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峰山区生物资源及其保护

九峰山区生物资源及其保护

一、九峰山地区的生物资源及其保护(论文文献综述)

苏杭[1](2020)在《消费变革背景下辽宁省山地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研究 ——以辽东三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山地承载了人类身心健康的诉求,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和生态资源。山地旅游满足了新时代旅游者回归自然、追求健康的愿望,受到广大旅游者青睐,已进入规模发展阶段。辽宁省山地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目前正值消费变革时期,旅游者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开始追求旅游产品的精品化、特色化、文化属性及健康属性,然而从现有的山地旅游资源开发情况来看,很多已开发和待开发的山地旅游产品与市场需求相脱节,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变化的需求,造成了山地旅游资源的浪费。如何根据消费变革的趋势,深度分析山地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因素,构建科学的开发评价体系,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对山地旅游研究作很好的理论补充。首先对消费变革、山地旅游资源及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三方面的相关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和评述,并对山地旅游、山地旅游资源及山地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等相关概念进行辨析,为文章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撑。其次,以旅游供需、旅游系统论等理论为指导,在对相关文献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消费变革衍生的新兴旅游需求,综合专家访谈及实地调研,从供给潜力系统、需求潜力系统及支持潜力系统3个层次、9个准则层、29个指标层构建山地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得出各指标权重分布情况。结果显示供给潜力系统在山地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体系中权重最高,需求潜力系统次之,支持潜力系统所占比重最小;指标层中山地旅游资源丰度、独特性、旅游收入及旅游人次权重较高。在辽东三县中本溪满族自治县开发潜力最大,其需求潜力最高,供给潜力及支持潜力相对欠缺;桓仁满族自治县发展潜力第二,其供给潜力及支持潜力优良,需求潜力相对不足;宽甸满族自治县开发潜力最小,其供给潜力及支持潜力中等,需求潜力严重欠缺。进而提出在供给方面打造精品山地旅游项目、挖掘山地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建设高品质旅游服务设施;在需求方面借助新媒体手段宣传营销、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和提高旅游消费水平;在支持潜力方面加强高素质旅游从业人员培养、全面提升山地旅游网络化水平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健全区域内交通运输体系。

王旭娜,钱宏革,白晓拴[2](2018)在《包头市九峰山蝴蝶群落多样性》文中研究说明为探明包头市九峰山蝴蝶种类多样性,在该地区设置枣沟收费站(Ⅰ)、南沟门(Ⅱ)、灵应寺(Ⅲ)、枣沟公路33 km(Ⅳ)、九峰山景区(Ⅴ)5条样线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包头市九峰山地区有蝴蝶37种,隶属于4科34属,其中包括内蒙古蝴蝶新纪录2种,大卫新灰蝶(Neolycaena davidi)和波珠弄蝶(Erynnis popoviana);蛱蝶科(Nymphalidae)的属数和物种数最丰富,为16属19种,是九峰山的优势类群;弄蝶科(Hesperiidae)的属数和种数最少,为4属4种,是九峰山的稀有类群;蛱蝶科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高,分别为4.8803和0.8517;粉蝶科(Pieridae)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低,分别为1.0544和0.2942,而其优势度指数最高,为0.8784;5条样线的蝴蝶多样性显示,灵应寺(Ⅲ)具有最高的科级(1.1052)、属级(2.2656)和种级多样性指数(2.2951);九峰山地区蝴蝶的物种数(25种)、多样性指数(2.3476)和物种丰富度指数(4.0297)在7月达到最高值;该地区的区系成分以古北界成分为主,计27种(72.97%),广布种10种(27.03%),无东洋种。

陈龙[3](2016)在《阴山山脉植被及其分布格局》文中研究表明阴山山脉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区,也是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其生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为整体了解阴山山脉植被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在对阴山山脉195个样地进行详细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1)阴山山脉植被类型丰富,包括针叶林、阔叶林、疏林、灌丛、草原、荒漠、草甸7个植被型组,11个植被型,60个群系。从群落学角度分析了阴山山脉各植物群系特征,重点分析了阴山山脉面积最大的针叶林即侧柏林和面积最大的阔叶林即白桦林,首次对阴山山脉甘青针茅草原、白羊草草原、刺旋花荒漠、鹰爪柴荒漠、脱皮榆林、蒙椴林、青扦林、白扦林进行了详细报道。2)阴山山地南坡陡峭且相对高差大,对水热再分配作用十分显着,致使植被跨地带分布现象突出,蒙古扁桃荒漠可以分布到大青山五一水库附近干燥的阳坡,刺旋花荒漠可以分布到九峰山一带,小针茅荒漠草原群落可以分布在大青山红山口附近,白羊草草原从蛮汗山向西可达大青山以及乌拉山东部。3)阴山山脉植被分布具有较强的垂直分布规律,从基带到山顶基本表现为草原-灌丛-森林的较为完整的北方温带山地植被景观特征。按基带植被类型的差异,将阴山山脉划分为东、中、西三段,并划分出各段山地植被垂直带谱。东段山地基带为典型草原,植被主要以森林、灌丛和草原为主,植被覆盖度较高;中段山地基带为荒漠草原,植被主要以森林、灌丛、草原为主,但森林面积不如东段的大且类型减少;西段山地基带为荒漠,植被主要以疏林、荒漠和草原为主,植被覆盖度较低。4)阴山山脉植被沿经度的水平分布规律也很明显,东、中、西段山地无论从植被类型还是从植被带谱数量,都表现为递减的趋势。东段表现为温带森林区山地植被分布的特点,中段表现为温带草原区山地植被分布的特点,西段主要表现为温带荒漠山地植被分布的特点。5)阴山山脉植物群落多样性沿海拔和经度梯度表现出有规律的变化,随着海拔的升高,水热的适当组合,群落的α多样性逐渐增大,而α多样性呈波动性的变化。随着经度的增加,水分条件的改善,群落的α多样性逐渐增大,通过对群落β多样性的分析,群落物种更替的速率呈倒“V”字形变化,在昆都仑河附近(110°E)处达到最大。Y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阴山山脉从东到西,物种的多样性逐渐降低。

马娅萍[4](2016)在《灰狼在中国的分布和澳洲野狗的群体遗传结构及系统发育分析》文中认为该论文分为两个部分,两个部分的研究内容都为家犬的东亚起源假说提供强有力的证据。第一部分是灰狼在中国的分布,灰狼(Canis lupus),又称狼,隶属食肉目,犬科,犬属,是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的陆生哺乳动物之一。国际上关于狼的研究很多,但中国狼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关于灰狼在中国的整体分布格局的报道更是缺乏。关于灰狼在世界的分布,过去的研究一直认为主要集中于欧亚大陆和北美地区,近年来的研究则认为非洲也是有灰狼分布的,所谓的非洲豺(Canis aureus, Linneaus 1758)其实是非洲狼(Canis lupus lupaster)。类似地,关于灰狼在中国的分布,很多西方学者认为灰狼曾经广泛分布在中国,但现在在中国的南方已经灭绝;还有一些学者则认为灰狼从古至今都不存在于中国的南方。而大量关于灰狼过去和现在分布的中文文献都认为灰狼分布于除台湾、海南岛及其他一些岛屿外的所有省区。造成西方学者对灰狼在中国分布范围误解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只有少量的图书描述过灰狼在中国的整体分布格局,而这些图书基本都是中文版的,所以限制了世界科学家对灰狼在中国分布的认识;另一方面目前比较流行的大量的世界灰狼分布地图呈现灰狼在中国的分布范围不包括中国的南方。以上两方面造成相关学者对灰狼在中国的分布存在很大的误解,认为中国的南方没有灰狼。为了证实灰狼在中国的分布地,我们查阅了中国各省区兽类资源、哺乳动物资源调查文献及相关资料,其中一百多篇涉及到灰狼在中国有分布的描述文献表明灰狼分布于除台湾、海南岛及其他一些岛屿外的各省区;根据对陕西动物研究所标本室,昆明动物博物馆,国家动物博物馆的灰狼皮张样品信息收集整理,收集到的皮张样本分布于中国的新疆、西藏、黑龙江、内蒙、北京、陕西、四川、云南、贵州、江西、福建、浙江,证实灰狼在中国的北方和南方均有分布。整合关于灰狼在中国各省区的分布信息,我们证实了灰狼不存在于中国南方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灰狼存在于中国的南方和北方。另外,我们还对考古研究进行查阅,目前查阅到的灰狼化石记录不多,从仅有的几个化石记录来看,灰狼从古时候就一直存在于中国南方。本工作中,我们通过对调查文献和化石记录进行查阅,并对皮张样本进行整理,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灰狼分布于除台湾、海南及其他一些岛屿外的各省区,中国南方一直是有灰狼分布的。近50年来灰狼的数量有所下降,在东北、西北、内蒙以及西藏等人口密度较小的地区分布较多,在中国南方很多省份也是有分布的,截止到2011年的调查中云南省也是有灰狼分布的。我们调查灰狼在中国的分布是为了支持家犬的东亚起源假说。接下来的这部分工作分析的是澳洲野狗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关系,这部分工作也为家犬的东亚起源提供佐证。澳洲野狗的分布并不局限于澳大利亚本土,在中国、缅甸、越南、泰国、菲律宾、柬埔寨、印度、老挝、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及巴布亚新几内亚均有分布。分类学中,澳洲野狗(dingo, Australian wild dog)的分类地位备受争议。有的学者认为澳洲野狗是灰狼的一个亚种,故分类上属于哺乳纲(Mammalia),食肉目(Carnivora),犬科(Canidae),犬属(Canis),灰狼种(Canis lupus),所以拉丁名称为Canis lupus dingo;也有学者认为澳洲野狗是家犬中的一种,故其拉丁名称为Canis familiaris dingo;还有学者认为澳洲野狗是独立的物种,拉丁名称应该沿用Canis dingo (Meyer,1793)。目前关于澳洲野狗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研究比较滞后。本研究中,我们结合已经发表的澳大利亚澳洲野狗及其灰狼与家犬数据,对采集到的越南的澳洲野狗进行线粒体控制区第一高变区(HVRI) 582bp序列测序分析。统计遗传多样性指数,评估群体的遗传分化来探究澳洲野狗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进化历史等。经过分析发现所有的澳洲野狗与家犬包含于Clade A、Clade B和Clade C中,尤其是在Clade A中,占到88%的比例,且澳洲野狗与家犬有很多共享单倍型,单倍型A29是东亚家犬中一个重要的单倍型,衍生出多个澳大利亚澳洲野狗特有的单倍型、泰国土狗特有单倍型及越南土狗和两个地区澳洲野狗共享单倍型,由此可见,澳洲野狗起源于东亚家犬,不应被划分为独立的物种。澳大利亚澳洲野狗的单倍型多样度低于越南的澳洲野狗的单倍型多样度,澳大利亚澳洲野狗的核苷酸多样度低于越南的澳洲野狗的核苷酸多样度,澳大利亚澳洲野狗中检验到Tajima’sD、Fu’s Fs显着负值,揭示澳洲野狗到达澳大利亚后可能经历了一个近期迅速的群体扩张。

弥宏卓[5](2016)在《九峰山林场乔木林固碳释氧效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文章对九峰山林场森林固碳释氧价值进行了测算,主要乔木树种的固碳总量为465028.22t,释氧量为342352.06t;九峰山林场主要乔木树种总的固碳价值为5.6×108元,总的释氧价值为3.4×108元。

张杰[6](2012)在《珍稀濒危植物蒙古扁桃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地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蒙古扁桃隶属蔷薇科李亚科李属,是多年生强旱生小灌木。蒙古扁桃是蒙古高原上的古老残遗种,主要生长在荒漠及荒漠草原区的低山丘陵地、石质坡地及干河床等生境条件较为严酷的地区,旱生结构和形态学特点明显,小枝顶端具硬刺。目前学术界对蒙古扁桃属于桃属、李属或是扁桃属的问题仍存在争论。蒙古扁桃一般不能形成大的荒漠群落,只能分布在山地及沟谷,形成局部片段群落,这种片段化分布极有可能会对蒙古扁桃的遗传多样性及其进化潜能造成影响。本文以ISSR分子标记方法,对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不同地区的6个蒙古扁桃自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探讨其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以阐明蒙古扁桃作为一种古老残遗物种对干旱贫瘠环境的适应机制及其进化潜力,为有效保护蒙古扁桃的遗传资源提供依据。同时采用基因测序的方法,分别对蒙古扁桃的核基因ITS和叶绿体基因trnL-F进行了测序,与GenBank中的己知的李属、桃属的若干种植物的ITS和trnL-F基因序列进行比对,构建分子系统树,从而为探讨蒙古扁桃的属级分类地位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从74条UBC ISSR引物中筛选出12条能够扩增出清晰条带且重复性强的ISSR引物。选用引物序列显示,除引物UBC842外,其它引物均具有AG或GA碱基重复。2.12条引物在60个个体中共检测出200条扩增片段,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99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99.5%,扩增片段大小在200—-2000bp之间。6个种群内的遗传多样性比率范围为43%67%,其中包头萨拉齐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比率最大为67%。3.不同种群的Nei’s多样性指数H经方差分析显示差异不显着(F=0.861,P>0.05),说明不同地区蒙古扁桃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差异不大。不同种群间的Nei’s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即BS>HY>WQ>DN>AB>HW,但Shannon’s信息指数的估计值要高于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4.蒙古扁桃总的基因多样性(Ht)为0.3241,种群内的基因多样性(Hs)为0.2019。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3769,即种群间遗传变异占总的遗传变异的37.69%,说明蒙古扁桃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种群内。由基因分化系数得出蒙古扁桃种群间的基因流(Nm)为0.8266,Nm<1,表明种群间基因交流较低。5.在系统发育的研究中,利用核糖体ITS序列和叶绿体trnL-F序列通过邻接法(NJ)和最大拟然法(ML)构建的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蒙古扁桃与桃属植物亲缘关系较李属植物近。

邵晓兰[7](2007)在《上海共青森林公园旅游环境影响和分区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旅游活动的大量开展,游客量急剧上升,由于承受过多的游客压力,往往使景区的环境质量在管理规划工作不足的情况下,遭受不可再生的破坏。部分旅游地因此而失去吸引力,并逐渐走向衰落。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旅游环境影响研究的重要性,并且试图找出解决环境衰退的办法。我国的旅游业发展相对于发达国家较晚,上世纪80年代开始涉及旅游环境学的研究,但是总体看并不深入,并且集中于概念、理论、方法的介绍,具体研究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另外,随着近年来森林公园旅游的快速发展,对大量游客带来的旅游环境问题研究十分迫切。共青森林公园的自然环境影响研究,对城市森林公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借鉴意义,为城市森林公园的旅游发展和自然环境保护之间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本文通过对共青森林公园实地调查、采样,以土壤和植被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土壤指标包括湿度、容重和pH值;另外,考虑到影响方式和结果的不同,将植被环境分为草本植被和风景林,其中草本植被的指标是盖度、物种量;风景林的研究则结合了美国风景资源管理(View Resource Management,简称VRM)系统的标准和评价方法,主要以旅游敏感水平、景观重要值和旅游影响系数为参考指标。从三个尺度设置研究区域,大尺度——样区,3个;中尺度——样地,9个;小尺度——样方,共25个(每个样地3个样方,其中背景区样地1个样方)。采用“典型抽样法”,通过实地采样、数据分析并得出以下基本结论:(1)敏感水平(Sensitivity Level,简称SL)作为衡量样地(景点)自然环境压力大小的指标,是公园功能分区的较好标准。敏感水平是指公众和社会对风景景色的关注程度,其值越高,代表样地游客人次相对越多,旅游使用水平越高。通过计算公园各个主要景点的敏感水平,将公园划分为活动区(60%)、缓冲区(35%)和背景区(10%)进行研究,并且敏感水平为土壤和植被指标的结论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2)土壤和草本植被的环境现状与旅游敏感水平关系密切。研究结论表明随着敏感水平的增加,土壤湿度下降,容重变大,pH值变小,草本植被的盖度降低,并且旅游影响系数变大。(3)土壤和草本植被的旅游影响一般集中于游道两边1m范围内。通过不同功能区内靠近游道相同位置的样方数据对比研究得出,旅游影响主要集中于靠近游道1m距离范围内的样方(a样方),不同功能区的b、c样方数据差别不是很大。(4)美国风景资源管理(VRM)系统和标准能较客观、系统地评价森林公园的风景林质量。风景林在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中占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敏感水平、旅游影响系数和景观重要值为三个指标,对不同敏感水平的区域进行了旅游影响系数的评价,结果表明,敏感水平高的区域旅游影响系数偏大,但是其相关性并不高,说明除了游人的影响,还存在其他因素影响旅游影响系数,并且评价结果显示总体上目前公园的旅游影响并不严重,两个样地的评价等级为中,其余7个样地的评价等级均为良;另外敏感水平高的区域,相应的其景观重要值高,相关系数为0.6958,说明公园的景观设置较为合理。(5)人为管理措施对公园的自然环境具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对敏感水平和旅游影响系数的相关分析可得,两者的相关度并不高,根据实地调查可得,除了游人的影响,公园的各项管理措施导致了旅游影响系数评价的较大改变,即敏感水平高的区域,由于加强了管理力度,使得旅游影响系数并不十分高,如(A-1和A-2样地)。(6)分区管理将使公园的管理措施更加有效和具有针对性。根据不同的公园用地类型,考虑旅游影响的程度和影响方式的不同,为各个不同的区域制定具有不同重点地管理措施,如A-3样地加强践踏管理,A-5样地加强垃圾管理,使得环境管理手段更有效。总之,通过实地调查,对共青森林公园实地调查、采样,以土壤、植被以及其他公园相关数据,结合美国风景资源管理(View Resource Management,简称VRM)系统的标准和评价方法,以旅游开发经营和旅游活动要求为标准,对其自然环境质量优劣程度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并且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尝试利用分区管理方案,提高公园科学管理水平,目的在于通过管理手段调整公园管理措施和游客旅游行为,促进共青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何兴兵[8](2004)在《游憩活动对缙云山土壤和植被的冲击及其管理策略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主要从线、面二个角度对缙云山游憩区的土壤和植被的冲击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管理策略。研究表明游憩活动对缙云山游览步道以及不同演替阶段均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具体研究成果如下: 1 游憩活动对游览步道土壤的影响 游憩活动对缙云山游览步道土壤产生了极大冲击。研究表明,同一步道土壤硬度、枯枝落叶层厚度、腐殖质层厚度、土壤冲击指数随离步道距离的增加而发生变化,当超过一定距离后,四者就基本稳定,这是因为随着离步道距离的增加游客践踏强度也相应地减小;不同干扰状况的步道土壤硬度、枯枝落叶层厚度、腐殖质层厚度、土壤冲击指数所受影响程度均表现出高度践踏区>中度践踏区>低度践踏区>无践踏干扰区,这与各干扰区客流配置状况是一致的;对石板步道与无石板步道士壤硬度、枯枝落叶层厚度、腐殖质层厚度、土壤冲击指数的比较,发现石板步道所受影响程度大于无石板步道,这是因为石板步道是通往景点的干线,它所承载的客流量较大。 2 游憩活动对游览步道植被的影响 游憩活动对缙云山游览步道植被产生了极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步道下盖度、物种数、灌木高度、草本高度、植被完整性指数随离步道距离的增加而变化,当超过一定距离后,就基本稳定,这是因为随着离步道距离的增加游客践踏强度也相应地减小,植被也呈现出与践踏强度一致的响应;不同干扰状况的步道下盖度、物种数、灌木高度、草本高度、植被完整性指数所受影响程度均表现出高度践踏区>中度践踏区>低度践踏区>无践踏干扰区,这与各干扰区客流配置状况是一致的;对石板步道与无石板步道下盖度、物种数、灌木高度、草本高度、植被完整性指数的比较,发现石板步道所受影响程度大于无石板步道,这是因为石板步道是通往景点的干线,它所承载的客流量较大。 3 游憩活动对不同演替阶段的影响 游憩活动对缙云山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产生了一定影响。常绿阔叶林中,践踏活动偏向发生在阳面、平缓、低海拔的地方,这可能是由于常绿阔叶林植被盖度大且林下成分相对复杂,林下阴蔽、不易穿越的环境下,游憩活动会相对偏向于光线较强的阳面和地势平缓相对易穿越的地方。而在针阔混交林中,践踏活动偏向于阴面、陡峭、高海拔地方,这可能是由于针阔混交林中光照强,游人为避免强光而趋向于偏阴的林中活动,针阔混交林相对开阔,游人则可能更易选择陡峭和海拔较高的地方进行游憩活动;在两种林型中,践踏活动均有使土壤结实,腐殖质层厚度和枯枝落叶层厚度减小的趋势;践踏活动的增强均会显着引起两种林型物种多样性的降低;常绿阔叶林中,践踏活动的增强会引起乔木盖度的显着降低,使灌木盖度呈偏高、草本盖度和总盖度偏低的趋势,而在针阔混交林中,践踏活动的增强有使各层盖度增大的趋势;践踏活动的增强几乎使各层高度具有增大的趋势;践踏活动使某些耐践踏物种数量和成分增多。总之,践踏活动对二种林型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游憩活动对给云山土壤和植被的冲击及其管理策略的研究的一面,但就植被和土壤的保护与管理而言,践踏活动不利于植被和土壤的发育,对此应加强保护和管理。4管理策略的研究 对给云山游憩活动的研究表明,资源的差异性、游客的差异性以及管理规划三者及它们的相互作用与游憩冲击关系极为密切。本研究从点、线、面二个方面进行了管理策略的研究。 ①线影响方面:对于同一步道的不同距离段,在距离步道较近的范围内特别是在高度践踏步道,地面完全裸露且冲蚀严重,应采用地面硬化措施,在距离步道较远的有植物出现的范围内可种植一些耐践踏灌木或草本;对于不同干扰步道,高度践踏区与中度践踏区是管理与保护的重点,可根据各步道目前的影响范围,在客流量许可的情况下,在步道的两侧合适距离处种植一些低矮的灌木作为防护篱:对于不同管理措施,目前石板宽度不能够减缓践踏对步道两侧植被与土壤的压力,为改善这种状况,可适当增加石板宽度,然后在增加后的石板两侧辅以防护篱,对无石板步道来说,也可采用防护篱技术以限制践踏干扰的扩散,而不必采用地面硬化措施;另外还可利用地形界定冲击扩张,对植被与土壤进行时空监测,调配客流量的时空分布,增加资源的耐久度和抵抗力,控制垃圾的任意投放等措施,以减小游憩活动对步道土壤与植被的压力。 ②面影响方面:对于特殊地段,坡度较大的地段和阴坡地段是保护的重点,对此应尽量减少游客对该地段的践踏;对于整体,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各景点间的通达性,对游憩活动频率高的林区尽量铺设一定宽度的林中小径,以利于游客对不同林区的观赏,同时可减少游客对林区的任意穿越;在易穿越的入口处或在破坏严重的林区应设立警告牌、在小径上铺设枯枝落叶或种植具有一定防护作用的灌木树篱以阻止游客的任意践踏。 ③点影响方面:对于名胜古迹、自然小景区、古树名木、道路交叉点和居民点,除具备完善的游憩设施外,还要对这些地段采取固化和植物防护措施。

李利平[9](1993)在《九峰山地区的生物资源及其保护》文中提出九峰山地区天然植被保存完整,动植物资源颇为丰富。该区有维管束植物82科302属596种;陆栖脊椎动物134种,其中兽类25种、鸟类100种(另有2亚种)、两栖和爬行类7种、鱼类2种。蒙古扁桃和黄芪为国家三类保护植物,青羊和雪豹为国家二类保护兽类,金雕等13种鸟为国家二类保护鸟类;另外还有其它用途的经济动、植物。

周延林,李利平[10](1993)在《九峰山的兽类资源及其保护》文中认为 九峰山是大青山的主峰,位于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境内,山峰重峦叠嶂,沟壑纵横,地貌景观及生物景观独具特色。这里是华北区黄土高原亚区和蒙新区东部草原亚区的交汇地带,因而,这里的兽类资源也颇为丰富。

二、九峰山地区的生物资源及其保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九峰山地区的生物资源及其保护(论文提纲范文)

(1)消费变革背景下辽宁省山地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研究 ——以辽东三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山地旅游资源研究综述
        (二)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研究综述
    三、研究内容及框架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框架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层次-熵权法
        (三)TOPSIS法
    五、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山地及山地旅游
        (二)山地旅游资源
        (三)山地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
    二、相关理论基础
        (一)旅游供需理论
        (二)旅游系统理论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三章 消费变革视角下山地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消费变革研究
        (一)消费变革的新趋势
        (二)消费变革背景下旅游者的新兴需求
    二、山地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二)评价指标的选取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说明
        (一)山地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的供给系统指标分析
        (二)山地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的需求系统指标分析
        (三)山地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的支持系统指标分析
    四、指标权重确定及测评方法分析
        (一)数据来源
        (二)层次-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
第四章 辽宁省山地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体系实证分析
    一、研究区概况
        (一)辽宁省山地旅游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现状
        (二)辽东三县山地旅游资源概况
    二、研究对象选取
    三、研究方法
    四、辽东三县山地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对比分析
        (一)供给潜力测评结果对比分析
        (二)需求潜力测评结果及分析
        (三)支持力潜力测评结果及分析
        (四)旅游发展潜力综合测评分析
    五、辽东三县山地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分析
        (一)本溪满族自治县山地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分析
        (二)桓仁满族自治县山地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分析
        (三)宽甸满族自治县山地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辽宁省山地旅游资源开发潜力优化建议
        (一)旅游供给系统潜力提升策略
        (二)旅游需求系统潜力提升策略
        (三)旅游支持力系统潜力提升策略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2)包头市九峰山蝴蝶群落多样性(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研究方法
    1.3 数据分析
        1.3.1 丰富度指数采用Margalef丰富度公式:
        1.3.2 优势度指数
        1.3.3 多样性指数采用Shannon公式:
        1.3.4 均匀度指数采用Pielou均匀度公式:
2 结果与分析
    2.1 九峰山蝴蝶群落组成
    2.2 区系成分
    2.3 九峰山蝴蝶群落特征
    2.4 不同样线蝴蝶群落多样性
    2.5 蝴蝶群落的动态变化
3 讨论

(3)阴山山脉植被及其分布格局(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研究进展
        1.2.1 山地植被研究进展
        1.2.2 阴山山脉植被研究进展
        1.2.3 生物多样性研究
    1.3 研究意义
第一章 研究区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样地调查
        2.2.2 数据处理
第三章 阴山山脉的主要植被类型
    3.1 针叶林
    3.2 阔叶林
    3.3 疏林
    3.4 灌丛
    3.5 草原
    3.6 荒漠
    3.7 草甸
第四章 阴山山脉植被垂直分布格局
    4.1 阴山山脉植被类型的垂直分布特征
    4.2 阴山山脉植被垂直带谱特征
第五章 阴山山脉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
    5.1 物种多样性与海拔的关系
        5.1.1 α多样性随海拔的变化
        5.1.2 β多样性随海拔的变化
    5.2 物种多样性与经度的关系
        5.2.1 α多样性随经度的变化
        5.2.2 β多样性随海拔的变化
    5.3 阴山山脉γ多样性特征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阴山山脉植被类型
    6.2 阴山山脉植被空间分布格局
        6.2.1 阴山山脉植被垂直分异
        6.2.2 阴山山脉植被水平分异
        6.2.3 阴山山脉植被坡向分异
    6.3 阴山山脉植被多样性特征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
毕业论文支撑项目

(4)灰狼在中国的分布和澳洲野狗的群体遗传结构及系统发育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灰狼在中国的分布
    1 灰狼的简介
        1.1 灰狼的分类
        1.2 灰狼的形态
        1.3 灰狼的习性研究
        1.4 灰狼的起源进化研究
    2 灰狼在中国的分布
        2.1 灰狼分布的研究现状
        2.2 灰狼在中国的分布
第二章 澳洲野狗的群体遗传结构及系统发育分析
    1 研究背景
        1.1 澳洲野狗简介
        1.1.1 澳洲野狗的形态
        1.1.2 澳洲野狗的习性特征及分布
        1.1.3 澳洲野狗的起源
        1.1.4 澳洲野狗的分类
        1.2 线粒体基因组概况
        1.2.1 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简介
        1.2.2 犬科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简介
        1.2.3 犬科动物线粒体控制区简介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材料
        2.2 DNA的提取
        2.3 DNA样品浓度的检测
        2.4 PCR扩增
        2.5 PCR产物检测、纯化和回收
        2.6 测序反应
        2.7 数据整理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序列分析
        3.2 系统发育关系分析
        3.3 遗传多样性分析与中性检验
        3.4 群体遗传结构
    4 讨论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5)九峰山林场乔木林固碳释氧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2 研究方法
    2.1 固碳释氧量计算
    2.2 固碳释氧效益计算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乔木林蓄积量和面积
    3.2 乔木林固碳释氧量
    3.3 固碳释氧价值
4 结论

(6)珍稀濒危植物蒙古扁桃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地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遗传多样性的概念
    1.2 遗传多样性研究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1.3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1.3.1 形态学标记
        1.3.2 细胞学标记
        1.3.3 生化标记
        1.3.4 分子标记
        1.3.5 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
        1.3.5.1 ISSR分子标记在种质资源鉴定中的应用
        1.3.5.2 ISSR分子标记在植物分类、进化和遗传多样性中的应用
        1.3.5.3 ISSR分子标记在遗传作图以及基因定位中的应用
        1.3.6 核糖体DNA标记(Ribosomal DNA,r DNA)
        1.3.7 叶绿体DNA标记(Chloroplast DNA,cp DNA)
    1.4 蒙古扁桃的研究概况
        1.4.1 蒙古扁桃的地理分布
        1.4.2 蒙古扁桃的植物学特征
        1.4.3 蒙古扁桃的生态生物学特性
        1.4.4 蒙古扁桃的生殖生物学特性
        1.4.5 蒙古扁桃的组织培养
        1.4.6 蒙古扁桃生理及抗病性研究
        1.4.7 蒙古扁桃在畜牧业中的利用价值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样地确定
    2.2 研究区的自然概况
        2.2.1 贺兰山岩画风景区
        2.2.2 乌海千里沟
        2.2.3 东升庙那仁乌拉
        2.2.4 包头萨拉齐九峰山
        2.2.5 呼和浩特市五一水库
        2.2.6 阿拉善巴彦诺日公
    2.3 研究方法
        2.3.1 材料采集
        2.3.2 蒙古扁桃总DNA的提取
        2.3.3 DNA纯度及浓度检测
        2.3.4 ISSR-PCR反应
        2.3.5 引物的筛选与PCR扩增
        2.3.6 株高、冠幅、叶片大小及种群间空间距离的测量
        2.3.7 数据统计与分析
        2.3.8 核糖体ITS和trnL-F片段的扩增和测序
第三章 蒙古扁桃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3.1 对74条引物的筛选结果
    3.2 ISSR-PCR检测结果
    3.3 不同ISSR引物在各蒙古扁桃种群扩增产物的多态性
    3.4 蒙古扁桃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3.5 蒙古扁桃种群的遗传结构
    3.6 蒙古扁桃种群的遗传距离
    3.7 不同种群的60个蒙古扁桃株系的聚类分析
    3.8 研究区种群特征分析
    3.9 讨论
    3.10 小结
第四章 蒙古扁桃系统地位的研究
    4.1 蒙古扁桃系统地位研究的结果分析
        4.1.1 r DNA ITS和trnL-F序列分析
    4.2 系统发育分析
        4.2.1 基于r DNA ITS序列蒙古扁桃的系统重建
        4.2.2 基于trnL-F序列蒙古扁桃的系统重建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讨论
    5.1 蒙古扁桃的遗传多样性
    5.2 蒙古扁桃的系统地位
    5.3 蒙古扁桃的保护
第六章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7)上海共青森林公园旅游环境影响和分区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和目的
        1.1.1 研究意义
        1.1.2 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旅游环境影响研究的发展过程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研究进展
    1.3 自然环境主要研究对象
        1.3.1 土壤环境影响研究
        1.3.2 植被环境影响研究
    1.4 风景资源景观质量研究
2 研究地背景
    2.1 森林旅游的发展
    2.2 共青森林公园概况
3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3.1 研究方法
        3.1.1 研究样区和样地的划分
        3.1.2 研究样方的设置
    3.2 研究内容
    3.3 技术路线
4 森林公园土壤环境分析
    4.1 土壤影响源分析
    4.2 土壤影响形态和分布
        4.2.1 土壤影响形态种类
        4.2.2 土壤影响分布及影响范围的确定
    4.3 土壤环境指标的选择
    4.4 土壤环境指标分析
        4.4.1 土壤湿度分析
        4.4.2 土壤容重分析
        4.4.3 土壤pH 值分析
    4.5 土壤环境综合分析和评价
        4.5.1 大尺度——样区土壤环境分析
        4.5.2 中尺度——样地土壤环境分析
        4.5.3 小尺度——样方土壤环境分析
        4.5.4 土壤环境综合分析和评价
5 森林公园草本植被环境影响研究
    5.1 草本植被环境影响源分析
    5.2 草本植被环境影响因子的确定
    5.3 草本植被影响范围的确定
    5.4 草本植被环境要素分析和评价
        5.4.1 草本植被物种量分析
        5.4.2 草本植被盖度分析
    5.5 草本植被环境综合分析和评价
        5.5.1 大尺度——样区分析
        5.5.2 中尺度——样地分析
        5.5.3 小尺度——样方分析
        5.5.4 草本植被环境综合分析和评价
6 风景林质量分析和评价
    6.1 评价方法和指标的选择
        6.1.1 敏感水平
        6.1.2 景观重要值
        6.1.3 旅游影响系数
    6.2 森林公园风景林质量评价
        6.2.1 敏感水平计算和分析
        6.2.2 景观重要值计算和分析
        6.2.3 旅游影响系数计算和分析
    6.3 风景林质量综合分析和评价
        6.3.1 敏感水平与旅游影响系数相关分析
        6.3.2 敏感水平与景观重要值相关分析
        6.3.3 旅游影响系数与景观重要值相关分析
7 分区评价和管理建议
    7.1 分区评价
        7.1.1 大尺度—样区分析评价
        7.1.2 中尺度—样地分析评价
        7.1.3 小尺度—样地分析评价
    7.2 分区管理建议
        7.2.1 分区管理启示
        7.2.2 分区管理相关建议和措施
8 结论和讨论
    8.1 土壤环境分析小结
    8.2 草本植被分析小结
    8.3 风景林质量评价小结
    8.4 结论
    8.5 论文的不足之处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8)游憩活动对缙云山土壤和植被的冲击及其管理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游憩生态学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 国外研究状况
        1.1 游憩生态研究发展过程
        1.2 研究内容
    2 国内研究状况
        2.1 游憩区环境容纳量方面
        2.2 环境冲击评估
        2.3 游憩冲击
    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游憩活动对缙云山旅游步道土壤的影响研究
    1 研究地概况
    2 研究方法及内容
    3 结果与分析
        3.1 枯枝落叶层厚度的变化及影响范围的确定
        3.2 腐殖质层厚度变化及影响范围的确定
        3.3 土壤硬度变化及影响范围的确定
        3.4 土壤冲击指数的变化及影响范围的确定
        3.5 各干扰状况步道的比较
        3.6 石板步道与非石板步道的比较
    4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游憩活动对缙云山游览步道植被的影响研究
    1 研究地概况
    2 研究方法及内容
    3 结果与分析
        3.1 植被下盖度变化及影响范围的确定
        3.2 物种数变化及影响范围的确定
        3.3 灌木高度变化及影响范围的确定
        3.4 草本高度变化及影响范围的确定
        3.5 植被完整性交化及影响范围的确定
        3.6 各干扰状况步道的比较
        3.7 石板步道与非石板步道的比较
    4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游憩活动对缙云山不同演替阶段植被和土壤的影响
    1 研究地概况
    2 研究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游憩活动对常绿阔叶林土壤与植被的影响
        3.2 游憩活动对针阔混交林土壤与植被的影响
    4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缙云山土壤和植被游憩冲击的管理策略研究
    1 土壤与植被冲击的原因
    2 冲击的评价
    3 冲击管理策略的研究
        3.1 步道管理策略
        3.2 面影响管理策略
        3.3 点影响的管理研究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小结
    1 本研究总结
        1.1 游憩活动对游览步道土壤与植被的冲击及其管理策略的研究
        1.2 游憩活动对不同演替阶段的影响及其管理策略研究
        1.3 点影响的管理研究
    2 今后研究建议
致谢

四、九峰山地区的生物资源及其保护(论文参考文献)

  • [1]消费变革背景下辽宁省山地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研究 ——以辽东三县为例[D]. 苏杭.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0)
  • [2]包头市九峰山蝴蝶群落多样性[J]. 王旭娜,钱宏革,白晓拴. 生态学杂志, 2018(07)
  • [3]阴山山脉植被及其分布格局[D]. 陈龙. 内蒙古大学, 2016(02)
  • [4]灰狼在中国的分布和澳洲野狗的群体遗传结构及系统发育分析[D]. 马娅萍. 云南大学, 2016(02)
  • [5]九峰山林场乔木林固碳释氧效益分析[J]. 弥宏卓.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6(02)
  • [6]珍稀濒危植物蒙古扁桃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地位的研究[D]. 张杰. 内蒙古大学, 2012(01)
  • [7]上海共青森林公园旅游环境影响和分区管理研究[D]. 邵晓兰. 上海师范大学, 2007(05)
  • [8]游憩活动对缙云山土壤和植被的冲击及其管理策略的研究[D]. 何兴兵. 西南师范大学, 2004(03)
  • [9]九峰山地区的生物资源及其保护[J]. 李利平. 资源开发与保护, 1993(04)
  • [10]九峰山的兽类资源及其保护[J]. 周延林,李利平. 内蒙古林业, 1993(09)

标签:;  ;  ;  ;  ;  

九峰山区生物资源及其保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