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自冷变压器温升计算探讨

空气自冷变压器温升计算探讨

一、关于空气自冷式变压器温升计算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陶超[1](2017)在《变压器绕组暂态温升的计算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电网负荷持续高速增长,但是电网建设相对滞后,造成了电力变压器往往需要过负荷运行。变压器绕组绝缘系统的热点暂态温升是负载能力的重要决定因素,变压器内部绕组热点温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绝缘的热老化和利用率。为延长变压器的使用寿命和提高运行的经济效益,准确确定变压器在不同负载与环境温度下暂态温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利用有限元专用软件MF2D对大型电力变压器建立了合理的二维简化模型,并分析总结了绕组漏磁场和涡流损耗的分布规律。为变压器绕组暂态温升的计算提供了依据。以GB/T 1094.7-2008油浸式变压器负载导则中的解析公式为基础,采用Fortran语言编写了绕组热点暂态温升以及变压器寿命损失的计算程序。以绕组损耗和热传递规律为基础,结合变压器绕组结构、内部发热和冷却过程知识,阐述热点系数以及时间常数的影响因素。采用解析法对一台典型变压器产品进行了计算,对时间常数和热点系数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变压器绕组热点温度在额定负载、过负载以及周期性负载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最后采用有限体积元软件Fluent建立了该变压器的稳态和暂态热模型。计算和分析了不同入口温度、入口速度以及不同负载对变压器绕组热点温升的影响。考虑了温度变化对输入热源的影响,得出油浸式变压器的不同时刻温度场分布以及绕组热点随时间的变化趋势。通过热点实测值和稳态计算值的比较,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进而通过数值计算结果和解析结果的对比分析,相互校验了两种方法进行绕组暂态温度计算的可行性。

杨增军[2](2004)在《片式散热器自然油循环变压器温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油浸式变压器具有散热好、损耗低、容量大、价格低等特点。目前电网上运行的电力变压器大部分为油浸式变压器,其中80%以上是采用自然油循环的冷却方式。 由于节能、环保、避免油流带电的需要,原来使用辅机(泵、风机)进行强制换热的大型变压器上越来越多的使用ONAN的冷却方式。变压器厂现在普遍应用的油浸变压器温升工程计算方法不能很好的与实际的温升相符合,有时偏离很大,并且不能应用于高燃点油变压器的温升计算。 本课题立足于工程实际应用,根据传热学基本原理和经典试验换热准则式,通过对变压器发热冷却原理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套计算变压器平均油温升、顶油温升、绕组温升、铁芯温升和最热点温升的计算方法并编制了计算软件,对影响变压器温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该算法适用于自然油循环变压器自然风冷却和吹风冷却的情况以及冷却流体为常规变压器油或高燃点油的情况。计算结果应用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与实测值吻合良好。

冯斌[3](2007)在《油浸式变压器换热性能研究》文中认为油浸式变压器具有散热好、损耗低、容量大、价格低等特点。目前电网上运行的电力变压器大部分为油浸式变压器,其中80%以上是采用自然油循环的冷却方式。目前国内油浸式变压器普遍采用线圈中设置导汕板的冷却结构。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社会生活对电力的依赖程度大大提高,对供电设备的质量要求也比过去严格。原来使用辅机(泵、风机)进行强制换热的大型变压器越来越多的使用ONAN(油浸自冷)的冷却方式。变压器厂现在普遍应用的油浸式变压器温升工程计算方法不能很好的与实际温升相符合,有时偏离很大,并且不能应用于高燃点油变压器的温升计算。如何改进油浸式变压器的冷却结构,是国内外变压器行业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本课题立足于工程实践应用,根据传热学基本原理和经典试验换热准则,通过对变压器发热、冷却原理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套计算变压器平均油温升、顶油温升、绕组温升、铁心温升和最热点温升的计算方法,分析了海拔高度、太阳辐射及线圈导向结构、无导向结构、散热器中心高度等对变压器温升的影响。该计算方法适用于自然油循环变压器自然风冷却和吹风冷却的情况,以及冷却流体为常规变压器油和高燃点油的情况。经试验验证,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实测值相符合,解决了以往工程计算变压器温升方法与实际不相符合的问题,使变压器在满足国家标准的前提下,降低了材料成本,提高材料利用率。

刘传彝,侯世勇,许长华[4](2015)在《电力变压器设计与计算(55)》文中研究指明7.4变压器的温升限值7.4.1变压器温升允许值变压器的温升限值是以变压器的运行寿命(主要是绝缘材料的寿命)为基础。油浸式电力变压器一般采用A级绝缘材料,它的最高允许温度为105°C,目前对油浸式变压器最热点的寿命计算温度一般认为是98℃。而绕组最热点的温升比平均温升高13K,因此绕组的平均温度规定为98-13=85K;当周围环境最高气温为40℃时,则绕组最高温度为65+

张志霄[5](2000)在《自然油循环电力变压器线圈冷却结构换热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油浸式变压器具有散热好、损耗低、容量大、价格低等特点。目前电网上运行的电力变压器大部分为油浸式变压器,其中80%以上是采用自然油循环的冷却方式。自然油循环变压器线圈中设置导向板是现在普遍采用的一种冷却结构。但关于其对线圈热特性的影响认识不足。 分别对自然油循环变压器线圈水平油隙尺寸、线圈中有无导向设置、导向区个数以及油流方向等多种因素对线圈温升分布,特别是对热点温升的影响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 油浸自冷、风冷变压器线圈缩小水平油道的尺寸,使油循环流量减少,线圈换热情况变差,因而线圈的平均温升、线圈铜油温差和油平均温升均高于较大尺寸油道的相应值。在线圈中设置导向结构,有效地消除了线圈中的油流死角,从整体上改善了线圈表面的对流换热,使各线饼得到较充分的冷却,从而使线圈的平均温升、平均铜油温差比无导向时降低,且线圈平均温升下降幅度与线圈内的导向区个数的增多成正比。平均油温升也呈下降趋势。 热点的位置并不位于最端部线饼。热点温升与导向区数、水平油道尺寸等因素之间存在复杂的变化规律。水平油道减小,导向区个数增多,热点位置相应向线圈的端部移动。水平流道中的自然对流效应不可忽略,且其影响非常复杂。 线圈端部导向区内油流自外侧垂直油道向内侧垂直油道流动时,端部线饼比相反方向的油流流动时温升约低10%~20%。同时,线圈最热点温度也比油流方向相反方向时降低,其位置则相应向线圈下部移动。 导向区个数不变时,减少端部导向区内水平油道数可改善该区域内的换热条件,降低该区内最热线饼的温升。但线圈的平均温升和平均铜油温差增大。 增大线圈的发热中心与冷却中心的高度差,循环驱动力增大,流经线圈的循环油流量相应增大,线圈的各项温升值均呈下降趋势。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一 油浸自冷、风冷变压器线圈设置导向结构有利于降低线圈的平均温升。但线圈最热点温升却受一个线圈中导向区间数、每个导向区线饼数、油流方向、水平油道尺寸和外部冷却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线圈的水平冷却油隙尺寸。油流方向、外部冷却条件,以及导向区设胃的个数和各导向区内线饼的数目等 必对油流动阻力、油温度,进而对油粘度及循环油流量都将产生综合影响,并与。热点温升之间存在非常复杂的内在联系。因此,设置导向区时要全面考虑这些因素,以得到较理想的冷却条件。

苏丽娜[6](2006)在《大型自然油循环导向结构变压器自然风冷却和强风冷却温升计算研究》文中认为油浸式变压器具有散热好、损耗低、容量大、价格低等特点。目前电网上运行的电力变压器大部分为油浸式变压器。其中80%以上的油浸式变压器采用自然油循环冷却方式。为了解决变压器的“噪音扰民”问题和“油流带电”问题,在大型变压器上也开始采用自然油循环冷却方式。 自然油循环变压器较以往强油循环变压器铜油温差加大,热问题就更加突出。而变压器厂现在普遍采用的油浸式变压器温升工程计算方法不能很好的与实际的温升相符合,有时偏离很大。 本文立足于工程实际应用,根据传热学基本原理和经典试验换热准则式,通过对变压器发热冷却原理进行分析和研究,建立了一套能够计算大型自然油循环导向结构变压器平均油温升、顶油温升、绕组温升的计算方法,并对影响变压器温升的主要因素(如总损耗、散热器位置、线饼辐向尺寸、线饼表面热流密度)进行了分析。该算法适用于自然油循环导向结构变压器自然风冷却和强风冷却的情况。 本算法在计算平均油温升时,基于散热器的结构特点及其换热原理,考虑了散热器尺寸参数,如散热器中心距、片数、组数、片宽、片厚等对散热效果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自然风冷却和强风冷却的不同换热特点,不仅在选用经典试验换热准则式时有所区别,而且进一步考虑了强风冷却时风扇对加强换热的影响;这两种冷却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空气侧换热,因此也考虑了对流和辐射不同程度的影响。计算平均绕组温升时,由于导向结构的特点,本文分析了水平和垂直油道中油流速的不同,考虑了导向区数、各导向区油道数、平均水平油道高度等与油流速的计算关系。 根据此算法编写了可以直接被变压器厂家使用的通用计算软件。此软件使用方便,并具有便捷的数据存取功能。计算结果用试验数据进行验证,吻合良好,可以满足工程使用需要。

一机部广州电器科学研究所西南试验站[7](1969)在《高原气候条件对变压器温昇及允许负载的影响的综述》文中认为 为了解高原气候条件对中、小型变压器性能的影响。为此,在过去沈阳变压器厂、广州电器科学研究所、西安电力设计院等单位对我国高原地区变压器运行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我站又组织人员到高原地区对变压器及其他电工产品运行情况进行了普查。所有调查结果指出:在海拨3000米以下高原地区,一般标

庞小东[8](2006)在《电力变压器绕组中的涡流损耗及其温度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力变压器的涡流损耗及其在变压器中造成的局部过热问题一直是变压器设计计算中未能很好解决的一个问题。变压器的容量越大,漏磁场就越强,涡流损耗也就越大,以及由涡流损耗造成的局部过热问题也就越突出。因此,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运用变压器及电磁学基本理论,通过对变压器二维模型进行大量的计算机仿真研究,建立电力变压器二维漏磁场模型。然后通过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变压器二维漏磁场进行精确的分析,得出了高压绕组和低压绕组上的磁感应强度分布情况及每一个有限元单元的磁感应强度值,对绕组上的纵向漏磁场及横向漏磁场进行了分析对比。在此基础上比较准确的计算出了由变压器漏磁场引起的绕组涡流损耗,并把这一损耗与工程上使用经验公式计算出的值作了比较分析。 在计算出绕组总的损耗的基础上,对变压器的温度场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绕组的温度场分布图。并用相关理论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进强迫导向油循环中导向区的分布的方案,并从理论上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为电力变压器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谷长健[9](2019)在《变压器油与绕组间对流换热关键参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热点温度是决定变压器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分析热点温度对变压器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热路模型法是目前工程中最常使用的方法,如何建立精准的热路模型,设置合理的模型参数是当今研究的热点问题。而准确获取变压器油与绝缘纸之间的对流换热系数是定义模型中固液界面热阻参数的关键。目前,工程中常用的方法是基于实验方法得出的经验公式(特征数关联式)进而确定模型,然而式中C,n两个参量的取值是基于经验和估计得到的。在获取对流换热系数时,由于参量取值的不准确,经验公式得到的对流换热系数与实际值存在一定的偏差。本文以一台自然油循环冷却式的变压器为研究对象,针对变压器油与绕组间对流换热关键参量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稳态圆管法设计实验装置,模拟变压器中自然对流条件下绝缘纸的油流环境,通过对实验数据采集和处理,测得不同功率下变压器油与绝缘纸之间对流换热系数,在额定功率0.14W0.455W的范围内(环境温度恒定为22℃),hi变化范围为17.7W/(m2K)20.62W/(m2K)。由经验公式得到对流换热系数模型,依据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拟合度为87.35%,求解得到模型中关键参量C为1.04,n为0.24。(2)基于热电类比法,结合变压器内部空间结构,建立变压器绕组分布式参数热路模型,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仿真1模型中变压器油与绝缘纸之间的对流换热系数由基于实验得到的关键参量的对流换热系数模型计算给出,仿真2模型中变压器油与绝缘纸之间的对流换热系数由基于经验参量的对流换热系数模型计算给出。分别得到1倍额定功率下的仿真1温度、仿真2温度;1.3倍额定功率下的仿真1温度、仿真2温度。(3)验证基于稳态圆管法获取的对流换热系数模型中关键参量C,n。搭建温升试验平台,利用光纤bragg光栅温度传感器,采集变压器关键部位温度信息,实测温度与第三章得到的两种仿真温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1倍额定功率下,仿真1、仿真2最高温度与实测温度偏差为1.2℃、1.7℃;1.3倍额定功率下,仿真1、仿真2最高温度与实测温度分别偏差1.3℃、1.8℃。仿真1温度分布曲线比仿真2温度分布曲线,更接近实测温度分布曲线,验证了基于稳态圆管法获取的关键参量C,n的准确性。

《变压器》杂志编辑部[10](2008)在《变压器技术问答(13)》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7发热与冷却7.1变压器为什么会发热?它的温度是怎样分布的?变压器在运行时所产生的空载损耗和负载损耗都转变为热能,从而使变压器发热。所发出的热量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的方式向周围冷却介质散出。一面发热,一面散热,发热大于散热时变压器各部分温度就升高起来,发热与散热平衡时温度就保持一定数值,不再升高了。这时的稳定温度就是通常所指的变压器各部分的温度。变压器发热越大(损耗越大)、散热越小,则温度越高,需要足够的冷却装置才能将温度降到允许值。

二、关于空气自冷式变压器温升计算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空气自冷式变压器温升计算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变压器绕组暂态温升的计算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1 直接测量法
        1.2.2 间接计算方法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变压器发热和冷却分析
    2.1 油浸式变压器的损耗
        2.1.1 空载损耗
        2.1.2 负载损耗
    2.2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的冷却
        2.2.1 油浸式变压器的冷却方式
        2.2.2 变压器内部换热分析
    2.3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的温升分析
    2.4 变压器的绕组、铁芯和变压器油的温升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变压器绕组暂态温升的解析计算
    3.1 绕组漏磁场分布与涡流损耗计算
        3.1.1 二维模型的建立以及漏磁场分析
        3.1.2 绕组涡流损耗计算
    3.2 解析法计算油浸式变压器绕组暂态温升
        3.2.1 负载导则中绕组热点温升及寿命损失计算
        3.2.2 绕组和油时间常数的计算及改进
        3.2.3 热点系数计算
    3.3 绕组暂态温升以及过负载能力计算软件介绍
        3.3.1 计算软件流程图
        3.3.2 软件界面
    3.4 参数计算与产品的验证
        3.4.1 自然油循环电力变压器各参数的计算与分析
        3.4.2 油浸自冷式电力变压器绕组暂态温升的计算和分析
        3.4.2.1 额定负载下绕组暂态温升计算
        3.4.2.2 过负载下绕组暂态温升计算
        3.4.2.3 周期性负载下绕组暂态温升计算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变压器温度场的数值计算
    4.1 CFD基本模型和离散
        4.1.1 数学模型
        4.1.2 有限体积法原理
        4.1.3 有限体积法的求解
    4.2 强油循环变压器温度场计算
        4.2.1 物理模型的建立以及网格剖分
        4.2.2 边界条件和模型参数的设置
        4.2.3 计算结果分析
        4.2.3.1 变压器温度场和流场分布
        4.2.3.2 入口油流速度与温度对绕组热点温升的影响
        4.2.3.3 绕组热点温度随负载系数的变化
    4.3 自然油循环变压器温度场计算
        4.3.1 油浸自冷式变压器计算模型的建立
        4.3.2 油浸自冷式变压器暂态温度场的边界条件
        4.3.3 自然油循环变压器暂态温度场计算结果
        4.3.3.1 稳态时变压器温度场以及流场分布
        4.3.3.2 额定负载下变压器温度场随时间的变化
        4.3.3.3 变负载条件下绕组热点和顶层油的暂态温升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2)片式散热器自然油循环变压器温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本课题研究背景
        1-1-2 本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难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变压器的发热和冷却原理
    2-1 变压器的发热过程
    2-2 变压器散热形式和冷却方式
        2-2-1 变压器散热形式及计算方法
        2-2-2 变压器冷却方式
    2-3 变压器温度分布
        2-3-1 顶层油温度
        2-3-2 绕组顶部油温度
        2-3-3 油浸变压器的温度分布图
    2-4 油浸变压器线圈传热与油流特性
        2-4-1 负载损耗
        2-4-2 线圈中油的流动与换热
    2-5 片式散热器传热特性分析
        2-5-1 空气侧传热
        2-5-2 油侧传热
        2-5-3 散热器总传热特性
    2-6 油浸自冷式变压器油路与体积流量的计算
        2-6-1 循环驱动力
        2-6-2 流动阻力
    2-7 海拔对温升的影响
    2-8 太阳辐射对变压器温升的影响
第三章 变压器各部分温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
    3-1 平均油温升和顶油温升
        3-1-1 散热器中的传热基本方程
        3-1-2 油对散热器内壁的温升(Δτ_1)
        3-1-3 散热器内、外壁之间的温升(Δτ_2)
        3-1-4 散热器外壁与空气之间的温升(Δτ_3)
        3-1-5 顶油温升
        3-1-6 散热器进出口油温差
    3-2 绕组温升
        3-2-1 圆筒式绕组的换热
        3-2-2 饼式绕组(无导向结构)的换热
        3-2-3 饼式绕组(有导向结构)的换热
    3-3 铁芯平均温升和最热点温升
    3-4 高燃点油变压器及其温升计算
        3-4-1 高燃点油变压器的特点
        3-4-2 高燃点油变压器散热器进出口油温差
第四章 变压器温升程序说明及计算结果
    4-1 变压器温升计算程序说明
        4-1-1 主要变量说明
        4-1-2 程序主要功能和流程图
    4-2 影响温升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
    4-3 计算实例1
    4-4 计算实例2
第五章 变压器温升试验验证
    5-1 变压器温升的工程计算方法
        5-1-1 油对空气的温升
        5-1-2 油面(油箱顶层)对空气的最高温升t_d
        5-1-3 线圈对空气的平均温升τ_B
    5-2 圆筒式绕组自然风冷却试验数据与计算数据的比较
    5-3 饼式有导向绕组强风冷却试验数据与计算数据的比较
    5-4 试验验证结论
第六章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3)油浸式变压器换热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1.2.1 国外相关研究概况
        1.2.2 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变压器的发热和冷却原理
    2.1 变压器的发热和冷却
        2.1.1 变压器的散热方式
        2.1.2 变压器的冷却方式
    2.2 油浸式变压器的发热和冷却
    2.3 油浸式变压器绕组的温升
        2.3.1 一侧被加热的油流
        2.3.2 两侧加热的油流
        2.3.3 饼式绕组中的油流
    2.4 片式散热器传热特性分析
        2.4.1 空气侧传热
        2.4.2 油侧传热
        2.4.3 散热器总传热特性
    2.5 油浸式自冷式变压器油路与体积流量的计算
        2.5.1 循环驱动力
        2.5.2 流动阻力
    2.6 海拔对温升的影响
    2.7 太阳辐射对变压器温升的影响
第3章 变压器各部分温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
    3.1 引言
    3.2 平均油温升和顶油温升
        3.2.1 散热器中的传热基本方程
        3.2.2 油对散热器内壁的温升
        3.2.3 散热器内、外壁之间的温升
        3.2.4 散热器外壁与空气之间的温升
        3.2.5 顶油温升
    3.3 绕组温升
        3.3.1 圆筒式绕组的换热
        3.3.2 无导向结构饼式绕组的换热
        3.3.3 有导向结构饼式绕组的换热
    3.4 铁芯温升和最热点温升
        3.4.1 铁芯内部最热点对表面的温差计算
        3.4.2 铁芯表面对油的温差计算
        3.4.3 铁芯表面温升和内部最热点温升计算
    3.5 变压器的温升限值
    3.6 高燃点油变压器及其温升计算
        3.6.1 高燃点油变压器的特点
        3.6.2 高燃点油变压器散热器进出口油温差
第4章 变压器温升工程计算及影响温升的主要因素
    4.1 引言
    4.2 变压器温升的工程计算方法
        4.2.1 层式绕组的温升计算
        4.2.2 饼式绕组的温升计算
        4.2.3 片式散热器升计算
        4.2.4 油平均温升计算
        4.2.5 顶层油温升计算
    4.3 影响温升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
        4.3.1 平均水平油道的尺寸对温升的影响
        4.3.2 导向结构对绕组温升的影响
        4.3.3 散热器位置对温升的影响
        4.3.4 热负荷与温升关系曲线
        4.3.5 冷却油性质对变压器温升的影响
    4.4 计算实例1
    4.5 计算实例2
第5章 变压器温升试验验证
    5.1 引言
    5.2 圆筒式绕组自然风冷却实验数据与计算数据的比较
    5.3 饼式有导向绕组强风冷却试验数据与计算数据的比较
    5.4 试验验证结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工程硕士研究生简介
致谢

(4)电力变压器设计与计算(55)(论文提纲范文)

7.4变压器的温升限值
    7.4.1变压器温升允许值
    7.4.2变压器的温升及温度值规定
7.5变压器安装处的海拔高度和油箱颜色对其温升的影响
    7.5.1海拔高度的影响
    7.5.2油箱表面颜色对其温升的影响
7.6变压器冷却方式
    7.6.1油浸自冷式
    7.6.2油浸风冷式
    7.6.3强迫油循环式风冷
    7.6.4强迫油循环水冷
    7.6.5新的冷却方式

(5)自然油循环电力变压器线圈冷却结构换热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电力变压器冷却方式
    1.2 本课题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综述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变压器发热与冷却原理
    2.1 油浸变压器散热
    2.2 油浸变压器线圈传热与油流特性
    2.3 散热器传热与流动特性
    2.4 油浸变压器温升工程计算方法
第三章 试验系统与试验方法
    3.1 试验目的
    3.2 试验装置
    3.3 试验方法
    3.4 试验结果的温度定义
第四章 试验结果与分析
    4.1 水平油道尺寸对温升的影响
    4.2 导向结构对平均温升的影响
    4.3 导向结构对端部线饼温升的影响
    4.4 油流方向对线圈温升的影响
    4.5 导向区线饼个数对线圈温升的影响
    4.6 小结
第五章 变压器油流与温升特性数值模拟
    5.1 循环油流量计算数学模型
    5.2 线圈内油流分布的计算
    5.3 油流阻力损失的计算
    5.4 线饼温度场的计算
    5.5 计算结果与分析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大型自然油循环导向结构变压器自然风冷却和强风冷却温升计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本课题研究背景
        1-1-2 本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大型自然油循环导向结构变压器的发热和冷却原理
    2-1 变压器的发热和冷却的基本原理
        变压器的发热和冷却过程
    2-2 变压器的主要散热形式和冷却方式
        2-2-1 变压器的主要散热形式及计算方法
        2-2-2 变压器的冷却方式
    2-3 油浸式变压器的温度分布
        2-3-1 顶层油温度
        2-3-2 绕组顶部油温度
        2-3-3 油浸变压器的温度分布图
    2-4 自然油循环冷却的物理基础
        2-4-1 循环驱动力
        2-4-2 流动阻力
    2-5 自然油循环的主要冷却方式
        2-5-1 自然油循环变压器两种主要的冷却方式—自然风冷却和强风冷却
    2-6 片式散热器传热基本原理
        2-6-1 空气侧传热
        2-6-2 油侧传热
        2-6-3 散热器总传热特性
第三章 使用片式散热器的自然油循环导向结构变压器各部分温升计算数学模型
    3-1 片式散热器油温升计算数学模型
        3-1-1 平均油温升
        3-1-2 顶油温升
        3-1-3 散热器进出口油温差
    3-2 导向结构饼式绕组温升计算数学模型
        3-2-1 饼式导向绕组结构特点
        3-2-2 平均绕组温升
        3-2-3 绕组表面对流换热系数
    3-3 温升计算算法分析与总结
第四章 变压器温升程序设计及结果检验
    4-1 变压器温升计算程序设计
        4-1-1 变压器温升计算基本参数
        4-1-2 程序的主要功能和流程图
    4-2 影响温升的主要因素及影响
    4-3 变压器温升的试验验证
        4-3-1 计算与试验结果的比较
        4-3-2 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电力变压器绕组中的涡流损耗及其温度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3-1 电力变压器漏磁场研究
        1-3-2 电力变压器绕组中的涡流损耗分析
        1-3-3 电力变压器绕组中的温度场分析
第二章 电磁场基本理论及其研究方法
    §2.1 电磁场基本理论
        2-1-1 麦克斯韦方程
        2-1-2 边界条件
        2-1-3 标量磁位及其偏微分方程
        2-1-4 磁矢位及其微分方程
    §2.2 时变电磁场辅助变量的引入与偏微分方程
        2-2-1 电磁位
        2-2-2 规范变化
        2-2-3 似稳电磁场中(?),Φ的方程
        2-2-4 似稳电磁场中的(?),Ω的方程
    §2.3 有限元数值解法概述
第三章 电力变压器漏磁场分析
    §3.1 变压器漏磁通的分类
        3-1-1 变压器漏磁产生的原因
        3-1-2 漏磁通的分类
    §3.2.实际变压器模型的建立
    §3.3 绕组上漏磁场的计算及分析
第四章 绕组涡流损耗的计算与分析
    §4.1.工程上双绕组变压器中绕组纵向涡流损耗的计算
    §4.2.利用有限元法计算绕组涡流损耗
    §4.3.实例计算
第五章 绕组中的温度场及其分布
    §5.1.变压器散热形式分析
    §5.2 温度场边界条件的介绍
    §5.3 变压器冷却方式
    §5.4 绕组温升的计算与分析
        5-4-1 高出油温的绕组温升计算
        5-4-2 绕组表面对油温升的工厂计算方法
    §5.5 油温及油面温升计算
    §5.6 实例分析与计算
    §5.7 Ansys模拟绕组温度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致谢

(9)变压器油与绕组间对流换热关键参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对流换热系数研究现状
        1.2.1 理论分析法
        1.2.2 数值计算法
        1.2.3 实验测量法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变压器油与绝缘纸之间的对流换热关键参量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原理
    2.3 稳态圆管法实验
        2.3.1 稳态装置设计
        2.3.2 实验系统
    2.4 实验结果分析
    2.5 对流换热系数模型的搭建
    2.6 曲线拟合及结果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热电类比法的分布式参数热路模型
    3.1 引言
    3.2 变压器的能量损耗
        3.2.1 变压器的负载损耗
        3.2.2 变压器的空载损耗
    3.3 变压器的散热研究
        3.3.1 变压器的散热方式
        3.3.2 变压器的的散热过程
    3.4 热量传递方式
        3.4.1 热传导
        3.4.2 热对流
        3.4.3 热辐射
    3.5 基于热电类比法的变压器热路模型仿真
        3.5.1 热电类比原理
        3.5.2 变压器分布式参数热路模型搭建
        3.5.3 模型中参数设定及仿真结果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温升试验验证
    4.1 引言
    4.2 光纤bragg光栅温度传感器研制
        4.2.1 光纤bragg光栅温度传感器原理
        4.2.2 光纤bragg光栅温度传感器设计
        4.2.3 光纤bragg光栅温度传感器测试
    4.3 温升试验平台搭建
        4.5.1 温升试验平台搭建
        4.5.2 温升试验过程及结果
    4.4 仿真温度与实测温度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10)变压器技术问答(13)(论文提纲范文)

7发热与冷却
    7.1变压器为什么会发热?它的温度是怎样分布的?
    7.2油浸式变压器的油系统是怎样的?
    7.3油浸式变压器的温升限值是怎样得来的?
    7.4变压器冷却方式有哪几种?各种冷却方式有什么特点?
    7.5油浸式与干式吹风冷却变压器冷却方式如何选择?
    7.6变压器为什么要采用冷却装置?冷却装置有哪几种?
    7.7如何看待变压器允许温升?
    7.8变压器运行寿命是多少?超铭牌容量运行有什么规定?

四、关于空气自冷式变压器温升计算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变压器绕组暂态温升的计算与分析[D]. 陶超. 河北工业大学, 2017(01)
  • [2]片式散热器自然油循环变压器温升研究[D]. 杨增军. 河北工业大学, 2004(03)
  • [3]油浸式变压器换热性能研究[D]. 冯斌.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07(03)
  • [4]电力变压器设计与计算(55)[J]. 刘传彝,侯世勇,许长华. 变压器, 2015(08)
  • [5]自然油循环电力变压器线圈冷却结构换热性能研究[D]. 张志霄. 河北工业大学, 2000(01)
  • [6]大型自然油循环导向结构变压器自然风冷却和强风冷却温升计算研究[D]. 苏丽娜. 河北工业大学, 2006(08)
  • [7]高原气候条件对变压器温昇及允许负载的影响的综述[J]. 一机部广州电器科学研究所西南试验站. 变压器, 1969(Z2)
  • [8]电力变压器绕组中的涡流损耗及其温度场研究[D]. 庞小东. 河北工业大学, 2006(08)
  • [9]变压器油与绕组间对流换热关键参量研究[D]. 谷长健.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10]变压器技术问答(13)[J]. 《变压器》杂志编辑部. 变压器, 2008(01)

标签:;  ;  ;  ;  ;  

空气自冷变压器温升计算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