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保健操——卧床保健的五步按摩

长者保健操——卧床保健的五步按摩

一、老年保健功法──床上保健五步按摩法(论文文献综述)

宋亚佩[1](2021)在《健身气功基本技术的理论阐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历代总结提炼的传统体育养生功法被深深淹没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之中,知者甚少。现如今,新时代健身气功事业蒸蒸日上,其未来发展将传统体育养生功法的活化工作提上日程,但养生典籍浩如烟海,养生功法不计其数,盲目地开展活化工作除了耗费大量的精力,也不利于传统体育养生的技术动作系统融入健身气功功法之中。基于此,如何将历代着名养生典籍中的传统体育养生技术动作以分解、分类的角度进行系统化梳理是现在亟需攻克的主要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内容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在健身气功基本技术的理论阐释的研究中,主要选取历代着名养生典籍、文字记载频次较多的传统体育养生功法的技术动作及健身气功功法基础、近现代养生功法技术等内容,从技术分解、分类的两个角度,总结传统体育养生技术动作的文字表述,开展活化工作并拍摄具有代表性功法的技术动作的图片,统一规范健身气功基本技术的划分标准,扩展健身气功基本技术库,深入研究健身气功基本技术及理论。首先,以分解的角度解构健身气功基本技术,是将传统体育养生技术动作“拆分”后分别进行论述,而“拆分”后的基本技术大多属于健身气功“三调合一”中的调身、调息、调心技术的一项。其一,从健身气功基本调身技术的研究发现,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技术百般变化、姿势不一,但万变不离其宗,大多数技术动作始终围绕着功法元素、功法轨迹、功法姿势,在不同书籍功法技术的文字记载中存在或多或少的出入,所以本研究不仅探析了传统体育养生技术的历史发展,还以图片拍摄的形式将技术动作的数据留存。其二,从健身气功基本调息技术的研究发现,为了更好的辨析“气”的运行状态,需要参阅大量研究文献,辨析百家之谈的原理,本研究是以反观传统体育养生功法呼吸的名称差异化及呼吸方式和运行原理为突破点,将调息基本技术分为摄气、行气、固气、吐气四个运行步骤,高度提炼人体呼吸方式的共性,着重阐释各调息阶段的要求,目前全球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情况也说明了呼吸对人体生存的重要性。其三,在健身气功基本调心技术的研究过程中,本研究整合了不同的调心技术的练习方式,分为技术状态、技术形式两大类。调心是“三调合一”的主导,也是练习健身气功的难点,尤其是对于初练者来说很难达到相应要求,因此为了避免习练者进入玄妙、迷信的歧途中,本研究仅把传统体育养生功法中可行性较大的调心技术加以表述。其次,以分类的角度解构健身气功基本技术,是将传统体育养生技术动作的文字记载“划分”后分别进行论述,而“划分”后的技术动作及要点主要包括健身气功的练习形式、练习方式、练习功用三方面。其一,健身气功基本技术的练习形式是结合时代要求,加强动功技术;紧贴健康需求,开发静功技术。其二,健身气功基本技术的练习方式可分为注重身心合一的徒手练习和促进身械协调的器械练习。其三,健身气功基本技术的练习功用可分为坚持以疗病为根本的技术、注重以养生为前提的技术、强化以壮力为核心的技术,合理综述五脏、躯干、人体系统常见症状的治疗依据和锻炼方式,满足青少年、中老年、职业群体与残疾人群的健康需求。最后,本研究以分解、分类的角度共同研究健身气功基本技术,创新性探索健身气功基本技术的理论阐释的研究方向。

吴华珍[2](2021)在《中医功法锻炼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随机对照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有多达85%的下腰痛没有被明确、合理解释疼痛的原因和来源,对于这些患者临床观察,我们发现在这些腰痛患者身上多找不到组织结构的确切改变,排除明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像学检查多无脊柱畸形、骨质疏松、骨折征象。故而临床上将因腰肌劳损、L3横突综合征、腰背肌筋膜炎等多种急慢性腰部病变引起腰痛及活动受限称为非特异性下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NLBP按持续时间分为急性(疼痛持续少于6周)、亚急性(6周至12周)或慢性(超过12周)。其确切的发病因素尚不清楚,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但估计有5.0%至10.0%的腰痛人群中会发展成慢性下腰痛(CLBP)。传统医学中导引、按跷(功法)目前广泛用于NLBP治疗,但仍缺乏其治疗效果的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维普、CBM、超星图书馆、Pubmed、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时间限定为从建库开始到2021年01月前,收集常规各类中医功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的研究按照Stata 16.0和Review Manager5.4.1偏倚风险工具进行偏倚分析及数据统计、绘制森林图、漏斗图。结果:本次荟萃分析共纳入19项研究,均为随机对照研究,未提及盲法,共计例患者1460例,其中试验组734例,对照组726例,年龄分布在13-69岁之间,功法种类包括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气功、理筋、各家推拿手法等。19篇文献NOS质量评价均在7分以上,可以认为文章质量可靠。最终对文献中常用4项参考指标(VAS、ODI、JOA、疗效评价)进行评价,反映治疗情况。但多数文献未涉及安全性及盲法。VAS:19份文献采用VAS,异质性I2=91.8%(P<0.0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两组VAS变化有统计学差异[SMD=0,z=23,P<0.05],提示每个试验内部数据统计差异都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VAS漏斗图呈漏斗形,Egger’s test,P<0.05,故不存在发表偏倚或偏倚较小;VAS敏感性分析图,19项试验分布较均匀。ODI:10份文献采用ODI,异质性I2=96.3%(P<0.0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两组ODI变化有统计学差异[SMD=0,z=4.92,P<0.05],提示每个试验内部数据统计差异都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ODI漏斗图呈对称漏斗形,Egger’s test,P<0.05,故不存在发表偏倚或偏倚较小;ODI敏感性分析图,10项试验分布较均匀。JOA:3份文献采用JOA,异质性I2=71.0%(P<0.0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两组JOA变化有统计学差异[SMD=0,z=4.13,P<0.05],提示每个试验内部数据统计差异都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JOA漏斗图呈对称漏斗形,Egger’s test,P<0.05,故不存在发表偏倚或偏倚较小;JOA敏感性分析图,3项试验分布较均匀。疗效评价:10项研究中,696例均提及做了疗效评价,最终的随访中,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70%,高于对照组的81.84%,且异质性I2=0(P>0.0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疗效变化有统计学差异[RR=1,z=5.62,P<0.05];疗效评价漏斗图呈漏斗形,结合Egger’s test,P<0.05;疗效评价有效率均数及95%可信区间分布较均匀。结论:各组试验之间异质性较明显,但各组VAS、JOA、ODI评分改善情况检验结果提示P<0.05,说明各组内数据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为干预因素导致,提示了中医功法在NLBP治疗中的有效性。

尹倩[3](2021)在《道家养生实践精神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道家养生实践精神是道家养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道家养生是我国特有的,以生命炼养为核心的传统文化。道家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开创出许多养生理念和方法,充分吸收和积累前人的实践经验,形成了完整的生命养护系统,蕴含着博大的养生智慧。本文以文献资料法入手,通过对文献的收集整理,分类归纳,对道家养生实践的发展概况和实践内容,进行全面解析,再通过比较研究法和逻辑推理法,结合历史知识、中医理论,提炼道家养生的实践成果和影响,展示道家养生实践精神的特性和价值意义。本文以揭示道家养生实践精神为主旨,以提高道家养生文化的理论高度为目标。全文以历史背景为依托,从七个方面来展示道家养生实践精神:第一章,道家养生实践精神的内涵分析。本章对道家养生实践精神的概念、特征特性、作用途径,以及道家与道教的区别进行简要的概述。第二章,道家养生实践的历史发展。本章主要梳理不同朝代道家养生实践的发展概况,包括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提取各个历史阶段道家养生实践的代表人物和发展重点。第三章,道家养生实践的主要内容。本章选取道家养生较为代表性的实践内容作一介绍,包括导引、服食、房中、服石、外丹、气法、内丹。第四章,道家养生实践精神的特征与特性。通过文献梳理,概括道家养生实践精神的外在特征,主要从目标性、长期性和艰苦性三个方面来阐述;而道家养生实践精神的内在特性,主要从自觉性、自主性和自为性三个方面来阐述。第五章,道家养生实践对传统医学的影响。道家养生实践对我国传统医药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包括外科用药、中药拓展、方剂扩充、生命认知和气功发展五个方面。第六章,道家养生实践的评价。对于道家养生实践的影响,我们既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也要看到其消极的一面,客观认识道家养生实践。第七章,道家养生实践精神现代应用价值。结合实际案例运用,从社会文化、医疗保健和经济发展三个方面,展现道家养生实践精神当代价值。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道家养生实践精神是道家养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是修道者在养生实践过程中,主体展现于客体中的精神特质。道家养生实践精神体现在对“道”的追寻之中,主张俭朴为用,顺应自然,清净无为,它是道家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内在精神体现。二、实践精神包含道家养生实践精神,实践精神是人们自觉追求人的本质力量现实化、对象化的自主意识,它以实践为依托,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能够帮助人们改造客观现实。三、道家养生实践内容十分丰富,在各个时期发展的侧重点不同,秦汉时期是道家养生实践的开端,实践内容主要以导引、服食、房中为主;魏晋时期是道家养生实践的发展期,在外求仙药不得的情况下,开始以服石、外丹为主的养生实践;隋唐宋元是道家养生实践的成熟阶段,道家养生实践的主流以气法、丹功为主;明清道家实践内容日趋丰富,逐渐贴近生活起居,道家养生实践的目标也更为实际。四、道家养生实践精神从外在表现来看,具有长期性,目的性和艰苦性;从内在性质而言,具有具有自觉性、自主性和自为性。五、道家养生实践对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值得我们去挖掘和论证,同时也应辩证看待道家养生实践的发展。六、道家养生实践精神,对于当今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价值,其中蕴含的思维方法对于解决当下的医疗、道德、商业发展等问题,具有明显的优势。

西门杏庵[4](2020)在《只想了解剧中意 不料成了剧中人——观电视剧《三十而已》有所思》文中提出文艺理论是文艺海洋的航标,是文艺天空的雷达。没有文艺批评家敏锐的洞悉,文艺创作就会瞎子摸象,找不着东南西北。没有文艺理论的正确指引,就没有文艺的多彩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习总书记的这一精辟论述,深刻揭示了文艺繁荣发展的内在规律,为新时期文艺理论健康有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是广大文艺理论工作者的根本遵循。对文学作品怎么评,应当以什么为标准?

谢双峥[5](2020)在《古代四时养生思想的历史发展及文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四时养生是中华传统养生的重要内容,在养生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四时养生历史悠久,不仅有着丰富的经验方法,而且有着系统的思想理论,并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近年来随着传统养生研究的深入发展,有关四时养生的研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但对四时养生的历史发展及其文献的系统研究,仍属阙如。有鉴于此,本课题从文献调查入手,充分运用目录学、文献学、历史学、诠释学等研究方法,对四时养生的历史与文献进行全面系统地调查分析,旨在揭示四时养生的历史发展轨迹,总结各历史时期的思想理论特点,全面收集存世的四时养生文献,进行合理分类,并对文献载录的四时养生的内容方法作出简要归纳,以便为深入开展四时养生的文献与理论研究奠定一个初步基础。本论文即为课题研究的成果报告,大体分为历史发展与文献研究两大部分,共十五章。具体内容,摘要如下:第一章,四时养生的内涵研究。在简要辨析四时概念的基础上,对四时养生作出了具体界说,认为四时养生就是根据春夏秋冬四时阴阳变化规律,结合人体自身的体质及脏腑气血特点,合理安排精神情志、饮食起居、生活劳作等行为活动,并采取积极的调摄养护手段和方法,以达到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延缓衰老乃至延年益寿的目的。第二章,先秦时期的四时养生思想。该时期是四时养生的初始和奠基阶段。上古时期,中华先民就有了顺时养生的初始观念和早期经验积累。夏商周时期,通过天象观察和物候认识,以《尧典》、《夏小正》、《礼记·月令》为标志,表明对四时变化的规律有了较深的认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各家对四时养生均有理论阐述,尤以《吕氏春秋》“十二纪”为代表,初步奠定了四时养生的基础。第三章,秦汉时期的四时养生思想。该时期是四时养生的确立阶段。以《黄帝内经》为标志,构建起四时养生的理论框架,包括四时养生的思想基础、宗旨目的、原则纲要和内容大法。第四章,晋唐时期的四时养生思想。该时期是四时养生丰富充实阶段。无论是医家、养生家,还是早期道教学者,均是在《内经》四时养生的基础上,进行某些方面的充实和完善。第五章,宋元时期的四时养生思想。该时期是四时养生的突破创新时期,提出了四气摄生、摄生月令、养生月览、四时养老、四时导引、四时饮食、四时宜忌、四时用药等一系列命题,四时养生有着专门化的逻辑发展趋向,并形成了专门的着作文献。第六章,明清时期的四时养生思想。该时期四时养生呈现全面繁荣兴盛的景象,表现为着作众多、月令扩充、方法类聚、程式精致、世俗流行,四时养生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第七章至第十四章,为古代四时养生文献研究。第七章为古代四时养生文献概述,在介绍古代四时养生文献一般情况的基础上,对古代四时养生文献进行了简明分类,包括月令养生、四季养生、逐月养生、节令养生、时辰养生、运气养生、养生宜忌共七大类。从第八章起,即按照七大类的每类一章,逐章对每类文献的一般情况进行概括性阐述,并对每类的重点文献进行了专门介绍。第十五章,古代四时养生的主要内容。根据前述七类四时养生文献所载养生方法经验的总结和分析,古代四时养生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精神调摄、脏腑调摄、起居调摄、饮食调摄、运动调摄、服食调摄、药物调摄、疾病预防、宜忌调摄等九个方面。每个方面均列举了代表性的方法或进行了概括性的说明。研究形成以下结论:一、四时养生的内涵十分丰富,其核心要素为:春夏秋冬四时有其阴阳变化的规律,有时会出现反常;人体各有特点,对四时变化的适应各有不同;四时养生的关键是合理安排日常生活行为和采取必要的调护方法;四时养生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延缓衰老。二、四时养生有着悠久的历史,肇始于先秦,确立于汉代,《黄帝内经》构建了四时养生的理论框架,晋唐时期有所充实完善,宋元时期获得创新性突破,明清时期更为繁荣兴盛。三、四时养生文献中众多,从载体上来说可分成单篇、散在或专着三类。按照内容,可分为月令养生、四季养生、逐月养生、节气养生、时辰养生、宜忌养生、运气养生共七大类。四、四时养生的内容宏富,方法繁多,根据文献载录,可以分为精神调摄、脏腑调摄、起居调摄、饮食调摄、运动调摄、服食调摄、药物调摄、疾病预防、宜忌调摄九个方面。

杨峰[6](2020)在《章氏壮骨消痹汤加减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本课题通过临床观察章氏壮骨消痹汤加减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评价章氏壮骨消痹汤加减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作用,并为临床有效防治膝骨关节炎提供相关研究数据及提供可行的治疗参考方案。方法 选取2019年01月2019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漳州中医院骨伤科住院及门诊患者中,符合诊断、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两组均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基础治疗+盐酸氨基葡糖胶囊(2粒/次,3次/日),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章氏壮骨消痹汤加减。两组均治疗3个月。于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后,比较两组的VAS评分、WOMAC评分量表、中医证候评分;及比较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中医症候疗效、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 1.两组治疗前VAS评分、WOMAC评分、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VAS评分:两组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后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后与治疗前VAS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WOMAC评分:两组间治疗1个月后WOMA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3个月后WOMAC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后与治疗前WOMAC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症状评分:两组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后中医症状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后与治疗前中医症状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疗效对照组:临床控制1例(3.33%),显效3例(10.00%),有效18例(60.00%),无效8例(26.67%),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临床控制4例(13.33%),显效9例(30.00%),有效13例(43.33%),无效4例(13.33%),总有效率86.66%;对总有效率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3.临床疗效对照组:临床控制2例(6.67%),显效4例(13.33%),有效17例(56.67%),无效7例(23.33%),总有效率76.67%;治疗组临床控制6例(20.00%),显效8例(26.67%),有效13例(43.33%),无效3例(10.00%),总有效率90.00%;对总有效率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章氏壮骨消痹汤加减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可有效减缓患者疼痛,改善关节僵硬程度及膝关节功能活动等,从而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相比于单纯使用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更佳。

董博[7](2019)在《宋金元时期中医运动养生技法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以宋金元时期中医古籍中的运动养生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混俗颐生录》《保生要录》《调燮类编》《二十四气坐功导引却病图》《东坡养生集》《圣济总录》《儒门事亲》《三元参赞延寿书》《寿亲养老新书》《世医得效方》等10部着作中的中医运动养生文献资料运用综合归纳、逻辑分析等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宋金元时期运动养生的核心技法为动体、按摩、行气、调神四种技法。动体法具有上下俱达、内外皆动;肢体合同、配合联动;数法先天、阴阳相应;动而有时、早晚为佳的特点。按摩法具有摩擦摸揉、以轻为主;数之多少、以热为度;祛病养生、自体为法的特点。行气法具有吸咽吞吐、以息为法;入少出多、阴阳相合;按摩动体、诸法配合的特点,调神法具有诵念为主、法出有为;诸法相合、调神为佐的特点。动体、按摩、行气、调神四种技法的祛病养生机理主要是:动体法促进运动部位气血活跃,产生阳热之气,可以祛除气血运行所至之处的阴寒之邪。按摩法产生热量,与动体法产生的阳热之气,同类相引,使动体法产生的活跃气血,流向按摩部位,促使气血流通,从而补虚祛邪。行气法,鼻入口出可以祛除五脏实邪,咽津下气可以滋阴去火,屏息闭气可以生发元气。调神法则益养心神,使神与形阴阳相合、形与神俱,尽度天年。宋金元时期的中医运动养生,具有去繁就简、由博返约;融古汇今、采编成套;内外皆动、形神同养;运行气血、助阳生热;应时而动、时序助养的特点。现代中医运动养生,应当借鉴宋金元时期中医运动养生的启示:编创运动养生技法,当四法同用,形神同养;练习运动养生技法,当顺其自然,天人合一;推广运动养生技法,当提高素质,注重审美。

杨帆[8](2019)在《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对老年人整体健康的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老龄化社会大背景下,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成为学者和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现阶段研究大多集中在老年人身体和心理健康领域,但人的健康受身、心、社、灵的交互影响,从整体角度出发对老年人健康进行分析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研究以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为理论指导,并结合身心互动论、灵性发展阶段论和全人视角,将社会工作介入到老年人整体健康领域中,凭借其专业性和科学性,实现帮助老年人加强自我健康管理、调节负面情绪、整合灵性资源、正面看待老年生活、寻找到生命的意义与希望的研究目的。本文在对老年人身心灵全人健康相关文献分析和团体辅导技术研究的基础上,首先,运用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配合文献研究法、非结构式访谈法、参与观察法和量表调查法等方法,分析社区老年人整体健康现状和普遍存在的身心灵全人健康的需求情况,从老年人自我管理需求、重建人际关系需求、自然和谐需求和灵性健康需求四个方面对全人健康进行了探索。其次,由社工介入,为社区老年人开展了四次不同主题的“身心灵全人健康团体辅导”小组活动,让他们觉察到身心灵全人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为提升全人健康做出努力。最后,通过对小组活动的过程评估、结果评估、跟踪评估等分析思考,概括性的提出了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身心灵全人健康的有效途径,从而构建出一个全方位的实践体系,也为以后“身心灵全人健康团体辅导”类型的社工介入小组活动提供了一定的借鉴。“身心灵全人健康团体辅导”小组活动的开展,不仅为提升社区老年人身心灵全人健康找到了切实可行之路,也让老年人深层次的觉察到身、心、社、灵的内在联系以及灵性健康的重要性。这对于开展老年社会工作,提升老年人晚年健康生活质量与生命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李家晗[9](2019)在《八段锦的历史源流与养生原理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导引术是以呼吸运动与肢体活动相配合,有益身心健康,能够增强人体素质、抗病能力的中国传统养生术,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从两千年前的萌芽到如今的繁荣发展,它的内容、形式与包含在内的养生、文化含义都在不断地扩增和壮大。区别于药物治疗,导引是自身的锻炼,不仅具有养护生命、增强体质、治疗多种慢性疾病的作用,而且还避免了药物治疗的诸多弊端(如毒副作用等)。在中国医学史上,导引术在养生保健领域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三国时期的“神医”华佗创制“五禽戏”,对后世医疗和保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后世的葛洪、孙思邈等名医在专着中也专门提到了导引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同时科技日新月异,电子产品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现代生活中。然而,这些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也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许多令现代医学棘手的问题。现代人对于养生保健的需求越来越大,导引功法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不仅不需要额外的器械,对场地的要求也不大,而且内外兼修,对于保持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好的作用,这使得中国传统的导引术再次得到世人的重视。立式与坐式八段锦作为极具特色的中医导引养生功法,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健身项目,也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瑰宝。其动作简便、功效显着、实施性强、场地要求低,深受大众的喜爱。立式与坐式八段锦可通过伸展肢体与呼吸相配合来调心、调息、调身,长期练习可以有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培育元气、鼓舞正气的作用,从而达到养生保健、扶正祛邪、防治疾病。但在对八段锦的研究与应用中,出现了很多谬传、错误。比如起始年代不清楚、将坐式与立式八段锦相混淆,张冠李戴的现象比比皆是。八段锦之名究竟起自何时何人所着何书中?坐式八段锦、立式八段锦有何区别以及联系?在学术界,目前尚无统一的体系完善的着作。除此之外,还有因为时代局限而出现的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改编和夸大甚至神化功法效果等现象,这使得民众不仅不能得到保养生命的益处,身心可能反而受到损害。其次,这些谬传、错误以及对中医基础理论的不了解,导致大众对八段锦的养生原理缺乏深刻认识,很可能做错动作,这样不仅对养生无益,甚至可能会损伤身体,同时也阻碍了真正的优秀导引术的健康发展。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于2003年和2010年,分别推出了在结合传统基础上又进行创编的“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易筋经”、“十二段锦”、“马王堆导引术”、“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大舞”和“太极养生杖”等九种功法。其中的健身气功·八段锦与十二段锦健身效果很好,得到了广泛传播,但是我们不应就此止步,想要更好地发掘八段锦,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首先是八段锦的版本与源流问题,到底有多少种八段锦,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都是谁编创的。其次是各个版本的动作与健身原理问题。比如立式八段锦中的“摇头摆尾去心火”,具体应该怎么做,摇头摆尾为什么能去心火?这些都需要我们从古代文献中去寻找相关论述,再结合现代科学研究进行解释。研究目的: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坐式与立式八段锦,存在着一些误传、漏传,以及混淆的问题。此外,截止到目前,对八段锦的理论研究,包括起源发展和养生原理的研究,大都是较为表浅的研究,对其内在含义缺乏深入探讨和研究,理论体系尚不完善。坐式与立式八段锦,作为传统养生功法,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在养摄生命、对抗疾病的尝试和斗争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思想的体现。在其发展过程中,各朝各代的导引术编创者都将自己的实际经验结合融汇到其中,不断发展着八段锦。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医学、文化思想,值得深挖和研究。当然,限于时代、科技文化水平,八段锦在发展过程中也有一些不科学的或者封建迷信思想的汇入,这些都需要从专业角度出发,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明晓原理才能把握住本质,才能更好地发挥八段锦的养生功效。而且八段锦与中医基础理论关系密切,立式八段锦的每句歌诀都涉及中医基础中的藏象概念或病证概念,坐式八段锦中则有许多道家内丹修炼的概念。但是历来的研究多从体育角度来分析八段锦的健身原理,缺乏从中医与道家养生角度的专业分析,缺乏对古代文献中八段锦养生原理的梳理和总结。相关研究多是作者的个人理解,以古代文献为依据论述八段锦养生原理的很少。而且研究十分偏重立式八段锦,无论是临床疗效还是作用原理,90%以上的文章都是对立式八段锦的分析和探讨,对于坐式八段锦的养生原理分析极为缺乏。为了更好的研究和传承八段锦,既要在医学史层面上全方位把握八段锦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脉络,也要明确其功法背后具体的中医学理论。仔细梳理八段锦的源流传承与养生原理,是为今后更好的推广八段锦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也是为民众提供有益身心健康的正确的传统导引术,为大众健康保驾护航,同时也是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上尽一份微薄之力。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本项研究的开展是从检索大量相关文献开始的。于国家图书馆、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检索并查阅关于八段锦与导引养生功法的书籍。对于现代文献检索,利用网络并通过学术搜索引擎,主要包括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资源库群、维普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超星学术发现系统等检索方式,主要方式采取输入“八段锦”“坐式八段锦”“立式八段锦”“历史源流”“养生原理”进行题名、主题、关键词、全文等检索方法,检索从建库日期开始检索至2019年2月全部相关学位论文、期刊会议等,筛选出与八段锦历史源流或养生原理有关的文献共100余篇,并将筛选出的文献进行全篇阅读和整理分析,综合运用文献学和史学研究的方法,对全面收集的八段锦版本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出有据可依的八段锦的起源、发展和作用。描述性研究法:通过文献研究,对筛入文献中载有的八段锦相关内容进行客观准确的描述和解释,运用逻辑分析法等科学的方法以更好地提出问题和总结经验,并为现代养生功法的编创所借鉴。经验总结法:走访健身气功与导引术领域的专家,调查养生功法民间传承者,更加全面地了解、总结八段锦以及现代养生功法。在上述研究方法的基础之上运用中医学知识,包括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学说理论、气血津液理论等对八段锦的功法原理进行阐释,以更好的探讨其养生价值,为更好地推广八段锦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研究结果:严格筛选、仔细阅读纳入文献,经过研究后发现,目前的文献中关于八段锦的概念、起源及发展普遍存在着混淆和模糊,缺乏横向与纵向对比研究,尚无完善的系统论述,在养生原理方面的论述比较欠缺。历史源流方面:基本上有两大错误,一是混淆坐式立式。即使发现了错误,也未能深刻地指出其影响或给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二是首次出现时间,误把宋代以后的文献认为是晋代的。成就是基本明晰了坐立式八段锦的发展过程,对明清的传播与发展有深入的研究。对于立式八段锦的各种功效研究很丰富。坐式八段锦的定型较早,几乎没有变化,但是缺乏纵向的对于每个动作来源的仔细分析。立式八段锦的定型较晚,中间有许多演变的过程,也缺乏详细分析。横向研究方面,缺少与同时期其他的导引功法中相似内容的对比,以及中医理论和养生理论的发展对其影响。接下来的研究还应该追根溯源,分析清楚两种八段锦的演变过程。养生原理方面:总的来说相关研究还是不够的,首先没有从古籍中找到更多有力证据来论述八段锦的养生原理,在中医理论、现代医学等理论层面上的阐释较为表浅,缺少深入的系统研究。其次,目前存在的各项研究都偏重于立式八段锦,而对于坐式八段锦的养生原理分析及其缺乏。相关研究基本都是借助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法分析立式八段锦功法对习练者(老年人与学生群体偏多)身心健康的影响。其目的主要是说明健身气功·八段锦在功法练习上对广大人民群众起着重大的影响和重要的健身价值。研究者们用各种方法验证了:1.八段锦内容丰富,动作简单易学;2.习练健身气功八段锦确实能够改善人的心理健康,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3.有助于调节人的消化系统:4.有助于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具有延年益寿的健身效果。研究结论:1.坐式八段锦的源流:坐式八段锦动作雏形见于梁,基本定型于宋,元朝之后,坐式八段锦得到了广泛传播。清以前的养生文献中出现的诸多八段锦均指原名为钟离八段锦的坐式八段锦,直到近代立式八段锦流行后,为了区别,才被改称为坐式八段锦。2.立式八段锦的源流:立式八段锦的动作雏形见于西汉马王堆导引图,基本定型于南宋,明清时期多名多型共存。光绪初年,梁世昌刊出的《易筋经外经图说》中的“八段锦图”确立了现在的立式八段锦。关于两种八段锦的名称的使用,笔者认为在相应研究中应该明确区分坐式与立式八段锦。由钟离八段锦发展来的坐着练习的八段锦,称为坐式八段锦。现在传播广泛的站着练习的八段锦,称为立式八段锦。而且相应的外语译名也要一并改动。3.八段锦养生原理研究:坐式八段锦和立式八段锦都具有显着的养生保健的功效,其两者作用各不相同,都有着自己的显着特征和偏重。立式八段锦动作简洁、功效明确,具有协调配合上下肢、动作柔和、连贯自然的特点。经常练习立式八段锦可以疏通经络、畅通气血、疏筋柔体、增长气力。同样地,坐式八段锦作为一套流传了几百年的,在古代拥有众多拥趸的养生功法,其效果是值得肯定的。坐式八段锦汇集了叩齿、鸣天鼓等古代传统养生动作,并佐以自我按摩和摇动肢体的动作,可以疏通人体经络,促进人体气血畅通,在心理上还可调节情志,起到调身、调息和调心的作用,十分适合在睡前与醒后,坐在床上练习。因为动作幅度小,也更加适合老年人以及体弱者练习。不足与展望:目前,关于八段锦源流和养生原理的文献数量有限,古人托名立书的习惯也加大了从古籍中搜索相关信息的难度。所以本论文中的观点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论证。立式八段锦已经得到了广泛传播,但是所有练习者都在练几乎同样的版本,为了达到更好的养生效果,应该针对不同的年龄与身体情况(比如不同疾病的患者)编创适应不同人群的八段锦,或者提出不同的练习要求,开发一些局部运动的八段锦,以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还可以针对某些慢性疾病,增加强化相应脏腑功能的动作,从而更好地达到辅助康复的目的。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越来越认识到导引术的重要作用,医学界也对非药物治疗手段开始加以重视和研究,八段锦这一古老的中国传统导引术,也值得更好的研究和发展,不仅要全方位把握八段锦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脉络以及功法背后具体的中医学理论,为研究八段锦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更要为民众提供有益身心健康的正确的传统导引术,为大众健康保驾护航。

姚家慧[10](2019)在《降压按摩操干预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以正常高值血压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降压按摩操锻炼后,对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血压、动脉血管的作用和高血压转化率进行观察。同时对未进行降压按摩操锻炼的正常高值血压人群进行相关情况对比。探讨降压按摩操干预正常高值血压的临床疗效和机理。为高血压病防治提供有效的中医适宜技术手段,为临床研究提供科学客观依据。方法:将108例符合诊断标准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降压按摩操。观察周期均为2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治疗16周,治疗20周,治疗24周观察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血压。于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生活质量,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以及踝臂血压指数(ABI)情况。于治疗结束时,观察高血压病转化率。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干预24周后证候疗效率比较:治疗组,显效19例,有效21例,无效13例,证候改善总有效率75.47%;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12例,无效40例,证候改善总有效率27.27%。2.生活质量情况:治疗组在干预24周后生理症状、躯体化症状、生气或活力、焦虑、工作状态和总积分等方面较干预前有明显差异(P<0.05),而对照组躯体化症状经干预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在生理症状、躯体化症状、生气或活力、焦虑、工作状态及总积分都有显着差异(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降压按摩操改善患者的大部分生活质量维度。3.血压:治疗组在干预12周、16周、20周及24周后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又以20周及24周的组间差异显着(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干预12周后开始有差异,20周后开始差异明显,均为治疗组收缩压更低,降压效果更佳。治疗组在干预8周、12周、16周、20周及24周后舒张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又以16周、20周及24周的组间差异显着(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干预第8周开始有差异,第16周开始差异明显,均为治疗组舒张压更低,降压效果更佳。4.高血压病转化率:干预后治疗组有2人从正常高值血压转化为高血压患者,转化率为3.8%;对照组有10人从正常高值血压转化为高血压患者,转化率为18.2%;对照组在24周后有更多人转化成高血压患者。5.动脉硬化指标疗效:干预后治疗组的ba PWV正常值人数占比增高,有统计学差异,降压按摩操可改善动脉硬化程度;对照组治疗前后无差异。两组干预后的正常值占比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ABI较干预前有明显差异(P<0.05),提示降压按摩操对动脉血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两组干预后有显着差异(P<0.01),提示治疗组的患者ABI变化更加明显。结论:降压按摩操对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预防治疗康复效果明确,坚持操练降压按摩操可以有效的改善中医证候、提高生活质量、控制改善动脉硬化的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压,延缓从正常高值血压转变为高血压病的时间。

二、老年保健功法──床上保健五步按摩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保健功法──床上保健五步按摩法(论文提纲范文)

(1)健身气功基本技术的理论阐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相关概念
        1.2.2 体育基本技术研究
        1.2.3 武术基本技术研究
        1.2.4 健身气功基本技术研究
    1.3 研究对象与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5.1 研究重点
        1.5.2 研究难点
        1.5.3 研究创新点
2 健身气功基本技术的理论基础
    2.1 基本技术释义
    2.2 健身气功基本技术的理论依据
    2.3 健身气功基本技术的理论原则
        2.3.1 原真性原则
        2.3.2 时代性原则
        2.3.3 全面性原则
3 健身气功基本技术的分解阐释
    3.1 调身基本技术分析
        3.1.1 调身技术的动作元素
        3.1.2 调身技术的动作轨迹
        3.1.3 调身技术的动作姿势
    3.2 调息基本技术分析
        3.2.1 调息技术的摄气练习
        3.2.2 调息技术的行气练习
        3.2.3 调息技术的固气练习
        3.2.4 调息技术的吐气练习
    3.3 调心基本技术分析
        3.3.1 调心技术的主要状态
        3.3.2 调心技术的主要形式
4 健身气功基本技术的分类阐释
    4.1 基本技术的练习形式
        4.1.1 结合时代要求,加强动功技术
        4.1.2 紧贴健康需求,开发静功技术
    4.2 基本技术的练习方式
        4.2.1 注重身心合一的徒手练习
        4.2.2 促进身械协调的器械练习
    4.3 基本技术的练习功用
        4.3.1 坚持以疗病为根本的技术
        4.3.2 注重以养生为前提的技术
        4.3.3 强化以壮力为核心的技术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2)中医功法锻炼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随机对照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统计设计及数据Meta分析
    1.资料与方法
    2.文献检索
    3.文献的筛选与数据提取
    4.方法质量学评价
    5.统计分析使用
    6.结果与结论
第二部分 结果
讨论
    1.现代医学
        1.1 发病机制
        1.1.1 肌肉因素
        1.1.2 心理因素
        1.1.3 病毒感染因素
        1.1.4 小关节退变
        1.1.5 椎间盘因素
        1.1.6 生物力学异常
        1.1.7 化学因素致病
        1.1.8 其他因素
        1.2 评估量表
        1.2.1 疼痛评估量表
        1.2.2 .腰痛患者自身健康功能状态评估测定(SF-36)
        1.3 治疗
        1.3.1 卧床休息
        1.3.2 运动疗法
        1.3.3 物理治疗
        1.3.4 整脊治疗
        1.3.5 行为治疗
        1.3.6 药物治疗
    2.传统医学
        2.1 传统医学相关认识
        2.2 传统功法认识
        2.2.1 导引术
        2.2.2 五禽戏
        2.2.3 八段锦
        2.2.4 易筋经
        2.2.5 太极拳
        2.2.6 气功
        2.2.7 理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致谢

(3)道家养生实践精神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第一章 道家养生实践精神概述
    1 道家养生实践精神的内涵
    2 道家与道教的区别
    3 实践精神
第二章 道家养生实践的历史沿革
    1 先秦及汉朝
    2 魏晋南北朝
    3 隋唐时期
    4 宋金元时期
    5 明清时期
    6 发展总括
第三章 道家养生实践内容
    1 概述
    2 主要内容
        2.1 导引
        2.2 服食
        2.3 房中
        2.4 服石
        2.5 外丹
        2.6 气法
        2.7 内丹
第四章 道家养生实践精神的特征和特性
    1 外在特征
        1.1 目的性
        1.2 长期性
        1.3 艰苦性
    2 内在特性
        2.1 自觉性
        2.2 自主性
        2.3 自为性
第五章 道家养生实践对传统医学的影响
    1 外科用药
    2 中药拓展
    3 方剂扩充
    4 丰富生命认知
    5 促进气功发展
第六章 道家养生实践评价
    1 积极影响
    2 消极影响
第七章 道家养生实践精神的当代价值
    1 社会文化
    2 医疗保健
    3 经济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4)只想了解剧中意 不料成了剧中人——观电视剧《三十而已》有所思(论文提纲范文)

(5)古代四时养生思想的历史发展及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上篇 古代四时养生思想的历史发展研究
    第一章 四时养生的内涵
        一、时与四时
        (一)时
        (二)四时
        二、四时养生内涵
    第二章 先秦时期的四时养生思想
        一、上古时期
        (一)顺时养生的初始观念
        (二)顺时养生的早期经验
        二、夏商周时期
        (一)岁时观念的形成
        (二)物候知识的积累
        (三)调养理念的产生
        三、春秋战国时期
        (一)儒家四时养生思想
        (二)道家四时养生思想
        (三)杂家四时养生思想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四时养生思想
        一、西汉时期
        (一)西汉早期出土文献论四时养生
        (二)西汉早期思想家论四时养生
        (三)《黄帝内经》构建了四时养生的理论体系
        二、东汉时期
        (一)张仲景《金匮要略》对四时养生的贡献
        (二)《四民月令》论四时养生
    第四章 晋唐时期的四时养生思想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
        (一)张湛《养生要集》四时养生理论
        (二)陶弘景《养性延命录》论四时养生
        (三)《荆楚岁时记》论四时养生
        二、隋唐时期
        (一)《崔禹锡食经》论四时饮食
        (二)孙思邈的四时养生思想
        (三)胡愔《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论四时养生
        (四)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论四时养生
        (五)王冰《素问六气玄珠密语》论运气养生
        (六)施肩吾《西山群仙会真记》论四时养生
    第五章 宋元时期的四时养生思想
        一、四气摄生
        二、摄生月令
        三、养生月览
        四、四时养老
        五、四时导引
        六、四时饮食
        七、四时宜忌
        八、四时药物
        九、运气养生
    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四时养生思想
        一、着作众多
        二、月令扩充
        三、方法类聚
        四、世俗流行
        五、程式精致
        六、时辰考究
下篇 古代四时养生文献研究
    第七章 古代四时养生文献概述
        一、古代四时养生文献的一般情况
        二、古代四时养生文献的分类
        (一)月令养生类文献
        (二)四时养生类文献
        (三)逐月养生类文献
        (四)节气养生类文献
        (五)时辰养生类文献
        (六)宜忌养生类文献
        (七)运气养生类文献
    第八章 月令养生类文献
        一、月令养生类文献概述
        二、重点文献介绍
        (一)《夏小正》
        (二)《吕氏春秋》
        (三)《四民月令》
        (四)《月令通考》
    第九章 四时养生类文献
        一、四时养生类文献概述
        二、重点文献介绍
        (一)《灵剑子》
        (二)《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
        (三)《四气摄生图》
        (四)《混俗颐生录》
        (五)《养生月录》
        (六)《摄生消息论》
        (七)《遵生八笺》
    第十章 运气养生类文献
        一、运气养生类文献概述
        二、重点文献介绍
        (一)《素问入式运气论奥》
    第十一章 逐月养生类文献
        一、逐月养生类文献概述
        二、重点文献介绍
        (一)《孙真人摄养论》
        (二)《养生月览》
        (三)《摄生月令》
        (四)《运化玄枢》
    第十二章 节气养生类文献
        一、节气养生类文献概述
        二、重点文献介绍
        (一)《保生月录》
        (二)《二十四气坐功导引治病图》
        (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第十三章 时辰养生类文献
        一、时辰养生类文献概述
        二、重点文献介绍
        (一)《二六功课》
    第十四章 宜忌养生类文献
        一、宜忌养生类文献概述
        二、重点文献介绍
        (一)《四时宜忌》
    第十五章 古代四时养生的主要内容
        一、精神调摄
        (一)精神调摄
        (二)情志调摄
        二、脏腑调摄
        (一)四季脏腑调摄
        (二)逐月脏腑调摄
        三、起居调摄
        (一)作息
        (二)睡眠
        (三)沐浴
        (四)晨起
        (五)服饰
        (六)居处
        四、饮食调摄
        (一)食材选择
        (二)注意事项
        五、运动调摄
        六、服食调摄
        (一)组方分类
        (二)剂型分类
        (三)按时分类
        七、药物调摄
        (一)四季药方
        (二)逐月药方
        八、疾病预防
        (一)居处卫生
        (二)药物预防
        九、宜忌调摄
        (一)饮食禁忌
        (二)起居禁忌
        (三)房中宜忌
        (四)行为禁忌
结论
课题创新点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6)章氏壮骨消痹汤加减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药物来源
        2.3 治疗方法
    3 观察内容
        3.1 一般临床资料
        3.2 临床观察指标
        3.3 安全性观察
        3.4 不良反应观察
    4 统计学处理
第二章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比较
        1.1 性别比较
        1.2 年龄、病程比较
    2 观察指标结果分析
        2.1 两组治疗前VAS评分、WOMAC评分、中医症候评分比较
        2.2 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评分与治疗前的组内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各时间点评分的组间比较
        2.4 两组疗效比较
    3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观察
第三章 讨论
    1 西医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
        1.1 膝骨关节炎的致病因素
        1.2 膝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
        1.3 膝骨关节炎的病理改变
    2 西医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
        2.1 非手术疗法
        2.2 手术疗法
    3 氨基葡萄糖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探讨
    4 中医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
        4.1 膝骨关节炎的病因病机
        4.2 现代中医学者对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的认识
        4.3 膝骨关节炎的辨证分型
        4.4 中医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研究现状
    5 章氏壮骨消痹汤加减方
        5.1 组方分析
        5.2 章氏壮骨消痹汤药物加减分析
    6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7 安全性分析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宋金元时期中医运动养生技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宋金元时期中医运动养生文献概述
    1.1 《混俗颐生录》
    1.2 《保生要录》
    1.3 《调燮类编》
    1.4 《二十四气坐功导引却病图》
    1.5 《东坡养生集》
    1.6 《圣济总录》
    1.7 《儒门事亲》
    1.8 《三元参赞延寿书》
    1.9 《寿亲养老新书》
    1.10 《世医得效方》
2 宋金元时期中医运动养生技法特点及作用机理
    2.1 动体法特点及养生机理
        2.1.1 动体法特点
        2.1.1.1 上下俱达、内外皆动
        2.1.1.2 肢体合同、配合联动
        2.1.1.3 数法先天、阴阳相应
        2.1.1.4 动而有时、早晚为佳
        2.1.2 动体法养生机理
    2.2 按摩法技法特点及养生机理
        2.2.1 按摩法技法特点
        2.2.1.1 摩擦摸揉、以轻为主
        2.2.1.2 数之多少、以热为度
        2.2.1.3 祛病养生、自体为法
        2.2.2 按摩法养生机理
    2.3 行气法的技法特点及养生机理
        2.3.1 行气法技法特点
        2.3.1.1 吸咽吞吐、以息为法
        2.3.1.2 入少出多、阴阳相合
        2.3.1.3 按摩动体、配合行气
        2.3.2 行气法养生机理
    2.4 调神法的技法特点及养生机理
        2.4.1 调神法技法特点
        2.4.1.1 诵念为主、法出有为
        2.4.1.2 诸法相合、调神为佐
        2.4.2 调神法养生机理
3 宋金元时期中医运动养生特色
    3.1 去繁就简、由博返约
    3.2 融古汇今、采编成套
    3.3 内外皆动、形神同养
    3.4 运行气血、助阳生热
    3.5 应时而动、时序助养
4 宋金元时期中医运动养生方法的启示
    4.1 编创运动养生技法,当四法同用、形神同养
    4.2 练习运动养生技法,当顺其自然、天人合一
    4.3 推广运动养生技法,当提高素质、注重审美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中医运动养生发展及研究概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8)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对老年人整体健康的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选题依据
        1.1.2 社会工作与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
        1.1.3 F社会工作机构老年服务介绍
        1.1.4 笔者在F社会工作机构实习情况
    1.2 研究意义与方法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2.3 研究方法
    1.3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研究探讨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灵性健康
        2.1.2 身心灵
        2.1.3 全人健康
        2.1.4 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
    2.2 东方儒道佛医对身心灵的理解
    2.3 身心灵全人健康辅导模式的方法技术研究
        2.3.1 身体调节方法技术
        2.3.2 情绪调节方法技术
        2.3.3 认知调节方法技术
        2.3.4 其他调节方法技术
    2.4 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的研究现状
        2.4.1 西方心理学对“身心灵”的研究
        2.4.2 身心灵静修方式的研究
        2.4.3 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团体辅导的应用研究
    2.5 理论基础
        2.5.1 身心互动理论
        2.5.2 灵性发展阶段论
        2.5.3 全人视角理论
第3章 老年人整体健康现状和身心灵全人健康的需求分析
    3.1 S社区老年人基本情况
    3.2 S社区老年人整体健康问题呈现
        3.2.1 深受疾病困扰,自我照顾能力弱
        3.2.2 悲观抑郁情绪显着,孤独寂寞感强烈
        3.2.3 人际交往能力弱,社会融入度低
        3.2.4 生活圈单一,忽视自然疗愈系统
        3.2.5 否定自我价值,低尊严感和低生活期望值
    3.3 S社区老年人身心灵全人健康的需求分析
        3.3.1 自我管理需求
        3.3.2 重建人际关系需求
        3.3.3 自然和谐需求
        3.3.4 灵性健康需求
第4章 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团体辅导小组的介入
    4.1 小组工作前期筹划
        4.1.1 小组理念
        4.1.2 小组目标
        4.1.3 小组特征
        4.1.4 小组组员的甄选
        4.1.5 小组活动计划表
        4.1.6 预计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2 小组具体介入过程
        4.2.1 第一次小组活动:创艺幸福彩绘人生
        4.2.2 第二次小组活动:团康你我乐活生活
        4.2.3 第三次小组活动:和谐自然绿色生活
        4.2.4 第四次小组活动:入心灵花园感生命之光
    4.3 小组活动介入评估
        4.3.1 过程评估
        4.3.2 结果评估
        4.3.3 跟踪评估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反思与建议
        5.2.1 身心灵全人健康团体辅导小组介入反思
        5.2.2 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身心灵全人健康的途径
参考文献
附录A 灵性健康量表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项目
致谢

(9)八段锦的历史源流与养生原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综述一 八段锦的历史源流研究
综述二 八段锦的养生原理研究
前言
1 八段锦的历史源流
    1.1 坐式八段锦
        1.1.1 首次出现
        1.1.2 早期原形
        1.1.3 基本定型
        1.1.4 定型定名
        1.1.5 传播演变
        1.1.6 式微复兴
    1.2 立式八段锦
        1.2.1 早期原形
        1.2.2 基本定型
        1.2.3 多名共存
        1.2.4 清末易名
        1.2.5 多种版本
        1.2.6 蓬勃发展
2 八段锦的养生原理
    2.1 导引的养生原理
    2.2 坐式八段锦
        2.2.1 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2.2.2 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2.2.3 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2.2.4 微摆撼天柱
        2.2.5 赤龙搅水浑,漱津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2.2.6 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2.2.7 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2.2.8 左右辘轳转
        2.2.9 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
        2.2.10 低头攀足频
        2.2.11 以候逆水上,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
        2.2.12 河车搬运讫,发火遍烧身
    2.3 立式八段锦
        2.3.1 两手托天理三焦
        2.3.2 左右开弓似射雕
        2.3.3 调理脾胃须单举
        2.3.4 五劳七伤往后瞧
        2.3.5 摇头摆尾去心火
        2.3.6 两手攀足固肾腰
        2.3.7 攒拳怒目增气力
        2.3.8 背后七颠百病消
3 讨论
    3.1 坐式八段锦与立式八段锦的关系
    3.2 规范命名
    3.3 因人而异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10)降压按摩操干预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对象
    1.1 对象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退出标准及处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计算
    2.2 分组方法
    2.3 治疗方案
    2.4 管理方案
        2.4.1 降压按摩操教导质量管理
        2.4.2 受试者依从性管理
        2.4.3 观察数据管理
    2.5 观察指标及方法
        2.5.1 基线资料
        2.5.2 中医证候积分
        2.5.3 生活质量
        2.5.4 动脉硬化指标
        2.5.5 血压
    2.6 疗效评价标准
        2.6.1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
        2.6.2 生活质量疗效评价
    2.7 技术路线
3 试验结果
    3.1 基本资料情况
        3.1.1 两组间性别比较
        3.1.2 两组间年龄比较
        3.1.3 两组间BMI比较
        3.1.4 两组间饮食、吸烟、饮酒、家族史、血糖、血脂、睡眠比较
    3.2 中医证候疗效结果
        3.2.1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2.2 各证候的前后变化
        3.2.3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3 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3.3.1 两组治疗前的生活质量积分对比
        3.3.2 治疗组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积分变化
        3.3.3 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积分变化
        3.3.4 两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积分对比
    3.4 血压结果
        3.4.1 收缩压
        3.4.2 舒张压
    3.5 高血压转化率比较
    3.6 动脉硬化指标结果
4 分析和讨论
    4.1 高血压指南的更新
        4.1.1 血压测量方式的改变
        4.1.2 高血压定义的改变
        4.1.3 生活方式的改变
    4.2 预防医学理论与高血压
    4.3 中医治未病理论与高血压
    4.4 降压按摩操机理探究
        4.4.1 高血压病因病机探讨
        4.4.2 降压按摩操手法及力度
        4.4.3 降压按摩操干预时机
        4.4.4 降压按摩操涉及穴位与经络
    4.5 降压按摩操优缺点
    4.6 本研究问题和今后设想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状况
    附录二 降压按摩操具体步骤
    附录三 降压按摩操所涉及穴位及经络
    附录四 降压按摩操具体步骤考试问卷
    附录五 降压按摩操干预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临床研究病例报告表

四、老年保健功法──床上保健五步按摩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健身气功基本技术的理论阐释研究[D]. 宋亚佩.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2)
  • [2]中医功法锻炼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随机对照Meta分析[D]. 吴华珍.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10)
  • [3]道家养生实践精神研究[D]. 尹倩.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只想了解剧中意 不料成了剧中人——观电视剧《三十而已》有所思[J]. 西门杏庵. 南腔北调, 2020(12)
  • [5]古代四时养生思想的历史发展及文献研究[D]. 谢双峥.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章氏壮骨消痹汤加减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D]. 杨峰.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7]宋金元时期中医运动养生技法研究[D]. 董博.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
  • [8]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对老年人整体健康的提升研究[D]. 杨帆. 长春理工大学, 2019(12)
  • [9]八段锦的历史源流与养生原理研究[D]. 李家晗.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9(12)
  • [10]降压按摩操干预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临床研究[D]. 姚家慧.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长者保健操——卧床保健的五步按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