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货币超经济发行的一些看法(论文文献综述)
周学[1](2014)在《构建“微观、中观、宏观三位一体”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兼论破解我国内需不足的方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滞胀危机和世界金融海啸的先后爆发,表明现代宏观经济学不仅不能解决当代最大的经济问题——消费需求不足,而且催生出更严重的经济危机,因此需要做重大改进,使之从宏观走向中观和微观;从平面研究走向立体研究,从虚拟走向现实。本文构建了融微观、中观和宏观于一体的经济学理论体系,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分析和阐述了微观经济、中观经济、宏观经济三个层面的内在关系和外部联系及其变化规律,提出解决消费需求不足的新思路、新方法,并在消费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政府干预理论等10个方面对两种经济学理论体系进行了优劣比较。
杜丽慧[2](2016)在《货币超发、投资者情绪对股权风险溢价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Mehra和Prescott于1985年首次提出着名的“股权溢价之谜”以来,国内外学者围绕“股权溢价之谜”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研究,试图对其做出解释,并对股权风险溢价的影响因素做出分析,但众多学者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股票市场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实体经济,反之,宏观经济又会对股票市场产生重要影响,货币发行数量作为经济发展的调控手段是股票市场的重要影响因素。伴随着行为金融理论的不断发展完善,投资者情绪作为个人行为活动的关键影响因素逐渐被视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亦为研究股权风险溢价开辟了崭新视角。文章在以往学者研究基础上,将货币超发界定为广义货币M2增长速度与名义GDP增长速度的差额,这时货币超发可以称为“货币超经济发行率”,还采用复合指标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构建投资者情绪指数,探究货币超发、投资者情绪指数对股权风险溢价的影响。文章研究主要通过以下进行:首先在协整检验基础上,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探究货币超发、投资者情绪的前期变动是否有助于解释股权风险溢价波动;其次,建立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研究货币超发、投资者情绪与股权风险溢价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再次,基于建立的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推导出误差修正模型,探究货币超发、投资者情绪与股权风险溢价之间的短期动态关系;最后,将情绪变动因子引入到传统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指出货币超发背景下基于投资者情绪如何进行投资行业选择。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文章得出以下结论:货币超发与投资者情绪均为股权风险溢价的格兰杰原因;货币超经济发行率、投资者情绪、股权风险溢价三个变量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货币超经济发行率每增长1%,导致风险溢价降低0.33%,投资者情绪指数每提高1%,风险溢价将增长1.10%;短期波动情况为,货币超经济发行率及投资者情绪指数变动均在当期引起风险溢价反方向变化,即货币超经济发行率及投资者情绪指数增长1%分别引起风险溢价降低0.90%、0.27%;当投资者情绪提高时,可以选择的行业有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获得超额收益,其中建筑业、采矿业、金融行业是首选;当投资者情绪降低时,可以选择农林牧渔业、制造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获得较高的风险溢价,其中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是首选。
韩士专,杜丽慧[3](2016)在《货币超发、投资者情绪对股权风险溢价的影响》文中提出利用2006年1月2015年6月相关数据,通过协整检检、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建立向量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误差修正模型,探究货币超发、投资者情绪指数对股权风险溢价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货币超发与投资者情绪均为股权风险溢价的格兰杰原因;货币超经济发行率、投资者情绪、股权风险溢价三个变量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货币超经济发行率每增长1%,导致风险溢价降低0.33%,投资者情绪指数每提高1%,风险溢价将增长1.10%;短期波动情况为,货币超经济发行率及投资者情绪指数每增长1%,分别引起风险溢价降低0.90%、0.27%。
袁晋华[4](1996)在《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关系的实证分析》文中指出
余力,孙永权[5](2008)在《基于货币超经济发行视角的流动性过剩治理》文中认为本文基于货币超经济发行视角对流动性过剩进行量化分析,主张流动性过剩源于金融系统不良资产的货币化和动员式的投资驱动型数量增长模式;认为流动性过剩以经济景气循环为前提条件,通过三条传导渠道对实体经济产生负向冲击;从而建议采取对冲性货币政策工具吸收流动性增量,财政冲抵和其它均衡措施消解流动性存量的有效政策组合从根本上消除流动性过剩对经济的不利冲击。
余力,陈红霞,李沂[6](2010)在《我国通货膨胀的严重性及生成机制研究》文中指出基于对物价指数、居民通胀感受和预期以及资产价格等方面的表现,目前我国通货膨胀已经到了需要货币当局特别关注的程度。相关的理论分析和VEC模型的实证检验表明货币超经济发行、流动性过剩、外部输入性以及分配制度不合理等因素是造成我国当前通胀的直接原因。其中,流动性过剩、货币超经济发行对我国CPI的贡献度分别高达62.3%和43%,成为近年来推动物价上升的重要因素。人民币汇率升值、国内有效需求增长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也通过一定的路径对通胀的生成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郑栋才[7](1997)在《货币流通速度与宏观经济调控》文中研究说明经济学界几乎一致认为,商业银行系统通过其业务能创造货币。本文却有力证明:银行创造存款并没有创造货币,银行消灭存款也没有消灭货币,银行创造存款又消灭存款这种业务活动及其调整的真正作用,是加快或改变货币的流通速度。因此,货币流通速度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远远超过以往对它的评价,必须重新进行研究和认识,这对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陈欢,舒元[8](1998)在《中国最优货币供给增长率》文中研究说明造成我国改革以来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尽管很多,但支持着高通胀的内在深层原因仍是货币超经济发行。因此,控制好货币和信贷,就有可能抑制住通货膨胀。制定实施一种适宜的最优货币供给增长率,也就可能既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又能防止高通胀的产生
曹文炼[9](1990)在《关于货币超经济发行的一些看法》文中研究表明 一般来说,我国出现的较明显的通货膨胀与连续多年的货币超经济发行有直接关系。但是,对于什么是超经济发行,却存在着不尽一致的看法,由此测算出的超发行货币额差距也颇大。 一种观点认为,货币超经济发行,是货币增长超过实际经济增长的差额。另一种看法是,超经济发行等于货币增长减去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之和。
吴维嵩,吴东晓[10](1991)在《货币超经济发行与通货膨胀》文中研究说明 从1984年以来,我国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1988年通货膨胀率高达18.5%,致使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受到困扰。经过近一年多的治理整顿,通货膨胀率得到一定的抑制,货币回笼情况较好。现在,在“亡羊”的阵痛中“补牢”,认真地进行反思,找出产生通货膨胀的根源,提出根治的对策,防止严重通货膨胀的再生,保证国民经济实现良性循环,是十分必
二、关于货币超经济发行的一些看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货币超经济发行的一些看法(论文提纲范文)
(1)构建“微观、中观、宏观三位一体”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兼论破解我国内需不足的方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困境与危机 |
二、“微观、中观、宏观三位一体”的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
(一)经济循环运动模式 |
(二)建立三大要素的微观、中观、宏观体系 |
1. 消费的微观、中观、宏观体系。 |
2. 生产的微观、中观、宏观体系。 |
3. 收入的微观、中观、宏观体系。 |
(三)三大要素在微观、中观、宏观层面的纵向内在关系分析 |
1. 消费在微观层面、中观层面、宏观层面的内在联系、调节机制和变化规律: |
2. 生产的微观层面、中观层面、宏观层面的内在联系和调节机制、变化规律: |
3. 收入在微观层面、中观层面、宏观层面的内在联系和运行机制、变化规律: |
(四)三大要素在微观、中观、宏观层面的横向联系分析 |
1. 从经济发展阶段看宏观消费、宏观生产、宏观收入的横向联系。 |
2. 微观消费、微观生产、微观收入之间横向联系分析: |
(五)如何化解两种机制的矛盾,实现总量均衡 |
三、破解我国内需不足的方略 |
四、两种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比较 |
五、结语 |
(2)货币超发、投资者情绪对股权风险溢价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计算股权风险溢价的方法研究 |
1.3.2 股权风险溢价影响因素的研究 |
1.3.3 货币超发的计量 |
1.3.4 货币发行量对股市的影响 |
1.3.5 投资者情绪对股市的影响 |
1.3.6 研究现状评述 |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安排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安排 |
1.5 论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货币超发、投资者情绪与股权风险溢价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 |
2.1 货币超发的概念界定 |
2.2 投资者情绪的概念界定 |
2.3 股权风险溢价的界定及产生原因 |
2.4 货币超发、投资者情绪与股权风险溢价的理论分析 |
第三章 投资者情绪指数的构建及分析 |
3.1 投资者情绪构建方法 |
3.2 投资者情绪指标选取及预处理 |
3.3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投资者情绪构建 |
3.4 投资者情绪的分析 |
第四章 投资者情绪及货币超发对股权风险溢价的影响 |
4.1 基于沪深300指数的投资者情绪及货币超发对风险溢价的影响 |
4.1.1 股权风险溢价计算 |
4.1.2 平稳性检验 |
4.1.3 协整检验 |
4.1.4 格兰杰因果检验 |
4.1.5 基于ADL模型的长期均衡关系 |
4.1.6 短期动态调整:误差修正模型 |
4.2 货币超发背景下基于投资者情绪的投资行业选择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5.3 建议 |
5.3.1 对投资者建议 |
5.3.2 相关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货币超发、投资者情绪对股权风险溢价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文献回顾 |
三、货币超发、投资者情绪与股权风险溢价的理论分析 |
四、数据来源及计算 |
1. 货币超发的计量。 |
2. 投资者情绪的计量。 |
3. 基于沪深300指数的股权风险溢价的计量。 |
五、实证分析 |
1. 平稳性检验。 |
2. 协整检验。 |
3. Granger因果检验。 |
4. 基于ADL模型的长期均衡关系。 |
5. 短期动态调整: |
六、研究结论及建议 |
(5)基于货币超经济发行视角的流动性过剩治理(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
二、货币超经济发行与流动性过剩 |
三、经济景气循环条件下的流动性冲击 |
四、治理流动性冲击的政策组合 |
(6)我国通货膨胀的严重性及生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对当前国内通货膨胀严重程度的判断 |
1.国内物价指数不断攀升。 |
2.资产价格急剧膨胀。 |
3.居民对物价上涨感受明显、通胀预期强烈。 |
三、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及生成机制 |
(一) 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分析 |
1.货币投放过度、流动性过剩。 |
2.我国大宗商品的对外依存度过高, 受外部输入因素影响显着。 |
3.分配制度不合理, 贫富差距悬殊, 造成需求结构呈现畸形。 |
(二) 实证检验与分析 |
(三) 我国通货膨胀的生成机制 |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
(10)货币超经济发行与通货膨胀(论文提纲范文)
货币超经济发行是引发我国通货膨胀的本源 |
货币超经济发行的深层剖析 |
(一)金融体制不完善,中央银行宏观管理职能和保卫货币意识削弱,是导致货币超经济发行的直接原因。 |
(二)经济体制改革缺乏配套措施是导致货币超经济发行的拉动力。 |
根治我国通货膨胀的对策 |
(一)通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根治通货膨胀。 |
(二)通过深化财政体制的改革根治通货膨胀。 |
(三)通过深化企业经营承包责任制的改革根治通货膨胀。 |
四、关于货币超经济发行的一些看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构建“微观、中观、宏观三位一体”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兼论破解我国内需不足的方略[J]. 周学. 经济学动态, 2014(04)
- [2]货币超发、投资者情绪对股权风险溢价的影响研究[D]. 杜丽慧. 华东交通大学, 2016(02)
- [3]货币超发、投资者情绪对股权风险溢价的影响[J]. 韩士专,杜丽慧. 财会月刊, 2016(27)
- [4]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关系的实证分析[J]. 袁晋华. 统计研究, 1996(02)
- [5]基于货币超经济发行视角的流动性过剩治理[J]. 余力,孙永权. 当代经济科学, 2008(01)
- [6]我国通货膨胀的严重性及生成机制研究[J]. 余力,陈红霞,李沂. 经济学动态, 2010(11)
- [7]货币流通速度与宏观经济调控[J]. 郑栋才.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1997(02)
- [8]中国最优货币供给增长率[J]. 陈欢,舒元. 经济学家, 1998(03)
- [9]关于货币超经济发行的一些看法[J]. 曹文炼. 中国计划管理, 1990(01)
- [10]货币超经济发行与通货膨胀[J]. 吴维嵩,吴东晓.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