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抗生素穴位注射治疗肺炎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小剂量抗生素穴位注射治疗肺炎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一、小剂量抗菌素穴位注射治疗小几肺炎和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新医班》防治站[1](1970)在《小剂量抗菌素穴位注射治疗小几肺炎和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 一九七○年春天,我院附属第二医院成功地用小剂量抗菌素穴位注射治愈肺炎。我们向兄弟单位学习了先进经验,也开展了此项工作。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患儿年幼,椎体甚小,采用肺俞或肺热穴治疗,取穴较困难,不易准确,不易固定,而且有一定危险性(如气胸等)。我们遵照毛主席“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教导,根据祖国医学中的脏腑和

李瑛[2](2006)在《芥子咳喘膏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疗效分析》文中提出论文包括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两部分。 文献综述部分共有三部分,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近年来儿童支气管哮喘诊疗方面的进展。综述一“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进展”,主要从现代医学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理、主要治疗药物以及目前西医治疗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较详细全面的论述。综述二“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主要是阐述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儿童哮喘的辨证和治疗。综述三“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中医外治”,总结了运用中医中药进行穴位贴敷、穴位注射、雾化吸入、针刺、艾灸、拔罐等中医外治手段治疗儿童咳嗽的方法及治疗机理。 临床研究部分作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研究的前期工作,对芥子咳喘膏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作了临床观察分析总结。 目的: 以自拟芥子咳喘膏和远红外止咳贴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作研究对比,进行临床观察,对中药外治规范化治疗进行初步探索。 方法: 将急性支气管炎患儿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西医一般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穴位贴敷治疗。治疗组应用芥子咳喘膏外用穴位贴敷,对照组用远红外止咳贴,两组贴敷部位和疗程均相同。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1、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虽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有效率两组相当。 2、治疗后两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起效时间比较:经治疗后两组对咳嗽、咯痰、肺部罗音起效时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对临床主要症状体征起效时间优于对照组。 3、治疗后两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量化积分比较:治疗组的咳嗽和肺部罗音

李园白[3](2010)在《中医医案文献特殊性评价方法研究》文中提出以往利用信息学方法研究中医药数据时主要是发现共性规律,但中医医案文献的主要贡献却恰恰在其所具有的特殊性方面,因而需要建立一套不同于以往的信息学方法来评价中医数据。医案传千载而不衰,古今文献中关于医案的分析方法和分析角度纷繁多样,然而当研究者需要获取医案中某些特殊的辨证及处方情况时,还存在一定困难。故本研究以哮喘医案为范例,利用现有的信息相似度比较技术,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中医医案特殊性评价方法,为测度医案的辨证和处方的特殊性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七个部分:第一部分需求调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医案阅读参考价值调查表》)进行小规模调查。调查对象为三级甲等医院初、中、高级临床医师,共收回86份有效问卷,经统计分析后认为:医案特殊性评价研究受到临床医师的肯定,并认为“辨证”和“处方”这两点较适于作为医案特殊性的评价点。第二部分确定研究对象:在本研究中,研究对象分为被评价对象和参照对象,被评价对象是被评价的主体,而参照对象是凸显被评价对象特殊性的参照物。通过调查425种中医疾病文献发表量,分析不同疾病诊治复杂程度等因素后,最终确定哮喘作为被评价病种;同时比较分析了期刊医案、专著医案等不同载体的医案特点,发现期刊医案最具有特殊性这一特色,故最终确定以发表于期刊的中草药治疗哮喘有效医案为被评价对象,并制定了筛选细则,共筛选文献1347篇,时间限定为20年(1988年至2007年)。参照对象需要具有“普遍性”特征,故选择公认度较高、研究病例数较大、流传较久的哮喘诊疗文献信息作为参照对象。经调研确定参照对象信息来源为:中国方剂数据库(涉及书籍240种)、10例以上哮喘临床研究文献(涉及文献1293篇)、书籍中记载哮喘的相关知识(涉及书籍44种)。第三部分确定评价具体目标:遵循评价目标有意义及有可比性的原则,并根据调查结果,最终确定“中药处方的特殊性”及“辨证特殊性”作为评价具体目标。第四部分遴选评价指标:本研究以筛选有效信息为目标,故中药处方特殊性评价指标确定为:中药名称、中药剂量、中药功效、证候的特殊性评价指标确定为证素及基本证候。第五部分评价指标的预处理:由于评价指标之间的(量纲)度量单位及变化幅度不同,需要进行标准化处理,例如:中药的常用剂量不同。故本研究对中药名称、中药剂量、处方功效、证候名称四个方面的指标信息进行了预处理,即规范化处理:①中药名称规范处理:采用词典排序、正异名顺序标注建立标准表的方法处理中药名称,原文的中药名称被规范修动的比例为20%左右,处理后的规范数据占总数据的95%左右。②中药剂量规范处理:在以往指标标准化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本研究的中药剂量规范化公式,对中药剂量进行处理,消除了中药之间不同常用剂量范围所造成的计算误差。③中药功效预处理:根据中药功效、剂量信息,提出了功效信息处理方式,形成处方的功效信息集合。④证候指标预处理:运用从简单到复杂多层次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对证候指标进行预处理,共提取“病位”、“病性”、“病位-病性”等证候单元565个。第六部分评价模型的确定:本研究的评价模型使用相似度模型来计算特殊性。根据两个主要评价目标即“中药处方特殊性评价”和“证候特殊性评价”的不同特性,分别使用了不同的相似度模型进行计算。其中中药处方的特殊性评价模型采用了三层分析法:一层为处方药物组成相似度、二层为处方组成剂量相似度、三层处方功效相似度。其中一层处方药物组成相似度:通过比较Jaccard算法和Dice算法两种集合相似度计算方法,认为对于被比较双方的相似部分与非相似部分应设置相同权重,故最终选择Jaccard相似系数作为计算处方药物组成相似度方法。二层处方组成剂量相似度:通过比较“相关系数比较法”和“夹角余弦比较法”这两种矢量相似度计算方法,认为“夹角余弦比较法”的计算结果取值范围、取值趋向等方面特点比较适合组成剂量相似度比较,故最终选择“夹角余弦比较法”进行处方组成剂量的比较。三层处方功效相似度:处方功效被评价信息与处方组成剂量信息类似,故同样选择“夹角余弦比较法”计算处方功效相似度。而证候相似度的计算模型,与处方信息不同,是文本信息比较,故选择欧式距离相异度计算模型、空间向量模型、本体中概念相似度计算模型三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认为欧式距离相异度方法敏感度较好、操作性较强,故选择欧式距离相异度方法计算进行证候相似度计算。第七部分评价结果计算:本研究按照评价指标采集、指标预处理、评价模型计算一系列步骤,进行哮喘医案被评价对象及参照对象的相似度比较,并制订出结果划分规则,筛选出有特殊性意义的被评价对象。被评价的中药处方信息共2779个,通过计算得出结论:①“全特殊处方信息”为0个,即被评价对象中没有处方组成、剂量、功效三方面信息均为特殊的处方信息。②“部分特殊处方信息”中:“特殊处方药物组成信息”557个、“特殊处方组成剂量信息”16个,“特殊处方功效信息”0个。此类信息是从组成、剂量、功效三个角度分别独立分析,其中特殊处方药物组成及特殊处方组成剂量,均有部分阳性结果,而特殊处方功效信息方面并没有阳性结果。③“一般处方信息”为375个,即有375个处方信息基本没有新意,与普通成熟的处方信息基本雷同。另外除了上述三类处方结果外,还存在一些其他处方信息,本研究认为无意义故未予分类。证候信息共1506个,其中特殊证候为0,部分特殊证候为258个,常见证候为1248个。第八部分辅助软件开发:本研究开发了三个软件以辅助课题的评价工作,主要用于处理本研究中计算量大、手工难以处理、易出错的几个环节,提高计算的效率和准确率。其中“中药规范系统”辅助中药名称、剂量、功效标准表的建立,“正异名修正系统”可以辅助中药名称等规范工作,“方剂相似识别系统”可以进行相关方剂相似度的计算。小结:本研究的创新性贡献在于利用信息学分析方法从特殊性角度分析医案,包括从处方药物组成、处方组成剂量、处方功效、证候四方面进行医案特殊性研究,以期帮助临床医师探求医案中特殊辨证和用药的信息。从研究结果分析,医案在辨证方面特殊性不高,大多数医案的辨证信息都在以往成熟文献中提及过;而在方剂特殊性方面具有阳性结果,其组成和剂量都筛选出一些较特异的处方,这些特异性用药信息可以为临床治疗方案开拓思路,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新视角。本研究在特殊性评价方法学上进行了探索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特定的评价指标处理方法、处方多层次相似计算方式及证候单元相似度的计算思路,最终确定了较为合理的相似度度量方法,并提出了特殊性计算结果的分类规则,在中医药处方和辨证信息相似性研究方面,提供了有意义的方法学上的探索和实践应用范例。

百会[4](1980)在《国内三十年来针灸临床进展》文中研究说明 近三十年来,国内针灸临床研究有巨大进展。据不完全统计,从1949——1979年上半年为止,已发表的针灸论文资料达九千多篇,其中80%以上是临床报合。事实证明,针灸已用于270多种病症的治疗,对其中80多种病症有较好的疗效。传染病针灸治疗传染病,目前已遍及病毒、细菌、螺旋体、原虫、蠕虫等引起的多种疾病。有时还用作预防手段,有一定作用。病毒性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早期单纯型针大椎等穴,多于6—8小时退热,6—20小时其它症状相继消失。恢复期患者效果亦佳。在流行区针健康人足三里预防本病,发病率也显著减少。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轻中型患者,针足三里、太

顾恪波[5](2010)在《“定喘穴”穴位注射治疗呼吸病研究现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定喘穴治疗呼吸道疾病,尤其是支气管哮喘疗效明显、作用确切而快捷,故在针灸界被广泛应用,而穴位注射可以选择对呼吸病有明确治疗作用的药物进行,故穴、药结合,比单一穴位治疗效果更胜一筹。近年来随着治喘药物的不断研发,穴位注射用药亦出现多样化,且用药更合理、副作用更小,具有代表性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氨茶碱、654-2(山莨菪碱)、维生素K3或K1、非那根、干扰素、鱼腥草注射液、止喘灵注射液、核酪注射液等。目前应更进一步对其治疗机制做更深的研究,以利于充分发挥其特色和优势,造福于广大呼吸病患者。

洪敏洁[6](2020)在《门氏定喘汤加味联合舒利迭治疗肺脾气虚型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门氏定喘汤加味联合舒利迭治疗肺脾气虚型COPD患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提供更多依据。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2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对照组41例。其中对照组选用舒利迭治疗,治疗组在舒利迭的基础上,加服门氏定喘汤加味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数值、生活质量评估资料、运动耐量及呼吸困难程度进行疗效分析及疗效判定,观察门氏定喘汤加味的治疗效果。结果:1.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性别、年龄、病程及肺功能分级等比较,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一般情况基线一致。2.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中医证候评分都有所改善,分值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两组在各个单项积分方面皆有改善,说明两者都能改善肺脾气虚证候。进行组间比较,治疗组在恶风、腹胀或腹泻、食少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肺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的FEV1%、FEV1/FVC%进行组内比较,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CAT评分比较:治疗后的两组CAT评分情况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CAT评分都有所改善,分值减少,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生活质量状况改善优于对照组。6.六分钟步行距离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的组内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的两组情况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7.治疗后的两组呼吸困难程度情况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呼吸困难评分都有所改善,分值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8.疗效判定:两组均有效,但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低于治疗组,对照组为81.08%,治疗组改善明显,总有效率为92.10%,通过秩和检验,结果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体来说优于对照组。9.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未见异常改变,且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门氏定喘汤加味联合舒利迭治疗能够有效缓解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肺功能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生活质量及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程度,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黄超[7](2019)在《金水交泰汤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肺肾气阴两虚型)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金水交泰汤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肾气阴两虚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其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及推广意义。方法:将64例45-80岁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肺肾气阴两虚证)诊断标准的病人,按照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法,试验组32例,对照组32例,实际中试验组剔除1例,对照组剔除和脱落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一般基础治疗、持续性氧疗、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信必可都保)320/9.0μg/吸,吸入早晚各一次;盐酸氨溴索口服液30ml口服tid等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同时服用由绵阳市中医医院中药房统一煎制的金水交泰汤加减方。治疗2月,观察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CAT问卷、六分钟步行距离、血气分析、随访6个月急性加重次数。结果:(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BMI、心功能分级等基线比较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试验组主要症状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症状改善方面:经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总积分均有下降(P<0.01),且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单项症状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针对腰膝酸软、头昏耳鸣、手足心热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CAT评分均有下降(P<0.01),组间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4)治疗后,两组患者六分钟步行距离均有增加(P<0.01),组间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5)治疗后,两组患者分析血气分析值均有改善(P<0.01),组间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6)治疗后6月,随访两组患者急性加重次数并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加重次数比对照组明显减少。(7)安全性评价:两组治疗过程中,血常规、肝肾功、心电图等相关安全指标,均无明显异常。结论:金水交泰汤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心功能以及减少急性发作加重次数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且能一定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安全性能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李友林[8](2007)在《基于清肺化痰平喘法则的抑喘胶囊治疗热喘证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课题研究主要由较为系统的相关古今文献的整理评析;基于清肺化痰平喘法则的抑喘胶囊的形成;基于清肺化痰平喘法则的抑喘胶囊治疗热喘证的药理学作用机制及临床用药安全性研究;基于清肺化痰平喘法则的抑喘胶囊治疗热喘证的临床小样本示范性研究;研究结论五大部分组成。一、通过较为系统的相关古今文献的整理,正本清源对研究领域进行了全面的评析1从源流上疏理了古代医家对热喘证的认识喘证是由各种因素导致肺气上逆,失于宣降,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证,属难治与危重病证之一;喘证与肺气上逆、肾气失纳有关,病变涉及肺、肾、心、肝等脏腑,严重者可致喘脱。临床中,实喘失治误治,日久将耗气伤津,易转化为虚证,虚虚实实,迁延不愈,故治喘尤当以治实喘为急。热喘证是实喘证中临床常见的主要证候类型。明代李中梓曾曰:“《内经》论喘,其因众多,究不越于火逆上而气不降也。”,指出了实喘以热喘居多;临床上,重视对热喘的辨治,西医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多按此辨证论治。热喘证的病因病机首见于《内经》,历代多阐发。发病病位主要在肺,其成因概要言之,不外外感与内伤两端。若外邪侵袭,或他脏病气上犯,皆可使热迫于肺,清肃失司,痰壅气道,肺失宣降,肺气胀满,呼吸不利而致喘促。其中痰既是脏腑病理变化的产物,又是疾病发作加重的致病因素。临床中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发生、发展,感染因素是其关键,中医病理变化多表现为痰热、气逆。热喘证的辨证论治热喘证的辨证:辨证是论治的前提与基础,热喘亦可再区分为风热犯肺证,痰热壅肺证,热毒炽盛证等。热喘证的基本治疗原则:实喘治肺,治以祛邪利气。关于热喘的治疗,《素问至真要大论》曰:“热者寒之,客者除之”,临床上以清肺化痰平喘为总的治疗法则;清肺化痰平喘法则的形成及地位:历代名医对喘证的论述,均重视热喘的治疗。在热喘的治疗中,清肺化痰平喘法则应用最为广范。遣方用药虽各有不同,但终不出清肺化痰平喘大法,正如清代医家沈金鳌所说“种种喘症,皆当详察治之。至用药,通忌敛涩升发燥热酸咸之品,降气清火润肺,方为治喘平和之法”。2明晰近年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研究状况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近年由于空气污染、环境恶化及吸烟等因素的影响,其发病率日益增加;急性发作期常使病人发生肺心病,心衰,呼吸衰竭等而危及生命。因此,控制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十分重要。西医学对本病急性发作期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中医认为在急性发作期咳、痰、喘相因为病,同时伴有炎症的发生。历代医家的论述概括了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发病机理以及急则治标的基本法则,推崇辨证施治。中医或西医,联合应用药物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疗效都优于西医常规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主要集中于中药与抗生素的协同作用,以取得满意的疗效。中医药在治疗上副作用少,并且能考虑到具有基础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病人的特异性。中医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肯定、优势明显、前景广阔。目前,中医治疗慢支的研究已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视点的格局,在急性发作期,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这避免了滥用西药抗生素和激素所致的副作用,有利于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二、阐明基于清肺化痰平喘法则的抑喘胶囊方药的形成是继承与创新的结果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亦是临床难治病证之一,其急性发作更为临床常见急症,且可引发多种变证。寻求控制该病症的有效方法和药物一向为国内外学者所重视。通畅气道、抗炎、解痉等是西医几十年来的基本治疗原则。近年,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制药化学的发展,控制该病急性发作的药物及用药途径有所更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效果,但难以摆脱治疗费用高、副作用大的弊端。古今中医则多循标实、外感的病因,强调发时治肺,对清热解毒、宣肺平喘、化痰平喘等治法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中药治疗该病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对中药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机理缺乏深入的研究,临床疗效受到影响,始终难以突破“内科不治喘”的禁梏。临床迫切需要根据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病机实质,提供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期的简廉效捷的新方药。“抑喘胶囊”方药的组方来源及依据:遵循中医关于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发病机理和治疗原则,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前人用药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多年对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经验,辅以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成果拟定的复方。本方药针对痰热壅肺病机而设,热不除则肺难以清肃,痰不除则气道不能通畅。清肺化痰,清热解毒,平喘咳之法是其根本的治疗法则,运用此方,针对病机实质进行治疗,体现了辨病与辨证的有机结合与“急则治其标”的基本原则。处方由猪胆汁膏等五味药组成,效专力宏。“抑喘胶囊”方药的形成,一是进一步发掘和继承祖国医学中的宝贵遗产;二是为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提供一种专门、有效的药物,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三是通过对此药作用机理的研究,可进一步探讨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病理实质。三、进行基于清肺化痰平喘法则的抑喘胶囊治疗热喘证的药理学作用机制及临床用药安全性研究1基于清肺化痰平喘法则的抑喘胶囊治疗热喘证的药理学作用机制研究抑喘胶囊是以清肺化痰,清热解毒,平喘咳为主,用于痰热壅肺所致的热喘咳病证的新方药。实验观察了本品对小鼠和豚鼠的止咳作用,对小鼠和大鼠的抗炎作用,对小鼠的祛痰作用,对豚鼠的平喘作用,对呼吸道常见的致病菌的体内外抑菌作用。分别灌胃给予小鼠本品0.5g/kg、1g/kg和1.5g/kg,豚鼠0.35g/kg、0.7g/kg和1.4g/kg抑喘胶囊,可以明显延长氨水所致咳小鼠、枸橼酸所致咳豚鼠的咳嗽出现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表现出明显的镇咳作用;明显增加小鼠支气管酚红排出量,表现出明显的祛痰作用,对磷酸组织胺所致豚鼠“喘哮”发作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延长喘息和抽搐潜伏期,表现出明显的平喘作用;对巴豆油所致小鼠急性耳肿胀和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说明本品具有一定的抗急性渗出性。表明本品具有肯定的止咳、祛痰、平喘和一定的抗炎作用,对呼吸道常见致病菌也有一定的抑菌作用,适用于肺热雍盛而致咳嗽、痰多、喘息的患者。2基于清肺化痰平喘法则的抑喘胶囊临床用药安全性的初步评价给予大鼠本品6g/kg、1.4g/kg、0.7g/kg灌胃,连续90天,与水对照组比较,对大鼠体重增长、进食量、活动等状况,大鼠血液学指标、主要血液生化学指标及病理生态学指标均无明显影响,停药二周后,再观察上述指标,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大鼠体重、脏器与体重比、血液学指标、血液主要生化学指标及病理生态学指标均无明显差别,大鼠无中毒反应,说明本品无明显毒性作用。抑喘胶囊以6g/kg、1.4g/kg、0.7g/kg ig给药(高剂量为临床用量的100倍)90天,为临床疗程的13倍,结果对大鼠一般状况、血液学、血液生化学、病理组织学指标均无明显影响。停药2周,查恢复期上述指标,结果用药组与对照组比也无明显差异,证实药物无明显毒性作用。提示临床拟用量和服药期限均为安全范围。说明本药属无毒或低毒药品,其安全性可靠。四、基于清肺化痰平喘法则的抑喘胶囊治疗热喘证的临床小样本示范性研究1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以多项症状、体征(咳嗽、咯痰、喘息、哮鸣音)评价,治疗组“抑喘胶囊”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30例患者,临控者11例,显效者11例,有效者7例,无效者1例,显控率73.34%,有效率93.34%;对照组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10例患者,临控者1例,显效者4例,有效者3例,无效者2例,显控率50%,有效率80%。“抑喘胶囊”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优于“金贝痰咳清颗粒剂”的疗效。在症状与体征的改善上,“抑喘胶囊”在祛痰平喘减少哮鸣音方面优于“金贝痰咳清颗粒剂”,“抑喘胶囊”与“金贝痰咳清颗粒剂”在止咳方面有相似的作用,但其治疗热喘的效果更好。在观察中无不良反应发生。2临床实验结果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外周血WBC的变化比较均有一定的抗感染作用,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自身及组间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淋巴细胞转化实验及补体C3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淋巴细胞转化实验及补体C3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经统计学(方差分析)处理P<0.05,呈现显著意义,说明两组治疗皆有免疫防御增强作用。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初步说明二者具有一定的一致性。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PGE2、TXB2变化比较,治疗组治疗后PGE2含量增高,经统计学(方差分析)处理P<0.05有显著差异;对照组虽有增加,但P>0.05无统计学意义。此初步说明治疗组在缓解支气管痉挛,降低气道阻力以平喘方面的作用好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TXB2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差异显著,组间P>0.05无差异。初步表明两组在降低肺血管阻力,调节肺微循环,进一步改善肺功能方面具有一致性。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IgG IgA IgM(酶标法测定)比较,两组治疗均对免疫球蛋白IgG含量有所影响,治疗后呈不同程度降低,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P<0.05,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初步说明两组对气道痉挛与阻塞的相关因素有正性影响。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IgE IgA,痰IgE IgA(放免法测定)比较,两组治疗后,痰、血IgA含量提高,痰、血IgE含量下降,经统计学处理P<0.05,组间P>0.05。初步表明两组在肺的免疫防御机制的调节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治疗组与对照组对肺功能(FEV1.0、PEFR、FVC)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且治疗组更加明显。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及组间比较经统计学处理皆P<0.05有显著性差异。3结论分析:抑喘胶囊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效果,与现应用于临床的同病种有效药物“金贝痰咳清颗粒剂”比较除止咳效果相似外,其祛痰平喘以及改善体征方面的作用具有明显优势,这种优势在对热喘的治疗中得到更多体现。通过对节实验室结果的比较初步显示了两组对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病因病理影响的某些一致性,且治疗组在缓解气道阻塞、支气管痉挛方面有优势。说明“抑喘胶囊”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疗效确切,切中了痰热壅肺的病机实质,这一点迎合了临床中热喘发病率较高的特点,综合比较必是简便效方。且基于其具有对免疫防御机制的调节作用,亦必将对发作期缓解后的稳定产生影响。五、本课题的研究结论1在较为系统的相关古今文献整理与评析的基础上明确:热喘证是实喘证中临床常见的主要证候类型;临床上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发生、发展,感染因素是其关键,中医病理变化多表现为痰热、气逆;重视对热喘的辨治,西医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多按此辨证论治;清肺化痰平喘为总的治疗法则。2基于清肺化痰平喘法则的抑喘胶囊方药的形成:体现了继承中医基本理论与临床经验的良好结合;为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提供了一种专门、有效的新方药。3基于清肺化痰平喘法则的抑喘胶囊治疗热喘证的药理学作用机制及临床用药安全性研究证明:本方药具有肯定的止咳、祛痰、平喘和一定的抗炎作用,对呼吸道常见致病菌也有一定的抑菌作用,适用于肺热雍盛而致咳嗽、痰多、喘息的热喘证患者;提示临床拟用量和服药期限均为安全范围,其安全性可靠。4基于清肺化痰平喘法则的抑喘胶囊治疗热喘证的临床小样本示范性研究初步表明:“抑喘胶囊”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疗效确切,切中了痰热壅肺的病机实质,符合临床热喘发病率较高的特点,经综合比较是简便效方。且其具有对免疫防御机制的调节作用,亦将对发作期缓解后的稳定产生影响。

李俊[9](2005)在《电针肺俞穴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平喘作用的疗效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电针肺俞穴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研究,综合科学评价肺俞穴平喘作用及对人体的安全性和临床可推广性。并在探讨肺俞穴主治规律及其机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有关腧穴主治规律临床研究的标准及操作规范。 方法:1.选用随机数字表将试验病例按病情随机分为电针肺俞组(电针组)、西药对照组(对照组)。观察疗程为2周。从治疗前一周开始停服一切试验用药以外的药物,患者就诊前已经常规使用吸入激素者,观察期间维持原吸入激素量不变。2.电针组30例。取穴:肺俞(双侧),腧穴定位依据国标《经穴部位》选定。针具:30号1.5寸瑞琪尔牌针灸针。电针仪为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刺灸法:取伏卧位,肺俞穴常规消毒后,持针向脊柱方向斜刺,根据患者胖瘦进针1.0—1.2寸,捻转行针,得气后连接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连接方法:将电针仪的正负极分别接在针柄上,每次将正负极交换连接。治疗参数:疏密波,频率20赫兹,强度以针柄轻微颤动,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2周为一疗程,疗程期间不休息。对照组30例:舒氟美,每次200mg,每日两次口服。2周为一疗程,疗程期间不休息。观察指标:哮喘主要症状、体征(喘息、气短、咳嗽、咳痰、哮鸣音)的变化。肺功能测定:包括呼气峰值流速(PEF)、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率(FEV1%)。疗效判定标准:哮喘主要症状、体征(喘息、气短、咳嗽、咳痰、哮鸣音)疗效判定标准。 结果:1.电针组与对照组,两组间及两组内呼气峰值流速(PEF)比较。电针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说明电针肺俞穴和口服舒氟美均对哮喘患者的PEF水平有较好的改善作用。电针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EF水平没有显著差异;治疗后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电针肺俞穴和口服舒氟美对哮喘患者的PEF水平改善作用没有显著性差异。2.电针组与对照组,两组间及两组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比较。电针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极其显著(P<0.001)。说明电针肺俞穴和口服舒氟美均对哮喘患者的FEV1水平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口服舒氟美差异更显著。电针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前两组FEV1水平有可比性;治疗后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电针肺俞穴和口服舒氟美对哮喘患者的FEV1水平改善作用没有显著性差异。3.电针组与对照组,两组间及两组内第一秒用力呼气率(FEV1%)比较。电针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说明电针肺俞穴和口服舒氟美均对哮喘患者的FEV1%水平有较好的改善作用。电针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前两组FEV1%水平有可比性;治疗后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电针肺俞穴和口服舒氟美对哮喘患者的FEV1%水平改善作用没有显著性差异。4.两组间及两组内症状评分比较:电针组治疗前后

崔植芳[10](2021)在《蒌芩止嗽煎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痰热壅肺证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从西医及中医两个方面概括了支气管扩张症近些年的研究。西医综述从支气管扩张症的定义、流行病学情况、起病原因、发病机制、治疗用药等方面概述了支气管扩张症的研究进展。中医综述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概况了中国古代医学对支气管扩张症的认识:与支气管扩张症相关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以及相关的中医治疗方法。第二部分为临床研究:目的:通过对照观察蒌芩止嗽煎联合西药左氧氟沙星以及单用西药左氧氟沙星对于门诊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病人中医主要和次要证候积分、中医证候总积分、中医证候疗效观察、以及mMRC等评分改善情况,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炎性指标: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并观察本研究安全性及不良反应,进而评估蒌芩止嗽煎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痰热壅肺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纳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呼吸科门诊2020年1月至2020年5月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症同时合并感染中医证候属于痰热壅肺证者,随机分组,试验组予口服中药颗粒剂名中医武维屏教授经验方蒌芩止嗽煎联合西药抗生素(左氧氟沙星),对照组予单独口服西药抗生素(左氧氟沙星)。观察时间为3天。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中医证候、mMRC数据进行采集,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60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患者,共脱落3例,其中,试验组有1例脱落(失访)、1例剔除(加服其他药物),对照组脱落1例(失访)。最后试验组28例,对照组入组病人比试验组多1例。男性27例,女性30例;年龄最小者24岁,最大者为75岁;平均年龄为试验组52.57±12.580岁,对照组53.66±14.734岁。治疗前两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两组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血清学比较,对于治疗前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CRP分别做数据对比,P>0.05,故上述血清学指标均存在可比性。中医评分量表(中医各证候积分、证候总积分)以及mMRC评分,治疗前进行两组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组内比较:试验组治疗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疗效显著;中医证候评分咳嗽、咯痰、胸闷气短、乏力、纳呆、腹胀以及证候总积分、mMRC评分、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均提示疗效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有效,而CRP治疗后指标无明显改善(P>0.05);在中医证候评分方面,咳嗽、咯痰、胸闷气短、乏力四个分项评分以及证候总积分、mMRC评分、中医证候疗效上经统计学分析P<0.05,故上述评分上有改善。组间比较:试验组及对照组在中性粒细胞、CRP指标改善上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试验组更有效;在证候评分上咳嗽、咯痰、胸闷气短、纳呆证候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以及mMRC评分改善方面,同样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白细胞指标改善方面以及证候总积分改善方面,未见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UREA、CREA指标观察,均在正常范围内,说明中药汤剂蒌芩止嗽煎安全可靠。结论:单纯西医抗感染以及西医抗感染治疗基础上联合蒌芩止嗽煎中药治疗,对证属痰热壅肺的支气管扩张症合并感染者治疗均有效。而在炎症指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改善情况以及中医证候积分、证候积分疗效比较、mMRC评分情况上,西药联合蒌芩止嗽煎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说明中医药在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临床治疗上存在很大优势,具有较强的临床推广价值。

二、小剂量抗菌素穴位注射治疗小几肺炎和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剂量抗菌素穴位注射治疗小几肺炎和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2)芥子咳喘膏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写对照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进展
    综述二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综述三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中医外治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中医医案文献特殊性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前言
正文
    1 评价目的和意义
        1.1 探索医案特殊性评价方法
        1.2 筛选出辨证治疗独特的哮喘医案
    2 技术路线
    3 需求调查
        3.1 调查目的
        3.2 被调查对象
        3.3 调查方式
        3.4 调查结果
        3.5 调查结论
    4 研究对象
        4.1 病种及文献来源的确定
        4.1.1 病种确定
        4.1.2 被评价对象文献类型
        4.1.3 参照对象文献来源
        4.2 被评价对象
        4.2.1 入选及排除条件
        4.2.2 被评价对象概况
        4.3 参照对象
        4.3.1 入选条件
        4.3.2 参照对象概况
        4.4 检索来源及方式
        4.4.1 公开信息检索来源
        4.4.2 评价对象检索方式
    5 评价目标
    6 评价指标
        6.1 特殊性指标选择
        6.1.1 中药处方的特殊性指标
        6.1.2 证候的特殊性指标
        6.2 指标预处理
        6.2.1 中药指标预处理
        6.2.1.1 中药名称的预处理
        6.2.1.1.1 中药名称标准表的建立
        6.2.1.1.2 其他不规范现象处理
        6.2.1.1.3 规范处理概况
        6.2.1.2 中药剂量的预处理
        6.2.1.3 处方功效的预处理
        6.2.2 证候指标预处理
    7 评价模型
        7.1 中药处方相似度评价模型
        7.1.1 处方药物组成相似度
        7.1.2 处方组成剂量相似度
        7.1.3 处方功效相似度
        7.2 证候相似度评价模型
        7.2.1 三种评价模型比较
        7.2.1.1 空间向量模型计算
        7.2.1.2 本体概念相似度计算
        7.3 证候相似度评价模型
        7.3.1 三种评价模型比较
        7.3.1.1 空间向量模型计算
        7.3.1.2 本体概念相似度计算
        7.3.1.3 欧式距离计算
        7.3.2 证候评价模型选择
    8 评价结果
        8.1 评价结果处理
        8.1.1 中药处方相似度
        8.1.2 证候相似度
        8.2 评价结果概况
        8.2.1 中药处方评价结果
        8.2.2 证候评价结果
    9 辅助软件
        9.1 中药规范系统
        9.2 正异名修正系统
        9.3 方剂的相似识别系统
结论
    1 从特殊性角度分析医案
    2 评价方法学上进行探索
    3 数据规范上进行探索
展望
    1 方剂的查新工作可以开展
    2 中药、证侯信息的标准化工作待大力开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医案阅读参考价值调查表
    附录B 《医案阅读参考价值调查表》统计报告
    附录C 被评价对象文献名称详表
    附录D 参照对象书籍详表
    附录E 中医疾病临床研究数据库来源文献详表
    附录F 中国方剂数据库方剂来源详表
    附录G 证候单元详表
    附录H 处方特殊度结果(部分)
        表H-1 处方组成特殊度前50名
        表H-2 处方组成剂量特殊度前50名
        表H-3 处方功效特殊度前50名
    附录Ⅰ 证候特殊性前50名
致谢
个人简介

(5)“定喘穴”穴位注射治疗呼吸病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支气管哮喘
    1.1 糖皮质激素
    1.2 氨茶碱
    1.3 654-2 (山莨菪碱)
    1.4 维生素K3
    1.5 非那根654-2 (山莨菪碱) 联合运用
    1.6 干扰素
    1.7 鱼腥草注射液
2 喘息型气管炎
    2.1 糖皮质激素
    2.2 维生素K1
3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
    3.1 非那根
    3.2 止喘灵注射液 (麻黄洋金花苦杏仁连翘)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5 喉性干咳
6 花粉症
7 外源性变应性肺泡炎
8 百日咳
9 过敏性鼻炎

(6)门氏定喘汤加味联合舒利迭治疗肺脾气虚型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医证候评分表
附录2 CAT评分表
附录3 临床观察表
附录4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金水交泰汤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肺肾气阴两虚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西医对慢性肺心病的认识
        1.1 慢性肺心病流行病学
        1.2 慢性肺心病的病因及机制
        1.3 西医治疗认识
    2.中医对慢性肺心病认识
        2.1 中医病名认识
        2.2 中医病因病机认识
        2.3 缓解期中医证型研究
        2.4 缓解期的中医药治疗研究
    3.李孔定先生对本病的认识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研究病例标准
    2.研究方法
        2.1 随机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治疗疗程
        2.4 观察指标
        2.5 证候疗效评定方法
        2.6 安全性观测
        2.7 不良反应判定
        2.8 依从性评价
        2.9 统计方法
        2.10 质量控制和保证
        2.11 受试者权益保护说明
第三部分 结果观察
    1.病例完成情况
    2.两组治疗前各参数比较
        2.1 性别、年龄、病程、BMI比较
        2.2 心功能比较
        2.3 症状总积分比较
        2.4 各症状积分比较
        2.5 CAT评分比较
        2.6 六分钟步行距离比较
        2.7 血气分析比较
    3.两组治疗后各观察指标比较
        3.1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2 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比较
        3.3 治疗后主、次症评分比较
        3.4 治疗后各主、次症状积分比较
        3.5 CAT评分比较
        3.6 六分钟步行距离比较
        3.7 血气分析比较
        3.8 治疗后急性加重次数
        3.9 安全性评价
第四部分 讨论
    1.选题意义
    2.立方依据
    3.方义分析
    4.方药分析
    5.对照组治疗方案选择依据
    6.观测指标选择依据
        6.1 CAT评分
        6.2 六分钟步行试验
        6.3 动脉血气分析
    7.结果分析
        7.1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7.2 CAT疗效分析
        7.3 六分钟步行试验分析
        7.4 血气分析
        7.5 急性加重次数
    8.结论
    9.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表

(8)基于清肺化痰平喘法则的抑喘胶囊治疗热喘证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abbreviation
第一章 热喘证相关古今文献的系统整理与评析
    第一节 古代医家对热喘证的认识
        一、概述
        二、热喘证的病因病机
        三、热喘证的辨证论治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节 近年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研究状况
        一、概论
        二、中医药治疗现状
        三、西医药治疗概况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清肺化痰平喘法则的抑喘胶囊方药的形成是继承与创新的结果
    第一节 抑喘胶囊方药产生的背景
    第二节 抑喘胶囊方药的组方来源及依据
    第三节 抑喘胶囊方药依据的病因病机、治法、适应病症与组方特征分析
第三章 基于清肺化痰平喘法则的抑喘胶囊治疗热喘证的药理学作用机制研究
    第一节 实验概况
    第二节 实验材料
    第三节 实验方法及结果
        一、镇咳试验
        二、祛痰试验——小鼠酚红法
        三、平喘试验—组织胺豚鼠引喘法
        四、抗炎试验
        五、对标准呼吸道常见致病菌的抑菌作用
        六、对呼吸道临床分离常见致病菌的抑菌作用
    第四节 实验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附件
第四章 基于清肺化痰平喘法则的抑喘胶囊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热喘)的临床小样本示范性研究
    第一节 疾病诊断、病情分级
    第二节 临床试验方法
    第三节 疗效评价
    第四节 统计分析
    第五节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第六节 研究结果
    第七节 研究总结
第五章 基于清肺化痰平喘法则的抑喘胶囊临床用药安全性研究
    第一节 试验概要
    第二节 试验材料
    第三节 实验方法与结果
    第四节 结论与评价
    附件一、病理检验报告
    附件二、抑喘胶囊临床用药安全性研究部分组织切片
第六章 基于清肺化痰平喘法则的抑喘胶囊治疗热喘证的应用研究结论
    一、在较为系统的相关古今文献的整理评析的基础上明确
    二、阐明了基于清肺化痰平喘法则的抑喘胶囊方药的形成
    三、基于清肺化痰平喘法则的抑喘胶囊治疗热喘证的药理学作用机制及临床用 药安全性研究证明:
    四、基于清肺化痰平喘法则的抑喘胶囊治疗热喘证的临床小样本示范性研究初 步表明:
致谢
个人简历

(9)电针肺俞穴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平喘作用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肺俞穴现代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电针参数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试验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病例选择标准
    2 试验方法
        2.1 随机设计
        2.2 处理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判定标准
        2.5 安全性检测
        2.6 安全性评价
        2.7 统计方法
        2.8 随访
    3 试验结果
        附件
    4 讨论
        4.1 选题目的
        4.2 哮喘病因、病机、特点及针灸治疗大法
        4.3 选穴依据
        4.4 刺灸法
        4.5 肺功能意义
        4.6 结果分析
        4.7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蒌芩止嗽煎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痰热壅肺证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支气管扩张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定义及流行病学
        2 病因
        3 发病机制
        4 治疗方案
        5 支气管扩张的研究进展
        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节 支气管扩张症的中医研究进展
        1 中医病名的渊源
        2 肺痈的病因病机
        3 辨证论治
        4 其他治疗方法
        5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病例选择标准
        3 研究方法
        4 观察指标
        5 数据管理
        6 统计学处理
        7 技术路线图
    第二节 结果
        1 一般情况
        2 血清学指标
        3 中医评分量表
        4 mMRC积分
        5 安全性分析
        6 讨论
        7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四、小剂量抗菌素穴位注射治疗小几肺炎和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剂量抗菌素穴位注射治疗小几肺炎和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J]. 《新医班》防治站. 新医学, 1970(S7)
  • [2]芥子咳喘膏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疗效分析[D]. 李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01)
  • [3]中医医案文献特殊性评价方法研究[D]. 李园白.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0(08)
  • [4]国内三十年来针灸临床进展[J]. 百会. 江西中医药, 1980(01)
  • [5]“定喘穴”穴位注射治疗呼吸病研究现状[J]. 顾恪波.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09)
  • [6]门氏定喘汤加味联合舒利迭治疗肺脾气虚型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观察[D]. 洪敏洁.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7]金水交泰汤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肺肾气阴两虚型)临床疗效观察[D]. 黄超.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8]基于清肺化痰平喘法则的抑喘胶囊治疗热喘证的应用研究[D]. 李友林.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
  • [9]电针肺俞穴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平喘作用的疗效评价[D]. 李俊.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5(05)
  • [10]蒌芩止嗽煎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痰热壅肺证的疗效观察[D]. 崔植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标签:;  ;  ;  ;  ;  

小剂量抗生素穴位注射治疗肺炎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