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关高含量元素的测定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惠泽帅[1](2019)在《内蒙古煤中元素含量及赋存状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区内煤种齐全,煤质优良。截至2018年底全区查明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二,产量全国第一,是我国最重要的煤化工示范基地。煤中元素好比“双刃剑”,煤中某些元素富集可作为高元素煤进行特殊利用,如利用煤中锗、镓等战略性矿产,但一些含量较低的微量元素如砷、硒、铅、汞等元素未得到有效控制而排放到环境中则造成环境问题。故研究煤中元素的含量及赋存状态是指导煤炭清洁利用的基础,同时也是实现煤炭产业良性发展的前提。基于此,本文以内蒙古煤炭为基,依据整体性、差别性、可行性原则下进行煤炭采样,通过实验测试得出所采煤样中各元素含量、硫分、灰分等数据,再依据现有的研究及参考我国各种矿产工业要求建立符合我国的高元素煤指标划分方案,结合我国煤中元素含量背景值对于内蒙古煤中元素含量进行综合评价;其次运用数理学方法分析与环境影响最大的微量元素砷、硒、铅、汞与灰分、各种硫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出这些往往被忽视的微量元素在煤中的赋存状态,为煤炭清洁利用提供指导。本文研究主要获得以下结论:(1)整体上看内蒙古煤中常量元素高度富集Na2O、CaO及MgO,其他常量元素表现为轻度富集水平,微量元素As表现为轻度富集水平,其他微量元素低于或与中国煤背景值相当。(2)整体上内蒙古煤中Pb元素与灰分呈中等程度相关关系,表明煤中Pb元素主要以无机态形式赋存于煤中,陆源碎屑侵入是其主要物质来源;As、Hg、Se元素于灰分呈极弱相关性,表明这三种元素与无机态关系不紧密,这不利于煤炭清洁利用。(3)煤中Pb与各硫分之间关系极不紧密,煤中As元素主要以无机硫为载体,煤中Hg元素与各硫分之间相关性关系不紧密,煤中部分Se元素以硫酸盐硫为载体赋存于煤中。
袁锐[2](2019)在《基于单标样的激光探针定量分析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激光探针技术在元素检测分析中具有快速、实时在线、无需样品预处理、多元素同时检测等优点。目前,它已在工业、农业、环境科学、医学等领域获得了初步应用。激光探针定量分析通常采用多标样定标法,虽然该方法检测精度高,但需要一系列标准样品建立定标曲线。然而,在太空探索、环境保护、地质勘测等缺乏标样的领域,多标样方法的应用存在极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无需标样的自由定标方法,由于没有标样作为参考,导致检测精度低。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单标样的高精度激光探针定量分析方法,并对单标样定量分析模型展开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如下:(1)基于激光原子发射光谱的原理,提出了一种只需单个标准样品进行定标的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的计算公式由Lomakin-Scherbe公式推导获得,只需利用一个标准样品和待测样品的全谱,代入各元素光谱强度到公式即可获得待测样品的元素含量。将该方法分别应用到黄铜合金、微合金钢和镍基合金标准样品的定量分析中,结果表明,单标样法针对主量元素的检测精度很高。以黄铜样品为例,相比于多标样定标法,Cu元素的R2,RMSECV,ARE,ARSD分别从0.40,3.55 wt.%,5.19%,16.22%改善到了0.97,0.76 wt.%,1.05%,1.15%。(2)针对激光等离子体存在自吸收效应、基体效应和谱线干扰等因素导致的激光探针定量分析精确度较差的难题,根据自吸收效应和基体效应的机理,引入自吸收系数和剥蚀总质量对单标样公式进行了修正。基于修正后的公式,建立了二元样品单标样定量分析模型以模拟实验结果,并研究了自吸收效应和基体效应对模型精确度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对于二元样品,自吸收越严重,模型精确度越低;标准样品和待测样品基体差异越大,精确度越低;高含量元素的检测效果更好。(3)针对实际样品一般包含多种元素而二元样品模型过于理想化的问题,将单标样定量分析模型由三元样品过渡推广到多元样品。模拟结果表明,对于多元样品,自吸收效应和基体效应对其定量分析的影响规律基本和二元样品一致。对于高含量元素,其对应的基体含量低,从而受基体变化和自吸收的影响更小,预测精度更高。多元样品模型也得到了镍基合金的实验验证,对于微量元素,其含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平均R2达到了0.96;对于主量元素,以Nb元素为例,其模拟值与实测值的RMSECV为0.33 wt.%,与标准值与实测值的RMSECV基本相当。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的基于单标样的激光探针定量分析方法能有效提高主量元素的分析精度,弥补激光探针技术在主量元素检测精度上的不足。在此基础上,通过单标样定量分析模型研究了自吸收效应和基体效应对元素含量与相对误差关系的影响。该模型不仅可以对标样的选取提供指导,也可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和校正。单标样法为激光探针定量分析提供了一种更加简便、精确的定标手段,对于激光探针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余兴[3](2010)在《辉光放电光谱的应用新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对近年来辉光放电光谱(GD-OES)在铸铁、高合金、多基体样品的成分分析及纳米级薄膜材料、复杂涂镀层的深度分析上新的应用进展进行了阐述。同时,分别介绍了辉光放电光谱应用标准方面的动态和针对工艺过程应用推出的特定新仪器。
周宗祥,王宗祥,孙乃仁,李宏嘉[4](1963)在《高速分析论文3号 高速分析方法的品种扩展与解决新的高速分析环节——从生铁分析、碱性炉渣分析、铜合金分析到高速分析进入合金钢的分析领域》文中研究说明文中介绍了生铁中锰、硅、磷、硫;碱性化铁炉及转炉渣中二氧化硅、五氧化二磷、氧化钙;黄铜中铜;磷青铜中磷;铬钢、铬镍钢、铬钼钢中铬、镍、钼、硅、锰、磷、碳、硫;硅钢中硅、微量碳、微量硫;高锰钢中锰,硅、碳、硫;高铬镍钢中铬、镍、硅、钼、锰、磷、碳、硫等的高速分析。上列材料中各元素的分析时间,均少于60秒钟。再次验证了高速分析论文1号所提出的六条形成因素,即形成高速分析应该注意到的规律的正确性,依据提出的形成因素,确能据以扩展出许多品种的高速分析方法。文中也提出了发展高速分析所遇到及解决的新的高速分析环节,如难溶高铬镍钢的高速溶解问题;在建立高含量元素的高速分析方法上,提出了高含量元素样品的称样与高速终点测定等措施;还发展了分固方法提高准确度的理论观点(见高速分析论文1号),以简单的终点测定仪器来测出精确度甚高的高含量元素成分,使高速分析能够向更深的工作领域中前进。
易荣兴[5](2017)在《土壤污染的激光探针分析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土壤污染逐渐成为威胁我国生态和粮食安全的重大问题,这使得对土壤污染成分信息的检测变得十分重要。传统的检测方法存在制样复杂、耗时长等问题,难以实现快速检测,而激光探针技术因具有分析快速、制样简单、操作便捷等优点则成为土壤检测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目前该技术易受基体效应、自吸收效应和光谱干扰影响,使得检测灵敏度和准确度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对土壤污染激光探针检测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提出分类定标方法解决土壤成分激光探针分析时基体效应的影响。首先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对10种不同类型土壤进行分类,获得了100%分类准确度,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小波变换去背景和标准加入法的激光探针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定量分析的准确度,使不同类型土壤中Pb元素的定量分析预测均方根误差由超过300 ppm改善到小于40 ppm。针对土壤重金属元素检测中的光谱干扰及检测灵敏度较差的问题,提出了共振激发辅助激光探针技术的解决方案。以Pb元素为例,利用283.31 nm的激光,在14μs延时的条件下消除了土壤中Fe、Ti、Mn元素谱线对Pb元素谱线的干扰。在痕量范围内使Pb元素定标曲线的决定系数由0.62提升至0.98,检测极限由24 ppm改善到0.6ppm。在此基础上采用循环共振激发的方法进行二次激发,将Pb元素的检测极限进一步改善至0.143 ppm。通过采用固-液-固物相转化的多样品同步制样方法,首次完成了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元素的激光探针检测。通过这种方法,即使在单脉冲激光探针的实验条件下,也可实现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元素的高灵敏度检测。土壤有效态Cd元素和Pb元素定量分析的结果显示,其检测极限分别达到了0.067 ppm和0.940 ppm,该结果优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通过对等离子体不同空间位置进行光谱采集,发现土壤中高含量元素光谱自吸收效应存在空间分布差异性:自吸收效应在等离子体偏上部分较为严重,而偏下部分较弱。利用这种差异性,采用空间分辨激光探针技术来改善土壤中高含量元素的自吸收效应。对土壤中K元素的分析表明,其定标曲线的决定系数由0.8474提升到了0.9891,谱线的相对标准偏差也由超过58.3%提升至9.2%,其定量分析的精准度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本文所研究的标准加入、共振激发、固-液-固物相转化以及空间分辨等辅助方法有效地减小了基体效应、光谱干扰、检测灵敏度问题和自吸收效应对土壤污染激光探针定量分析效果的影响,为推进激光探针技术在土壤污染物检测中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陈旭晖,彭少梅,杨素莲[6](2008)在《X-荧光光谱法测定特殊钢铁中高含量元素》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采用X-荧光光谱法测定特殊钢铁中高含量元素(Mn、Cr、Ni、Mo)的方法。确定实验的最佳分析条件,进行精密度和准确度试验。通过对一些超出标样含量范围的样品进行定值,扩展工作曲线的测定范围,实现特殊钢铁中高含量元素的测定。
叶苑才,孟广政,杨菊亭,方静,毛延辉[7](1991)在《ICP-AES法在钢铁及其合金分析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就ICP-AES法在钢铁及其合金分析中的一般应用、干扰、干扰的校正与谱线的选择、校准技术和测定准确度以及固体进样技术进行了评述。给出了钢铁及其合金分析中常测元素的95条常用分析线和它们的干扰元素。最后就ICP-AES法在钢铁及其合金分析应用趋势谈谈我们的看法。
杨海江[8](2018)在《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识区矿质元素产地溯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2003年“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获得国家地理标识产品认证以来,其知名度不断上升,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构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区域品牌、提升葡萄酒品质、发挥区域品牌效应对于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受到了自治区政府、广大葡萄酒生产者及销售经营者的高度重视。快速有效识别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对于抵制假冒伪劣产品、保障产品的信誉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对于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的产地溯源方法与溯源指标尚未有效构建,因此有必要以此为目标,开展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的产地溯源技术研究。本文在对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识区认知情况调研的基础上,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该标识区内土壤以及葡萄酒内矿质元素含量与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利用矿质元素指纹分析技术进行葡萄酒产地溯源探究,结合多元统计学方法初步建立产地溯源指标体系,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快速鉴别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地理标识区的葡萄酒品牌构建与维护提供帮助,以更好地促进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的发展,同时为宁夏其他地理标志产品(中宁枸杞、灵武长枣等)的产地溯源技术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矿质元素含量与变化特征(1)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识区的7个葡萄种植区土壤矿质元素垂直分布特征均存在很大的共性:矿质元素含量垂直分异明显,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矿质元素含量逐渐降低。部分种植区的P元素含量在20—40cm达到最高,这主要与其架外挖沟(20—30cm)的施肥方式有较大关系。(2)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识区土壤中的高含量元素,低含量元素和微含量元素在不同葡萄种植区土壤矿质元素含量存在空间差异。K、Ca、Na、Mg、Fe、Al、Mn、Cu在P<0.01水平上差异显著。K、Ca、Na元素含量表现为:北部灰漠土区(志辉源石酒庄、贺兰嘉地酒庄、贺东庄园)整体高于中南部沿黄灌淤土区(立兰酒庄、汇达葡萄种植基地、广夏二基地、西夏王实验园区),这与北部灰漠土区的偏碱性土壤属性有关;Fe元素含量则呈现出中南部沿黄灌淤土区整体高于北部灰漠土区,这与碱性土壤长时间沟渠灌溉方式导致的Fe元素含量增加有关。(3)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识区土壤中富含K、Ca、Mg、Fe等益于人体的矿质元素,Cu、Zn、Ni、Cr等含量也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但是As元素含量在0—20cm和20—40cm土层均超标,需要引起高度重视。2.葡萄酒矿质元素含量与变化特征(1)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识区7个葡萄种植区葡萄酒的高含量矿质元素含量整体较高,区域间差异性较大,K、Ca、Mg、Fe、Al、Mn元素在0.01水平差异性显著,Na、P、Cu、Zn、Ni元素在0.05水平差异性显著。葡萄酒与土壤矿质元素含量空间分布有较强的相关性。(2)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识区7个葡萄种植区葡萄酒的重金属元素Cu、Zn、Ni、Cr的含量整体较低,其中Cr元素含量在志辉源石酒庄、贺兰嘉地酒庄和贺东庄园略微超标,其他元素含量均在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标准范围内。3.葡萄酒矿质元素产地溯源初探(1)相关性分析:土壤和葡萄酒的矿质元素之间存在较强相关性,K、Ca、Mg、Fe、Na、Mn、P、Al、Cu、Zn、Ni可以做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识区葡萄酒矿质元素产地溯源的筛选指标。(2)主成分分析:共提取了 3个主成分,K、Mg、Fe、Al、P、Ca、Mn、Na、Ni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作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识区葡萄酒的特征性矿质元素,携带有足够的区域特征信息,进一步证明该类元素可以用于葡萄酒的产地溯源。(3)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Ca、Mg、Al、Fe4个对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识区产地溯源作用明显的元素指标;可以有效的对志辉源石酒庄、贺兰嘉地酒庄、贺东庄园和汇达葡萄种植基地的葡萄酒进行产地判别,正确判别率为100%,立兰酒庄和西夏王试验园区正确判别率较低分别为44.44%和33.33%,这与两个种植区距离过近有较大关系,因此,导致整体正确判别率较低80.95%。基于此,可以说明矿质元素在小尺度上产地的溯源判别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对于距离过近的产地判别效果欠佳。
计子华,李玉洁,张天惠,岳阳[9](1985)在《ICP-AES法测定硅酸盐岩石中15个元素》文中指出 本法采用ICP-AES法并应用阶梯减光器,分步稀释和分步曝光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岩石中一些高含量的造岩元素,同时也分析岩石中次要、痕量元素。方法使用自制的3.5kW的高频等离子体发生器,采用三种混合酸(HNO3、HF、HClO4)分解样品,一次冲稀,两次摄谱。在2400 A—3800 A波段,测定Cr、Mn、V、Be、Cu、Y、La、Ni等8个元素;在3600A—5000A波段,采用三阶梯减光器,测定Ti、
王庆国[10](2017)在《基于微观扫描技术的地下工程防水材料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防水层是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中建筑抗渗的重要构造,材料性能的正常发挥是保证其服役寿命的前提条件。因此,对防水材料在地下水环境下性能指标变化的微观分析就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基于三元乙丙橡胶防水材料所处的腐蚀性地下水环境,对材料宏观力学指标进行了测试,同步借助显微CT和SEM电镜扫描,从微观结构和化学成分等方面对材料宏观力学行为进行了诠释,最后基于显微CT扫描重构模型进行了渗透模拟。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经不同浓度不同介质腐蚀溶液浸泡一定时间后的防水材料试样进行力学测试,测试指标包括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撕裂强度,通过该试验,获得防水材料在腐蚀性地下水环境下力学性能指标的变化规律。腐蚀性浸泡溶液的介质和浓度,对防水材料的力学特性变化有重大影响;同种介质的溶液,并不是浓度越大,影响就越大。在11种腐蚀性浸泡溶液中,pH=14的NaOH碱性溶液对防水材料力学特性变化的影响最大;在整个浸泡过程中,该溶液浸泡过的材料其力学特性基本都在持续下降,且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变化与浸泡时间呈线性关系。在溶液浸泡过程中,水分子填充防水材料开口孔隙或裂隙,及溶液腐蚀性改变防水材料的分子结构或化学成分,都能导致材料力学特性的变化。(2)利用显微CT技术对经过不同腐蚀性溶液浸泡的地下工程三元乙丙橡胶防水材料试样进行扫描,基于所获得的数字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最后得到了清晰的重构图像。全重构图像可根据研究的需要对不同物质成分及孔隙进行分离,分离孔隙后的图像可直观反映其空间分布特性。(3)在前期探索试验的基础上优选确定显微CT扫描微观分析的表征参数,包括孔隙数目、孔隙体积、孔隙率、孔隙连通率以及孔隙直径相关参数等,针对在防水材料形成通路前用渗透性相关指标很难对其连通特性进行表征,重新定义孔隙连通率,采用孔隙最大体积占孔隙总体积的比值作为孔隙连通率来衡量其连通程度,大孔隙的连通率在一定条件下对水分的渗透起主导作用。(4)从三维重构图像中计算或提取孔隙表征参数数据,获得孔隙表征参数随浸泡时间的变化趋势,并构建与宏观力学行为的对应关系。若材料孔隙微观结构表征参数变化趋势与宏观力学指标趋势相同或相反,则可认为该力学指标变化趋势就是微观结构表征参数变化的宏观表现。(5)借助于SEM电镜对经腐蚀性溶液浸泡后的三元乙丙橡胶防水材料试样断面进行扫描,获得不同浸泡时间时的断面形貌图像。4种浸泡溶液都对材料试样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其中pH=14的NaOH碱性溶液对材料试样的腐蚀损伤最大,在浸泡过程中甚至有类似菊花状的结晶物出现,后继续浸泡,试样断面出现大面积膨胀。(6)选取SEM电镜扫描断面局部区域基于能谱图分析元素成分含量,总结出主要元素含量随浸泡时间的变化趋势,构建了与宏观力学行为的对应关系。若材料元素含量变化趋势与宏观力学指标趋势相同或相反,则可认为该力学指标变化趋势就是元素含量变化的宏观表现。(7)通过对基于显微CT扫描图像重构的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判断孔隙在材料3个正交方向上的连通性,计算水流通过该路径的渗透率,最后得出渗透系数,形成渗透性计算的一种新方法。对16个经腐蚀的材料试样,有4个试样在3个正交方向上存在有连通路径;该材料在连通路径方向上渗透系数为10-4cm/s量级,在非连通路径方向上渗透系数为10-5cm/s量级。
二、有关高含量元素的测定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有关高含量元素的测定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内蒙古煤中元素含量及赋存状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煤中元素种类及影响 |
1.2.2 煤中元素含量背景值 |
1.2.3 煤中元素赋存状态、成因及评价标准简述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3 工作量 |
第二章 调研区煤炭资源现状 |
2.1 调研区煤炭资源分布现状 |
2.2 调研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2.2.1 产量、调出量和消费 |
2.2.2 去产能情况 |
2.2.3 煤炭清洁利用情况 |
第三章 野外调研选区及检测依据 |
3.1 代表性煤区的选取 |
3.2 样品采集及检测依据 |
第四章 我国高含量元素煤指标划分方案初探 |
4.1 高含量元素煤的界定 |
4.2 高含量元素煤指标划分方案建立意义 |
4.3 高含量元素煤综合评价标准 |
第五章 内蒙古煤中元素富集特征分析 |
5.1 煤中元素富集系数分析 |
5.2 呼伦贝尔调研区煤中元素富集特征 |
5.2.1 呼伦贝尔煤中常量元素特征 |
5.2.2 呼伦贝尔煤中微量元素特征 |
5.3 锡林郭勒盟调研区煤中元素富集特征 |
5.3.1 锡林郭勒盟煤中常量元素特征 |
5.3.2 锡林郭勒盟煤中微量元素特征 |
5.4 通辽调研区煤中元素富集特征 |
5.4.1 通辽煤中常量元素特征 |
5.4.2 通辽煤中微量元素特征 |
5.5 鄂尔多斯调研区煤中元素富集特征 |
5.5.1 鄂尔多斯煤中常量元素特征 |
5.5.2 鄂尔多斯煤中微量元素特征 |
5.6 蒙西调研区煤中元素富集特征 |
5.6.1 蒙西煤中常量元素特征 |
5.6.2 蒙西煤中微量元素特征 |
5.7 内蒙古煤中元素富集特征 |
第六章 内蒙古煤中部分微量元素赋存状态研究 |
6.1 煤中微量元素赋存状态研究及研究意义 |
6.2 赋存状态研究方法 |
6.3 呼伦贝尔煤中微量元素相关性分析 |
6.4 锡林郭勒盟煤中微量元素相关性分析 |
6.5 通辽煤中微量元素相关性分析 |
6.6 鄂尔多斯煤中微量元素相关性分析 |
6.7 蒙西煤中微量元素相关性分析 |
6.8 内蒙古煤中部分微量元素赋存状态 |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项目及编写报告 |
(2)基于单标样的激光探针定量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激光探针技术简介 |
1.3 激光探针定量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
1.4 课题的来源、目的及意义 |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 |
2 单标样激光探针定量分析的原理及实验装置 |
2.1 前言 |
2.2 单标样激光探针定量分析原理 |
2.3 实验装置及参数优化 |
2.4 定量分析评价指标 |
2.5 本章小结 |
3 合金样品的单标样激光探针定量分析研究 |
3.1 前言 |
3.2 黄铜样品定量分析 |
3.3 其他合金样品定量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单标样定量分析模型的校正及其在二元样品中的研究 |
4.1 前言 |
4.2 单标样定量分析模型的校正研究 |
4.3 二元样品的单标样定量分析模型 |
4.4 本章小结 |
5 单标样定量分析校正模型在多元样品中的应用研究 |
5.1 前言 |
5.2 三元样品的单标样定量分析模型 |
5.3 多元样品的单标样定量分析模型 |
5.4 单标样定量分析模型的实验验证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和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申请专利 |
(5)土壤污染的激光探针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土壤污染物成分检测方法对比 |
1.3 激光探针技术简介 |
1.4 激光探针技术在土壤成分检测领域的研究现状 |
1.5 研究的课题来源、内容及意义 |
1.6 论文结构安排 |
2 激光探针实验装置、等离子体特性及其研究方法 |
2.1 引言 |
2.2 激光探针实验装置与典型实验参数 |
2.3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特性 |
2.4 激光探针分析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3 土壤成分激光探针检测中的基体效应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装置及样品制备 |
3.3 不同地域土壤的普通激光探针定标方法 |
3.4 不同地域土壤的分类 |
3.5 标准加入法对基体效应影响研究 |
3.6 本章小结 |
4 共振激发消除土壤激光探针成分检测中谱线干扰的方法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装置及样品制备 |
4.3 共振激发的原理 |
4.4 LIBS-LIF中试验参数优化 |
4.5 LIBS-LIF对土壤定量分析性能的改善及原理研究 |
4.6 循环共振激发对检测极限的进一步改善 |
4.7 本章小结 |
5 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元素的高灵敏度激光探针检测研究 |
5.1 引言 |
5.2 实验装置及样品 |
5.3 有效态重金属提取方法研究 |
5.4 有效态重金属元素定量分析研究 |
5.5 本章小结 |
6 土壤盐碱污染激光探针检测中自吸收效应的研究 |
6.1 引言 |
6.2 实验装置及样品制备 |
6.3 等离子体光谱相对强度与稳定性的空间分辨研究 |
6.4 自吸收效应的空间分辨研究 |
6.5 空间分辨采集技术对定量分析准确度的影响 |
6.6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进一步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申请的专利 |
(6)X-荧光光谱法测定特殊钢铁中高含量元素(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实验部分 |
2.1 仪器设备及其测定条件 |
2.2 分析样品的制备 |
2.3 工作曲线与线性范围 |
2.4 样品测定 |
3 结果与讨论 |
3.1 精密度试验 |
3.2 结果对照 |
3.3 工作曲线的制作和线性范围的扩展 |
3.3.1 锰、铬、镍、的定值 |
3.3.1.1 定值方法 |
3.3.1.2 定值结果 |
3.3.2 钼的定值 |
3.3.2.1 钼的定值方法 |
3.3.2.2 钼的定值结果 |
3.3.3 线性范围的扩展 |
3.4 工作曲线的漂移校正 |
4 结论 |
(8)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识区矿质元素产地溯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
1.2.1 地理标志相关研究 |
1.2.2 矿质元素产地溯源研究 |
1.2.3 矿质元素指纹分析技术在葡萄酒产地溯源领域研究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1.1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识区概况 |
2.2 研究方法 |
2.2.1 样品采集 |
2.2.2 土壤的消解处理 |
2.2.3 葡萄酒酿制 |
2.2.4 葡萄酒的消解处理 |
2.2.5 分析检测 |
2.3 数据分析与处理 |
第三章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识区土壤矿质元素含量与变化特征 |
3.1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识区土壤矿质元素垂直分异特征 |
3.1.1 西夏区(志辉源石酒庄)土壤矿质元素垂直分布 |
3.1.2 贺兰县(贺兰嘉地酒庄)土壤矿质元素垂直分布 |
3.1.3 石嘴山市(贺东庄园)土壤矿质元素垂直分布 |
3.1.4 永宁县(立兰酒庄)土壤矿质元素垂直分布 |
3.1.5 红寺堡区(汇达葡萄种植基地)土壤矿质元素垂直分布 |
3.1.6 青铜峡市(广夏二基地)土壤矿质元素垂直分布 |
3.1.7 农垦系统(西夏王试验园区)土壤矿质元素垂直分布 |
3.2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识区土壤矿质元素水平分布特征 |
3.2.1 土壤高含量元素水平分布特征 |
3.2.2 土壤低含量元素水平分布特征 |
3.2.3 土壤微含量元素水平分布特征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识区葡萄酒矿质元素含量与变化特征 |
4.1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识区葡萄酒矿质元素空间分布特征 |
4.1.1 葡萄酒高含量元素水平分布特征 |
4.1.2 葡萄酒低含量元素水平分布特征 |
4.1.3 葡萄酒微含量元素水平分布特征 |
4.2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识区葡萄酒矿质元素产地溯源研究 |
5.1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识区土壤和葡萄酒矿质元素相关性分析 |
5.2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识区葡萄酒矿质元素含量的主成分分析 |
5.3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识区葡萄酒矿质元素含量的逐步判别分析 |
5.3.1 葡萄酒矿质元素溯源的差异性检验 |
5.3.2 葡萄酒矿质元素溯源的逐步筛选 |
5.3.3 葡萄酒矿质元素溯源的判别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1.1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识区土壤矿质元素含量与变化特征 |
6.1.2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识区葡萄酒矿质元素含量与变化特征 |
6.1.3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识区葡萄酒矿质元素产地溯源研究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10)基于微观扫描技术的地下工程防水材料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第2章 地下工程防水材料物理力学特性 |
2.1 试验方案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样制备 |
2.1.3 测试仪器 |
2.1.4 测试指标 |
2.2 试验数据 |
2.3 结果分析 |
2.3.1 材料拉伸强度随浸泡时间的变化 |
2.3.2 材料断裂伸长率随浸泡时间的变化 |
2.3.3 材料撕裂强度随浸泡时间的变化 |
2.3.4 代表性浸泡溶液腐蚀性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地下工程防水材料显微CT扫描 |
3.1 显微CT扫描技术 |
3.1.1 显微CT扫描设备 |
3.1.2 工作原理 |
3.1.3 显微CT技术特点 |
3.1.4 工作步骤 |
3.1.5 图像处理 |
3.2 显微CT扫描结果 |
3.2.1 蒸馏水浸泡 |
3.2.2 NaCl溶液浸泡 |
3.2.3 Na_2SO_4溶液浸泡 |
3.2.4 NaOH溶液浸泡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地下工程防水材料微观结构特性 |
4.1 材料微观结构的表征指标 |
4.1.1 孔隙率 |
4.1.2 孔隙连通率 |
4.1.3 等效直径 |
4.2 孔隙参数分析 |
4.2.1 统计数据 |
4.2.2 结果分析 |
4.3 孔隙直径分布 |
4.3.1 蒸馏水浸泡 |
4.3.2 NaCl溶液浸泡 |
4.3.3 Na_2SO_4溶液浸泡 |
4.3.4 NaOH溶液浸泡 |
4.3.5 孔隙直径分布特性 |
4.4 基于宏观力学行为的显微CT分析 |
4.4.1 蒸馏水浸泡 |
4.4.2 NaCl溶液浸泡 |
4.4.3 Na_2SO_4溶液浸泡 |
4.4.4 NaOH溶液浸泡 |
4.5 其他防水材料显微CT分析 |
4.5.1 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
4.5.2 高密度聚乙烯防水板 |
4.5.3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防水板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材料断面形态观察及成分分析 |
5.1 SEM电镜扫描 |
5.1.1 试验材料 |
5.1.2 SEM扫描设备 |
5.2 材料试样断面形态观察 |
5.2.1 蒸馏水浸泡 |
5.2.2 NaCl溶液浸泡 |
5.2.3 Na_2SO_4溶液浸泡 |
5.2.4 NaOH溶液浸泡 |
5.3 EDS成分分析 |
5.3.1 浸泡溶液对材料各主要元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
5.3.2 各种浸泡溶液对材料某主要元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
5.4 基于宏观力学行为的EDS成分分析 |
5.4.1 蒸馏水浸泡 |
5.4.2 NaCl溶液浸泡 |
5.4.3 Na_2SO_4溶液浸泡 |
5.4.4 NaOH溶液浸泡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显微CT扫描图像的渗透分析 |
6.1 渗透分析相关理论 |
6.1.1 达西渗透定律 |
6.1.2 斯托克斯方程和流动条件 |
6.1.3 斯托克斯方程的体积平均格式 |
6.1.4 边界条件 |
6.1.5 人工压缩系数 |
6.1.6 方程组的离散化 |
6.2 孔隙连通性判别 |
6.3 渗透率计算 |
6.4 渗透系数计算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四、有关高含量元素的测定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内蒙古煤中元素含量及赋存状态研究[D]. 惠泽帅.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2]基于单标样的激光探针定量分析方法研究[D]. 袁锐.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3]辉光放电光谱的应用新进展[J]. 余兴. 分析仪器, 2010(06)
- [4]高速分析论文3号 高速分析方法的品种扩展与解决新的高速分析环节——从生铁分析、碱性炉渣分析、铜合金分析到高速分析进入合金钢的分析领域[J]. 周宗祥,王宗祥,孙乃仁,李宏嘉. 理化检验通讯, 1963(08)
- [5]土壤污染的激光探针分析方法研究[D]. 易荣兴. 华中科技大学, 2017(03)
- [6]X-荧光光谱法测定特殊钢铁中高含量元素[J]. 陈旭晖,彭少梅,杨素莲. 冶金丛刊, 2008(06)
- [7]ICP-AES法在钢铁及其合金分析中的应用[J]. 叶苑才,孟广政,杨菊亭,方静,毛延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991(04)
- [8]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地理标识区矿质元素产地溯源研究[D]. 杨海江. 宁夏大学, 2018(01)
- [9]ICP-AES法测定硅酸盐岩石中15个元素[J]. 计子华,李玉洁,张天惠,岳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985(02)
- [10]基于微观扫描技术的地下工程防水材料特性研究[D]. 王庆国. 西南交通大学, 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