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NetLoad:主页更新之利器(论文文献综述)
崔晓龙[1](2021)在《城镇老年人移动社交应用软件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老年移动网民数量的不断增长,城镇老年人对移动社交应用软件的适老化需求与日俱增。城镇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和媒介适应能力逐渐弱化,而当下针对老年群体生理和心理需求的移动社交应用软件,在设计与应用方面还处于初始阶段,尚未形成科学、有效、完善的设计原则和规范。现有的相关设计远不能适应城镇老年人对当下社交的诉求,也未能有效解决老年群体普遍存在的代际关系疏离和社交活力不足的困境,这一问题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当下设计界亟待解决的社会命题。基于以上背景,本文的研究站在设计的角度,以审视当今社会老龄化问题对设计的影响为前提,以数字技术对城镇老年移动社交进步的作用和价值为导向,以国内外先进理念为理论支撑,力求得出科学务实,且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为城镇老年人移动社交应用软件设计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本文通过用户需求分析和实验论证,对城镇老年人在用户体验、功能需求、行为习惯、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分类研究,推导出“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性别”“性格”“养老方式”等六要素对老年人社交活性和需求差异的关键性影响,并借助KANO需求分析模型,分析移动社交语境下老年人在安全、认知、兴趣、交往、情感等方面的需求,以此作为本文建构设计方法、设计模型的依据。同时,本文基于格拉诺维特的“弱关系”理论剖析了城镇老年人的社会关系,提出“中间态关系优势”的分析视角;基于舒茨的人际关系三维理论来分析不同关系中需求层次的转化,提出新的研究视角,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无障碍性”“社交安全感”“包容性”“贴近性”四个设计原则;基于场景理论提出“场景共时”“场景共境”“场景共权”“场景共情”四种场景分析视角,总结出“阅读”“兴趣社交”“情感社交”“知识社交”和“生活社交”需求场景的设计方法。本文还根据人体工程学的拇指功效实验和眼动科学实验对页面交互和操作舒适区进行分析,并基于五种需求场景提出了代表性的原型设计方案;论文还借助眼动实验和李克特五级主观评价量表对设计方法和设计方案进行了可用性验证和设计评价。本研究通过以上系统的研究工作,力图丰富中国城镇老年人移动社交语境下对体验设计需求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同时为改善城镇老年人移动社交应用软件用户体验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设计思路。
徐林[2](2020)在《基于分布式的租售一体电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社会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电子商务领域也正在蓬勃发展,各种不同业务的电子商务平台也应运而生。在国内比较着名的有淘宝、京东、当当等电商平台,这些电商平台提供的商品不计其数。但是大部分都没有实现可出售或者可租赁的灵活的商品交易方式。随着商品数量的不断增长,商家手头可能会有大量闲置或者有着小瑕疵的物品。用户同时也有其个性化选择短期租赁或者是购买的需求,在这个提倡”共享”经济的时代,商家可以通过租赁或者是出售的方式来处理自己的商品。通过此方式,既可以提高商家的盈利,也可以解决消费者短期需求的燃眉之急,这一点在特定领域显得尤为突出。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为中小企业打造的分布式租售一体电商平台。首先分析了系统在不同的角色下操作与服务器后台之间的响应,前后端的交互。通过UML统一建模语言分析了系统的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最后对系统进行设计和实现;主要实现了商家入驻、商品管理、分类管理、品牌管理、用户首页、在线支付、统一授权管理和数据大盘等功能,完成了一个简单易用的租售一体平台。该系统采用Spring Cloud作为系统的底层框架,实现了注册节点之间服务注册与发现、服务拆分、服务应用间的通信,使用ElasticSearch集群进行全文索引进行检索,编程语言主要采用Java开发。在数据持久化方面,使用了 MySQL数据库进行存储,对经常需要读写的数据使用Redis缓存加快响应速度。本系统还对Redis集群做了高可用性的部署。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服务器的行为日志利用Flume进行收集,发送消息给Kafka消息队列系统。利用Spark Streaming进行实时计算,并将结果存储到HBase等NoSQL数据库中,同时利用E-Charts将统计数据进行大数据可视化展示。最后,在本文中测试了系统每个模块的运行情况以及系统的响应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结果表明符合需求。本平台对传统的产业进行互联网化改造,实现信息流和数据流合为一体,推动引领着相关行业的优化升级。本平台可以拥有自己的企业形象,并且完全拥有用户的详细资料。企业可以通过此方式,对自己的用户做出针对化的营销活动,实现到首页搜索,支付配送的完整闭环。此平台改变了企业经营方式,同时节约了企业的制造成本,为互联网+传统企业赋能。本文最后对已完成工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对未来的改进和优化的研究方向加以陈述。
叶颖蔚[3](2020)在《我国生产型外贸企业利用社交媒体营销策略研究 ——以快意电梯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集生产、加工、出口为一体的生产型外贸企业,它处于承接国内外经济的重要地位,属于我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具体执行部门。在中美贸易摩擦,全球的经济增长进入下行通道的外在压力下,我国生产型外贸企业进行国际市场营销还面临着人力成本上升、产品利润薄弱、品牌知名度低等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在全民社交背景下,社交媒体为企业构建新型营销模式提供了新机遇。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国外企业进行国际市场营销的重要工具。但是,我国许多集生产、加工、出口为一身的生产型外贸企业鲜少挖掘社交媒体作为一个品牌推广、营销平台的效能。因为相对于传统的营销模式,我国的生产型外贸企业接受社交媒体的时间较短,很多生产型外贸企业还不能正确认识并有效应对。所以,研究生产型外贸企业利用社交媒体营销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系统的文献综述和生产型外贸企业利用社交媒体营销的动因分析,分析了社交媒体作为营销工具的运行机制,探讨了生产型社交利用媒体营销策略的有效性;其次通过案例研究,分析快意电梯成功地运用国际社交媒体进行营销的成功经验,探讨了生产型企业利用社交媒体营销的具体操作和利用社交媒体提升营销绩效的方法;然后分析了生产型外贸企业使用社交媒体营销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提出了我国生产型外贸企业利用社交媒体的营销策略和建议,最后结合生产型外贸企业的社交媒体营销策略提出保障措施。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本文的研究背景引出社交媒体营销这一内容、分析了研究目的和方法,梳理了本文的创新和不足,然后分析梳理对已有关于社交媒体营销、品牌口碑、我国生产型外贸企业等方面研究成果的综述和相关理论。第二部分,介绍了社交媒体平台,并透析了社交媒体作为营销工具的运行机理。社交媒体拥有庞大的数据库,它可以将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行为都转化成数据,为企业营销精确定位提供依据。本文将我国生产型外贸企业利用社交媒体营销的动机分为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我国生产型外贸企业在国际营销中受到内外部挑战和企业自身的问题迫使生产型外贸企业作出改变,同时,社交媒体能给生产型外贸企业带来好处是生产型外贸企业的动因。第三部分,分析了我国生产型外贸企业的利用社交媒体营销过程中的困境,它从这几个方面分析,第一,由于传统营销方式与社交媒体理念不同,固有的营销思维使营销人员不能挖掘社交媒体营销效能,制作的社交媒体营销策略简单,第二,营销人员的绩效问题也阻碍社交媒体营销的发展。第三,在社交媒体营销中,营销人员发现信息传播快但难持久的问题。第四,产品同质化依旧严重,技术含量低的问题。第五,在社交媒体上营销文化差异凸显。第四部分,生产型外贸企业成功利用社交媒体营销的案例分析,它引用快意电梯股份有限公司的真实案例,分析了快意的具体社交媒体营销的具体操作和启示,并得出对于生产型外贸企业而言,利用社交媒体营销的有效性。对中国其他生产型外贸企业具有借鉴意义。第五部分针对我国生产型外贸企业利用社交媒体的困境和快意公司的成功启示,本文按照着名的4P理论加上服务策略提出相应的营销策略和保障措施。营销策略具体如下:第一,针对生产型外贸企业的产品同质化严重、技术含量及附加值低和社交媒体营销与生产脱节的问题,生产型外贸企业在产品策略上,要定制化生产并将生产的过程、产品上传到社交媒体上,另外还要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在价格策略上,由于企业所处行业和产品的不同,采用目标收益定价法。针对社交媒体潜力挖掘不足,可以采用线上线下融合,并连接其他媒介的联动。在促销策略上,针对生产型外贸企业利用社交媒体的过程中出现的信息传播难持久的问题,生产型外贸企业提高社交媒体高质量内容营销、经常性展开营销活动、利用关键意见领袖等促销。另外本文还提供了对营销策略的保障措施。最后,文章梳理了结论。社交媒体受众群体巨大而且还处于一个增长阶段,生产型外贸企业迎合这一趋势,在营销策略上作出相应的调整,充分利用社交媒体营销。
张冀[4](2020)在《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以四川省高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强化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专门研究,既是关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视问题不足的客观要求,又是立足当下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相对薄弱、深思理论内核的题中之义。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强调新媒体、新技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是校园新型主流媒体之一,已经成为高校传播信息与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擅于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牢牢把握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趋势,积极凭借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这一鲜活载体,深入发掘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与信息科技有机融合,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起来,在新时代彰显吸引力、亲和力,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由此,本文主要对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学理问题、功能类型、问题成因、规范要求、实践路径等问题展开研究。第一,理论前提。理论分析是支撑论说的学理依据,本文分别对微信公众平台、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概念、发展历程、内涵特征,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内涵等进行学理审思。从马克思主义的交往理论、灌输理论等,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论、接受论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重要论述,以及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对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给予理论阐释。从理论高度对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系统论证分析,彰显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与迫切性。媒介在不同时代都充当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与载体,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具有典型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媒体属性,展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时代之需,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提供内容承载与技术支撑,思想政治教育者亟需掌握新媒体新技术,将其打造成价值引领、凝聚共识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第二,功能形态。提炼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六种类型,即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功能、导向功能、服务功能、互动功能、开发功能、凝聚功能的类别得以展现。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坚持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让大学生“多维度”地认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丰富平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库,为大学生提供推送服务、查询服务与咨询服务,实现教育双方的实时互动、平等互动与多元互动,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潜能,促使大学生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关心国家、政党、民族的前途与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助推全体大学生对伟大中国、伟大民族、伟大中国共产党、伟大中华文化的认同,夯实大学生的思想基础,凝聚大学生的政治共识,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三,现实依据。指出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现状、问题及成因。本文以省内126所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为调查对象,系统梳理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阵地样态与内容建设,了解关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开通状况、定位介绍、栏目设置以及运营主体、运营人员、运营推送等情况,对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重点事件进行系统分析。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然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运营力量投入不足、运营推送专业不强,内容建设导向不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认同不高、思想政治教育栏目十分欠缺等问题,其高校缺乏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大学生对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认知不足、教育双方对平台需求存在偏差、平台推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式缺乏创新性转化、平台的机制建设弱化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主要制约因素。第四,对策建议。本文从宏观层面,提出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规范遵循。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在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互动交流为支点”的理念宗旨下,在主导性与多样性、灌输性与启发性、人文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遵循中,坚守激浊扬清的价值立场,洞察大学生的价值诉求、明晰新时代的价值趋向,以理想信念教育、红色革命文化与中华优秀道德教育为目标指向助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本文从具体层面,提出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实践路径。强化政治素养、加强业务学习、实施名师计划、发挥全员作用的高校微信公众平台队伍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前提所在;培育学生新媒介素养、培养学生意见领袖、提升学生信息鉴别力、激发学生自我教育意识的学生素养提升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关键所在;创新推送类型、重视标题制作、构建话语内容、打造主流栏目的内容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重点所在;健全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领导机制、管理机制、评估体制、协调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保障所在。此外,与本研究相结合,笔者创建并运营微信公众平台“明德e堂”,以检验自己的分析或得到新的启发。作为附录,笔者把它放在最后,以作参考。
周纯伊[5](2020)在《对话式音乐推荐技术及系统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音乐作为文化娱乐中最广为人知的一类商品,已经成为当下人们生活中一剂重要而独特的生活调味品。它具有消费代价低、用户偏好多样化以及种类繁杂等特点,这使得传统的离线音乐推荐难以及时响应,但目前的在线音乐推荐交互手段又十分有限。对话式推荐系统是近几年来备受关注的创新性课题,该场景通过与用户的对话式在线交互完成推荐任务,并给予了用户更加丰富的表达空间。本文将音乐推荐融入对话系统之中,围绕对话式音乐推荐系统展开了全面的分析、研究与实现。不同于常见音乐推荐场景的延迟更新和隐式反馈,对话式音乐推荐可以及时而准确地捕捉用户的偏好,并主动获取用户准确的喜好反馈,这一点可以很好地解决用户变化的音乐偏好。本文从构建音乐推荐系统的数据层,到分析、设计对话式音乐推荐算法,再到支持对话式实时音乐推荐的系统搭建三个层面进行了研究与实现。本文主要工作和贡献总结如下:·音乐知识图谱的构建本文构建了一个音乐领域的知识图谱,不仅包含歌曲、专辑、歌手这类典型音乐实体,还增加了更符合推荐场景的风格实体。音乐知识图谱采用自顶向下的构建方式从零搭建,融合了流行音乐平台的音乐实体内容,并补充了包含通用知识图谱等多个数据来源。最终音乐知识图谱的实体数量达到百万级,关系数量达到千万级。音乐知识图谱利用图数据库Neo4j进行存储和查询。·适合的对话式在线音乐推荐算法本文将对话式在线音乐推荐场景划分为用户实时音乐需求获取和在线推荐两个阶段。针对第一阶段,本文采用了基于强化学习的方法来解决系统询问、用户回复的多轮对话交互的连续策略选择。在线推荐方法采用了满足交互性、实时性和探索性的基于Bandit的音乐推荐算法。此外,由于缺少对话式音乐推荐数据,本文利用离线数据进行对话式音乐推荐的用户模拟实验,验证了上述两个阶段选择的算法的有效性。·对话式在线音乐推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上述的音乐知识图谱和对话式音乐推荐算法,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对话式在线音乐推荐系统。在音乐推荐功能中,不仅包含普通音乐实体推荐,还设计了基于情绪的歌曲推荐。此外,为了提高系统的完备性与丰富度,系统还提供了记忆、问答和闲聊的功能,系统存储的用户画像可以辅助无约束的音乐推荐。系统用Python语言开发,并以微信公众号的方式进行了发布。
李佳东[6](2020)在《R船舶供应公司服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自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各国经济依旧低迷不振,我国的经济发展也面临巨大挑战。受运力规模、运价波动、贸易摩擦、目的地贸易需求、飙升的燃油价格等影响,世界贸易持续低迷,航运市场状况不佳,修造船业不景气,这使航运服务业发展十分困难。在此大背景下,船舶供应企业发展艰难,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等形势不容乐观。因此,船舶供应企业的服务质量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能否稳定顾客、吸引新顾客,能否稳发展促增长。对此,船舶供应企业在当前环境艰难、竞争激烈的背景下,研究服务营销理论对其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也是其面临当前状况下的必然选择。本文以R船舶供应公司(以下简称R公司)为研究主体,旨在通过对服务营销理论的研究,为R公司制定服务营销策略。本文基于服务营销相关概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7Ps营销组合理论为基础,对R公司服务营销现状进行分析与总结;结合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R公司服务营销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与归纳;采用SWOT分析法,就R公司目前营销环境进行分析,进而有针对性的对R公司内部的优势与劣势,外部的机会与威胁进行分析。综合以上研究与分析,为R公司制定科学有效的服务营销策略。R公司原有的以企业管理决策为导向的4Ps营销策略已然落后,需要重新制定以追求服务质量为导向的7Ps营销策略,这对于当前R公司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辅以实施保障措施,保证其服务营销策略的有效落实。在全球经济依然不确定的大背景下,企业了解自身状况,分析市场环境,制定科学有效的营销策略是十分必要的,综上以期R公司在服务营销方面有所加强,继而助力其在当前艰难时期平稳过渡发展。
黎黄瑛[7](2019)在《越南河内汉语培训中心品牌管理研究 ——以TM汉语培训中心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汉语教育和培训的国际化、市场化格局已基本形成。目前,越南已经有500多家汉语培训机构,包括公立、私立以及民办教育机构。汉语一直以来都是各所外语大学的热门专业,无数家庭也越来越重视子女的汉语学习。大大小小的汉语培训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这些汉语培训中心为学习者提供非常多样化的教学服务。河内总共有50多家开设汉语教学的培训机构。河内汉语培训市场渐渐处于一种高速增长之中。因此抢占汉语培训市场的竞争日渐激烈,汉语培训开始步入微利时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通过降低成本、保证教学服务质量、不断开发新的教学内容与模式,从而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才是赢得市场的唯一出路。在一定意义上说,形成办学品牌是汉语培训中心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培训中心如果失去了质量和品牌信誉,最后终将会失去市场。尽管河内的汉语培训中心已近50家,而且其中不少汉语培训中心已经办了很长时间,但是面对当下越来越激烈的汉语培训市场竞争,不少汉语培训中心对经营品牌之路仍然感到非常困惑,部分汉语培训中心在市场营销中无法保持自己原本的特质,不停地做各种促销以吸引消费者,这种盲目的市场定位不但浪费金钱而且也非常浪费人员的精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以典型的河内汉语培训中心品牌——TM汉语培训中心为例,对河内汉语培训中心品牌管理进行系统研究。因为在河内知名汉语培训中心品牌中,TM汉语中心品牌已经处于成熟阶段,其成功的品牌管理经验对其他小中心的发展是有一定的借鉴性的。本文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个案研究法对越南河内汉语培训中心品牌管理进行研究,既注重国家政策和企业层面的宏观关怀,也注重学校机构层面的中观和个体层面的微观研究,其具体的论文框架如下:绪论,主要确定研究的问题,对问题的提出进行简要介绍,阐明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并结合研究的需要,对品牌管理、教育品牌管理以及培训中心品牌管理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进而拟定出具体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第一章,培训中心品牌管理的背景与理论依据。本章首先对涉及的研究对象,例如品牌、品牌管理、培训、中心、培训中心品牌管理等概念进行界定,同时,从汉语培训中心品牌管理的国家企业背景、学校机构背景和个体背景出发,探讨市场化竞争激烈背景下的汉语培训中心品牌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二章,越南河内汉语培训中心品牌管理的现状分析。本章首先根据品牌的生命周期理论对河内汉语培训中心品牌管理的生命周期进行划分,并分析其特殊性及差异性所在。从汉语培训中心的基本概况概述了 TM汉语培训中心的现状,并对TM汉语培训中心品牌管理现状和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第三章,越南河内汉语培训中心品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本章通过TM汉语培训中心品牌管理现状的调查结果对越南河内汉语培训中心品牌管理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主要是品牌管理意识相当薄弱、品牌差异化定位不突出、品牌传播途径较为狭窄三个方面,并分析了影响汉语培训中心品牌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第四章,越南IMAP教育培训品牌管理的经验借鉴。主要介绍越南IMAP教育培训品牌,深入分析越南IMAP教育培训品牌在其初创时期的成功品牌管理经验,从越南IMAP教育培训的品牌差异化定位,其独恃的品牌传播策略以及成功的品牌延伸等方面论述。第五章,加强越南河内汉语培训中心品牌管理的对策建议。本章从如何从差异化的品牌定位、明确品牌规划、强化品牌核心价值、加强品牌传播渠道和重视品牌延伸等方面具体阐述了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品牌管理策略。笔者认为,品牌管理研究对于促进汉语培训中心的发展十分有益,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因为实施中心品牌管理还能帮助中心优化品牌战略,并拓展中心品牌的推广渠道,从而提升学习者对中心品牌的认可度以及忠诚度,有助于汉语培训中心建立独特的中心文化,使汉语培训中心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和更为有利的发展空间。希望这些建议能促进TM汉语培训中心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并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从而为自身品牌在汉语培训市场竞争中赢得卓越的竞争力,同时也期望能给其他行业职业教育和培训中心品牌的创建与管理带来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陈晓晶[8](2019)在《高校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时代,辅导员势必要掌握网络新媒体,不断提升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微信公众号是顺应移动互联时代阅读方式的“网红新媒体”,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利器。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建设体现了辅导员角色要求和工作方式的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辅导员微信公众号的生成和发展区别于高校其他类型公众号,具有自身的特点、功能和理论价值。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势之所趋,能够为师生教育关系的优化以及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带来诸多有利影响。通过问卷调查、样本分析、现实观察,可以发现在整体向好发展的明朗趋势中,辅导员微信公众号也存在着内容原创性不足、团队专业发展不够、影响力偏低等问题,这与辅导员工作任务繁重、知识储备不足、外部支持不够、互动现状滞后等因素不无关系。从理论支撑、内容优化、团队建设、影响提升、机制保障这几个方面探索微信公众号建设的路径,是解决当前存在问题的主要办法,是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发展“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形势下推动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现实需要。
冯玲[9](2019)在《视觉文化时代的音乐“景观” ——流行音乐的视觉化传播与审美互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音乐在传播中的视觉呈现为研究对象,采用跨学科的研究视野,通过外部背景和内部文本相结合的研究思路,透视视觉文化语境中音乐传播的审美表征及权力运作,并就音乐视觉化传播的审美价值偏移与生态建构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本论文的主旨,是在视觉文化的语境中,从影像传播的角度去探讨中国当下的音乐艺术,也以各媒介中的音乐视觉化传播现象为着眼点进行图像和影像文本研究。本论文的基本观点是:音乐的视觉化研究是双向的,研究者既可从视觉艺术的角度来研究当代音乐传播,也可从当代音乐的角度来研究视觉艺术,并在二者的互动中求得对视觉文化和当代音乐传播的深度阐释。在这个双向过程中,批评实践是二者互动的关键。本论文的结构依主题而设置。第一章“艺术与技术:音乐传播中的视听互动演变及形态”阐述视觉文化背景及相关概念的一般理论,注重“视”和“听”在音乐艺术发展中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第二章“文本与想象:基于静态图像与符号设计的音乐视觉传达”将从符号学的视角观察唱片封面设计和音乐表演中歌手的形象意蕴,梳理视觉化在静态音乐传达中的意义;第三章“观看与聆听:动态影像艺术中的音乐表达及视听特征”,将以动态的音乐视觉文本进行个案剖析,主要探讨MV中的影像和音乐的视听结合特征以及多媒体技术中现场音乐表演中的视觉呈现价值。第四章“合谋与斗争:音乐视觉传播中‘看’的表征及权力运作”,从音乐影像“快感”传播的角度切入,旨在剖析音乐视觉传播中“看”的权力运作,透视音乐快感传播的内在权力机制。第四章“批评与探究:音乐视觉化传播的审美价值偏移与生态建构”对音乐视觉化传播的审美价值进行批评,对审美中视听生态的良性循环进行探究。
徐旺雄[10](2019)在《互联网环境下开放学习平台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经渗透到每个学习者的日常生活中,而开放学习已经成为学习者们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以此为基础的开放学习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开放学习平台的出现,使得学习型社会的建成、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和进入人力资源强国成为可能。开放学习平台源自于“open learning platform”或者“open e-learning platform”,是满足学习者开放学习需要的学习平台的总称[1]。互联网环境下的开放学习平台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和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堂与社会的互动等形式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开放学习平台应包括平台指导资源、平台学习资源、平台交流互动、平台课程评价、平台学习监控和平台运营等方面。本文以互联网环境为研究背景,以开放学习平台为内容,从国内外宏观角度出发,将比较研究作为主要研究方法,并借鉴成熟的平台分析功能指标对比较研究的各维度进行详细比较。通过文献研究、内容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对国内外互联网环境下的开放学习平台进行比较研究,最后得出结论、提出平台建设建议以及进一步提出互联网环境下开放学习平台模块功能的优化设计。本文总共分为六章进行论述。第一章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动机进行阐述,并确立了本文研究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论文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进一步理清本文的研究框架;第二章是对互联网环境下开放学习平台进行概述,包括开放学习平台的起源与发展、互联网环境下开放学习平台概念界定、互联网环境下开放学习平台功能概述以及互联网环境下开放学习平台的分类;第三章是对国外开放学习平台进行比较研究,在对比较研究进行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将国外互联网环境下开放学习平台进行比较研究,并得出比较研究的启示与结论;第四章是对我国互联网环境下开放学习平台的研究与应用现状进行阐述,梳理我国互联网环境下开放学习平台研究开发现状以及应用现状,找出我国互联网环境下开放学习平台开发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第五章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国内外开放学习平台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互联网环境下开放学习平台建设建议以及平台模块功能的优化设计;第六章是本文的研究与展望,总结本文的研究成果、梳理本文的创新点、理清本文的研究局限以及对未来研究作出展望。
二、NetLoad:主页更新之利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NetLoad:主页更新之利器(论文提纲范文)
(1)城镇老年人移动社交应用软件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缘由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目的与意义 |
二 相关概念阐述 |
(一)城镇老年人 |
(二)移动社交应用软件 |
(三)用户体验 |
三 研究现状综述 |
四 国内外相关设计概述 |
五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变化与缺失:媒介环境变化中城镇老年人的状态和特征 |
第一节 媒介发展中的城镇老年人际关系状况 |
一、媒介形态变化中的沟通方式 |
二、移动媒介影响下的城镇老年人际关系特征 |
三、城镇老年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 |
第二节 城镇老年人身体状况和行为特征 |
一、城镇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机能状况 |
二、城镇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价值偏好 |
三、城镇老年人的移动社交行为特征 |
第三节 城镇老年人认知行为和移动媒介素养特征 |
一、移动媒介下城镇老年人的认知行为特征 |
二、城镇老年人的移动媒介素养特征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现状与困境:老年人移动社交应用软件设计的问题和趋向 |
第一节 城镇老年人移动社交应用软件的现状分析 |
一、“积极老龄化”理念下的老年人移动社交产业 |
二、城镇老年人移动社交应用软件设计要素分析 |
第二节 媒介传播范式转变中的设计困境 |
一、不合理的需求定位 |
二、交互逻辑忽视城镇老年人认知和行为特点 |
三、交互方式忽视城镇老年人行为习惯 |
四、交互界面不符合城镇老年人认知特点 |
第三节 老年人移动社交应用软件设计的发展趋势 |
一、品牌战略的发展趋势 |
二、功能的发展趋势 |
三、交互方式的发展趋势 |
四、交互界面的发展趋势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理念与原则:城镇老年人移动社交应用软件的设计立场 |
第一节 由通用性到无障碍性:设计理念调整背后的逻辑转换 |
一、通用性设计理念的优势和弊端 |
二、无障碍设计理念的反思——用户的细分与深化 |
三、用户的价值显现与用户体验设计原则的精准化 |
第二节 以社交安全感为基础:由可靠性到归属感 |
一、安全机制的可靠和适度 |
二、交互逻辑和行为的安全感 |
三、社交主体的社交安全感 |
第三节 以包容性为中心:由交互逻辑到界面响应 |
一、交互逻辑的合理与精简 |
二、交互行为的容错 |
三、交互方式的适用 |
四、交互界面的简化和动态响应 |
第四节 以贴近性原则为核心:由视觉贴近到主体性贴近 |
一、视觉贴近原则 |
二、行为贴近原则 |
三、语境贴近原则 |
四、情感贴近原则 |
五、主体性贴近原则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分析与方法:城镇老年人移动社交应用软件的设计依据 |
第一节 城镇老年人移动社交应用软件的设计依据 |
一、调研方法和依据 |
二、调研数据采集因素 |
三、样本回收及数据分析 |
四、调研结论 |
第二节 城镇老年人移动社交应用软件的设计规划 |
一、设计总体规划 |
二、理论视角下的设计需求和功能分析 |
三、城镇老年人移动社交应用软件的设计流程 |
第三节 场景理论下老年人移动社交应用软件的设计方法 |
一、基于阅读需求场景的设计方法 |
二、基于兴趣社交需求场景的设计方法 |
三、基于情感社交需求场景的设计方法 |
四、基于知识社交需求场景的设计方法 |
五、基于生活社交需求场景的设计方法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模型与方案:城镇老年人移动社交应用软件的设计策略 |
第一节 基于需求场景理论的设计模型 |
一、用户模型的构建 |
二、需求模型的构建 |
第二节 基于人际关系三维理论的设计策略 |
一、基于“安全-信赖”体验的设计策略 |
二、基于“包容-符号”体验的视觉设计策略 |
三、基于“支配-互动”体验的感官融合设计策略 |
四、基于“情景-叙事”体验的设计策略 |
第三节 城镇老年人移动社交应用软件的设计方案 |
一、城镇老年人移动社交应用软件的设计定位 |
二、城镇老年人移动社交应用软件交互原型设计 |
三、城镇老年人移动社交应用软件高保真原型设计 |
第四节 城镇老年人移动社交应用软件的设计评估 |
一、可用性测试 |
二、设计评价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人际关系和媒介素养调查问卷 |
附录2:用户体验设计需求调查问卷 |
附录3:用户访谈问题大纲 |
附录4:老年移动社交应用软件眼动实验任务引导语 |
附录5:老年移动社交应用软件用户主观评价量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2)基于分布式的租售一体电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现状分析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工作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
2.1 Spring Cloud微服务技术介绍 |
2.2 ElasticSearch全文检索技术 |
2.3 Spark Streaming大数据实时处理 |
2.4 Redis NO-SQL缓存技术 |
2.5 Kafka消息队列技术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与分析 |
3.1 业务流程分析 |
3.2 商家功能性需求分析 |
3.2.1 商家首页模块 |
3.2.2 商品管理模块 |
3.2.3 订单管理模块 |
3.3 客户功能性需求分析 |
3.3.1 会员客户整体需求用例 |
3.3.2 全文搜索模块 |
3.3.3 查看详情模块 |
3.3.4 在线评论模块 |
3.3.5 在线支付模块 |
3.3.6 客户租赁模块 |
3.4 管理员功能性需求 |
3.4.1 管理员总体需求 |
3.4.2 统一注册、授权模块 |
3.4.3 用户行为日志模块 |
3.4.4 数据大盘模块 |
3.5 其他需求 |
3.5.1 可靠性需求 |
3.5.2 响应需求 |
3.5.3 安全性需求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架构设计 |
4.2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4.3 系统数据库表设计 |
4.4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4.4.1 商家首页模块 |
4.4.2 商品管理模块 |
4.4.3 订单管理模块 |
4.4.4 全文搜索模块 |
4.4.5 详情页模块 |
4.4.6 在线评论模块 |
4.4.7 在线支付模块 |
4.4.8 用户租赁模块 |
4.4.9 统一注册授权中心模块 |
4.4.10 用户行为日志管理模块 |
4.4.11 数据大盘模块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分析 |
5.1 系统测试环境 |
5.2 系统功能性测试 |
5.2.1 商家首页模块 |
5.2.2 商品管理模块 |
5.2.3 订单管理模块 |
5.2.4 全文搜索模块 |
5.2.5 详情页模块 |
5.2.6 在线评论模块 |
5.2.7 在线支付模块 |
5.2.8 客户租赁模块 |
5.2.9 统一注册、授权中心 |
5.2.10 数据大盘模块 |
5.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测试 |
5.3.1 可靠性测试 |
5.3.2 响应性测试 |
5.3.3 安全性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我国生产型外贸企业利用社交媒体营销策略研究 ——以快意电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3.1 创新点 |
1.3.2 不足之处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相关理论的研究 |
2.1.1 4O营销理论 |
2.1.2 4P营销理论 |
2.2 文献综述 |
2.2.1 社交媒体文献回顾 |
2.2.2 社交媒体营销文献回顾 |
2.2.3 社交媒体中的网络口碑文献回顾 |
2.2.4 生产型外贸企业文献回顾 |
2.3 文献评述 |
第3章 社交媒体平台概述及生产型外贸企业利用社交媒体营销的动因分析 |
3.1 社交媒体平台介绍 |
3.2 社交媒体作为营销工具的运行机制 |
3.3 社交媒体营销的特点 |
3.3.1 社交媒体营销的优点 |
3.3.2 社交媒体营销的缺点 |
3.4 社交媒体营销的信任机制 |
3.5 生产型外贸企业利用社交媒体的动因分析 |
3.5.1 生产型外贸企业国际营销面临的外在压力 |
3.5.2 生产型外贸企业利用社交媒体营销内在动力 |
第4章 我国生产型外贸企业利用社交媒体营销的困境分析 |
4.1 我国生产型外贸企业的社交媒体营销中出现的问题 |
4.1.1 产品同质化严重与弱品牌意识 |
4.1.2 社交媒体营销与企业产品脱节 |
4.1.3 产品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导致低定价 |
4.1.4 社交媒体潜力有待挖掘 |
4.1.5 社交媒体营销策略简单 |
4.1.6 文化差异凸显 |
4.1.7 缺乏与潜在消费者的交流互动 |
4.2 我国生产型外贸企业社交媒体营销不足的原因 |
4.2.1 营销思想僵化与员工绩效问题 |
4.2.2 社交媒体运营队伍不健全 |
第5章 生产型外贸企业社交媒体营销案例分析:基于快意电梯的实践 |
5.1 研究设计 |
5.2 案例描述 |
5.2.1 案例企业介绍 |
5.2.2 平台整合与模式探索,提升公司信任阶段 |
5.2.3 综合效应促进转化率 |
5.3 案例小结 |
第6章 我国生产型外贸企业利用社交媒体营销策略建议 |
6.1 产品策略 |
6.1.1 定制化生产 |
6.1.2 及时上传产品相关信息 |
6.1.3 树立品牌战略,确立独特价值主张(UVP) |
6.2 定价策略 |
6.3 渠道策略 |
6.4 促销策略 |
6.4.1 提高社交媒体内容营销质量 |
6.4.2 营销与热点相结合 |
6.4.3 利用关键意见领袖(KOL)营销克服文化差异 |
6.4.4 利用社群营销 |
6.4.5 提升广告预算拉动销量杠杆 |
6.5 服务策略 |
第7章 生产型外贸企业的社交媒体营销策略实施保障措施 |
7.1 选择合适的社交媒体平台 |
7.2 明确社交媒体营销定位 |
7.3 加大资源投入组建社交媒体营销团队 |
7.3.1 树立员工运用社交媒体营销的意识 |
7.3.2 注重激励机制的建设 |
7.4 社交媒体营销绩效优化 |
第8章 结论 |
8.1 总结 |
8.2 利用社交媒体营销的反思 |
8.3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以四川省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与研究现状 |
1.1.1 研究意义 |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3 研究述评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创新 |
1.3.1 研究内容 |
1.3.2 预期创新 |
第2章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学理探究 |
2.1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内涵界定 |
2.1.1 微信公众平台的定义阐释 |
2.1.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内涵分析 |
2.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涵解析 |
2.2.1 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理解 |
2.2.2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涵辨析 |
2.2.3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涵剖析 |
2.3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理论基础 |
2.3.1 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
2.3.2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支撑 |
2.3.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指导 |
2.3.4 相关学科知识的理论借鉴 |
2.4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践价值 |
2.4.1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必要性分析 |
2.4.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可行性分析 |
2.4.3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迫切性分析 |
第3章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类别展现 |
3.1 认知功能 |
3.1.1 形式认知 |
3.1.2 内容认知 |
3.1.3 载体认知 |
3.2 导向功能 |
3.2.1 政治导向 |
3.2.2 思想导向 |
3.2.3 行为导向 |
3.3 互动功能 |
3.3.1 实时互动 |
3.3.2 平等互动 |
3.3.3 多元互动 |
3.4 服务功能 |
3.4.1 咨询服务 |
3.4.2 查询服务 |
3.4.3 推送服务 |
3.5 开发功能 |
3.5.1 感官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
3.5.2 在线交流,激活创新精神 |
3.5.3 思维训练,提升辩证素养 |
3.6 凝聚功能 |
3.6.1 传承优良传统,增进文化认同 |
3.6.2 塑造执政形象,强化政党认同 |
3.6.3 弘扬民族精神,提升民族认同 |
3.6.4 厚植爱国情怀,夯实国家认同 |
第4章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现状分析 |
4.1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阵地样态 |
4.1.1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开通的普遍性 |
4.1.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定位的多元化 |
4.1.3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栏目的个性化 |
4.1.4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的共通性 |
4.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内容分析 |
4.2.1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内容类型的多样性 |
4.2.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时政要点的差异性 |
4.3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现实成效 |
4.3.1 实名主体与运营主体各显其能 |
4.3.2 栏目设置与菜单设计有章可循 |
4.3.3 先进典型与特色内容深受青睐 |
4.4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问题表现 |
4.4.1 思政力量投入不足,运营推送专业不强 |
4.4.2 平台定位认知不准,思政栏目服务欠缺 |
4.4.3 内容建设导向不够,思政内容认同不高 |
4.5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制约因素 |
4.5.1 平台的运营缺乏思政教育观念 |
4.5.2 学生对平台思政功能认知不足 |
4.5.3 教育双方对平台需求存在偏差 |
4.5.4 平台推送内容和形式创新不够 |
4.5.5 平台的机制建设弱化思政功能 |
第5章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规范遵循 |
5.1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理念遵循 |
5.1.1 秉持“育人为本”的理念宗旨 |
5.1.2 坚持“学生主体”的本位回归 |
5.1.3 增强“互动交流”的协同意识 |
5.2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指导原则 |
5.2.1 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 |
5.2.2 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结合的原则 |
5.2.3 坚持人文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
5.3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价值遵循 |
5.3.1 坚守激浊扬清的价值立场 |
5.3.2 洞察青年学生的价值诉求 |
5.3.3 明晰因时而进的价值趋向 |
5.4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目标指向 |
5.4.1 以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 |
5.4.2 以中华优秀道德涵养时代青年 |
5.4.3 以红色革命文化传承使命担当 |
第6章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实践路径 |
6.1 加强队伍建设:以专业的“微”力量提升水平 |
6.1.1 强化政治素养 |
6.1.2 加强业务学习 |
6.1.3 实施名师计划 |
6.1.4 发挥全员作用 |
6.2 提升学生素养:以良好的“微”素养重塑自我 |
6.2.1 提升学生媒介素养 |
6.2.2 培育学生意见领袖 |
6.2.3 提升信息甄别能力 |
6.2.4 激发自我教育意识 |
6.3 加强内容建设:以丰富的“微”内容感召学生 |
6.3.1 创新推送类型 |
6.3.2 重视标题制作 |
6.3.3 创新话语体系 |
6.3.4 打造精品栏目 |
6.3.5 把握推送时机 |
6.4 健全保障机制:以完善的“微”机制引领发展 |
6.4.1 强化领导机制 |
6.4.2 规范管理机制 |
6.4.3 优化评估机制 |
6.4.4 健全协调机制 |
结论 |
附录 |
一、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应用范例 |
1.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众平台“明德e堂”的构建 |
2.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众平台“明德e堂”的运营 |
3.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公众平台“明德e堂”的展望 |
二、省内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情况汇总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5)对话式音乐推荐技术及系统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本文工作与主要贡献 |
1.3 文章组织 |
第二章 研究现状 |
2.1 推荐方法的研究现状 |
2.1.1 离线推荐方法 |
2.1.2 在线推荐方法 |
2.1.3 对话式场景下的搜索与推荐 |
2.2 知识图谱的研究现状 |
2.2.1 现有知识图谱 |
2.2.2 知识图谱的构建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音乐知识图谱 |
3.1 音乐知识图谱的意义与目的 |
3.2 音乐数据来源 |
3.3 音乐知识图谱的构建 |
3.3.1 构建分析与流程概述 |
3.3.2 音乐知识图谱概念层设计 |
3.3.3 音乐风格与标签的补充与融合 |
3.3.4 音乐知识图谱构建结果 |
3.4 音乐知识图谱的存储与查询 |
3.4.1 音乐知识图谱的存储 |
3.4.2 音乐知识图谱的查询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对话式在线音乐推荐方法 |
4.1 对话式在线音乐推荐问题分析与定义 |
4.2 对话式在线音乐推荐 |
4.2.1 基于强化学习的对话式推荐算法 |
4.2.2 基于Bandit的在线音乐推荐算法 |
4.3对话式在线音乐推荐实验 |
4.3.1 对话式音乐推荐的用户模拟 |
4.3.2 在线音乐推荐算法实验 |
4.3.3 基于强化学习的对话式音乐推荐实验 |
4.3.4 评价指标 |
4.3.5 对比方法 |
4.3.6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对话式在线音乐推荐系统 |
5.1 系统意义与目的 |
5.2 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 |
5.2.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5.2.2 系统架构与流程 |
5.3 音乐推荐功能实现 |
5.3.1 普通音乐推荐 |
5.3.2 基于情绪的歌曲推荐 |
5.4 用户个人知识图谱、问答与记忆功能 |
5.5 对话式在线音乐推荐系统展示 |
5.5.1 记忆与问答功能展示 |
5.5.2 音乐推荐功能展示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本文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 |
(6)R船舶供应公司服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船舶供应公司相关概念 |
2.1.1 航运服务业界定 |
2.1.2 船舶供应公司界定 |
2.1.3 船舶供应公司服务特征 |
2.2 服务营销概述 |
2.3 7Ps营销组合理论 |
2.4 SWOT分析理论 |
3 R公司营销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3.1 R公司简介及行业分析 |
3.1.1 R公司简介 |
3.1.2 航运服务业发展概述 |
3.2 R公司服务营销现状分析 |
3.3 R公司服务营销现状满意度调查问卷 |
3.3.1 问卷设计与实施 |
3.3.2 调查结果分析 |
3.4 R公司服务营销存在问题分析 |
3.4.1 服务质量方面问题突出 |
3.4.2 服务人员综合水平较低 |
3.4.3 产品与服务差异化不足 |
3.4.4 信息化渠道建设薄弱 |
3.4.5 促销手段陈旧力度较小 |
3.4.6 管理思想保守办法落后 |
4 R公司营销环境分析 |
4.1 R公司宏观营销环境分析 |
4.2 R公司微观营销环境分析 |
4.3 R公司SWOT分析 |
4.3.1 优势(Strength) |
4.3.2 劣势(Weakness) |
4.3.3 机会(Opportunity) |
4.3.4 威胁(Threat) |
5 R公司服务营销策略制定 |
5.1 产品策略 |
5.1.1 强化产品改良与开发 |
5.1.2 提升产品时效与准确 |
5.1.3 加强产品质量与管理 |
5.2 价格策略 |
5.2.1 强化成本定价 |
5.2.2 优化差别定价 |
5.2.3 注重顾客需求定价 |
5.3 渠道策略 |
5.3.1 加强网络渠道建设 |
5.3.2 强化关系营销策略 |
5.3.3 推进渠道扁平化建设 |
5.4 促销策略 |
5.4.1 加大网络宣传投入 |
5.4.2 优化分类客户折扣 |
5.4.3 强化整合营销传播 |
5.5 人员策略 |
5.5.1 完善人力资源管理 |
5.5.2 提升服务人员权限 |
5.5.3 强化顾客沟通参与 |
5.6 有形展示策略 |
5.6.1 完善现场样品展示 |
5.6.2 优化服务团队装备 |
5.6.3 出席海事采购展会 |
5.7 过程策略 |
5.7.1 强化标准服务流程 |
5.7.2 完善顾客参与流程 |
5.7.3 优化定制服务流程 |
6 R公司服务营销策略实施保障 |
6.1 严控产品与服务质量 |
6.2 加大营销体系建设投入 |
6.3 加强建设高素质营销团队 |
6.4 企业提供系统支持 |
7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客户调查问卷(Customer Survey) |
附录2 员工调查问卷 |
致谢 |
(7)越南河内汉语培训中心品牌管理研究 ——以TM汉语培训中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 关于品牌管理的文献综述 |
(二) 关于教育品牌管理的文献综述 |
(三) 关于培训中心品牌管理的文献综述 |
(四) 对现有研究的评述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结构安排 |
第一章 培训中心品牌管理的背景与理论依据 |
一、概念界定 |
(一) 品牌 |
(二) 品牌管理 |
(三) 培训中心品牌管理 |
二、培训中心品牌管理的背景 |
(一) 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
(二) 行业背景 |
(三) 个人背景 |
三、培训中心品牌管理的理论依据 |
(一) 品牌定位理论 |
(二) 品牌整合营销传播理论 |
(三) 品牌资产五星模型 |
第二章 越南河内汉语培训中心品牌管理的现状分析 |
一、越南河内汉语培训中心品牌管理的发展历程 |
(一) 汉语培训中心品牌管理的演变过程 |
(二) 汉语培训中心品牌管理的特殊性及差异性 |
(三) 汉语培训中心品牌管理的生命周期划分 |
(四) 汉语培训中心现状 |
二、越南河内汉语培训中心品牌管理现状 |
(一) TM汉语培训中心现状调查 |
(二) TM汉语培训中心品牌管理现状 |
(三) 汉语培训中心品牌管理调研与结果 |
第三章 越南河内汉语培训中心品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存在的问题 |
(一) 品牌管理意识相当薄弱 |
(二) 品牌差异化定位不突出 |
(三) 品牌传播途径较为狭窄 |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 缺乏品牌管理意识引导 |
(二) 缺乏品牌定位差异化战略 |
三、缺乏品牌传播多元化 |
第四章 越南IMAP教育培训品牌管理的经验借鉴 |
一、越南IMAP教育培训公司简介 |
二、IMAP教育培训公司品牌管理经验 |
第五章 加强河内汉语培训中心品牌管理的对策 |
一、实施差异化的品牌定位 |
(一) 树立“为学员提供领先大学的教学质量,一切以学员为中心”的办学理念 |
(二) 加强中心品牌产品与教学服务差异化的定位 |
二、注重中心品牌规划 |
(一) 确立中心品牌愿景和目标 |
(二) 准确规划中心品牌符号识别工作 |
三、强化中心品牌的核心价值 |
(一) 强化“为学员提供大学教学的质量,一切以学员为中心”为品牌核心价值 |
(二) 提升中心优质的办学质量及教学服务 |
四、加强中心品牌内外部传播渠道建设 |
(一) 提升中心课程质量及教学服务打造口碑传播 |
(二) 建立高效的公关传播策略 |
(三) 整合营销传播渠道 |
五、重视中心品牌管理延伸 |
六、打造优秀中心品牌管理团队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高校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评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
(二)国外有关研究评述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高校辅导员微信公众号概述 |
第一节 辅导员微信公众号的概念诠释 |
一、辅导员微信公众号的内涵 |
二、辅导员微信公众号的特点 |
三、辅导员微信公众号的功能 |
第二节 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建设的理论价值 |
一、辅导员微信公众号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展契合 |
二、辅导员微信公众号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
三、辅导员微信公众号能够助力实现“全方位育人” |
第二章 高校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建设的现实追问 |
第一节 辅导员微信公众号的发展是势之所趋 |
一、手机万物互联促使微信公众号日益占据高位 |
二、时代发展召唤辅导员工作与微信公众号融合 |
三、角色职责要求辅导员掌握网络思政新方式 |
第二节 辅导员微信公众号有利于师生教育关系的优化 |
一、打破圈群壁垒,重塑师生强关系链 |
二、突破时空限制,提供师生交流阵地 |
三、降低传达偏差,促进教育精准投放 |
第三节 辅导员微信公众号有助于职业能力的提升 |
一、借助平台具有的特点,增强教育叙事感染力 |
二、依靠教育互动新方式,塑造形象审美延伸性 |
三、利用平台跨时空沟通,打破同行交流的局限 |
四、通过公众号宣传展示,提升职业认同与支持 |
第三章 高校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建设的现状理清 |
第一节 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建设现状调查及观测概况 |
一、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建设现状调查问卷基本描述 |
二、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开设的总体样态 |
三、辅导员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概况 |
第二节 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建设的向好总结 |
一、教育主客体对辅导员微信公众号的认识较正确 |
二、辅导员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基本围绕教育主客体 |
三、教育主客体对辅导员微信公众号的支持度较高 |
第三节 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内容原创性特征单薄 |
二、团队专业化发展不足 |
三、影响普遍化程度较低 |
第四节 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
一、工作任务繁重导致时间精力缺乏 |
二、知识储备不足造成专业能力偏低 |
三、外部支持不够致使发展较难维持 |
四、互动现状滞后影响教育功能发挥 |
第四章 高校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建设的路径探寻 |
第一节 理论支撑:具备宽口径的学科知识储备 |
一、明确自身发展的学科领域,重视提升知识底蕴 |
二、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丰富知识内涵外延 |
三、把握相关规律和基本关系,增强理论的感召力 |
第二节 内容优化:坚持以守正创新赢得人心 |
一、注重政治性,把握意识形态 |
二、突出特色性,做好精品推送 |
三、增加趣味性,提升教育效果 |
第三节 团队建设:熔铸专业化的培养模式 |
一、注重考察个体的能力素质,明确人才培养要求 |
二、完善聘任前期的选拔制度,挑选合适培养对象 |
三、规范相对统一的管理规则,完善团队发展结构 |
四、创新职业培训的方式方法,提升相关职业技能 |
五、创设分步推进的发展版图,推进建设队伍壮大 |
第四节 影响提升:匠心打造优质的教育公众号 |
一、保证后台运营者的专业性,提高用户的信赖度 |
二、把握上下沟通的互动策略,串联不同时间空间 |
三、将微信平台嵌入各宣传口,扩大自身教育影响 |
第五节 长效发展:健全行之有效的机制保障 |
一、设置定期不定期考核机制,规范日常管理工作 |
二、强化层层推进的激励机制,激发内生发展动力 |
三、建立横纵结合的内省机制,培养良好反思习惯 |
结论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视觉文化时代的音乐“景观” ——流行音乐的视觉化传播与审美互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及依据 |
(一)关乎音乐本体属性的思考 |
(二)对音乐传播学科外延的丰富 |
(三)基于审美的动机和目的 |
二、研究基础及背景 |
(一)世界范围内视觉文化的兴起 |
(二)音乐传播学科的发展 |
三、文献综述及核心概念 |
(一)研究现状陈述 |
(二)研究对象的核心概念阐释 |
四、研究框架、方法与创新点 |
(一)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
(二)创新点及意义 |
第一章 艺术与技术:音乐传播中的视听互动演变及文本形态 |
第一节 音乐在传播中的视听属性及承载媒介 |
一、音乐的视听属性 |
二、视听承载媒介形态变迁对音乐传播的影响 |
第二节 科技推动下音乐和视觉艺术的互融演变 |
一、音乐艺术和视觉艺术互融的理论基础 |
二、听觉与视觉艺术互动融合的演变 |
三、音乐视觉化传播呈现的形态 |
第二章 文本与想象:基于静态图像与符号设计的音乐视觉传达 |
第一节 图像学及符号学在音乐平面视觉表现中的介入 |
一、大象无形——音乐传播内蕴的图像学原理 |
二、内有乾坤——从符号学的层面浅析音乐视觉传播问题 |
第二节 “图”行天下:唱片专辑封面的图像意蕴解读 |
一、“无声”胜“有声”:唱片封套设计的功能 |
二、“看”得见的声音:唱片封面中视听创作的表现形式 |
三、“异质同构”:唱片封面设计多层次价值体现 |
第三节 “视”不可挡:歌手形象包装的视觉符号意义延伸 |
一、符形之美——歌手形象包装的构成元素 |
二、符音之义——歌手形象包装中的符号化手法运用 |
三、符义之深——歌手形象的视觉符号意义延伸 |
第三章 观看与聆听:动态影像艺术中的音乐表达及视听特征 |
第一节 动态影像艺术特征及发展阶段 |
一、作为艺术的动态影像内涵 |
二、动态影像艺术中音乐文本表现特征 |
第二节 绘“声”绘“影”——MV录影艺术中的音乐创意形式呈现 |
一、MV的三重身份属性 |
二、MV的创意艺术特征 |
第三节 “音”随“影”动——多媒体技术中现场音乐表演的视觉化呈现 |
一、舞台音乐表演中多媒体技术的视觉化应用趋势 |
二、多媒体“场域”中音乐的视觉化艺术体现及特征 |
三、多媒体“场域”中音乐视觉表达的价值及意义 |
第四章 符号与快感:音乐视觉传播中的“看”的表征及权力运作 |
第一节 凝视的快感:音乐与影像互动的“快感”传播探究 |
一、快感”的内涵及研究发展 |
二、音乐视听中“快感”的符号指意系统 |
三、音乐视觉文本中“快感”传播的生产机制 |
第二节 意义的阐释:视觉传播中音乐文本的快感表征 |
一、身体阅读带来窥视的快感 |
二、真人竞技带来的视觉狂欢 |
第三节 隐性的力量:音乐视觉传播中的权力运作 |
一、表演者、观众与舞台:全景敞式舞台中的权力三要素 |
二、视觉权力运作中的音乐传播模式 |
三、看待音乐视觉传播的两面性 |
第五章 批评与探究:音乐视觉化传播的审美价值偏移与生态建构 |
第一节 影像的限度:视觉时代的音乐文化隐忧 |
一、倾听的缺席:音乐鉴赏的退化及对想象力的侵占 |
二、影像的霸权:空间对时间的征服 |
三、商业的泡影:形象资本的经济掠夺 |
第二节 价值重构:视觉背景下音乐传播的良性生态循环 |
一、视觉文化中音乐传播的新维度 |
二、语境转换中的审美重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10)互联网环境下开放学习平台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动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动机 |
1.2 研究价值 |
1.2.1 学术价值 |
1.2.2 实用价值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4 论文框架 |
2 互联网环境下开放学习平台概述 |
2.1 开放学习平台的起源与发展 |
2.1.1 开放学习的起源与发展 |
2.1.2 开放学习平台的起源与发展 |
2.2 互联网环境下开放学习平台概念界定 |
2.3 互联网环境下开放学习平台功能概述 |
2.3.1 用户管理功能 |
2.3.2 教学计划管理功能 |
2.3.3 学习活动管理功能 |
2.3.4 课程资源管理功能 |
2.3.5 查询统计功能 |
2.3.6 学习辅助功能 |
2.3.7 评价、测试与成绩管理功能 |
2.4 互联网环境下开放学习平台分类 |
2.4.1 政府支持型开放学习平台 |
2.4.2 企业支持型开放学习平台 |
2.4.3 高校支持型开放学习平台 |
2.4.4 校企合作型开放学习平台 |
3 国外开放学习平台比较研究 |
3.1 比较研究设计 |
3.1.1 比较研究目的 |
3.1.2 比较研究内容 |
3.1.3 比较研究步骤 |
3.2 国外互联网环境下开放学习平台的比较研究 |
3.2.1 国外开放学习平台架构对比 |
3.2.2 国外开放学习平台学习管理工具比较分析 |
3.2.3 国外开放学习平台系统支持工具比较分析 |
3.2.4 国外开放学习平台运营模式比较 |
3.3 比较研究结论与启示 |
3.3.1 比较研究结论 |
3.3.2 比较研究启示 |
4 我国互联网环境下开放学习平台研究与应用现状 |
4.1 我国互联网环境下开放学习平台研究开发现状 |
4.2 我国互联网环境下开放学习平台应用现状 |
4.2.1 网易公开课 |
4.2.2 爱课程 |
4.2.3 学堂在线 |
4.2.4 好大学在线 |
4.2.5 中国大学MOOC |
4.2.6 学银在线 |
4.3 我国互联网环境下开放学习平台开发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5 互联网环境下开放学习平台建设建议与模块功能优化设计 |
5.1 互联网环境下国内外开放学习平台比较研究 |
5.1.1 国内外开放学习平台架构对比 |
5.1.2 国内外开放学习平台学习管理工具比较分析 |
5.1.3 国内外开放学习平台系统支持工具比较分析 |
5.1.4 国内外开放学习平台运营模式比较 |
5.2 互联网环境下开放学习平台建设建议 |
5.3 互联网环境下开放学习平台模块功能的优化设计 |
6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1.1 研究成果 |
6.1.2 研究创新点 |
6.2 问题与展望 |
6.2.1 研究局限 |
6.2.2 研究展望 |
会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四、NetLoad:主页更新之利器(论文参考文献)
- [1]城镇老年人移动社交应用软件设计研究[D]. 崔晓龙.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21(09)
- [2]基于分布式的租售一体电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徐林.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3]我国生产型外贸企业利用社交媒体营销策略研究 ——以快意电梯为例[D]. 叶颖蔚.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0)
- [4]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以四川省高校为例[D]. 张冀.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5]对话式音乐推荐技术及系统实现[D]. 周纯伊.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2)
- [6]R船舶供应公司服务营销策略研究[D]. 李佳东.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 [7]越南河内汉语培训中心品牌管理研究 ——以TM汉语培训中心为例[D]. 黎黄瑛.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8]高校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建设研究[D]. 陈晓晶.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9]视觉文化时代的音乐“景观” ——流行音乐的视觉化传播与审美互动研究[D]. 冯玲. 南京艺术学院, 2019(01)
- [10]互联网环境下开放学习平台比较研究[D]. 徐旺雄.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