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一代ZEPEL防水防油整理剂(论文文献综述)
刘红呐[1](2021)在《阻燃防污功能水性聚氨酯织物整理剂的制备及应用》文中提出当前,由纺织品易燃所引起的火灾事故频发,因此织物的阻燃整理研究意义重大。而从环保的角度考虑,阻燃剂的研究重点已逐步转移至无卤的有机磷阻燃剂。此外,有机氟聚合物整理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憎水憎油性和防污性等优点,织物经其整理后具有优异的疏水和疏油性能。近年来,水性聚氨酯常作为整理剂用于织物整理中,而且多功能聚氨酯织物整理剂的开发已成为研究热点。因此,本论文用所设计合成的有机磷阻燃剂及氟醇共同改性聚氨酯,制备了两种新型阻燃防污功能水性聚氨酯织物整理剂,以赋予织物阻燃防污等多功能。论文具体工作如下:(1)磷氮型阻燃剂改性水性聚氨酯(DPUF)的制备及应用首先以自制的N,N-双(2-羟乙基)磷酸二乙酯(DEPA)为扩链剂,全氟己基乙醇(S104)为封端剂,三羟甲基丙烷(TMP)为交联剂,通过改变DEPA的用量,制得了系列磷氮型阻燃剂改性水性聚氨酯织物整理剂(DPUF)。然后用二浸二轧法整理棉织物,对DPUF整理棉织物的工艺进行了单因素优化。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X-射线衍射仪(XPS)对DPUF主组分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 DPUF胶膜的热稳定性、阻燃性和防污性,研究了 DPUF整理剂整理后织物的阻燃性、防污性、硬挺度、透气性、白度及断裂强力。结果表明:DPUF具有预期结构。DPUF胶膜表面最高水接触角为105.5°,具有一定的防污性能,但随着DEPA含量的增加而缓慢降低。随着DEPA含量的增加,DPUF膜的热稳定性提高,而且热释放速率(HRR)和热释放总量(THR)值逐渐降低,引燃时间(TTI)延长,阻燃性能增加,说明DEPA能有效改善水性聚氨酯的阻燃性。DPUF整理棉织物较适宜的焙烘条件为160℃×120 s,较佳的整理剂浓度为25 wt%。经整理后棉织物的极限氧指数(LOI)从17.4%提高到了 24.3%,TTI从15 s提高到31 s,HRR和THR值降低,且燃烧后织物表面有较完整的残炭层,其进一步说明了磷氮型阻燃剂改性的水性聚氨酯能有效提升棉织物的阻燃性能。DPUF整理后织物表面的最高水接触角为143.6°,具有较好的防污性能。且经DPUF整理后,棉织物的柔软度和白度有所下降,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有所升高,透气性无明显变化。(2)含磷聚酯多元醇改性水性聚氨酯(BP-PUF)的制备及应用为了进一步简化功能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工艺及改善其防污性,用自制的含磷阻燃功能的聚酯二元醇(BP)为软段,用S104或自制的两条含氟链段一元醇(BF2)为封端剂,通过改变BP的分子量,制得了系列含磷聚酯多元醇改性水性聚氨酯织物整理剂(BP-PUH1或BP-PUF2)。然后通过二浸二轧法对棉织物进行整理。通过FT-IR、1H-NMR和XPS对BP-PUF主组分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 BP-PUF胶膜的热稳定性、阻燃性和防污性,研究了 BP-PUF整理剂整理后织物的阻燃性、防污性及其他性能。结果表明:BP-PUF具有预期结构。BP-PUF1胶膜表面最高水接触角为105.2°,具有一定的防污性能,但随着BP分子量的增加而缓慢降低。随着BP分子量的增加,BP-PUF1胶膜的热稳定性提高,且HRR和THR值逐渐降低,TTI延长,阻燃性能增加。较BP-PUF1而言,BP-PUF2胶膜表面水接触角较大,防污性能更好;且BP-PUF2胶膜的TTI延长,HRR和THR值都有所降低,阻燃性提高。BP-PUF整理棉织物较佳的整理剂浓度为20 wt%。经整理后棉织物的LOI值从17.1%提高到了 24.1%,TTI从5 s提高到23 s,HRR和THR值降低,且燃烧后织物表面有较完整的残炭层,说明BP-PUF能有效提升棉织物的阻燃性能。BP-PUF处理后织物表面的最高水接触角为149.7°,具有较好的防污性能。且经BP-PUF整理后,棉织物的透气性、柔软度和白度有所下降,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有所升高。
陈八斤[2](2020)在《可聚合聚氨酯乳化剂和聚合物乳液的合成及其在织物和纸张中的应用》文中指出丙烯酸酯类聚合物和醋酸乙烯酯聚合物具有力学强度高、耐老化等优点,被广泛用作纺织印染和纸张处理助剂。聚氨酯具有耐磨、耐寒、软硬度可调、黏结性强等优点,与丙烯酸酯类聚合物和醋酸乙烯酯聚合物在性能上具有一定的互补性。通过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和醋酸乙烯酯聚合物,可以结合两者的优点,拓宽聚合物在纺织印染和纸张助剂中的应用范围。乳液聚合是合成纺织印染和纸张助剂的重要方法,但目前在聚合中仍以使用常规乳化剂为主,存在乳化剂易从聚合物粒子上解吸、残留等不足。与常规乳化剂相比,可聚合型乳化剂结构中除了含有基本的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外,还包含可参与聚合的反应性官能团。因此,可聚合型乳化剂不仅能起到常规乳化剂的乳化作用,还能以共价键接到聚合物粒子表面,从而避免乳化剂从聚合物乳胶粒子的解吸,为制备高固体含量的稳定聚合物乳液提供基础。本文设计合成了具有梳状结构的可聚合非离子型聚氨酯乳化剂,并用于纺织印染和造纸助剂用聚合物乳液的合成,对聚合物乳液的应用特性进行了评价。首先,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和非离子型扩链剂聚乙二醇单甲基二羟甲基丙烷基醚(Ymer N120)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两端为双键、主链亲油、侧链亲水的梳状可聚合非离子型聚氨酯乳化剂,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表征了可聚合聚氨酯乳化剂的化学结构,通过水溶液电导率测定得到该乳化剂的临界胶束浓度为0.04g/L,发现该乳化剂对苯乙烯、丙烯酸酯等单体具备优异的乳化能力。其次,分别采用可聚合非离子型聚氨酯乳化剂和常规非离子乳化剂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制备了聚醋酸乙烯酯(PVAc)乳液,并配制得到仿蜡印整理剂。发现采用可聚合非离子型聚氨酯乳化剂得到的PVAc乳液的储存稳定性和涂层耐水性优于采用常规非离子乳化剂得到的乳液,随可聚合非离子型聚氨酯乳化剂用量的增加,乳液稳定性增加。从韧度、软度、滑度等方面考察了采用两种乳化剂制得的仿蜡印整理剂对织物手感风格的影响,发现采用可聚合非离子型聚氨酯乳化剂制得的仿蜡印整理剂比采用常规非离子乳化剂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制得的仿蜡印整理剂的手感风格更接近原布,纤维间基本没有聚合物表面成膜后的黏连现象,对织物纤维原有形貌和织物手感影响小。随着可聚合非离子型聚氨酯乳化剂用量的增加,仿蜡印整理剂处理的织物的白度略有下降,撕裂强力略微上升,色变变化不大。新型仿蜡印整理剂可赋予织物厚实、挺弹、蓬松、柔软的手感风格,无刺激性气味和色变,而且不降低织物的强度,具有优异的性能和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再次,分别以可聚合非离子型聚氨酯乳化剂和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为乳化剂,通过丙烯酸丁酯、苯乙烯等单体的乳液共聚合,制得核-壳结构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并配制了涂料印花黏合剂。采用可聚合非离子型聚氨酯为乳化剂,可明显提升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黏合剂的稳定性。使用可聚合乳化剂制备的乳液黏合剂的印花织物色牢度明显提高,这是因为可聚合乳化剂主要键接固定于聚合物链段上,不易迁移。两种乳化剂都能延长乳液的结膜时间,而可聚合乳化剂可以更好地改善结膜性能,这是因为可聚合乳化剂的梳状结构具有更好的抱水性能和机械稳定性,能够阻止水分迁移并提升乳液的机械稳定性。最后,分别以可聚合非离子型聚氨酯乳化剂和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为乳化剂,通过丙烯酸丁酯、苯乙烯等单体乳液共聚合,制得丙烯酸酯类共聚物纸张防水剂。发现两种纸张防水剂对纸张的拒水性、干湿强度均有提升作用,而且采用可聚合非离子型聚氨酯乳化剂制备的纸张防水剂的提升作用较采用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乳化剂制备的纸张防水剂更为明显。这是由于可聚合非离子型聚氨酯乳化剂为梳状结构且通过双键共聚进入丙烯酸酯共聚物中,聚合物与纸张纤维的结合着更为紧密,乳化剂不易在水中发生迁移,在湿态下树脂与纸张纤维的结合更为牢固。
陈佳[3](2020)在《功能性家用纺织品的创新开发与发展趋势》文中指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家纺产品的功能也逐渐由遮盖、装饰、保暖等实用性要求向时尚化、功能性、绿色环保融合的方向发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消费者会更多考虑卫生健康、防护安全、绿色环保等问题,更多具有抗菌抗病毒、防蚊虫、阻燃、防紫外线、智能监测等功能的家纺产品逐渐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和青睐,成为新的市场消费增长点。文章综述了近几年功能性家用纺织品的开发现状,分析了市场上涌现出的优秀应用案例,并指出功能性家用纺织品将朝着功能复合化,功能标准化,功能、时尚、生态融合化的方向发展。
顾浩,韩杰,杨皓,夏晶平[4](2019)在《防水整理剂的发展与应用现状》文中研究指明文章对纺织面料所用防水整理剂的环保特性、产品功效、使用要点、性能评价、发展方向等作了相应的介绍,并结合实践经验指出了防水产品在实际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有助于相关应用企业选择合适的防水整理剂和工艺,满足防水产品所需的性能指标和消费者需求。
章杰[5](2018)在《长链全氟烷基织物整理剂替代品的新进展和新问题(一)》文中提出含氟织物整理剂性能突出,用途广泛,但由于它们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危害性较大,使得以其为原料制备的织物整理剂受到限用。介绍了其替代品的最新进展,包括新型短链全氟烷基化合物、新型含氟(短链)织物整理剂、新型无氟耐久拒水剂、新型含氟硅拒水拒油剂和新型纳米微粒型含氟整理剂等,并指出了新型短链全氟烷基化合物及其含氟织物整理剂存在的新问题。
孟帅,李开扬[6](2018)在《氟硅油制备技术的专利申请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从申请量、申请人等方面对2017年11月1日之前公开的氟硅油制备技术的专利申请进行了统计分析,综述了氟硅油制备的相关技术分支,并根据专利申请时间(以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计)梳理了各技术分支的发展脉络,以期为我国相关申请人的专利布局提供参考。
章杰,张晓琴[7](2018)在《近10年禁用含氟整理剂的新法规、新替代品和新问题(续一)》文中指出4 PFOS和PFOA的管控新条例基于PFOS和PFOA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毒性以及强的远距离环境迁移特性,近10年普遍认为这两种全氟辛基化合物符合国际POPs公约组织所定义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和持久累积毒性物(PBT)类化学物质,而其他30种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基本上是PFOS的衍生物和PFOS与PFOA的系PFOS PFOA
刘宝成[8](2018)在《热熔层压法活性炭纤维复合织物的制备和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单层的织物很难兼有阻燃、伪装、拒水拒油、耐磨性和舒适性等多种功能。因此,防毒服面料一般由两到三层组成。防毒服的外层面料大多采用的是在纤维的制备中加入阻燃添加剂或对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如阻燃棉织物、阻燃尼龙织物。但这类织物往往存在着经多次洗涤或不正当的洗涤,阻燃效果消失;中间层采用的是活性炭吸附材料,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各个发达国家均有相应成熟的产品,而我国关于活性炭吸附型材料的研究起步较晚,国产的活性炭纤维普遍存在强度低、使用性能差等问题。国内对于含炭吸附材料的选择上还不够科学合理,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认为凡是含炭吸附材料都具有吸附化学毒剂的能力,都可以应用到防毒服中去。因此,活性炭材料在防毒服中的应用研究将有助于推动我国生化防护服的发展,为改善和提高劳动者的安全防护装备作出积极的贡献。为制备活性炭纤维复合织物,论文首先选用芳纶1313/阻燃粘胶混纺织物作为防毒服的外层面料,并对其进行拒水拒油整理。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含氟整理剂TG-581浓度、整理液PH、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对整理效果的影响。当整理液PH为4、含氟整理剂TG-581的浓度为40g/L、焙烘温度为170℃、焙烘时间为120s,芳纶1313/阻燃粘胶混纺织物可获得最优的拒水拒油整理效果,耐静水压可达163KPa。其次,通过对几种活性炭吸附材料进行比表面积、孔径的测定及扫面电镜的观察。初步了解活性炭材料的比表面积、孔径、孔容和表面形态。并通过苯酚、亚甲基蓝吸附测试来评价活性炭吸附材料对不同大小分子的吸附性能。通过活性炭吸附材料对正丙硫醚液相吸附性能的测试,选出对正丙硫醚有较好吸附性能的ACF-08活性炭纤维毡和ACF-04活性炭纤维布作为防毒服的吸附层。最后,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热熔层压的主要实验参数进行优化。正交实验结果表明,上胶量是影响活性炭纤维复合织物透气、透湿及剥离强力的最主要因素。热压温度和热压时间有显着的影响,是工艺的次要影响因素。热压时间对实验的结果影响较小。
邢航,周洪涛,肖进新[9](2016)在《氟表面活性剂和氟聚合物(Ⅷ)——含氟织物整理剂的发展及建议》文中提出介绍了含氟织物整理剂的国内外发展历程、我国的产业与市场现状等;从几个方面阐述了长碳氟链产品(主要是C8)的替代品,从环保及成本角度考虑复配型含氟织物整理剂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提出了发展含氟织物整理剂的建议。
张德琪,Tariq Aziz,范宏[10](2016)在《氟硅油合成工艺与应用性能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该文总结了氟硅油的制备方法,包括硅氢加成法、水解法、开环聚合法,并讨论了分子结构对性能的影响,包括氟硅油多种界面功能的作用机理、氟-硅协同效应等。此外,该文还综述了氟硅油作为润滑剂、消泡剂、整理剂、超疏水材料的研究应用现状。氟硅油应用过程中,以有机磷化合物、硅醇铁等为添加剂能有效地提升氟硅油的抗剪切性、抗氧化性;在分子链中引入聚醚或氨基等制备共改性硅油,能够有效地提升氟硅油的表面性能。最后,对于氟硅油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二、新一代ZEPEL防水防油整理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一代ZEPEL防水防油整理剂(论文提纲范文)
(1)阻燃防污功能水性聚氨酯织物整理剂的制备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1 文献综述 |
1.1 引言 |
1.2 水性聚氨酯概述 |
1.3 有机氟防污改性WPU研究进展 |
1.3.1 WPU防污改性发展方向 |
1.3.2 有机氟防污改性WPU的研究进展 |
1.4 有机磷阻燃改性WPU研究进展 |
1.4.1 磷系阻燃剂阻燃机理 |
1.4.2 有机磷阻燃改性WPU研究进展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意义 |
1.6 研究内容 |
1.6.1 磷氮型阻燃剂改性水性聚氨酯(DPUF)的制备及应用 |
1.6.2 含磷聚酯多元醇改性水性聚氨酯(BP-PUF)的制备及应用 |
2 磷氮型阻燃剂改性水性聚氨酯(DPUF)的制备及应用 |
2.1 引言 |
2.2 试剂与仪器 |
2.2.1 主要试剂 |
2.2.2 主要仪器 |
2.3 实验部分 |
2.3.1 实验合成原理 |
2.3.2 实验合成步骤 |
2.3.3 DPUF乳液的优化实验 |
2.3.4 二浸二轧法处理织物整理工艺 |
2.4 测试与表征 |
2.4.1 乳液性能测试 |
2.4.2 胶膜性能测试 |
2.4.3 产物结构表征 |
2.4.4 DPUF整理后织物的性能测试 |
2.5 结果与讨论 |
2.5.1 合成工艺对DPUF乳液及胶膜性能的影响 |
2.5.2 乳液粒径分析 |
2.5.3 DPUF主组分的结构表征 |
2.5.4 胶膜的XPS分析 |
2.5.5 胶膜的XRD分析 |
2.5.6 胶膜SEM照片 |
2.5.7 胶膜的热稳定性 |
2.5.8 胶膜的阻燃性能 |
2.5.9 胶膜的防污性能 |
2.5.10 织物整理工艺研究 |
2.5.11 DPUF整理后棉织物阻燃性能测试 |
2.5.12 DPUF整理后棉织物的形貌 |
2.5.13 DPUF整理后棉织物的防污性能分析 |
2.5.14 DPUF整理前后棉织物的透气性、硬挺度和拉伸断裂强力 |
2.6 本章小结 |
3 含磷聚酯多元醇改性水性聚氨酯(BP-PUF)的制备及应用 |
3.1 引言 |
3.2 试剂与仪器 |
3.2.1 主要试剂 |
3.2.2 主要仪器 |
3.3 实验部分 |
3.3.1 实验合成原理 |
3.3.2 实验合成步骤 |
3.3.3 BP-PUF乳液的优化实验 |
3.3.4 二浸二轧法处理织物整理工艺 |
3.4 测试与表征 |
3.4.1 乳液性能测试 |
3.4.2 胶膜性能测试 |
3.4.3 产物结构表征 |
3.4.4 BP-PUF整理后织物的性能测试 |
3.5 结果与讨论 |
3.5.1 合成工艺对BP-PUF乳液及胶膜性能的影响 |
3.5.2 乳液粒径分析 |
3.5.3 BP-PUF主组分的结构表征 |
3.5.4 胶膜的XPS分析 |
3.5.5 胶膜的XRD分析 |
3.5.6 胶膜SEM照片 |
3.5.7 胶膜的热稳定性 |
3.5.8 胶膜的阻燃性能 |
3.5.9 胶膜的防污性能 |
3.5.10 BP_3-PUF_1和BP_3-PUF_2的性能比较 |
3.5.11 织物整理工艺研究 |
3.5.12 BP-PUF整理后棉织物阻燃性能测试 |
3.5.13 BP-PUF整理后棉织物的形貌 |
3.5.14 BP-PUF整理后棉织物的防污性能分析 |
3.5.15 BP-PUF整理前后棉织物的透气性、硬挺度和拉伸断裂强力 |
3.6 本章小结 |
4 结论与创新点 |
4.1 结论 |
4.2 创新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2)可聚合聚氨酯乳化剂和聚合物乳液的合成及其在织物和纸张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文献综述 |
2.1 纺织印染和纸张助剂 |
2.1.1 印染助剂 |
2.1.2 纸张助剂 |
2.2 乳化和乳液聚合 |
2.2.1 乳化 |
2.2.2 传统乳液聚合 |
2.2.3 其它乳液聚合方法 |
2.3 可聚合乳化剂参与的乳液聚合 |
2.3.1 可聚合型乳化剂的特点 |
2.3.2 可聚合型乳化剂的分类 |
2.3.3 可聚合聚氨酯乳化剂的研究进展 |
2.4 研究思路 |
3 可聚合聚氨酯乳化剂的制备和结构表征 |
3.1 前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原料及规格 |
3.2.2 可聚合聚氨酯乳化剂的合成 |
3.2.3 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制备 |
3.2.4 可聚合聚氨酯乳化剂和苯丙乳液的结构和性能表征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可聚合聚氨酯乳化剂的结构分析 |
3.3.2 可聚合聚氨酯乳化剂的CMC值 |
3.3.3 可聚合聚氨酯乳化剂对单体的乳化能力 |
3.3.4 苯丙乳液胶膜的耐水性 |
3.3.5 可聚合聚氨酯乳化剂对苯丙乳液的胶膜静态接触角的影响 |
3.4 小结 |
4 可聚合聚氨酯乳化剂在仿蜡印整理剂中的应用 |
4.1 前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原料 |
4.2.2 仿蜡印整理剂的制备 |
4.2.3 仿蜡印整理剂的应用 |
4.2.4 聚醋酸乙烯酯乳液和膜层、仿蜡印整理织物的表征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乳化剂对聚醋酸乙烯酯乳液特性的影响 |
4.3.2 仿蜡印整理剂对织物手感的影响 |
4.3.3 仿蜡印整理剂整理后织物SEM分析 |
4.3.4 仿蜡印整理剂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
4.3.5 仿蜡印整理剂对织物色变的影响 |
4.4 小结 |
5 可聚合聚氨酯乳化剂在印花黏合剂中的应用 |
5.1 前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实验原料 |
5.2.2 核-壳型印花黏合剂的制备 |
5.2.3 涂料印花黏合剂的应用 |
5.2.4 丙烯酸酯聚合物和乳液表征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涂料印花黏合剂分析 |
5.3.2 乳化剂对印花黏合剂储存稳定性影响 |
5.3.3 乳化剂对印花黏合剂摩擦牢度的影响 |
5.3.4 乳化剂对印花黏合剂结膜性能影响 |
5.4 小结 |
6 可聚合聚氨酯乳化剂在纸张防水剂中的应用 |
6.1 前言 |
6.2 实验部分 |
6.2.1 实验原料 |
6.2.2 纸张防水剂的制备 |
6.2.3 纸张防水剂的应用 |
6.2.4 乳液和纸张特性表征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工艺条件对纸张防水剂用乳液特性的影响 |
6.3.2 乳化剂对纸张防水剂处理纸张的吸水率的影响 |
6.3.3 乳化剂对纸张防水剂处理纸张拒水性的影响 |
6.3.4 乳化剂对纸张干态强度的影响 |
6.3.5 乳化剂对纸张湿态强度的影响 |
6.4 小结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3)功能性家用纺织品的创新开发与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舒适功能性家纺产品 |
1.1 保暖产品 |
1.2 凉感产品 |
1.3 抗静电产品 |
1.4 负离子产品 |
2 卫生保健功能性家纺产品 |
2.1 抗菌产品 |
2.2 抗病毒产品 |
2.3 防蚊虫产品 |
2.4 防螨虫产品 |
2.5 远红外产品 |
2.6 护肤产品 |
3 安全防护功能性家纺产品 |
3.1 阻燃产品 |
3.2 遮光、反光产品 |
4 易保养功能性家纺产品 |
4.1 防污易去污产品 |
4.2 抗皱产品 |
5 智能家纺产品 |
5.1 智能监测产品 |
5.2 智能调温产品 |
6 未来发展趋势 |
6.1 功能复合化 |
6.2 功能标准化 |
6.3 功能、时尚、绿色融合开发 |
(4)防水整理剂的发展与应用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防水剂的发展现状 |
1.1 C8防水剂的特点与环保问题 |
1.2 C6防水剂的特点与市场动态 |
1.3 无氟防水剂的特点与瓶颈问题 |
2 防水产品常用的检测标准 |
2.1 防水性能检测标准与方法 |
2.1.1 淋水试验方法 |
2.1.2 邦迪斯门淋雨测试法 |
2.1.3 抗渗水性试验 |
2.2 拒油性能测试方法 |
2.3 耐洗性测试方法 |
3 关于防水产品生产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
3.1 防水耐久性能不良问题 |
3.2 防水色渍问题 |
3.3 防水斑条问题 |
3.4 面料色光变化问题 |
3.5 防水整理时粘辊问题 |
3.6 防水面料洗涤后防水效果下降 |
4 结束语 |
(6)氟硅油制备技术的专利申请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专利申请整体态势分析 |
1.1 氟硅油制备专利申请情况 |
1.2 中国发展潜力大 |
2 氟硅油制备工艺 |
2.1 一步法 |
2.2 两步法 |
2.2.1 含氟烃基氯硅烷制备方法 |
2.2.2 含氟硅氧烷单体制备方法 |
2.2.3 含氟硅氧烷单体制备氟硅油方法 |
3 技术演进 |
3.1 一步法的技术演进 |
3.1.1 以含氢硅油为原料 |
3.1.2 以其它改性硅油为原料 |
3.2 两步法的技术演进 |
3.2.1 含氟卤硅烷制备专利 |
3.2.2 含氟硅氧烷单体制备专利 |
3.2.3 含氟硅氧烷制备氟硅油相关专利 |
3.3 其它制备方法 |
4 结束语 |
(7)近10年禁用含氟整理剂的新法规、新替代品和新问题(续一)(论文提纲范文)
4 PFOS和PFOA的管控新条例 |
4.1 新法规 |
4.1.1 PFOS及其盐类被《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明确为POPs |
4.1.2 更新的欧盟法规 (EC) No850/2004及其2010~2014年的4次修订 (或新法规) |
4.1.3 2013年美国环保署再次修订关于PFOS相关物质的重要新用途规则 (SNURs) |
4.1.4 挪威宣布了消费品中PFOA的国家禁令 |
4.1.5 德国提交全氟辛酸铵限制提案 |
4.1.6 欧盟支持斯德哥尔摩公约 (POPs) 全面管控PFOA并提交议案 |
4.1.7 欧盟REACH法规附件ⅩⅦ新增一项限制物质全氟辛酸 (PFOA) 及其盐类和相关物质 |
4.1.8 9种全氟烷基化合物被列入欧盟REACH法规SVHC候选清单中[16] |
4.2 新标准 |
4.2.1 PFOS和PFOA的限制要求自2009年提出后不断提高 (表3) |
4.2.2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新限制品种和限制值近年不断增加和提高 (表4) |
4.3 新限制物质清单 |
4.3.1 ZDHC发布的新生产限用物质清单 (MRSL) |
4.3.2 美国服装和鞋履协会 (AAFA) 发布的新限制物质清单 (RSL) |
5 含氟织物整理剂替代品新进展 |
5.1 新含氟拒水拒油剂 |
5.1.1 使用C4~C6结构的短链全氟烷基羧酸或磺酸 |
5.1.2 含功能官能团的全氟烷基醚 (PFAEs) |
5.1.2.1 Nuva N系列产品[30] |
5.1.2. 2 Ecoguard-SR6 |
5.1.3 Asahi Guard AG E550D |
5.1.4 Phobol CP |
5.1.5 Texfin C6-D |
(8)热熔层压法活性炭纤维复合织物的制备和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化学战剂 |
1.1.1 化学战剂的种类 |
1.1.2 化学战剂的特点 |
1.2 透气式防毒服的应用领域 |
1.2.1 生化战争的应用 |
1.2.2 泄漏事件中的应用 |
1.2.3 防恐怖袭击中的应用 |
1.3 透气式防毒服的发展现状及最新研究进展 |
1.3.1 发达国家透气式防毒服的发展现状 |
1.3.2 我国透气式防毒服的发展状况 |
1.3.3 透气式防毒服的最新研究进展 |
1.3.4 结语 |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防毒服外层织物的拒水拒油整理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和仪器 |
2.3 实验内容及方法 |
2.3.1 织物去油 |
2.3.2 拒水整理 |
2.3.3 实验方案 |
2.4 性能测试 |
2.4.1 接触角测试 |
2.4.2 拒水效果测试 |
2.4.3 拒油效果测试 |
2.4.4 垂直燃烧实验 |
2.4.5 断裂强力测试 |
2.4.6 撕破强力测试 |
2.4.7 透气性测试 |
2.4.8 耐静水压测试 |
2.5 结果与讨论 |
2.5.1 前处理对整理效果的影响 |
2.5.2 拒水整理剂TG-581浓度对整理效果的影响 |
2.5.3 整理液PH对整理效果的影响 |
2.5.4 焙烘温度对整理效果的影响 |
2.5.5 焙烘时间对整理效果的影响 |
2.5.6 整理后织物的性能测试 |
2.5.7 耐静水压测试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含炭吸附材料吸附性能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及仪器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药品 |
3.2.3 实验仪器 |
3.3 实验方法 |
3.3.1 比表面积及孔径的测定 |
3.3.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
3.3.3 结果与分析 |
3.4 不同含炭吸附材料吸附性能的研究 |
3.4.1 不同含炭吸附材料对苯酚吸附性能的研究 |
3.4.2 不同吸附材料对亚甲基蓝吸附性能的研究 |
3.4.3 不同含炭材料对正丙硫醚(毒剂模拟剂)吸附性能的研究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活性炭纤维复合织物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及仪器 |
4.3 实验内容及方法 |
4.3.1 实验方案设计 |
4.3.2 正交实验 |
4.4 性能测试 |
4.4.1 剥离强力测试 |
4.4.2 透湿性测试 |
4.4.3 透气性测试 |
4.5 结果与讨论 |
4.5.1 层压工艺对活性炭纤维复合织物透气性能的影响 |
4.5.2 层压工艺对活性炭纤维复合织物透湿性能的影响 |
4.5.3 层压工艺对活性炭纤维复合织物剥离强力的影响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9)氟表面活性剂和氟聚合物(Ⅷ)——含氟织物整理剂的发展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含氟织物整理剂的发展历程 |
1.1 国外含氟织物整理剂的发展 |
1.2 国内含氟织物整理剂的发展 |
2 我国的产业现状 |
3 市场现状及经济效益 |
4 列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纺织用含氟表面活性剂及PFOS的禁用 |
5 短碳氟链产品 |
6 其他C8织物整理剂替代品 |
6.1 非全氟链段代替全氟链段的产品 |
6.2纳米型含氟整理剂 |
6.3 氟硅系列产品 |
6.4 复配型含氟整理剂 |
6.4.1 含氟整理剂与其他整理剂复配 |
6.4.2 含氟整理剂与助剂复配 |
6.5 聚四氟乙烯整理剂 |
6.6 树枝状无氟产品 |
7 含氟亲水整理剂(含亲水链段的含氟易去污剂) |
8 发展含氟织物整理剂的建议及技术分析 |
9 结语 |
(10)氟硅油合成工艺与应用性能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氟硅油的基本特性 |
2 氟硅油的合成工艺 |
2.1 硅氢加成反应 |
2.2 开环聚合工艺 |
3 氟硅油的应用性能 |
3.1 润滑剂 |
3.1.1 润滑机理 |
3.1.2 润滑剂改性 |
3.2 表面活性剂 |
3.2.1 消泡剂 |
3.2.2 织物整理剂 |
4 其他应用 |
5 展望 |
四、新一代ZEPEL防水防油整理剂(论文参考文献)
- [1]阻燃防污功能水性聚氨酯织物整理剂的制备及应用[D]. 刘红呐. 陕西科技大学, 2021(09)
- [2]可聚合聚氨酯乳化剂和聚合物乳液的合成及其在织物和纸张中的应用[D]. 陈八斤. 浙江大学, 2020(05)
- [3]功能性家用纺织品的创新开发与发展趋势[J]. 陈佳. 纺织导报, 2020(08)
- [4]防水整理剂的发展与应用现状[J]. 顾浩,韩杰,杨皓,夏晶平. 纺织导报, 2019(04)
- [5]长链全氟烷基织物整理剂替代品的新进展和新问题(一)[J]. 章杰. 印染, 2018(22)
- [6]氟硅油制备技术的专利申请分析[J]. 孟帅,李开扬. 有机硅材料, 2018(05)
- [7]近10年禁用含氟整理剂的新法规、新替代品和新问题(续一)[J]. 章杰,张晓琴. 印染助剂, 2018(02)
- [8]热熔层压法活性炭纤维复合织物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 刘宝成. 天津工业大学, 2018(11)
- [9]氟表面活性剂和氟聚合物(Ⅷ)——含氟织物整理剂的发展及建议[J]. 邢航,周洪涛,肖进新. 日用化学工业, 2016(08)
- [10]氟硅油合成工艺与应用性能研究进展[J]. 张德琪,Tariq Aziz,范宏. 精细化工, 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