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行三结合 开门办科研(论文文献综述)
张瑞贤,张卫[1](2010)在《“文革”期间开门办科研与中草药运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论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医药科研人员在开门办科研过程中结合中草药群众运动所做的科研实践活动,从培训赤脚医生;药物栽培实践;土法与科研结合,发展中药制剂;中草药普查;发现草药新品种;总结发现,编写中草药书籍;中药化学和新药研制七个方面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论述。
张瑞贤,张卫[2](2009)在《“文革”期间开门办科研与中草药运动》文中提出毛泽东同志曾说过这样的话,"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在文革中响应毛主席的号召,走出大门,实行开门办科研,打破"三脱离"、"学院式"的局面,成为一种独特景象。开门办科研,是"文革"期间对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的要求。全国如此,医务界更是走在前列。根据毛主席六·二六指示,"把医疗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合作医疗蓬勃发展,赤脚医生茁壮成长,广大医药科研人员纷纷走出医院,走出科研大楼,奔向农村,走进基层,这期间原有的科
崔禄春[3](2000)在《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旨在对新中国科技政策的递嬗进行历史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以资益于我国当代。 文章由序言和正文组成。 序言首先从世纪之交、千年交替的关口,回顾中外历史变迁,得出两个结论:一,科学技术逐步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生产力,其作用和影响日益凸显;二,随着社会的新陈代谢,当政者越来越看重科学和关心支持科学技术的进步。那么,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时代,作为当代先进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后是如何发展科学技术事业的?因此,研究新中国科技政策的变迁成为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其次,对科技政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指出新中国的科技政策是指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发展科技事业而制定的根本方针和原则。最后,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本文的主要框架与思路。 正文分五章。前四章从宏观上分四个时期对新中国50年科技政策发展的历程进程了梳理。 第一章是奠基时期(1949——1955年)。在追溯建国之前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和分析建国初期经济社会状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科技政策的内容与功效。党确立了人民科学的方向;组建了以中国科学院为中心的科研机构;团结改造培养科技人才;实行了学习苏联先进科技的政策;提出科学联系国家建设实际等。这是奠基时期,初创阶段,是新中国50年科技政策和科技事业发展的源头。 第二章是科技政策“马鞍形”的曲折发展时期(n956——1965年)。1956年,党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和“双百”方针,制定了第一个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实现了科学建制国家化,推进了科技事业的发展,出现了新中国科技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但是,自1957年夏起,科技政策出现偏向。反右扩大化,使被错划为右派的科技人员受到压抑,“双百”方针受到损害;“大跃进”运动中科技界的浮夸和献礼,用群众运动的方式大闹技术革命等科技“跃进”政策使科技事业元气大伤。于是有了科技调整,颁布“科技宪法”,给知识分子“脱帽加冕”,重新恢复了正确的政策,取得了很大成效。这是中国式科技政策的探索时期,既取得了很大成果,也存在严重的失误。主要经验教训有:坚持科技发展的规划模式;百家争鸣是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正确认识和理解“双百”方针;正确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第三章是“文革”十年(1996——1976年)。“左”倾口号和言论代替了系统的科技政策而占主导地位,党的科技政策发生扭曲。“左”倾科技政策主张所谓“两方向”、“三结合”的无产阶级科研路线,鼓吹“突出政治”和“开门办科研”,批判“反动学术权威”及“反动”学术观点,反对学习外国。导致大批科技人员受到打击和批判,科技事业受到摧残,科技发展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拉大了与世界先进国家科技水平的差距。同时,周恩来、邓小平等人坚持正确的科技政策,采取了-些保护科技发展的措施,使科技事业在动乱中仍取得了若于成就。“文革”时期科技政策的扭曲给我们以深刻的教训:要正确处理好科技事业与专政的关系、科技工作与突出政治的关系、学术民主与政治要求的关系、科学研究与群众运动的关系以及正确认识学习外国先进科技的问题等。 第四章是新时期 11977——1999年)。面临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和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冲击,邓小平成为科技事业的领路人,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拨乱反正,实现了科技政策的转折.唤来了科学的春天。80年代,党最终确立了“依靠”、“面向”和攀高峰的科技发展方针,制定实施了多个科学规划,开始了科技体制改革,把科技工作部署为三个层次,真正形成了全面系统的科技政策。90年代,为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党中央提出了跨世纪的战略决策——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落实这一战略。世纪之交,面对知识经济浪潮,我国科技政策进行了新的调整与完善,鼓励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新时期的科技政策尽管在体制改革、科技投入及人才利用等方面还不尽如人意,但基本上是-条上升线,具有全面系统性、稳定连续性、与时共进性、眼光宽广性和可操作性等几峪点,促使账发展突飞猛进、捷报频传。 第上章是新中国科技政策的总评。通过对新中国科技政策的梳理,得出以下结论:新中国科技政策与政治路线密切关联,政治路线的曲折,使科技政策的发展也呈现出曲折性;科技政策的目标是以实现国家现代化为核心:以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为理论基础;以科技规划为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t文章最后提出了科技政策管理方面的几点启示:政策的稳定压倒一切;用民主和科学的方法管理科学技术:匆忘马克思的两个科技观点,即科学己经成为独立力量的观点,重视“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的观点:并提出了解决科技发展深层次问题的若干建议,包括:明确下世纪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从源头上理顺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体制和机制,依法加大科技投入,加
沈阳真空技术研究所[4](1977)在《2XZ—15型高速直联旋片泵试制总结》文中研究说明
中共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党支部[5](1977)在《开门办科研,大有可为——苗岭山区农业科研在迈步前进》文中提出 我州地处贵州省东南部,有苗、侗、布依、(亻革)佬、汉等十多个民族。解放前由于“三座大山”的压迫,农业生产非常落后。解放后在毛主席、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金光大道上不断前进。我们所是在一九五八年大跃进年代里,上级党委为了改变我州农业生产上“刀耕火种”、“种一坡、得一箩”的落后面貌,迅速跟上全国大跃进形势而建立的。目前,全所共有苗、侗、汉各族干部三十三名(其中技术干部29名),工人16名。党支部和革委会领导成员中,少数民族占50%。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经过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批判“四人帮”反党集团的滔天罪行等一系列伟大斗争,全所广大职工提高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抵制了林彪反党集团和“四人帮”反党集团的干扰破坏,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科研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在开门办科研的广阔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所[6](1977)在《依靠群众加快林木良种基地建设》文中提出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们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科学研究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开门办科研,在我区各级党委和自治区林业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以营林为基础的林业建设方针,落实一九七二年全国林木优良品种协作会议精神,广泛开展林木良种选育的群众运动。初步建立了一支以工农为主体的林木良种选育工作队伍,组成了由地、县、国营(社队)林场参加的三级林木良种选育科技协作网,林木良种基地建设有了较大的进展,良种选育技术
宜兴陶瓷研究所、宜兴日用精陶厂三结合科研小组[7](1976)在《“精陶釉裂因素的研究”项目工作总结》文中提出 我国日用精陶生产,解放以来,在党中央、毛主席英明领导下,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指引下,有了较大的发展,生产工厂由解放时的一个扩大到七个,每年生产着大量的精陶产品,有力地为国内外市场服务,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贡献。
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抗菌素研究室[8](1976)在《抗菌素研究成果简介》文中认为 抗菌素是控制感染疾患的有效抗菌药物。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国抗菌素生产、研究发展很快,产量、质量、和品种都比文化大革命前有很大提高和增长,例如文化大革命前我国只能生产少数几种常用抗菌素,目前正式投产的品种已有57种。这是文化大革命的丰硕成果,是毛主席革命科研路线的伟大胜利。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室在毛主席革命科研路线指引下,在各级党组织正确领导下,坚持开门办科研,坚持科研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生产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政治方向,努力实行生产、研究、使用三结合,为生产和临床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对我国抗菌素
上海化工研究院磷肥研究室[9](1976)在《坚持开门办科研 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文中提出 在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运动和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推动下,湖北省武昌发电厂利用立式动力旋风锅炉,在保证正常供汽安全发电的同时烧制钙镁磷肥,实现一炉两用,既发电又产肥,使“电厂煤渣变磷肥”,化害为利,变废为宝。这是一项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意义的科研成果,它为多快好省地发展磷肥工业、开展炉渣综合利用,闯出了一条新的途径。三年来,我们上海化工研究院磷肥研究室旋风炉制钙镁磷肥专题组的科技人员,在科学研究“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正确方针指引下,坚持开门办科研,参加了武昌电厂的这项试验工作。三年来的斗争实践,使我们深切地认识到,作为专
北京石油化工总厂北京化工研究院五室[10](1976)在《丙烯腈污水处理从科研到实现工业化的实践》文中研究表明 一、前言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我们于一九七二年底开展了以加压水解法处理丙烯腈污水的专题科学研究项目。三年多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阶级斗争为纲,认真贯彻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始终坚持“两个服务,一个结合”的方向,大搞“三结合”,开门办科研,使这个项目的科研成果在比较短的时间里,用于工业生产实践,满足了生产的需要,为治理三废,保护环境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得到了生产厂的好评。
二、实行三结合 开门办科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行三结合 开门办科研(论文提纲范文)
(3)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 言 |
一、 科技政策的概念 |
二、 研究现状和方法 |
三、 主要框架与思路 |
第一章 新中国科技政策的基石(1949—1955年) |
一、 科技政策确立的背景 |
(一) 解放前中国科学的状况 |
(二) 建国前中国共产党科技政策的回顾 |
(三) 建国初期的经济社会状况 |
二、 科技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功效分析 |
(一) 确立“人民科学”的方向 |
(二) 团结改造培养科技人才 |
(三) 全盘学习苏联先进科技的得失 |
(四) 科学研究联系国家建设实际 |
三、 小结 |
第二章 中国式科技政策的曲折发展(1956—1965年) |
一、 “向科学进军”的提出与部署 |
(一) “向科学进军”提出的背景 |
(二) “向科学进军”的提出与部署 |
二、 科技界反右与大跃进——科技政策的偏向 |
(一) 科技界反右及其扩大化的后果 |
(二) 科技“大跃进”及其影响 |
三、 科技调整——正确科技政策的恢复 |
(一) 科技调整的背景 |
(二) 科技调整的内容 |
(三) 科技调整的成效 |
四、 小结 |
第三章 “文革”时期科技政策的扭曲(1966—1976年) |
一、 “文革”时期“左”倾科技政策总纲 |
二、 “文革”中科技政策的具体内容 |
(一) “左”倾科技政策的主要内容 |
(二) 正确科技政策的内容 |
三、 反思与评价 |
第四章 新时期的科技政策(1977—1999年) |
一、 新时期科技政策确立的背景 |
(一) 建国以来科技政策决策方面的经验教训 |
(二) 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冲击 |
(三)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征 |
二、 科技政策的转折——拨乱反正 |
(一) 科学大会实现科技政策的重大转折 |
(二) 拨乱反正的具体措施 |
三、 全面系统的科技政策的提出 |
(一) 新时期科技发展方针的确定 |
(二) 科技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
(三) 科技体制改革的兴起 |
(四) 科技发展层次和若干计划的提出 |
四、 科教兴国——跨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 |
(一) 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背景和基础 |
(二)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
(三) 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中的科技政策 |
(四) 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
五、 小结 |
第五章 新中国科技政策总评 |
一、 新中国科技政策总评 |
(一) 主要特征:新中国的科技政策与政治路线密切关联 |
(二) 主要目标:以实现国家现代化为核心 |
(三) 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科技观 |
(四) 主要内容:规划模式 |
二、 启示与建议 |
(一) 政策的稳定压倒一切 |
(二) 用民主和科学的方法管理科学技术 |
(三) 勿忘马克思的两个重要科技观点 |
(四) 解决科技发展深层次问题的政策性建议 |
主要参考文献与书目 |
后记 |
四、实行三结合 开门办科研(论文参考文献)
- [1]“文革”期间开门办科研与中草药运动[J]. 张瑞贤,张卫.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01)
- [2]“文革”期间开门办科研与中草药运动[A]. 张瑞贤,张卫. 2009年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9
- [3]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研究[D]. 崔禄春. 中共中央党校, 2000(01)
- [4]2XZ—15型高速直联旋片泵试制总结[J]. 沈阳真空技术研究所. 真空技术报导, 1977(02)
- [5]开门办科研,大有可为——苗岭山区农业科研在迈步前进[J]. 中共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党支部. 贵州农业科技, 1977(02)
- [6]依靠群众加快林木良种基地建设[J].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所. 浙江林业科技, 1977(01)
- [7]“精陶釉裂因素的研究”项目工作总结[J]. 宜兴陶瓷研究所、宜兴日用精陶厂三结合科研小组. 江苏陶瓷, 1976(Z1)
- [8]抗菌素研究成果简介[J]. 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抗菌素研究室. 医学研究通讯, 1976(Z1)
- [9]坚持开门办科研 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J]. 上海化工研究院磷肥研究室. 化肥工业, 1976(04)
- [10]丙烯腈污水处理从科研到实现工业化的实践[J]. 北京石油化工总厂北京化工研究院五室. 石油化工, 197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