中cTn-T、LDH的含量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组的CK-MB水平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三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6、IL-1β、IL-17A、IL-23的含量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组和西药对照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6、IL-1β、IL-17A、IL-23含量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药组比较,西药对照组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1β显着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7.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三组大鼠心肌组织中TNF-α、IL-6、IL-1β、IL-17A、IL-23、IL-23R的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组和西药对照组大鼠心肌组织中TNF-α、IL-6、IL-1β、IL-17A、IL-23、IL-23R的表达水平显着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1血脉宁能够显着改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调节血脂、减少硝酸甘油用量,提高心绞痛疗效的总有效率、硝酸甘油的总停减率、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心电图有效率,抑制慢性炎症等。2血脉宁通过显着降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中IL-23/IL-17轴及炎性因子(IL-23、IL-17A、TNF-α、IL-1β、IL-6)的含量发挥抗炎作用,进而发挥治疗疾病的作用。3血脉宁可显着降低MI/RI大鼠血清cTn-T、LDH含量,有效减轻MI/RI大鼠心肌病理变化,尤以抗炎作用为主,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发挥抗心肌缺血缺氧作用。4血脉宁通过下调MI/RI大鼠全身及心肌局部组织中过表达的促炎因子,而发挥抑制炎症反应、保护心肌的作用。5心肌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后,IL-23/IL-17轴活化,TNF-α、IL-1β、IL-6过表达,过表达的炎性因子正反馈促进IL-23/IL-17轴活化,介导了心肌局部组织及全身逐渐加重的炎症反应。6血脉宁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针对IL-23/IL-17轴、TNF-α、IL-1β、IL-6多靶点,通过调控IL-23/IL-17轴的活化、抑制TNF-α、IL-1β、IL-6等炎性因子的表达而发挥抗炎作用,进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瞿城[9](2018)在《丹参—红花药对配伍效应与物质基础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研究工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丹参-红花配伍活血化瘀功效物质与协同增效相互作用研究”(81573714)和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项目(BRA2016387)中的部分研究内容。论文共分为四章,具体的研究内容与实验结果如下:第一章文献研究第一节活血化瘀药对的研究进展本文系统综述了活血化瘀药对的配伍规律,为后期活血化瘀药对配伍效应与物质基础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二节丹参-红花配伍研究进展本文系统综述了丹参-红花配伍的制剂应用,化学成分,药代动力学、药理作用和系统生物学研究。第二章丹参-红花药对配伍效应物质基础研究第一节药材采集与样品制备称取丹参、红花及其药对(3:1)药材各5 kg,进行热回流水提取,分别得到丹参、红花和丹参-红花样品,冷藏备用。第二节基于“化学模糊识别”策略的丹参-红花配伍化学成分变化规律研究采用HPLC-PDA技术和“化学模糊识别”策略对丹参-红花药对不同配比的活性物质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建立丹参与红花的化学物质库,并经过对照品峰的紫外信息,建立了四类活性物质(丹酚酸类,丹参酮类、醌式查尔酮类和黄酮类)的紫外信号网络,并通过网络将丹参-红花中的成分进行快速鉴别与归类,进而通过对称配比设计对这些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在丹参-红花配伍的水煎液中,通过“化学模糊识别”策略分别鉴定出47个成分,其中,15个丹酚酸类成分,20个醌式查尔酮类成分,12个黄酮类成分。不同配比中,在5:1~5:2的范围内所测成分总的相对溶出度较高,总的相对溶出度最高时丹参、红花配比为5:2。结果表明不同配伍比例的丹参-红花中不同化学成分的配伍变化规律有所不同,且存在较优配比,为丹参-红花药对临床配伍合理应用提供了参考,为药对现代基础研究提供了思路与方法。第三节基于UHPLC-TQ/MS技术的丹参-红花配伍前后主要效应成分变化研究本实验首次建立了一种13分钟内快速有效的同时测定丹参-红花药对及其单味药中15个活性成分(酚酸和黄酮类)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UHPLC-TQ/MS)。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r2>0.9975),检测限(1.12~7.01ngmL-1),定量限(3.73~23.37ngmL-1),精密度(RSD≤1.92%,RSD≤2.45%),稳定性(RSD≤≤5.63%),重复性(RSD≤ 4.34%),回收率(96.84%~102.12%)和基质效应(0.92~1.02)。用该方法比较评价丹参、红花配伍前后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变化发现,与单味药相比,丹参素、6-羟基山奈酚-3-O-芸香糖苷-6-O-葡萄糖苷、原儿茶醛、咖啡酸、芦丁、脱水红花黄色B、山奈酚-3-O-芸香糖苷和山奈酚含量配伍后显着增加,增加率分别为45.24%、14.12%、21.68%、86.00%、31.62%、4.63%、19.73%和56.60%。丹参、红花配伍前后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可能是引起药对协同增效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该方法为丹参-红花药对的质量控制和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第三章丹参-红花活血化瘀配伍效应研究第一节丹参-红花体外活血化瘀量效关系研究本实验基于体外抗氧化(DPPH、ABTS、OH·自由基清除法及FRAP法)、抑制血小板聚集(ADP)和抗凝血(TT、PT、APTT、FIB)活性评价,比较研究丹参-红花配伍前后活血化瘀效应。结果表明,丹参、红花和丹参-红花药对DPPH和ABTS的IC50分别102.00、61.61、60.36mgL-1和33.82、26.85、23.99mgL-1,各剂量组对Fe3+有较强的还原作用,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与空白组比较,除丹参低剂量组(0.031 gmL-1)外,其他各组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有显着降低作用,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丹参、红花和丹参-红花药对高剂量组(0.250、0.500、1.000 g mL-1)对TT均有显着延长作用,且丹参-红花药对优于单味药;丹参-红花药对各剂量组对PT具有显着延长作用;丹参、红花配伍前后各剂量组对APTT均有显着延长作用,且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同时,丹参-红花药对各剂量组显着降低家兔血浆中FIB含量。综合分析发现,丹参-红花药对及其单味药均有显着地抗氧化、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血作用,丹参、红花配伍后活血化瘀效应有所增强,体现出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第二节不同动物模型的丹参-红花药对活血化瘀量效关系比较研究本实验采用急性血瘀和心肌缺血大鼠模型,观察不同剂量丹参-红花药对活血化瘀效应。通过测定全血黏度(WBV)、血浆黏度(PV)、血沉(ESR),红细胞压积(HC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ADP)观察不同剂量丹参-红花药对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聚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聚集指标均有显着性差异;与模型组比较,丹参-红花药对低、中、高3个剂量给药组均能较好地改善血瘀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异常和血小板聚集,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最优的给药剂量为7.20 g kg-1。通过测定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前列环素(PGI2)、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ATP酶和ATP含量观察不同剂量丹参-红花药对(DH-1、3、5、10倍量)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不同剂量丹参-红花药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心肌酶、氧化水平、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反应、血小板聚集和能量代谢异常具有保护改善作用,不同剂量组活血化瘀作用的大小顺序为:DH-5>DH-10>DH-3>DH-1,最优的给药剂量为丹参-红花药对药典5倍量(9 gkg-1),同时优选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为后期整体动物模型。第三节基于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的丹参-红花活血化瘀配伍效应评价本实验在前期丹参-红花药对活血化瘀量-效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通过测定心脏系数、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比较研究丹参、红花配伍前后活血化瘀效应变化。结果表明,丹参、红花及其药对能够明显改善异丙肾上腺素导致的心脏系数、肌钙蛋白Ⅰ、心肌酶异常,部分调节大鼠体内脂质过氧化物的水平和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显着改善ET-1和NO水平。进一步将各给药组的药效数据经过主成分分析(PCA),采用各给药组到空白组的相对距离法来比较活血化瘀效应。各给药组的活血化瘀作用的大小顺序为:丹参-红花>红花>丹参。除MDA水平外,丹参、红花配伍对急性心肌缺血具有活血化瘀协同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肌钙蛋白Ⅰ、心肌酶含量,抑制脂质过氧化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关;通过整合效应成分含量变化后发现,活性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和丹酚酸B可能是丹参-红花配伍效应的物质,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第四章丹参-红花配伍活血化瘀协同增效机制研究第一节丹参-红花药对在正常和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比较研究本实验基于正常和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建立丹参中9个效应成分在大鼠血浆中的UHPLC-MS/MS的测定方法,比较评价丹参中主要效应成分配伍前后在正常和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中的药动学参数的变化,最终揭示丹参、红花配伍活血化瘀效应的潜在物质基础。结果表明,9个效应成分在血浆中的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58),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分别小于11.53%和12.72%,准确度相对误差在±10.88%范围内,回收率和基质效应分别小于11.30%和10.36%。丹参、丹参-红花单剂量灌胃给药9gkg-1后,丹参中主要效应成分的半衰期较短,且在8小时内消除达90%。与单味药组相比,除丹参素的T1/2显着延长外,丹参中主要效应成分在配伍红花后,药动学行为变化差异不明显;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内的原儿茶醛和咖啡酸T1/2、丹参素Tmax显着延长,丹参各效应成分药动学参数Cmax、AUC0-t和AUC0-∞显着增加,提示丹酚酸类成分可能跟丹参-红花药对改善心肌缺血损伤密切相关。第二节基于代谢组学的丹参-红花配伍活血化瘀效应机制研究采用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复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基于代谢组学研究丹参-红花配伍活血化瘀效应机制。首先,通过血清肌钙蛋白Ⅰ、心肌酶和氧化水平指标(cTnI、CK、AST、LDH、MDA、SOD)检测,评价比较丹参、红花及其药对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心肌损伤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肌钙蛋白Ⅰ、心肌酶和氧化水平显着变化(P<0.01),证明急性心肌缺血大鼠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丹参、红花和丹参-红花组大鼠血清中cTnI、CK、AST、LDH和MDA水平均显着降低,SOD活性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丹参、红花配伍前后比较发现,除MDA水平外,大鼠血清中cTnI、CK、AST、LDH和SOD水平均显着变化(P<0.01、0.05),丹参、红花及其药对对急性心肌损伤均具有保护作用,丹参-红花药对效果优于单味药。接着,基于代谢组学研究,从心肌缺血大鼠血清中初步鉴定得到12个潜在的差异性生物标志物。正离子模式下3个:葡萄糖,溶血卵磷脂LysoPC(18:2),LysoPC(20:3(8Z,11Z,14Z)),负离子模式下10个:胆酸,熊去氧胆酸,溶血卵磷脂LysoPC(20:4),LysoPC(22:6),LysoPC(18:2)(同正离子),LysoPC(16:0),LysoPC(18:0),棕榈酸,二十二碳六烯酸,硬脂酸;构建相关通路分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主要与碳水化合物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半乳糖代谢)和脂代谢(甘油磷脂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脂肪酸生物合成,线粒体中脂肪酸延长,脂肪酸代谢,初级胆汁酸合成)密切相关。丹参-红花药对及其单味药均可调节紊乱的生物标志物向正常转归,丹参、红花及其药对组比较,丹参-红花组中葡萄糖、熊去氧胆酸、溶血卵磷脂LysoPC(20:4)、LysoPC(22:6)、LysoPC(18:0)、棕榈酸、硬脂酸回调趋势更显着(P<0.01、0.05),丹参-红花药对的活血化瘀整体效应优于单味药。
齐婉婷[10](2018)在《西洋参果总皂苷片的药学研究》文中提出中药现代化的定义是以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传统特色和优势为基础,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理论、手段以及方法等,借鉴国际通行的医药标准和规范,对传统中药进行更深入的研发、生产和监管,提高传统中药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使其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丰富其内涵,而中药新的药用部位的开发研究就是其中的主要研究方向。西洋参果总皂苷片是课题组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创新药物,不仅具有治疗冠心病的生物功效,应用前景广阔,临床疗效良好。以西洋参果肉药材以及西洋参果总皂苷片(中药4类)为核心,本论文开展以下研究工作。1对西洋参果的生物功效、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以及治疗冠心病的中药的研究进行了综述;2首次开展了西洋参果肉药材的临床前研究,研究内容包括药材产地加工工艺、药材质量研究,制定药材质量标准以及稳定性考察研究;3首次进行了西洋参果总皂苷片的处方与工艺研究,西洋参果总皂苷片的质量研究,同时制定了西洋参果总皂苷片的质量标准,并对其进行了稳定性考察研究。通过对西洋参果肉药材及西洋参果总皂苷片(中药4类)的临床前药学研究,建立了西洋参果肉及西洋参果总皂苷片的质量标准,为将天然资源西洋参果肉充分研究和利用起来,并将其研制成治疗冠心病的西洋参果总皂苷片(创新药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哈特口服液防治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抗凝血作用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哈特口服液防治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抗凝血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蒙药广枣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理活性研究进展及分子对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含广枣复方及临床应用 |
2蒙医学中广枣对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
2.1治疗心刺痛症 |
2.2治疗心悸证 |
3现代药理学中广枣对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
3.1抗心律失常 |
3.2抗心肌缺血与缺血再灌注损伤 |
3.3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4分子对接实验 |
5展望 |
(2)养心通络颗粒治疗气虚血瘀型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1.1 诊断标准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病例剔除标准 |
1.5 病例脱落与处理 |
2.研究方法 |
2.1 试验设计 |
2.2 分组方法 |
2.3 治疗方法 |
2.4 观察指标 |
2.5 疾病疗效评价标准 |
3 质量控制措施 |
4.统计分析 |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冠脉搭桥术后常见并发症及中医药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3)基于活血谱效相关的三七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三七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1 皂苷类成分 |
2 氨基酸和蛋白质类成分 |
3 黄酮类成分 |
4 糖类成分 |
5 挥发性成分 |
6 微量元素 |
7 其他成分 |
8 小结与展望 |
综述二 三七活血功效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1 在外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
2 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
3 在脑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
4 在骨伤、外科类疾病中的应用 |
5 小结与展望 |
综述三 活血药物药理评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
1 体内活血药理模型 |
2 体外活血药理模型 |
3 小结与展望 |
综述四 三七活血药效物质基础及三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
1 三七活血作用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
2 三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
3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第一章 三七药用资源现状调查及实验样品的收集与制备 |
第一节 广西、云南两省三七药用资源现状调查及实验样品的收集 |
1 调查方法 |
2 调查结果 |
3 小结 |
第二节 实验样品的制备 |
1 三七谱-效相关研究实验样品的制备 |
2 灰色关联分析实验样品的制备 |
3 小结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三七药物谱的构建 |
第一节 三七HPLC指纹图谱的构建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小结 |
第二节 14批次三七指纹图谱中共有成分的定量及半定量分析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小结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三七药效谱的获取 |
第一节 三七对大鼠毛细管凝血实验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小结 |
第二节 三七对大鼠MCAO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小结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谱-效相关法筛选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 |
第一节 药物谱与毛细管凝血实验药效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1 实验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小结 |
第二节 药物谱与大鼠MCAO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药效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1 实验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小结 |
第三节 药物谱与活血作用综合药效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1 实验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小结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灰色关联分析法综合评价三七质量 |
第一节 50批次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的含量测定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小结 |
第二节 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三七质量评价模型 |
1 实验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小结 |
本章小结 |
全文总结及创新点 |
一 全文总结 |
1 三七资源调查及实验样品制备 |
2 三七药物谱的获取 |
3 三七药效谱的获取 |
4 谱-效相关法筛选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 |
5 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三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 |
6 小结 |
7 展望 |
二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4)黄连总生物碱与三七总皂苷组合物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药效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现代药理学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机制的研究 |
1.1 胰岛素抵抗 |
1.2 脂代谢异常 |
1.3 炎症反应 |
1.4 氧化应激 |
1.5 肠道菌群 |
2 传统医学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机的认识 |
2.1 古代中医理论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认识 |
2.2 现代中医理论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机的认识 |
3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 |
3.1 改善生活方式 |
3.2 药物治疗 |
3.3 血运重建 |
3.4 中医药治疗 |
4 展望 |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基于均匀设计的黄连总生物碱与三七总皂苷组合物配伍比例筛选 |
1 实验材料 |
1.1 动物与饲养 |
1.2 药品与试剂 |
1.3 仪器设备 |
2 实验方法 |
2.1 均匀设计方案 |
2.2 均匀设计法筛选降糖作用最佳剂量 |
2.3 均匀设计法筛选抗凝血作用最佳剂量 |
2.4 统计学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1 HS组合物各配比对血糖的影响 |
3.2 HS组合物各配比对凝血时间的影响 |
3.3 配伍比例筛选分析结果 |
4 小结 |
第二章 黄连总生物碱与三七总皂苷组合物对小鼠糖尿病心肌损伤的影响 |
1 黄连总生物碱与三七总皂苷组合物预防给药对小鼠糖尿病心肌损伤的影响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实验结果 |
2 黄连总生物碱与三七总皂苷组合物治疗给药对小鼠糖尿病心肌损伤的影响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3 小结 |
第三章 黄连总生物碱与三七总皂苷组合物对大鼠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
1 试验材料 |
1.1 动物与饲养 |
1.2 药品与试剂 |
1.3 仪器设备 |
2 试验方法 |
2.1 造模与给药 |
2.2 血糖检测 |
2.3 口服糖耐量试验 |
2.4 血清胰岛素含量检测 |
2.5 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检测 |
2.6 胰腺、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的观察 |
2.7 蛋白表达检测 |
3 试验结果 |
3.1 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大鼠心电图变化 |
3.2 HS组合物对大鼠血糖值的影响 |
3.3 HS组合物对大鼠口服糖耐量的影响 |
3.4 HS组合物对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
3.5 HS组合物对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 |
3.6 HS组合物对大鼠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
3.7 HS组合物对大鼠蛋白表达的影响 |
4 小结 |
讨论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5)麝香保心丸治疗气滞血瘀型不能进行血运重建冠心病的随机对照双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不能进行血运重建的冠心病的西医研究进展 |
综述二 不能进行血运重建的冠心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一、一般资料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一) 临床基线资料分析 |
(二) 研究结果资料分析 |
四、讨论 |
(一) 研究结果分析与评价 |
1. 提高心脏功能 |
2. 控制炎性指标 |
3. 减轻临床症状 |
4. 改善中医证候 |
5. 长期服用安全 |
(二) 麝香保心丸的现代研究 |
1. 麝香保心丸的药物组成分析 |
2. 麝香保心丸中药复方制剂的剂型 |
3. 麝香保心丸的现代临床研究 |
(三) 不能进行血运重建冠心病的中医认识 |
1. 气滞血瘀型不能进行血运重建的冠心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
2. 选取麝香保心丸的理由及其方药解读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潜阳育阴颗粒高血压肾保护的功效物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 高血压肾损害概述 |
1.1 高血压肾损害的发病机制 |
1.2 高血压肾损害的现代治疗 |
2. 潜阳育阴颗粒中单味药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2.1 鬼针草 |
2.2 制首乌 |
2.3 川牛膝 |
2.4 酒萸肉 |
2.5 玄参 |
2.6 泽泻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基于LC/Q-TOF-S的潜阳育阴颗粒化学成分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药材 |
1.2 试剂 |
1.3 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提取溶剂的考察 |
2.2 供试品溶液制备 |
2.3 对照品溶液制备 |
2.4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 |
2.5 质谱条件 |
2.6 样品测定 |
3. 结果分析 |
3.1 潜阳育阴复方水提液化学成分的LC/Q-TOF-S分析 |
3.2 潜阳育阴复方水提液中各类化合物的质谱解析 |
3.3 潜阳育阴颗粒化学成分的LC/Q-TOF-MS分析 |
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潜阳育阴颗粒防治高血压肾损害的药效物质与作用机制 |
1. 实验材料 |
1.1 数据库 |
1.2 软件 |
2. 实验方法 |
2.1 潜阳育阴颗粒活性成分的收集与筛选 |
2.2 潜阳育阴颗粒活性成分靶点的筛选 |
2.3 高血压肾损害相关疾病靶点的筛选 |
2.4 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构建及靶点类型归属 |
2.5 潜阳育阴颗粒防治高血压肾损害作用靶点的功能富集分析和通路富集分析 |
2.6 潜阳育阴颗粒“活性成分-核心靶点-通路”网络图的构建 |
2.7 分子对接验证 |
3. 结果分析 |
3.1 潜阳育阴颗粒活性成分的筛选 |
3.2 潜阳育阴颗粒活性成分靶点的筛选 |
3.3 高血压肾损害相关疾病靶点的筛选 |
3.4 PPI相互作用网络构建与分析 |
3.5 作用靶点类型归属 |
3.6 GO生物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 |
3.7 潜阳育阴颗粒“活性成分-核心靶点-通路”网络图的构建 |
3.8 分子对接验证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7)银杏叶注射液原料药中黄酮苷类化学成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前言 |
1.银杏叶简介 |
2.银杏叶制剂的现代发展 |
3.选题背景及研究内容、研究意义 |
3.1 选题背景 |
3.2 研究内容 |
3.3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银杏叶注射液原料药中化学成分研究 |
1.银杏叶注射液原料药简介 |
2.实验部分 |
2.1 银杏叶注射液原料药来源 |
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
2.3 分离过程 |
2.4 化合物的编号、名称及结构 |
2.5 新化合物结构鉴定 |
2.6 已知化合物结构解析 |
2.7 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 |
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银杏叶注射液原料中黄酮苷和萜内酯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研究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2.1 受试样品、诱导剂、阳性样品和血小板制备 |
2.2 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测定 |
2.3 实验结果 |
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1.结论 |
2.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图 |
文献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个人简介 |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
(8)血脉宁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及对MI/RI大鼠IL-23/IL-17轴调控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血脉宁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研究 |
资料与方法 |
试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
讨论 |
小结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论文一 血脉宁对MI/RI模型大鼠心肌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二 血脉宁对MI/RI模型大鼠IL-23/IL-17 轴调控作用的实验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图 |
附表 |
综述 |
综述一 中医药通过调控炎性因子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研究进展 |
综述二 白介素-23/白介素-17 轴对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9)丹参—红花药对配伍效应与物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活血化瘀药对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丹参-红花配伍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丹参-红花药对配伍效应物质基础研究 |
第一节 药材采集与样品制备 |
第二节 基于“化学模糊识别”策略的丹参-红花配伍化学成分变化规律研究 |
参考文献 |
第三节 基于UHPLC-TQ/MS技术的丹参-红花配伍前后主要效应成分变化研究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丹参-红花活血化瘀配伍效应研究 |
第一节 丹参-红花体外活血化瘀量效关系研究 |
1 丹参-红花配伍体外抗氧化协同增效研究 |
参考文献 |
2 丹参-红花配伍体外抗凝血协同增效研究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不同动物模型的丹参-红花药对活血化瘀量效关系比较研究 |
1 基于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丹参-红花药对活血化瘀量效关系研究 |
参考文献 |
2 基于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的丹参-红花药对活血化瘀量效关系研究 |
参考文献 |
第三节 基于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的丹参-红花活血化瘀配伍效应评价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丹参-红花配伍活血化瘀协同增效机制研究 |
第一节 丹参-红花药对在正常和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比较研究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基于代谢组学的丹参-红花配伍活血化瘀作用机制研究 |
参考文献 |
结语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西洋参果总皂苷片的药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第1章 综述部分 |
1.1 西洋参果简介 |
1.1.1 西洋参果特征 |
1.1.2 西洋参果肉组织特征 |
1.2 西洋参果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1.2.1 皂苷类成分研究 |
1.2.2 非皂苷类成分研究 |
1.3 西洋参果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
1.3.1 心血管生物活性 |
1.3.2 抗病毒生物活性 |
1.3.3 抗肿瘤生物活性 |
1.3.4 其他作用 |
1.4 中药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
1.4.1 具有治疗冠心病功能的中药材 |
1.4.2 治疗冠心病中药提取物及有效成分 |
1.4.3 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冠心病的制剂 |
1.4.4 中药与西药联合用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分析 |
第2章 西洋参果肉新药材的研究 |
2.1 产地加工 |
2.1.1 果实采收期 |
2.1.2 采收 |
2.1.3 净制 |
2.1.4 除去种子 |
2.1.5 及时干燥 |
2.1.6 检验 |
2.1.7 计量包装 |
2.2 质量研究及标准的建立 |
2.2.1 人参皂苷的提取方法 |
2.2.2 人参皂苷的分离方法 |
2.2.3 人参皂苷的鉴定 |
2.2.4 鉴别 |
2.2.5 检查 |
2.2.6 含量测定 |
2.2.7 质量标准的建立 |
2.3 稳定性研究 |
2.3.1 稳定性研究目的 |
2.3.2 稳定性研究条件 |
2.3.3 稳定性研究实验方法 |
2.3.4 稳定性研究考察项目 |
2.3.5 实验结果 |
2.3.6 结论 |
第3章 西洋参果总皂苷片(中药4类)的研究 |
3.1 西洋参果总皂苷的生产工艺研究 |
3.1.1 提取工艺条件的确定 |
3.2 西洋参果总皂苷质量研究与标准的建立 |
3.2.1 西洋参果总皂苷粉的质量标准 |
3.2.2 西洋参果总皂苷粉的质量研究 |
3.3 西洋参果总皂苷片的质量研究及标准的建立 |
3.3.1 处方依据 |
3.3.2 辅料的来源、规格、检验标准 |
3.3.3 处方 |
3.3.4 制剂工艺与工艺流程图 |
3.3.5 质量标准的建立 |
3.4 稳定性研究 |
3.4.1 目的 |
3.4.2 条件 |
3.4.3 实验方法 |
3.4.4 考察项目 |
3.4.5 试验结果 |
3.4.6 结论 |
第4章 结果与讨论 |
4.1 结果 |
4.1.1 西洋参果的研究进展 |
4.1.2 西洋参果肉药材的研究 |
4.1.3 西洋参总皂苷提取物的研究 |
4.1.4 西洋参总皂苷片开发与研究进展 |
4.2 讨论 |
4.2.1 西洋参果肉药材的临床前研究 |
4.2.2 西洋参总皂苷片开发研究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哈特口服液防治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抗凝血作用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蒙药广枣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理活性研究进展及分子对接研究[J]. 黄雨佳,佟海英,黄先菊,陈路遥. 亚太传统医药, 2021(07)
- [2]养心通络颗粒治疗气虚血瘀型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的临床研究[D]. 万芯桐.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3]基于活血谱效相关的三七质量评价研究[D]. 丁永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黄连总生物碱与三七总皂苷组合物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药效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D]. 王晓.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9)
- [5]麝香保心丸治疗气滞血瘀型不能进行血运重建冠心病的随机对照双盲研究[D]. 高健.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潜阳育阴颗粒高血压肾保护的功效物质基础研究[D]. 吴信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7]银杏叶注射液原料药中黄酮苷类化学成分的研究[D]. 董海丽. 宁夏医科大学, 2020(08)
- [8]血脉宁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及对MI/RI大鼠IL-23/IL-17轴调控的实验研究[D]. 张淼.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8(07)
- [9]丹参—红花药对配伍效应与物质基础研究[D]. 瞿城.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1)
- [10]西洋参果总皂苷片的药学研究[D]. 齐婉婷. 吉林大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