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控气功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唐鸣锶[1](2021)在《电针联合耳穴压豆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及IL-6水平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
傅子凤[2](2021)在《加味右归丸减轻恶性肿瘤(脾肾阳虚证)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
代月[3](2021)在《补肾生血法治疗慢性再障的临床观察及对ICAM-1,MAdCAM-1表达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采用补肾生血法(内服补髓生血颗粒)治疗肾阴虚、肾阳虚两种类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外周血象、治疗前后外周血中黏附分子MAdCAM-1、ICAM-1表达,明确补肾生血法的临床疗效,掌握补肾生血药物对MAdCAM-1,ICAM-1的干预作用及不同肾虚分型(肾阴虚、肾阳虚)受体表达异常程度与疗效差异,以探索其对慢性再障造血粘附调节的影响机制。方法依据中、西医临床再障的纳入、剔除诊断标准以及患者的外周血象、临床症状积分为基础,纳入慢性再障患者(肾阴虚、肾阳虚)55例为治疗组,临床内服补髓生血颗粒治疗以及基础常规辅助治疗6个月,观察并记录治疗组不同肾虚证型的患者治疗前后的一般情况、中医证候积分、外周血象的变化,进行疗效的鉴定与剖析。纳入健康志愿者20例为对照组并采集其外周血。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不同证型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黏附分子MAdCAM-1、ICAM-1的表达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明确是否存在细胞粘附分子MAdCAM-1、ICAM-1的异常以及补髓生血颗粒对其的干预作用。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补肾生血法对慢性再障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颇佳,其总有效率可高达80.0%,治疗后两证型临床总疗效均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肾阴虚、肾阳虚两种证型的组内比较: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显着下降(P<0.05),血象情况均有所提高(P<0.05),外周血中黏附分子MAdCAM-1、ICAM-1的表达水平均有所提升(P<0.05);两证型治疗后的组间比较:中医症候积分肾阳虚型改善优于肾阴虚型(P<0.05);血细胞分析:治疗后,阳虚型HGB值高于阴虚型(P<0.05),WBC值阳虚型与阴虚型改善无明显差异(P>0.05),PLT值阳虚型与阴虚型改善无明显差异(P>0.05);外周血中黏附分子MAdCAM-1、ICAM-1治疗前两证型患者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类型肾虚患者均有所提升,但仍与正常对照组有所差异(P<0.05),其中肾阳虚型MAdCAM-1、ICAM-1表达均优于肾阴虚型(P<0.05)。结论1.补肾生血法治疗CAA的临床疗效明显。2.CAA患者外周血中黏附分子MAdCAM-1、ICAM-1表达存在异常。3.CAA不同肾虚证型(肾阴虚、肾阳虚)用药后治疗效果存在差异,肾阳虚型患者在临床症状缓解程度、外周血象的提升、黏附分子MAdCAM-1、ICAM-1的表达均明显优于肾阴虚型。4.CAA患者外周血中黏附分子MAdCAM-1、ICAM-1表达经补肾生血治疗改善效果显着,提示补肾生血疗法对机体造血粘附功能具有改善作用,有利于恢复CAA患者的造血机能。
陈文婷[4](2021)在《滋阴补肾法治疗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及对IL-17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阴虚火旺型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hronic 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CITP)患者运用滋阴补肾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外周血血小板变化情况与血清IL-17水平,探讨滋阴补肾法治疗的临床疗效,并试图探讨IL-17在CITP发病中的机制作用,从而为中医药治疗CITP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照CITP西医诊断标准与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纳入60例阴虚火旺型CITP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为30例,对照组为30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一般资料情况、血小板计数、血清IL-17、单一中医症状及中医证候积分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自愿参加研究并知情同意,治疗组给予以滋阴补肾法立方的院内制剂血安宁颗粒,对照组给予升血小板胶囊,观察2个月,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外周血血小板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临床疗效;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并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血清IL-17水平,并分别与10例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1.在临床疗效比较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达7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在中医证候总疗效比较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3.在血清IL-17水平比较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IL-17水平均显着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IL-17水平有所下降,但仍然均高于正常组(P<0.05),其中治疗组改善IL-17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滋阴补肾法治疗阴虚火旺型CITP疗效确切;本治法可有效改善阴虚火旺型CITP患者的临床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阴虚火旺型CITP患者外周血的血小板计数;降低阴虚火旺型CITP患者血清IL-17水平,对机体免疫功可能具有调节作用。
李娜[5](2021)在《双清固本汤治疗心肝热盛、肾阴亏虚型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课题通过临床观察,以导师张涛静主任医师治疗本病多年的临床经验为基础,以双清固本汤治疗更年期患者立题进行研究。观察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服用双清固本汤后症状及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探讨其治疗更年期的临床疗效,与坤泰胶囊组对照,以验证双清固本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为临床上采用中医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提供新的方法。研究方法:本研究患者均来自符合纳入标准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门诊的72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分别给予双清固本汤和坤泰胶囊治疗8周后,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国内改良Kuppenman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围绝经期生活质量量表、HAMA评分及性激素(E2、FSH、LH)水平的变化情况。将量表评分及激素水平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并进行统计分析,对双清固本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有效性进行判定。研究结果:(1)本课题纳入72例患者,共脱落7例(试验组3例,对照组4例),共65例患者完成整个临床观察,总脱落率是9.72%。(2)治疗前患者的年龄、病程、Kupperman评分、中医证候评分、HAMA评分、MEN-QOL各维度评分、Kupperman各症状评分、中医单项症状评分及性激素水平(E 2、FSH、LH)进行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临床总体疗效:双清固本汤组33例,痊愈、显效、有效、无效者分别为3例、22例、6例、2例,总有效率是93.94%;对照组32例,痊愈、显效、有效、无效者分别为1例、4例、18例、9例,总有效率是71.87%。双清固本汤组和坤泰胶囊组进行组间比较,χ2=5.626,P=0.018<0.05,说明双清固本汤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4)两组患者治疗后的Kupperman评分、中医证候评分、MEN-QOL各维度评分、HAMA评分均和本组治疗前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两组治疗在改善上述评分方面均有效;且双清固本汤组的降低程度优于坤泰胶囊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试验组对更年期患者症状、中医证候、生活质量及焦虑状态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5)将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改良Kupperman各症状评分均和本组治疗前进行比较,所得的结果表明两组各症状评分较均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双清固本汤组和坤泰胶囊组相比,双清固本汤组在潮热出汗、感觉异常、失眠多梦、激动易怒、性交痛、泌尿系症状、头晕、疲倦乏力、关节肌肉四肢痛、心悸各症状方面优于坤泰胶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忧郁、头痛、皮肤蚁行感各症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中医证候单一症状:治疗后双清固本汤组的中医证候单一症状和对照组相比,心悸、口干咽燥症状明显改善(P<0.01);心烦易怒、便秘的症状的改善程度也优于对照组(P<0.05);余症状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7)两组经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可明显改善E2、FSH、L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的双清固本汤组与坤泰胶囊组比较发现,双清固本汤组E2升高的程度较坤泰胶囊组明显(P<0.05),且FSH、LH显着降低(P<0.01)。(8)双清固本汤组33例,有1例复发,复发率是3.03%,坤泰胶囊组32例,有8例复发,复发率是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双清固本汤治疗更年期在降低复发率方面较坤泰胶囊有优势。(9)两组患者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一般情况(呼吸、血压、体温、心率)均未出现明显异常,未出现任何躯体及心理不适症状,无药物相关过敏反应及副作用。结论:双清固本汤可显着改善心肝热盛、肾阴亏虚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月经紊乱、潮热汗出、心悸、失眠烦躁等临床症状,能明显缓解更年期症状引发的不适,临床疗效明显,在改善中医症状评分、HAMA评分、国内改良Kupperman评分及性激素三项(E 2、FSH、LH)方面比坤泰胶囊更具优势,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无明显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有较好的安全性,复发率低,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
叶柠远[6](2021)在《刘沈林教授治疗结直肠癌术后排便功能异常的临床经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以刘沈林教授治疗大肠癌术后排便异常医案为研究基础,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和总结刘师治疗该病的临床经验。采用自身前后对比方法,观察刘师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通过典型医案分析,剖析刘师临证思路。使其学术思想能够得到较为全面的传承,同时为大肠癌术后的中医诊疗提供思路与方法。研究方法(1)收集刘师2019年1月-2020年12月诊治的大肠癌术后排便异常的医案,建立数据专库,采用Medcase Ver3.8数据记录挖掘系统,对符合标准的119例(397诊次)病案运用频数法、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结合刘师本人和学生的论文、古代文献以及自己的跟师体会,对挖掘结果进行分析讨论。(2)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观察大肠癌术后排便异常患者治疗后症状疗效;评定生活质量采用QLQ-C30和QLQ-CR29量表,评定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疗效采用LARSS量表。(3)通过典型医案,剖析刘师临证思路。研究结果(1)数据挖掘研究结果显示:大肠癌术后排便功能异常病位以脾为主,涉及多脏;病机为脾胃虚弱,升降失调,瘀毒残留;当补益脾胃,扶助正气;调理气机,化瘀解毒。核心方为:党参、黄芪、莪术、陈皮、木香、三棱。大肠癌术后泄泻以脾气虚弱,脾肾阳虚为发病之本;病位尚可涉及肝肺;湿热、血瘀、癌毒是发病之标。治当益气健脾,温补脾肾以治其本;疏肝宣肺,调理气机;清化活血、抗癌解毒。两种症状聚类方法共可聚出中虚气滞证、脾肾亏虚证、脾虚肝郁证、寒热错杂证、中气下陷证、脾阳虚弱证、脾虚湿热证7种证型。药物和方剂聚类可聚出相应证型的方药。大肠癌术后便秘病位在大肠,与五脏相关;气阴两虚为本,燥热气滞为标;治当寓补于通,整体治疗;苦寒通降,酌情使用;行气导滞,贯穿始终;活血化瘀,抗癌解毒。两种症状聚类方法可聚类出中气下陷证、气滞郁热证、阴阳两虚证、阴虚气滞证和气滞证5种证型。根据药物K均值聚类和刘师经验还可以补充湿浊内阻,阳气不通的湿秘证型。药物K均值、系统和方剂聚类可聚出相应方药。(2)临床疗效观察:治疗14天后与治疗前相比,腹痛、腹胀、大便不尽、肛门坠胀有统计学差异(P<0.05),大便性状、便急有显着差异(P<0.01),排便频率、每周完全自发排便次数、大便次数、大便失禁、大便不畅未见明显变化。治疗28天后与治疗前相比,每周完全自发排便次数、腹胀、肛门坠胀有统计学差异(P<0.05),大便性状、排便频率、大便次数、腹痛、大便不畅、大便不尽、便急有显着差异(P<0.01)。仅大便失禁未见明显改变。治疗28天与治疗14天相比,大便性状、排便频率有显着差异(P<0.01),其余各项症状无统计学差异(P>0.05)。LARSS量表显示: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着差异(P<0.01)。一般生活质量(EORTC QLQ-C30)评分显示:治疗前后总体生活质量具有显着差异(P<0.01)。在功能维度上,治疗后患者的各项功能比治疗前均有提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躯体功能和角色功能上有显着差异(P<0.01)。在症状维度上,疼痛、气促、食欲丧失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疲倦、便秘和腹泻有显着差异(P<0.01)。肠癌特异性生活质量(EORTC QLQ-CR29)评分显示:在症状维度上,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尿频、尿失禁、排尿困难、臀部疼痛、大便中有粘液和血、掉发、味觉异常、大便失禁、肛周皮肤疼痛无统计学差异(P>0.05);口干、排便尴尬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腹痛、腹胀、胃肠胀气、大便频繁有显着差异(P<0.01)。在功能维度上,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焦虑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项症状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说明刘师治疗大肠癌术后排便异常有较好疗效,能改善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症状,提高大肠癌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结论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能够较好总结刘师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临床研究表明刘师治疗大肠术后排便异常有较好疗效,能够改善LARSS症状并提高大肠癌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吕林凤,陈旭,贾妍,张洲,安佳旭,于希军[7](2020)在《火针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结节性痒疹属于结节性损害,四肢分布较多,尤以小腿伸侧分布较为常见,女性居多,为临床上较难治疗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之一。结节性痒疹瘙痒无比且病程较长,又具有损容性,给病人的生活和身心都带来了巨大影响。如何较好治疗结节性痒疹,在医学界仍是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研究和发展,火针疗法在治疗结节性痒疹中因其止痒迅速、简便价廉、疗效确切,在临床上大力推广,成为比较热门的治疗方法。文章通过近些年关于火针治疗结节性痒疹的文献查阅,介绍了结节性痒疹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为临床医生对结节性痒疹的治疗提供多种治疗方法和思路,从而更好地将火针疗法推广到临床。
吕杨[8](2017)在《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髓劳病患者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hronic aplastic anemia,CAA,以下简称"慢性再障”,中医称"慢性髓劳病")患者服用补髓生血颗粒前后骨髓单个核细胞中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 kinase,ILK)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补髓生血颗粒对再障患者的ILK及造血微环境的影响,进而了解ILK与再障发生发展的关系,为探索补髓生血颗粒治疗慢性再障的机理提供依据。方法:1.收集30例应用补髓生血颗粒治疗的慢性再障(CAA)患者的骨髓;2.收集10例健康人的骨髓;3.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以及与健康对照组骨髓单个核细胞ILK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补髓生血颗粒治疗慢性髓劳病的临床疗效达到80.00%,疗效较确切。2.慢性髓劳病患者治疗前IL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经补髓生血颗粒治疗后,ILK蛋白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治疗后的ILK蛋白表达水平仍然是高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髓劳病有一定治疗作用是可以肯定的。2.慢性髓劳患者ILK蛋白高于正常人表达水平可能参与慢性髓劳的发病过程。3.补髓生血颗粒可能通过降低慢性髓劳患者ILK蛋白的表达水平以调节整合素β1介导的造血微环境损伤,进而促进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分化以达到治疗慢性髓劳病的目的。
于海艳[9](2016)在《补髄生血颗粒对慢性髄劳病电压门控钾通道Kv1.3蛋白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髓劳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Kv1.3通道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探讨Kv1.3通道蛋白与髓劳病发生的相关性以及补髓生血颗粒对Kv1.3通道蛋白的干预作用,进而探讨补髓生血颗粒治疗慢性髓劳病可能的疗效机理。方法:收集30例慢性髓劳患者并采用补髓生血颗粒进行治疗以10例健康人的骨髓液做正常对照组,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慢性髓劳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骨髓单个核细胞Kv1.3通道蛋白表达的水平。结果:1.补髓生血颗粒治疗慢性髓劳患者临床疗效80.00%,效果肯定。2.慢性髓劳患者治疗前Kv1.3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经补髓生血颗粒治疗后,Kv1.3蛋白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显着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Kv 1.3蛋白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的水平仍然是偏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补髓生血颗粒治疗慢性髓劳患者临床疗效肯定。2.慢性髓劳患者Kv 1.3通道蛋白的异常低表达可能与参与慢性髓劳的发病过程。3.补髓生血颗粒可能通过提高慢性髓劳患者Kv1.3通道蛋白的表达以调节整合素β1介导的造血微环境损伤,进而促进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分化以达到治疗慢性髓劳病的目的。
何建国,张银山,陈京莲[10](2015)在《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简况》文中研究指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程缠绵,病情反复,为难治之证。临床分型包括肾阴虚、肾阳虚、肾阴阳两虚、热毒壅盛、阴虚火旺五型,治疗以肾填精、益气生血、补脾健胃、益气养血、抑肝泻火、清热解毒,祛邪除障、化瘀生新,化痰除湿、凉血止血,未病先防为主要治法治则,补肾为本,健脾和胃贯穿于整个治疗始末,急则治标,顾护兼症,灵活加减,正确把握阶段性治疗时机,根据季节性、个体性差异、药性药量选择恰当,准确用药,疗效显着。
二、自控气功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控气功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3)补肾生血法治疗慢性再障的临床观察及对ICAM-1,MAdCAM-1表达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研究概述 |
1.1 病名的来源 |
1.2 病因病机简述 |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障的研究简介 |
1.4 中西医结合其他疗法介绍 |
2.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2.1 西医机理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2.2 现代医学治疗的研究进展 |
资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3 纳入、排除 、剔除 、脱落标准 |
3.1 纳入标准 |
3.2 排除标准 |
3.3 剔除标准 |
3.4 脱落标准 |
4.治疗方法 |
4.1 治疗方案 |
4.2 支持治疗 |
5.临床观察指标 |
5.1 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情况 |
5.2 临床疗效判定 |
6.实验室检查观察指标 |
6.1 外周血象 |
6.2 外周血粘附分子MAdCAM-1、ICAM-1的表达水平 |
7.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一般资料评估 |
2.临床结果观察 |
2.1 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
2.2 外周血HGB、PLT、WBC水平 |
3.临床疗效结果 |
3.1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3.2 西医疗效比较 |
4.外周血中黏附分子MAdCAM-1、ICAM-1表达水平 |
讨论 |
1.补髓生血颗粒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理论依据 |
1.1 补肾填精、益气养血 |
1.2 祛瘀生新 |
1.3 阴平阳秘则气血有所生 |
2.补髓生血颗粒的方解 |
2.1 补髓生血颗粒的方药组成 |
2.2 补髓生血颗粒的组方意义 |
2.3 补髓生血颗粒组方的现代药理研究 |
3.临床疗效分析 |
3.1 临床疗效 |
3.2 中医证候疗效 |
3.3 外周血象的变化 |
4.补髓生血 颗粒对慢性再障患者外周血粘附分子MAdCAM-1,ICAM-1表达水平影响的研究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4)滋阴补肾法治疗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及对IL-17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
1.1 中医学病名溯源 |
1.2 中医学病因病机 |
1.3 中医药治疗进展 |
2.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2.1 ITP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2.2 现代医学治疗ITP的研究进展 |
3.现代医学对IL-17研究近况 |
材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3.纳入和排除、中止、撤除、脱落标准 |
3.1 纳入标准 |
3.2 排除标准 |
3.3 剔除病例标准 |
3.4 脱落病例标准 |
4.治疗方法 |
4.1 治疗方案 |
4.2 合并症治疗 |
5.观察指标 |
5.1 外周血血小板 |
5.2 中医临床证候积分 |
6.外周血血清IL-17 水平 |
6.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6.2 标本收集 |
6.3 检测方法 |
7.疗效判定 |
7.1 西医疗效判定标准 |
7.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
8.统计方法 |
结果 |
1 一般资料比较 |
2 临床观察结果 |
2.1 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
2.2 外周血PLT水平比较 |
3 临床疗效结果 |
3.1 中医证候总疗效比较 |
3.2 西医疗效比较 |
4 外周血血清IL-17 水平比较 |
讨论 |
1.立题依据 |
1.1 基于温病学说“存阴”的必要性 |
1.2 立足当前中医学发展论“补肾”治疗ITP的重要性 |
2.滋阴补肾法的组方分析 |
2.1 组方依据 |
2.2 药物组成 |
2.3 方解及现代药理分析 |
3.临床疗效分析 |
3.1 中医症状比较与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
3.2 PLT水平及临床疗效 |
4.滋阴 补肾法对阴 虚火旺型CITP血清IL-17水平影响分析 |
5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5)双清固本汤治疗心肝热盛、肾阴亏虚型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综述 |
综述一、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文献综述 |
1、病名溯源 |
2、病因病机 |
3、中医治疗 |
4、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更年期综合征的西医文献综述 |
1、概念及流行病学 |
2、病因及发病机制 |
3、实验室检查 |
4、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 |
5、结语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临床研究 |
前言 |
临床研究 |
研究结果 |
分析与讨论 |
1、结果分析 |
2、双清固本汤临床应用的依据 |
3、对照组药物的选择 |
4、患者治疗时间的选择 |
5、研究不足与展望 |
6、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双清固本汤治疗心肝热盛、肾阴亏虚型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6)刘沈林教授治疗结直肠癌术后排便功能异常的临床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现代医学对大肠癌术后排便功能异常的研究进展 |
1.1 定义 |
1.2 术后排便异常的发生机制 |
1.3 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评估方法 |
1.4 治疗 |
1.5 预后 |
2 中医对大肠癌术后排便功能异常的研究进展 |
2.1 对病名的认识 |
2.2 病因病机 |
2.3 治疗 |
2.4 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
第二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的刘沈林教授治疗结直肠癌术后排便功能异常的临床经验与分析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2.1 基础数据库构建 |
2.2 研究数据采集 |
2.3 诊断标准 |
2.4 数据纳入及排除标准 |
2.5 数据清洗 |
2.6 数据分析 |
3 研究结果-总表 |
3.1 计量性趋势数据结果 |
3.2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
3.3 聚类分析数据结果 |
4 研究结果-泄泻 |
4.1 计量性趋势数据结果 |
4.2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
4.3 聚类分析数据结果 |
5 研究结果-便秘 |
5.1 计量性趋势数据结果 |
5.2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
5.3 聚类分析数据结果-便秘 |
6 讨论 |
6.1 大肠癌术后排便异常讨论 |
6.2 大肠癌术后泄泻的讨论 |
6.3 大肠癌术后便秘的讨论 |
6.4 药对分析 |
第三部分 刘沈林教授治疗大肠癌术后排便功能异常临床疗效观察 |
引言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试验设计类型 |
1.3 病例选择 |
2. 研究方法 |
2.1 治疗用药 |
2.2 疗程 |
2.3 合并用药 |
2.4 观察项目 |
2.5 疗效标准 |
2.6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治疗结果 |
3.3 讨论 |
第四部分 典型病案 |
1 大肠癌术后泄泻案 |
2 大肠癌术后便秘案 |
创新点 |
存在问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1 中英文对照表 |
附表2 数据挖掘图表题名中英文对照表 |
附表3 临床症状频次频率分布 |
附表4 病机频次频率分布 |
附表5 治法治则频次频率分布 |
附表6 药物频次频率分布 |
附表7 EORTC QLQ-C30 (version 3)生活质量调查问卷 |
附表8 EORTC QLQ-CR29肠癌生活质量调查问卷 |
附表9 QLQ量表的评分方法 |
附表10 LARSS量表(中文版) |
附表11 LARSS量表评级标准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7)火针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机制及外治法 |
1.1 西医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 |
1.2 中医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 |
2 火针及火针联合其他疗法治疗结节性痒疹 |
2.1 单纯火针治疗 |
2.2 火针联合中药熏洗 |
2.3 火针联合中药汤剂口服 |
2.4 火针联合药物注射 |
2.5 火针联合外用药物 |
2.6 火针联合激光治疗 |
2.7 火针联合西药口服 |
3 小结 |
(8)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髓劳病患者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祖国医学对髓劳病的研究进展 |
1.1 病因病机的研究 |
1.2 以补肾为主治疗的进展 |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 |
2.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现代医学研究 |
2.1 病因的研究 |
2.2 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2.3 治疗研究的进展 |
3. 整合素连接激酶(ILK)的研究进展 |
3.1 整合素与ILK简介 |
3.2 整合素连接激酶的结构与信号途径 |
3.3 ILK的生物学作用 |
4. ILK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相关性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证候判定标准 |
2.3 纳入、排除、剔除、终止研究标准 |
3. 治疗方法 |
3.1 药物治疗 |
3.2 一般治疗 |
4. 骨髓单个核细胞整合素连接激酶(ILK)蛋白表达水平检测 |
4.1 主要仪器 |
4.2 主要试剂与药品 |
4.3 标本采集 |
4.4 Western blot法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ILK蛋白 |
5. 疗效判定 |
6.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临床疗效 |
2. 各组骨髓单个核细胞ILK蛋白表达水平 |
讨论 |
1. 立题依据 |
1.1 肾虚髓亏为本病关键病机 |
1.2 补肾填精法的治疗原则 |
1.3 补髓生血颗粒临床疗效观察与分析 |
1.4 补髓生血颗粒改善黏附分子的表达 |
2. 补髓生血颗粒的组方分析 |
2.1 方药组成 |
2.2 组方原则及方义 |
2.3 补髓生血颗粒现代药理研究 |
3. 补髓生血颗粒对CAA患者ILK蛋白的影响及分析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9)补髄生血颗粒对慢性髄劳病电压门控钾通道Kv1.3蛋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中医学对髓劳病的研究进展 |
1.1 病因病机的研究 |
1.2 以补肾为主治疗的进展 |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 |
2.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现代医学研究 |
2.1 病因的研究 |
2.2 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2.3 治疗研究的进展 |
3. Kv1.3通道的研究进展 |
3.1 钾离子通道简介 |
3.2 电压门控钾通道的结构与分布 |
3.3 Kv1.3通道的作用 |
4. Kv1.3通道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致病的作用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证候判定标准 |
2.3 纳入、排除、剔除、终止研究标准 |
3. 治疗方法 |
3.1 药物治疗 |
3.2 一般治疗 |
4. 骨髓单个核细胞Kv1.3通道蛋白表达水平检测 |
4.1 主要仪器 |
4.2 主要试剂与药品 |
4.3 标本采集 |
4.4 Western blot法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Kv1.3蛋白 |
5. 疗效判定 |
6.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临床疗效 |
2. 各组骨髓单个核细胞Kv1.3蛋白表达水平 |
讨论 |
1. 立题依据 |
1.1 肾虚髓枯为本病关键病机 |
1.2 补肾填精为基本治则 |
1.3 补髓生血颗粒临床疗效观察与分析 |
1.4 补髓生血颗粒改善黏附分子的表达 |
2. 补髓生血颗粒的组方分析 |
2.1 方药组成 |
2.2 组方原则及方义 |
2.3 补髓生血颗粒现代药理研究 |
3. 补髓生血颗粒对CAA患者Kv1.3通道蛋白的影响及分析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10)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简况(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
2 治则治法 |
3 小 结 |
四、自控气功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电针联合耳穴压豆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及IL-6水平的影响[D]. 唐鸣锶.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1
- [2]加味右归丸减轻恶性肿瘤(脾肾阳虚证)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观察[D]. 傅子凤.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1
- [3]补肾生血法治疗慢性再障的临床观察及对ICAM-1,MAdCAM-1表达影响的研究[D]. 代月.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滋阴补肾法治疗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及对IL-17的影响[D]. 陈文婷.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双清固本汤治疗心肝热盛、肾阴亏虚型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 李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6]刘沈林教授治疗结直肠癌术后排便功能异常的临床经验研究[D]. 叶柠远.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火针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研究进展[J]. 吕林凤,陈旭,贾妍,张洲,安佳旭,于希军.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20(06)
- [8]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髓劳病患者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影响的研究[D]. 吕杨.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7(08)
- [9]补髄生血颗粒对慢性髄劳病电压门控钾通道Kv1.3蛋白影响的研究[D]. 于海艳.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6(08)
- [10]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简况[J]. 何建国,张银山,陈京莲.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