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爆炸次声扫雷声源

瓦斯爆炸次声扫雷声源

一、气爆次声扫雷声源(论文文献综述)

张津铭,庞钧儒,李春燕[1](2018)在《次声波的物理性质及其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们对次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物理性质进行整理,结合近年来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此外对产生次声波的声源进行整理,对其在次声监测等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对产生次声波的多种方法进行整理.较全面地刻画出次声波物理性质的真实图景,对引导人们以客观理性的态度认识次声波很有意义.

荣左超[2](2013)在《次声活塞发声器机理及相关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活塞发声器是目前最适用于次声传声器校准的方法,针对目前国内外次声活塞发声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建立我国次声标准为目的,对次声活塞发声器机理及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第一章阐述了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首先,分析了次声的危害与应用,指出了次声传声器校准的意义;然后,介绍了传声器校准的主要内容,常见传声器校准方法及其研究发展概况;接着,分析了国内外次声活塞发声器的研究发展概况;最后,概括了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研究了理想腔体内的次声声场分布理论。首先,建立了理想腔体内次声声场的分布参数模型,推导了次声活塞发声器的声压波动修正表达式;然后,研究了腔体尺寸对声场纯净性与均匀性的影响;接着,研究了非刚性腔体壁对腔体内声场的影响;最后,建立了安装传声器后腔体内声场的集中参数模型,研究了传声器对腔体内声场的影响与修正方法。第三章研究了泄漏腔体内的次声声场分布理论。首先,推导了泄漏绝热腔体的压力阶跃响应,得到了活塞发声器的绝热过程时间常数的表达式;然后,建立了泄漏腔体内次声声场的集中参数模型,推导了次声活塞发声器的声压泄漏修正表达式;接着,研究了通过修正实测时间常数得到声压泄漏修正表达式中绝热过程时间常数的方法;最后,建立了泄漏腔体内次声声场的分布参数模型,研究了次声活塞发声器的声压波动与泄漏耦合修正原理。第四章研究了非绝热腔体内的次声声场分布理论。首先,研究了非绝热腔体内次声声场的热效应,推导了单级数形式的次声活塞发声器的声压热传导修正表达式,指出本文得到的单级数形式的声压热传导修正表达式比现有的双级数形式的声压热传导修正表达式更加准确;然后,研究了泄漏非绝热腔体内次声声场的热效应,推导了次声活塞发声器的声压泄漏与热传导耦合修正表达式,对现有泄漏修正理论与热传导修正理论的误差进行分析。第五章研制了基于位移反馈型电磁振动台的次声活塞发声器。首先,介绍了本次声活塞发声器的总体结构,设计了一种实现活塞与其导向孔自动对中的小间隙密封结构;然后,根据本文关于腔体内次声声场分布的研究成果,设计了次声活塞发声器的腔体;最后,评估了活塞位移波形谐波失真度与声波非线性效应对本文的次声活塞发声器腔体内声压波形谐波失真度的影响。第六章对研制的次声活塞发声器进行了实验研究。首先,对两个腔体的压力阶跃响应、实测时间常数与绝热过程时间常数进行了实验研究,验证了本文给出的泄漏绝热腔体与泄漏非绝热腔体的压力阶跃响应表达式以及绝热过程时间常数表达式的正确性;然后,对研制的次声活塞发声器进行了频率0.001-20Hz的性能测试;之后,使用研制的次声活塞发声器对三种不同类型的传声器及其前置放大器在不同声压、不同频率下进行了声压灵敏度级校准的实验研究,并将校准结果与其它方法得到的声压灵敏度级进行对比;最后,对传声器及其前置放大器声压灵敏度级的校准结果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第七章总结了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今后需进一步开展的研究工作。

阮毅[3](2011)在《“分立推挽气流激励式”次声产生机理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研究一种新的次声波产生机制。首先以圆面活塞式辐射器作为次声发生器研究模型,用经典的波动理论分析其辐射功率与工作频率、活塞尺寸以及最大位移等参数之间的关系,为具体声源的分析与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其次,对国际上新出现的一种次声发生方案——旋式次声发生器进行了分析和测试。旋式次声发生器通过动态控制叶片偏转角度使气流周期性往返运动,激励周围空气产生次声波。依据准稳态假设,通过等效速度模型,本文将旋式次声发声机制抽象为活塞式辐射器。利用理论分析以及边界元仿真分析方法,对不同参数情况下的声场特性进行了研究,与实际测量的旋式次声发生器的声场特性进行比较,结果基本相符。最后,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分立推挽气流激励式”次声发生器。这种次声波发生机制汲取了旋式次声发生器低频辐射时的优势:即通过提供气流速度振荡而非实际活塞面位移振荡来产生次声。在不需加障板或者安装于封闭盒子里就可以达到较高辐射功率。摈弃了其难以控制叶片偏转角度,结构较为复杂以及需要特殊安装方式的不足。与目前已有的单极性气流声源相比,“分立推挽气流激励式”次声发生器采用正负两个气室一起参与调制,在正负气室压力匹配的情况下,气流利用率和气流效率均有很大提高。

卢苇[4](2011)在《大功率甚低频水下声源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水声工程学科的发展和海洋对于人类未来生存重要性的体现,凸显了具有传播距离优势的甚低频声波在海洋探测、开发以及军事领域运用的广阔前景,因而使得水下甚低频声源成为水声换能器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在此研究背景下,论文将电-磁直线振动技术作为甚低频声源的突破口,以期在较小的体积、重量前提下,实现甚低频声源大功率发射并且有一定工作带宽等工作性能。首先对甚低频大功率声源的设计难点进行了分析,结合对甚低频声源发展的研究,提出了电磁式大功率甚低频水下声源的设计思路。通过对等效磁路和机电能量转换原理的研究,建立了电磁式甚低频声源的等效磁路模型、机械振动动力学模型和动态特性微分方程组,为电磁式声源的动态性能研究提供了基础。在此基础上,研制了电磁式驱动大功率甚低频水下声源:从平面活塞辐射特性研究出发,建立电-磁、磁-力、力-振动转换模型。采用Matlab/Simulink仿真模块建立了电磁式声源电压、磁链、反电动势、电磁力和机械运动仿真模块构成的声源动态特性仿真模型。运用仿真模型分析了电磁式声源磁路参数、驱动电压与电磁力的关系,研究了电磁声源在不同频率下的振动动态特性。然后利用电磁有限元分析软件Ansoft对电磁式声源性能进行了仿真。在仿真中引入了材料非线性和驱动匹配的概念,精确的优化了声源的磁路特性、动态特性。根据优化分析的结果,制作了电磁式大功率甚低频水下声源试验样机。通过仿真计算和试验测试,验证了电磁式声源具有大功率甚低频发射、体积小、重量轻的优点。试验样机最大外形尺寸φ320mm×280mm,重量45kg。实际测得水中谐振频率72Hz,-3dB带宽71Hz-82Hz,最大声源级186dB。为了克服电磁式声源倍频效应和工作带宽窄的缺点,进一步降低声源的工作频率,引入了动磁式驱动概念,设计了圆桶型和平板型两种动磁式甚低频声源。动磁式甚低频声源采用Ansoft软件进行了磁路、电磁力、动态特性优化。分析了磁路磁场均匀性、电磁力与磁路结构和永磁体的关系以及电磁力与声源动态特性的关系,从而进一步优化了声源的辐射效率和工作带宽。根据优化结果,设计了圆桶型和平板型动磁式甚低频声源试验样机。圆桶型动磁式甚低频声源直径φ420mm,长930mm,质量103kg。声源水中谐振频率12.5Hz,发射电流响应152dB。在5Hz到500Hz发射电流响应都大于140dB。平板型动磁式甚低频声源直径φ216mm,长460mm,重28kg。声源水中谐振频率15Hz,最大声源级168dB,10Hz到200Hz工作频段内声源级大于145dB。

陈兵,宋昭海,钟磊[5](2006)在《气枪式气爆声源的工作原理及发展趋势》文中研究说明简要论述了应用于海洋勘探与军事方面的一种声源。这种声源以其特有的特性和良好的使用效果博得了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的青睐。

王斌[6](2006)在《次声对骨细胞成骨效应及相关机制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次声波是频率在0.0001~20Hz范围内的机械振动波。次声波在空气传播中具有传播远、衰减少,穿透力强等物理学特性,次声广泛存在自然界、生活环境、生产环境和军事环境中。一定声压级水平的次声波作用一定时间可致人体功能障碍,甚至器质性损伤。因此,研究次声的发生、传播、生物学作用机制及制订相应的防护措施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用于研究次声的生物学效应,并重视作为非致死性新概念武器——次声武器在战争中的作用研究,相关的文献报道也逐年增多。同时,较低声压级水平和较短时间作用可能会具有良好的刺激效应,因此低强度的次声在医疗上的应用也引起了关注,例如研究应用次声治疗慢性胆囊炎、屈光不正等。骨组织作为对应力敏感的组织部分,次声波对骨生成重建的研究目前尚未见报告。本课题观察了较低作用剂量的次声对骨生成的促进作用,并进一步采取体外培养的方式,研究观察较低强度的次声对成骨样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以及对细胞外基质OPN和ON的mRNA表达和细胞骨架F-actin表达的影响,探讨较低作用剂量的次声促进骨生成的机理。课题共分四部分实验:第一部分次声改善雄性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试验研究目的:观察较低强度的次声波作用于雄性去势大鼠后,其股骨骨质变化的情况。方法:32只3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去势组、去势后4Hz次声作用组和去势后20Hz次声作用组,大鼠行双侧睾丸切除术(正常组行假手术)。次声压力舱系统及次声检测系统由第四军医大学与航天工业总公司及中科院声学所协作研制。各组大鼠术后分组置于次声压力舱内进行次声作用,其中前两组无次声输出;后两组次声参数分别为4Hz/100dB和20Hz/100dB;每组30min/d,每周作用5日,连续作用12周后处死。在处死大鼠前的第11d和第3d给与钙黄绿素(5mg/kg)和盐酸四环素(25mg/kg)皮下注射,进行活体荧光标记;麻醉处死后从心脏抽取血液2ml,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骨钙素(BGP)浓度;用DPX-IQ型骨密度仪测定左股骨远端骨密度(BMD);取右侧股骨远端制作脱钙石蜡切片,测定骨小梁面积百分比(Tb·Ar)、骨小梁宽度(Tb·Th)、骨小梁间隙(Tb·Sp)以及骨小梁数目(Tb·N);取右股骨近端制备硬骨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钙黄绿素和四环素标记的双标线,计算骨膜矿化沉积率(MAR)。结果:雄性去势大鼠的血清BGP较正常组降低(p<0.05),MAR减少(p<0.05),骨小梁宽度、条数、小梁百分比减少,小梁间隙增加(p<0.05);4Hz/100dB的次声作用组,显着增加了MAR和小梁宽度、条数等形态学指标(p<0.05),血清BGP也有增加趋势;20Hz作用组仅骨小梁宽度和骨小梁数目较去势组改善(p<0.05),余各项指标未有显着变化;各组股骨远端BMD无显着变化。第二部分次声对成骨样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目的:研究了100dB次声波对成骨样细胞MC3T3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成骨样细胞MC3T3按1×104/ml浓度接种在4个24孔培养板中,分为4组,置于次声压立舱中,分别以不同频率(4Hz、12Hz、20Hz)对细胞进行100dB次声作用,30min/d,对照组无次声输出。观察次声作用5日后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骨钙素(OCN)的表达等方面的变化。结果:发现次声作用组MC3T3细胞增殖速度增加,4Hz组和12Hz组细胞密度第3日起增加显着(p<0.05),20Hz组第5日细胞密度增加显着(p<0.05);各频率组和对照组的细胞ALP表达均较低,但无显着差异(p﹥0.05);各频率组细胞OCN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第三部分次声作用后MC3T3细胞骨桥素和骨粘连蛋白mRNA表达目的:研究100dB不同频率次声对成骨细胞细胞外基质骨桥素(osteopontin,OPN)和骨粘连蛋白(osteonectin,ON)mRNA的影响。方法:采用4个6孔培养板进行小鼠成骨样细胞系MC3T3细胞的培养,分别设为对照组、4Hz/100dB组、12Hz/100dB组、20Hz/100dB组。各组进行相应参数的次声波作用,对照组无次声输出,30min/d,在第3d次声作用后2h、8h分别进行骨桥素(OPN)及骨粘连蛋白(osteonectin,ON)mRNA原位杂交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进行图像分析,测定细胞阳性物质平均灰度,进行分析。结果:各组次声波作用后2h和4h的时间点,OPN mRNA、ON mRNA含量均较对照组显着升高(p<0.05),各次声作用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8h后各次声作用组的mRNA含量下降,和对照组差别不显着(p>0.05)。第四部分:次声作用后MC3T3细胞骨架蛋白的动态表达目的:研究4Hz/100dB、12Hz/100dB、20Hz/100dB的次声作用后,小鼠成骨样细胞细胞MC3T3的细胞骨架F-actin表达的改变。方法:将MC3T3细胞接种爬片同第三部分实验,分为对照组和4Hz/100dB、12Hz/100dB、20Hz/100dB的次声暴露组。各组分别接受次声作用30min/d,对照组无次声输出。第3d于暴露后2h、4h、8h不同时间,对细胞进行F-actin的免疫荧光染色,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定单个细胞F-actin的平均荧光强度,观察细胞F-actin的表达改变。结果对照组细胞大部分荧光物质呈弥漫状态,胞膜荧光较强,胞浆内少量肌动蛋白纤维丝,方向不规则,长短不一;不同频率次声作用后2h,各次声作用组均可看到胞浆中微丝F-actin明显粗大纤长,荧光物质大多为较长的粗大应力丝,沿细胞纵轴排列较多,数量及荧光强度明显增加(p<0.05);在不同频率次声作用后4h和8h,次声暴露组的细胞F-actin仍处于较高表达状态。不同频率次声作用组细胞的F-actin变化趋势较一致,各组在各时间点未见明显差异(p>0.05)。综上所述,本课题结果提示:1. 4Hz /100dB的次声30min/d共进行12周(每周5日)的作用,可以促进松质骨的生成,增加骨膜矿化沉降率,从而改善了雄性去势所造成的骨质疏松程度。2.体外MC3T3成骨样细胞培养方式发现:100dB次声波30min作用可以促进成骨样细胞的体外增殖和分泌功能,4Hz对细胞体外增殖促进较明显,而20Hz对促进细胞成熟分化作用较明显。3. 100dB的不同频率次声每日30min作用能促进成骨细胞的OPN及ON的mRNA表达一过性增高,次声作用8h后mRNA的表达减弱。4. 100dB的不同频率次声作用30min/d,还可诱导F-actin表达的增强,这种增强改变在次声作用8h后仍未见减弱。5.体外细胞培养实验在4Hz、12Hz、20Hz间未观察到明确的“频率窗”效应。

陈兵,高频[7](2005)在《初论扫雷气爆声源的发展方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主要介绍了几种气爆声源的结构及工作机理。

王冰水[8](2005)在《次声对细胞作用的部分生物力学机制实验研究》文中认为声波除可听声外还包括超声波和次声波。次声波是频率范围在0.0001~20Hz的机械振动波。次声波有传播远、衰减少,穿透力强等物理学特性,一定声压级水平的次声波可致人体功能障碍,甚至器质性损伤,一般的隔声和吸声材料、建筑物、掩蔽所均难以防护。因此,研究次声的发生、传播、生物学作用机制及制订相应的防护措施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次声广泛存在自然界、生活环境、生产环境和军事环境中。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用于研究次声的生物学效应,并重视作为新概念武器的次声武器在战争中的作用,相关的文献报道也逐年增多。和其它物理因子一样,次声对机体的原发性作用机制一直为人们所关注。一般认为次声作用于机体组织引起生物共振,从而引起生物学效应。次声是一种机械波,作用于机体组织时可产生一种类似于弹性拉压的机械力。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机械应力对细胞生长、分化、凋亡以及基因表达等生理过程和某些病理过程可发挥重要的作用。就细胞而言,在生物共振的基础上,对次声机械力的响应,很可能是引起细胞生物学效应的主要原因,但这种机械力如何被细胞感受并传至细胞内,进而使细胞发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目前国内外还未见相关的报道。因

赵晓东,韩守鹏[9](2002)在《水雷反水雷武器仿真对抗软件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主要目的是建立水雷反水雷仿真对抗软件,进行水雷引信和扫雷具的对抗演练。介绍了两型沉底水雷引信及磁、声、次声三型非接触扫雷具的建模,并以VC++为开发工具进行了编程和仿真对抗。

罗杏春,马锦华[10](1993)在《次声扫雷具对艇体振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介绍了气枪式次声扫雷具气泡的压力波在水中传播的波动方程和实际测量波形,同时应用“舰艇非接触水下爆炸的动力响应”的有关理论计算,给出了气枪工作时引起艇体振动的计算公式,并且通过实艇振动测量数值与理论计算值比较,进行综合分析,指出了降低振动有效途径.

二、气爆次声扫雷声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气爆次声扫雷声源(论文提纲范文)

(1)次声波的物理性质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次声波的物理性质
2 次声波的声源
3 次声监测
4 人造次声的方法
5 总结

(2)次声活塞发声器机理及相关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次
1 绪论
    1.1 次声传声器的校准
        1.1.1 次声的危害与应用
        1.1.2 传声器及其分类
        1.1.3 次声传声器校准的意义
    1.2 传声器校准方法及其研究发展概况
        1.2.1 传声器校准的主要内容
        1.2.2 常见传声器校准方法及其研究发展概况
    1.3 国内外次声活塞发声器的研究发展概况
        1.3.1 活塞发声器机理的研究发展概况
        1.3.2 次声活塞发声器装置的研究发展概况
        1.3.3 次声活塞发声器的研究现状评述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理想腔体内的次声声场分布理论
    2.1 引言
    2.2 理想腔体内次声声场的分布参数模型与声压波动修正
    2.3 腔体尺寸对腔体内声场的影响
        2.3.1 腔体尺寸对腔体内声场纯净性的影响
        2.3.2 腔体尺寸对腔体内声场均匀性的影响
    2.4 非刚性腔体壁对腔体内声场的影响
        2.4.1 非刚性腔体壁的声阻抗
        2.4.2 腔体壁厚与材料对腔体内声场的影响
    2.5 传声器对腔体内声场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3 泄漏腔体内的次声声场分布理论
    3.1 引言
    3.2 泄漏腔体内次声声场的集中参数模型
        3.2.1 绝热过程时间常数
        3.2.2 声压的泄漏修正
        3.2.3 实测时间常数的修正
    3.3 泄漏腔体内次声声场的分布参数模型
        3.3.1 泄漏缝隙内次声声场的分布
        3.3.2 泄漏腔体内次声声场的分布
        3.3.3 声压的波动与泄漏耦合修正
    3.4 本章小结
4 非绝热腔体内的次声声场分布理论
    4.1 引言
    4.2 非绝热腔体内的次声声场分布
        4.2.1 非绝热腔体内次声声场的热效应
        4.2.2 声压的热传导修正
        4.2.3 单级数形式与双级数形式热传导修正表达式的比较
    4.3 泄漏非绝热腔体内的次声声场分布
        4.3.1 泄漏非绝热腔体内次声声场的热效应
        4.3.2 声压的泄漏与热传导耦合修正
        4.3.3 泄漏与热传导耦合修正同泄漏修正与热传导修正的比较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位移反馈型电磁振动台的次声活塞发声器的研制
    5.1 引言
    5.2 次声活塞发声器的设计
        5.2.1 位移反馈型电磁振动台的结构
        5.2.2 腔体的结构
        5.2.3 次声活塞发声器的测控系统
    5.3 次声活塞发声器腔体的设计
        5.3.1 腔体结构的设计
        5.3.2 腔体材料的选择
        5.3.3 腔体与活塞尺寸的设计
    5.4 活塞位移波形谐波失真度对声压波形谐波失真度的影响
    5.5 声波非线性效应对声压波形谐波失真度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6 次声活塞发声器的实验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仪器与设备
    6.3 时间常数的测试
    6.4 次声活塞发声器的性能测试
    6.5 次声传声器及其前置放大器的声压灵敏度级校准实验
        6.5.1 B&K4160传声器校准结果
        6.5.2 B&K4190传声器校准结果
        6.5.3 B&K4193传声器校准结果
    6.6 不确定评定
        6.6.1 B类不确定度评定
        6.6.2 A类不确定度与扩展不确定度评定
    6.7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1. 第三章中的相关计算
        A1.1 求解式(3.31)的特征函数
        A1.2 缝隙中的声压幅值沿缝隙长度方向成线性衰减
        A1.3 验证缝隙与大气接触处的声压幅值为0
        A1.4 A_(θ0m)、A_(θnm)和B_(θnm)的计算过程
    A2. 第四章中的相关计算
        A2.1 使用特征函数法求解式(4.4)
    A3. 第六章中的相关计算及装置照片
        A3.1 腔体体积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A3.2 装置的照片资料
作者简历

(3)“分立推挽气流激励式”次声产生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表目录
图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次声发生器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次声发生器基本理论及其实现方法
    2.1 脉动球源及任意形状的面声源的辐射
        2.1.1 脉动球源的辐射
        2.1.2 点源及任意形状的面声源
    2.2 活塞式声源
        2.2.1 具有无限幕的活塞
        2.2.2 单面活塞
        2.2.3 无幕活塞
        2.2.4 活塞辐射在低频情况下的困难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旋式次声发生器
    3.1 旋式次声发生器的理论模型
        3.1.1 旋式次声发生器的结构
        3.1.2 等效速度
        3.1.3 旋式次声发生器安装方式
    3.2 旋式次声发生器的边界元分析
    3.3 旋式次声发生器实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分立推挽气流激励式”次声发生器
    4.1 “分立推挽气流激励式”次声发生器原理
        4.1.1 “分立推挽气流激励式”次声发生器的准稳态理论
        4.1.2 “分立推挽气流激励式”次声发生器与单极性气流声源的比较
    4.2 实验测试与讨论
        4.2.1 次声信号时域与频域特性
        4.2.2 次声信号频率与调速电机转速的关系
        4.2.3 次声信号强度与频率的关系
        4.2.4 次声声场的角度分布
        4.2.5 单气源工作工况下的次声信号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工作总结
    5.2 未来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4)大功率甚低频水下声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甚低频声源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甚低频声波的特性
        1.2.2 甚低频声源在海洋探索中的地位和作用
        1.2.3 甚低频声源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
    1.3 甚低频声源研制的技术难点
    1.4 国外甚低频声源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4.1 国外甚低频声源的研究现状
        1.4.2 国外甚低频声源的发展趋势
    1.5 国内甚低频声源的研究现状
    1.6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电-磁式甚低频声源的理论分析方法
    2.1 电-磁式甚低频声源的主要分析方法
        2.1.1 解析法
        2.1.2 有限元法
    2.2 电-磁式甚低频声源的有限元分析理论
        2.2.1 二维、三维静磁场分析
        2.2.2 二维、三维瞬态磁场分析
    2.3 Ansoft 软件在电-磁式声源设计中的运用
        2.3.1 Ansoft 软件简介
        2.3.2 Ansoft 静磁场分析
        2.3.3 Ansoft 电磁瞬态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磁式大功率甚低频水下声源
    3.1 电磁式大功率甚低频声源设计思路
    3.2 基于等效磁路法的电磁式甚低频声源电磁-机电模型
        3.2.1 磁路与机电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
        3.2.2 磁路与机电能量转换模型的建立
    3.3 电磁式甚低频声源 Simulink 仿真
        3.3.1 动态微分方程组 Simulink 仿真模块的建立
        3.3.2 电磁式甚低频声源的 Simulink 仿真
    3.4 电磁式甚低频声源的有限元仿真
        3.4.1 电磁式甚低频声源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4.2 电磁式甚低频声源动态特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动磁式甚低频声源
    4.1 动磁式甚低频声源的设计思路
    4.2 圆桶型动磁式甚低频声源
        4.2.1 圆筒型动磁式驱动基本结构
        4.2.2 圆筒型动磁式甚低频声源的等效磁路
        4.2.3 圆筒型动磁式甚低频声源的有限元设计
    4.3 平板型动磁式甚低频声源
        4.3.1 平板型动磁式驱动及声源的基本结构
        4.3.2 平板型动磁式驱动静磁优化
        4.3.3 平板型动磁式声源的动态特性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甚低频声源的制作与测试
    5.1 电磁式甚低频声源的制作与测试
        5.1.1 电磁式甚低频声源的制作
        5.1.2 电磁式甚低频声源的测试
        5.1.3 电磁式甚低频声源测试结果分析
    5.2 圆桶型动磁式甚低频声源的制作与测试
        5.2.1 圆桶型动磁式甚低频声源的制作
        5.2.2 圆桶型动磁式甚低频声源的测试
        5.2.3 圆桶型动磁式甚低频声源测试结果分析
    5.3 平板型动磁式甚低频声源的制作与测试
        5.3.1 平板型动磁式甚低频声源的制作
        5.3.2 平板型动磁式甚低频声源的测试
        5.3.3 平板型动磁式甚低频声源测试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次声对骨细胞成骨效应及相关机制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文献回顾
    第一部分 次声的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 机械应力影响骨生成的研究现状
正文
    第一部分 次声改善雄性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试验研究
        引言
        1.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讨论
    第二部分 次声对成骨样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部分 次声作用后 MC3T3 细胞骨桥素和骨粘连蛋白的mRNA 表达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四部分 次声作用后 MC3T3 细胞骨架蛋白的动态表达
        引言
        1.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讨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研期间发表论文及专着
致谢

(8)次声对细胞作用的部分生物力学机制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文献回顾
第一部分 次声的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 细胞的力学信号转导机制研究现状
正文
    实验一 次声暴露对ECV-304细胞骨架微丝F-actin的影响及整合素β1反义寡核苷酸对次声诱导F-actin表达的影响
    实验二 次声暴露对ECV-304细胞整合素β1及整合素β1mRNA表达的影响
    实验三 次声暴露对细胞膜影响的原子力显微镜观察
    实验四 次声暴露对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及肝素对次声诱导细胞内钙释放的作用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及成果
致谢

四、气爆次声扫雷声源(论文参考文献)

  • [1]次声波的物理性质及其应用[J]. 张津铭,庞钧儒,李春燕. 物理通报, 2018(01)
  • [2]次声活塞发声器机理及相关技术研究[D]. 荣左超. 浙江大学, 2013(02)
  • [3]“分立推挽气流激励式”次声产生机理的研究[D]. 阮毅.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1(04)
  • [4]大功率甚低频水下声源研究[D]. 卢苇.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1(02)
  • [5]气枪式气爆声源的工作原理及发展趋势[J]. 陈兵,宋昭海,钟磊. 水雷战与舰船防护, 2006(03)
  • [6]次声对骨细胞成骨效应及相关机制的实验研究[D]. 王斌. 第四军医大学, 2006(04)
  • [7]初论扫雷气爆声源的发展方向[J]. 陈兵,高频. 水雷战与舰船防护, 2005(03)
  • [8]次声对细胞作用的部分生物力学机制实验研究[D]. 王冰水. 第四军医大学, 2005(06)
  • [9]水雷反水雷武器仿真对抗软件设计[J]. 赵晓东,韩守鹏. 水雷战与舰船防护, 2002(01)
  • [10]次声扫雷具对艇体振动的影响[J]. 罗杏春,马锦华. 船舶, 1993(04)

标签:;  ;  ;  ;  ;  

瓦斯爆炸次声扫雷声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