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医学模式与健康道德浅议(论文文献综述)
张爽,郭丽荣,刘福迁,李文茂,李品梅,聂文博,赵丽晶[1](2021)在《体验式教学法在康复治疗学伦理学教学中的作用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99年成立的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协会(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IIME)制订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基本要求",强调指出"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是医疗实践的核心,应把"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同"医学知识"与"临床技能"一样,作为毕业生具备"基本要求"所规定的核心能力和基本素质之一[1—2]。在我国,医疗工作与医学科研中所涉及的伦理道德问题已日益受到重视,但是对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进行的伦理学教育仍存在不足,导致学生对医学伦理学的认识不清,医学伦理学的原则把握不够[3—4]。
齐祥森[2](2021)在《论医患纠纷中医务人员权利及其保护》文中认为
王丽,周俊俊,姚继红,吕莉,许有威,赵艳艳,李华[3](2021)在《互联网+人文教育在医学生药理学课程中的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医学培养模式的转变,是以医学人文教育为重点,培养新时代德才兼备应用型医药人才为目标。药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因材施教,课堂内外以不同的形式实践人文教育,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将人文精神的培养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始终,提高当代医学生对人类生存意义与价值的关怀与认识,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新一代医学人才。
黄婷[4](2020)在《中小型公立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运行问题研究 ——以广西N市Q医院为例》文中认为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环境下,如何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公共医疗服务价值并保持公立医院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是每一个公立医院管理者所考虑的首要问题。近几十年来,经过卫生主管部门和医院管理者、医务人员等多方努力,我国公立医院通过引入“质量环(PDCA)”理念,并建立基于PDCA循环的管理模式对医疗质量进行全面管理、持续改进,促进医疗质量不断提升,但与社会期望仍存在差距,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尤其是中小型公立医院群体在对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化、有效性的探索中,受自身生存发展困境、人才匮乏、技术水平低、知名度不高等多种因素影响,在医疗质量管理中普遍暴露出了管理效果差、管理流程形式化等诸多严重问题。公立医院是在政府的监督下提供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在保持公益性质前提下,具有较大的自主管理运营权,所以当前中小型公立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更多受自身管理水平的影响。也因此,本文从广西N市中选取在中小型公立医院中具有代表性的Q医院作为样本,通过开展个案研究,运用霍恩-米特模型分析其医疗质量管理运行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给其他中小型公立医院发现自身医疗质量管理问题并完善自身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提供借鉴;同时也希望能为政府部门对公立医院的监督和进一步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提供思路。公立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主要围绕医务人员诊疗水平标准展开,所以本文着重研究的是狭义的“医疗质量”,即非广义上的“医疗服务质量”或“医院质量”,在文章概念界定部分会有详细描述。通过霍恩-米特模型分析,当前以Q医院为代表的中小型公立医院还存在着:管理效果未达预期目标、管理资源配置不足、管理方式不能实现有效运用、管理机构与横向与纵向部门缺乏协作、管理者工作幸福感与目标群体满意度偏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运用模型,结合中小型公立医院特点探析到了六大原因:管理目标设置脱离中小型公立医院实际、管理运行资源增配困难、管理运行方式中缺乏相应机制、管理机构设置层级不合理、系统环境中的中小型公立医院生存困境和目标群体素质不高、管理者价值取向偏离。同时提出从完善管理目标和标准、整合优化管理资源配置、改良管理运行方式、提升机构执行力、营造良好的系统环境这五方面,提出了十三点对策建议,以期能为中小型公立医院开展医疗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李美乔[5](2020)在《医护人员看待ICU伦理问题的调查和研究 ——以大连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ICU是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的缩写,为危重症患者提供隔离的场所与设备,并提供最佳护理、综合治疗、术后早期康复与关节护理运动治疗等服务。ICU为患者提供密切的的监测与供给,故被称为深切治疗部。这是随着医疗、护理、康复等专业的共同发展,伴随着新型医疗设备的诞生和医院管理体制的改进出现的一种集现代化医疗、护理、康复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ICU的医疗水平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ICU存在的伦理问题却与日增多,这些伦理问题直接影响了ICU的医疗质量,国内关于ICU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临床技术上的研究,对伦理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故探索ICU现存的伦理问题、找寻解决问题的伦理路径迫在眉睫。基于此背景,笔者欲对大连市的一些医院进行调研,深入调查ICU的人文环境与其存在的伦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现状的伦理路径。本文的角度是从点及面,以大连市三甲医院ICU医护人员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的设计首先是围绕着ICU几个突出伦理问题展开,故而其前提是力求反映真实现状。其次,对于本次调查问卷的设计经过与ICU的医护人员的讨论,使之既可以不引起被调查者的抵触心理又可最大限度的对调查的问题进行了解。在问题数量与内容选择上比例适中,针对一些敏感问题(如:过度医疗、对患者知情权的尊重情况等)上采用问答题的形式,避免因部分受调查者由于抵触心理出现乱选的的情况对调查结果造成干扰,调查问卷具有可靠性。既能客观的反映某市ICU的伦理问题现状,也能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同等级医院的ICU伦理问题现状。通过此次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ICU的人文环境建设提供一定的建议与方法。方法: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结果:(1)ICU的过度医疗现象。(2)ICU忽视医学伦理的问题。(3)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问题。(4)长期入住ICU的患者的经济伦理问题。(5)ICU终末期患者治疗策略的伦理问题。(6)ICU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的相关伦理问题。结论:根据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本课题研究认为改善ICU伦理环境的路径主要从控制医疗收费、提高医方公信力、加强医患沟通、宏观政策与制度调控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
胡晓宇[6](2019)在《新时代背景下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度调查研究 ——以某医学院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医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高度结合的学科体系,要求医务人员既要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和技能又要有较高的人文素质。近年来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医务人员人文素质教育认知偏差,人文关怀主动性不够是其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选取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度进行调查分析,旨在掌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现状,为更好地开展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依据,为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水平提供参考。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在借鉴和吸收以往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人文素质的基本问题入手,选取沈阳地区某高校的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交流访谈,对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并梳理出影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现状的多方面因素,进而提出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切实可行对策及建议。该问题研究将对丰富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理论,进一步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减少医患矛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主要观点在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现状总体是好的,但也一定程度暴露出部分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问题,如医学生对医疗政策及医学专业理论关注不够,寻求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动性差,这些问题影响到医疗卫生事业的有序健康发展;影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且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主要是社会影响、学校教育、家庭培养以及个人修养等。因此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繁重的工作,需要社会、高校、家庭以及医学生自身等多方面的协同努力,进而为医学人才培养、医疗实践尽绵薄之力。
邓思慧[7](2019)在《中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和家属对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但目前的护理状况却越来越呈现出重技术而轻人文的倾向。医患关系紧张,人民群众对医疗行业的满意度下降等社会问题与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形成强烈反差。提升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是护理专业发展的方向,是构建和谐型护患关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护生成长的内在需求。本文首先对某医科院校16、17级483名中职护理专业学生采用自编的一般资料问卷、关怀能力评价量表(CAI)、情绪智力量表(EIS)、支持性沟通量表(SCS)等进行评估,研究结果显示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总分为178.08±14.98,认知维度得分为71.07±8.94,勇气维度得分为49.64±9.654,耐心维度得分为57.38±5.67。总分及各维度分均低于国外平均水平。与国内常模相比,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关怀能力急需提升。在影响中职护生关怀能力提升的因子方面,情绪智力、沟通能力、关怀氛围与中职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呈正相关影响。基于中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结果,分析阻碍中职护生其人文关怀能力提升的原因主要是对中职护生人文关怀教育的重视不够、关怀氛围稀缺、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情绪感知能力和关怀勇气较弱。在查阅相关文献和本人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本研究从人文关怀教育、关怀氛围、关怀情境创设、专业护理关怀教育三个方面提出了提升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关怀能力的可能性建议:1、重视中职护生的人文关怀教育。从人文关怀教育目的、形式、内容、评价方式方面对现有的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帮助中职护理专业学生提升整体关怀认知,培养关怀精神。2、营造充满关怀的氛围。建立以关怀型师生关系为主体、关怀型家庭关系和朋辈关系为辅助的多方位关怀关系群,注重关怀的时间性和空间性。为中职护理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充满关怀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关怀孕育关怀。3、创设关怀的情境。融情于境,在有意义的关怀情景中让中职护理专业学生感知关怀、体悟关怀、实践关怀。4、在中职护理学生的护理专业课程与实践中渗透护理关怀的精神,帮助中职护理学生学会给予病人专业的关怀。
刘茵[8](2019)在《澎湃新闻医患关系报道中的医生形象研究》文中提出媒介在尖锐对立的医患关系报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澎湃新闻作为以原创新闻为主的全媒体新闻资讯平台,专业聚合热点议程与网民智慧,具有强大的公信力。以澎湃新闻医患关系报道为研究对象,从新闻传播视角出发,分析澎湃新闻医患关系报道现状及所构建的医生形象、问题、影响因素和策略,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首先,通过界定相关概念、划分报道类目和回顾澎湃新闻的发展历程,综合分析出医患关系报道的现状即医生形象的呈现方式:数量稳中有升,医方信源为主;医患专栏凸显,深度报道居多;负面报道略多,立场客观中性;图文融合传播,增强视觉效果。其次,通过对正面、中立和负面医生媒介形象的分类,阐释了“尊医重卫”的正面性、去除标签的真实性、渴求关注的小众性以及抱怨颇多的情绪化的医生群体形象表征。最后,总结出澎湃新闻医生形象的构建存在着医学人文素养缺失、不平衡的医患话语以及报道呈现方式单一的问题,这些问题受到了受众定位、报道角度以及报道思想等因素的影响。针对问题,给出了重点提升医学报道人文素养、全面均衡医患话语权、探索多样化呈现方式的策略,以构建医生客观真实的媒介形象。在研究方法上,利用个案研究法、文本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等。以澎湃新闻中构建的医生形象的医患关系报道作为研究样本,通过细读报道文本,概述澎湃新闻医患关系报道的现状,凝练出报道中所构建的医生媒介形象,进而为未来媒体医患关系的真实报道和医生媒介形象的客观构建,提供相应的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意义。
张柏茂[9](2018)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素养培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人文关怀素养是教育和实践中养成的内在修养,是人文关怀价值观自觉内化和外化的产物。医学人文关怀能力和医学职业价值观所具有的相关性表明,医学人文关怀素养培育与高等医学职业价值观教育存在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为高等医学教育进一步加强人文关怀素养培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根据,同时也为医学生的人文关怀素养培育提供了针对性较强的可行性路径。理论依据在于三个方面:首先,人文关怀价值观是医学人文关怀素养的核心;其次,高等医学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人文性和关怀性;第三,人文关怀价值观的特定主体性和相对稳定性。综观当前高等医学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素养培育现状,在培育意识和认识水平、培育内容和培育手段、培育环境和培育载体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由于医学职业价值观教育中的某些偏差和弱点,反映在社会本位主义教育理念的根深蒂固、高等医学教育功利主义逻辑的不良诱导以及高等医学院校扩招与师资不足之矛盾等几个方面,进而导致人文关怀素养的培育课程内容不完整和不连贯、教育方式偏人文关怀价值观的灌输而轻主体性建构、跨学科师资不完备以及考核评价方式偏理论性轻实践性考核和评价。其本质在于偏离了人文关怀素养培育应贯彻到医学教育的全局和始终的理念,忽视了高等医学职业价值观教育是人文关怀教育的核心内容与成败关键。需要应用多种手段加以改进,包括对高等医学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优化。因此,本文以在校医学生的人文关怀素养教育即狭义上的人文关怀素养培育为研究范围,秉持将人文关怀素养培育贯彻到高等医学教育始终的理念,借鉴泰勒的课程内容组织原则思想,以解决人文关怀素养培育课程内容的不连贯和不完整问题;借鉴主体性教育思想和建构主义学习观,以主体间性替代主客二分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和学习观;借鉴校本课程思想,整合学校跨学科师资资源;借鉴西方课程评价思想,实现理论性考核和实践性考核、形成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统一的考核评价方式。以期进一步加强高等医学职业价值观教育,从根本上提升人文关怀素养培育的实效。
周晓玮[10](2018)在《中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研究 ——以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整体医疗模式的诞生、医疗体制的改革及人们健康理念的转变,“人性化”护理呼声愈来愈高,提高护理人员人文关怀意识和能力成为当前社会医疗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然而我国医学院校重专业知识,轻人文关怀的现象严重,人文关怀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在现代护理教育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从学校管理角度出发,研究影响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选取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经研究发现,总量表CAI平均分为170.58±14.09,最高分为205分,最低分为117分,条目平均分为4.61±0.38分,均低于常模水平。通过相关分析得知,中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与护生性别、年级、与父亲和亲友的关系、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以及对护理专业的态度呈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据此,本研究为了提升中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完善课堂设置,强化人文素质教育;第二:开发校园活动,内化理念与实践并重;第三:利用多样平台,开拓关怀实践基地。
二、新医学模式与健康道德浅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医学模式与健康道德浅议(论文提纲范文)
(1)体验式教学法在康复治疗学伦理学教学中的作用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实施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2.1 设计情景剧: |
1.2.2 案例分析: |
1.2.3 问卷调查: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各组学生对伦理学认识情况的对比 |
2.2 课程成绩 |
3 讨论 |
4 局限性 |
(3)互联网+人文教育在医学生药理学课程中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人文教育在医学基础课程中的必要性 |
2 互联网+人文教育医学药理学课程的实践 |
2.1 药理学理论课程中人文教育的渗透 |
2.2 因材施教 |
2.3 药理学实验课程中人文教育的渗透 |
3 结语 |
(4)中小型公立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运行问题研究 ——以广西N市Q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述评 |
第四节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创新点 |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中小型公立医院 |
二、医疗质量 |
三、医疗质量管理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霍恩-米特模型 |
二、PDCA循环 |
第二章 Q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运行现状分析 |
第一节 N市Q医院作为研究个案的代表性分析 |
一、选取Q医院作为个案的原因分析 |
二、数据的来源、抽样方法和样本介绍 |
第二节 Q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运行现状 |
一、Q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目标与标准分析 |
二、Q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运行的资源配置分析 |
三、Q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运行的方式分析 |
四、Q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机构特性分析 |
五、Q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运行系统环境分析 |
六、Q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运行的管理者价值取向分析 |
第三章 Q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运行问题及原因 |
第一节 Q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运行存在的问题 |
一、医疗质量管理效果未达预期管理目标 |
(一)医疗质量评价结果与管理目标差距大 |
(二)运用PDCA循环改进后的医疗质量问题仍反复出现 |
二、医疗质量管理资源配置的不充分不合理 |
(一)人力资源配置不充分 |
(二)资金投入不合理 |
三、医疗质量管理运行方式未能实现有效运用 |
(一)医疗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选择性执行现象 |
(二)院级质量管理机构评价反馈工作不扎实 |
(三)科级质量管理中应付式管理现象严重 |
四、医疗质量管理机构与横向、纵向部门之间缺乏协作 |
(一)横向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合作 |
(二)纵向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协调 |
五、系统环境中的目标群体满意度不高 |
六、价值取向分析中管理者的工作幸福感偏低 |
第二节 Q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运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医疗质量管理目标和标准设置脱离中小型医院实际 |
(一)目标和标准过多且分布较为零散 |
(二)目标和标准设置中“轻基础管理” |
二、医疗质量管理运行资源增配困难 |
三、管理运行方式中缺乏有效的培训、激励和监督机制 |
(一)培训和解释力度不够 |
(二)内在激励机制缺乏 |
(三)考核监督机制不全 |
四、医疗质量管理机构层级设置偏低 |
五、中小型公立医院所处系统环境的客观影响 |
(一)中小型公立医院生存发展困境的制约 |
(二)目标群体自身水平和质量意识不高的影响 |
六、管理者的价值取向出现偏离 |
(一)管理者对管理模式的认知度不够 |
(二)管理者的质量意识普遍不高且缺乏管理知识 |
第四章 完善Q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运行问题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完善医疗质量管理目标和标准 |
一、对管理控制目标和标准进行系统归纳分类 |
二、细化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基础质量环节控制标准 |
第二节 整合优化医疗质量管理资源配置 |
一、打造“小综合、大专科”夯实医疗质量管理资源基础 |
二、构建以“培养为主、引进为辅”的人才建设方式 |
三、平衡医院内部行政预算投入 |
第三节 改良医疗质量管理运行的方式 |
一、建立医疗质量管理系统培训机制以提高管理水平 |
二、建立健全配套奖惩机制以激发组织活力 |
第四节 提升医疗质量管理机构的执行力 |
一、完善管理机构层级设置以提高机构权威性 |
二、优化绩效分配方案以调动管理人员积极性 |
三、建立执行监督机制以提高考核的准确性 |
第五节 营造良好的外部系统环境 |
一、定期开展公立医院内部系统性质量文化培训 |
二、搭建医疗集团内人才、管理、技术资源互通共享机制 |
三、拓宽医疗质量管理机构与横向、纵向部门的沟通协调渠道 |
结语 |
附录一 :访谈调研提纲 |
附录二 :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医护人员看待ICU伦理问题的调查和研究 ——以大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资料法 |
1.4.2 比较研究法 |
1.4.3 问卷调查法 |
1.4.4 统计分析法 |
1.5 创新点 |
1.6 局限性 |
二、材料与方法 |
2.1 调查对象 |
2.2 调查过程 |
2.3 问卷的可靠性分析 |
2.4 调查质量控制 |
2.4.1 访问前注意事项 |
2.4.2 访问阶段 |
2.4.3 数据清理结算 |
三、结果 |
3.1 医护人员的基础情况 |
3.2ICU 医护人员对一些突出 ICU 伦理问题的看法 |
3.2.1 ICU医护人员对组织管理制度相关伦理问题的看法 |
3.2.2 ICU医护人员对医疗决策相关伦理问题的看法 |
3.2.3 ICU 医护人员对医疗资源利用的伦理问题的看法 |
3.2.4 ICU医护人员对知情同意相关伦理问题的看法 |
3.2.5 ICU医护人员对职业倦怠相关伦理问题的看法 |
附表 |
四、ICU现存伦理问题及分析 |
4.1 ICU的过度医疗问题 |
4.2 ICU忽视医学伦理的问题 |
4.3 ICU患者知情同意权的相关伦理问题 |
4.4 长期入住 ICU 患者的经济伦理问题 |
4.5 ICU终末期患者治疗策略的伦理问题 |
4.6 ICU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的相关伦理问题 |
4.6.1 职业倦怠对医护人员工作质量造成的影响 |
4.6.2 职业倦怠对医患关系造成的影响 |
五、改善 ICU 人文环境的伦理路径 |
5.1 加强医疗收费的合理性,防止出现过度医疗的现象 |
5.2 提高ICU医护人员的责任感,提高医方的公信力 |
5.3 加强医患间的沟通,重视患者家属的知情权 |
5.4 对 ICU 临终患者坚持道义功利相结合的原则 |
5.5 改善 ICU 进出标准,科学利用稀缺资源 |
5.6 加强 ICU 人文关怀知识的普及,缓解医患间的矛盾 |
六、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ICU人文关怀情况调查 |
致谢 |
(6)新时代背景下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度调查研究 ——以某医学院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综述 |
第一章 前言 |
1.1 立题依据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方案 |
1.2.1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1.2.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二章 新时代与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
2.1 新时代的内涵 |
2.2 新时代对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新要求 |
2.3 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
2.3.1 培养全面合格人才的重要手段 |
2.3.2 适应全新医学模式的迫切需要 |
2.3.3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积极途径 |
第三章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度的现状 |
3.1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度现状调查 |
3.1.1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度问卷调查设计 |
3.1.2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度现状调查 |
3.1.3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度现状分析 |
3.2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缺失带来的消极影响 |
3.2.1 不利于医学生的健康成长 |
3.2.2 降低医学生群体的整体形象 |
3.2.3 影响“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实现 |
第四章 影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现状的因素分析 |
4.1 社会影响是人文素质养成的主要环境因素 |
4.1.1 当代社会对人文主义的轻视 |
4.1.2 技术主义占统治地位 |
4.2 高校教育是医学生人文素质养成的关键因素 |
4.2.1 高校对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
4.2.2 医学生人文课程体系不完善 |
4.2.3 师资力量薄弱 |
4.3 家庭教育是医学生人文素质形成的重要因素 |
4.3.1 受“重专业轻人文教育”的培养方式的影响 |
4.3.2 父母忽视子女的人文素质教育 |
4.4 自我修养是人文素质养成的决定因素 |
4.4.1 医学生人文素质意识较为淡薄 |
4.4.2 部分医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充分 |
第五章 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
5.1 建立良好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社会环境 |
5.1.1 改良社会风气,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
5.1.2 改变医学人文教育定位 |
5.2 发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主阵地作用 |
5.2.1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
5.2.2 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 |
5.3 改善家庭教育环境 |
5.3.1 父母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
5.3.2 父母要发挥榜样作用 |
5.4 提高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
5.4.1 医学生要加强人文素养的自我教育 |
5.4.2 树立正确成才理念,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
附录 调查问卷 |
本论文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中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第三节 护理人文关怀能力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护理人文关怀相关理论 |
二、护理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
三、护理人文关怀教育的研究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中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结构解析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人文、关怀 |
二、护理人文关怀 |
三、护理人文关怀能力 |
第二节 中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结构解析 |
一、相关理论解读 |
二、中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结构解析 |
第三节 中职护生人文关怀教育的出发点 |
第三章 中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 |
第一节 调查设计与实施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工具 |
四、调查方法 |
五、质量控制 |
第二节 中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 |
一、中职护生个人情况 |
二、不同态度与环境下中职护生关怀能力情况 |
三、不同健康与经历情况下中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情况 |
四、情绪智力、沟通能力、组织关怀氛围与中职护生关怀能力的关系研究 |
第三节 阻碍中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提升的因素 |
一、对护理人文关怀教育的重视不够 |
二、给予中职护生的关怀氛围不够 |
三、中职护生的情绪感知能力有待提高 |
四、中职护生关怀的勇气较低 |
第四章 中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
第一节 重视人文关怀教育,培养关怀的价值底蕴 |
一、指向关怀认知能力的提升的人文关怀教育目的 |
二、符合中职护生特征的人文关怀教育形式 |
三、从知识内涵领悟到价值系统构建的人文关怀教育内容 |
四、多元化的评价模式 |
第二节 营造充满关怀的氛围,以关怀孕育关怀 |
一、建立以关怀型师生关系为主体的多方位关怀关系群 |
二、关怀的时间性和空间性 |
第三节 创设关怀的情境,在情境中习得关怀 |
一、融情于境,创设有意义的关怀情景 |
二、关怀情境不可或缺的四大要素 |
第四节 将人文关怀精神融入专业课程,培养有护理人文关怀能力的准护士 |
一、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
二、关怀理论在专业课程中的渗透 |
三、护理专业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澎湃新闻医患关系报道中的医生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二、研究现状及评述 |
三、研究方法与设计 |
四、研究创新与特色 |
第一章 澎湃新闻医患关系报道的沿革 |
第一节 医患关系报道与医生形象 |
一、医患关系报道的定义 |
二、医生形象的定义 |
三、医患关系报道与医生形象 |
第二节 澎湃新闻医患关系报道的发展进程 |
一、报端互动的联动式医患关系报道(2014-2016) |
二、报端一体的融合式医患关系报道(2017-2018) |
第三节 澎湃新闻医患关系报道的现状 |
一、数量稳中有升医方信源为主 |
二、医患专栏凸显深度报道居多 |
三、负面报道略多立场客观中性 |
四、图文融合传播增强视觉效果 |
第二章 澎湃新闻医患关系报道中医生形象类型及表征 |
第一节 医患关系报道中的医生形象类型 |
一、正面医生形象类型 |
二、中立医生形象类型 |
三、负面医生形象类型 |
第二节 医患关系报道所构建的医生群体形象表征 |
一、“尊医重卫”的正面性 |
二、去除标签的真实性 |
三、渴求关注的小众性 |
四、抱怨颇多的情绪化 |
第三章 澎湃新闻医患关系报道中医生形象的思考 |
第一节 医患关系报道中医生形象构建的问题 |
一、医学人文素养缺失 |
二、不平衡的医患话语 |
三、报道呈现方式单一 |
第二节 医患关系报道中医生形象构建的影响因素 |
一、定位高端的目标受众 |
二、社会影响的报道角度 |
三、原创严肃的报道思想 |
第三节 医患关系报道中医生形象构建的策略 |
一、提升报道的医学人文素养 |
二、平衡报道的医患话语权 |
三、促进呈现方式的多样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表索引 |
附图索引 |
致谢 |
(9)高等医学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素养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一、人文关怀思想的研究 |
二、医学人文关怀能力的研究 |
三、医学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研究 |
四、医学人文关怀能力和医学职业价值观相关性研究 |
第三节 结构安排、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一、结构安排 |
二、研究方法 |
三、创新点 |
第一章 高等医学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素养培育述评 |
第一节 人文关怀素养相关概念界定、基本内涵及思想来源 |
一、人文关怀素养相关概念界定 |
二、人文关怀素养的基本内涵 |
三、人文关怀素养的思想来源 |
第二节 医学生人文关怀素养培育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一、丰富高等医学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人文内涵 |
二、促进医患互主体性关系的和谐生成与发展 |
三、促进医学生自由全面发展价值目标的实现 |
第三节 人文关怀素养培育与高等医学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内在关联 |
一、人文关怀价值观是医学人文关怀素养的核心 |
二、高等医学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人文性和关怀性 |
三、人文关怀价值观的特定主体性和相对稳定性 |
第二章 高等医学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素养培育现状及成因 |
第一节 高等医学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素养培育取得的进展 |
一、人文关怀素养的培育意识和认识水平有所提升 |
二、人文关怀素养的培育内容和培育手段逐渐丰富 |
三、人文关怀素养的培育环境和培育载体不断改善 |
第二节 高等医学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 |
一、缺乏完整和连贯的人文关怀素养培育课程内容 |
二、重人文关怀价值观的单向灌输而轻主体性建构 |
三、人文关怀素养的跨学科培育师资还需不断完备 |
四、医学人文关怀素养的考核和评价方式有待完善 |
第三节 高等医学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素养培育问题的成因 |
一、传统社会本位主义教育理念的根深蒂固 |
二、高等医学教育功利主义逻辑的不良诱导 |
三、高等医学院校扩招与师资不足之矛盾 |
第三章 高等医学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素养培育改进策略 |
第一节 优化和整合人文关怀素养培育的课程体系 |
一、贯彻人文关怀素养培育的课程理念 |
二、遵循人文关怀素养培育的课程原则 |
三、完善人文关怀素养培育的课程内容 |
第二节 改进和革新人文关怀素养培育的教学方法 |
一、构建以主体间性为基础的主体性教学模式 |
二、构建以主体间性为基础的建构主义学习观 |
三、创设医学人文关怀素养的培育情景和载体 |
第三节 充实和完备人文关怀素养培育的师资力量 |
一、整合学校现有医学人文教师资源 |
二、配置跨学科的医学人文专业教师 |
三、加强教师间的跨学科交流和对话 |
第四节 探索和完善人文关怀素养的考核评价方式 |
一、理论性考核和实践性考核相结合 |
二、形成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10)中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研究 ——以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主要概念界定 |
1.5 研究的理论依据 |
1.6 研究难度、创新点 |
1.7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二章 :中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调查数据分析 |
2.1 量表概述 |
2.2 样本基本情况 |
2.3 数据分析概况 |
第三章 :中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实证研究 |
3.1 中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基本状况分析 |
3.2 个人视角下认知、勇气、耐心维度分析 |
3.3 学校视角下认知、勇气、耐心维度分析 |
3.4 家庭视角下认知、勇气、耐心维度分析 |
3.5 中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及培养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提升中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对策及建议 |
4.1 完善课堂设置,强化人文素质教育 |
4.2 开发校园活动,内化理念与实践并重 |
4.3 利用多样平台,开拓关怀实践基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新医学模式与健康道德浅议(论文参考文献)
- [1]体验式教学法在康复治疗学伦理学教学中的作用初探[J]. 张爽,郭丽荣,刘福迁,李文茂,李品梅,聂文博,赵丽晶.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21(11)
- [2]论医患纠纷中医务人员权利及其保护[D]. 齐祥森.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1
- [3]互联网+人文教育在医学生药理学课程中的实践[J]. 王丽,周俊俊,姚继红,吕莉,许有威,赵艳艳,李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01)
- [4]中小型公立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运行问题研究 ——以广西N市Q医院为例[D]. 黄婷. 广西民族大学, 2020(05)
- [5]医护人员看待ICU伦理问题的调查和研究 ——以大连市为例[D]. 李美乔.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4)
- [6]新时代背景下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度调查研究 ——以某医学院校为例[D]. 胡晓宇.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4)
- [7]中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D]. 邓思慧. 湖南师范大学, 2019(12)
- [8]澎湃新闻医患关系报道中的医生形象研究[D]. 刘茵.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1)
- [9]高等医学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素养培育研究[D]. 张柏茂. 深圳大学, 2018(08)
- [10]中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研究 ——以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 周晓玮. 广州大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