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弧联合测定碳和硫

电弧联合测定碳和硫

一、电弧碳硫联合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田英炎[1](1981)在《电弧炉与卧式炉燃烧测定碳硫的热力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研究了卧式炉与电弧炉测定碳琉的一些理论问题。一、热源与温度问题。计算得出,一克钢样,若用0.2克锡助熔,燃烧后,可放出近2000卡的热。若试样用量合适,就温度而言,计算得出,用电弧炉燃烧测定碳硫是可行的。此结论对电弧炉有实际意义。二、SO2的转化问题。转化与介质、催化剂有关外,重要的是温度影响。本文结合测定碳硫的实际情况得出了转化率 XT 与平衡常数 Kp 间的简洁公式 XT=(KP)/(KP+1)。通过平衡常数间接的得到了温度与转化率之间的关系。计算所得数据,为提高分析的准确度提供理论依据。三、MoO3的助熔(发热)理论问题。此问题是钢铁分析工作者关心的问题。作者经过热力学计算发现,电弧炉中有MoO3+FeO=FeO.MoO3的反应,X 射线粉末分析,也证实了FeOMoO3 的存在。此反应的△G反=-32.311(千卡)。△H1500=~100.426(千卡)。电弧炉中发现此反立,对于阐明 MoO3的作用机理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全国传播很广泛的吸附理论提出了疑议。最后,本文得出七点结论,这些结论与实践相结合,均得到予期效果。

交通部齐齐哈尔车辆工厂[2](1971)在《电弧碳硫联合测定》文中指出 去年十一月以来,我们红色化验工人以战备为动力,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要进一步节约闹革命"为指针,身在试验室,心怀祖国,放眼世界,为祖国争光,为毛主席争气。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大破迷信思想,把那些"洋框框","死教条""技术权威"统统抛入了历史的垃圾堆。我们遵照毛主席"打倒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和"要干、要革命""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革命就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的伟大教导,自行设计,自己制造,历经6个多月数千次的反复实践,终于试验成功了符合"多、快、好、省"的电弧燃烧炉。现

郭西良[3](2019)在《氢等离子弧熔炼去除铁、镍和钼中杂质的机理研究》文中提出高纯金属中的杂质对物理化学性能有严重影响,限制了其在电子信息等高端行业的应用。随着电子信息行业对于靶材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常规的提纯工艺已难以满足高质量靶材的需要。近年来,采用氢等离子弧熔炼工艺提纯金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该工艺去除杂质的过程有待系统研究,去除杂质的机理缺乏深入讨论。本文以铁、镍、钼三种纯金属为对象,采用氢等离子弧熔炼工艺进行了提纯机理的研究。研究了等离子气中氢气含量、气氛压力对去除铁中非金属杂质,镍和钼中的金属杂质的影响,分析了氢等离子弧熔炼去除非金属和金属杂质的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并结合数值模拟结果讨论了氢等离子弧精炼的机理。基于磁场对熔体流动的作用,研究了磁场对氢等离子弧熔炼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优化氢等离子弧熔炼枪的研究。设计等离子枪的冷却结构,优化其内部冷却水路与等离子气路的密封结构,增大冷却能力,使等离子气的氢气含量由20%提升至40%。可在负压的苛刻环境下正常工作。(2)氢等离子弧熔炼去除非金属杂质的研究。通过氢等离子弧熔炼铁深脱氧的研究,发现脱氧过程满足一级反应速率方程,且脱氧速率常数与氢气含量呈0.44阶关系。随着等离子气中氢气含量的增加,脱氧速率增大。经过Ar+40%H2氢等离子弧熔炼120 min后,氧含量由初始100 ppm左右降低至1 ppm。通过氢等离子弧熔炼脱硫的研究,发现氢等离子弧熔炼脱硫过程满足一级反应速率方程,且脱硫速率常数与氢气含量呈0.8~1.2阶关系。随着等离子气中氢气含量的增加,脱硫速率增大。经过Ar+40%H2氢等离子弧熔炼120 min后,硫含量由初始840 ppm降低至10 ppm以下。氢等离子弧熔炼脱碳、脱硫的产物主要为CS和H2S气体,[C]与[S]反应生成CS气体,氢等离子体与[S]反应生成H2S气体。通过热力学计算,发现H+、H、H2与非金属杂质的反应Gibbs自由能依次升高,氢等离子体中的粒子去除非金属杂质的能力大小为:H+>H>H2。(3)氢等离子弧熔炼去除金属杂质的研究。通过氢等离子弧熔炼镍去除锰的研究,发现脱锰过程符合一级反应速率方程,且脱锰速率常数与氢气含量呈0.73~0.75阶关系。随着等离子气中氢气含量的增加,脱锰速率增大。随气氛压力降低,脱锰速率增大。根据镍中脱锰的理论基础进行氢等离子弧熔炼提纯钼的研究,经过常压下熔炼60 min和0.05 MPa压力下熔炼30 min,发现钼的纯度(除去W、O、N、C和S)均由3N8提高到5N7。随气氛压力降低,金属杂质的脱除速率增大。通过热力学计算,氢等离子体中的H具有脱除金属杂质的能力。(4)氢等离子弧熔炼过程的模拟研究。采用有限元软件COMSOL对等离子弧和熔体的模拟研究,结果发现随着等离子气中氢气含量从0%增加至40%,阴极斑点处电流密度由4×107 A/m2增大至7×107 A/m2;等离子弧的温度由3.2×104 K升高至5.7×104 K,流速由1×103 m/s增加至3×103 m/s;熔体的温度由2.5×103 K升高至1.2×104 K,流速由4×10-2 m/s增加至7×10-2 m/s。模拟结果表明,熔体温度升高,加快了氢等离子体与杂质的反应速度;熔体流速增加,加快了熔体中的物质传输。两种因素共同作用增加了氢等离子弧熔炼去除杂质的速率。(5)氢等离子弧熔炼去除杂质的机理研究。基于氢等离子弧熔炼去除非金属和金属杂质的实验结果,结合有限元软件COMSOL对熔体的模拟结果,讨论了氢等离子弧熔炼去除杂质的机理,氢等离子体与杂质元素在气液界面进行反应,去除杂质的限制性环节在于熔体内部杂质向反应界面传输的过程;氢等离子体与杂质还可以在熔体内部进行反应,去除杂质的限制性环节为反应产物由熔体向气液界面传输的过程。结合氢等离子弧熔炼去除杂质的实验结果,得到杂质的去除等级经验公式:RD(%)=RD0?[1+(%H2)0.08]。(6)磁场对氢等离子弧熔炼去除杂质硫的影响。在氢等离子弧熔炼铁去除硫的过程施加静磁场,发现静磁场的引入使氢等离子弧熔炼脱硫效率大大提高。采用有限元软件COMSOL对熔体流场的模拟,结果表明静磁场的引入使熔体竖直平面内“哑铃”型的流动改变为水平面内的环形流动与竖直流动复合的“螺旋”型流动,流动速率由10-2 m/s数量级提升至10-1 m/s数量级。流动速率增加,加快了杂质在熔体中的传质过程,从而增大了氢等离子弧熔炼去除杂质的速率,并且在金属凝固时使凝固界面前杂质浓度降低,进一步提高了固相纯度。

甘肃工业大学化学实验宝[4](1977)在《电弧引燃燃烧法(电弧炉)联合测定钢铁中碳、硫的试验小结》文中研究指明 电弧引燃燃烧炉,是我国工人阶级,在毛主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打破洋框框,走自己工业发展的道路”的方针指引下,创造的新式燃烧炉。它具有仪器构造简单,易于制作和维修,造价低,节约大量电力和村料,避免高温作业,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不少单位已成功地用它测定钢铁中的碳。目前很多单位也在研究试制电弧炉,在实践中总结提高,使这一新生事物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 我们于今年年初,开始设计制造了电弧引燃燃烧炉,着重对电弧引燃燃烧法联合测定钢铁中的碳硫进行了试验。经过几个月的反复实践,已初获成效,分析误差符合国家

戴雨廷[5](2019)在《亚快速凝固态磁制冷材料La-Fe-Si微合金化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La–Fe–Si合金是最具有商业应用前景的室温磁制冷材料之一。在材料加工制造和服役应用过程中,具有巨磁热效应NaZn13型τ1相的高温相变过程解析和本征脆性提升是急需解决的两个关键性问题。本文引入经典JMAK方程表征热处理过程中LaFe11.6Si1.4薄板材τ1相形成动力学;结合XRD实验结果,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对晶胞结构进行重构,揭示微量B和C元素合金化对其磁性结构转变及其磁热效应的影响。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离心铸造亚快速凝固制造薄板材可作为制备高性能La–Fe–Si板材的一种新方法,亚快速凝固板材凝固组织细化呈蜂窝状,对比电弧熔炼得到的粗大物相组织,细密蜂窝状组织可加速高温热处理过程中τ1相的形成,在1323K退火处理6h后τ1相的含量约为65.1%,在相同的热处理条件下,电弧熔炼得到的La–Fe–Si块体经过25h退火处理得到的τ1相的含量仅为59.8%。根据JMAK方程计算出的Avrami指数为0.43(接近于0.5),据此推断出τ1相形成过程是扩散控制型一维生长,不同于电弧熔炼得到的计算结果0.93(接近于1),其生长方式为扩散控制型二维生长。另一方面,亚快速凝固薄板材的维氏硬度与退火时间之间的关系函数也较好的满足JMAK方程,τ1相维氏硬度约754Hv。在3T外加磁场条件下,经1323K退火处理48h后薄板材最大等温磁熵变为22.31J/(kg·K),有效制冷能力约191J/kg。(2)高温差示量热分析结果表明,亚快速凝固态LaFe11.6Si1.4薄板材在升温过程中依次发生SLaFeSi→LLaFeSi、α(Fe)+LLaFeSi→τ1、Lτ1→Sτ1、Sα(Fe)→Lα(Fe),降温过程依次发生Lα(Fe)→Sα(Fe)、Sτ1→Lτ1、LLaFeSi→SLaFeSi。亚快速凝固薄板材在1373K退火处理,物相转变过程源于包析转变(SLaFeSi+Sα(Fe)→τ1)。100h后LaFe11.6Si1.4、LaFe11.6Si1.4B0.06和LaFe11.6Si1.4C0.06合金均得到近纯τ1相。加入B元素后LaFeSi相熔点有所降低,退火处理100h后LaFeSi相几乎没有残留。所有热处理态样品均发生一级磁性相变,微量B元素的加入使合金相变温度由192K下降到188K,而微量C元素却使合金的相变温度升高到206K。1373K退火100h后试样在3T外加磁场下的最大等温磁熵变都大于20J/(kg·K),有效磁制冷能力达到200J/kg以上。(3)依据密度泛函理论对LaFe11.6Si1.4晶胞结构进行重构解析,结合模拟晶胞结构与XRD实验结果,引入协调因子k来搭建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在本文合金化元素含量条件下,几乎所有B原子(93%)都占据96i位置,少量作为间隙原子进入到24d间隙位置;而所有C原子更倾向进入24d间隙位置。通过对晶胞之间B1到B5五种不同Fe-Fe键的键长进行直接测量并和LaFe11.6Si1.4母合金的Fe-Fe键长相比发现,当B原子作为置换原子占据96i位置时,更多的Fe-Fe键被压缩;当C原子作为间隙原子进入24d间隙位置时,更多的Fe-Fe键被拉长。

长江液压件厂检查科[6](1976)在《RDT-2型电弧式碳硫自动分析仪》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用电弧燃烧法测定钢铁中碳硫含量,是我国工人阶级创造的新型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具有:速度快、精度高、省电、劳动强度小,操作简便等特点,现已引起有关单位的重视。我厂自行设计制造了一台电弧式碳硫自动分析仪,改变了多年用管式电炉测定碳硫含量,使分析时间(连测两个元素只需一分半)、工作条件大为改观。这台分析仪,具有自动跟踪延

黄维军,杨德富[7](2016)在《电弧红外碳硫分析仪测试精度影响因素的探讨》文中指出钢材中的碳、硫元素一般采用气体分析仪进行定量分析,分析仪具有分析速度快、精度高,劳动强度低的特点。但分析结果不稳定,是气体分析仪常见问题。本文阐述了电弧红外碳硫分析仪的工作原理,详细分析了影响红外碳硫分析仪检测系统测试结果的精度与不稳定性的因素,从而降低了分析结果的误差,提高了工作效率。

齐齐哈尔车辆厂冶金科理化室[8](1974)在《碳硫自动分析——电弧炉-碘量法定硫-非水定碳》文中认为 碳硫自动分析仪(图1)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电弧燃烧炉及碳硫分析仪。风动式电弧燃烧炉(图2)是供试样燃烧的主要设备。利用试样的虚联,并在上下加36伏交流电压,试样在两极中间引弧,在氧气作用下便立即燃烧。

曲阜师范学院化学系[9](1977)在《“电弧法”自动测定钢铁中碳硫》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前言钢铁中碳硫的气化过去大多采用高温管式燃烧炉,此法耗电量大,劳动条件差,升温速度缓慢,不能适应当前革命和生产形势发展的要求。因此,探索钢铁中碳硫的气化法及其测定已成为广大分析人员共同关心的课题。近几年来,不少地区和单位采用“电弧法”气化钢铁中的碳硫,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从有关资料来看,其“引弧”方式,不外有两

齐齐哈尔車辆工厂[10](1974)在《碳硫自动分析 电弧炉——碘量法定硫——非水定碳》文中研究指明 一、方法要点采用电弧炉(交流电压36伏,电流8.5安)通入氧气流进行试样燃烧,将碳转化为CO2,硫转化为SO2。碳的测定:采用非水滴定法。二氧化碳(CO2)为酸性气体,同乙醇胺(HO-CH2-CH2-NH2)反应,生成一种较稳定的2一羟基乙基胺羧酸:

二、电弧碳硫联合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弧碳硫联合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3)氢等离子弧熔炼去除铁、镍和钼中杂质的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高纯金属提纯制备方法
        1.2.1 真空熔炼提纯法
        1.2.2 真空蒸馏提纯法
        1.2.3 区域熔炼法
        1.2.4 固态电迁移法
        1.2.5 提纯方法小结
    1.3 氢等离子弧熔炼技术
        1.3.1 等离子体简介
        1.3.2 等离子弧产生原理及其应用
        1.3.3 氢等离子弧熔炼简介
    1.4 氢等离子弧熔炼提纯的研究进展
        1.4.1 氢等离子弧熔炼去除非金属杂质
        1.4.2 氢等离子弧熔炼去除金属杂质
        1.4.3 氢等离子弧熔炼存在的问题
    1.5 静磁场对熔体流动的影响
        1.5.1 磁场对金属熔体流动的作用
        1.5.2 静磁场在凝固过程中引发热电磁对流
    1.6 本论文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氢等离子弧熔炼炉设计和实验
    2.1 氢等离子弧熔炼炉设计
        2.1.1 氢等离子弧熔炼炉设计思路
        2.1.2 氢等离子弧熔炼炉系统
        2.1.3 氢等离子弧熔炼炉关键部件
    2.2 氢等离子弧熔炼实验
        2.2.1 材料选择
        2.2.2 实验过程
        2.2.3 测试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氢等离子弧熔炼去除铁中氧、硫和碳实验研究
    3.1 引言
    3.2 氢等离子弧熔炼去除铁中的氧
        3.2.1 氢气含量对去除氧的影响
        3.2.2 氢等离子弧熔炼铁的脱氧热力学分析
        3.2.3 氢等离子弧熔炼铁的脱氧动力学分析
    3.3 氢等离子弧熔炼去除铁中的硫和碳
        3.3.1 氢气含量对去除硫的影响
        3.3.2 氢气含量对去除碳的影响
        3.3.3 氢等离子弧熔炼铁的脱硫脱碳热力学分析
        3.3.4 氢等离子弧熔炼铁的脱硫脱碳动力学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氢等离子弧熔炼去除镍和钼中金属杂质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 氢等离子弧熔炼去除纯镍中的锰
        4.2.1 氢气含量和气氛压力对于去除锰的影响
        4.2.2 氢等离子弧熔炼镍的脱锰热力学分析
        4.2.3 氢等离子弧熔炼镍的脱锰动力学分析
    4.3 氢等离子弧熔炼去除纯钼中的金属杂质
        4.3.1 氢气含量和气氛压力对等离子弧熔炼提纯钼的影响
        4.3.2 氢等离子弧熔炼提纯钼的热力学分析
        4.3.3 氢等离子弧熔炼提纯钼的动力学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氢等离子弧熔炼提纯数值模拟研究
    5.1 引言
    5.2 等离子弧物理模型的建立
        5.2.1 物理模型分析
        5.2.2 基本假设
        5.2.3 控制方程
        5.2.4 网格划分
        5.2.5 边界条件及材料物理属性
    5.3 氢气含量对电流密度的影响
    5.4 氢气含量对等离子弧温度和流动的影响
        5.4.1 氢气含量对等离子弧温度的影响
        5.4.2 氢气含量对等离子弧流动的影响
    5.5 氢气含量对金属熔体温度和流动的影响
        5.5.1 氢气含量对熔体温度的影响
        5.5.2 氢气含量对熔体流动的影响
    5.6 氢等离子弧熔炼提纯金属过程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静磁场下氢等离子弧熔炼脱硫研究
    6.1 引言
    6.2 静磁场下氢等离子弧熔炼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6.2.1 实验过程
        6.2.2 试样分析
        6.2.3 数值模拟
    6.3 静磁场对氢等离子弧熔炼的影响
        6.3.1 有无磁场下氢等离子弧熔炼后硫含量的变化
        6.3.2 静磁场对氢等离子弧熔炼脱硫速率的影响
        6.3.3 静磁场对氢等离子弧熔炼后硫分布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本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专利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致谢

(5)亚快速凝固态磁制冷材料La-Fe-Si微合金化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磁制冷技术发展概况
        1.2.1 磁制冷技术基本原理
        1.2.2 磁热效应热力学基础
        1.2.3 磁热效应表征方法
    1.3 室温磁制冷材料
        1.3.1 Gd基合金
        1.3.2 Heusler型合金
        1.3.3 钙钛矿型锰氧化物
        1.3.4 MnFeP1-x Asx系化合物
        1.3.5 LaFeSi系化合物
    1.4 La–Fe–Si系磁制冷材料
        1.4.1 La–Fe–Si系合金晶体结构
        1.4.2 La–Fe–Si系合金研究进展
        1.4.3 La–Fe–Si系合金制备工艺
    1.5 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实验方法
    2.1 样品制备
        2.1.1 冷坩埚悬浮熔炼
        2.1.2 亚快速液态离心成型技术
        2.1.3 高温热处理
    2.2 检测设备
        2.2.1 碳/硫分析仪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
        2.2.3 差式扫描热分析仪
        2.2.4 维氏硬度计
        2.2.5 X射线衍射分析
        2.2.6 磁性能分析测试
第三章 微量元素对LaFe_(11.6)Si_(1.4) 晶体结构及其磁性能影响的研究
    3.1 微量B和 C原子对LaFe_(11.6)Si_(1.4) 物相组织的影响
        3.1.1 B和 C元素在LaFe_(11.6)Si_(1.4) 合金中含量的测定
        3.1.2 B和 C对铸态LaFe_(11.6)Si_(1.4) 物相组织的影响
        3.1.3 B和 C元素对热处理后LaFe_(11.6)Si_(1.4) 物相组织的影响
    3.2 B和 C原子在τ_1 相中占位机制分析
        3.2.1 τ_1 相模型构建及参数设置
        3.2.2 B原子在τ_1 相中占位机制分析
        3.2.3 C原子在τ_1 相中占位机制分析
    3.3 B原子和C原子对热处理态LaFe_(11.6)Si_(1.4) 磁性能影响
        3.3.1 居里温度
        3.3.2 键长变化
        3.3.3 磁制冷性能
        3.3.4 磁性转变类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亚快速凝固LaFe_(11.6)Si_(1.4) 板材及其磁性能分析
    4.1 薄板材热处理前后显微组织
        4.1.1 薄板材热处理前显微组织
        4.1.2 铸态薄板材的物相反应行为
        4.1.3 薄板材热处理后显微组织
    4.2 τ_1 相形成动力学过程
        4.2.1 JMAK动力学方程
        4.2.2 τ_1 相形成动力学过程
    4.3 τ_1 相维氏硬度分析
        4.3.1 τ_1 相维氏硬度的测量
        4.3.2 τ_1 相维氏硬度的分析
    4.4 热处理态薄板材的磁性能
        4.4.1 磁性变化
        4.4.2 磁制冷性能
        4.4.3 应用性能评估
        4.4.4 磁性转变类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7)电弧红外碳硫分析仪测试精度影响因素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红外碳硫分析仪的工作原理
3 影响红外碳硫分析仪测试结果的因素
    3.1 样品的准备与取样量
    3.2 助熔剂种类与用量
    3.3 样品与助熔剂的添加顺序
    3.4 温度
    3.5 灰尘
    3.6 测试条件的设定
4 结语

四、电弧碳硫联合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电弧炉与卧式炉燃烧测定碳硫的热力学分析[J]. 田英炎.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1981(01)
  • [2]电弧碳硫联合测定[J]. 交通部齐齐哈尔车辆工厂. 理化检验通讯(化学分析部分), 1971(01)
  • [3]氢等离子弧熔炼去除铁、镍和钼中杂质的机理研究[D]. 郭西良. 上海大学, 2019(02)
  • [4]电弧引燃燃烧法(电弧炉)联合测定钢铁中碳、硫的试验小结[J]. 甘肃工业大学化学实验宝.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 1977(03)
  • [5]亚快速凝固态磁制冷材料La-Fe-Si微合金化机理研究[D]. 戴雨廷. 上海大学, 2019(03)
  • [6]RDT-2型电弧式碳硫自动分析仪[J]. 长江液压件厂检查科. 工程机械, 1976(05)
  • [7]电弧红外碳硫分析仪测试精度影响因素的探讨[J]. 黄维军,杨德富. 冶金设备, 2016(S2)
  • [8]碳硫自动分析——电弧炉-碘量法定硫-非水定碳[J]. 齐齐哈尔车辆厂冶金科理化室. 理化检验通讯(化学分册), 1974(04)
  • [9]“电弧法”自动测定钢铁中碳硫[J]. 曲阜师范学院化学系. 破与立(自然科学版), 1977(01)
  • [10]碳硫自动分析 电弧炉——碘量法定硫——非水定碳[J]. 齐齐哈尔車辆工厂. 机械工程师, 1974(01)

标签:;  ;  ;  ;  ;  

电弧联合测定碳和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