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李力,牛少轩[1](2021)在《完全学分制视阈下高校学生工作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完全学分制因其灵活高效的人才培养优势,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关注。实行完全学分制已成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工作也相应地在心态、理念、模式、载体和内容上出现了新的问题。需要通过转变工作理念,建立新型的学生工作体系,优化行政班级,建立课程班级,建立新型学生考察评价体系等途径加以解决。
胡文武[2](2021)在《完全学分制下高校体育教师角色的挑战与应对》文中提出学分制有利于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也对体育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完全学分制下高校体育教师角色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完全学分制下高校体育教师角色挑战是自身角色变化、选修课数量增加、选课不均以及评价方式变化,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应是引导者、合作者、学习者和科研型学者。
农振航[3](2020)在《完全学分制政策研究 ——A大学视角》文中提出学分制虽说在我国已经有多年的发展历史,但目前采取学分制的高校多为学年学分制,严格说来,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完全学分制则突破了学年的限制,实行弹性毕业年限、学生自主选课,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更符合21世纪经济社会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我国教育部提出要推进和发展学分制。A大学根据广东省教育厅的学分制指导意见,从2015年开始实施完全学分制,经过几年的实践,该校选课工作较为繁杂且选课结果欠佳。在2019年毕业的约4500名毕业生中,竟无一人可以提前毕业,这与实施学分制弹性毕业年限的初衷是不符合的。结合本人工作经历,本文拟以A大学为视角,研究该校实施政府学分制政策的执行效果:一是运用调查问卷法,研究毕业学分结构设置、课程设置、任课老师评教结果、课程考核难易程度、学生个人主观因素对学生选课结果有着怎样的影响,进而研究现有政策的不足之处;二是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探究学生提前毕业受限的因素:从学分上限、选课自由度、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的相关设置以及外部环境限制因素的角度进行分析,进而研究现有政策的不足之处。从上述分析结果中提出优化我国现有学分制政策的建议:建立人才培养方案标准、建立学分制课程考核体系以及制度、建立评教结果公开制度、建立并完善选课制、建立并完善选课指导体制、探索跨校区选课、加强学分制宣传力度,增强社会接受程度、优化毕业资格审核程序、建立并完善学分制相关教学管理制度等。以期改善目前我国学分制政策,为完全学分制的科学实施提供可借鉴参考的建议。
周媛媛[4](2020)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及人才培养策略探析》文中研究说明在“汉语热”的背景下,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国际汉语教育教学及汉语言文化传播人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且招生人数在逐年扩张。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作为热门的新兴专业,市场需求与就业比例失调、人才培养力度不到位、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等成为阻碍该专业发展的显着性问题。本文以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近五年本科毕业生和毕业生所在的就业单位为调查对象,分析该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去向,以及就业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反馈,并基于成果导向教育原则,从社会市场需求出发,结合本学院该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弊端,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建议和策略。本文主要分为绪论和正文两个板块。绪论部分阐述了选题缘由、研究的内容及方法、相关概念界定、文献综述。正文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就业去向统计分析。分析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4届至2018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统计出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与云南师范大学整体的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相比较,分析其存在的差距和原因。第二部分,调查问卷分析。运用SPSS软件对《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调查问卷》和《用人单位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反馈调查问卷》两份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反馈情况。第三部分,以就业去向分析和问卷调查结果为依据,从社会市场、学校教育、学生个人三个方面分析影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质量的因素。第四部分,基于第三部分影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质量的因素分析,结合本人对云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的思考,针对社会方面的专业/学科定位、专业宣传、职业体系建设;学校方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设置、实践管理、就业指导;学生方面的专业的准确认知、知识技能的提高、职业生涯的规划等提出合理的人才培养策略改进建议,并展望本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钟守昌,黎露,吴瑰[5](2019)在《完全学分制下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模式的探究》文中研究表明完全学分制以选课制、导师制和弹性学制等为主要特征,关注学生专业基础和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强调学生的个性培养。全面实施完全学分制改革不仅仅是教育理念的转变,还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结合江汉大学2013年以来学分制改革实践,以学风建设为主线,以公寓社区为主阵地,以学生社团为抓手,以学业导师(班主任)为管理队伍的主要成员,以网络服务管理系统为工具,探究完全学分制下学生管理工作新模式,以期为我国实施完全学分制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雷茂林,李伟,张华岭,朱紫瑞,刘飞[6](2019)在《完全学分制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发展方向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高校教育与教学的改革一直在不断探索与深化,从学年制到学年学分制,进而到完全学分制,作为一种新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完全学分制在各高校的推广过程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也面临诸多与之前相配套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转变问题。在实行完全学分制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改革中,应结合各学校实际特点,积极探索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方法,以及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发展的新方向。
彭锦[7](2018)在《基于MOOC的民办高校学分制方案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十三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对信息化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推动新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要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MOOC作为一种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深入发展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也是现代教育中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它具有大规模、开放性、自主性等特点。MOOC的应用和推广对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扩大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有着巨大的作用。学分制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加上其课程选择的灵活性、学习过程的指导性、弹性学制的机动性、学习内容的宽广性以及人才培养的适应性等特点而迅速地得到推广和不断的发展、完善,被世界各国高等学校采纳并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民办高等学校实行学分制面临着师资不足、教学资源匮乏等诸多困难,借助信息化手段,充分利用MOOC这一现代化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是解决民办高等学校实施学分制面临问题的有效办法。本论文运用文献分析法、调查访谈法、案例分析法和网络学习法,基于MOOC这一视角,对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方案设计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论文首先音剖析了当前民办高等学校实施学分制面临的问题,如学科专业设置单一,课程面狭窄;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基本教学条件不够完善,管理水平相对滞后;学生选课盲目缺乏导向,学习自主性不强;制度不全与保障缺失等等。为了解决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实施面临的现实问题,论文提出利用MOOC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推进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改革。论文探讨了 MOOC的特征及对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实施的作用和影响,指出(1)MOOC为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的实施提供了更多优质课程资源,促进了精品课程建设,从而助推学分制改革;(2)MOOC为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的实施解决了优秀教师资源不足问题,提高了整体教师队伍质量;(3)MOOC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有利于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顺利推行。论文概括了当前民办高等学校运用MOOC推行学分制可以采用的几种模式:1)自助课程+课程证书认证模式;2)第三方课程平台选课+学校学分认证模式;3)联盟高等学校课程平台选课+高等学校间学分互认模式。并以D校为例,借助尔雅通识教育MOOC平台,设计了基于MOOC的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方案,该方案对部分高等学校实行的购买第三方课程平台选课+学校学分认证模式的实践探索进行了概括、总结和提炼,上升到理论高度,以期为更多的民办高等学校进行基于MOOC的学分制改革提供参考。该方案对D校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减少了必修课的比例,扩大了选修课的比例,并且以优质的、丰富的MOOC通识教育综合素养选修课程替代了原有的狭窄的、贫乏的跨专业选修课程,同时对学分管理及收费制度做了设计。为保证基于MOOC的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方案的顺利实施,论文还探讨了实施基于MOOC的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方案的保障策略,包括经费保障、制度保障、网络等后期服务和管理保障等。本研究的创新之处有三点:(1)视角的创新。以MOOC这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为切入点对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方案设计进行研究,构建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改革的全新模式和路径,这为探索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改革的新路子打开了视野。(2)内容的创新。论文以尔雅通识教育MOOC平台为依托,设计出基于MOOC的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方案,这对创新民办高等学校的教学模式及人才培养方式具有开拓性意义。(3)方法的创新。本论文运用网络学习法,依据网络学习的特点进行MOOC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注重学生学习的广阔性、互动性、自由性和精服务,从而凸显了基于MOOC的学分制方案的优越性。本研究对深化民办高等学校的学分制改革,加快民办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推进民办高等学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进程,促进民办高等学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刘钦锋[8](2017)在《完全学分制管理模式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改革刍议》文中指出从学分制研究入手,通过完全学分制的特点做了初步阐述,分析了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揭示了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改革所带来的机会,探讨了重构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载体,提出了完全学分制下构建我国学生工作管理的创新体制及其相应的保障机制。
蒋丽平[9](2017)在《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实践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学分制是指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以学分来衡量学业完成情况,并以学生取得最低必要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教学制。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一步推进,完全学分制逐渐取代了学年学分制。在完全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学生管理,特别是学生党建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建设适合完全学分制的党支部工作机制,研究和探索完全学分制下的学生党建工作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王文栋[10](2016)在《地方本科院校实施完全学分制的应用研究 ——以QTU为例》文中指出我国地方院校目前实行的学分制大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分制-学年学分制,这种学分制是学年制和学分制特点集于一体的教学管理制度,目前学年学分制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随着创新型大学教育发展的推进以及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为了充分调动“教”与“学”两个主体的积极性,为了实施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促进资源共享,培养社会需求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完全学分制将会成为创新型大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实施完全学分制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的教学管理、人事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的改革,还涉及到外部一些许多正式的显性的制度及一些非正式的、隐含的制度及其传统制度文化的改革。我国自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实施以来,大学生的数量大幅度增长,而高校教师的增长幅度远小于学生数量的增长幅度。原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现今社会不仅需要专业人才,更需要全面发展的创新性人才,此时的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培养创新性人才。我国地方院校在逐步实施完全学分制过程中都存在教室资源紧张、师资紧张、排课困难、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差、班级概念逐渐淡化、学生管理困难、学生补考不及格人数众多等一系列诸多共性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甚至阻碍了完全学分制的进一步实施。本论文从学分制实施的背景谈起,通过QTU实施完全学分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进行相应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具体对策,为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完全学分制改革,为地方高等教育提供借鉴和实践的参考。
二、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完全学分制视阈下高校学生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完全学分制的内涵 |
2 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工作出现的新问题 |
2.1 学生工作心态上出现的问题 |
2.2 学生工作理念上出现的问题 |
2.3 学生工作模式上出现的问题 |
2.4 学生工作载体上出现的问题 |
2.5 学生工作内容上出现的问题 |
3 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工作的新途径 |
3.1 强化思想教育,转变工作理念 |
3.2 建立新型的学生工作体系 |
3.3 多管齐下,解决学生工作内容上出现的问题 |
(2)完全学分制下高校体育教师角色的挑战与应对(论文提纲范文)
一、完全学分制下高校体育教师角色挑战 |
(一)自身角色变化。 |
(二)选修课数量的增加。 |
(三)选课不均。 |
(四)评价方式变化。 |
二、完全学分制下高校体育教师角色应对 |
(一)体育教师应是引导者。 |
(二)体育教师应是合作者。 |
(三)体育教师应是学习者。 |
(四)体育教师应是科研型学者。 |
(3)完全学分制政策研究 ——A大学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文献述评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 |
1.6 可能的创新 |
1.7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7.1 学分制的定义及其发展 |
1.7.2 选课制的定义及其发展 |
第二章 A大学实施完全学分制的现状 |
2.1 完全学分制相关政策简介 |
2.1.1 国家层面相关政策 |
2.1.2 地方政府层面相关政策 |
2.2 A大学实施学分制政策的背景以及意义 |
2.2.1 A大学实施完全学分制的背景 |
2.2.2 A大学实施学分制政策的意义 |
2.3 A大学学分制相关制度介绍 |
2.3.1 选课制制度 |
2.3.2 其它配套制度介绍 |
2.4 A大学实施学分制存在的问题 |
2.4.1 选课制存在的问题 |
2.4.2 弹性毕业年限受限 |
第三章 基于学分制政策下影响学生选课结果因素的分析 |
3.1 对最低毕业学分结构设置的分析 |
3.2 对课程设置的分析 |
3.3 对拟选课程考核难易程度的分析 |
3.4 对任课老师评教结果的分析 |
3.5 对学生主观因素的分析 |
第四章 A大学弹性毕业年限受限的因素分析 |
4.1 学生无法提前修满学分影响因素分析 |
4.1.1 学分上限 |
4.1.2 学生选课自由度 |
4.1.3 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开设学期 |
4.2 外部客观条件影响因素分析 |
第五章 完善我国学分制政策的建议 |
5.1 建立并执行各专业学科人才培养方案标准 |
5.2 建立学分制配套的课程考核体系以及制度 |
5.3 完善评教指标体系,建立评教结果公开制度 |
5.4 建立并完善选课制,出台规范性标准 |
5.5 建立并完善选课指导体制,加强学业规划指导 |
5.6 探索跨校区选课,建立学分互认制度 |
5.7 加强学分制的宣传力度,增强社会接受程度 |
5.8 改善毕业资格审核程序,优化审核时间 |
5.9 完善相关教学管理制度,严把教学质量关 |
参考文献 |
附录 关于我校学生自主选课情况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4)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及人才培养策略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一、选题依据 |
二、选题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成果导向教育 |
二、完全学分制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一、研究现状及主要成果 |
二、成果评述 |
第二章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 |
第一节 2014届至2018届本科毕业生整体就业去向 |
一、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
二、就业去向分布 |
三、就业地区分布 |
四、就业质量分析 |
第二节 2014届至2018届本科毕业生分别就业去向 |
一、2014届毕业生就业去向 |
二、2015届毕业生就业去向 |
三、2016届毕业生就业去向 |
四、2017届毕业生就业去向 |
五、2018届毕业生就业去向 |
第三章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反馈 |
第一节 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一、问卷的设计 |
二、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第二节 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 |
一、本科毕业生调查问卷分析 |
二、用人单位调查问卷分析 |
第四章 影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质量的因素分析 |
第一节 社会市场因素 |
一、专业定位不明确 |
二、专业宣传不到位 |
三、市场需求不平衡 |
第二节 学校教育因素 |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 |
二、培养力度不到位 |
三、就业指导不完善 |
第三节 学生个人因素 |
一、对专业了解不够清晰 |
二、对知识技能掌握不够扎实 |
第五章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策略优化建议 |
第一节 社会方面 |
一、明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及学科定位 |
二、客观宣传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
三、完善汉语国际教育职业体系 |
第二节 学校方面 |
一、以需求为导向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
二、破除单一化人才培养模式 |
三、完善选课制度,科学设置课程 |
四、明确教学实践要求,加强实践管理 |
五、完善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质量 |
第三节 学生方面 |
一、认真了解专业,避免盲目报考 |
二、扎实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
三、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树立谋业意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问卷Ⅰ |
附录 B 问卷Ⅱ |
附录 C 访谈提纲 |
附录 D 访谈记录(1) |
附录 E 访谈记录(2) |
附录 F 访谈记录(3) |
附录 G 访谈记录(4) |
附录 H 访谈记录(5) |
附录 I 访谈记录(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5)完全学分制下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模式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分制的内涵及主要特点 |
二、完全学分制对传统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造成的影响 |
三、完全学分制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模式 |
四、结束语 |
(6)完全学分制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发展方向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完全学分制下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新挑战 |
1. 学生教育管理理念的新转变。 |
2. 学生班级和日常管理的新形式。 |
3. 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常态。 |
4. 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的新改变。 |
5. 学生指导服务的新要求。 |
二、完全学分制下探索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新方法 |
1. 做好入校“第一课”, 创新学生“入学教育”。 |
2. 做好校园“线上服务”, 寻找学生管理新途径。 |
3. 构建学生管理“新体系”, 转变学生管理新思维。 |
4. 实施“全程化”引导, 调整学生服务新理念。 |
三、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发展的新方向 |
1. 系统化的工作机制。 |
2. 规范化的制度保障。 |
3. 科学化的队伍建设。 |
4. 合理化的人才引流。 |
(7)基于MOOC的民办高校学分制方案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相关研究 |
1.2.2 国外相关研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1.4.1 研究的重点 |
1.4.2 研究的难点 |
1.4.3 研究的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解析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解析 |
2.1.1 MOOC的定义 |
2.1.2 民办高校的概念 |
2.1.3 学分制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多元智能理论 |
2.2.2 公共产品理论 |
2.2.3 网络学习环境理论 |
3 民办高校实施学分制面临的问题基于四所民办高校的调查 |
3.1 基于四所民办高校的调查 |
3.1.1 调查对象、方法和过程 |
3.1.2 调查内容和结果 |
3.2 民办高校实施学分制面临的问题分析 |
3.2.1 学科专业设置单一,课程面狭窄 |
3.2.2 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
3.2.3 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
3.2.4 基本教学条件不够完善,管理水平相对滞后 |
3.2.5 学生选课盲目缺乏导向,学习自主性不强 |
3.2.6 制度不全与保障缺失 |
4 MOOC的特征及其对民办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影响 |
4.1 MOOC的特征 |
4.1.1 大规模 |
4.1.2 开放性 |
4.1.3 个性化 |
4.2 MOOC的技术背景 |
4.2.1 MOOC平台的功能 |
4.2.2 MOOC平台的基本技术架构 |
4.3 MOOC对民办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影响 |
4.3.1 现实与契机 |
4.3.2 MOOC促进民办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几种模式 |
4.3.3 MOOC对民办高校学分制改革的积极作用 |
4.3.4 民办高校利用MOOC进行学分制改革的有利条件 |
5 基于MOOC的民办高校学分制方案设计——以D校为例 |
5.1 D校的基本情况 |
5.1.1 学校概况 |
5.1.2 D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 |
5.2 D校基于MOOC的学分制方案设计 |
5.2.1 指导思想 |
5.2.2 设计原则 |
5.2.3 设计思路 |
5.2.4 方案构架 |
6 基于MOOC的民办高校学分制方案实施的保障策略 |
6.1 制度保障 |
6.1.1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
6.1.2 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 |
6.1.3 建立健全导师制 |
6.1.4 建立健全收费制度 |
6.1.5 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 |
6.2 经费保障 |
6.3 后勤保障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的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基于MOOC的民办高校学分制方案设计访谈提纲 |
附录二: 民办高校学分制实施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三: 超星尔雅综合素养选修课目 |
附录四: 尔雅通识教育网络课程平台介绍 |
附录五: 攻读博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8)完全学分制管理模式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改革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完全学分制的内涵及特点 |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
1. 管理方式上的挑战 |
2. 对管理机制的挑战 |
3. 对学生管理地位的挑战 |
4. 对学生管理途径的挑战 |
三、完全学分制下我国高校学生工作载体的构建 |
1. 设立“固态”工作载体, 加强学生公寓社区建设 |
2. 组建“汽态”工作载体, 发挥课程班级作用 |
3. 强化“液态”工作载体, 重视学术社团功能 |
四、完全学分制下学生管理工作模式设想 |
1. 建立新的服务指导型学生工作体系 |
2. 建立多元化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
3. 建立新型学生评价体系 |
(9)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实践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学生党支部组织建构导致党员评价考察工作难度加大 |
(二)完全学分制下选课制导致支部活动组织的难度增加 |
(三)传统学生党支部活动模式导致对党组织认同感减弱 |
二、完全学分制背景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机制研究 |
(一)建立和健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机制 |
1、对团支部的推优人员要严格审查,把好第一道关。 |
2、召开入党积极分子会议,党支部书记统一指导填写考察表。 |
3、加强监督,明确培养联系人每个季度的谈话主体内容,并抽查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情况。 |
4、认真调查群众意见,并将其结果作为党员发展或转正的重要依据。 |
(二)建构和优化组织机制 |
(三)夯实和创新建设机制 |
三、适应完全学分制改革,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实践探索 |
(一)开展理论学习,“青马班”树理想信念 |
(二)组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尽社会责任 |
(三)促进支部共建,红色“1+1”卓有实效 |
(四)参与科技活动,发挥党员模范作用, |
(五)加强网络党建,增强教育效果 |
(10)地方本科院校实施完全学分制的应用研究 ——以QTU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3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普通本科院校实施完全学分制的状况 |
2.1 完全学分制实施的背景 |
2.1.1 我国普通本学院校学分制的发展概况 |
2.1.2 完全学分制实施的时代背景 |
2.1.3 完全学分制的理论背景 |
2.2 完全学分制实施的具体做法 |
2.2.1 完全学分制下的课程模块与选课制 |
2.2.2 完全学分制下的导师制 |
2.2.3 完全学分制下的考试管理 |
2.2.4 完全学分制下的学籍管理 |
2.2.5 完全学分制下的学生管理 |
2.2.6 完全学分制下综合测评 |
2.2.7 完全学分制下的收费制度 |
2.2.8 完全学分制下的教学管理信息化 |
2.3 本章总结 |
第3章 地方院校QTU实施完全学分制过程 |
3.1 制定、修订制度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3.2 教务管理系统各模块升级 |
3.2.1 教务管理系统学籍管理模块 |
3.2.2 教务管理系统排课管理模块 |
3.2.3 教务管理系统选课管理模块 |
3.2.4 教务管理系统考务管理模块 |
3.2.5 教务管理系统成绩管理模块 |
3.2.6 教务管理系统教学评估管理模块 |
3.3 建设数字化教学平台 |
3.4 试行学分制 |
3.5 全面实施学分制 |
3.6 本章总结 |
第4章 完全学分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1.1 教学资源不足 |
4.1.2 实行完全学分制,排课困难、学生依旧不能自主选择专业和学制 |
4.2 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2.1 大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能力差 |
4.2.2 班级概念逐渐淡化、形式趋于松散、学生管理困难 |
4.2.3 部分课程吸引力不足,课堂出勤率较低,学生补考不及格人数众多,补考后不及格人数也众多 |
4.3 社会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5章 地方本科院校顺利实施完全学分制的对策探讨 |
5.1 更新教育观念,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
5.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5.3 丰富高校课程资源 |
5.4 流通学分——互认、互换 |
5.5 开发完全学分制信息管理系统 |
5.6 构建学分制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
5.7 构建学分制下学生德育评价体系 |
5.8 完善基础设施 |
5.9 本章总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致谢 |
四、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完全学分制视阈下高校学生工作研究[J]. 李力,牛少轩. 科教导刊, 2021(33)
- [2]完全学分制下高校体育教师角色的挑战与应对[J]. 胡文武.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1(02)
- [3]完全学分制政策研究 ——A大学视角[D]. 农振航.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4]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及人才培养策略探析[D]. 周媛媛.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完全学分制下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模式的探究[J]. 钟守昌,黎露,吴瑰.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9(05)
- [6]完全学分制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发展方向的探讨[J]. 雷茂林,李伟,张华岭,朱紫瑞,刘飞. 教育教学论坛, 2019(19)
- [7]基于MOOC的民办高校学分制方案设计研究[D]. 彭锦. 武汉大学, 2018(01)
- [8]完全学分制管理模式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改革刍议[J]. 刘钦锋. 黑河学院学报, 2017(04)
- [9]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实践机制研究[J]. 蒋丽平. 党史博采(理论), 2017(04)
- [10]地方本科院校实施完全学分制的应用研究 ——以QTU为例[D]. 王文栋. 青岛理工大学, 2016(06)