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号在物理学中的意义及应用

加减号在物理学中的意义及应用

一、物理学中正负号的意义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尤峻汉,丁文江,邹建新,刘当波,高海翔,李新昊[1](2021)在《固体表面填隙H的诱导电矩对催化的重要贡献》文中指出我们在近期发表的工作中曾经指出,固体表面对填隙氢常施加泡利排斥作用,造成H原子性质的改变,增加其化学活性.简称为‘填隙H的泡利激活’.我们撰写此文目的是进一步定量地确认这一激活的真实性.着重说明,泡利激活产生填隙H的诱导电矩,它对催化起到关键作用.我们首先以简单双原子分子为例详细说明,形成分子共价键必须满足两个前提条件,即两原子密接时,必须满足‘基态能量趋同’和‘宇称匹配’(两个原子波固有的空间反演对称性相互适配)的要求.进而论证,泡利激活的表面填隙H充分满足这两个条件,原因是填隙H的诱导电矩对外来参与成键的原子(分子)的空间取向和能量具有显着的调制作用.经过严格论证,正是这种双重调制作用,使两个原子在碰撞时刻的基态能量必然趋同,同时达到宇称匹配.我们还强调,固体表面孔穴的尺寸必须和填隙H原子半径相匹配,才能保证泡利激活机制的成功运作.由此提供了对指定的化学反应如何选择催化剂的明确标准,这在应用中具有参考价值.我们将此泡利激活机制应用于一个实际而简单的化学反应,对以镍(Ni)为多相催化剂合成二氢化镁(MgH2)做出计算和定量分析.具体说明在这一反应中选择有效催化剂的办法.形象地演示了正是泡利激活填隙H电矩的双重调制作用促成了共价键Mg-H的形成,从而在理论上确认了泡利激活催化机制的合理性.最后提出一些预期的结论 ,期待得到实验的检验.

陈方利[2](2021)在《迁移视角下数学知识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影响研究 ——以电磁学部分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马丹[3](2021)在《高中生物理观念形成的现状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李文婷[4](2021)在《掺杂氮化镓电子结构和迁移率的理论研究》文中指出由于载流子迁移率对器件光电导特性有直接影响,而材料带隙的可调控性能够进一步影响载流子迁移率,使材料有更加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掺杂和外部应力两种手段调控材料的电学性质。利用第一性原理方法,主要研究铁掺杂氮化镓单轴应变下的电子结构及载流子迁移率,具体内容如下:首先,我们研究了Ga15Mg1N16以及Ga14Mg1Fe1N16体系的电子结构及有效质量,并从形成能和声子色散角度对共掺杂结构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Fe的引入使得体系能带密度增加、杂质能级更深;同时计算中考虑了 Mg掺杂对GaN基稀磁半导体(DMS)磁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Ga14Mg1Fe1N16体系的磁矩较Ga15Fe1N16体系有所减小,说明Mg的掺杂浓度在超过一定阈值时会阻碍磁性离子结合;还发现Ga14Mg1Fe1N16体系沿不同方向有效质量的差异性小于Ga15Mg1N16体系,说明Fe的掺入减小了体系各向异性。其次,通过对Ga31Fe1N32体系进行优化,计算了无应变和沿x轴单轴施加应变时体系的形成能及声子谱以证明体系在所研究的应变范围内均稳定存在。比较了generalized-gradient approximation(GGA)+U 方法和 Heyd-Scuseria-Ernzerhof(HSE)06 方法计算的带隙值,确定了论文的后续计算均采用HSE06方法。计算了沿x轴单轴施加应变时体系的能带结构和光学性质,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1.5%应变范围内,应变使得体系的对称性发生改变;应变调控了体系的带隙值,并使得价带重空穴能级和轻空穴能级的简并逐渐消除;还研究了各应变条件下的复介电函数、吸收系数等光学性质,发现应变对材料光学性质影响较大的地方普遍位于光子能量为零的点;从整体观察,应变后的体系均有不同程度的蓝移现象。在低能区拉应变作用下各光学性质的峰值均增大,而压应变作用下的峰值存在不同程度的减小。最后,利用上述相关数据,计算了Ga31Fe1N32材料的有效质量、形变势和弹性常数等物理参数。从结果可以看出该材料是具有较大刚度的脆性材料;在应力作用下,导带底带边能量变化较大,得到的电子形变势大于空穴形变势,而电子的有效质量远小于空穴的有效质量;电子有效质量随着压应变到拉应变的变化呈现出递减趋势。文中只考虑了声学波声子散射,使得计算所得的载流子迁移率偏大,给出了载流子迁移率的上限。计算结果符合本征GaN电子迁移率远大于空穴迁移率的实验值趋势。得到了载流子迁移率随x轴单轴应变有效质量的变化趋势。

尹克利[5](2021)在《高中物理模型学习进阶的教学策略 ——以“磁场”教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任建新[6](2021)在《基于概率成形的新型编码调制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全球互联网数据量遵循着每年约60%的增长速率迅速增长,而近些年来光纤通信系统传输容量的增速却从超摩尔定律的78%降至20%,缓慢的增速已远远不能满足急剧增长的传输容量需求,光纤通信系统面临严重的“容量危机”。在有限带宽资源下,编码调制技术通过高阶调制与可靠编码能够有效提升信道频谱效率,而基于概率成形的新型编码调制通过降低高能量星座点发射概率、增加低能量星座点发射概率,能够实现对均匀调制星座的概率分布优化,提升调制格式与传输信道的匹配度,成为改善光纤通信系统传输性能、逼近信道容量极限的有效手段。本论文在研究光纤通信系统中的编码调制理论基础上,针对如何低复杂度产生非均匀分布概率成形信号、如何进一步提升星座成形增益、如何实现概率成形机制安全性能的同步提升三个关键科学问题,重点研究了非均匀分布概率成形信号的产生方法、星座几何概率混合成形技术、以及基于混沌加密的概率成形安全机制。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与创新点如下:1.非均匀分布概率成形信号的产生方法a)提出了基于符号分类的多子集分区映射概率成形信号产生方法,该方法通过将原始数据分类为携带不同比特数的多个符号子集,将子集中具有不同概率的符号映射到星座的不同区域,使得具有较高概率的符号映射到内部,具有较低概率的符号映射到外部,从而有效降低信号平均功率并改善系统误码率性能,该方法不仅具有低实现复杂度优势,还能够实现不同阶数的调制格式以获得灵活的信息熵,实验结果表明,所产生的PS-CAP-12信号比传统CAP-16信号获得了 2 dB的接收灵敏度增益;b)提出了基于霍夫曼编码的比特交织多载波概率成形信号产生方法,该方法通过霍夫曼编码映射与二进制信息比特交织,结合基于传统滤波器组多分支多载波概念的广义频分复用技术,实现了更低峰均功率比、超低带外辐射,并且对频率偏移和相位噪声不敏感的多载波概率成形信号产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更好的信号传输性能,能够支撑更高传输速率、更远传输距离。2.星座几何概率混合成形技术a)提出了基于类蜂巢型判决区域设计的二维星座混合成形方案,该方案以星座增益指数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增加星形星座中不同幅度圆环的数目,降低每个圆环上的星座点数,使得大部分星座点内缩,并引入概率成形技术优化星形星座中星座点的概率分布,基于星型星座几何结构设计与概率成形的结合,实现了星座平均功率的降低和星座增益指数的提升,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PS star-CAP-16较传统PS star-CAP-16获得了 1.5 dB的接收灵敏度增益;b)提出了基于正四面体基元设计的三维星座混合成形方案,该方案基于两种星座成形技术在三维星座空间上的结合作用,通过三维空间中以正四面体为基元的拓扑设计,充分发挥了高维空间星座几何概率优化潜力,使得在最小欧氏距离固定的条件下,实现了星座点尽可能的内向聚集与星座平均能量的降低,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3D-PS-CAP-16较传统3D-PS-CAP-16获得了 1.0 dB的接收灵敏度增益。3.基于混沌加密的概率成形安全机制a)提出了基于两级球形星座掩蔽的3D-CAP-PON系统,该系统基于蔡氏电路映射、一维Logistic映射两种混沌模型,分别实现了三维星座的旋转掩蔽与伸缩掩蔽,掩蔽后的星座呈一定厚壁的空心圆球状,这种多维多级多混沌星座掩蔽方法为星座掩蔽带来了更大的灵活性,有效提升了星座加密所带来的安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密钥空间达1.2×1073量级,具备可靠的抗攻击能力;b)提出了基于混沌CCDM的PS-OFDM-PON系统,该系统基于可同时生成四组混沌序列的4D超混沌吕氏系统,实现了 QAM映射过程中幅度映射规则的混沌扰动加密以及正负符号的动态混沌配置,不仅能够进行星座概率分布的优化实现误码率性能的提升,而且可以进行数据的物理层加密实现安全性能的提升,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PS-16QAM-OFDM加密信号较均匀16QAM-OFDM获得了 1.2 dB的接收灵敏度增益,且密钥空间达1.98×1073量级,表现出了良好的初值敏感性。

周文豪[7](2021)在《QCD手征相变及相图的研究》文中提出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性质的科学,其中高能原子核物理是研究尺度大约在1fm左右的科学。两个原子核经过极端高能量的加速进行碰撞,让核物质可以达到极端高温、高密等极端的状态,理论物理学家预言在此状态会存在一种新的称之为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uark Gluon Plasma,QGP)的物质状态。在2000年前后,美国纽约布鲁克海文实验室下属的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elativistic Heavy Ion Collider,RHIC)对可能的QGP的信号进行了测量,证实了这种物质状态的存在性,另外包括欧洲核子中心(the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CERN)下属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arge Hadron Collider,LHC)和同样位于欧洲的正在建造中的反质子和离子研究装置(Facility for Antiproton and Ion Research,FAIR)也在或将要精确测量QGP的一些性质。在这样极端的物质状态下,要想研究其性质也变得异常棘手,物理学家一方面提出了很多可能存在的QGP的性质,另一方面实验物理学家提出各种各样的观测量来验证这些猜想。由于实验上很难测得核反应末态各个粒子的坐标信息,一般我们通过粒子的动量信息来分析,例如通过各向异性流来分析粒子动量空间的集体行为等。物理学家发现在QGP中,粒子手征相变后,旁观者粒子的运动产生了极强的电磁场,若此刻左右手征粒子数不相同,那么就会产生沿着磁场方向的净电流,此现象被称之为手征磁效应(Chiral Magnetic Effect,CME)。CME存在一个名为手征分离效应(Chiral Separation Effect,CSE)的对偶效应。CME和CSE相互作用下,会引起一种被称作手征磁波(Chiral Magnetic Wave,CMW)的集体激发。通常认为磁场在沿着垂直于反应平面的方向最大,也即在这个方向上手征磁效应所产生的净电流最大,因而提出了很多可以用来判定磁场方向存在净电流和电荷分离的观测量,RHIC的STAR合作组和LHC的ALICE合作组分别在Au+Au@200Ge V的系统和Pb+Pb@2.76Te V系统中观测到了电荷分离的信号。大多数观测量只能判定是否在垂直于反应平面的方向发生电荷分离,但是也有很多所谓的背景可以产生类似的效果,例如横平面的动量守恒(Transverse Momentum Conservation,TMC)、中性共振态粒子的衰变和局域电荷守恒(Local Charge Conservation,LCC)等。LHC的CMS合作组在小系统中也观测到了类似的信号,然而通常在此系统中应不存在QGP相,这给实验观测带来了挑战。这方面对实验的测量有不同的解读,因此还存在不少争议。因为背景的存在,需要该领域的科学家,一方面提出更好的对于背景不敏感的观测量,另一方面可以设计不同的碰撞实验,例如U+U这种形变核的碰撞,以及近些年正在进行的同量异位素(核子数相同,质子数不同)实验。另一个比较热门的领域是探究强子-夸克相变中可能存在的相变临界点的信号。很多理论计算表明,在高化学势区域内,从强子气体过渡到QGP的过程或者其逆过程不是一个平滑的转变过程,而是存在一阶相变。另一方面格点QCD理论的计算结果表明,在低化学势的区域相变是连续平滑的相变。那么在连续相变和一阶相变之间可能就存在一个过渡点,也即相变临界点(Critical End Point,CEP)。为了寻找该相变点,实验上同样也提出了很多物理观测量,其一是通过诸如净电荷、净重子数和净奇异数等守恒荷的涨落来研究,这方面可通过探究守恒荷的高阶矩的乘积或比值来完成。在理论模型方面,这些高阶矩的乘积或者比值可以和磁化率的比值产生一一对应的关系。为此,STAR提出了能量扫描的实验来寻找相变临界点。在理论计算方面,由于所探究的问题是多体问题,并且格点QCD理论在高化学势的区域存在费米符号的问题,因此基于有效QCD理论及其平均场近似来研究相图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另一方面,由于相对论重离子碰撞是复杂的动力学过程,因而很多输运模型和流体力学模型被提出,本文主要基于输运模型探究QGP性质。本论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分如下两个方面,其一为在周期性边界条件的箱体系中模拟手征磁效应和与其相关的效应,其二是通过将Polyakov-looped Nambu-Jona-Lasinio(pNJL)模型引入到多相输运模型(A Multiphase Transport,AMPT)当中来探究QGP相变现象。本文分为如下两部分进行阐述。一、首先我们从半经典的方法推导了自旋运动学方程(Spin Equation of Motion,SEOM)和手征运动学方程(Chiral Equation of Motion,CEOM),并且从较简单的密度分布研究了手征磁波效应,从CMW方程求解出了对应的密度演化分布。我们建立了一个箱中粒子模型,它是一个具有循环边界条件的体系,在此体系中粒子数和四动量都是守恒的。我们首先探讨了在箱体系中,粒子分别满足SEOM和CEOM情况下的动力学行为。我们发现在CEOM的体系中,对于小动量粒子的运算会出现异常的现象,需要对这部分粒子做动量截断,另外两套EOM得到的沿外磁场方向的净电流大小都小于理论得出的结果,其中SEOM要小于CEOM下的结果。在变磁场的情况下,CEOM输运模拟中的电流对于磁场的变化响应很快,而SEOM输运模拟中会存在一个弛豫过程。进一步我们探究了箱体系中CMW的演化行为,通过给定一个简单的初态,引入沿磁场方向左右手征粒子数的一个正弦形式的分布,发现该分布会随着时间沿磁场方向运动。我们通过拟合该密度分布演化形式可以得到CMW的相速度和扩散系数,发现在两个EOM输运模拟中,相速度对于约化剪切粘滞系数的依赖不太明显,而扩散系数随着约化剪切粘滞系数的增大而增大,相速度和扩散系数都随着温度的增大而减小,CEOM中的相速度要高于SEOM中的相速度,SEOM和CEOM中的扩散系数随磁场的变化趋势也不相同。我们还探究了电四极矩随时间的演化,两个EOM中,电四极矩都随着磁场的增大而演化加快,并且最大值也越大,温度越低演化速度越快,但相应的衰减也越快。变磁场的情况下也存在类似电流的变化,由于SEOM中存在弛豫过程,致使SEOM中的电四极矩存在时间也较CEOM中的长。以上为手征对称性恢复的部分子相输运模拟研究。二、我们将pNJL模型引入到AMPT模型中用以描述部分子演化过程,并且设置了有限大小的矢量相互作用,可以使得正反夸克受到不同的矢量相互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相同的模型进行热力学计算,得到部分子的相图信息和相变临界点的位置。为了能让AMPT初态部分子的分布能够达到(p)NJL模型中的分布,我们采用了碰撞选择的方法,并且改进了碰撞模型,引入随机碰撞方法,使得碰撞数更为精确。另外在原先的AMPT模型基础上还引入了强子平均场和同时考虑坐标空间和动量空间的夸克组合模型。我们探究了部分子相和强子相中心区域粒子密度的演化,以及通过热力学结果拟合得到部分子的相图径迹。我们发现NJL或pNJL拓展的AMPT模型对正反介子、正反质子和正反介子的动量谱和RHIC-BES实验的数据都符合得较好。NJL模型中在动量截断以上的粒子不受到平均场的作用,pNJL模型中的粒子无此限制。并且pNJL模型中有Polyakov圈的贡献,使得pNJL模型中部分子冻出时间比NJL模型晚,促使在相同的冻出条件下,pNJL模型中的部分子可以受到更久的矢量势的作用。综合上述两个方面原因,pNJL模型部分子的椭圆流劈裂要比NJL模型中的大,尤其是s和(?)夸克的结果。在经过强子化和强子平均场演化后,pNJL拓展的AMPT模型末态强子椭圆流劈裂也要比NJL中的大。为了更好地拟合实验上椭圆流劈裂的数据,NJL和pNJL模型都需要在低碰撞能量下拥有大的矢量耦合系数,在高碰撞能量下拥有较小的矢量耦合系数。以上为有效QCD相图的研究。

王庆升[8](2021)在《一种九自由度手术机器人的运动学与仿真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手术机器人发展迅速,受到广泛研究关注。手术机器人系统主要包括主手部分、从手部分、图像系统、控制系统四个部分。其中从手部分设计及其控制算法是手术机器人的核心技术,从手机器人需要经过RCM远心点这一不动点。本文针对RCM远心点这一需求,提出了一种9自由度手术机器人模型,基于D-H建模方法建立了9自由度机器人模型。创新性的将该9自由度模型以RCM远心点为节点,分解为两个6自由度模型,并分别对两个模型进行了分析求解,最后合并为9自由度机器人的解。基于齐次位姿矩阵,推导了机器人正运动学计算公式,实现了关节空间到操作空间的正向映射。运用解析法解矩阵方程组分别获取两个机器人模型的运动学逆解,最后合并方程的解得到了九自由度机器人的32组解,实现了操作空间位姿到关节空间的逆向映射。求解过程中,通过对方程变量参数的分析,列举了内部奇异的发生位置和几何意义,推导了末端位姿参数的取值范围,得出模型的可达工作空间和灵活工作空间。基于微分变换法求解了机器人的速度雅可比矩阵,实现了操作空间速度到关节空间的正向和逆向映射。通过对雅可比矩阵分析计算,列举了边界奇异的发生位置和几何意义,进一步完善了奇异位形。最后使用MATLAB对运动学逆解进行编程,验证了其正确性。基于雅可比矩阵的转置求解了静力学,实现了关节空间静力旋量到操作空间的正向映射和逆向映射,并分析了雅可比奇异点在机器人静力学的应用。基于矢量积的雅可比矩阵对逆向加速度进行了求解,实现了操作空间的加速度到关节空间的逆向映射。对速度和加速度进行了传递推导,实现了每个关节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正向映射,并推导了每个关节质心的运动参数。使用牛顿-欧拉法将动力学中力和运动的关系,转化为力和力矩的平衡,完成了对模型动力学力旋量的理论公式推导。最后通过向外递推和向内递推实现了关节空间力旋量到操作空间力旋量的正向映射和逆向映射。对于关节空间的轨迹规划,通过公式推导和编程实现了五次多项式插值法和五段位置S曲线法关节空间轨迹规划,并提出两种改进的五次多项式插值法,并通过编程展示了轨迹规划曲线的图像。推导了两种常见的直线插补和圆弧插补,用坐标系转换实现了圆弧插补的插补点求解。对操作空间的直线和圆弧曲线做了逆向映射,进一步完善了关节空间到操作空间的映射关系。基于ROS仿真平台,使用Python编程实现了圆弧插补法画圆,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整体算法的正确性。本研究为外科手术机器人提供一种思路和解决方案,运动学和动力学计算和仿真可为此机器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计算基础。

胡雪芳[9](2021)在《基于图论分析年龄和认知障碍对白质功能网络的影响》文中指出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缓慢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疾病,极大程度上影响老年患者的正常生活。目前临床上对阿尔茨海默症的诊断方法仍是传统的心理学测试和临床的询问等,误诊率高且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期。数十年来,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高速发展,越发广泛的关注聚集于基于fMRI数据的研究。统计发现,目前大多数研究致力于结构磁共振影像、白质扩散张量成像和fMRI灰质信号,基于fMRI白质信号的研究甚少。网络连接是探究大脑复杂功能系统的重要手段,据此本研究提出基于fMIR分析大脑白质功能连接网络拓扑属性和白质与灰质相关功能连接模式的组间差异,从而探究年龄和AD对大脑功能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图论的方法分析年龄和不同程度认知障碍引起的白质相关功能网络和灰质相关功能网络的拓扑属性差异,发现白质功能网络的多个拓扑参数组间存在显着差异,灰质功能网络的拓扑参数无显着差异。基于支持向量机将白质相关功能网络的组合拓扑参数作为输入特征进行学习分类,分类表现较理想,正确率高达98%,可视为有效定量特征。结果证明了白质功能网络拓扑属性的差异能够作为区分年龄和诊断认知障碍程度的生物标志物的有效性,为临床探索AD影像学生物标志物奠定了方法学基础。(2)基于白质与灰质相关功能连接网络分析不同阶段相关区域功能连接模式的变化规律,静息状态下,随着正常衰老和认知障碍的逐步加重,白质与灰质相关的部分区域功能连接减弱或消失,也存在个别区域的功能连接性增强。结合双样本T检验方法统计各白质区域功能性的变化,与白质与灰质相关功能连接模式变化相一致。进一步验证了白质与灰质相关功能连接模式的改变可作为揭示衰老和认知障碍发展生物学指标的有效性。综上,基于fMRI研究发现正常青年人和正常老年人、不同阶段认知障碍患者的白质功能网络拓扑属性和白质与灰质相关功能连接模式都存在组间差异,可能为揭示老年疾病和认知障碍的发生提供神经生物学指标,为AD生物学标记的确立提供了补充依据。

马荣荣,赵承祥,孟欣,杨虎[10](2019)在《正负号在光学中的物理含义的研究》文中指出数学作为物理学的语言,具有表述的单一性和抽象性。以光学基本规律和现象为基础,通过归纳演绎的手段,从性质符号、量质符号和空域符号三个方面,阐述了正负号在光学中具有的揭示物理含义的广延性,提出了限定情景下正负号所体现出的性质、量质和区域性态,所获结论对基础光学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二、物理学中正负号的意义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物理学中正负号的意义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固体表面填隙H的诱导电矩对催化的重要贡献(论文提纲范文)

1 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前提条件
    1.1 前提条件A(能量趋同)
    1.2 前提条件B(宇称匹配)
2 泡利激活填隙H的调制效应
3 用‘泡利激活’解释氢化镁合成反应
4 结论和讨论

(4)掺杂氮化镓电子结构和迁移率的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氮化镓基应变及掺杂方面的研究进展与现状
    1.3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1.3.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3.2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2 研究理论及方法
    2.1 密度泛函理论
        2.1.1 Hohenberg-Kohn定理
        2.1.2 Kohn-Sham方程
        2.1.3 交换关联泛函
        2.1.4 赝势
    2.2 应力与应变
        2.2.1 应力
        2.2.2 应变
        2.2.3 应力与应变关系
    2.3 形变势理论
    2.4 迁移率
        2.4.1 迁移率简介
        2.4.2 迁移率计算公式
        2.4.3 影响迁移率因素
    2.5 本章小结
3 Fe-Mg共掺杂GaN电子结构及有效质量的研究
    3.1 引言
    3.2 理论模型和稳定性分析
        3.2.1 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
        3.2.2 结构稳定性分析
    3.3 结果分析
        3.3.1 结构性质
        3.3.2 电子结构性质
        3.3.3 有效质量
    3.4 本章小结
4 Ga_(31)Fe_1N_(32)体系的单轴应变行为及迁移率研究
    4.1 模型构建及计算方法
        4.1.1 模型构建
        4.1.2 计算方法及参数设置
    4.2 体系稳定性分析
    4.3 应力对Ga_(31)Fe_1N_(32)能带结构和态密度的影响
        4.3.1 无应力体系能带结构和态密度
        4.3.2 x轴施加应力体系的能带结构和态密度
    4.4 应力对Ga_(31)Fe_1N_(32)光学性质的影响
        4.4.1 介电函数
        4.4.2 吸收系数、能量损失谱和消光系数
        4.4.3 反射率与折射率
    4.5 单轴应变下Ga_(31)Fe_1N_(32)的相关物理参数及迁移率
        4.5.1 弹性常数、形变势和有效质量
        4.5.2 迁移率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基于概率成形的新型编码调制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光纤通信系统研究现状
        1.2.2 基于概率成形的编码调制技术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1.4 论文组织结构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光纤通信系统中的编码调制基础理论研究
    2.1 引言
    2.2 光纤通信系统概述
        2.2.1 IMDD系统
        2.2.2 相干光通信系统
        2.2.3 IMDD系统与相干光通信系统的比较
    2.3 编码调制技术
        2.3.1 IMDD系统中的先进调制技术
        2.3.2 相干光通信系统中的先进调制技术
    2.4 星座成形技术
        2.4.1 概率成形技术
        2.4.2 几何成形技术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非均匀分布概率成形信号的产生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恒定成分分布匹配器
    3.3 基于符号分类的多子集分区映射概率成形信号产生方法
        3.3.1 方法原理
        3.3.2 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3.4 基于霍夫曼编码的比特交织多载波概率成形信号产生方法
        3.4.1 方法原理
        3.4.2 仿真验证与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星座几何概率混合成形技术研究
    4.1 引言
    4.2 星座增益指数
    4.3 基于类蜂巢型判决区域设计的二维星座混合成形方案
        4.3.1 方案原理
        4.3.2 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4.4 基于正四面体基元设计的三维星座混合成形方案
        4.4.1 方案原理
        4.4.2 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基于混沌加密的概率成形安全机制研究
    5.1 引言
    5.2 混沌加密基础理论
    5.3 基于两级球形星座掩蔽的3D-CAP-PON系统
        5.3.1 系统原理
        5.3.2 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5.4 基于混沌CCDM的PS-OFDM-PON系统
        5.4.1 系统原理
        5.4.2 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相关工作展望
缩略语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申请专利目录

(7)QCD手征相变及相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列表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重离子物理简介
    1.3 重离子碰撞中的流
    1.4 手征反常效应简介
        1.4.1 手征磁效应和手征分离效应
        1.4.2 手征磁波
        1.4.3 实验上的观测结果
    1.5 QCD相图
    1.6 本文简介
第2章 手征反常效应的研究
    2.1 手征磁效应
        2.1.1 半经典手征运动学方程推导
    2.2 手征磁波
    2.3 箱中粒子模拟
        2.3.1 箱中粒子模型
        2.3.2 散射过程
    2.4 结果和讨论
        2.4.1 手征磁场效应和手征分离效应
        2.4.2 手征磁波
        2.4.3 电四极矩
第3章 有效QCD相图输运模拟的研究
    3.1 NJL模型
    3.2 pNJL模型
    3.3 平均场演化方程
    3.4 AMPT模型
    3.5 箱中粒子的计算
    3.6 平均场拓展的AMPT模型中的模拟
第4章 总结和展望
    4.1 总结
    4.2 展望
附录A
    A.1 SEOM中碰撞后的自旋抽样
    A.2 约化剪切粘滞系数
    A.3 理论碰撞数
    A.4 重离子碰撞中的椭圆流的计算
    A.5 平均场近似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8)一种九自由度手术机器人的运动学与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机器人
        1.1.2 手术机器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安排
        1.4.1 远心运动机构
        1.4.2 运动学算法
        1.4.3 研究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机器人建模与分析
    2.1 机器人数学模型
        2.1.1 位姿表示
        2.1.2 位姿变换
        2.1.3 D-H建模方法
        2.1.4 自由度分析
    2.2 运动学基础
        2.2.1 数学基础
        2.2.2 雅可比矩阵
        2.2.3 奇异性
    2.3 九自由度机器人建模
        2.3.1 Pieper准则
        2.3.2 机器人模型设计
        2.3.3 MATLAB建模
        2.3.4 虚拟六轴部分
        2.3.5 实体六轴部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计算
    3.1 正运动学计算
        3.1.1 九自由度机器人
        3.1.2 虚拟六轴
        3.1.3 实体六轴
    3.2 虚拟六轴部分逆解
        3.2.1 运动学逆解
        3.2.2 速度雅可比
        3.2.3 逆解验证
        3.2.4 蒙特卡洛空间分析
    3.3 实体六轴部分逆解
        3.3.1 运动学逆解
        3.3.2 速度雅可比
        3.3.3 逆解验证
        3.3.4 蒙特卡洛空间分析
    3.4 合并九自由度逆解
        3.4.1 速度雅可比
        3.4.2 逆解验证
        3.4.3 蒙特卡洛空间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机器人动力学计算
    4.1 静力学
    4.2 速度和加速度
        4.2.1 逆向加速度
        4.2.2 速度传递
        4.2.3 加速度传递
        4.2.4 质心的速度和加速度
    4.3 动力学计算
        4.3.1 拉格朗日动力学方程
        4.3.2 牛顿-欧拉动力学方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机器人轨迹规划
    5.1 关节空间轨迹规划
        5.1.1 多项式插值
        5.1.2 多段位置S曲线
    5.2 直角空间轨迹规划
        5.2.1 直线插补算法
        5.2.2 圆弧插补算法
    5.3 路径规划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ROS机器人仿真
    6.1 ROS平台
        6.1.1 ROS通讯机制
        6.1.2 RViz可视化工具
    6.2 配置模型
        6.2.1 URDF模型文件
        6.2.2 Solid Works模型
    6.3 MoveIt!仿真
        6.3.1 Setup Assistant配置模型
        6.3.2 Move It!关节空间轨迹规划
        6.3.3 Move It!直角空间轨迹规划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总结
    7.2 不足
    7.3 展望
    7.4 心得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学术成果

(9)基于图论分析年龄和认知障碍对白质功能网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功能磁共振成像原理
        1.2.1 fMRI发展概述
        1.2.2 fMRI基本原理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文组织结构安排
第二章 fMRI数据获取与功能网络构建
    2.1 fMRI影像数据获取
        2.1.1 ADNI数据库
        2.1.2 HCP数据库
        2.1.3 数据来源
    2.2 数据预处理
    2.3 分割模板选择与感兴趣区域定义
    2.4 功能网络的构建
        2.4.1 节点的定义
        2.4.2 边的定义
        2.4.3 功能网络构建方法
        2.4.4 阈值选择
    2.5 网络分析度量指标
        2.5.1 小世界属性
        2.5.2 全局属性度量指标
    2.6 SVM分类
        2.6.1 SVM分类器原理
        2.6.2 分类评价指标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白质功能网络的拓扑属性分析
    3.1 年龄相关的特征参数变化结果统计与分析
    3.2 认知障碍患者的特征参数变化结果统计与分析
    3.3 基于SVM的分类结果统计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白质-灰质功能连接分析
    4.1 功能连接结果统计与分析
        4.1.1 年龄相关的功能连接变化分析
        4.1.2 认知障碍相关的功能连接变化分析
    4.2 感兴趣区域结果统计与分析
        4.2.1 年龄相关结果统计与分析
        4.2.2 认知障碍患者结果统计与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总结
    5.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白质感兴趣区域名称
    附录二 灰质感兴趣区域名称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10)正负号在光学中的物理含义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性质符号
    1.1 干涉条纹分布的反序性
    1.2 偏振光的旋转性
    1.3 色散的正反常性
    1.4 干涉、衍射条纹分布的对称性
    1.5 结构性质
2 量质符号
    2.1 表示意义相反量的性质
    2.2 相对性
3 空域符号
    3.1 物像的虚实性
    3.2 物象的正倒性
    3.3 区域性
4 结论

四、物理学中正负号的意义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固体表面填隙H的诱导电矩对催化的重要贡献[J]. 尤峻汉,丁文江,邹建新,刘当波,高海翔,李新昊. 分子催化, 2021(05)
  • [2]迁移视角下数学知识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影响研究 ——以电磁学部分为例[D]. 陈方利. 石河子大学, 2021
  • [3]高中生物理观念形成的现状调查研究[D]. 马丹.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4]掺杂氮化镓电子结构和迁移率的理论研究[D]. 李文婷. 西安理工大学, 2021
  • [5]高中物理模型学习进阶的教学策略 ——以“磁场”教学为例[D]. 尹克利.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6]基于概率成形的新型编码调制关键技术研究[D]. 任建新.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7]QCD手征相变及相图的研究[D]. 周文豪.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2021(01)
  • [8]一种九自由度手术机器人的运动学与仿真研究[D]. 王庆升.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1)
  • [9]基于图论分析年龄和认知障碍对白质功能网络的影响[D]. 胡雪芳. 河北大学, 2021(09)
  • [10]正负号在光学中的物理含义的研究[J]. 马荣荣,赵承祥,孟欣,杨虎.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9(23)

标签:;  ;  ;  ;  ;  

加减号在物理学中的意义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