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肝复灵片(当药)治疗急慢性肝炎146例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石家庄市药材公司中药厂研究小组[1](1974)在《肝复灵片(当药)治疗急慢性肝炎146例观察》文中研究指明肝复灵片的成分为龙胆科獐牙菜属的中国当药(Swertia chinensis Franch.),别名肝炎草。146例肝炎患者的治疗结果,有效率为86%。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32例,治愈27例,好转5例;急性无黄疸型肝炎60例,治愈53例,好转3例,无效4例;慢性肝炎51例,治愈3例,好转33例,无效15例;肝硬化3例,好转2例,无效1例。本文对急慢性肝炎均有一定疗效,尤其对小儿肝炎疗效较为突出(39例中治愈36例,好转3倒)。个别患者服后有轻度头昏现象。
李作平,卫恒巧,刘玉明,郝存淑,范桂敏[2](1994)在《薄层比色法测定獐牙菜中齐墩果酸的含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应用薄层比色法对獐牙菜中齐墩果酸的含量进行测定。样品经氯仿提取,展开剂为二氯甲烷∶甲醇(95∶5),样液用香草醛和高氯酸试剂显色,测定结果獐牙菜中游离齐墩果酸的含量为0.59%。
陈家春,俞伟,蔡大勇[3](1998)在《獐牙菜属药用植物的研究及应用概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獐牙菜属(Swertia L.)为龙胆科(Gen-tianaceae)中的一个大属。全世界约有170种,我国约有80种,南北均有分布。根据文献和实地调查发现本属作药用的植物约有35种,其中不少种类在中国、日本、印度、尼泊尔等国已有较长的应用历史,主要用于治疗肝、胆、胃等消化系统疾病。随着对天然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尤其是近年来国内对中药新药的开发研究,本属植物的药用价值日益受到国
李石兰[4](1978)在《中草药防治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近况》文中认为 病毒性肝炎为一类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一般分为甲型肝炎(传染性肝炎)和乙型肝炎(血清性肝炎)二种;二者均可通过密切接触经口、输血、予防接种及注射血液制品等途径传染,其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亦基本相同。甲型肝炎病毒曾在数年前发现于肝细胞内,仅具核心部分,无表面抗原层(1)。过去由粪便检出的米兰抗原(EHAA),曾被认为与甲型病毒有关(2—4)。但最近研
张秀桥[5](2006)在《复方紫金肝泰抗HBV物质基础的研究》文中提出复方紫金肝泰是由紫红獐牙菜(Swertia punicea Hemsl)和鸡内金组方研究而成的中药新药,以紫红獐牙菜为君药。为了阐明复方紫金肝泰治疗乙型肝炎的物质基础,本课题从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活性方面对紫红獐牙菜的有效部位、活性成分和鸡内金的有效酶解产物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并建立了紫红獐牙菜及其近缘种中多种活性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以及紫红獐牙菜药材的指纹图谱。 将紫红獐牙菜乙醇提取物(SP)分散于水中,用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分别萃取,得到石油醚提取物(F1-SP)、乙醚提取物(F2-SP)、乙酸乙酯提取物(F3-SP)和水溶性部位(F4-SP),再用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富集水溶性部位中的苷类等成分,得纯化后的水溶性部位(F4′-SP)。用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转染人肝癌细胞(HepG2)的2215细胞系筛选有效部位,以观察细胞病变(CPE)为指标测定药物毒性,用固相放射免疫法(RIA法)测定2215细胞分泌的HBsAg、HBeAg。其中水溶性部位(F4-SP、F4′-SP)毒性较小,两者TC50均大于2000μg/ml;乙酸乙酯提取物(F3-SP)为体外抗HBV的有效部位,其对HBsAg、HBeAg的半数毒性浓度(IC50)分别为58μg/ml、100μg/ml,选择指数(SI)分别为12.2、7.1,并且多数浓度组对HBsAg、HBeAg抑制率与细胞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而筛选出紫红獐牙菜抗HBV的有效部位。 从F4′-SP进一步分离得到4个单体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UV、IR、1HNMR、13CNMR、HMQC、HMBC及MS等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芒果苷(mangiferin,1,3,6,7-四羟基口山酮-2-C-β-吡喃葡萄糖苷,Ⅰ)、獐牙菜苦苷(swertiamarin,Ⅱ)、当药醇苷(swertianolin,8-0-β-D-吡喃葡萄糖-1,5-二羟基-3-甲氧基(?)酮,Ⅲ)及葡萄糖(glucose,Ⅳ)。从F3-SP进一步分离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7,8-三羟基-3-甲氧基(?)酮(swertianin,Ⅴ)、1,7-二羟基-3,8-2-甲氧基(?)酮(Ⅵ)、1,5,8-三羟基-3-甲氧基(?)酮(bellidifolin,Ⅶ)、5-0-β-D-吡喃葡萄糖-1,8-二羟基-3-甲氧基(?)酮(Ⅷ)及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Ⅸ),其中化合物Ⅳ、Ⅴ、Ⅷ为首次从紫红獐牙菜植物中得到。化合物Ⅱ、Ⅵ、Ⅶ、Ⅸ对培养8d的2215细胞的HBsAg表达有抑制作用,IC50如分别为432μg/ml、30μg/ml、13μg/ml、12.4μg/ml,SI分别为1.16、2.1、6.8、14.2;化合物Ⅰ、Ⅲ、Ⅴ、Ⅷ对2215细胞的HBeAg表达有抑制作用,IC50 分别为88.5μg/ml、8.0μg/ml、8.72μg/ml、18.67μg/ml,SI分别为4.5、6.2、2.36、6.76。以上化合物对2215细胞DNA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确定了紫红獐牙菜抗
周嘉善,李慎勤[6](1991)在《肝炎的草药治疗(之四)》文中研究指明 甚至瘫痪。在孕妇可致流产,亦可引起肝细胞损害,产生中毒性肝炎。痊愈后常健忘、幻觉等后遗症,临床需注意。内服用量以3~10克为宜。②同属植物尚有下列三种植物的艾,可同等人药:艾蒿(Artemisia vulga-ris L);野艾Artemisia Lavenduiaefae-fo-jia DC);黄花艾(Artemisia priucepspamp)。③《本草纲目》日“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可以取太阴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
陈家春[7](2003)在《川、鄂产獐牙菜属药用植物的品质和贵州獐牙菜化学成分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獐牙菜属(Swertia)是龙胆科中的一个大属,全世界约有154种,中国分布的有79种,有药用记载的约35种,其中川鄂产药用种类约20种,均以全草入药,常具有清热解毒,清肝除湿利胆之功效,主要用于黄疸尿赤、热淋涩痛等症;在印度和日本传统医学作为苦味健胃药使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有的品种在国家和地方药物标准中已有收载。川鄂产药用种类占全国一半以上,资源丰富,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为此,有必要对其药材的植物基源、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建立和完善本类药材的质量评价体系,从而指导开发和利用。 本文对川鄂产獐牙菜属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和鉴定,对12种干燥药材的性状进行了描述,提供了可以鉴别的特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的12种本属药用植物的花粉粒均为单粒花粉,萌发孔有3孔型,3沟型和3孔沟型三种类型;表面纹饰包括网状纹,条状—网状纹,条状纹和瘤状纹四种类型。用HPIAS—1000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对叶片上表皮细胞作图像分析,并进行方法学研究,结果表明,同种植物茎上第3节叶片中段主脉和第1侧脉之间叶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弯曲程度SFC值和细胞纵、横向直径的比值SLF值,种间有显著差异,每种都有相对恒定范围值。H2SO4乙醇液显色的薄层色谱图均检识到齐墩果酸和1,5,8-三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的存在,在紫外光灯下检视的薄层色谱图中除二叶獐牙菜外,均有獐牙菜苦苷斑点,且不同种植物的色谱图亦有差异,可以作为鉴别。用HPLC法测定不同种和不同器官中均含有齐墩果酸,但含量在种间有较大差异,且以花中含量最高。 贵州獐牙菜(S.kouitchensis)是常用的品种之一,前人还没有系统地作过植物化学研究。作者从中分离得到了15个化合物,通过光谱分析,鉴定出10个成分,另5个成分待鉴定。其中8个(口山)酮类成分为1-羟基-3,7-二甲氧基(口山)酮,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口山)酮,1,5,8-三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1,8-二羟基-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学位论文一3,7一二甲、氧基!,山酮,1,7,8,一三轻基一3一甲氧基1.山酮,1,5一二径基一3,8一二甲氧荃.,山8一o-日一D一毗喃葡萄糖基一1,5一二轻基一3一甲城荃二山酮,l,3,5,8一四羚基:.山.其他类成分分别为齐墩果酸、p一谷川醉。酮酮 在资源调查和标本采集中,发现一种植物主茎<sub>沙十片均为三叶轮生,其形态与属内其他种有明显区别,并通过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与近缘种比较差异明显,故提出作为新种处理。 通过以上研究,为合理开发利用樟牙菜属药用植物资源提供了理论基础。
杨越[8](2008)在《乙肝长乐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脾湿热证)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乙肝长乐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脾湿热证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年龄18~65岁的男性或女性,中医辨证为肝脾湿热证的慢性乙型肝炎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将已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肝脾湿热证患者70例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每次给予乙肝长乐片5片十复方益肝丸模拟剂4 g,口服,每日3次。对照组每次给予复方益肝丸4g十乙肝长乐片模拟剂5片,口服,每日3次。入选病例接受12周的试验或对照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进行3个月随访。试验期内不得合并使用能影响本病疗效的降酶退黄的中西药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ALT、AST、TBiL、DBiL、ALP、GGT、A/G)、HBV-M、HBV-DNA定量和肝脾B超的变化及安全性指标(血、尿、大便常规及肾功能和心电图)。实验结束,完成病例报告表后,进行数据录入、揭盲及数据统计分析(统计方法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s进行统计描述,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组内前后差异,计数资料采用x口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所有的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值小于或等于0.05将被认为所检验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完成统计分析报告后,进行本次临床研究的总结,对乙肝长乐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脾湿热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出判断。结果研究中有1例病人因被发现合并服用其它护肝降酶药物而不符合入组条件被剔除(揭盲后,显示为对照组1例),脱落率为1.43%,故共有69例病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4例)。按研究方案完成12周治疗及3个月随访,病人依从性良好。1.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分别为30例(85.7%),3例(8.6%),2例(5.7%),显效率85.7%,总有效率94.3%;对照组显效23例(67.6%),有效6例(17.6%),无效5例(14.7%),显效率67.6%,总有效率85.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但是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血清ALT、AST、TBiL、DBiL下降疗效比较:(1)血清ALT、AST: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非常显著疗效(P<0.01);两组间比较:治疗组临床治愈12例(34.3%),显效20例(57.1%),有效2例,总有效率97.1%;对照组临床治愈7例(20.6%),显效16例(47.05%),有效2例,总有效率85.3%,两组比较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TBiL、DBiL: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非常显著疗效(P<0.01);两组间比较:治疗组显效9例、有效12例,显效率为25.7%、总有效率60.0%;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9例,显效率为14.7%、总有效率为41.2%,治疗组略高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候改善疗效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疗效非常显著(P<0.01);两组间比较:治疗组临床治愈14例(40.0%),显效18例(51.4%),有效2例,总有效率97.1%;对照组临床治愈11例(32.4%),显效15例(44.1%),有效5例,总有效率91.2%,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和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血浆蛋白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所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5.HBV病毒标记物:两组HBV病毒标记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及HBV-DNA定量)指标变化不明显,未作统计学处理。6.肝脾B超检查:两组肝脾B超检查变化无统计学意义。7.安全性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病例的血、粪常规,肾功能及心电图均无明显改变。治疗组未发生任何不良事件,对照组有一例病人因被发现在实验过程中合并服用其它护肝降酶药物而不符合入组条件被剔除。结论乙肝长乐片能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脾湿热型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清ALT、AST、TbiL、DBil等实验室指标,具有明显的护肝、降酶、退黄及改善症状体征的作用,疗效优于复方益肝丸。乙肝长乐片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安全性较好,未发现与之相关的不良反应,对慢乙肝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肾功能及心电图均无不良影响,说明乙肝长乐片适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脾湿热型患者,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药制剂。
庄洁[9](2008)在《中西药联用的文献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药与西药联合使用是临床用药常见的现象,由药物相互作用带来的问题,特别是相互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已成为临床合理用药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本课题共分五部分综述了中西药联用的历史,分析了相互作用机理、相互作用论述及存在问题,对中西药临床合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了鞣质、蒽醌与阿莫西林在人工胃肠液中的相互作用情况。第一部分文献综述介绍中西药联用的源流与现状,中西药联用的病例报道、临床研究、实验研究情况。第二部分中西药不良相互作用机理分析从成分的化学反应、酸碱度变化、影响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药效的颉颃和叠加、生成毒性物质、改变体内环境,九个方面分析了相互作用机理。第三部分中西药相互作用论述及存在问题介绍了基于化学成分间相互作用引申推导的中西药相互作用论述,对该论述存在的问题,如自身存在联用禁忌的制剂、体内环境对络合物的影响、剂型工艺对成分的影响等提出了疑问。第四部分中西药临床合用情况调查对医院门诊处方中西药联用处方进行调查,数据显示:门诊处方中西药联用者约占中药处方总量的76.3%。羟氨苄青霉素与含鞣质较多的中成药在临床联用现象也较为多见。含鞣质的制剂与青霉素等抗生素及其他可能发生相互作用的药物也有联用报道。在2005年北京医保目录中,有含鞣质和蒽醌较多单味药的组方约占1/4。第五部分大黄蒽醌和五倍子鞣质与阿莫西林合用后在人工胃肠液中溶出情况提取大黄蒽醌和五倍子鞣质分别制成胶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与阿莫西林胶囊合用后在人工胃、肠液中溶出情况。合用后,在人工胃、肠液中,鞣质、蒽醌与阿莫西林分别生成沉淀,鞣质和阿莫西林的溶出均减少,但大黄蒽醌的两个检测指标,大黄酸和大黄素的溶出情况在酸性和碱性环境中有所不同。合用与单用相比:大黄酸在胃液中溶出减少,但在肠液中溶出反而增加;大黄素在胃液中溶出不受影响,在肠液中溶出有所增加。且阿莫西林可能与未检测的其他蒽醌类成分发生反应,影响溶出。说明五倍子鞣质和大黄蒽醌与阿莫西林同时服用,可能对两类成分的吸收有所影响。阿莫西林分别与蒽醌、鞣质同处于肠液环境中时,对其溶出率下降幅度的影响均小于胃液环境中,表明在肠液中阿莫西林与蒽醌、鞣质生成的沉淀少于胃液中。由于机体环境的复杂性,体外实验的结果可能不能完全等同于体内实验,单味药的有效部位与西药的相互作用,和单味药总提物、配伍后的复方及其不同剂型与西药的相互作用也可能有所不同,尚需通过进一步研究论证。
二、肝复灵片(当药)治疗急慢性肝炎146例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肝复灵片(当药)治疗急慢性肝炎146例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5)复方紫金肝泰抗HBV物质基础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紫红獐牙菜体外抗HBV有效部位的研究 |
1 紫红獐牙菜不同部位的提取分离 |
1.1 仪器与试药 |
1.2 不同部位的提取分离 |
2 紫红獐牙菜体外抗HBV有效部位的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方法 |
2.2 结果 |
2.2.1 药物对2215细胞的毒性 |
2.2.2 药物在2215细胞培养中对HBsAg、HBeAg表达的作用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紫红獐牙菜化学成分及体外抗HBV活性研究 |
1 紫红獐牙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
1.1 仪器与试药 |
1.2 化学成分的分离 |
1.3 结构鉴定 |
2 紫红獐牙菜体外抗HBV活性成分的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方法 |
2.2 结果 |
2.2.1 药物对2215细胞的毒性 |
2.2.2 药物在2215细胞培养中对HBsAg、HBeAg表达的作用 |
2.2.3 药物对2215细胞DNA的抑制试验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鸡内金酶解产物氨基酸分析及体外抗HBV活性研究 |
1 鸡内金酶解试验研究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结果 |
1.3.1 正交设计酶解试验结果 |
1.3.2 酶解产物氨基酸含量分析结果 |
2 酶解产物体外抗HBV活性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方法 |
2.2 结果 |
2.2.1 药物对2215细胞的毒性 |
2.2.2 药物在2215细胞培养中对HBsAg、HBeAg表达的作用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紫红獐牙菜及近缘种有效成分HPLC法含量分析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和结果 |
2.1 色谱条件 |
2.2 供试品和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3 方法学考察 |
2.4 样品测定 |
2.4.1 紫红獐牙菜不同药用部位含量测定 |
2.4.2 紫红獐牙菜及其近缘种含量测定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紫红獐牙菜药材HPLC法指纹图谱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色谱条件 |
2.2 供试品和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3 指纹图谱及技术要求、主要色谱峰的归属 |
2.3.1 指纹图谱的制备 |
2.3.2 共有指纹峰的标定 |
2.3.3 共有指纹峰面积的比值 |
2.3.4 非共有峰面积的比值 |
2.3.5 主要指纹峰的归属 |
2.4 方法学考察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文献综述 |
1 复方紫金肝泰的研究概况 |
1.1 紫金胶囊的研究概况 |
1.2 鸡内金的研究概况 |
2 獐牙菜属植物研究概况 |
2.1 獐牙菜属药用植物资源及民族民间药用情况 |
2.2 獐牙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
2.2.1 (?)酮及其苷类化合物 |
2.2.2 环烯醚萜及其苷类化合物 |
2.2.3 三萜及其苷类化合物 |
2.2.4 黄酮及其苷类化合 |
2.2.5 其他类化合物 |
2.3 獐牙菜属药用植物的现代药理作用 |
2.3.1 治疗肝炎作用 |
2.3.2 抗病毒作用 |
2.3.3 对胃肠道的作用 |
2.3.4 降血糖作用 |
2.3.5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
2.3.6 抗菌作用 |
2.3.7 其他作用 |
2.4 獐牙菜属药用植物现代临床应用 |
3 从植物中寻找抗HBV药物的方法和技术 |
3.1 抗HBV药物筛选方法 |
3.2 植物中活性成分研究方法和技术 |
参考文献 |
结语与创新 |
致谢 |
博士研究生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
附图 |
(7)川、鄂产獐牙菜属药用植物的品质和贵州獐牙菜化学成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獐牙菜属药用植物资源及民族民间药用情况 |
1.1.1 药用植物的资源种类及分布 |
1.1.2 民族民间药用情况 |
1.2 獐牙菜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
1.2.1 化合物的结构类型 |
1.2.2 主要类型化合物的波谱学特征 |
1.3 獐牙菜属药用植物的生药学研究 |
1.3.1 形态解剖学研究 |
1.3.2 分子序列鉴定 |
1.3.3 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的研究 |
1.3.4 胚胎学研究 |
1.4 獐牙菜属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 |
1.4.1 治疗肝炎作用 |
1.4.2 抗病毒作用 |
1.4.3 降血糖作用 |
1.4.4 缓解胃溃疡作用 |
1.4.5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
1.4.6 其他作用 |
1.5 临床应用 |
第二章 川、鄂产獐牙菜属药用植物的品质评价 |
2.1 引言 |
2.2 原植物的调查与鉴定 |
2.2.1 材料与方法 |
2.2.2 结果 |
2.2.3 讨论 |
2.3 药材性状的比较鉴别 |
2.3.1 材料与方法 |
2.3.2 性状描述 |
2.3.3 讨论 |
2.4 花粉形态学研究 |
2.4.1 材料与方法 |
2.4.2 花粉粒的形态特征 |
2.4.3 讨论 |
2.5 叶片表皮细胞的计算机图像分析 |
2.5.1 材料、仪器和方法 |
2.5.2 实验结果 |
2.5.3 讨论 |
2.6 薄层色谱鉴别 |
2.6.1 材料与方法 |
2.6.2 实验结果 |
2.6.3 讨论 |
2.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齐墩果酸的含量研究 |
2.7.1 仪器和材料 |
2.7.2 方法和结果 |
2.7.3 讨论 |
第三章 贵州獐牙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药材、仪器与试剂 |
3.3 提取和分离 |
3.4 结构鉴定 |
第四章 獐牙菜属一新种的分类鉴定研究 |
4.1 引言 |
4.2 形态学描述 |
4.3 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 |
4.3.1 实验材料 |
4.3.2 仪器与试剂 |
4.3.3 实验方法 |
4.3.3.1 DNA的提取 |
4.3.4 结果 |
4.3.5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图 |
(8)乙肝长乐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脾湿热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临床研究 |
临床资料 |
病例选择 |
分组和处理方法 |
试验目的 |
临床观察 |
疗效评价 |
安全性评价 |
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判定标准 |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一)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二) |
致谢 |
(9)中西药联用的文献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西药联用的历史及现状 |
1 中西药配伍应用的源流 |
2 中西药联用的现状 |
综述二 药物相互作用的病例及研究情况 |
1 药物相互作用的概念 |
2 有益的中西药相互作用病例报道及研究情况 |
3 有害的中西药相互作用病例报道及研究情况 |
第二部分 中西药不良相互作用机理分析 |
1 形成难溶物,降低吸收 |
2 影响药物分布,使血药浓度升高 |
3 改变酶活性,影响药物代谢 |
4 影响药物排泄 |
5 产生颉颃,降低药效 |
6 用药重复累加或协同,使药效或毒性增强 |
7 pH 值变化,单用中西药的酸碱环境改变 |
8 生成毒性物质,导致药源性疾病 |
9 破坏成分或药物的体内环境,导致失效或降效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中西药相互作用论述及存在问题 |
1 中西药相互作用论述 |
2 相互作用论述存在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中西药临床合用处方调查 |
1 对医院门诊中西药联用处方的调查 |
2 含鞣质的中成药与青霉素类等药物联用的处方调查及报道 |
3 《北京医保目录》中成药含鞣质、蒽醌组方统计 |
参考文献 |
第五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实验一 阿莫西林与大黄蒽醌合用后体外溶出情况考察 |
实验二 阿莫西林与五倍子鞣质合用后体外溶出情况考察 |
研究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图 |
四、肝复灵片(当药)治疗急慢性肝炎146例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肝复灵片(当药)治疗急慢性肝炎146例观察[J]. 石家庄市药材公司中药厂研究小组. 中草药通讯, 1974(05)
- [2]薄层比色法测定獐牙菜中齐墩果酸的含量[J]. 李作平,卫恒巧,刘玉明,郝存淑,范桂敏. 河北医学院学报, 1994(02)
- [3]獐牙菜属药用植物的研究及应用概况[J]. 陈家春,俞伟,蔡大勇.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1998(S1)
- [4]中草药防治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近况[J]. 李石兰.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78(01)
- [5]复方紫金肝泰抗HBV物质基础的研究[D]. 张秀桥. 湖北中医学院, 2006(11)
- [6]肝炎的草药治疗(之四)[J]. 周嘉善,李慎勤. 江西中医药, 1991(04)
- [7]川、鄂产獐牙菜属药用植物的品质和贵州獐牙菜化学成分的研究[D]. 陈家春.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3(04)
- [8]乙肝长乐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脾湿热证)的临床研究[D]. 杨越. 湖北中医学院, 2008(10)
- [9]中西药联用的文献与实验研究[D]. 庄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