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接骨板治疗下颌骨骨折87例报告

微型接骨板治疗下颌骨骨折87例报告

一、微型接骨板治疗下颌骨骨折87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刘春临[1](2018)在《微型钛夹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面部骨折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微型钛夹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面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临汾市人民医院110例颌面部骨折患者纳入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将微型钛夹板坚固内固定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将采用骨间钢丝结扎固定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疗效、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X2=14.13,P=0.000);观察组张口度较对照组高[(39.85±2.70)mm比(37.52±2.54)mm,t=4.63,P=0.000],颞颌关节功能正常率(98.33%)较对照组(82.00%)高(X2=14.15,P=0.000),骨折稳定性良好率(91.62%)较对照组(80.00%)高(X2=5.95,P=0.014);观察组髁状突3个月、1年移动距离均较对照组大(t=31.25、6.73,均P=0.0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较对照组(16.00%)低(X2=9.78,P=0.001)。结论微型钛夹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面部骨折具有稳定性好、对位准确等特点,能促进骨折愈合,恢复正常解剖结构和咬合能力,并发症较少。

王绍江[2](2014)在《对采用经头皮冠状切口+上颌前庭沟切口入路为面中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术的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对采用头皮冠状切口+上颌前庭沟切口手术入路为面中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评价。方法:为2009年0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7例面中部骨折患者采用经头皮冠状切口+上颌前庭沟切口手术入路行骨折切开复位和微型钛板固定术治疗,在术后对其随访1—6个月,评价其手术效果。结果:本组17例患者的手术切口均为Ⅰ期愈合,术后其面部外形的恢复令人满意,未发生塌陷畸形及面瘫,其咬合功能恢复正常、张闭口活动自如,复视得到改善,经复查颌面骨三维CT显示,其各骨折断端复位对位良好、愈合良好。在术后6个月对本组患者进行复诊,其手术切口均已愈合,瘢痕隐蔽,未出现明显的脱发现象。结论:为面中部骨折患者采用头皮冠状切口+上颌前庭沟切口手术入路施行骨折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手术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手术切口隐蔽,术野暴露充分,复位准确,固定牢靠,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马丽[3](2012)在《多层螺旋CT在颌面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技术已经成为影像学诊断的一个重要工具,其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诊断颌面部创伤骨折的最重要的辅助检查,因此,其应用价值也越来越广泛。目的:评价螺旋三维CT及其重建技术对颌面部骨折诊断价值的分析,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材料和方法:收集100例颌面部外伤的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检查后均行薄层重建,运用MPR、VR、SSD等技术,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线科医生对图像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估,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计划。结果:100例颌面创伤患者,其中69%为男性,31%为女性,创伤原因当中道路交通事故是最常见的,三维CT都能够清晰的显示骨折情况,为更好的治疗做下一步准备。结论:三维CT对于严重的颌面部多发骨折,不仅能够清晰的显示骨折部位,骨折类型,更能通过三维重建技术使骨折碎片的移位或断裂情况清楚的显示,MPR、SSD、VR技术的综合运用,诊断价值更高。

周国栋,杨勇[4](2011)在《微型钛板用于颌面部骨折的临床治疗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微型钛板用于颌面部骨折效果。方法:回顾2008年1月~2011年1月采取微型钛板用于颌面部骨折患者139例,进行总结。结果:对本组139例采取微型钛板用于颌面部骨折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X线片显示复位良好、固定牢靠,术后无1例伤口感染,对所有病例均进行随访6个月,患者的面部基本形态均得到良好的恢复,4例出现轻度咬合错乱及颌干扰,其余病例咬合关系均获得恢复改善。结论:应用微型钛板用于颌面部骨折技可以有效的消除以往手术方法中出现的骨折固定时间长、固定稳定性差、口腔活动限制、并发症多的缺点,具有促进骨折恢复,能较好地修复颌面部畸形等优点。

李大争,张学兵[5](2009)在《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颌面部外伤的显像效果》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颌面部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02例颌面骨折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应用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重建,可在任意角度观察骨折移位及粉碎的显示情况。结果:102例144处颌面骨折经螺旋CT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均得到直观显示,并清晰显示了颌面部骨折的部位、形态、数量、骨折块的移位情况以及颌面部的立体形态。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可立体清晰显示颌面骨折粉碎和移位的方向和程度,可有效地指导骨折复位及坚固内固定手术。

吴展,郭晓英,侯庆祥[6](2009)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50例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下颌骨骨折的患者行切开复位术,使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根据骨折的不同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术径路,暴露骨断端,手法复位使骨折对位后,行颌间结扎恢复咬合关系,选择不同型号钛板坚强内固定,定期X线复查,随访1年。结果48例患者创口均Ⅰ期愈合,骨折愈合良好,49例恢复到术前咬合关系,有1例固定后出现咬合关系不良,经颌间牵引后恢复正常咬合关系。所有患者钛板均未取出。结论微型钛板内固定可对颌面骨骨折进行良好的固定,缩短了颌间固定的时间,可早期恢复张口运动,获得满意的咬合关系,是一种较好的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方法。

肖霞,刘瑜,石新华[7](2008)在《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面部骨折37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应用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37例颌面部骨折的效果和经验。方法:对颌骨骨折进行切开复位,骨折断端坚固内固定,部分患者辅以颌间牵引。结果:37例坚固内固定,有32例术后咬合关系及面部形态,功能均恢复较好,占86.5%。结论:坚固内固定作为治疗颌面部骨折的一种方法,弥补了钢丝内固定或闭合复位,颌间牵引固定等方法的不足,缩短了疗程,疗效满意。

肖树凤,李忠信,魏俭明[8](2008)在《多排螺旋CT容积复制技术在颌面骨折整复中的价值》文中研究指明

高丽荣[9](2008)在《面中部骨折坚强内固定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坚强内固定技术在面中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为面中部骨折坚强内固定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指导。方法:选择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口腔颌面外科1991-2006年间应用小型和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方法治疗的220例面中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该组病例进行总结,包括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部位、合并伤、手术入路、钛板放置、颌间固定、术后咬合关系、并发症等情况,将结果输入excel数据库,以统计图表的形式表示汇总后所得的结果,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进行论述。结果:220例患者中以上颌骨骨折最为常见,占全部骨折的39.09%。最易伴发的合并伤为下颌骨骨折。在手术入路上,本组病例中前庭沟切口应用最为广泛,占32.73%,其次为口内外联合切口,占32.27%。在钛板放置位置上,主要固定于:颧牙槽嵴、颧额缝(眶外缘)、眶下缘、颧弓、梨状孔旁等支柱部位。钛板应用上,应用微型钛板351块,小型钛板267块,二者之比:1.31:1。上颌骨骨折应用小型钛板较多,占68.29%,而颧骨颧弓骨折、颧骨复合体骨折、眼眶及鼻眶筛骨折则较多应用微型钛板。104例患者术后给予颌间牵引固定,占47.27%,新鲜骨折组和陈旧骨折组之间、伴下颌骨骨折组和不伴下颌骨骨折组之间、上颌骨骨折组和颧骨复合体骨折组之间的颌间牵引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坚强内固定术后颌关系恢复方面,新鲜骨折组和陈旧骨折组在术后4周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伴下颌骨骨折组和不伴下颌骨骨折组术后当天和术后4周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周,202例患者开口度大于2cm,其中,99例患者开口度大于3cm,在未行颌间固定组,60.34%的病例术后开口度正常,在颌间固定组,只有27.88%的病例术后4周开口度正常。感染是面中部骨折坚强内固定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不同钛板数量术后感染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应用3-7块钛板者更易发生感染。面中部骨折坚强内固定术后并发症还包括眶下神经损伤、咬合干扰等。218例患者获得正常理想面型。结论:微型或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适用于面中部骨折,在骨折线的对位以及术后颌关系、开口度的恢复方面均良好,小型钛板在许多位置上被微型钛板取代。对于多发性、粉碎性以及陈旧性骨折,单纯坚强内固定有时难以达到满意效果可以辅助颌间牵引固定。面中部骨折坚强内固定的手术入路以前庭沟切口及口内外联合切口常用,钛板放置以恢复垂直和水平支柱为原则。应尽量避免术后感染,减少颌干扰的发生。

杨立峰[10](2008)在《膨胀—芯体型坚强内固定器材相关临床前研究》文中提出坚固内固定术(rigid internal fixation,RIF)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颌骨骨折内固定新技术。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多种坚强内固定系统,其固位力产生主要为螺旋型固位体的螺纹产生固位力,达到固定接骨板的目的,并固定骨折。本文主要讨论用一种新的内固定器材(膨胀-芯体型坚强内固定钉),其固位原理依靠固位体末端的膨开铆合产生固位力;通过离体实验,考察了膨胀-芯体型坚强内固定钉为应用于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膨胀-芯体型坚强内固定钉长度对其固位力的影响。为膨胀-芯体型坚强内固定器材的临床应用解决部分问题,对膨胀-芯体型骨坚强内固定器材应用于临床起到指导性作用。本研究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羊胫骨骨皮质厚度的测量研究实验目的:通过游标卡尺,骨皮质厚度测量尺、X线配合电子测量尺等三种方法进行准确度的比较,寻找一种或几种临床上操作简便、易用的骨皮质厚度测量方法。方法:取成年羊胫骨,保留中部长度的规则部分约12cm;使用微型电钻(¢1.5mm)垂直于胫骨表面钻孔,使用骨皮质厚度测量尺测量该位置骨皮质的厚度;将钻孔后的胫骨骨块于钻孔处植入5mm中邦钛固位钉作为测量标记点,将直径为7.938mm标准尺寸钢珠用橡皮泥或蜡块固定于胫骨骨块一端作为长度标尺,拍摄切线位X线片,投射方向垂直于中邦钛固位钉固定方向;X线翻拍取的数字影像,将直径7.938mm标准钢珠作为长度标尺,在X线片上使用电子测量尺于中邦钛固位钉两侧分别测量骨皮质的厚度;将拍摄X线后的羊胫骨骨块去除中邦钛固位钉,在钻孔处使用小型电锯垂直于骨块长轴方向锯开骨块;使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钻孔处左右皮质骨厚度,测量两次,取均值作为该点的骨皮质厚度游标卡尺的测量值。结果、结论:游标卡尺测量骨皮质厚度为2.9533±0.17872mm;X线辅助电子测量尺骨皮质厚度值为2.9603±0.18487mm;骨皮质厚度测量尺测量骨皮质厚度值为2.9567±0.18134mm。通过SPSS11.0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P=0.989,P>0.05,因此,三种测量方法均是准确的,结果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第二部分:钛膨胀-芯体型坚强内固定钉的膨开位置研究目的:通过X线片、大体观察、硬组织学切片方法,确定钛膨胀-芯体型坚强内固定器材的末端膨开位置是否与设计位置相同,以便准确确定固位钉的长度。方法:1、X线及大体观察方法:取成年羊胫骨,使用微型电钻(¢2.0mm)垂直于胫骨骨块表面中段钻孔,孔距约为1cm,使用骨皮质厚度测量尺测量钻孔处的骨皮质厚度;于每个孔内分别植入2mm、3mm、4mm、5mm、6mm、7mm长度的膨胀-芯体型内固定针,要求固定针末端膨开方向与羊胫骨长轴方向相同;拍摄羊胫骨X切线位片,观察X线平片上膨胀-芯体型内固定针末端膨开的位置。于每个膨胀-芯体型坚强内固定针位置垂直于骨块长轴方向锯开骨块,直接观察不同长度膨胀-芯体型骨坚强内固定针末端膨开情况。2、硬组织切片方法:取2根成年羊胫骨,保留中部的规则部分;使用微型电钻(¢2.0mm)垂直于胫骨骨块表面中段钻孔,每个孔方向垂直于胫骨骨面并保持平行;使用骨皮质厚度测量尺测量该处的骨皮质厚度,于每个孔内分别植入2mm、4mm、6mm、8mm长度的膨胀-芯体型坚强内固定针植入到钻孔处,要求固定器材末端膨开方向与羊胫骨长轴方向相同;取硬组织切片,观察膨胀-芯体型坚强内固定针膨开情况及固位体与周围骨组织结合情况。结果、结论:膨胀-芯体型坚强内固定针其设计膨开位置为其末端1mm,两种方法均显示其膨开位置与设计位置相同。有效长度大于或等于骨皮质厚度的膨胀-芯体型坚强内固定针膨开效果良好;有效长度小于骨皮质厚度的膨胀-芯体型坚强内固定针未能完全膨开或不能膨开。第三部分:膨胀-芯体型坚强内固定器材的固定力学检测实验目的:通过不同长度的膨胀-芯体型坚强内固定器材对骨折模型进行固定,将固定后的骨块做为一个整体进行力学检测,明确膨胀位置对膨胀-芯体型坚强内固定器材固定效果的影响。方法:取成年羊胫骨,保留中部长约12cm规则部分,使用微型电锯将羊胫骨中间锯开,造成骨折模型;取长四孔小型钛板塑形,并垂直于胫骨骨块表面钻孔;使用骨皮质厚度测量尺测量骨皮质厚度。依照骨皮质厚度分别采用不同有效长度的膨胀-芯体型坚强内固定针和4孔小型钛板固定骨折;测试分为三组:膨胀-芯体型坚强内固定针有效长度<骨皮质厚度+小型钛板厚度;膨胀-芯体型坚强内固定针有效长度=骨皮质厚度+小型钛板厚度;膨胀-芯体型坚强内固定针有效长度>骨皮质厚度+小型钛板厚度;三点弯曲力学检测:将制得的羊胫骨骨折模型置于电脑伺控制材料实验机上进行正向下压三点弯曲实验,参数:跨距6cm;加力速度0.2mm/s;停止加力条件,力量≤50%最大力量;取得三组上方压力的力量-位移曲线;依照同样的方法取得三组的反向压的?力量-位移曲线。结果、结论:经过生物力学实验,骨皮质内侧实验组、最适长度实验组、超过骨皮质厚度试验组垂直向MAS分别为100.8±59.95N、141.5±23.97N、55.8±25.36N ,反向MAS分别为397.2±112.19N、847.5±86.65N、686.58±237.79N。最适长度实验组各项生物力学实验结果均优于其余两组组。最适长度(即有效长度与骨皮质厚度加小型钛板厚度相同)的膨胀-芯体型坚强内固定器材产生的固位力最大。

二、微型接骨板治疗下颌骨骨折87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型接骨板治疗下颌骨骨折87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2)对采用经头皮冠状切口+上颌前庭沟切口入路为面中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术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材料与器械
    1.3 方法
    1.4 术后处理及复查
2 结果
3 讨论
    3.1 面中部骨折的临床特点
    3.2 面中部骨折的重建基础
    3.3 手术治疗面中部骨折的时机
    3.4 手术治疗面中部骨折的手术入路选择
    3.5 进行面中部骨折复位的顺序

(3)多层螺旋CT在颌面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2.1 颌面部骨折的介绍
    2.2 X 线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价值
    2.3 普通 CT 扫描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价值
    2.4 多层螺旋 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价值
        2.4.1 MSCT 重组技术的优越性
        2.4.2 MSCT 后处理技术关键
        2.4.3 MSCT 后处理技术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价值
        2.4.4 MSCT 重组技术在颌面部骨折诊断中的局限性
    2.5 展望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病例资料
    3.2 检查设备和扫描方法
    3.3 图像分析及数据处理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一般情况分析
    4.2 发病年龄分析
    4.3 颌面部损伤发生的时间段特点分析
    4.4 颌面部创伤原因分析
    4.5 颌面部骨折部位及类型分析
    4.6 颌面部神经损伤部位分析
    4.7 颌面部创伤患者中合并身体其它损伤部位分析
    4.8 图像的重建及诊断结果
第5章 讨论
    5.1 一般情况的讨论
    5.2 MSCT 重组技术对颌面部骨折诊断中的优越性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微型钛板用于颌面部骨折的临床治疗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6)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50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固定材料
    1.3 手术方法
    1.4 术后处理
    1.5 疗效判定标准
2 结 果
    2.1 手术伤口愈合情况
    2.2 咬合关系恢复情况
    2.3 术后情况
3 讨 论

(7)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面部骨折37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骨折类型
    1.3 致伤原因
    1.4 内固定材料
    1.5 手术入路
    1.6 固定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坚固内固定应用于颌骨骨折的生物学基础
    3.2 手术常用入路
    3.3 接骨板的使用
    3.4 坚固内固定应注意的问题

(8)多排螺旋CT容积复制技术在颌面骨折整复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颌面骨特点
    3.2 CT常规扫描图像和MIP重建图像的局限性[1]
    3.3 VR 图像优点

(9)面中部骨折坚强内固定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综述正文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10)膨胀—芯体型坚强内固定器材相关临床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1 坚强内固定理论的发展
    2 坚强内固定器械的发展
    3 骨皮质厚度测量
正文
    第一部分
        实验一 羊胫骨皮质厚度的测量研究
        1 材料
        1.1 材料
        1.2 测量仪器
        2 方法
        2.1 骨皮质厚度测量尺测量方法
        2.2 X 线辅助电子测量尺方法
        2.3 游标卡尺测量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 钛膨胀-芯体型坚强内固定钉的膨开位置研究
        1 材料
        1.1 材料
        1.2 测量仪器
        2 方法
        2.1 X 线观察及大体观察法方法
        2.2 硬组织切片方法
        3 结果
        3.1 X 线观察及大体观察法方法试验结果
        3.2 硬组织切片方法实验结果
        4 讨论
        实验三 膨胀-芯体型坚强内固定钉固定力学检测
        1 材料
        1.1 材料
        1.2 测量仪器
        2 方法
        3 结果
        3.1 大体观察结果
        3.2 X 线观察
        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四、微型接骨板治疗下颌骨骨折87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微型钛夹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面部骨折的疗效观察[J]. 刘春临. 中国基层医药, 2018(15)
  • [2]对采用经头皮冠状切口+上颌前庭沟切口入路为面中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术的疗效分析[J]. 王绍江. 当代医药论丛, 2014(16)
  • [3]多层螺旋CT在颌面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D]. 马丽. 吉林大学, 2012(10)
  • [4]微型钛板用于颌面部骨折的临床治疗观察[J]. 周国栋,杨勇. 北方药学, 2011(08)
  • [5]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颌面部外伤的显像效果[J]. 李大争,张学兵. 实用医学杂志, 2009(22)
  • [6]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50例临床观察[J]. 吴展,郭晓英,侯庆祥. 微创医学, 2009(05)
  • [7]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面部骨折37例分析[J]. 肖霞,刘瑜,石新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22)
  • [8]多排螺旋CT容积复制技术在颌面骨折整复中的价值[J]. 肖树凤,李忠信,魏俭明. 河北医药, 2008(05)
  • [9]面中部骨折坚强内固定的临床研究[D]. 高丽荣. 天津医科大学, 2008(01)
  • [10]膨胀—芯体型坚强内固定器材相关临床前研究[D]. 杨立峰. 第四军医大学, 2008(04)

标签:;  ;  ;  ;  ;  

微型接骨板治疗下颌骨骨折87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