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炉喷煤可调煤粉给料器(论文文献综述)
周德谋[1](2009)在《首钢高炉喷煤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我国的钢铁企业为了节约生产成本,探索了多种节能降耗的手段,而高炉喷煤是钢铁企业降焦比增效益的有效途径。我国对高炉喷煤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尽管较早,但从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已不再处于领先地位,国外不少高炉的喷煤量越来越高,而且多数高炉是喷吹烟煤。目前,我国与日本和西欧一些喷煤先进国家相比,有多方面的差距,而自动控制水平低,是高炉喷煤系统不能正常工作主要瓶颈。而自动控制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控制软件的设计与开发过程控制——也就是说,要依据系统原理,应用软件工程的思想进行控制软件系统的开发与管理,才能获得更好的控制效果。进一步完善和推广高炉喷煤自动控制软件系统工程,是喷煤系统能否正常运行,能否完成节能降耗重任的关键。论文结合首钢炼铁厂三高炉喷煤自动控制系统的开发项目,对高炉喷煤串罐工艺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进行了研究。本文在详细分析了传统喷煤自动控制软件系统特点的基础上,结合首钢炼铁厂三高炉喷煤自动控制系统应用环境,进行了深入的需求分析,针对传统喷煤控制软件系统没有按照系统工程的思想进行开发,以及煤量输送不稳定的问题,提出运用结构化分析工具,应用数学原理创建煤量计算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及PLC软件编程工具,应用面向对象方法和控件技术,在VB开发平台上开发完成了整个高炉喷煤自动控制软件系统。基于软件工程思想设计的喷煤自动控制软件在投运后被证明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中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原理思想设计的煤量均匀稳定控制起到了关键作用。整个系统具有应用新型煤量计算模型、新型工艺控制方式、新型开发方法及遵循瀑布模型实现下位软件及上位监控界面的开发设计的特点。系统调试及投运后,采集大量的现场实验数据,并利用分析工具Matlab进行理论分析研究,验证了基于软件工程思想设计的三高炉喷煤自动控制软件设计是成功的,效果良好,为将软件工程的思想融入到工业控制软件开发设计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
彭福荣,杨文光[2](2006)在《喷煤新工艺在梅钢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梅钢炼铁厂新建的喷煤系统包括制粉系统和喷吹系统。制粉系统主要由热烟气系统、中速磨、高浓度煤粉布袋收集器、一次风机、保安系统和PLC系统等组成,设计能够安全生产挥发份≥25%的混合煤粉;喷吹系统引进了德国KuTTNER公司的“一罐喷三炉”、均匀、浓相喷吹技术及德国SWR公司的煤粉流量计及检堵装置等相关的配套设备,满足了高炉喷吹煤粉>150kg/t..Fe的需求。文章重点介绍和讨论了安全喷吹混合煤工艺及技术在梅钢的应用情况。
欧阳刚[3](2005)在《提高喷煤系统制粉能力的途径》文中研究表明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就高炉喷煤状况,对如何提高球磨机的出力、粗粉分离器的效率、制粉系统的作业率、以及高炉喷煤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张群[4](2004)在《八钢高炉喷吹烟煤的爆炸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针对新疆煤质的特殊性,研究解决高炉喷煤安全性问题,用炼铁界常规的传统的方法只能对煤质性能做出定性分析,所以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定性的方法和研究手段。研究发现,符合IEC标准的粉尘爆炸全套研究方法能对煤质性能作较全面定量分析,但该标准涉及的粉尘爆炸测试设备只能对常压状态下的爆炸性参数做出定量分析,与煤粉喷吹系统承压状态有一定的差距。本课题基于IEC标准,合作研制了特殊环境下20升粉尘爆炸测定装置、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测定装置和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测定装置,该装置均属国内首创。 使用上述装置,从经济性、煤质等基本要求出发,对新疆境内可能用于高炉喷煤的煤点进行大规模调查筛选,最后确定了用于高炉喷煤的煤种。用先进方法与设备对煤粉爆炸性首次进行了全面系统研究,研究了抑制爆炸的方法途径,开发了一种抑爆剂,该抑爆剂成本低效果好,提出了抑制爆炸的工艺参数。 本实验室研究结果,扩大到八钢高炉喷煤生产,效果很好,没有因煤粉爆炸性强而发生安全问题。烟煤配比达到95%左右。烟煤喷煤比很快达到国内最好水平。用八钢附近的硫磺沟一带烟煤,经加工成合格的煤粉后,喷入高炉的成本为150元/t,二级冶金焦价格430元/t,煤焦置换比按0.8计算,高炉喷吹烟煤粉每吨节约成本194元。显然,现阶段高炉喷吹煤粉是炼铁工序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技术措施。
程正东,闫敏英,沙永志[5](2002)在《我国高炉喷煤工艺技术的优化》文中研究说明近 10年来 ,我国高炉喷煤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直接喷煤、一次布袋收粉、总管加分配器为主要特征的喷煤短流程、浓相喷吹技术、中速磨制粉、烟煤喷吹、喷吹计算机自动控制以及高风温低富氧大喷煤量等 ,已成为我国高炉喷煤技术的发展方向。
刘克显,王玉涛,陆增喜,王师,赵阳基,陈永明,陈杰,戈雪平[6](2001)在《高炉煤粉喷吹量调节系统智能控制的仿真研究》文中认为分析了目前宝钢 3号高炉喷煤量调节系统各自动控制方式的原理及局限性 ;基于操作人员的调节经验制定出喷吹量调节的专家控制规则库 ,结合模糊控制技术给出喷煤量调节的操作建议。采样数据的对比运行结果表明 :仿真系统给出的操作建议合理、准确 ,控制精度优于 3 % ,可确保煤粉喷吹系统稳定工作
邵海山[7](2001)在《4#高炉喷煤系统技术改造》文中研究说明分析了4#高炉喷煤系统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该系统实施技术改造的措施和具体效果。
马建国,邵海山[8](2001)在《高炉喷煤系统技术改造中问题的解决与探讨》文中研究指明对天铁高炉喷煤系统技术改造过程中有关问题的解决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提出了喷煤技术发展方向的有关见解
刘克显,王玉涛,王师[9](2001)在《高炉煤粉喷吹系统的动态辨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炉煤粉喷吹是一个时变、非线性复杂系统 ,采用常规方法无法建立起精确的数学模型·通过对煤粉喷吹系统的研究 ,提出一种带可调因子的模糊神经网络 (AFNN) ,它通过调节可调因子的大小 ,实现喷吹对象的动态辨识·实验结果表明 ,该网络具有快速的学习能力和较强的自适应性能·
刘克显,王玉涛,魏颖,王师[10](2001)在《高炉煤粉喷吹控制系统述评》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高炉煤粉喷吹系统各环节工作特性及煤粉喷吹量各调节方式的分析 ,指出煤粉喷吹量调节系统是一个动态、时变、随机干扰严重的多输入单输出非线性对象·总结并分析了煤粉喷吹量计量和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 ,指出目前煤粉喷吹量调节控制系统存在计量信号不准确、控制规律无自适应性等问题 ,并对智能控制技术用于解决喷煤量调节控制系统存在的难题作了展望·
二、高炉喷煤可调煤粉给料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炉喷煤可调煤粉给料器(论文提纲范文)
(1)首钢高炉喷煤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3 高炉喷煤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第二章 高炉喷煤工艺与控制 |
2.1 喷煤工艺介绍 |
2.1.1 喷煤系统的组成 |
2.1.2 喷煤工艺流程的分类及特点 |
2.2 首钢三高炉喷煤系统介绍 |
2.3 首钢三高炉喷煤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三章 高炉自动喷煤控制系统设计 |
3.1 引言 |
3.2 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 |
3.2.1 系统的需求分析 |
3.2.2 系统总体设计 |
3.3 控制系统的详细设计 |
3.3.1 系统硬件设计 |
3.3.2 系统软件设计 |
3.4 煤量计算和控制模型建立 |
3.4.1 模型控制的提出 |
3.4.2 模型的IPO分析 |
3.4.3 几种算法思想的对比研究 |
3.4.4 多元线性回归算法的应用 |
3.4.5 煤量计算和控制模型建立 |
3.5 数据库的设计 |
第四章 高炉喷煤自动控制系统的实现 |
4.1 硬件系统的实现 |
4.2 软件系统的实现 |
4.3 控制算法的实现 |
4.4 系统运行效果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八钢高炉喷吹烟煤的爆炸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文献综述 |
1.1 课题目的和意义 |
1.2 高炉喷煤技术发展的特点 |
1.3 国际国内喷煤技术的历史与现状 |
1.3.1 国内生产的现状 |
1.3.2 国外生产的现状 |
1.3.3 国内外喷煤研究现状 |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试验程序 |
2.1 特殊环境下20升粉尘爆炸试验装置 |
2.2 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试验装置 |
2.3 粉尘层最低着火温度试验装置 |
2.4 火焰返回长度测定 |
2.5 哈氏可磨性测定装置 |
2.6 其它 |
3 煤种选择 |
3.1 煤种选择的依据和原则 |
3.2 煤种选择过程 |
3.3 煤的理化性能分析 |
4 煤粉爆炸性研究 |
4.1 单一煤种爆炸性试验 |
4.1.1 单一煤种爆炸性和理化性能的关系 |
4.1.2 单一煤种爆炸性和煤粉浓度的关系 |
4.2 混合煤的爆炸性试验 |
4.2.1 烟煤和火烤煤混合的火焰返回长度和着火温度试验 |
4.2.2 两种煤不同比例混合的MITCC、MIT(L)试验 |
4.2.3 两种煤不同比例混合的Pmax、Kst随煤粉浓度的变化 |
4.2.4 三种混合煤Pmax、Kst的结果分析 |
4.2.5 三种混合煤的界限氧浓度测定 |
4.2.6 三种混合煤的承压爆炸试验 |
4.3 生产实践 |
4.4 本章小结 |
5 全烟煤爆炸性研究 |
5.1 单一煤种的爆炸试验结果 |
5.2 抑制爆炸试验结果 |
5.2.1 抑制爆炸定性试验 |
5.2.2 抑制爆炸定量试验 |
5.3 试验结果分析 |
5.4 生产实践 |
5.4.1 基本操作制度优化 |
5.4.2 生产操作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获得荣誉 |
附录1 |
附录2 |
(5)我国高炉喷煤工艺技术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喷煤工艺的现状 |
1.1 中、小高炉喷煤系统 |
1.2 大高炉喷煤系统 |
2 几种新的喷煤工艺 |
2.1 直接喷煤短流程 |
2.2 中速磨制粉 |
2.3 一次布袋收粉器 |
2.4 总管加分配器 |
2.5 烟煤喷吹 |
2.6 浓相喷吹 |
2.7 喷煤系统的计算机自动控制 |
3 喷煤流程的优化 |
4 结 论 |
(6)高炉煤粉喷吹量调节系统智能控制的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原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及其分析 |
2.1 控制原理 |
2.2 控制系统分析 |
3 专家模糊控制系统 |
4 仿真控制结果及分析 |
5 结语 |
(8)高炉喷煤系统技术改造中问题的解决与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天铁喷煤系统的技术改造简介 |
2.1 实施技术改造前的状况 |
2.2 实施技术改造 |
3 改造中有关问题的分析和探讨 |
3.1 进一步优化工艺流程 |
3.2 技术改造中的重点问题 |
(1) 改善喷吹系统压缩空气质量 |
(2) 对喷吹罐进行局部改造 |
(3) 采用软连接、连续计量技术 |
(4) 对煤粉分配精度的改进 |
(5) 对喷煤支管实施喷吹情况监测 |
4 结语 |
(9)高炉煤粉喷吹系统的动态辨识(论文提纲范文)
(1) 可调煤粉给料器阀门特性的扰动 |
(2) 系统工作环境的变化 |
(3) 煤粉的气力输送过程 |
1 带可调因子的模糊神经网络 (AFNN) 的动态辨识模型 |
1.1 带可调因子的模糊神经网络 (AFNN) |
1.2 AFNN的学习算法 |
1.3 AFNN的学习速度 |
1.4 可调因子β的大小对隶属函数值的影响 |
1.5 AFNN的动态辨识模型 |
2 高炉煤粉喷吹系统的动态辨识 |
3 结 论 |
(10)高炉煤粉喷吹控制系统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1 高炉煤粉喷吹对象的分析 |
1.1 煤粉流动性能 |
1.2 给料器工作特性 |
1.3 煤粉的气力输送 |
1.4 检测环节 |
2 高炉喷吹煤粉的计量 |
3 喷煤量调节的控制技术 |
3.1 各调节方式的控制手段 |
3.2 所用的控制技术 |
3.3 控制技术的实现 |
3.4 喷煤量调节控制技术的新途径 |
4 结 束 语 |
四、高炉喷煤可调煤粉给料器(论文参考文献)
- [1]首钢高炉喷煤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周德谋. 东北大学, 2009(03)
- [2]喷煤新工艺在梅钢的应用[A]. 彭福荣,杨文光. 2006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年会文集, 2006
- [3]提高喷煤系统制粉能力的途径[J]. 欧阳刚.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1)
- [4]八钢高炉喷吹烟煤的爆炸性研究[D]. 张群.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4(03)
- [5]我国高炉喷煤工艺技术的优化[J]. 程正东,闫敏英,沙永志. 钢铁研究学报, 2002(02)
- [6]高炉煤粉喷吹量调节系统智能控制的仿真研究[J]. 刘克显,王玉涛,陆增喜,王师,赵阳基,陈永明,陈杰,戈雪平. 钢铁, 2001(12)
- [7]4#高炉喷煤系统技术改造[J]. 邵海山. 天津冶金, 2001(S1)
- [8]高炉喷煤系统技术改造中问题的解决与探讨[J]. 马建国,邵海山. 钢铁, 2001(09)
- [9]高炉煤粉喷吹系统的动态辨识[J]. 刘克显,王玉涛,王师. 东北大学学报, 2001(04)
- [10]高炉煤粉喷吹控制系统述评[J]. 刘克显,王玉涛,魏颖,王师. 东北大学学报, 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