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付俊豪,赵宁,刘博,房学东,谌通,张盟,刘卓[1](2021)在《肠梗阻导管防治肠梗阻的临床应用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肠梗阻是腹部外科多发疾病之一, 其防治是临床难点。外科手术虽然能解决梗阻的症状, 但术后并发症较多, 且容易因手术后腹腔粘连再次梗阻。肠梗阻导管小肠内固定排列术, 为预防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提供了新思路。经肛肠梗阻导管的使用, 为左半结肠恶性肠梗阻手术切除肿瘤后直接一期吻合肠管提供了可能, 并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使用过程中随之而来的相关并发症也应引起足够重视, 且需进行防治。需要注意的是, 使用肠梗阻导管只是对肠梗阻保守治疗的一种方式, 目前并不能完全取代手术, 当经鼻肠梗阻导管置管成功后3 d、导管在肠腔内仍无明显下移或置管5 d以上, 肠梗阻症状无明显改善, 则仍需考虑手术治疗。
杨明,张丹妮,王鹏[2](2021)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用随机双盲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灌肠及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呕吐缓解时间、正常饮食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较好。
戴武林[3](2021)在《小肠梗阻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小肠梗阻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接受小肠梗阻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小肠梗阻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50例小肠梗阻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16例(32%)。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合并症、肠切除、肠绞窄是小肠梗阻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症、肠切除、肠绞窄是小肠梗阻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合并症、肠切除、肠绞窄是小肠梗阻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医务人员需要加强对上述因素的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便能够确保患术后的安全。
吴晓芳[4](2021)在《中药贴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不全性粘连性肠梗阻局部寒凝气滞型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研究背景随着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逐渐趋向老龄化,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癌症发病率明显升高,恶性肿瘤手术率随之也增加,而恶性肿瘤病人手术由于病情复杂,手术时间较长,手术范围大,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AIO)的比率也逐年增加,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健康,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恶性肿瘤术后AIO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难度较大,再次发生肠梗阻的概率升高,故临床多首选保守治疗。西医保守治疗包括禁食水、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应用生长抑素类药物,必要时抗感染等,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文献研究中发现中医中药治疗AIO效果较好。中医保守治疗包括中药内服和中医外治,由于肠梗阻患者无法正常进食,应用中药内服汤剂会加重患者胃肠负担,且具有肝肾效应,因此中药外治法用于治疗恶性肿瘤术后AIO更为适合。中医外治方法多样,包括中药灌肠,中药外敷,针灸等,具有操作简单、经济方便、易于接受、耐受性好、毒副作用小、可反复给药等优势。前期在临床中治疗恶性肿瘤术后不全性粘连性肠梗阻(incomplete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IAIO)局部寒凝气滞型患者,“急则治其标”,采用“温阳散寒,行气通腑”的治疗原则,应用“温阳行气通腑方”进行神阙穴穴位贴敷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临床效果明显,并进行了单组临床研究,有效率达88.9%。但未设立对照研究,因此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进行“温阳行气通腑方”神阙穴穴位贴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IAIO局部寒凝气滞型的临床观察,更加科学的评价本方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服务。研究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一步科学评价“温阳行气通腑方”神阙穴穴位贴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IAIO局部寒凝气滞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IAIO提供科学依据,以便进一步临床推广,为此类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又操作简便的治疗方案。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前瞻性、开放性、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设计方案,收集2017年11月-2020年12月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70例恶性肿瘤术后IAIO患者,根据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温阳行气通腑方”神阙穴穴位贴敷,记录治疗前1天及治疗1,3,7,10,14天后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中医症状积分,对治疗后14天的立位腹平片进行对比,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并在治疗结束一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研究结果1.总体疗效评价:经结果统计分析,治疗组共35例,脱落4例,共完成31例,完全缓解18例,显效7例,有效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8%;对照组共35例,脱落3例,共完成32例,完全缓解9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8.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值=0.01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温阳行气通腑方”穴位贴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IAIO局部寒凝气滞型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2.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对纳入统计的两组63例患者治疗前后的寒凝气滞证肠梗阻中医症状积分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治疗组:完全缓解18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完全缓解9例,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5.0%,两组间,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总有效率比较P=0.01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温阳行气通腑方”神阙穴穴位贴敷对恶性肿瘤术后IAIO局部寒凝气滞型的患者中医症状改善疗效更好。3.卡氏评分比较:对纳入统计的两组63例患者治疗前后的卡氏评分进行统计,组内比较P值=0.00,均小于0.01,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P值=0.0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温阳行气通腑方”神阙穴穴位贴敷治疗联合西医保守治疗或单纯西医保守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均有帮助,但二者无统计学差异。4.肠道功能恢复比较:两组间对比,在恢复排便、肠鸣音、胃液引流量及呕吐量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排气方面,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5.安全性评价:整个研究过程中出现两例贴敷后用药处皮肤微红,无特殊处理,观察4小时后,红色消退,无瘙痒及水疱。研究顺利,未出现血常规、肝肾功能、离子水平、心电图的异常,说明“温阳行气通腑方”神阙穴穴位贴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IAIO局部寒凝气滞型的患者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6.随访:疗程结束后1个月随访。随访的63例病人中治疗组总体疗效评价有效的26例病人中1例病人因饮食不节梗阻复发,复发率为3.8%;无效的5例病人因年龄大,患者拒绝手术,继续“温阳行气通腑方”神阙穴穴位贴敷治疗1月后症状均有所缓解,但仍有不同程度的梗阻,考虑与入组前梗阻病程较长及梗阻程度较重有关。随访对照组总体疗效评价有效的22例病人中有2例病人梗阻复发,复发率为9.1%,均因饮食不节所致,无效的10例病人均转外科治疗,说明“温阳行气通腑方”对治疗恶性肿瘤术后IAIO局部寒凝气滞型远期疗效较好。研究结论“温阳行气通腑方”神阙穴穴位贴敷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肠梗阻症状、体征、立位腹平片情况,尤其在腹痛、腹胀、腹寒、呃逆嗳气症状改善上更优于对照组,且安全有效,复发率较低,因此可以作为临床治疗恶性肿瘤术后IAIO局部寒凝气滞型的有效方法之一。
金娜,赵跃萍[5](2021)在《六君子汤加味方联合穴位针刺对肠梗阻手术后胃肠蠕动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六君子汤加味方与穴位针刺联合治疗改善粘连性肠梗阻术后胃肠蠕动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7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肠梗阻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六君子汤加味方联合穴位针刺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胃肠蠕动功能恢复情况、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治疗前后血清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含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57/60),对照组为78.3%(47/6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72 h内的肛门排气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且每分钟肠鸣音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D-乳酸、DAO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粘连性肠梗阻外科手术后辅以六君子汤加味方联合穴位针刺治疗能提高胃肠功能康复疗效,可促进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降低血清D-乳酸、DAO含量,有助于维持正常肠黏膜支持系统。
刘丹玲,郑慧君[6](2020)在《系统化护理模式对肠梗阻手术患者希望水平及正念水平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系统化护理模式对肠梗阻手术患者希望水平及正念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3月的60例肠梗阻手术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和观察组(系统化护理模式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希望水平(Herth希望量表)、正念水平(MAAS量表)及情绪状态(Zung量表)评估结果。结果:护理前两组Herth希望量表、MAAS量表及Zung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Herth希望量表、MAAS量表及Zung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模式对肠梗阻手术患者希望水平及正念水平的影响相对更好,在肠梗阻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更高。
刘华锋[7](2020)在《成人急性粪石性小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选择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成人急性粪石性小肠梗阻最佳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选择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2008年3月—2020年2月收治的成人急性粪石性小肠梗阻患者84例,按照患者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保守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其中保守治疗组有患者48例,手术治疗组有患者36例。收集各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对可能对成人急性粪石性小肠梗阻患者手术时机选择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s线性回归分析,运用R语言软件绘制成人急性粪石性小肠梗阻患者手术风险列线图并采用Bootstrap自抽样法(1000次重抽样)对模型的拟合度进行内部验证,以一致性系数(Harrell’s concordance index,C-index)评估其预测准确度,绘制校准曲线和手术风险ROC曲线。结果:根据单因素分析的结果提示,两组患者中粪石嵌顿位置、保守治疗时间、是否有腹腔积液、是否持续腹痛、肠管是否扩张、白细胞计数是否升高等6个因素和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具有相关性,其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提示,上述因素均为成人急性粪石性小肠梗阻手术时机选择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成人急性粪石性小肠梗阻患者手术风险列线图的一致性系数为0.947,提示列线图具有高度的预测准确性。结论:对于成人急性粪石性小肠梗阻患者,粪石嵌顿位置、保守治疗时间、是否有腹腔积液、是否持续腹痛、肠管是否扩张、白细胞计数是否升高均为影响手术时机选择的因素,当患者粪石位于远段小肠,保守治疗时间超过3天,CT提示有腹腔积液,患者有持续性腹痛,肠管扩张程度≥3.7cm,白细胞计数升高时更应考虑积极手术治疗,通过列线图可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为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倪震博[8](2020)在《健胃清肠合剂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健胃清肠合剂保留灌肠治疗IIO气机壅滞证患者,并与甘油灌肠剂保留灌肠治疗IIO患者的实际临床疗效作对比,以便从中医理论角度探讨健胃清肠合剂治疗IIO气机壅滞证患者的作用机理和临床疗效,从而更有效地运用健胃清肠合剂治疗IIO及其相关疾病。方法:根据参照标准筛选出符合本次临床研究的62例IIO气机壅滞证患者,随机纳入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予以甘油灌肠剂,将药液加热至39℃,每次300ml,保留灌肠30min,每日2次,7天为一疗程;治疗组予以健胃清肠合剂,将药液加热至39℃,每次500ml,保留灌肠30min,每日2次,7天为一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统计拟定观察指标的变化情况、IIO中医症状总积分及单项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抑郁量表(HAMD)评分等变化情况,进而比较两组的临床实际疗效。结果:1.两组IIO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组中除首次排便时间小幅度短于对照组外,首次排气、腹痛缓解腹胀缓解、饮食恢复时间均大幅度短于对照组。3.两组治疗后的CRP水平均下降至正常范围内,说明两组治疗对于降低患者炎症方面反应均具有一定疗效。其次,治疗组降低患者CRP水平大于对照组。4.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均未超过两周,但治疗组的实际住院天数平均值小于一周,对照组的实际住院天数平均值大于一周,说明治疗组在缩短患者实际住院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5.在两组中医症状总积分的比较上可看出两组的中医症状总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降低,组内比较及组间比较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中医症状总积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从两组单项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来看,两组中的单项中医症状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下降。组间比较中,两组治疗后在改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其余各单项中医症状方面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症状总积分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的中医症状总积分有效率为62.07%。7.在治疗前,两组患者HAMA和HAMD-24量表积分比较无显着性差异,在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HAMA和HAMD-24量表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两组在治疗后的X线阳性例数均明显减少,但治疗组的阳性例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体临床疗效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体临床疗效有效率为65.52%。结论:本次研究中,健胃清肠合剂可以显着改善IIO气机壅滞证患者临床症状,能够明显调节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疗效较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孙言平[9](2020)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对其血清前白蛋白(PA)、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的影响。方法分析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采用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各43例,比较2组血清PA、CRP、PCT水平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7 d,观察组血清CRP、PCT水平分别为(3.51±1.03)mg/L、(0.15±0.08)μg/L,低于对照组的(6.10±1.12)mg/L、(0.35±0.06)μg/L;观察组血清PA为(238.93±14.27)mg/L,高于对照组的(210.36±18.47)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0%,低于对照组的2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减轻周围组织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张雅[10](2020)在《肠粘连缓解汤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索肠粘连缓解汤灌肠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作用效果,根据组方药物的药理作用分析及其作用机制,比较、分析、评价中药灌肠结合西医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优势及可行性,为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实验共收入患者30人,根据随机分组结果,对照组共15人,脱落2人。实验组共15人,脱落1人。共脱落3人。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予禁食禁水、胃肠减压、抑酸止吐、生长抑素、抗生素、肠外营养支持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肠粘连缓解汤保留灌肠治疗。每日1剂,分早晚2次灌肠,本次治疗以14天为观察时长,分别于D1、D7、D14测量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等指标,并予行疼痛评分、胃肠症状等级评估量表(GSRS)、体力状况评分(KPS评分),并进行对比。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受试者治疗前情况具有可比性(P>0.05)。1、疼痛: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疼痛指标均下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血清炎症因子CRP、IL-6: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炎症因子情况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CRP、IL-6水平均较前下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实验组CRP、IL-6水平下降情况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GSRS评分:两组受试者治疗前胃肠道症状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时间和治疗存在交互作用,两组患者胃肠道症状评分均下降(P<0.05),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4、血清凝血因子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各项凝血因子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因子水平均较前无明显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实验组凝血因子水平下降情况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KPS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的KPS评分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KPS评分水平均较前上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实验组创面KPS评分上升情况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粘连缓解汤灌肠联合西医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有明显优势,可以明显缓解患者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症状,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指标,使病程呈缩短趋势。
二、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2)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治疗方法 |
3 观察指标 |
4 疗效标准 |
5 治疗结果 |
6 讨论 |
(3)小肠梗阻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方法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小肠梗阻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单因素分析 |
2.2 小肠梗阻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多因素分析 |
3 讨论 |
(4)中药贴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不全性粘连性肠梗阻局部寒凝气滞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语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恶性肿瘤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现代研究 |
1. 恶性肿瘤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流行病学研究 |
2. 恶性肿瘤术后AIO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3. 恶性肿瘤术后AIO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
4. 恶性肿瘤术后AIO的西医治疗进展 |
5.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恶性肿瘤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中医研究进展 |
1. 中医对术后AIO的认识 |
2. 术后AIO的病因病机 |
3. 恶性肿术后AIO的中医治疗进展 |
4. 总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
1. 临床资料 |
2. 临床研究方法 |
临床研究结果 |
1. 两组基线情况比较分析 |
2. 疗效统计分析 |
小结 |
讨论 |
1. 本研究入组患者基线情况探讨 |
2. 本研究结果探讨 |
3. 恶性肿瘤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西医研究现状分析 |
4. “温阳行气通腑方”穴位贴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IAIO局部寒凝气滞型的理论依据 |
结语 |
结论 |
存在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5)六君子汤加味方联合穴位针刺对肠梗阻手术后胃肠蠕动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一般资料 |
1.4 治疗方法 |
1.5 观察指标 |
1.6 疗效评定标准 |
1.7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
2.2 2组胃肠蠕动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
2.3 2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
2.4 2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 |
3 讨 论 |
(6)系统化护理模式对肠梗阻手术患者希望水平及正念水平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护理前后Herth希望量表评分比较 |
2.2 两组护理前后MAAS量表评分比较 |
2.3 两组护理前后Zung量表评分比较 |
3 讨论 |
(7)成人急性粪石性小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选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 研究对象、内容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1.3 诊断标准 |
1.4 研究内容 |
2 实验方法 |
2.1 单因素分析 |
2.2 多因素 Logistics 线性回归分析 |
2.3 绘制手术风险列线图并验证 |
2.4 绘制ROC曲线 |
2.5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单因素分析结果 |
3.2 多因素Logistics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
3.3 手术风险列线图 |
3.4 手术风险ROC曲线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粪石性小肠梗阻的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8)健胃清肠合剂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一般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 |
2 研究方法 |
2.1 样本含量估计 |
2.2 样本分组方法 |
3 治疗方案 |
3.1 西医常规治疗 |
3.2 分组灌肠治疗 |
4 观察指标及临床疗效判定 |
4.1 一般资料 |
4.2 安全性指标 |
4.3 本次临床研究观察指标 |
4.4 总体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
4.5 中医单项症状积分判定标准 |
4.6 中医症状总积分疗效判定标准 |
4.7 X线影像判定标准 |
4.8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 |
4.9 临床研究的安全性评估 |
5 统计学处理 |
结果与分析 |
1 一般资料 |
1.1 性别比较 |
1.2 年龄比较 |
1.3 病程比较 |
2 首次排气、首次排便、腹痛缓解、腹胀缓解、饮食恢复时间 |
3 CRP水平变化 |
4 实际住院天数 |
5 临床疗效结果 |
5.1 中医各项症状总积分结果比较 |
5.2 单项中医症状积分结果比较 |
5.3 中医症状总积分疗效结果比较 |
5.4 HAMA和HAMD-24量表积分结果比较 |
5.5 X线阳性例数(率)结果比较 |
5.6 总体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
5.7 本次临床研究安全性评估 |
5.8 研究结果分析 |
讨论 |
1 IIO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
1.1 中医对IIO病名的认识 |
1.2 中医对IIO病因的认识 |
1.3 中医对IIO病机的认识 |
2 现代医学对IIO的发病机制研究 |
2.1 肠屏障功能与IIO的相关性研究 |
2.2 肠道菌群移位与IIO的相关性研究 |
2.3 炎症反应机制与IIO的相关性研究 |
2.4 机械性损伤、术后腹腔粘连与IIO的相关性研究 |
2.5 精神心理与IIO的相关性研究 |
3 IIO的中医保留灌肠治疗 |
4 方药分析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
4.1 健胃清肠合剂立方依据及配伍意义 |
4.2 健胃清肠合剂单味中药功效及现代药理研究 |
5 对照药甘油灌肠剂的研究 |
结语 |
1 结论 |
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附录6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9)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2.1 治疗方法 |
1.2.2 评价指标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2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PA、CRP及PCT水平比较 |
2.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3 讨论 |
(10)肠粘连缓解汤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中医学对粘连性肠梗阻的认识 |
1.1 中医学对粘连性肠梗阻病因病机的认识 |
1.2 中医学对粘连性肠梗阻的治法 |
2. 现代医学对粘连性肠梗阻的认识 |
2.1 粘连性肠梗阻的流行病学 |
2.2 粘连性肠梗阻的病因病理 |
2.3 现代医学对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 |
2.4 预防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研究方法 |
1.4 疗效判定标准 |
2. 结果 |
2.1 基本情况比较 |
2.2 临床症状指标比较 |
2.3 实验室指标比较 |
3. 讨论 |
3.1 肠粘连缓解汤药物组成分析 |
3.2 疗效分析 |
3.3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英文缩写对照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四、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肠梗阻导管防治肠梗阻的临床应用进展[J]. 付俊豪,赵宁,刘博,房学东,谌通,张盟,刘卓.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1(10)
- [2]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观察[J]. 杨明,张丹妮,王鹏.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07)
- [3]小肠梗阻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研究[J]. 戴武林. 中国实用医药, 2021(20)
- [4]中药贴敷治疗恶性肿瘤术后不全性粘连性肠梗阻局部寒凝气滞型临床观察[D]. 吴晓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六君子汤加味方联合穴位针刺对肠梗阻手术后胃肠蠕动功能的影响[J]. 金娜,赵跃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04)
- [6]系统化护理模式对肠梗阻手术患者希望水平及正念水平的影响研究[J]. 刘丹玲,郑慧君. 中外医学研究, 2020(24)
- [7]成人急性粪石性小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选择分析[D]. 刘华锋. 桂林医学院, 2020(03)
- [8]健胃清肠合剂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D]. 倪震博.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0)
- [9]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观察[J]. 孙言平.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02)
- [10]肠粘连缓解汤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D]. 张雅.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