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第一款应变式厚膜力传感器

国内第一款应变式厚膜力传感器

一、国内首创应变式厚膜力传感器(论文文献综述)

马以武,宋箭,常慧敏[1](1999)在《基于压阻效应的厚膜力敏材料及传感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厚膜电阻的压阻效应、厚膜力敏材料及传感器。描述了厚膜力敏材料及传感器的现状, 着重阐述了厚膜压力传感器和力传感器的结构和工艺特点, 并讨论了提高其性能的途径及其发展趋势。

魏保芝[2](1997)在《国内首创应变式厚膜力传感器》文中认为国内首创应变式厚膜力传感器中科院合肥智能所运用厚膜混合集成技术研制成功国内首创的“应变式厚膜力传感器”,日前通过中国科学院鉴定。该传感器是在电子陶瓷弹性体上设计线路,并采用丝网印制和高温烧结等厚膜工艺技术制作成的新型电子器件,能有效地克服现有的应变式...

杨兆建,王勤贤[3](2003)在《测力传感器研究发展综述》文中研究表明简述了传感器的发展简况,比较了力传感器基本类型及其优缺点,对电阻应变式测力(称重)传感器发展进行了评述,讨论了若干关键技术及研究热点。

陈博轩[4](2018)在《大跨度冰壳结构设计与监测方法研究》文中认为大跨度冰壳结构作为一种新型冰雪结构形式,可形成高度、跨度较大的单层封闭空间,具有晶莹的半透明质地和美观的自由曲面外形,有较高的实用及艺术观赏价值。由于冰材料具有较强的蠕变及温度敏感性,冰壳结构在服役过程中易出现裂缝、局部塌陷及空洞破坏等问题,严重影响结构安全性和适用性。而以往针对该结构形式的响应规律研究仅停留于观测层面,缺乏系统的设计和监测研究。鉴于大跨度冰壳结构可容纳游人活动的建筑功能对结构安全性的较高要求,本文从前期设计与后期维护两方面入手,通过结构分析和监测的手段对其安全性进行保障,具有重大意义。针对上述研究背景,本课题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1)对大跨度冰壳结构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以复合冰材料单轴压缩试验提供的材性参数,以及外形设计模型提供的几何参数作为数据基础,参考冰壳结构主要受荷情况,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对设计冰壳结构进行建模计算。参考冰材料的强度准则及自由曲面薄壳结构的受力性能分析方法,考察结构主应力、位移等响应的超限情况,并对结构设计结果进行厚度、形态方面的调整,保证结构安全性及受力合理性。(2)以结构健康监测理论为基础,结合冰壳结构特点,确定了应变、位移、厚度以及环境因素作为冰壳结构服役过程的待监测关键变量。设计了适用于该结构服役过程监测的方法流程,并开发了适用于大跨度冰壳结构服役过程监测的数据采集系统,解决了采集系统低温长期工作、传感设备与冰材料协同工作以及数据精度三个核心问题。(3)利用分析方法及数据采集系统,对国内首个大跨度冰壳结构“雪莲”进行了设计与服役期监测。设计确定了壳体厚度、形态等主要参数,并针对结构关键点位移、厚度进行了监测。定性分析了环境气温及日照情况与冰壳结构响应之间的相关性规律,初步得出冰壳结构响应随气温变化呈现“分段式”特点。并对数据采集系统进行了改进,提高了数据精度及工作效率。(4)对国内首个气肋式大跨度冰壳结构“冰雪讲堂”进行了设计与服役期精细化监测。在“雪莲”工作基础上,设计确定了结构薄弱点,并增加了应变数据的高精度采集和分析。从数据层面定量探索了冰壳结构服役过程的响应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最终得出,冰壳结构的安全性监测应当重点关注气温升至-5℃左右时结构响应的变化等结论,为冰壳结构安全性评价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方向性指导。

尤晶晶[5](2010)在《基于6-SPS并联机构的压电式六维加速度传感器的研究》文中指出六维加速度传感器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是机器人、航空航天等领域获得动力学参数的一种惯性元件。与六维加速度传感器相关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未彻底解决,国内外对其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提出并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基于6-SPS并联机构的压电式六维加速度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精度高、量程大、工作频带宽等优点。本文首先针对国内外有关多维加速度传感器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进行了比较深入和系统的分析,总结了现阶段六维加速度传感器存在的问题。然后,运用螺旋理论、矢量力学以及分析力学中的Kane方法对提出的传感器系统的运动学、动力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建立了系统的振动微分方程。定义了传感器的灵敏度,从理论上推导出其解析表达式,并且得到了传感器的灵敏度与其结构参数之间的影响关系曲线。通过线性化动力学方程建立传感器的振型方程,并巧妙地运用矩阵迭代法进行求解,进而得到系统的六阶固有频率及其对应的振型,同时研究了传感器的基频随结构参数的变化规律,并将理论计算结果与ADAMS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首次提出了弹性球铰链柔度精度比的概念,并以此为指标对铰链的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制作了传感器的样机,并在LabVIEW 8.6平台上开发出其测量系统,传感器在激振器上进行了实际测量,实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证明了本文研究的有效性。最后,基于拓扑学理论研究了传感器机构的解耦特性。本文的研究工作为六维加速度传感器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价值。

杨庆印[6](2009)在《石拱桥静荷载试验评估和加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石拱桥是我国最古老、最重要、最成熟的桥型之一。尽管交通事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形形色色的桥型不断出现,但石拱桥的仍就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交通流量的增加对建造较早时期的石拱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作为对桥梁进行性能评估的手段之一,荷载试验日益得到广泛的重视。桥梁的试验评估和加固研究在评定现有的桥梁实际承载能力、积累桥梁技术资料、推动和发展旧桥性能评估理论、新型桥设计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借助有限元法对桥梁结构进行分析已经成为现代结构设计和数值计算的重要方法。本文介绍了石拱桥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拱桥结构的检测方法、内容、常见病害特征、产生原因、防治方法和常见的加固方法,阐述了石拱桥加固的原则、内容和原理,并重点介绍了加大截面法在石拱桥加固中的应用,同时结合工程实例借助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古石拱桥全桥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比较分析结果和静荷载试验结果,评价石拱桥的实际承载能力,为石拱桥的加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有限元分析和荷载试验相结合,为今后桥梁检测和加固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学方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范佳琪[7](2021)在《冻融循环下砂浆变形及其测试传感器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国内首创应变式厚膜力传感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内首创应变式厚膜力传感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压阻效应的厚膜力敏材料及传感器(论文提纲范文)

1 厚膜压阻效应及力敏材料
    1.1 厚膜电阻的压阻效应
    1.2 钌基厚膜力敏材料及特性
    1.3 导电机理
2 厚膜力敏传感器现状
    2.1 压力传感器
    2.2 力传感器
3 提高传感器性能的途径
    3.1 改善厚膜应变电阻的性能
    3.2 新型传感器结构
    3.3 新型弹性体
    3.4 新型厚膜应变电阻
4 发展趋势

(3)测力传感器研究发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传感器发展简况
2 力传感器基本类型及其优缺点比较
3 电阻应变式测力 (称重) 传感器发展概况
    3.1 发展过程
        3.1.1 完善和提高基本性能阶段
        3.1.2 确保产品具有优良的稳定性阶段
        3.1.3 为用户降低传感器的成本阶段
    3.2 发展特点
        3.2.1 应用性与技术集成一体性
        3.2.2 可靠性、长期稳定性
        3.2.3 环境适应性
        3.2.4 新型结构设计
        3.2.5 新的加工技术
        3.2.6 质量保证体系
        3.2.7 多维力测量传感器
    3.3 若干关键技术及研究热点
        3.3.1 专用传感器及结构设计
        3.3.2 传感器材料
        3.3.3 应变计技术
        3.3.4 工艺技术
        3.3.5 传感器可靠性与长期稳定性
        3.3.6 传感器智能化
4 结论

(4)大跨度冰壳结构设计与监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冰雪建筑结构发展概述
        1.1.2 冰壳结构研究发展概述
    1.2 研究现状
        1.2.1 大跨度冰壳结构研究现状
        1.2.2 冰材料监测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第2章 冰壳设计与监测方法研究
    2.1 冰壳结构设计
        2.1.1 冰壳结构材性参数确定
        2.1.2 冰壳结构力学性能分析
    2.2 冰壳长期监测指标及方法
        2.2.1 冰壳长期监测指标确定
        2.2.2 冰壳监测方法
    2.3 数据采集系统开发
        2.3.1 应变采集系统开发
        2.3.2 位移采集系统开发
        2.3.3 厚度采集系统开发
        2.3.4 温度及环境因素采集系统开发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2016“雪莲”冰壳结构设计监测与分析
    3.1 “雪莲”冰壳结构设计
        3.1.1 设计方案结构分析
        3.1.2 模板设计与施工
    3.2 监测方案设计
        3.2.1 有限元模型修正
        3.2.2 有限元重分析
        3.2.3 监测方案确定
    3.3 监测结果分析
        3.3.1 位移监测结果分析
        3.3.2 厚度监测结果分析
        3.3.3 监测数据采集系统评价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2017“冰雪讲堂”冰壳结构设计监测与分析
    4.1 “冰雪讲堂”冰壳结构设计
        4.1.1 设计方案结构分析
        4.1.2 模板设计与施工
    4.2 监测方案设计
        4.2.1 监测技术改进
        4.2.2 有限元模型修正
        4.2.3 有限元重分析
        4.2.4 监测方案确定
    4.3 监测结果分析
        4.3.1 应变监测结果分析
        4.3.2 位移监测结果分析
        4.3.3 厚度监测结果分析
        4.3.4 监测数据采集系统评价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致谢

(5)基于6-SPS并联机构的压电式六维加速度传感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清单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
    1.2 多维加速度传感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现阶段六维加速度传感器存在的问题
    1.4 本课题的研究动机及研究方案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6-SPS 并联机构的运动学分析
    2.1 自由度分析
    2.2 位置正解
    2.3 速度模型
    2.4 加速度模型
    2.5 奇异位形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六维加速度传感器的动力学模型
    3.1 六维加速度传感器质量块的速度、加速度分析
        3.1.1 质量块的角速度分析
        3.1.2 质量块的角加速度分析
        3.1.3 质量块的线速度分析
        3.1.4 质量块的线加速度分析
    3.2 基于Kane 方法建立动力学方程
    3.3 传感器在两种工作环境下的应用
        3.3.1 小角位移振动环境
        3.3.2 微重力环境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传感器的灵敏度分析
    4.1 线加速度灵敏度的理论推导
    4.2 角加速度灵敏度的理论推导
    4.3 ADAMS 的参数化建模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传感器的模态分析
    5.1 固有模态的计算及仿真
        5.1.1 固有频率及主振型的理论计算
        5.1.2 固有频率及主振型的ADAMS 仿真
    5.2 基频与传感器结构参数的关系
    5.3 传感器工作频率的确定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弹性球铰链的设计
    6.1 弹性球铰柔度的计算
        6.1.1 弯曲柔度
        6.1.2 扭转柔度
    6.2 弹性球铰精度的计算
        6.2.1 弯曲精度
        6.2.2 拉伸精度
    6.3 弹性球铰的柔度精度比
    6.4 弹性球铰的疲劳强度校验
    6.5 传感器量程的确定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实验研究
    7.1 样机的设计及加工制作
    7.2 测量系统软件实现
    7.3 实验过程、结果及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基于拓扑学理论研究传感器机构的解耦特性
    8.1 单开链支路构型机构的耦合特性分析
    8.2 混合单开链支路构型机构的耦合特性分析
    8.3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9.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9.2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6)石拱桥静荷载试验评估和加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 我国石拱桥的辉煌历史
    1.2 石拱桥的结构和构造特点
        1.2.1 实腹式石拱桥的结构特点
        1.2.2 空腹式石拱桥的结构特点
        1.2.3 石拱桥的构造和受力特点
    1.3 桥梁安全鉴定模式的发展水平
        1.3.1 鉴定模式的发展水平
        1.3.2 桥梁承载力评定发展水平
    1.4 桥梁试验评估和加固研究的意义及课题来源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石拱桥结构评定方法
    2.1 桥梁性能评定
        2.1.1 桥梁一般评定
        2.1.2 桥梁的适应性评定
    2.2 调查比较法评定桥梁承载能力
    2.3 分析计算法评定桥梁承载能力
        2.3.1 经验系数折算法
        2.3.2 理论计算法
    2.4 荷载试验法评定桥梁承载能力
        2.4.1 静荷载试验法
        2.4.2 动荷载试验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石拱桥病害
    3.1 下部墩台和基础病害
        3.1.1 墩台病害
        3.1.2 基础病害
    3.2 主拱圈病害
    3.3 拱上建筑病害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石拱桥加固研究
    4.1 石拱桥加固处理原则和内容
        4.1.1 石拱桥加固处理原则
        4.1.2 拱桥加固的内容
    4.2 石拱桥加固原理
    4.3 石拱桥加固方法
        4.3.1 增大主拱圈截面面积
        4.3.2 拱上建筑恒载调整方法
        4.3.3 粘贴钢板加固法
        4.3.4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
    4.4 石拱桥裂缝处理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石拱桥加固实例分析
    5.1 工程概况
    5.2 病害描述及原因分析
    5.3 龙门桥静荷载试验
        5.3.1 测点布置
        5.3.2 加载工况
        5.3.3 各工况荷载布置
        5.3.4 静力荷载试验结果分析
        5.3.5 测试结果分析和评定
    5.4 龙门桥加固前有限元分析计算
        5.4.1 有限元软件和单元介绍
        5.4.2 材料参数
        5.4.3 有限元模型
        5.4.4 加固前有限元计算结果
        5.4.5 加固前有限元计算结果评定
    5.5 加固方案选择
    5.6 加固后有限元计算
        5.6.1 结加固后有限元计算结果
        5.6.2 加固后结果评定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四、国内首创应变式厚膜力传感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压阻效应的厚膜力敏材料及传感器[J]. 马以武,宋箭,常慧敏. 电子元件与材料, 1999(05)
  • [2]国内首创应变式厚膜力传感器[J]. 魏保芝. 电子科技导报, 1997(01)
  • [3]测力传感器研究发展综述[J]. 杨兆建,王勤贤. 山西机械, 2003(01)
  • [4]大跨度冰壳结构设计与监测方法研究[D]. 陈博轩.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2)
  • [5]基于6-SPS并联机构的压电式六维加速度传感器的研究[D]. 尤晶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0(06)
  • [6]石拱桥静荷载试验评估和加固研究[D]. 杨庆印. 合肥工业大学, 2009(10)
  • [7]冻融循环下砂浆变形及其测试传感器设计研究[D]. 范佳琪.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标签:;  ;  ;  ;  ;  

国内第一款应变式厚膜力传感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