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确知有理数在投资项目决策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青[1](2017)在《农村既有公路使用性能评价及养护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村公路是支持和指导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的基础设施,然而农村既有公路的建设水平及养护水平相对干线公路有很大差距,且农村公路常常处于超负荷使用的状态,导致公路出现破损及病害现象,各项使用性能也逐步退化,对公路的正常使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使公路管理部门更准确地对农村既有公路的使用性能进行评价并采用科学有效的决策方法以指导公路养护工作,对农村既有公路使用性能的评价方法以及养护维修措施展开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农村公路及其使用性能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成果分析。系统梳理了农村公路建设的相关技术规范及国内外关于农村公路建设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农村调研实际,对农村公路常见的病害类型进行原因分析,归纳出农村公路使用性能的影响因素,为论文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2)农村既有公路使用性能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参考现有《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的评价内容及其指标体系,结合农村既有公路存在的病害,在分析了既有公路使用性能的相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经过优化建立了适用于农村地区的既有公路使用性能评价指标体系。对农村公路的路基、路面、桥涵构造物等的技术状况评价指标及其标准进行了分析,并对各指标值的确定做了详细说明。(3)农村既有公路使用性能评价模型的研究。通过对定性及定量评估方法各自特点及其适用性的归纳分析,结合农村公路破坏的特点,构建了基于集对分析理论的农村既有公路使用性能综合评价模型。特别地,权重的确定采用了更符合农村公路破坏特点的变权重模型,在未确知有理数确定常权权重的基础上构造变权模型,以调研实例为背景,通过计算证明了模型的可行性与适用性。(4)农村既有公路养护措施研究。以农村公路路基与路面为对象,研究了农村区域路网内既有公路的养护决策技术,在养护需求分析及养护措施选择的基础上,阐述了公路管理部门进行公路养护的决策流程,并针对常见的农村公路典型病害类型,提出了相关养护措施,为相关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提供了参考。对农村既有公路的使用性能评价及养护措施的研究,有利于公路管理部门在整体上对农村既有公路的使用性能进行把握与评估,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杨昌海[2](2016)在《基于经济性分析的新能源送出项目投资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清洁化和低碳化是国家能源发展的方向,但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同时伴随着大量的并网送出线路工程项目投资。若电网公司投资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从公司经营管理的角度看待,新能源接网工程功能单一、设备利用率低且目前获利只能通过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取得。因此,电网公司立项建设或者回购新能源送出线路的投资决策必然依赖于准确的项目经济性评估支撑。本文在调研大量甘肃新能源厂站建设和运行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成熟的项目经济评估方法,对甘肃地区新能源送出线路工程投资效益展开分析工作,并对工程项目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最终在新能源附加补贴按时足额到位的前提下,以项目净现值为基准,反向计算出电网公司投资新能源配套送出线路所能承担的投资极限。文中定量测算出的投资和补贴收支平衡的技术经济指标,可以为电网公司是否投资新能源配套送出项目提供较为充分的决策依据。在电网建设项目的经济性评估过程中,同时还要考虑“不确定的现金流、不确定的利率以及不确定的项目周期”给评估结果带来的影响。本文为使电网建设项目这类资金密集型项目的经济性评估更加全面,并且计及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考虑到区间数学分析方法具有简单易行且能较准确处理不确定信息的特点。文中将区间数学分析方法引入传统的经济性评价方法,扩展了实数现金流和实数利率的概念,提出了区间净现值的概念,建立了考虑电价波动的基于区间的电网建设项目经济评估方法。提出的区间现金流和区间利率的模型能较好地处理评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并计及电价波动因素。作者利用可接受的电价波动率的范围,为项目区间现金流量的调整和项目决策提供依据,更加符合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项目经济评估工作的实际。相对于传统的实数净现值方法,本文提出的区间净现值的方法不仅能判断项目在经济上的可行性,而且还能确定出项目执行的大致风险,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更全面的经济指标的决策信息。
王博[3](2016)在《自用型项目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研究》文中指出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是我国目前主流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对我国几十年来的工程项目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当代工程造价管理理念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我国工程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我国建筑公司越来越多地参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理论的局限性也越来越凸显。利用该理论指导建造的工程项目在其长时间的使用维护过程中成本居高不下,特别是生产型工程项目还极易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而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恰恰针对并解决了这一问题,该管理理论要求人们从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项目的总体成本,既高度重视项目的前期决策和设计,又重点控制项目投产后的使用和维护成本,考虑的时间范围更长,从而使得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最小。因此,逐步引进发达国家普遍应用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是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必然要求。S公司作为国内主要轮胎生产供应商之一,面临着工厂生产潜力难以充分发挥及旧厂房不符合城市整体规划的状况,因此公司决定将旧厂房整体搬迁并建造新厂房(以下简称Y项目)。S公司是S集团旗下的股份有限公司,是该集团的主要子公司,S集团下属企业还包括建筑工程公司、运输公司等。Y项目由S集团下属的建筑工程公司全面实施,因此将Y项目归结为自用型工程项目。自用型工程项目运用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理论指导建造,更能体现该思想的优势,因为建造企业与所建项目未来的发展利益高度一致,所建项目未来使用维护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对建造企业也有益处。Y项目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既利用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理论指导建造,又属于自用型工程的建筑项目。通过采访项目决策、设计、建造等不同时期的重要参与者以及到工程现场实地考察,本文作者认为S集团在实施Y项目的过程中有许多经验做法值得总结,这些好的经验对国内自用型项目应用全生命周期理论指导建设有积极的借鉴作用。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S公司在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理论的指导下如何对Y项目进行决策、设计和建造,重点研究在实施Y项目的不同阶段S公司所采取的管理方式和经验做法,为我国企业应用该理论进行自用型工程项目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路径指引。论文首先对工程造价、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概念进行概述,着重介绍国内外对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研究成果;其次,对Y项目的建设背景等情况进行了阐述,同时分析了Y项目选择全生命周期理论进行造价管理的原因和必要性;再次,具体剖析S公司在Y项目的决策期、设计期、建造期应用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所做的具体工作,最后对S公司在Y项目建设过程中值得借鉴的经验做法进行总结。
解添天[4](2014)在《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配电工程投资决策分析及其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企业投资速度也不断加快,配电工程投资占电力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越来越大,投资决策的成败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资金的有效使用效率,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目前,我国配电工程在投资决策阶段偏重于一次性投入成本费用,对设备投产运行后的费用估计不足,严重影响投资决策的准确性。配电工程投资费用应该涵盖从配电设备规划、购置、使用直至报废整个全寿命周期内所涉及的所有投入。本文将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应用于配电工程投资决策的研究,以期实现对配电工程科学、合理、客观的全面评价。第一,分析了配电工程投资决策的特点,’对配电工程的传统决策方法进行了梳理,并对投资回收期法、费用比较法、投资收益率法进行了归纳。总结了中国配电工程投资决策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第二,针对我国目前配电工程在投资决策阶段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在配电工程投资决策活动中引入全寿命周期成本(LCC)理论的必要性,找到配电工程决策理论问题的解决方法。利用LCC理论对配电工程的全寿命周期成本进行分析和归纳,将周期理论的方法重点应用到决策的候选方案的筛选以及对比的方面,分析不同阶段的费用成本,建立了配电工程的LCC投资决策模型,并对其敏感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对配电工程投资决策的研究,总结出基于全寿命周期的配电工程方案决策步骤。第三,以实际中某10kV配电工程为例,利用本文提出配电工程的LCC投资决策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LCC投资决策模型在变压器改造选型中可为各个供电公司节约大量投资。通过敏感性分析发现:LCC对每年的运行维护费用以及每年故障费用反映较为灵敏。此外,无论从LCC的比例分析还是灵敏度分析中都可以看出,运行成本对算例LCC具有极大的影响。通过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对比分析,发现:基于LCC投资决策分析方法进行配电工程设备改造选型时,为实现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设备利用价值最高,应优先考虑技术成熟、节能、功耗低、维护检修方便的型号设备。
朱旭梅[5](2014)在《城市道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的未确知综合评价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政府不断加大对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进而引发了大量的城市道路建设项目。政府为提高城市道路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水平和全程管理水平,提出了对项目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价的要求。但是我国现有的该类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大多以财务指标为主,对技术、社会等方面关注的比较少,对环境方面大多单独进行,没有比较完善的评价体系。本文旨在结合城市道路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构建一套完善的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其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价,为后期同类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评价提供借鉴。在对项目可行性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城市道路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本文从项目运作、技术、经济、社会效益和环境五个方面着手,构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城市道路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AHM)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未确知综合评价法(UCE)进行综合评价,建立起城市道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的AHM-UCE评价模型,对该类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价。最后,以WH市二环线建设项目为例,运用前面构建的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WH市二环线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分析评价结果,验证了该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并针对后期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宋晶光[6](2012)在《工程项目工期预测的未确知模型》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未确知有理数概念、运算、未确知期望,并提出了应用未确知有理数进行工程项目工期估算.由于工程项目管理涉及众多的工序,而各个工序的持续时间又是不确定的,因此,应用未确知有理数于工程项目网络图,可以得到的比传统的工程项目工期预测方法更满意、更合理的结果.
张恒[7](2012)在《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变电工程投资决策研究》文中认为变电工程投资一直以来都是电力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核心部分,投资决策的成败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资金的有效使用效率,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目前,我国变电工程在投资决策阶段偏重于一次性投入成本费用,对设备投产运行后的费用估计不足,严重影响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变电工程投资费用应该涵盖从变电设备规划、购置、使用直至报废整个全寿命周期内所涉及的所有投入。本文将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应用于变电工程投资决策的研究,实现了对变电工程科学、合理、客观的全面评价。首先,阐述了变电工程常用的投资决策方法,归纳我国变电工程投资决策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了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相关理论,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即在变电工程投资决策中引入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并在分析了全寿命周期成本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LCC理论的变电工程投资决策模型,同时对敏感因素进行分析;最后,以某变电工程为例,证明该模型能够对不同方案的投资成本进行行之有效的分析,客观地反映方案之间的经济性差异,为电网变电工程的投资决策提供了有利的判断依据,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基于LCC理论的投资决策方法将工程多阶段目标统一起来,涉及变电工程从概念的形成到退役回收的各个阶段所产生的成本费用,最大程度达到整体和系统的最优,同时满足工程的技术指标与经济指标,确保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电力企业的中长期决策的正确性,有效实现成本和效益的综合优势。
邱双月,李金辉[8](2010)在《未确知有理数在农业投资方案决策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利用未确知有理数方法进行农业投资方案决策,在理论上可行,所得结果是可信的。该方法可用于多层次决策,步骤简单,有效。
朱增青[9](2009)在《区间和未确知参数结构(机构)分析方法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首先以区间参数、随机区间混合参数和未确知参数结构为研究对象,探索性地研究了当结构参数和外载荷为区间变量或未确知变量时结构的静力响应、动力特性、动力响应以及非概率可靠性指标;然后以在研的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大型星载可展开天线结构系统多状态全过程的可靠性综合分析研究》为工程背景,针对小样本、贫信息事件,基于未确知理论对星载天线展开机构中的旋转关节运动可靠性进行了计算、预测和分析。主要内容如下:1、基于区间模型的结构静力分析。将结构系统中的不确定性参数用区间数表示,建立系统的区间有限元控制方程。对该方程组的求解提出一种基于导数信息的仿射算法。此方法通过令独立的不确定性参数转换成仿射型,将区间线性方程组的求解转化为相应的确定性问题,再搜索各方程解中的最大最小值得到位移响应的区间范围。2、基于区间模型的结构动力特性和动力响应分析方法研究。对多自由度区间参数结构的广义特征值问题和在区间荷载激励下的动力响应分析问题进行研究。将不确定结构系统中的区间参数用仿射型来表示,对获得的动力方程的求解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区间离散的改进的仿射算法。此方法考虑到广义特征值及响应方程中各元素的相关性,通过独立的区间参数在子区间上转为仿射型,将特征值及响应方程的求解转化为相应的确定性问题,再利用常规的仿射算法,搜索方程解中的最大最小值来确定各特征值和响应的范围。3、区间参数杆系结构非概率可靠性的仿射算法。将杆系结构中的不确定性参数用区间数表示,建立结构的非概率可靠性指标求解方程。将矩阵形式的仿射算术和递归导数信息结合,提出了改进的二元区间多项式矩阵形式的仿射上下界公式。给出了有界不确定性变量的仿射型和区间形式的相互转化,将有界不确定性变量的仿射型及结合导数信息的矩阵形式的仿射运算引入到杆系结构基于区间模型的非概率可靠性指标计算中。分别以某外伸梁和十杆桁架结构为例对文中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4、基于可信度约束的区间参数天线结构力学分析。构建了物理参数、几何参数和载荷同时具有不确定性的桁架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基于不确定性的区间模型描述,将可信度约束引入区间分析,提出了基于可信度约束的区间因子法的结构分析方法;定义了具有可信度约束的区间运算规则;利用区间因子的数学表述,推导出结构位移、应力响应区间及动力特征值响应的计算表达式。5、区间参数天线结构动力特性分析的概率处理。将不确定桁架结构中的区间参数用随机变量来表示,对获得的广义区间特征值方程的求解方法进行研究。假定各区间参量在允许取值区间内为具有熵最大的矩形分布,各随机变量在所定义区域内均匀分布并假设它们彼此独立,将区间特征值方程的求解采用概率理论来处理,再利用随机因子算法,来确定结构动力特征值边界,并与用随机正态分布变量描述的区间求解做比较,得出相应的结论。6、随机区间混合模型天线结构的有限元及可靠性分析。对随机区间型天线结构有限元及可靠性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提出结构保精度和保强度两工况的概率描述。同时考虑结构的物理参数、几何参数的随机性和作用风载荷的区间性,首先将随机变量固定,利用区间因子法求得结构位移和应力响应的区间范围,然后在区间内任意点处利用随机因子法求结构响应的随机分布范围。通过推导,构造天线反射面位移响应和结构单元应力响应不确定变量的数字特征计算公式;进而得到结构各响应量的可靠性指标。7、基于未确知理论的天线展开机构运动可靠性分析。对某周边桁架式大型星载天线的展开运动机理和伞状天线展开机构中的旋转关节运动机理进行研究,建立展开机构的力学分析和未确知运动可靠性的分析模型。综合考虑尺寸误差和太空环境因素的影响,将运动功能函数视为未确知变量函数,利用未确知有理数计算的法则推导出可靠性计算公式,对机构在整个展开过程中的运动可靠性进行预测。与成熟的随机方法想比,该方法简单易行,且能在缺乏足够数据或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获得更安全、可信度更高的机构可靠性计算结果。算例给出了未确知性天线展开机构功能函数的可能值及其可信度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8、基于未确知理论的板梁组合结构静力、动力特性分析。为了克服随机方法对于小样本难以处理的缺陷,充分利用客观的不确定性信息,构建了物理参数和载荷同时具有未确知性的空间板梁组合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提出了基于未确知因子法的板梁组合结构分析方法;利用未确知因子的数学表述和未确知有理数的运算规则,推导出板梁组合结构静力响应、动力特征值的计算表达式。算例给出了未确知信息板梁组合结构的静力响应和固有频率可能值及其可信度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罗凤章[10](2010)在《现代配电系统评价理论及其综合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的深入,配电系统规划已进入规划信息化、日常化、实用化和精细化的发展阶段。精细化的综合技术评价是其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针对配电系统精细化评价及其应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了适应大规模复杂配电系统的综合评价理论和方法,建立了一整套基于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适应性和协调性的配电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抗大面积停电能力”、“高中压配网供电能力匹配度”和“负载均衡度”等新指标,实现了高中压配电网的综合评价和整体协调性与负荷适应性的有效量化。应用实例表明,所提出的评价体系指标全面,覆盖配电系统规划、建设、运行等各个环节,同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可依据不同城市特点和负荷特性灵活配置,应用于不同地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各类大型、特大型城市复杂配电系统的综合技术评价。(2)建立了配电系统供电能力解析计算的方法体系,包括基于变电站互联单元及主变互联单元的配电系统供电能力评估与优化方法。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通过对配电系统内在供电能力的分析和建模,能够快速评估系统供电能力并方便地找出系统的联络薄弱点和联络瓶颈,为在电力站点和通道资源有限条件下快速发掘系统供电能力瓶颈和薄弱环节,以及通过科学优化规划充分挖掘配电系统的供电潜力,大幅提升系统供电能力提供了有力工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用供电能力指标,本文还研究了主变并列与分列运行方式、典型接线模式、供电块规模、最优供电转移能力等典型问题,得出了一系列对实际规划工作有参考价值的结论和建议。(3)提出了计及“N-1”准则的配电系统经济性分析评价方法,将系统的供电能力根本属性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抓住了供电能力产生经济效益的基本特征,回答了配电系统潜在供电效益的问题;并给出了完整的配电系统经济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静态收益性指标和动态投资经济性指标。应用实例表明,本文方法能够计及配电系统的基本特征和电能不同于一般商品的特殊性特点,不仅能够结合传统工程经济学的方法考察规划投资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够对电网资产的供电效益作出有效评判,对运行电网的经济性和规划方案的经济性评价同样有效。同时,本文的方法还可推广应用于输电系统的经济效益评估。总之,本文对配电系统精细化评价所面临的一系列关键问题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为规划信息化、日常化和精细化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同时为国内正在进行的新一代规划信息系统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二、不确知有理数在投资项目决策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确知有理数在投资项目决策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农村既有公路使用性能评价及养护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总结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 |
2 农村既有公路使用性能调研及公路病害分析 |
2.1 农村公路相关概念 |
2.1.1 农村公路分类、特点及作用 |
2.1.2 农村公路结构组成 |
2.1.3 农村公路使用性能 |
2.2 农村既有公路使用性能调查研究 |
2.2.1 农村既有公路调研简介 |
2.2.2 农村既有公路使用性能调研分析 |
2.3 农村既有公路病害分析 |
2.3.1 农村既有公路路基病害分析 |
2.3.2 农村既有公路路面病害分析 |
2.3.3 农村特殊地基状况及病害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农村既有公路使用性能评价模型 |
3.1 农村既有公路使用性能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3.1.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3.1.2 农村既有公路使用性能评价指标体系 |
3.2 农村既有公路使用性能评价指标值确定 |
3.2.1 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指标值确定 |
3.2.2 路基使用性能评价指标值确定 |
3.2.3 桥隧构造物使用性能评价指标值确定 |
3.3 农村既有公路使用性能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3.3.1 未确知有理数法确定常权权重 |
3.3.2 变权重法确定综合权重 |
3.4 基于集对分析理论的农村既有公路使用性能评价模型 |
3.4.1 集对分析评价法基本原理 |
3.4.2 建立指标集对评价分级标准集 |
3.4.3 确定指标体系的联系度 |
3.4.4 使用性能综合评价 |
3.5 本章小结 |
4 农村既有公路养护决策及养护措施研究 |
4.1 农村既有公路养护需求及对策分析 |
4.1.1 农村既有公路养护需求分析 |
4.1.2 农村既有公路养护对策分析 |
4.2 路网内农村既有公路养护决策 |
4.2.1 路网内农村既有公路养护决策排序 |
4.2.2 路网内农村既有公路养护路段确定 |
4.3 农村既有公路养护措施 |
4.3.1 路面典型病害养护措施 |
4.3.2 路基典型病害养护措施 |
4.3.3 特殊路基养护措施 |
4.4 本章小结 |
5 案例分析 |
5.1 公路概况 |
5.2 农村既有公路使用性能评价 |
5.2.1 农村既有公路使用性能评价指标值确定 |
5.2.2 农村既有公路使用性能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5.2.3 农村既有公路使用性能综合评价 |
5.3 农村既有公路养护决策及养护措施 |
5.3.1 路网内农村既有公路技术状况 |
5.3.2 路网内农村既有公路养护决策 |
5.3.3 农村既有公路养护措施选择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附录 1:农村调研汇总 |
附录 2:指标权重调查表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 |
(2)基于经济性分析的新能源送出项目投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3 本文的研究方案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电网建设项目经济评估方法 |
2.1 电网建设项目经济评估方法综述 |
2.1.1 传统工程经济学评估方法 |
2.1.2 电网建设项目经济评估新方法 |
2.1.3 项目经济评估方法比较 |
2.2 电网建设项目经济评估区间方法 |
2.2.1 区间数和区间运算 |
2.2.2 考虑区间折现率的区间净现值法 |
2.2.3 符合几何布朗运动的电价波动模型 |
2.2.4 计及电价波动的区间评估方法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新能源送出项目经济性评价 |
3.1 概述 |
3.2 新能源出力特性及发展趋势 |
3.3 甘肃地区新能源发展概况 |
3.3.1 新能源可开发容量 |
3.3.2 新能源送出线路工程接入形式 |
3.3.3 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 |
3.4 通过抽样确定经济性评价边界条件 |
3.5 正向计算工程经济性指标 |
3.5.1 样本数据经济性指标 |
3.5.2 投资效益分析的主要指标 |
3.5.3 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 |
3.5.4 正向实证计算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新能源送出项目投资敏感性分析 |
4.1 概述 |
4.2 甘肃地区新能源送出项目投资敏感性分析 |
4.2.1 敏感性因素排查 |
4.2.2 提高利用小时数 |
4.2.3 提高新能源电价附加补贴 |
4.2.4 降低建设成本 |
4.2.5 反向实证计算 |
4.3 甘肃地区新能源送出项目投资策略分析 |
4.3.1 可承担投资极限 |
4.3.2 投资和补贴收支平衡的技术经济指标 |
4.3.3 考虑新能源规模效应提高电网利用率 |
4.3.4 加大新能源出力提高利用小时数 |
4.4 项目投资临界值及相关政策建议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自用型项目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
1.2 研究方法、内容及创新点 |
2 基本概念与文献综述 |
2.1 基本概念 |
2.2 国内外对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研究 |
2.3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特点和优势 |
3 Y项目建设引入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
3.1 建设Y项目是外部环境发展的必然要求 |
3.2 建设Y项目是公司成长的必然选择 |
3.3 Y项目引入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必要性 |
4 Y项目基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实施 |
4.1 Y项目的决策阶段 |
4.2 项目设计阶段 |
4.3 项目建造阶段 |
4.4 项目使用阶段的经济效益分析 |
5 Y项目应用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经验总结 |
5.1 项目决策期S公司的经验总结 |
5.2 项目设计期S公司的经验总结 |
5.3 项目建造期S公司的经验总结 |
6 研究结论、不足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二;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配电工程投资决策分析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状况 |
1.2.2 国内研究状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章 配电工程投资决策方法及其存在问题分析 |
2.1 配电工程及其投资概述 |
2.1.1 配电工程概述 |
2.1.2 配电工程投资概述 |
2.2 配电工程投资决策方法 |
2.2.1 配电工程投资决策理论 |
2.2.2 配电工程投资决策的评析方法 |
2.3 我国配电工程投资决策中存在的问题 |
2.3.1 我国配电工程投资决策的现状 |
2.3.2 我国配电工程投资决策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2.3.3 对配电工程投资决策中存在问题的总结 |
2.4 我国配电工程投资决策引入LCC理论的必要性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全寿命周期(LCC)理论的配电工程投资决策模型 |
3.1 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及其计算方法 |
3.1.1 全寿命周期成本概念 |
3.1.2 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计算方法 |
3.2 基于LCC理论的配电工程投资决策模型 |
3.2.1 配电工程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 |
3.2.2 LCC投资决策模型 |
3.2.3 基于配电工程的LCC优化模型 |
3.2.4 敏感因素分析 |
3.3 基于LCC理论的配电工程投资决策计算步骤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实证分析 |
4.1 案例背景 |
4.2 投资决策成本计算 |
4.2.1 LCC分析 |
4.2.2 传统成本计算分析 |
4.3 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城市道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的未确知综合评价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城市道路建设项目及其可行性评价理论基础 |
2.1 城市道路建设项目现状分析 |
2.1.1 城市道路建设项目的特点 |
2.1.2 城市道路建设项目与一般盈利性建设项目的区别 |
2.1.3 城市道路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
2.2 项目可行性评价理论基础 |
2.2.1 项目可行性评价的基本概念 |
2.2.2 项目可行性评价的基本内容 |
2.2.3 项目可行性评价方法 |
第3章 城市道路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1 城市道路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3.2 城市道路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价指标选取 |
3.2.1 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 |
3.2.2 评价指标的选取 |
3.3 构建城市道路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 |
第4章 城市道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的未确知综合评价 |
4.1 城市道路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4.1.1 选择改进的层次分析法(AHM)的依据 |
4.1.2 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AHM)确定指标权重 |
4.2 城市道路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价方法的选择 |
4.3 城市道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的未确知综合评价 |
4.3.1 未确知有理数与盲数 |
4.3.2 指标定量化的计算 |
4.3.3 未确知综合评价法 |
第5章 WH市二环线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价 |
5.1 WH市二环线建设项目概况 |
5.2 WH市二环线建设项目可行性评价内容分析 |
5.2.1 项目运作评价 |
5.2.2 技术评价 |
5.2.3 经济评价 |
5.2.4 社会效益评价 |
5.2.5 环境评价 |
5.3 WH市二环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综合评价 |
5.3.1 项目指标权重的确定 |
5.3.2 项目可行性未确知综合评价 |
5.4 对WH市二环线建设项目的建议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6)工程项目工期预测的未确知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1 未确知有理数的几个概念 |
2 未确知有理数在项目工期估算中的应用 |
2.1 传统工期估算方法分析 |
2.2 未确知有理数在工期估算中的应用 |
3 未确知有理数项目工期估算步骤 |
4 结束语 |
(7)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变电工程投资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章 变电工程及其投资决策分析 |
2.1 变电工程及其投资概述 |
2.1.1 变电工程概述 |
2.1.2 变电工程投资概述 |
2.2 变电工程投资决策方法 |
2.2.1 投资回收期法 |
2.2.2 费用比较法 |
2.2.3 投资收益率法 |
2.3 我国变电工程投资决策存在的问题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全寿命周期理论在变电工程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
3.1 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 |
3.1.1 全寿命周期成本概念 |
3.1.2 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的应用意义 |
3.1.3 我国变电工程投资决策引入LCC理论的必要性 |
3.2 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计算方法 |
3.2.1 可靠性理论估算法 |
3.2.2 盲数理论估算法 |
3.2.3 神经网络估算法 |
3.3 基于LCC理论的变电工程投资决策模型 |
3.3.1 变电工程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 |
3.3.2 变电工程的LCC投资决策模型 |
3.3.3 敏感因素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实证分析 |
4.1 案例背景 |
4.2 投资决策分析 |
4.2.1 可靠性分析 |
4.2.2 LCC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8)未确知有理数在农业投资方案决策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均值法评估的方法 |
2 未确知有理数评估的方法 |
3 未确知有理数评估方法的优点 |
(9)区间和未确知参数结构(机构)分析方法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工程中的不确定性 |
1.2 工程中不确定性常用数学模型 |
1.2.1 随机模型 |
1.2.2 模糊模型 |
1.2.3 未确知模型 |
1.2.4 凸集模型和区间分析模型 |
1.3 不确定结构分析研究进展 |
1.3.1 随机参数结构分析 |
1.3.2 未确知参数结构分析 |
1.3.3 区间有限元法 |
1.3.3.1 区间算术和仿射算术的研究和应用 |
1.3.3.2 基于区间控制方程的区间有限元方法 |
1.3.3.3 基于不确定区间参数的区间有限元分析方法 |
1.3.3.4 基于区间有限元的动力分析 |
1.4 星载天线展开机构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 |
1.4.1 机构可靠性研究进展 |
1.4.2 星载天线展开机构可靠性研究的意义 |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工作 |
第二章 区间参数杆系结构静力和非概率可靠性指标分析 |
2.1 引言 |
2.2 仿射算法数学知识 |
2.2.1 仿射算术运算规则 |
2.2.2 仿射算术的局限性及其修正 |
2.3 区间参数桁架结构静力分析的仿射算法 |
2.3.1 区间有限元 |
2.3.2 基于递归导数信息的仿射算法(MAARD) |
2.3.2.1 区间模型的仿射转换及结构静力响应求解方程 |
2.3.2.2 二元区间多项式的上下界 |
2.3.2.3 一元区间多项式上下界公式的推导 |
2.3.2.4 递归导数信息的应用 |
2.3.3 算例分析 |
2.4 区间参数杆系结构非概率可靠性指标的仿射算法 |
2.4.1 区间模型的非概率可靠性指标及其仿射转换 |
2.4.2 算例分析 |
2.5 结论 |
第三章 区间参数结构动力分析的仿射算法 |
3.1 引言 |
3.2 区间参数结构动力特性分析的仿射算法 |
3.2.1 结构广义特征值求解 |
3.2.2 张量形式的仿射算法 |
3.2.3 改进的仿射算法 |
3.2.4 算例分析 |
3.3 区间参数结构动力响应分析的仿射算法 |
3.3.1 结构动力响应分析 |
3.3.2 算例分析 |
3.4 结论 |
第四章 区间参数天线结构动力特征值分析的概率处理 |
4.1 引言 |
4.2 区间不确定性的概率描述 |
4.3 基于概率的区间参数结构动力特性分析 |
4.3.1 区间参数结构广义特征值 |
4.3.2 区间参数桁架结构刚度矩阵和质量矩阵的概率描述 |
4.3.3 区间参数桁架结构固有频率的概率求解 |
4.4 区间参数天线结构动力特性分析 |
4.5 结论 |
第五章 随机区间混合参数天线结构有限元及可靠性分析 |
5.1 引言 |
5.2 问题描述 |
5.3 随机区间混合参数天线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 |
5.4 结构的应力响应 |
5.5 天线结构可靠性分析 |
5.6 算例 |
5.7 结论 |
第六章 星载天线展开机构可靠性的未确知分析法 |
6.1 引言 |
6.2 周边桁架式星载天线展开机构可靠性分析 |
6.2.1 周边桁架展开的运动机理 |
6.2.2 周边桁架展开的力学分析 |
6.2.3 未确知信息及未确知有理数 |
6.2.4 周边桁架展开的可靠性分析 |
6.2.4.1 按力矩形式计算运动功能可靠度 |
6.2.4.2 按做功形式计算运动功能可靠度 |
6.2.5 降阶 |
6.2.6 周边桁架展开的可靠性计算 |
6.3 伞状天线旋转关节运动可靠性分析 |
6.3.1 伞状天线展开机构组成 |
6.3.2 旋转关节运动功能的失效 |
6.3.3 展开机构的可靠性分析 |
6.3.3.1 矩的功能极限状态方程 |
6.3.3.2 功的功能极限状态函数 |
6.3.4 计算结果及讨论 |
6.4 结论 |
第七章 可信度约束区间参数桁架结构分析 |
7.1 区间分析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
7.1.1 一般区间分析四则运算规则 |
7.1.2 具有可信度约束的区间数 |
7.1.3 具有可信度约束的区间因子法 |
7.2 区间参数桁架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 |
7.3 区间参数桁架结构静力分析 |
7.4 区间参数桁架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 |
7.5 算例 |
7.6 结论 |
第八章 板梁组合结构静力、动力特性分析的未确知方法 |
8.1 板梁组合结构总刚度矩阵的建立 |
8.1.1 板单元刚度矩阵的建立 |
8.1.2 梁单元刚度矩阵的建立 |
8.1.3 板梁组合结构的总刚度矩阵 |
8.2 未确知因子的引入 |
8.3 未确知信息板梁组合结构的静力分析 |
8.3.1 结构的位移响应 |
8.3.2 结构的应力响应 |
8.3.3 算例 |
8.4 板梁组合结构总质量矩阵的建立 |
8.5 未确知信息板梁组合结构的动力特征值分析 |
8.5.1 考虑参数未确知性时板梁组合结构的刚度和质量矩阵 |
8.5.2 未确知信息板梁组合结构动力特性的数字特征 |
8.5.3 算例 |
8.6 结论 |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
(10)现代配电系统评价理论及其综合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绪论 |
1.1 现代配电系统 |
1.1.1 配电系统简介 |
1.1.2 配电系统的典型特征 |
1.2 配电系统技术评价与优化规划 |
1.2.1 配电系统综合技术评价 |
1.2.2 配电系统优化规划 |
1.2.3 综合技术评价在配电系统优化规划中的应用 |
1.3 课题研究意义与难度 |
1.3.1 研究意义 |
1.3.2 问题复杂性与研究难度 |
1.4 研究内容 |
1.4.1 配电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 |
1.4.2 配电系统供电能力评价 |
1.4.3 配电系统经济性评价 |
1.4.4 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价 |
1.5 配电系统技术评价的研究现状 |
1.5.1 研究概况 |
1.5.2 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 |
1.5.3 供电能力评价 |
1.5.4 经济性评价 |
1.5.5 研究现状总结 |
1.6 本文工作和结构 |
第二章配电系统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 |
2.1 概述 |
2.2 综合评价的系统学方法 |
2.2.1 德尔菲法 |
2.2.2 层次分析法 |
2.2.3 模糊综合评价 |
2.3 配电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
2.3.1 供电安全性 |
2.3.2 供电可靠性 |
2.3.3 经济性 |
2.3.4 适应性 |
2.3.5 协调性 |
2.4 配电系统综合评价实施方法 |
2.4.1 评价指标设置 |
2.4.2 评价实施 |
2.4.3 评价结果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配电系统供电能力分析 |
3.1 概述 |
3.2 配电系统供电能力分析方法 |
3.2.1 供电能力基本概念 |
3.2.2 计及“N–1”准则的配电系统供电能力分析模型 |
3.2.3 基于主变互联的供电能力计算方法 |
3.3 配电系统供电能力评估指标 |
3.3.1 最大供电能力指标 |
3.3.2 供电能力适应性指标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供电能力的典型问题分析 |
4.1 站内主变运行方式 |
4.1.1 定性比较 |
4.1.2 供电能力比较 |
4.1.3 主变运行方式分析小结 |
4.2 中压网典型接线模式分析 |
4.2.1 高压配电站接线模式供电能力分析 |
4.2.2 中压网接线模式供电能力分析 |
4.2.3 中压网典型接线模式供电能力综合比较分析 |
4.2.4 典型接线模式分析小结 |
4.3 配电系统供电块规模 |
4.3.1 变电站互联规模分析 |
4.3.2 主变联络数分析 |
4.3.3 供电块规模分析小结 |
4.4 配电网络最优供电转移能力 |
4.4.1 理想联络情况分析 |
4.4.2 一般联络情况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配电系统经济性评价 |
5.1 概述 |
5.2 基本概念和原理 |
5.2.1 基本概念 |
5.2.2 负载均衡的经济性 |
5.2.3 上下级协调配合的经济性 |
5.2.4 工程经济评价指标与方法 |
5.3 计及“N-1”准则的配电系统经济性评价方法 |
5.3.1 电网收益与支出 |
5.3.2 经济性评价指标 |
5.3.3 计及“N-1”准则的配电系统经济性评价基本步骤 |
5.4 经济性评价指标体系 |
5.4.1 结构经济性 |
5.4.2 运行经济性 |
5.4.3 静态经济性 |
5.4.4 投资经济性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应用实例分析 |
6.1 案例简介 |
6.1.1 区域及现状电网概况 |
6.1.2 远景规划方案概况 |
6.1.3 近期规划方案概况 |
6.2 供电能力分析 |
6.2.1 现状供电能力分析 |
6.2.2 现状网络联络优化建议 |
6.3 经济性评价 |
6.3.1 现状电网经济性分析 |
6.3.2 规划方案经济性分析 |
6.4 综合技术评价 |
6.4.1 评价体系配置 |
6.4.2 规划方案评价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总结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致谢 |
四、不确知有理数在投资项目决策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村既有公路使用性能评价及养护措施研究[D]. 刘青.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07)
- [2]基于经济性分析的新能源送出项目投资策略研究[D]. 杨昌海.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6(02)
- [3]自用型项目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研究[D]. 王博. 山东大学, 2016(02)
- [4]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配电工程投资决策分析及其应用[D]. 解添天. 华北电力大学, 2014(02)
- [5]城市道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的未确知综合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 朱旭梅.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4(07)
- [6]工程项目工期预测的未确知模型[J]. 宋晶光.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2(20)
- [7]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变电工程投资决策研究[D]. 张恒. 华北电力大学, 2012(01)
- [8]未确知有理数在农业投资方案决策中的应用[J]. 邱双月,李金辉. 安徽农业科学, 2010(14)
- [9]区间和未确知参数结构(机构)分析方法研究及应用[D]. 朱增青.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9(02)
- [10]现代配电系统评价理论及其综合应用[D]. 罗凤章. 天津大学, 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