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二次内力的桁架结构有限元分析

考虑二次内力的桁架结构有限元分析

一、考虑次内力的桁架结构有限元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灿[1](2021)在《钢管桁架节点偏心次应力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为对应用于实际工程的钢管桁架次应力进行研究,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的方式对三种不同类型的钢管桁架及组合桁梁的次应力水平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最终得到如下结论:节点偏心和设置混凝土桥面板均可对钢管桁架的次应力造成影响;桁架节点偏心对次应力的影响还会受到加载模式的影响;当组合桁梁桥面板尺寸较大时,其对桁架次应力的影响大于节点偏心对次应力的影响。

王帅宇[2](2021)在《新型装配式钢桁架高层结构体系的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文中认为桁架结构以其受力性能优越、适用跨度大等综合优势,在大跨空间结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我国大力推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今天,如何将桁架结构应用于高层民用建筑,构建新型的装配式高层钢桁架结构体系,并推广应用于示范工程,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8357)的资助,针对其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结论如下:(1)、在文献查阅及调研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外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发展、办公楼的设计案例,重点评析了现有桁架结构体系的研究进展、优缺点及适用范围。(2)、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装配式高层钢桁架结构体系。该体系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在于:1)高强度钢材Q420的应用;2)适用跨度达到12m和18m;3)与传统的钢框架结构体系相比,用钢量大大节约。(3)、借助通用结构分析软件Midas/gen对该新型结构体系进行了多遇地震以及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分析及弹塑性分析,验证了该体系的安全性、经济性,尤其是良好的抗震性能及综合优势,将其应用于太原某示范工程。(4)、选取四种结构方案为分析对象(分别为跨度12m桁架结构、跨度18m桁架结构、跨度12m实腹梁结构、跨度18m实腹梁结构),重点分析其用钢量。结果表明,第一、二、三、四种结构方案对应的用钢量分别是60.18kg/m2、83.86kg/m2、75.72kg/m2、117.56kg/m2;在跨度12m时,采用桁架梁比实腹梁的单位面积用钢量降低20.52%;在跨度18m时,采用桁架梁比实腹梁的单位面积用钢量降低28.67%,充分证明该体系的跨度越大,桁架梁比实腹梁的经济性越好。(5)、选取跨度18m桁架结构体系作为基本模型,分析了下弦杆两端连接方式、角柱支撑、桁架梁的跨高比和桁架梁的形式对体系抗震性能的影响,得到模型在地震下的刚度、变形、内力、破坏模式、耗能能力变化。结果表明,弹性连接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减小了桁架梁的破坏程度;角柱支撑的设置对改善结构振型形状、变形起着重要作用;桁架梁的跨高比减小,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刚度,减小变形,减小桁架内力;桁架梁的形式主要影响桁架梁的内力。(6)、针对该体系采用的全装配节点连接,共设计了7个足尺方钢管柱和桁架梁的节点试件,开展节点极限承载力的试验研究。得到了其破坏形式、力-位移曲线、力-应变曲线。结果表明增大柱壁厚和控制轴压比是防止柱失稳破坏的有效措施,节点增加斜撑可以明显提高其承载力,但斜撑以及腹杆的过早失稳,在今后的工程设计中应予以高度重视。

王超颖[3](2019)在《压拱型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压拱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指框架梁为折线形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结构形式在建筑耐久性、保温等方面优于轻型结构,抗风荷载、抗雪压的能力较强,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大型公共建筑中。但压拱型混凝土框架梁在受竖向力时会在框架梁底部产生向外的推力作用于框架柱,受建筑层高、使用要求等因素的限制,无法在框架梁根部设置拉梁,故水平推力传给了框架柱,增加了柱的受力,梁柱截面再按照常规设计很难满足承载力和使用性能的要求,因此采用预应力技术及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形式解决此问题。目前,针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国内外已有一定的工程研究和应用,但对压拱型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的研究较少。本文以山东某高速公路服务区综合楼为参考对象,开展了对压拱型混凝土框架、压拱型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的力学性能研究。完成了压拱型混凝土框架和压拱型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的设计制作与竖向静力试验;然后研究了压拱型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抗弯承载力的计算方法;此外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压拱型混凝土框架、压拱型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根据有限元模拟结果分析了不同参数对压拱型框架弯矩调幅系数的影响;最后基于声发射监测设备收集到的数据,研究了内部损伤发展规律,建立了基于声发射参数的损伤指数模型。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压拱型混凝土框架和压拱型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设计与竖向静力试验。研究了压拱型混凝土框架和压拱型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的破坏形态、裂缝开展与分布、位移延性系数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竖向静力荷载作用下,压拱型混凝土框架和压拱型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的梁均发生类似于钢筋混凝土适筋梁的延性破坏;两榀框架均能充分实现内力重分布,形成三铰破坏机制;位移延性系数分别为2.53和2.63,表现出较好的延性;弯矩调幅系数分别为28%和37.66%,高于规范10%-20%的限值;预应力筋和型钢的共同作用可以延缓框架梁的开裂。(2)压拱型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抗弯承载力的计算方法。研究了压拱型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梁次内力计算、压拱效应计算,采用叠加法计算了压拱型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抗弯承载力。结果表明:压拱型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和压拱型混凝土框架的极限荷载与试验结果的比值分别为0.94和0.85,说明该方法能够计算压拱型框架抗弯承载力,计算结果相对保守和安全。(3)压拱型混凝土框架和压拱型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有限元分析及弯矩调幅系数影响参数分析。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压拱型混凝土框架和压拱型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模型,基于有限元模型考察了相对受压区高度、梁起坡角度、预应力度等参数对弯矩调幅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能够模拟试验受压力过程;相对受压区高度、梁起坡角度、预应力度、有效预应力及含钢率等因素对压拱型框架梁端弯矩调幅系数有明显影响,相比其他参数,梁起坡角度对其影响最大;含钢率、相对受压区高度、预应力度与弯矩调幅系数成反比。(4)压拱型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基于声发射参数的损伤演化分析。通过声发射监测仪器采集的声发射信号分析了框架梁内部损伤演化规律,建立了基于声发射参数建立的累积撞击率和累积能量率的损伤模型,并与Park-Ang损伤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压拱型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的损伤发展可分为轻微损伤阶段、裂缝稳定扩展阶段、失稳阶段三个阶段;基于声发射参数累积撞击率和累积能量率确立的损伤模型具有一定的可信性。

王振科,王春芬[4](2018)在《平面角钢桁架模型的实验应力误差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角钢桁架模型因杆件在节点处的刚性连接,荷载作用下不可避免地存在杆端弯矩,故杆件截面应力包含轴向力和节点弯矩两部分效应.在钢桁架模型的本科实验中,因采用忽略节点刚性的铰接桁架分析而导致实验值与理论值存在误差,为减小此误差,实验测点宜限定在杆件长度的一定范围内.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杆件的应力分析,确定角钢桁架模型合理的应力测试范围,以满足本科教学实验要求.

安德权[5](2018)在《上下双室连续刚构渡槽菱形挂篮结构分析与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墩大跨度上下双室连续刚构渡槽是一种新型的渡槽结构形式,通过在连续刚构桥箱梁内设置一道过水隔板,将传统的单箱单室箱梁改变为上下两室箱梁结构,水体从箱梁的上箱室通过,将承载结构与过水槽身有效地结合,实现了“桥槽合一”,为我国首创。由于上下双室渡槽独特的结构形式,先前未有悬臂浇筑施工的经验和与之对应的挂篮结构,而挂篮作为悬臂浇筑施工的主要设备,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工程的质量。因此,对新型渡槽悬臂浇筑施工挂篮的力学性能分析和优化研究,可为挂篮的设计和组装提供技术参考。为此,本文以徐家湾渡槽为工程依托,对所提出新型菱形挂篮结构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其在混凝土浇筑状态和空载行走状态下的力学性能。最后,提出斜拉组合式轻型菱形挂篮新型结构,对主桁架进行优化分析,使其重量降低,优化改造后,该组合式挂篮可适用于渡槽更重更长节段混凝土施工要求。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对挂篮结构的类型、受力特点以及我国挂篮的设计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提出了挂篮向设备系列化、设计标准化及结构新型化的方向发展。(2)针对上下双室连续刚构渡槽的施工过程及关键技术,详细介绍了渡槽0#段挂篮锚固预埋件的设计、菱形挂篮悬臂施工工艺以及合拢段施工要点。(3)分析新型菱形挂篮的结构特点和传力机理,建立其空间有限元模型,分别就菱形挂篮在混凝土浇筑状态和空载行走状态下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不同状态下挂篮各组成结构的应力、位移变化以及菱形挂篮结构的薄弱部位。(4)结合力学和结构计算基本理论,对菱形挂篮各组成构件的受力模型作出假设,给出各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理论分析方法,理论计算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相近,误差较小。该理论方法计算简便,可为挂篮的初步设计提供理论参考。最后对结构分析结果中挂篮强度或刚度不足构件提出改造措施,使挂篮各结构均满足受力性能的要求。(5)为了加长每节段浇筑长度,提高施工速度,提出斜拉组合式轻型菱形挂篮结构,通过增加斜拉系统,降低了挂篮主桁架的应力和变形,并根据计算结果对主桁架结构进行优化,重量减少53.9%。优化改造后,使该组合式菱形挂篮适用的最重渡槽节段达400t、最长浇筑节段长度达5.0m,与原菱形挂篮控制指标?值0.39相比,组合式菱形挂篮设计控制指标为0.324,降低16.9%,节段浇筑长度增加1m。

杨云逸,徐世桥,马如进[6](2017)在《短杆钢箱桁架结构数值模拟方法探究》文中研究指明基于某短杆钢箱桁架渡槽实例,通过ANSYS大型有限元计算软件,分别建立了渡槽节段的实体模型和简化的梁单元模型;然后,根据渡槽实际受力情况设置了跨中集中荷载以及均布荷载两种荷载工况形式,并进行这两种工况下的位移和应力比较,找出梁单元模型与实体单元模型间计算响应的差异;最后,验证了梁单元模型在短杆桁架位移计算中得到的结果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引入了梁单元模拟短杆钢箱桁架结构时的应力包络系数,以指导类似短杆钢箱桁架结构数值分析计算。

王振凯[7](2017)在《桁架挡墙结构形式及工作性状研究》文中认为在人类的工程活动中,边坡是最基本的地质环境之一。最近几年来,我国各地边坡事故频发,造成众多人员及财产损失,这些惨痛的事故教训让我们不得不对边坡工程的重要性加以重视。然而,目前边坡支护技术的发展还不能满足现有工程需要,面对有些常见的复杂边坡,需要有新的更合理的支护形式出现。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边坡工程研究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以及高填方边坡支护结构的研究现状,随后提出了桁架挡墙这种新型复合式支挡结构,相比传统挡墙,桁架挡墙在众多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特别是对于高填方边坡,桁架挡墙在受力、造价,工期等方面相比传统支护结构都更胜一筹。作为一种新型挡墙,其工作性状分析和结构形式构建是本文研究的两个重点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桁架挡墙的结构形式和支护原理,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更为合理的计算卸荷板挡墙侧向土压力的理论;接着对桁架挡墙不同部位杆件的内力分析方法进行了阐述,对其设计方法进行了总结;随后,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桁架挡墙的工作性状进行了分析,并与传统抗滑桩挡墙进行了对比。接下来,从几个不同角度对桁架挡墙结构体系的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最终得出了桁架挡墙比较合理的结构体系。最后,本文通过一个工程案例,阐明了桁架挡墙在经济上的巨大优势。虽然这种挡墙还没有应用到实际工程中,但通过本文可以看出桁架挡墙的合理性和优势所在。在本文的最后一章中,阐述了桁架挡墙未来要继续深入研究探讨的几个问题,希望桁架挡墙理论体系更加完善,早日在实际工程中体现其价值。

龚春玉[8](2017)在《竖向与水平地震作用下带PSRC空腹桁架转换层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带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简称PSRC)空腹桁架转换层框架结构具备大跨度、大空间、使用灵活、自重相对较轻等优点,我国现行规范对其尚无具体的设计规定,其抗震性能和能力研究仍不够深入,这极大限制了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尤其是在需要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高烈度区的应用。因此,对带PSRC空腹桁架转换层框架结构进行竖向与水平地震作用下的设计方法及其抗震性能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参考我国规范相关要求,基于“强转换”原则,提出带PSRC空腹桁架转换层框架结构的具体抗震设计方法。根据提出的设计方法,设计多榀带PSRC空腹桁架转换层框架结构,并对其进行竖向与水平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时程分析。最后,总结了该类结构的基本抗震性能,并对其在地震动不同竖向分量(V/H=0、0.65、1.2)作用下的响应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竖向分量大小对结构响应的影响规律。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带PSRC空腹桁架转换层框架结构设计基于“强转换”原则,抗震设计应设置多道防线:空腹桁架转换层下弦梁和框支柱是最为重要的构件,须作为结构的最后一道防线;其次是转换层上弦梁和与转换层相连的上部框架柱;再次是其他上抬框架柱和空腹桁架转换层中腹杆;最后是转换层上部框架梁。(2)按以上原则设计的带PSRC空腹桁架转换层框架结构,在竖向与水平地震(V/H=0.65)共同作用下能避免整体和局部失效,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其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均位于转换层上抬框架中,结构耗能主要依靠转换层上抬框架梁端塑性变形,多道防线设计思想基本实现。(3)随着地震动竖向分量增大,带PSRC空腹桁架转换层框架结构的各层层侧移、层间位移角大小与分布变化极小,转换层下弦梁跨中挠度和中腹杆下端节点不均匀竖向位移显着增大;同时,竖向分量的大小对结构局部响应的影响较明显。但结构均能表现出良好的整体和局部抗震性能,耗能仍主要依靠转换层上抬框架梁端塑性变形。(4)8度时竖向地震作用按重力荷载代表值10%考虑进行带PSRC空腹桁架转换层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是偏于不安全的。

孙九春[9](2015)在《考虑次内力影响的贝雷梁挂篮主桁架力学状态研究》文中指出传统的贝雷梁挂篮主桁架一般采用简化模型计算,但是该模型无法考虑次内力的影响,实践中偏于不安全。对此提出了贝雷梁次内力的产生原因,指出不同的受力模式下次内力的大小和规律有所不同。实桥分析表明,贝雷梁作为主桁架使用时局部构件的次内力远超20%,即简化梁法偏于不安全,因此对于特殊布载的贝雷梁应当采用有限元法进行分析计算。

刘军[10](2014)在《外接式钢—混凝土组合桁架节点转动刚度研究》文中指出摘要:钢-混凝土组合桁架结构以其优越的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结构中。外接式组合桁架结构节点具有自重轻、刚度大、整体性能优越等特点。但在外荷载作用下,节点由于局部变形,引起节点转动,这种不同于刚接和铰接的转动特性对桁架结构受力、变形都有显着影响,但是国内外对此研究较少。本文基于已有模型试验,通过有限元分析,研究外接式组合桁架节点的转动刚度,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建立了外接式组合桁架节点有限元分析模型,并与已有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分析模型的正确性。(2)以节点组成各构件为独立分析对象,分析了节点在平面内弯矩作用下构件的应力分布规律,重点分析了节点板和腹杆对节点转动刚度的影响。(3)通过对节点的参数分析,认为腹杆宽厚比、弦杆与腹杆夹角、腹杆高宽比和节点板厚度对节点转动刚度有明显影响。得到了节点转动刚度的线性回归公式,并给出了公式的适用范围。(4)建立了考虑初始转动刚度影响的钢-混凝土组合桁架梁桥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初始转动刚度对次应力、内力和变形的影响。

二、考虑次内力的桁架结构有限元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考虑次内力的桁架结构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钢管桁架节点偏心次应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节点偏心的来源
2 有限元模型算例
    2.1 桁架尺寸
    2.2 有限元模型
3 结果讨论
4 结 论

(2)新型装配式钢桁架高层结构体系的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装配式钢结构体系的研究进展
    1.3 办公楼结构设计案例
    1.4 桁架结构体系
        1.4.1 桁架结构的介绍
        1.4.2 桁架结构的研究进展
        1.4.3 桁架结构应用于办公楼的优势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的理论分析
    2.1 总体构想
        2.1.1 建筑方案
        2.1.2 结构方案
        2.1.3 材料的选用
        2.1.4 荷载取值及组合
        2.1.5 构件的选用与设计原则
        2.1.6 结构分析方法
    2.2 跨度12m桁架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分析
        2.2.1 模型的建立
        2.2.2 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分析
        2.2.3 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分析
    2.3 跨度18m桁架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分析
        2.3.1 模型的建立
        2.3.2 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分析
        2.3.3 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分析
    2.4 跨度12m传统实腹梁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分析
        2.4.1 模型的建立
        2.4.2 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分析
        2.4.3 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分析
    2.5 可行性分析
        2.5.1 跨度12m结构体系的用钢量
        2.5.2 跨度18m结构体系的用钢量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钢桁架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下弦杆弹性连接的影响
        3.1.1 多遇地震下的影响分析
        3.1.2 罕遇地震下的影响分析
    3.2 角柱支撑的影响
    3.3 桁架梁跨高比的影响
        3.3.1 多遇地震下的影响分析
        3.3.2 罕遇地震下的影响分析
    3.4 桁架梁形式的影响
        3.4.1 多遇地震下的影响分析
        3.4.2 罕遇地震下的影响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钢桁架构件及节点的足尺试验研究
    4.1 前言
    4.2 试验方案
        4.2.1 试验设计
        4.2.2 试件设计
        4.2.3 加载装置
        4.2.4 测试内容与方案
    4.3 试验结果及分析
        4.3.1 试验现象及破坏模式
        4.3.2 试件的梁端力-位移曲线分析
        4.3.3 试件的梁端力-应变曲线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及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压拱型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拱效应研究现状
    1.3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研究现状
    1.4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研究现状
    1.5 全面考虑约束作用的预应力混凝土次内力的研究现状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压拱型框架竖向静力试验研究
    2.1 试验设计
        2.1.1 试件设计
        2.1.2 试件制作
        2.1.3 材料性能测试
    2.2 试验加载方案
        2.2.1 加载装置
        2.2.2 加载制度
        2.2.3 破坏准则
    2.3 试验量测方案
        2.3.1 测试内容
        2.3.2 测点布置
    2.4 试验现象描述与结果分析
        2.4.1 试件PSKJ试验现象描述
        2.4.2 试件KJ试验现象描述
        2.4.3 试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压拱型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梁抗弯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3.1 压拱型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梁次内力的计算方法
        3.1.1 压拱型预应力型钢框架梁次内力计算
        3.1.2 次内力算例与Midas有限元模拟对比
        3.1.3 次内力影响参数分析
    3.2 压拱效应计算方法
        3.2.1 压拱型混凝土框架受力分析
        3.2.2 压拱效应计算
    3.3 压拱型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梁抗弯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3.3.1 计算值与试验值对比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ABAQUS的压拱型框架有限元分析及弯矩调幅影响因素分析
    4.1 ABAQUS简介
    4.2 基于ABAQUS的压拱型框架有限元模拟
        4.2.1 材料本构模型及参数取值
        4.2.2 有限元建立试件模型
        4.2.3 有限元结果及分析对比
    4.3 弯矩调幅的影响因素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压拱型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基于声发射参数的损伤评估方法
    5.1 声发射累积撞击数和累积能量数演化分析
    5.2 基于声发射累积撞击数和累积能量数定义的损伤变量DN和DE
    5.3 基于Park-Ang损伤指数模型的试验损伤评估对比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4)平面角钢桁架模型的实验应力误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双肢角钢桁架的正应力分析
    1.1 正应力和次应力
    1.2 次应力产生的原因
2 角钢桁架的次应力有限元分析
    2.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2 不同部位应力比较
3 测试区域的判定
4 结果分析
5 结论

(5)上下双室连续刚构渡槽菱形挂篮结构分析与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工程背景
        1.1.2 国内外渡槽发展
        1.1.3 上下双室连续刚构渡槽的结构特征及创新性
    1.2 悬臂浇筑施工挂篮简介
        1.2.1 挂篮的发展
        1.2.2 挂篮的分类及组成
        1.2.3 各类挂篮结构的主要特点
    1.3 挂篮设计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1 挂篮设计研究现状
        1.3.2 挂篮的存在问题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有限元分析与优化设计基本理论
    2.1 有限元法的分析过程
    2.2 空间问题有限元分析理论
        2.2.1 空间梁单元分析
        2.2.2 空间桁架单元分析
    2.3 基于有限元法的结构优化设计基本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上下双室连续刚构渡槽施工过程及关键技术
    3.1 徐家湾大型连续刚构渡槽工程简介
    3.2 徐家湾渡槽0#段施工
        3.2.1 0#段施工
        3.2.2 0#段挂篮锚固预埋件设计
    3.3 徐家湾渡槽菱形挂篮悬臂浇筑施工工艺
        3.3.1 菱形挂篮悬臂浇筑施工工艺
        3.3.2 挂篮技术参数
        3.3.3 挂篮结构组成
        3.3.4 挂篮预压
        3.3.5 挂篮安装
        3.3.6 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施工
        3.3.7 挂篮前移
    3.4 合拢段施工
    3.5 悬臂施工线形控制要素
    3.6 本章小结
4 上下双室连续刚构渡槽挂篮建模及有限元分析
    4.1 引言
    4.2 徐家湾渡槽结构组成
    4.3 渡槽菱形挂篮构造及受力特点
        4.3.1 菱形挂篮的设计
        4.3.2 菱形挂篮的技术要求
        4.3.3 菱形挂篮的传力机理
    4.4 渡槽菱形挂篮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4.1 模型建立基本思路
        4.4.2 材料选择
        4.4.3 单元类型选择
        4.4.4 边界条件的确定
        4.4.5 空间有限元模型建立
    4.5 菱形挂篮的受力性能分析
        4.5.1 计算参数的确定
        4.5.2 浇筑状态下挂篮受力性能分析
        4.5.3 行走状态下挂篮受力性能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上下双室连续刚构渡槽菱形挂篮结构初步改造分析
    5.1 引言
    5.2 菱形挂篮结构计算假设
    5.3 挂篮各组成部分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5.3.1 挂篮底模纵梁计算
        5.3.2 挂篮底模横梁计算
        5.3.3 挂篮滑移吊梁计算
        5.3.4 挂篮前上横梁计算
        5.3.5 悬吊系统计算
        5.3.6 主桁架计算
        5.3.7 附属结构计算
        5.3.8 挂篮结构总位移计算
    5.4 挂篮稳定性计算
    5.5 挂篮结构理论计算与有限元结果对比分析
    5.6 菱形挂篮结构改造及分析
        5.6.1 菱形挂篮局部结构改造
        5.6.2 改造后挂篮行走状态受力性能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上下双室连续刚构渡槽菱形挂篮的优化设计分析
    6.1 问题的提出
    6.2 菱形挂篮增加斜拉带的分析
        6.2.1 斜拉带对主桁架的影响分析
        6.2.2 增加底模纵梁间约束对斜拉带影响分析
        6.2.3 方案选择
    6.3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结构优化设计
        6.3.1 优化设计的要素
        6.3.2 优化设计的方法
        6.3.3 优化设计的基本步骤
    6.4 斜拉组合式菱形挂篮主桁架的优化分析
        6.4.1 主桁架前端仰角β的影响分析
        6.4.2 挂篮主桁架杆件的初步优化
        6.4.3 优化后斜拉组合式菱形挂篮浇筑状态有限元分析
        6.4.4 优化后斜拉组合式菱形挂篮行走状态有限元分析
        6.4.5 上下限位装置受力分析
    6.5 斜拉组合式菱形挂篮的应用分析
        6.5.1 浇筑节段长度延长0.5m的分析
        6.5.2 浇筑节段长度延长1.0m的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短杆钢箱桁架结构数值模拟方法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模型建立及工况设置
2 位移差异分析
    2.1 工况一位移计算结果
    2.2 工况二位移计算结果
3 应力差异分析
    3.1 应力提取说明
    3.2 工况一应力计算结果
    3.3 工况二应力计算结果
4 模型规划与应力包络系数
5 结论

(7)桁架挡墙结构形式及工作性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引言
    1.2 桁架挡墙的概念
        1.2.1 问题的提出
        1.2.2 桁架挡墙介绍
    1.3 论文的目的
        1.3.1 论文的研究思路
        1.3.2 论文的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本章小结
2 桁架挡墙结构形式和支护原理
    2.1 桁架挡墙结构形式
    2.2 桁架挡墙结构特点和适用情况
    2.3 桁架挡墙支护原理
    2.4 桁架挡墙受力分析
        2.4.1 土压力计算
        2.4.2 滑坡推力计算
        2.4.3 桁架上部带卸荷板情况下的土压力计算
    2.5 本章小结
3 桁架挡墙内力分析方法
    3.1 桁架挡墙内力分析概述
    3.2 桁架挡墙上部主体杆件横截面受力分析
        3.2.1 正应力分析
        3.2.2 剪应力分析
    3.3 桁架挡墙附加结构受力分析
    3.4 桁架挡墙上部结构的极限状态设计
        3.4.1 正截面承载力
        3.4.2 斜截面承载力
    3.5 桁架挡墙下部桩基础设计计算
        3.5.1 桩身设计计算
        3.5.2 地基承载力设计
    3.6 桁架挡墙设计方法总结
    3.7 本章小结
4 桁架挡墙的工作性状分析
    4.1 引言
    4.2 Ansys程序及有限单元法简介
        4.2.1 Ansys有限元软件简介
        4.2.2 有限单元法的基本原理
    4.3 桁架挡墙模型的建立
        4.3.1 建模方式及单元选择
        4.3.2 模型的约束及荷载
        4.3.3 模型参数的确定
    4.4 桁架挡墙有限元分析
        4.4.1 桁架挡墙受力性状分析
        4.4.2 桁架挡墙的位移分析
        4.4.3 桁架挡墙应力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桁架挡墙体系的构建优化
    5.1 引言
    5.2 桁架挡墙下部扶壁结构的设置问题
        5.2.1 扶壁结构的特点
        5.2.2 有无扶壁情况的比较
        5.2.3 扶壁结构长度对挡墙受力的影响
        5.2.4 扶壁结构的设置建议
    5.3 桁架挡墙斜桩的设置问题
        5.3.1 不同倾斜角的斜桩对桁架挡墙的内力影响
        5.3.2 斜桩设置的建议
    5.4 桁架挡墙主体宽度的设置问题
        5.4.1 不同桁宽对桁架挡墙受力的影响
        5.4.2 增大桁宽与添加扶壁结构两种方法的比较
        5.4.3 桁架挡墙桁宽设置的建议
    5.5 桁架挡墙斜撑设置的问题
    5.6 带卸荷平台的桁架挡墙分析
        5.6.1 土压力分析
        5.6.2 挡墙受力及位移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桁架挡墙工程算例及经济性对比
    6.1 工程概况
        6.1.1 场地平面情况
        6.1.2 地质构造
        6.1.3 地层岩性
        6.1.4 设计参数
    6.2 桁架挡墙边坡治理方案
        6.2.1 桁架挡墙结构设计
        6.2.2 造价对比分析
        6.2.3 桁架挡墙施工过程简介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今后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竖向与水平地震作用下带PSRC空腹桁架转换层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
1 绪论
    1.1 引言
    1.2 带转换层结构概述
        1.2.1 转换层的定义
        1.2.2 转换结构的功能与分类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桁架转换结构应用与研究
        1.3.2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应用与研究
        1.3.3 竖向地震动特征统计与研究
        1.3.4 现存问题
    1.4 本文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4.1 主要研究目的
        1.4.2 主要研究内容
2 带PSRC空腹桁架转换层框架结构设计
    2.1 设计方法研究
        2.1.1 带空腹桁架转换层框架结构设计原则
        2.1.2 带空腹桁架转换层结构设计要求
    2.2 算例选取
    2.3 算例设计
        2.3.1 结构平面布置和相关参数选取
        2.3.2 梁、柱截面尺寸的确定
        2.3.3 结构荷载取值
        2.3.4 内力组合
        2.3.5 内力调整
        2.3.6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配筋设计
        2.3.7 普通框架梁柱配筋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程序介绍与模型建立
    3.1 OpenSEES程序建模简介
        3.1.1 程序概述
        3.1.2 有限元模型简介
        3.1.3 建模方法介绍
    3.2 OpenSEES材料本构模型的选取
        3.2.1 材料强度的取值
        3.2.2 混凝土材料本构模型
        3.2.3 普通钢筋和型钢材料本构模型
        3.2.4 预应力钢筋材料本构模型
        3.2.5 柱底普通钢筋滑移材料本构模型
    3.3 单元及截面纤维划分
    3.4 竖向荷载以及质量和阻尼确定
    3.5 OpenSEES中预应力效应的施加
    3.6 地震动的选取与处理方法
        3.6.1 地震动选取的常用方法
        3.6.2 本文地震动选取方法和数量
        3.6.3 地震动参数的确定
    3.7 地震动选取结果
        3.7.1 KJ1选波结果
        3.7.2 KJ2(KJ3、KJ4)选波结果
    3.8 本章小结
4 带PSRC空腹桁架转换层框架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
    4.1 非线性反应评判准则
        4.1.1 常用评判准则
        4.1.2 本文所用评判准则
    4.2 KJ1、KJ3时程分析
        4.2.1 层侧移
        4.2.2 层间位移角
        4.2.3 下弦梁竖向位移
        4.2.4 塑性铰分布特点
        4.2.5 塑性铰转动大小
    4.3 极罕遇地震作用下KJ3时程分析
        4.3.1 层间位移角
        4.3.2 塑性铰分布
    4.4 带PSRC空腹桁架转换层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价
        4.4.1 整体性能评价
        4.4.2 局部性能评价
    4.5 本章小结
5 地震动竖向分量对带PSRC空腹桁架转换层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分析
    5.1 水平位移
        5.1.1 层侧移
        5.1.2 层间位移角
    5.2 转换层下弦梁竖向位移
        5.2.1 下弦梁跨中挠度
        5.2.2 中腹杆下端节点位移
    5.3 关键截面内力
        5.3.1 底层柱轴力大小
        5.3.2 部分截面弯矩大小
    5.4 构件出铰情况
        5.4.1 塑性铰分布
        5.4.2 杆端转角大小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结论
    6.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KJ1内力示意图
    A.1 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分布
    A.2 地震作用下内力分布
    A.3 等效荷载作用下综合内力分布
附录B:KJ2、KJ3、K4塑性铰分布
    B.1 KJ2
    B.2 KJ3
    B.3 KJ4

(9)考虑次内力影响的贝雷梁挂篮主桁架力学状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贝雷梁挂篮设计
3 不同受力模式下贝雷架的次内力分析
    3.1 荷载作用于贝雷架铰接处时的次内力
    3.2 荷载作用于贝雷架内部节点上时的次内力
4 基于有限元法的主桁架力学状态
    4.1 贝雷梁挂篮有限元模型
    4.2 有限元计算结果
        4.2.1 简化模型下的应力状态
        4.2.2“T”构模式下的贝雷架应力
        4.2.3 其他受力模式下的贝雷架应力
5 结语

(10)外接式钢—混凝土组合桁架节点转动刚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概述
    1.2 钢-混凝土组合桁架结构及其节点研究
        1.2.1 钢-混凝土组合桁架结构特点及其应用
        1.2.2 钢-混凝土组合桁架节点形式
    1.3 节点刚度研究历史与现状
    1.4 节点次应力研究现状
    1.5 本文研究的内容
        1.5.1 工程背景
        1.5.2 本文研究方法
        1.5.3 本文的研究内容
2 有限元建模及试验验证
    2.1 引言
    2.2 有限元建模分析
        2.2.0 基本假定
        2.2.1 节点模型尺寸
        2.2.2 材料本构关系
        2.2.3 单元选取
        2.2.4 网格划分
        2.2.5 部件相互作用定义
        2.2.6 边界与加载方式
    2.3 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验证
        2.3.1 弦杆荷载位移曲线对比
        2.3.2 节点破坏模式
    2.4 本章小结
3 节点转动刚度分析
    3.1 引言
    3.2 转动刚度建模
        3.2.1 转动刚度的定义与确定
        3.2.2 荷载施加与边界条件
    3.3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结果
        3.3.1 腹杆计算结果
        3.3.2 节点板计算结果
        3.3.3 PBL剪力连接件计算结果
        3.3.4 玄杆计算结果
        3.3.5 内置钢筋计算结果
        3.3.6 节点整体弯矩转角曲线
    3.4 影响转动刚度因素分析
        3.4.1 弦杆混凝土强度及配筋率
        3.4.2 腹杆宽厚比的影响
        3.4.3 角度的影响
        3.4.4 腹杆高宽比的影响
        3.4.5 节点板厚度的影响
        3.4.6 PBL剪力键的影响
    3.5 初始转动刚度公式
    3.6 本章小结
4 转动刚度对桁架结构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考虑初始转动刚度的全桥模型
        4.2.1 结构简图及计算模型
        4.2.2 组合桁架桥几何尺寸
        4.2.3 材料参数及荷载设定
        4.2.4 桁架建模连接处理
    4.3 考虑初始转动刚度的全桥模型静力分析
        4.3.1 次内力影响分析
        4.3.2 轴力影响分析
        4.3.3 弯矩影响分析
        4.3.4 变形影响分析
        4.3.5 节点初始转动刚度变化对结构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及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考虑次内力的桁架结构有限元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钢管桁架节点偏心次应力分析[J]. 王灿.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1(11)
  • [2]新型装配式钢桁架高层结构体系的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D]. 王帅宇.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3]压拱型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D]. 王超颖. 济南大学, 2019(01)
  • [4]平面角钢桁架模型的实验应力误差分析[J]. 王振科,王春芬.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18(03)
  • [5]上下双室连续刚构渡槽菱形挂篮结构分析与优化研究[D]. 安德权. 郑州大学, 2018(12)
  • [6]短杆钢箱桁架结构数值模拟方法探究[J]. 杨云逸,徐世桥,马如进.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6)
  • [7]桁架挡墙结构形式及工作性状研究[D]. 王振凯. 重庆大学, 2017(06)
  • [8]竖向与水平地震作用下带PSRC空腹桁架转换层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D]. 龚春玉. 重庆大学, 2017(06)
  • [9]考虑次内力影响的贝雷梁挂篮主桁架力学状态研究[J]. 孙九春. 上海公路, 2015(04)
  • [10]外接式钢—混凝土组合桁架节点转动刚度研究[D]. 刘军. 中南大学, 2014(03)

标签:;  ;  ;  ;  ;  

考虑二次内力的桁架结构有限元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