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C-6环氧树脂浇注胶

ENC-6环氧树脂浇注胶

一、ENC-6环氧灌注胶(论文文献综述)

于腾[1](2016)在《环氧树脂灌浆修补混凝土裂缝试验研究》文中指出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存在将会影响其耐久性,严重者还会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因此,多数情况下需要对混凝土裂缝进行修复处理。由于常用的裂缝修复技术多种多样,使得裂缝修复的应用具有一定复杂性,而且部分工程由于修复技术选用不合理而出现二次渗水及二次开裂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对各种裂缝修复技术进行比较分析、选择性价比最优的方法,为裂缝修复工程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在传统环氧树脂配方的基础上,设计了6组环氧树脂配合比,通过实验优选出两组性价比最高的配合比作为试验用环氧树脂灌浆材料配合比。为探究带裂缝混凝土在环氧树脂灌浆修补后力学性能及渗水性能,通过插铜片的方法制备带有不同宽度和深度等级裂缝的混凝土构件,测试了带裂缝混凝土构件及其灌浆修补后的抗压、抗折强度及渗水高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同时,通过对试验梁的弯曲裂缝采用低压低速灌浆法修补再加压试验,测试了灌浆修补前后钢筋混凝土梁的开裂荷载、极限荷载等变化,研究环氧灌浆材料对混凝土梁抗弯性能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环氧树脂灌浆材料的制备需要综合考虑初始粘度、可操作时间、质量损失率及粘接强度等因素,才能达到较理想的灌浆修复效果。综合固化物反应现象、固化过程中体积变化率及质量损失率、可操作时间、初始粘度与固化胶体的力学性能等几方面因素,最终选择AB-5与AB-6两组配方为最优配方,作为后面结构试验的试验用环氧树脂灌浆材料。(2)裂缝存在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抗渗水性能均产生不利的影响。裂缝宽度、深度增大,混凝土的强度损失率会随之增加,混凝土渗水速率也会增大。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强度损失率呈下降趋势。(3)抗压、抗折灌浆试验的结果表明,环氧灌浆材料对带缝混凝土试件力学性能有较好的修复效果,恢复、甚至提高试件的相关力学性能。修复效果除了与灌浆材料有关外,还与混凝土裂缝深度、宽度及混凝土强度等级有关。环氧灌浆修复前后,抗压强度破坏模式没有变化,但灌浆后强度恢复率可达80%以上;抗折强度破坏形式随裂缝深度、宽度、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而呈现多样化,但灌注前后都为脆性破坏,新裂缝不在沿原裂缝线向上开展,而出现在原裂缝旁边混凝土处,强度恢复明显,恢复率接近甚至超过100%。(4)用自制低粘度型环氧树脂灌浆材料修补后的渗水试件,裂缝得到良好的填充,密实度优于标准密实的混凝土构件,增加了渗水过程中的阻力,使得渗水速率大大降低,提高了其抗渗水性能。(5)梁受弯灌浆试验的结果表明,经环氧树脂灌浆修补后的钢筋混凝土梁的正截面受弯破坏模式不发生变化,为典型的适筋破坏,截面上各点均满足平截面假定。经环氧树脂灌浆修补后的钢筋混凝土梁的截面刚度、开裂荷载、极限荷载与挠度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甚至提高。低粘度型环氧树脂灌浆材料的修复效果较高弹性型环氧树脂修复效果要好。

符大天[2](2015)在《环氧树脂微胶囊的合成及其在自修复材料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自修复防腐涂层还不能实现真正的反复自修复功能。本文通过调控复合体系各组分之间的界面能以及含修复剂微胶囊活性单元的结构和表面性能,使活性单元具有氟硅的自发趋表性能,为其迁移提供驱动力,解决修复效率低的问题,并赋予涂膜反复自修复能力。进一步模拟和优化活性单元结构和性能对裂痕应力的响应,用于指导自修复涂层的设计,实现自修复涂料活性单元分布的可调控。本文以环氧树脂E-51为芯材、以脲醛树脂为壁材,分别采用界面聚合法、超声技术聚合法及原位聚合法成功制备了聚脲环氧树脂微胶囊。探讨了不同制备方法制备的微胶囊对自修复材料的影响。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结果表明:最佳的制备方法为原位聚合法,当芯壁质量比为2:1,乳化剂为阿拉伯胶,乳化剂质量分数为0.8%,搅拌速率为400 r/min时制得的微胶囊包覆率为74.8%,呈规则的球形,平均粒径大小为820 nm,粒径分布窄及表面粗糙。通过热稳定性、机械性能和渗透性能评价表明由原位聚合法制备的微胶囊热力学分解温度较高,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较低的弹性模量及渗透慢,这有利于在自修复材料中存储和使用。以改性胺1618固化剂为囊芯、以脲醛树脂为壁材单体,采用界面聚合技术,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聚脲改性胺微胶囊固化剂。通过正交设计试验,考察了芯壁质量比、乳化剂种类、乳化剂质量分数及搅拌速率对微胶囊包覆率、粒径大小及分布情况的影响,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条件。采用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扫描电镜对微胶囊粒径大小、分布情况及表面形貌进行表征,采用热重分析仪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其化学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微胶囊含有固化剂芯材,其热稳定温度为198℃,当芯壁质量比为0.7:1,乳化剂为阿拉伯胶,乳化剂质量分数为1.5%,搅拌速率为800 r/min时所制备的微胶囊包覆率达到79.8%,平均粒径大小为207.5 nm,呈规则的球形,分散性及表面致密性好。采用有机氟硅烷偶联剂对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环氧树脂微胶囊进行改性与表征。结果显示,氟化硅烷偶联剂KBM7803改性后的微胶囊分散性较好,有机氟硅可顺利接枝到微胶囊壁材且改性后微胶囊的热稳定温度升高。当环氧树脂基体中改性微胶囊含量为10%时,基体的力学性能有很大程度提高。XPS结果显示,随着刻蚀深度的增加,有机氟的含量逐渐降低,形成一定的浓度梯度分布。研究了微胶囊/环氧树脂的自修复性能,使用哑铃型拉伸试件测试材料断裂载荷从而评价材料修复效率。讨论了氟硅偶联剂的添加量对环氧树脂材料修复效率的影响,当偶联剂WKBM7803%=2%时,改性微胶囊含量为10%的环氧树脂基体划痕修复面非常平滑,初次自修复效率达到58.9%,二次自修复效率达到53.6%。与初次自修复后相比,二次自修复后环氧树脂基体的力学性能没有明显下降,能够实现反复自修复且修复效果较好。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模拟和优化活性单元分布及迁移对裂痕应力的响应得出,若想实现脲醛树脂微胶囊的自修复功能,其最佳壁厚应在50-110 nm之间。本项目的研究为实现涂膜的反复自修复功能提供简单可行的途径,并为自修复防腐涂层的设计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张秋寒,徐冰[3](2013)在《1000MW水轮发电机定子绕组配套材料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介绍了几种配套绝缘材料的性能,通过试验和分析,证明其满足1000MW水轮发电机运行的需要。

何宇航[4](2010)在《桥梁事故灾害分析及加固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桥梁结构作为道路连接的重要设施在其施工及运营过程中,由于可变荷载以及各种偶然荷载的作用和影响,导致结构出现多种不同的损伤、缺陷、病害。这些不同程度的损伤、缺陷、病害严重影响了其使用性能,甚至造成结构承载能力的降低。市政桥梁是现代城市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一些偶然灾害中受损,如不及时有效的进行加固维修将会对城市交通造成严重影响。本论文对桥梁的各类事故灾害进行了归纳及分析,从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因、事故发生的阶段、事故的严重程度等多方面进行分类并结合实例对典型桥梁事故进行分析研究,是提高灾后桥梁加固技术的重要途径。事故灾害后,必须及时、科学的对受损构件进行损伤识别,合理的进行损伤评估,才能为桥梁的加固维修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并制定合理的加固方案,切实恢复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使用性能,达到桥梁安全运营,路网通畅的目的。本文针对火灾、山体坠石、船撞等灾害后的特殊情况,从桥梁结构受力出发,研究分析桥梁检测评估的程序及内容。强调现场调查的必要性,引入火灾原因分析的重要性,针对不同环境,不同原因的火灾形势,进行分类,并针对不同的桥型及火灾后受损的不同部位和严重程度确定具体可行的加固方案,对火灾后混凝土剥落、钢筋锈蚀及构件开裂等灾后病害,从保证结构承载能力及耐久性出发结合加固实例予以分析验证以期得到确实可行的火灾后桥梁的加固方案;同时提出山体坠石、船撞两种灾害后桥梁不同受力构件在裂缝宽度不同时的加固方法,结合实例进行加固前后计算,从而验证加固方法的可行性;最后综合三种灾后桥梁加固方法结合加固规范提出应用建议从而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任丹凤[5](2010)在《纳/微米增强材料增韧环氧胶粘剂研究》文中指出环氧树脂胶粘剂具有收缩率低、尺寸稳定、电性能优良、耐化学介质等优点,对多种材料具有良好的粘接能力。但同时也存在粘接强度不高、脆性大、耐热性差等缺点。本论文针对普通双酚A型环氧和酚醛环氧混合的粘料树脂与胺类固化体系配合使用的室温/中温固化双组分胶粘剂,采用具有不同微观形态的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零维)、钛酸钾晶须(PTW,一维)和有机纳米蒙脱土(OMMT,二维)分别对胶粘剂进行改性。探讨了胶粘剂最佳固化工艺条件,并研究了不同增强材料对胶粘剂的粘接性能、粘度和热性能的影响。另外,对三者增韧改性环氧树脂的逾渗理论模型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增强材料对环氧胶粘剂的改性效果显着。胶粘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稀释剂含量为15%,DDM+593为固化剂,80℃/4h固化。表面经砂纸打磨并酸洗后,粘接强度明显提高。胶粘剂的适用期与增强材料的种类和用量无关,与施胶的环境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适用期越短。当添加量为2%(wt%)时能有效降低体系的粘度,且表现出一定的触变性能。增强材料的加入能极大提高胶粘剂的耐热性、剪切强度和冲击强度。SEM分析表明三种材料对胶粘剂的增韧机理各不相同。nano-SiO2主要是引发银纹和微裂纹增韧;PTW主要是裂纹偏转、晶须拔出和晶须脱粘增韧;OMMT受冲击时则产生大量不同层次的断裂面使应力分散而增韧。针对三种增强材料改性环氧树脂的冲击性能,建立了逾渗理论模型,证明三者的增韧行为均符合逾渗理论。说明三种增强材料在胶粘剂中起交联点的作用,并在毗邻的聚合物基体中形成了增强区,以致于相互连接贯通形成无限大的逾渗集团,从而达到整体增韧聚合物的效果。用增强材料改性后的环氧胶粘剂综合性能优良,改性工艺简单可行,成本较低,在胶粘剂改性领域有积极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朱宗敏[6](2010)在《广深线石龙特大桥桥墩加固设计与施工技术》文中研究表明对广深线K68+126石龙特大桥双柱形桥墩刚度不足病害整治设计与施工方法进行介绍,以期对类似桥梁病害的整治有所启示。

宋伟荣[7](2009)在《环氧树脂胶粘剂的增韧改性》文中研究表明环氧树脂胶粘剂是汽车工业中特别是车身所用的重要胶粘剂之一,它广泛地用于点焊胶、结构胶等一系列高强度的产品中。但由于其本体的韧性较差,必须对其进行增韧改性后才能较好的使用。本文从实际出发,对环氧树脂开展了在不同高温固化剂下的增韧研究,使用各种增韧剂对其增韧改性,研究了不同含量增韧剂对胶粘剂剪切强度、剥离强度、本体性能及玻璃化温度的影响,从实际角度给出了相关的积极意见,为开发高性能环氧类胶粘剂做了一定的工作。

胡宏林[8](2008)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自修复用微胶囊表面改性的研究》文中提出掺杂自修复用微胶囊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在航天、航空领域中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使用价值。微胶囊与树脂基体的界面效应会带来复合材料强度的下降,同时也会导致基体内微裂纹扩展到界面处便沿着界面的薄弱处绕过胶囊扩展而不是使胶囊破碎,使微胶囊不能正常工作,所以微胶囊与树脂基体的界面结合的程度是影响复合材料的性能和自修复效率的关键因素。本文针对自修复复合材料的界面区域,对加入的自修复载体微胶囊进行表面改性,采用不同方案在微胶囊表面接枝可以与环氧树脂基体反应的官能团,探讨了其各自的反应机理,研究了不同方案的制备过程,并对不同方案制得的微胶囊进行了红外光谱(IR)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以及表面形貌(SEM)分析,证明并分析微胶囊表面存在给定的官能团。对表面处理微胶囊表面进行表征和分析,IR分析可以确定微胶囊脲醛树脂囊壁已经形成;胶囊中包覆有芯材;证明了在微胶囊壁材表面存在一层硅烷偶联剂;XPS分析得到了NH2-硅烷偶联剂与微胶囊脲醛树脂壁材之间是化学连接和物理连接的综合作用结果,处理后的微胶囊表面形成一层硅烷偶联剂的包覆膜;表面形貌分析得出表面改性过的微胶囊与环氧树脂基体之间的界面连接紧密,开裂现象明显减少。对表面环氧基化微胶囊表面进行了表征和分析,IR分析得出表面环氧基化微胶囊脲醛树脂囊壁已经形成,存在环氧官能团的特征吸收峰,表明了环氧官能团被成功植入微胶囊壁材结构中;XPS分析得到在微胶囊表面环氧基有一定的分布;表面形貌分析得出表面环氧基化微胶囊较普通微胶囊表面粗糙。还进行了表面环氧基化微胶囊的性能表征,通过微胶囊芯材含量分析,得出胶囊芯材含量在55%左右;通过热失重(TGA)、差热法(DTA)分析了微胶囊产品的热稳定性能;还研究了微胶囊产品的缓释性能。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验证了微胶囊表面处理改性机理和微胶囊表面环氧基化机理,成功地在脲醛树脂壁材结构中植入了官能团,实现了胶囊的功能化。

俞翔霄,俞赞琪[9](2007)在《耐辐照环氧无溶剂漆的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对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的耐辐照性能作了介绍、并选用环氧树脂、固化剂、促进剂构成环氧无溶剂系列,作了固化物的机电性能对比和在 Co60照射下做了耐辐照性能对比,优选出可用于高能加速器电磁铁线圈绝缘的配方。并可供研制核能设备的电气绝缘材料如浇注剂、层压制品作借鉴。

韩青龙[10](2007)在《高性能环氧树脂胶粘剂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介绍了一种新型聚氨酯ETPU(端环氧基聚氨酯)的合成方法,并对ETPU改性环氧树脂做了较系统的研究,成功制备出一种高性能环氧树脂胶粘剂。主要工作包括以下三部分:1、以1-氯代丙二醇为原料,与碱性化合物在低温作用下合成了缩水甘油,并通过IR、1HNMR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探讨得出缩水甘油的最佳合成条件:当1-氯代丙二醇用量为2mol时,以异丙醇为溶剂,用量为500mL;碱性化合物为W(NaOH)=37%的水溶液;反应温度为0℃,反应时间90min;吸水剂为无水硫酸镁,其在反应50min后加入效果最佳。最佳合成条件下反应收率为82.5%。2、用缩水甘油与端异氰酸酯聚氨酯预聚物反应合成ETPU,较系统地研究了反应的影响因素,得出最佳合成条件:缩水甘油过量5%(质量分数),温度为70℃下反应持续6h。考察了ETPU的热稳定性和贮存稳定性,在90℃下ETPU稳定性较好,常温长期贮存其粘度会略有升高。利用IR、1HNMR对ETPU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已成功合成目标产物。3、用ETPU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考察了ETPU与环氧树脂的配比、固化剂的种类及用量、固化条件、填料的种类及用量、表面处理等因素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改性后胶粘剂的物理机械性能和耐化学试剂性能。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对45碳钢的拉伸强度为56.4MPa,对黄铜的拉伸剪切力为34.6MPa,其冲击强度、柔韧性和耐化学试剂性能良好。

二、ENC-6环氧灌注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NC-6环氧灌注胶(论文提纲范文)

(1)环氧树脂灌浆修补混凝土裂缝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混凝土裂缝修补技术的一般概述
    1.2 混凝土裂缝修补材料的一般概述
    1.3 环氧树脂灌浆材料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环氧树脂灌浆材料的发展历史
        1.3.2 国内外环氧树脂灌浆材料的研究现状
    1.4 环氧树脂灌浆材料修补带缝混凝土构件技术的研究进展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试验原材料及环氧灌浆材料的制备
    2.1 试验原材料
    2.2 环氧灌浆材料的制备
        2.2.1 环氧树脂灌浆材料的选用原则及标准
        2.2.2 环氧树脂灌浆材料性能测试方法
        2.2.3 试验用环氧灌浆材料制备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灌注带缝混凝土的抗压、抗折试验研究
    3.1 带缝混凝土试件制备
    3.2 模拟灌浆
        3.2.1 灌浆设备
        3.2.2 灌浆过程及工艺
        3.2.3 灌浆饱满度的测试
    3.3 试验测试方法
    3.4 结果分析
        3.4.1 抗压强度试验
        3.4.2 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分析
        3.4.3 抗折强度试验
        3.4.4 抗折强度试验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灌注带缝混凝土的渗水试验研究
    4.1 试验概况
        4.1.1 试件设计
        4.1.2 试验方案
    4.2 模拟灌浆
    4.3 灌浆修补效果的超声波检测
        4.3.1 测试方法
        4.3.2 检测结果及评价
    4.4 渗水试验结果及分析
        4.4.1 裂缝宽度、深度对渗水性能影响
        4.4.2 灌浆修复对渗水性能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环氧树脂灌浆修补钢筋混凝土梁受弯实验研究
    5.1 试验概况
        5.1.1 试件设计
        5.1.2 静载试验
    5.2 模拟灌浆
        5.2.1 灌浆设备
        5.2.2 灌浆工艺及过程
        5.2.3 灌浆效果检测
    5.3 结果分析
        5.3.1 修补前后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弯破坏及裂缝分布
        5.3.2 修补前后钢筋混凝土梁试验结果
        5.3.3 修补前后钢筋混凝土梁的弯矩—位移曲线
        5.3.4 修补前后钢筋混凝土梁受弯荷载特征值
        5.3.5 修补前后钢筋混凝土梁混凝土应变发展
    5.4 环氧树脂灌浆灌浆修补后钢筋混凝土梁承载力的计算
        5.4.1 灌浆修补后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5.4.2 灌浆后正截面受弯开裂荷载的计算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环氧树脂微胶囊的合成及其在自修复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自修复材料
        1.2.1 自修复材料的概念
        1.2.2 自修复材料的分类
        1.2.3 材料自修复的方法
    1.3 微胶囊技术
        1.3.1 微胶囊的概念及结构
        1.3.2 微胶囊的芯材和壁材
        1.3.3 微胶囊的合成方法
    1.4 微胶囊自修复技术
        1.4.1 微胶囊自修复技术的机理
        1.4.2 微胶囊自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1.5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原料及研究方法
    2.1 实验原料及实验仪器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仪器
    2.2 环氧树脂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2.2.1 界面聚合法
        2.2.2 超声技术聚合法
        2.2.3 原位聚合法
    2.3 改性胺固化剂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2.4 微胶囊表面改性的方法
    2.5 自修复试样的制备方法
    2.6 微胶囊的结构表征及性能评价
        2.6.1 包覆率的测定
        2.6.2 微胶囊的粒径测试
        2.6.3 微胶囊的形貌表征
        2.6.4 微胶囊化学结构的分析
        2.6.5 微胶囊的热稳定性分析
        2.6.6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2.6.7 微胶囊基体力学性能分析
        2.6.8 微胶囊的缓释性能评价
        2.6.9 材料的自修复效率评价
第三章 环氧树脂微胶囊的制备及表征
    3.1 引言
    3.2 界面聚合方法制备环氧树脂微胶囊
        3.2.1 微胶囊制备工艺研究
        3.2.2 微胶囊的结构及性能表征
        3.2.3 小结
    3.3 超声聚合法制备环氧树脂微胶囊
        3.3.1 微胶囊制备工艺研究
        3.3.2 微胶囊的结构及性能表征
        3.3.3 小结
    3.4 原位聚合法制备环氧树脂微胶囊
        3.4.1 微胶囊制备工艺研究
        3.4.2 微胶囊的结构及性能表征
        3.4.3 小结
    3.5 不同制备方法制备的环氧树脂微胶囊性能的比较
        3.5.1 不同制备方法制备对微胶囊包覆率和粒径的影响
        3.5.2 不同制备方法制备的微胶囊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3.5.3 不同制备方法制备的微胶囊的热稳定性分析
        3.5.4 不同制备方法制备的微胶囊的力学性能分析
        3.5.5 不同制备方法制备的微胶囊的扫描电镜分析
        3.5.6 不同制备方法制备的微胶囊的缓释性能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改性胺固化剂微胶囊的合成与表征
    4.1 引言
    4.2 改性胺固化剂微胶囊的制备工艺研究
    4.3 改性胺固化剂微胶囊的结构及性能分析
        4.3.1 微胶囊的粒径分析
        4.3.2 扫描电镜分析
        4.3.3 热稳定性分析
        4.3.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4.3.5 改性胺固化剂微胶囊缓释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微胶囊活性单元表面改性及自修复性能评价
    5.1 引言
    5.2 表面改性环氧树脂微胶囊的表征及性能分析
        5.2.1 光学显微镜分析
        5.2.2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5.2.3 扫描电镜分析
        5.2.4 力学性能分析
        5.2.5 热稳定性分析
    5.3 自修复体系的性能评价
        5.3.1 自修复试样XPS分析
        5.3.2 自修复试样第一次修复的扫描电镜分析
        5.3.3 自修复试样第二次修复的扫描电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模拟和优化活性单元分布及迁移对裂痕应力的响应
    6.1 引言
    6.2 含模拟微胶囊试件有限元模型
    6.3 有限元网格划分
    6.4 微胶囊模拟计算结果及分析
    6.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3)1000MW水轮发电机定子绕组配套材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定子绕组配套材料
    1.1 定子绕组槽部配套材料
        1.1.1 层压板
        1.1.2 环氧酯晾干漆
        1.1.3 波纹板
        1.1.4 半导体槽衬
        1.1.5 半导体室温硫化硅橡胶
        1.1.6 环氧聚酯防电晕漆
    1.2 定子绕组端部配套材料
        1.2.1 浸胶材料
        1.2.2 绝缘盒及填充材料
        1.2.3 端箍
        1.2.4 非线性半导体高阻防晕漆
        1.2.5 环氧酯晾干红瓷漆
2 1000MW发电机模拟定子绕组试验
3 结论

(4)桥梁事故灾害分析及加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病害及灾害的概念
        1.1.1 病害的概念
        1.1.2 灾害的概念
    1.2 我国现有桥梁的状况
    1.3 桥梁加固技术研究的意义
    1.4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目的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桥梁事故灾害分析
    2.1 桥梁事故分类
        2.1.1 桥梁事故基本原因
        2.1.2 事故详细分类
        2.1.3 基于损伤程度分类
        2.1.4 其他分类方法
    2.2 典型桥梁事故分析
        2.2.1 施工阶段的典型事故
        2.2.2 使用阶段的典型事故
        2.2.3 拆除阶段的典型事故
        2.2.4 典型事故分析的基本结论
    2.3 桥梁事故统计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火灾桥梁
    3.1 概述
    3.2 火灾后桥梁的检测与评估
        3.2.1 火灾后现场检测工作内容及要点
        3.2.2 小结
    3.3 火灾后桥梁的加固技术与工艺要点
        3.3.1 火灾后混凝土梁式桥的应急保通措施
        3.3.2 主梁及墩台维修要点
        3.3.3 主梁承载力补强加固要点
        3.3.4 墩台承载力补强加固要点
        3.3.5 支座更换要点
        3.3.6 耐久性加固要点
    3.4 工程应用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山体坠石地质灾害桥梁
    4.1 项目概况
    4.2 山体坠石地质灾害桥梁检测、试验评定
        4.2.1 检测目的
        4.2.2 特殊检测的主要内容
        4.2.3 特殊检查结果综述
        4.2.4 桥梁病害情况
        4.2.5 特殊检查结论
    4.3 山体坠石地质灾害桥梁加固方案设计
        4.3.1 桥梁加固内容及要点
        4.3.2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结构病害及加固措施
        4.3.3 主要材料
        4.3.4 加固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4.3.5 主要加固施工工艺及要点
        4.3.6 体外预应力索加固施工步骤
        4.3.7 裂缝处理的加固方法及工艺
        4.3.8 混凝土缺陷及外露钢筋处理
        4.3.9 种植钢筋工艺
        4.3.10 施工安全和注意事项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桥梁防撞验算
    5.1 项目概况
    5.2 桥梁防撞验算
        5.2.1 项目的目的及内容
        5.2.2 原结构典型病害
        5.2.3 结构验算分析
    5.3 桥梁防撞及桩基加固设计
        5.3.1 原结构现状
        5.3.2 方案设计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纳/微米增强材料增韧环氧胶粘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环氧胶粘剂的发展概况
        1.2.1 国外环氧胶粘剂的发展
        1.2.2 我国环氧胶粘剂的发展
    1.3 环氧胶粘剂的特点
    1.4 环氧胶粘剂组成
        1.4.1 环氧树脂
        1.4.2 固化剂
        1.4.3 促进剂
        1.4.4 增塑剂与增韧剂
        1.4.5 填充剂和增强剂
        1.4.6 稀释剂
        1.4.7 其他助剂
    1.5 环氧胶粘剂的分类
    1.6 环氧胶粘剂的主要性能指标
        1.6.1 粘度
        1.6.2 力学性能
        1.6.3 耐热性和热稳定性
        1.6.4 其他性能指标
    1.7 环氧胶粘剂的增韧改性
        1.7.1 增韧机理
        1.7.2 增韧改性方法
    1.8 本文的研究意义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
    2.2 仪器及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环氧胶粘剂的制备
        2.3.2 CTBN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
        2.3.3 固化剂用量的计算
        2.3.4 固化剂的制备
        2.3.5 被粘物表面处理
        2.3.6 纳米材料的分散
    2.4 分析方法
        2.4.1 胶粘剂粘度的测定
        2.4.2 钢/钢拉伸剪切强度
        2.4.3 浇铸体冲击强度
        2.4.4 微观形貌分析
        2.4.5 XRD衍射实验
        2.4.6 接触角及表面能测试
        2.4.7 热稳定性测试
        2.4.8 胶粘剂适用期测试
第3章 改性环氧胶粘剂的工艺与性能研究
    3.1 纳米材料的概述
    3.2 不同材料改性胶粘剂性能的比较
    3.3 胶粘剂配方的优化
        3.3.1 稀释剂的选用
        3.3.2 固化剂及固化条件的选择
    3.4 粘接面的表面处理
    3.5 胶粘剂的剪切强度
    3.6 浇铸体的冲击强度
    3.7 胶粘剂的适用期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增强材料对胶粘剂的改性机理分析
    4.1 增强材料的性能表征
        4.1.1 三种增强材料的物理性能比较
        4.1.2 增强材料的表面能测试
        4.1.3 X-ray衍射分析
    4.2 增强材料对胶粘剂粘度的影响
    4.3 不同增强材料含量对胶粘剂的改性机理分析
        4.3.1 nano-SiO_2改性环氧胶粘剂的断面形貌分析
        4.3.2 PTW改性环氧胶粘剂的断面形貌分析
        4.3.3 OMMT改性环氧胶粘剂的断面形貌分析
    4.4 不同增强材料改性环氧胶的增强增韧机理比较
    4.5 增强材料对胶粘剂耐热性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增强材料增韧的力学模型分析
    5.1 逾渗理论的概述
    5.2 脆韧转变的逾渗理论模型
    5.3 逾渗标度定律
    5.4 增强材料/环氧树脂逾渗模型的建立
        5.4.1 nano-SiO_2/EP的逾渗模型
        5.4.2 PTW/EP的逾渗模型
        5.5.3 OMMT/EP的逾渗模型
    5.5 增强材料/环氧树脂逾渗行为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环氧树脂胶粘剂的增韧改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环氧树脂胶粘剂的发展概况
        1.2.1 国外环氧树脂胶粘剂的发展
        1.2.2 我国环氧树脂胶粘剂的发展
    1.3 环氧树脂的定义和种类
    1.4 环氧树脂胶粘剂的组成
    1.5 环氧树脂胶粘剂的分类
    1.6 环氧树脂胶粘剂的主要性能指标
    1.7 环氧树脂胶粘剂的增韧改性
    1.8 环氧树脂胶粘剂的增韧机理
    1.9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材料及来源
    2.2 设备与仪器
    2.3 制备工程
        2.3.1 配方设计
        2.3.2 制备过程
    2.4 性能测试与表征
        2.4.1 耐冲洗性能测试
        2.4.2 剥离强度测试
        2.4.3 拉伸剪切强度试验
        2.4.4 拉伸强度的测试
        2.4.5 玻璃化转变温度测试
        2.4.6 老化试验
        2.4.7 耐高温、低温试验
第三章 实验结果及讨论
    3.1 填料的影响
    3.2 增韧的环氧树脂胶粘剂的性能
    3.3 不同增韧剂对环氧树脂胶粘剂胶接性能的影响
        3.3.1 羧基液体丁腈橡胶(CTBN)的影响
        3.3.2 聚醚的影响
        3.3.3 活性微凝胶
        3.3.4 核壳粒子
    3.4 不同增韧剂对本体性能的影响
        3.4.1 增韧剂对环氧树脂固化体系本体拉伸性能的影响
        3.4.2 不同增韧剂对固化物耐热性能的影响
第四章 结论
第五章 环氧树脂胶粘剂的具体运用
    5.1 车身点焊胶的研制及运用
        5.1.1 环氧树脂点焊胶的研制
        5.1.2 环氧树脂点焊胶的性能
    5.2 车身折边胶的研制及运用
        5.2.1 环氧树脂折边胶的研制
        5.2.2 环氧树脂折边胶的性能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自修复用微胶囊表面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自修复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1.4 微胶囊技术
        1.4.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2 微胶囊形态结构及功能
        1.4.3 微胶囊的应用
    1.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微胶囊表面改性机理
    2.1 表面处理理论
    2.2 表面环氧基化原理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表面改性微胶囊的制备
    3.1 实验原料及仪器设备
        3.1.1 主要原料
        3.1.2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3.2 微胶囊的制备
        3.2.1 原材料的选择
        3.2.2 实验方法
        3.2.3 微胶囊的合成工艺
        3.2.4 表面处理
    3.3 表面环氧基化微胶囊的制备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表面处理微胶囊的表征与分析
    4.1 红外光谱分析
    4.2 XPS表征和分析
    4.3 表面形貌表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表面环氧基化微胶囊表征与分析
    5.1 红外光谱分析
    5.2 XPS表征和分析
    5.3 表面形貌表征
    5.4 微胶囊囊芯含量分析
    5.5 微胶囊的缓释性分析
    5.6 微胶囊的热稳定性分析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高性能环氧树脂胶粘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胶粘剂概述
    1.2 环氧树脂胶粘剂概述
        1.2.1 环氧树脂胶粘剂的发展史
        1.2.2 环氧树脂胶粘剂的组成
        1.2.3 环氧树脂胶粘剂的分类
        1.2.4 环氧树脂胶粘剂的固化机理
        1.2.5 环氧树脂胶粘剂的特征
        1.2.6 环氧树脂胶粘剂的应用
    1.3 环氧树脂胶粘剂应用技术进展
        1.3.1 液态橡胶增韧环氧树脂
        1.3.2 热塑性树脂(TP)增韧环氧树脂
        1.3.3 刚性粒子增韧环氧树脂
        1.3.4 核壳结构聚合物增韧环氧树脂
        1.3.5 聚氨酯增韧环氧树脂
    1.4 选题目标依据及意义
        1.4.1 选题目标
        1.4.2 学术思想与立题依据
第二章 缩水甘油的合成
    2.1 实验条件
        2.1.1 试剂
        2.1.2 仪器
        2.1.3 实验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缩水甘油的表征
        2.2.2 制备工艺的优化
    2.3 结论
第三章 端环氧基聚氨酯(ETPU)的合成
    3.1 实验条件
        3.1.1 试剂
        3.1.2 仪器
    3.2 ETPU 的合成原理
    3.3 实验方法
        3.3.1 ETPU 的合成
        3.3.2 异氰酸酯基含量的测定-二丁胺回滴法
        3.3.3 粘度的测定-涂-4杯计法
        3.3.4 ETPU 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3.3.5 ETPU 红外光谱的测定
        3.3.6 ETPU 氢核磁共振谱的测定
    3.4 结果与讨论
        3.4.1 ETPU 的物理特性
        3.4.2 ETPU 的红外谱图
        3.4.3 ETPU 的核磁共振谱图
        3.4.4 温度对封端反应的影响
        3.4.5 ETPU 的热稳定性
        3.4.6 ETPU 贮存期粘度的变化
    3.5 结论
第四章 ETPU 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的研究
    4.1 实验条件
        4.1.1 主要试剂及试件
        4.1.2 主要仪器
    4.2 粘接工艺
        4.2.1 被粘接物表面处理
        4.2.2 配胶及固化工艺
    4.3 胶粘剂性能测试标准
        4.3.1 拉伸剪切强度的测定
        4.3.2 拉伸强度的测定
        4.3.3 漆膜耐冲击性测定
        4.3.4 漆膜柔韧性测定
        4.3.5 胶粘剂耐化学试剂性测定
        4.3.6 胶粘剂术语
    4.4 结果与讨论
        4.4.1 不同环氧树脂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
        4.4.2 ETPU 型号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
        4.4.3 ETPU 用量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
        4.4.4 固化剂对胶粘剂力学性能的影响
        4.4.5 固化条件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
        4.4.6 填料对胶粘剂力学性能的影响
        4.4.7 表面处理对胶粘剂力学性能的影响
        4.4.8 胶粘剂耐溶剂性研究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主要创新点
    5.3 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工作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目录

四、ENC-6环氧灌注胶(论文参考文献)

  • [1]环氧树脂灌浆修补混凝土裂缝试验研究[D]. 于腾. 北京工业大学, 2016(03)
  • [2]环氧树脂微胶囊的合成及其在自修复材料中的应用研究[D]. 符大天. 广东药学院, 2015(03)
  • [3]1000MW水轮发电机定子绕组配套材料的研究[J]. 张秋寒,徐冰. 大电机技术, 2013(03)
  • [4]桥梁事故灾害分析及加固技术研究[D]. 何宇航. 长安大学, 2010(03)
  • [5]纳/微米增强材料增韧环氧胶粘剂研究[D]. 任丹凤. 湖南大学, 2010(03)
  • [6]广深线石龙特大桥桥墩加固设计与施工技术[A]. 朱宗敏. 高速重载与普通铁路桥隧运营管理与检测修理技术论文集(上册), 2010
  • [7]环氧树脂胶粘剂的增韧改性[D]. 宋伟荣. 上海交通大学, 2009(04)
  • [8]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自修复用微胶囊表面改性的研究[D]. 胡宏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S2)
  • [9]耐辐照环氧无溶剂漆的研究[A]. 俞翔霄,俞赞琪. 第十二次全国环氧树脂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07
  • [10]高性能环氧树脂胶粘剂的研究[D]. 韩青龙. 中国海洋大学, 2007(02)

标签:;  ;  ;  ;  

ENC-6环氧树脂浇注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