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服黄连素治疗房室性早搏30例疗效初步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马征[1](2021)在《基于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研究参连复脉颗粒干预高血压心房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引起包括脑卒中在内的多种栓塞性疾病,并诱发、加重心力衰竭,严重威胁了人类健康。目前,房颤的西医治疗以内科药物和射频消融术为主,虽然疗效有了明显提高,但仍存在一定局限。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用药,或可作为临床防治房颤的一个策略。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以益气活血法为基础,通过加入清热化痰、养心安神等方法治疗房颤有一定疗效,然而由于当前临床研究的样本量、方法、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其有效性尚缺乏准确的判断。Meta分析作为循证医学寻求最佳证据的有力手段,或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思路,因此,本研究拟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益气活血法为主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探讨。流行病学显示房颤与高血压之间关系密切,高血压心房重构被认为是其发生房颤的重要原因,其中,以心房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心房结构重构是关键环节。目前,仍缺乏针对高血压心房重构的有效药物,中医药研究有可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肝阳上亢、痰浊阻滞、气虚血瘀等,发病过程容易出现痰热,而快速性心律失常在气虚血瘀的基础上,痰热证表现较为突出,特别是在如房颤等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期,痰热尤为明显。参连复脉颗粒作为我院心内科治疗心律失常的协定处方,其在益气活血的基础上,注重清心化痰,临床治疗有一定疗效。前期研究发现参连复脉颗粒具有抑制炎症、缩短动作电位时长、降低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减少房颤复发率的作用。相关文献研究亦发现参连复脉颗粒主要组成药物及有效成分可通过抑制TGF-β1通路等作用抑制心房纤维化,减少房颤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复制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动物模型,运用小动物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在体心房burst刺激、电生理检查、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等方法,从整体、组织细胞、分子层面进行研究,以验证“参连复脉颗粒可能通过调节ERK1/2和TGF-β 1/Smad3通路,抑制高血压心房重构和房颤易感性”的假说。目的1.探讨以益气活血法为主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房颤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2.探究参连复脉颗粒对高血压心房重构和房颤易感性的干预作用及可能机制。第一部分 益气活血法治疗房颤的Meta分析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以及国外数据库包括PubMed、Web of Science及Cochrane Library。收集公开发表的关于益气活血法为主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房颤的随机对照临床实验。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森林图呈现,敏感性分析评估结果是否稳定,漏斗图分析文献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结果1.文献检索筛选结果经过文献检索和补充,共检索出712篇文献,排除重复文献215篇,进而浏览标题、,剔除289篇与纳入标准不符的文献,最后进行文献通读,纳入文献17篇。2.纳入文献特征2.1一般资料17篇文献共纳入1639人,其中治疗组828人,对照组811人;17篇文献中有2篇未详细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具体年龄和性别分布情况,其余均详细描述了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例数、性别、年龄、干预措施和疗程,17篇文献中有3篇文献未明确说明病程情况,其余详细描述了病程;17篇文献均描述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2.2中药使用情况本研究纳入的文献以益气活血法为基础治法,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为人参(10次),黄芪(6次),丹参(8次),三七(7次)。2.3不良反应及随访情况纳入的17篇文献中,有4篇明确报道无不良反应;有6篇明确报道出现不良反应,包括有头晕、恶心呕吐、心动过缓等;有7篇未描述是否发生不良反应。3.文献质量评价纳入文献总体质量一般,经改良jadad评分量表评分,有4篇文献2分,6篇文献3分,6篇文献4分,1篇文献6分。纳入的17篇文献均提及“随机”字样,其中13篇采用了正确的随机方法,17篇文献均未描述分配方案隐藏,有1篇文献采用了正确的盲法,2篇文献报告偏倚风险低,17篇文献结果数据均完整、没有其他偏倚来源。4.Meta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气活血中药联合常规西药组在临床疗效(RR=1.16,95%CI=[1.08,1.23],Z=4.33,P<0.00001)、中医证候疗效(RR=1.29,95%CI=[1.18,1.41],Z=4.33,P<0.00001)、房颤转复率(RR=1.23,95%CI=[1.04,1.46],Z=2.46,P=0.01)、窦性心律维持(RR=1.31,95%CI=[1.14,1.50],Z=3.80,P=0.0001)、房颤发作次数(SMD=-1.00,95%CI=[-1.73,-0.27],Z=2.67,P=0.008)和安全性评价(RR=0.43,95%CI=[0.28,0.66],Z=3.83,P=0.0001)方面优于常规西药组。结论以益气活血法为主的口服中药联合西药,在改善房颤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房颤转复率、窦性心律维持及房颤发作次数方面有一定疗效,且安全性较好。但由于纳入的文献质量有限,本次Meta分析结果尚有待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实。第二部分基于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研究参连复脉颗粒干预高血压心房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机制方法1.分组与给药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SHR空白组(SHR组)、SHR+氯沙坦钾组(LOS组)、SHR+参连复脉颗粒组(SLFM组),同时以正常血压京都威斯特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WKY组),共4组。给予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灌胃,共4周。2.检测方法各组大鼠干预4周后记录体重、血压、心率、死亡情况;利用小动物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房及左心室的结构和功能;利用心电图检测P波时限、PR间期;利用多导生理记录仪检测心房有效不应期,利用在体心房burst刺激检测房颤易感性;利用H&E染色、Masson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心房心肌细胞肥大、心房间质纤维化情况;利用ELISA、Rt-q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模型评价:(1)与WKY组相比,SHR组体重较轻,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升高(P<0.05);(2)与WKY组相比,SHR组左室壁增厚、左室内径缩小、左心房扩大、左心房总射血分数降低、标化左心房重量及标化全心重量增加(P<0.05);(3)与WKY组相比,SHR组P波时限、PR间期、房颤诱发持续时间增加(P<0.05);(4)与WKY组相比,SHR组心房心肌细胞肥大、胶原蛋白I和胶原蛋白Ⅲ表达增高,胶原纤维容积分数升高(P<0.05);(5)与WKY组相比,SHR组心肌纤维化相关因子表达异常,表现为 ERK1/2 通路相关因子 AngⅡ、AT1R、p-ERK1/2 显着升高(P<0.05),而 TGF-β1/Smad3通路相关因子 Galectin-3、TGF-β1、p-Smad3、MMP-3 升高(P<0.05),TIMP-3 降低(P<0.05)。2.参连复脉颗粒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作用:SLFM组与SHR组相比,左心房内径、左心房最大容积显着缩小(P<0.05),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LOS组与SHR组相比,舒张期左室前壁厚度、左房内径显着缩小(P<0.05),左心房最大容积有缩小的趋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3.参连复脉颗粒对心房电生理及房颤诱发率的作用:SLFM组与SHR组相比,P波时限、房颤诱发持续时间显着降低(P<0.05),房颤诱发率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LOS组与SHR组相比,P波时间、PR间期、房颤诱发持续时间显着降低(P<0.05),房颤诱发率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4.参连复脉颗粒对心房心肌细胞肥大及心房间质纤维化的作用:与SHR组相比,SLFM组与LOS组心房心肌细胞肥大有所抑制,胶原蛋白Ⅰ、胶原蛋白Ⅲ表达有所减少,纤维容积分数明显减少(P<0.05)。5.参连复脉颗粒对心房ERK1/2及TGF-β1/Smad3通路相关因子表达的作用:与SHR组相比,SLFM 组与 LOS 组心房 AT1R、p-ERK1/2/t-ERK1/2 显着降低(P<0.05);SLFM组与 LOS 组心房 Galectin-3、TGF-β1、p-Smad3、t-Smad3、MMP-3、MMP-3/TIMP-3 显着降低(P<0.05),TIMP-3 明显升高(P<0.05)。结论1.参连复脉颗粒能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房结构重构,对心房电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有一定抑制作用。2.参连复脉颗粒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房结构重构的机制可能和调控ERK1/2及TGF-β1/Smad3信号通路有关。
李静[2](2019)在《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先导性试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缓慢性心律失常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在我国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现代医学研究在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药物研究方面进展较慢,临床常用的药品包括阿托品、硫酸沙丁胺醇片、氨茶碱或异丙肾上腺素等,但此类西药对缓慢性心率失常的治疗效果比较有限,而且药效的持续时间相对短暂,容易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果长期服用对身体有一定的副作用,有时甚至会引起新的心律失常。对于符合起搏器适应症的患者,安置心脏起搏器仍是治疗本病的根本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是其有创性及其昂贵的费用同样使不少患者难以接受。对于已有一定脑供血不足症状,暂时不需起搏治疗的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来说,寻找疗效肯定、安全性高、适宜长期服用的药物,一直是心内科医师所关注的问题。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相比于西药,前者更加高效且毒副作用更低,相比较于安装心脏起搏器,风险更低、创伤更小,治疗费用也容易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而且复发率较低,发展前景良好。参仙升脉口服液是我国第一个专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专利中成药,具有温心补肾,活血化瘀的功效,用于治疗阳虚脉迟证。已有临床研究表明,参仙升脉口服液在治疗各种原因如颅脑创伤所致的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以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方面有着良好的疗效。但对于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验证。目的:本研究为先导性试验,为了初步分析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观察药物的作用特点和作用人群,对后续深入开展临床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本试验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两中心临床试验设计的方法。试验的样本量为60例,按照2:1的比例,试验组40例,安慰剂组20例。试验组使用参仙升脉口服液;安慰剂组使用参仙升脉口服液模拟剂。受试者口服,一天两次,每次20ml。访视周期共12周,共有五次访视:筛选期为第-7到0天,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尿常规,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如果是孕龄期妇女需进行尿妊娠检查,还有中医症候评分和人口学信息的收集;访视1为第一天,在受试者进行完所有检查后,并符合入选标准者,可分配随机号,进行发药。访视2为第28±3天,受试者需进行24小时心电图检查、中医症候评分,回收剩余药品,发放新药。访视3为第56±3天,受试者需进行24小时心电图检查、中医症候评分,回收剩余药品,发放新药。访视4为86±3天,受试者进行出组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尿常规、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并回收所有剩余药品。参加本试验的研究中心包括: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结果:本试验基线期人口学资料,两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本研究中的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在访视3服药第8周时,中医症候评分次症中头晕在组间分布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P=0.032),次症中神疲乏力在组间分布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P=0.015),其他访视阶段的24小时心电图、中医症候积分、实验室检查等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试验组的40例进行组内比较,分别按照性别、年龄以及疾病进行组内比较,在24h心电图组内比较中,对比了单纯窦性心动过缓、病窦综合征及各种阻滞三种疾病,发现平均心率最小值在疾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在趋势图中可看出病窦综合征的受试者心率上升明显。在中医症候积分的组内比较中,男女两组的三个评分指标,在四个时间点上均存在一阶或二阶下降趋势,主症打分在性别上存在差异(P=0.0 12),中医症候总积分在性别上存在差异(P=0.018),男性相比女性在评分上下降更显着。对于组内其他比较中,没有发现有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共30例,无严重不良事件,安全性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主要疗效指标:在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中,在改善心率方面没有显着性差异;试验组内比较中,病窦综合征的患者心率较其他疾病心率提升相对更为明显。2、次要疗效指标: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中,服药8周时,中医症候积分次症中的头晕及神疲乏力在试验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内比较中,试验组中男性相比于女性,中医症候积分下降更明显。3、安全性指标:试验过程中无SAE发生,发生不良事件30例,统计分析中安全性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4、研究结果还需大样本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马聪颖,陈佳纬,卢长林[3](2016)在《黄连素在心血管疾病应用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黄连素又名小檗碱,近年来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明黄连素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黄连素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总结,期望为黄连素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临床实践及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
郭环宇[4](2015)在《黄连素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效果的系统评价》文中指出目的系统评价口服黄连素治疗室性期前收缩(PVC)的效果。方法检索Pub Med、CENTRAL、EMbase、NTIS、CNKI、VIP、万方数据库和CBM中所有对比口服黄连素和抗心律失常药物(AADs)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同时追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4年5月。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黄连素的有效性显着高于AADs[85%(530/627)比79%(444/561);OR=1.47;95%CI:1.091.99;P<0.05],GRADE系统推荐分级为低级;且黄连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着低于AADs[11%(32/292)比21%(59/287);OR=0.46;95%CI:0.290.75;P<0.01],GRADE系统推荐分级为低级。结论与目前传统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相比,黄连素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效果更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魏华民,吴红金[5](2015)在《中药抗心律失常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心律失常是常见的心血管病症,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是猝死最常见的原因[1]。虽然药物和医疗器械的不断研发带来临床获益,但心律失常仍是棘手的问题之一[2]。中医药治疗因能够对病人进行整体调整,且具有多靶点、多层次的干预效果而具有一定优势,本文就抗心律失常中药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做一简要综述。1中医对心律失常的认识根据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中医将其归属于"惊悸、怔忡、厥证"等范畴,即包含"惶恐、惊惧"的精神方
郑刘乐[6](2014)在《清心安神方对室性早搏患者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清心安神方治疗室性早搏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室性早搏患者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影响,探讨清心安神方治疗室性早搏的作用机制。方法:病例全部来源于2009年—2013年平顶山市中医院门诊及住院病人,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入组病例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病例30人,对照组病例30人。两组在性别、年龄、合并症、治疗前室性早搏Lown分级进行χ2检验,两组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病例用西药心律平治疗,每次150mg,口服,每日三次,同时加服清心安神方汤剂,每日两次,每次200ml;对照组病例用西药心律平治疗,每次150mg,口服,每日三次。治疗一月后,分别检测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例治疗前后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数值、24h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数值,两组数据用t检验,对数据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室性早搏患者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经t检验,(p=0.00)p<0.01,两组存在显着差异;室性早搏患者24h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数值,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经t检验(p=0.00)p<0.01,有显着差异;②治疗组:治疗室性早搏的显效率为37%,有效率为53%,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显效率为20%,有效率为46.7%,总有效率为66.7%。经χ2检验,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室性早搏有效率存在显着差异。清心安神方能够降低室性早搏患者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和室性早搏次数,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差异。结论:临床观察病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减低,室性早搏次数减少,二者有相关性。在本试验中中药清心安神方能降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和室性早搏数值,这为清心安神法治疗室性早搏,防治室性早搏的发生提供了药理机制,中药清心安神方配合西药治疗室性早搏,其效果明显比纯西药治疗效果好。清心安神方是治疗室性早搏的一个有效和安全的中药方剂,其组方体现了清火安神、活血通络的治疗原则,清心安神方有可能通过降低室性早搏患者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而降低室性早搏的发生,确切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张伟先[7](2012)在《三磷酸腺苷、谷维素联合黄连素治疗房室性早搏33例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三磷酸腺苷、谷维素联合黄连素治疗房室性早搏疗效。方法:选择房性早搏及室性早搏病例64例,分为治疗组患者33例,对照组患者31例。治疗2-4周,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采用三磷酸腺苷、谷维素联合黄连素治疗房室性早搏取得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三磷酸腺苷、谷维素联合黄连素治疗房室性早搏能疗效显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于晓明[8](2012)在《快律宁胶囊抗快速心律失常的离体药效学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快律宁(以下简称为KLN)胶囊对大鼠离体心脏心室肌细胞电生理的影响及有无促心律失常的风险,探讨KLN胶囊对外源性自由基所致心律失常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一:将SPF级SD大鼠分为对照组、普罗帕酮组和KLN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将对照组分别与用药组进行组间比较,将普罗帕酮组与KLN三个剂量组进行组内比较。1.观察KLN胶囊对大鼠离体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APD50、APD90、APA、VMAX、EAD等电生理指标,分析其作用机制;2.分别将各组用药前后的RR间期、QT间期、QTc进行比较,分析KLN胶囊有无促心律失常的风险。实验二:将SPF级SD大鼠分为对照组、维拉帕米组和KLN胶囊高、中、低剂量组,采用Langendoff灌流装置对大鼠离体心脏灌注硫酸亚铁/抗坏血酸的方法,复制外源性自由基所致大鼠心律失常模型,对比研究KLN胶囊与维拉帕米对其的保护作用。结果:实验一:1.与对照组相比,KLN胶囊高、中剂量组的APD50、APD90均有延长(p<0.01),而且具有剂量依赖性。低剂量组则不明显(p>0.05)。组内比较显示,普罗帕酮组的APD50、APD90均长于KLN胶囊三个剂量组(P<0.01)。2.与对照组相比,KLN胶囊可以剂量依赖的减小VMAX,其中高、中剂量组减小尤为明显(P<0.01),组内比较显示,KLN胶囊三个剂量组与普罗帕酮的VMAX无显着性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KLN胶囊可以剂量依赖的降低APA,组内比较显示普罗帕酮组的APA与KLN胶囊中低剂量相比有显着差异,普罗帕酮组的APA较低(P<0.01),与高剂量组相比则无显着性差异(P>0.05)。4.KLN胶囊高中低三个剂量组的R-R间期用药后均有显着延长(P<0.05),而且呈剂量依赖性。5.KLN胶囊三个剂量组用药前后的QT间期及QTc无显着性差异(P>0.05)。6.普罗帕酮组用药后的RR间期、QT间期和QTc均有显着延长(P<0.05))7.KLN胶囊三个剂量组在灌流过程中均未诱发EAD,普罗帕酮组则有4例出现了EAD,经统计EAD发生率有显着性差异(P<0.01)。实验二:1.与对照组相比,KLN胶囊可以剂量依赖的减少对外源性自由基所诱发VEB、VT的发生次数(P<0.01)。2.KLN胶囊三个剂量组及维拉帕米组均未出现VF,而对照组则诱发出VF,但经统计无显着性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KLN胶囊高剂量组心律失常的出现时间较晚(P<0.05),而KLN胶囊中低剂量组、维拉帕米组心律失常的出现也有推迟的趋势,但经统计无显着性差异(P>0.05)。4.与对照组相比,KLN胶囊三个剂量组的心率明显减慢,而且呈剂量相关性。5.与对照组性比,KLN胶囊高、中剂量组的心律失常评分明显降低(P<0.05),而KLN胶囊低剂量组和维拉帕米组则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KLN胶囊可以剂量依赖的对正常大鼠离体心脏电生理产生影响,而对QT间期无影响,因此可能具有较低的致心律失常的风险。2.KLN胶囊对外源性自由基诱发的心律失常可能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可以明显减慢心率,并可能对恶性心律失常(VT、VF)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其疗效优于维拉帕米。3.KLN胶囊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机制可能与同时作用于钾通道、钠通道,钙通道有关,同时可能对自由基具有清除作用,抑制钙超负荷,可能具有多靶点治疗作用特点,是一种类似于Ⅲ类和Ic类和IV类复合作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因此对快速型心律失常可能具有很好的疗效,并可能具有较低的致心律失常的风险,具有很好的研究前景。
陶有青[9](2012)在《快律宁胶囊抗快速性心律失常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复制山羊急性应激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模型,开展快律宁(以下简称为KLN)胶囊抗应激性室性心律失常实验研究。2.开展KLN胶囊抗快速性心律失常药效学评价,为KLN胶囊的临床及研发工作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实验动物分别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KLN高、中、低剂量组。1.进行山羊急性应激性心律失常模型制作的探索性研究,采用普通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相结合方式,观察山羊应激前后心率、心律失常等相关指标,进行KLN胶囊抗山羊应激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2.建立氯化钡、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模型和哇巴因诱发豚鼠心律失常模型,分别观察KLN胶囊抗这三种模型心律失常的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及所需氯化钡等药物的剂量。结果1.通过山羊应激模型制作的研究,仅发现窦性心动过速伴不齐,未能出现室早等室性心律失常;KLN胶囊对急性应激性窦性心动过速模型具有明显的减慢心率的作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具有显着差异(P<0.01);其中KLN高、中剂量组及美托洛尔组干预后的心率已接近正常值。2.与模型对照组比较,KLN胶囊能推迟三种模型心律失常发生时间,缩短持续时间,并相应地增加心律失常出现时的所需氯化钡等药物剂量;与普罗帕酮组比较,KLN胶囊高、中剂量总体疗效相当,低剂量组疗效有显着差异(P<0.01);KLN各剂量组内疗效比较,高、中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均明显优于低剂量组(P<0.01)。结论1.根据已报道的文献研究方法,通过严格的模型复制及改良方案,尚不能制作出山羊急性应激性室性心律失常模型。2.KLN胶囊具有抗山羊应激性窦性心动过速的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3.KLN胶囊具有抗氯化钡、乌头碱、哇巴因诱发大鼠、豚鼠心律失常的作用,且具有量效关系。
郭芳序[10](2011)在《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的证治规律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医圣仲景名方炙甘草汤治疗心悸的经验为渊源,对炙甘草汤的研究现状和心律失常的中医药研究进展,从中医学基础、临床,科研等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进而结合现代医学临床统计学研究方法对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的近现代临床文献进行了研究。通过电子检索从1994年到2010年末的近20年的中国内地有关《伤寒论》经方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文献,我们对命中的393篇文献,依据研究纳入标准进行筛选,最后有56篇文献共计1048例次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报道符合相关要求纳入研究对象范围。研究发现,在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相关的现代医学心电图诊断方面,发现室早、房早和房颤最多,分别占26.27%、20.31%和11.81%。说明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参考现代医学心电图最多见于室早、房早和房颤三种疾病,从发病特点看均属快速性心律失常。统计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所伴有的临床基础病变,发现伴随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风心病三种基础疾病为最多,共计475例,占例58.79%。由此得出,临床上患有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风心病基础疾病,伴快速性发心律失常者,我们可以考虑运用炙甘草汤临证加减治疗。针对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文献资料,本研究统计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的出现频次,得出中医学诊断的核心症状包括:心慌心悸(动悸)、神疲乏力、气短(少气)、胸闷、头晕、失眠(多梦)、舌光、舌体瘦小、舌质干、舌质红、苔少、苔薄、脉结、脉代、脉细、脉数、脉弱;临床诊断的兼有症状包括:心烦、形体瘦弱、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自汗盗汗、颧红、舌质淡红、苔薄白、苔白、脉微、脉缓、脉涩。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的中医学药物使用分析。首先,炙甘草汤原方药物组成变化统计结果显示:第一、临床使用炙甘草汤原方原量情况较少,临床实际使用时大多对炙甘草汤原方做了适当的加减化裁。第二、炙甘草汤原方各种药物的临床剂量使用范围差别较大,单位也不尽统一。第三、在临床实际药物使用上相同药物使用不同名称、类似药物的替代使用、因炮制不同区别使用等等比较普遍。第四、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煎药用清酒的问题比较混乱。其次,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药物加减配伍统计分析,结果发现炙甘草汤加减药物共52种,依据出现频率从高到低排列并且依据有关标准归类可以看出,补虚药共有10种为最多,其次是清热药9种、安神药6种、活血药、理气药各5种,这些药物的配伍特点和属性特征正好也和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的阴血不足、心脉失养之证候病机相一致或相关联。最后,根据有关标准对52种炙甘草汤加减中药的归经所属也进行了归纳总结,统计不同药物归经从高到低排序可以得出归经以脏为主出现频次较高的前五位分别是心、肺、肝、脾、肾。仲景经方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具有较好的疗效,本研究关于炙甘草汤临床运用的诊断和治疗药物分析结果可以考虑运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二、口服黄连素治疗房室性早搏30例疗效初步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口服黄连素治疗房室性早搏30例疗效初步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研究参连复脉颗粒干预高血压心房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心房颤动的中医研究进展 |
1. 病名沿革 |
2. 心房颤动的脉象 |
3. 房颤的中医病因 |
4. 房颤的中医病机 |
5. 房颤的辨证分型 |
6. 中医对房颤的治疗 |
7.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高血压房颤的发生机制与药物防治靶点 |
1. 高血压与房颤的患病情况 |
2. 高血压对房颤的影响因素 |
3. 高血压房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
4. 心房纤维化是导致心律失常的心房结构重构的重要特点 |
5. 高血压房颤心房纤维化的机制 |
6. 高血压房颤的药物干预靶点 |
7. 中药可能的防治靶点 |
8.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临床文献研究 |
前言 |
益气活血法治疗房颤的Meta分析 |
目的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语 |
创新点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先导性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一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现状 |
1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概述 |
1.1 流行病学现状 |
1.2 缓慢性心律失常分类 |
1.3 症状特点 |
1.4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病因 |
2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现状 |
2.1 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发展 |
2.2 常用药物治疗 |
3 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中医药对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
1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病因和病机 |
2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辨证 |
3 临床常用中药治疗 |
3.1 经方治疗 |
3.2 中药注射液的治疗 |
3.3 中成药治疗 |
4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试验方法 |
4 试验过程 |
5 统计分析 |
6 数据质量控制 |
7 不良事件 |
8 试验结果 |
9 试验小结 |
10 结语 |
11 不足与展望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黄连素在心血管疾病应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黄连素与心力衰竭 |
1 黄连素与心律失常 |
2 黄连素与高血压病 |
3 黄连素与冠心病 |
3.1 抗血小板 |
3.2 抗心肌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
3.3 调血脂 |
4.4抗动脉粥样硬化(AS)相关炎症 |
3.5 黄连素与急性冠脉综合症(ACS) |
4 总结 |
(4)黄连素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效果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文献纳入标准: |
1.2文献排除标准: |
1.3检索策略: |
1.3.1数据库选择: |
1.3.2检索词选择: |
1.4文献质量评价: |
1.4.1文献提取: |
1.4.2偏倚风险评估: |
1.4.3证据的整体质量: |
1.5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2.1纳入研究的一般情况: |
2.2 GRADE系统推荐分级: |
2.3 黄连素疗效评价: |
2.3.1 黄连素在治疗有效率方面具有优势。 |
2.3.2 黄连素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 |
3讨论 |
3.1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来源: |
3.2 黄连素对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治疗效果: |
3.3 临床意义: |
3.4 总结: |
(5)中药抗心律失常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对心律失常的认识 |
2 治法方药研究 |
3 经典方的研究 |
4 现代组方研究 |
5 常用药物及其单体研究 |
6 问题与展望 |
(6)清心安神方对室性早搏患者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及标准 |
(二)研究方法 |
结果 |
(一)研究结果分析 |
(二)研究安全性评价 |
理论探讨 |
(一)西医对室性早搏认识 |
(二)中医心悸研究 |
(三)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2 发表论文 |
(7)三磷酸腺苷、谷维素联合黄连素治疗房室性早搏33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疗效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治疗结果 |
3.讨论 |
(8)快律宁胶囊抗快速心律失常的离体药效学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
1 中医对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认识及研究 |
1.1 疾病范畴 |
1.2 病机认识 |
1.3 治疗 |
2 西医对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
2.1 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发病病因 |
2.2 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
2.3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
2.4 非药物治疗 |
3 中药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 |
3.1 单味中药抗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 |
3.2 复方抗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 |
3.3 目前常用的实验研究方法 |
4 KLN 胶囊治疗阴虚火旺型快速型心律失常机制 |
4.1 心阴虚火旺是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重要病机之一 |
4.2 心悸阴虚火旺证的治法 |
4.3 KLN 胶囊组方分析 |
4.4 快律宁(KLN)胶囊前期实验研究结果 |
4.5 “快律宁(KLN)”前期临床研究结果 |
4.6 本课题来源 |
4.7 实验技术路线图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KLN 胶囊对大鼠离体心室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主要设备和仪器 |
1.2 主要试剂及其配制 |
1.3 动物选择 |
1.4 实验分组 |
1.5 分组给药 |
1.6 电生理参数记录方法 |
1.7 统计学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KLN 胶囊对大鼠左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APD50、APD90 影响 |
2.2 KLN 胶囊对大鼠左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VMAX、APA 影响 |
2.3 KLN 胶囊对大鼠左心室 R-R 间期、QT 间期的影响 |
2.4 KLN 胶囊对 EAD 发生率的影响 |
讨论 |
1 正常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电生理特点 |
2 抗心律失常药的电生理作用 |
3 KLN 胶囊对大鼠离体心脏动作电位时程(APD)的影响 |
4 KLN 胶囊对大鼠离体心脏动作电位 APA、VMAX 的影响 |
5 KLN 胶囊与普罗帕酮对大鼠离体心脏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影响的比较 |
6 KLN 胶囊对大鼠离体心脏 QT 间期的影响 |
7 KLN 胶囊促心律失常的风险研究 |
8 KLN 胶囊组方药物抗心律失常的离子通道研究 |
8.1 黄连 |
8.2 苦参 |
8.3 生地黄 |
8.4 当归 |
8.5 酸枣仁 |
8.6 柏子仁 |
8.7 小结 |
9 KLN 胶囊抗心律失常电生理机制分析 |
实验二 KLN 胶囊对外源性自由基所致心律失常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主要设备和仪器 |
1.2 主要试剂及其配制 |
1.3 动物选择 |
1.4 分组方法 |
1.5 Langendoff 心脏灌流 |
1.6 分组灌流给药 |
1.7 实验观察指标 |
1.8 统计学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心律失常个数的比较 |
2.2 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心率差及心律失常评分的比较 |
讨论 |
1 自由基致心律失常的机制 |
2 外源性自由基致心律失常实验研究 |
3 KLN 胶囊对外源性自由基诱发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 |
4 KLN 胶囊与维拉帕米抗外源性自由基所致心律失常作用比较 |
5 KLN 胶囊抗外源性自由基诱发心律失常机制分析 |
6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9)快律宁胶囊抗快速性心律失常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研究背景 |
1 中医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认识 |
1.1 历代文献研究 |
1.2 现代研究现状 |
2 阴虚火旺证型之理论研究 |
2.1 快速性心律失常阴虚火旺证型的病因病机分析 |
2.2 阴虚火旺型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法 |
2.3 阴虚火旺型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辨治进展 |
3 现代医学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认识 |
3.1 概要 |
3.2 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病病因 |
3.3 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病理机制 |
3.4 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诊断 |
3.5 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现状 |
4 本课题研究背景 |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山羊急性应激性心律失常实验研究 |
山羊急性应激性心律失常模型的复制 |
1 实验设备 |
2 实验动物 |
3 实验方法 |
4 统计学方法 |
5 实验结果 |
6 结论 |
研究结果解析 |
山羊急性应激性室性心律失常模型制作方案的探索 |
1 设备 |
2 动物 |
3 实验方法 |
4 统计学方法 |
5 实验结果 |
6 结论 |
KLN 胶囊抗山羊应激性窦性心动过速的实验研究 |
1 实验动物分组 |
2 实验试剂 |
3 给药方式 |
4 心电图记录方式 |
5 实验结果 |
讨论 |
1 应激理论概述 |
2 应激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机制 |
3 Β受体阻断剂与急性应激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
4 山羊急性应激性心律失常的研究结果分析 |
实验二 KLN 胶囊抗快速性心律失常药效学评价 |
KLN 胶囊抗氯化钡诱发大鼠心律失常实验研究 |
1 实验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KLN 胶囊对氯化钡诱发大鼠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的影响 |
2.2 KLN 胶囊对氯化钡诱发大鼠室颤和死亡的影响 |
KLN 胶囊抗哇巴因诱发豚鼠心律失常实验研究 |
1 实验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KLN 胶囊对哇巴因诱发心律失常出现时间的影响 |
2.2 KLN 胶囊对哇巴因诱发心律失常所需用量的比较 |
KLN 胶囊抗乌头碱致大鼠心律失常实验研究 |
1 实验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KLN 胶囊对乌头碱诱发心律失常出现时间的影响 |
2.2 KLN 胶囊对乌头碱诱发心律失常所需用量的影响 |
讨论 |
1 KLN 胶囊方药解析 |
1.1 处方组成 |
1.2 功用主治 |
1.3 处方解析 |
2 KLN 胶囊药物组成的现代药理研究 |
3 KLN 胶囊抗乌头碱等诱发快速性心律失常机制分析 |
4 KLN 胶囊抗乌头碱等诱发快速性心律失常疗效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查新报告 |
发表论文 |
详细摘要 |
(10)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的证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上篇 研究综述 |
第一节 炙甘草汤的研究进展现状 |
1.炙甘草汤的古籍文献研究 |
1.1 炙甘草汤临证源流发展 |
1.2 历代文献对炙甘草汤立法组方配伍的理论认识 |
2.炙甘草汤的现代文献研究 |
2.1 炙甘草汤的基础理论研究 |
2.2 炙甘草汤的现代实验研究 |
2.3 炙甘草汤的现代临床应用研究 |
3.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心律失常的中医药研究现状 |
1.心律失常的中医学基础研究 |
1.1 心律失常的中医学病因病机研究 |
1.2 心律失常的中医学治则治法研究 |
2.心律失常的中医药临床研究 |
2.1 心律失常的中医药辨证论治 |
2.2 心律失常的中医药辨病论治 |
2.3 心律失常的中医专方专法 |
2.4 心律失常的中医药其它综合疗法 |
3.心律失常的中医药药理实验研究 |
3.1 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的单味药及其提取物的药理研究 |
3.2 中医药复方治疗心律失常的的药理研究 |
4.结语 |
参考文献 |
下篇 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临床文献证治规律研究 |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1.研究对象及标准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文献收集 |
2.2 统计数据处理 |
第三节 研究结果 |
1.一般资料情况 |
2.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研究 |
2.1 心律失常的现代医学临床诊断分析 |
2.2 心律失常的中医学临床诊断分析 |
3.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药物变化研究 |
3.1 炙甘草汤主方药物组成变化分析 |
3.2 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用药加减变化分析 |
3.3 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用药归经分析 |
第四节 讨论 |
1.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分析 |
1.1 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的现代医学诊断分析 |
1.2 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的中医学诊断分析 |
2.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的中医学临床用药物分析 |
2.1 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原方药物分析 |
2.2 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加减药物以及归经分析 |
3.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中医学临床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
第五节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口服黄连素治疗房室性早搏30例疗效初步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研究参连复脉颗粒干预高血压心房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机制[D]. 马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先导性试验[D]. 李静.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4)
- [3]黄连素在心血管疾病应用的研究进展[J]. 马聪颖,陈佳纬,卢长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31)
- [4]黄连素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效果的系统评价[J]. 郭环宇. 临床医学, 2015(08)
- [5]中药抗心律失常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J]. 魏华民,吴红金.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02)
- [6]清心安神方对室性早搏患者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影响[D]. 郑刘乐. 河南中医学院, 2014(01)
- [7]三磷酸腺苷、谷维素联合黄连素治疗房室性早搏33例疗效观察[J]. 张伟先. 中国保健营养, 2012(08)
- [8]快律宁胶囊抗快速心律失常的离体药效学实验研究[D]. 于晓明.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12)
- [9]快律宁胶囊抗快速性心律失常实验研究[D]. 陶有青.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12)
- [10]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的证治规律研究[D]. 郭芳序.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